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探索教育论文【10篇】

美好 分享 时间: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需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兴趣,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如何有效实施?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探索教育论文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探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育论文 篇1:

探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育论文

教育教学中探究学习如何展开,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面临的新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促使教育变革由单纯的重视“教”向重视“学”转变如何学、怎样学成了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依赖性和受动性的一面,导致人的主动性、独立性不断缺失。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与提升的过程。改变原有单一、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模式。而开展尝试探索活动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从教学任务的立方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教学方法逐渐由接受式、注入式向启发式、活动式转变,与此对应的教学内容也由被动的记忆逐渐过渡到探究性的理解。这种教学理念变化的结果是学生通过自主理解活动改变了过去旧有的那种机械学习的模式。学习不再是被动的通过练习强化形成的习惯,而是主动在新旧知识间建立的逻辑基础上的实质联系,提高了原有的知识结构。换言之,学习不应当成为机械的重复,而应当成为探索新知识的途径。

大量研究成果表明,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要素。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与实践获得知识,产生迁移。而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获取信息的教学活动则很少开展。教师布置的'作业仍以书面习题和阅读教材为主。观察、实验、制作、阅读、调查等活动很少引入课堂。学业成绩的考核仍然是学教工作的中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普遍存在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意识和途径。并逐渐丧失了自主探究的能力,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因此开展探究性教学是必要的,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新的模式、新的理念,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有益的创新和尝试。

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探究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需要把握。一是以科学史实引出科学探究的方法。二是探究的层次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三是探究的形式多样化。四是注重探究的一般方法。

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我们看看探究教学是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展开的。

一、八年级物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对声音并不陌生,但对于声音传播的条件却说不清楚。这节课我首先从身边的声传播现象入手,通过媒体播放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真空罩中的闹钟”这一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此时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掌握本节的重点知识,并向外拓展,结合生活现象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讨论了诸如:太空中可以传声吗?地球上的动物谁的听力最好等生活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八年级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征》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这节课中,通过色光、光反射提出问题。并给学生提供相关实验设备,鼓励学生自主寻找资料,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通过观察,逐渐体验、感悟探究的要素,在探究过程中会自主发现知识。当然老师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要提点学生通过描点法确立物像之间的关系,并从几何学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像间的几何对成特征。通过这节课的探究过程,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通过已经掌握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九年级物理中新旧教材中电功问题的比较

新旧教材中对同一个物理问题存在不同的表述。电功在旧教材中表述为电流所做的机械功。在新教材变成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前者按学科体系划分,概念清晰、严谨;后者按生活经验划分,直观便于理解。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注重知识的逻辑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语言文字的生涩和知识体系的难于理解造成造成学习兴趣的丧失。而在新的探究模式中改变了过去“学科本位的观念”不过分强调物理概念的逻辑关系。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相对提高。力求在平时生活现象中发现和学习物理。

四、高中物理用听觉理解加速度

高中物理中关于加速度的理解历来是经典力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位移是视觉中的长度形象,加速度也是和视觉长度相关的物理量,但加速度不易被视觉直接感知。那么能否利用听觉来理解加速度呢?

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全新的探究理念强烈刺激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生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达到了很好的探究效果。经过这样一节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对声学、电学、机械运动等知识的理解深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同时,研究性课题的内容选择很适合小组合作研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建立群体互动机制,在平等、互助的氛围中开展研究。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并通过角色分工的办法各尽所能,取长补短,建立起组员间的相互信任与相互依赖,达到合作竞争的效果。

对提高初中物理群体成绩的探索教育论文 篇2:

对提高初中物理群体成绩的探索教育论文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主要是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教师靠“灌”是教不好、教不活的,学生靠“逼”也是学不好、掌握不了的。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有如下几点。

1.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引导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智力能力,情感等个性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尽量为学生创造研究问题的情景,以及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条件和场所,为学生创造触景生情、触景生智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经自己努力能学懂、学会。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能力。课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我通过印发阅读提纲,引导学生推敲概念和定律中的重要字句,掌握课本中用什么物理现象及实例说明概念和规律。在讲评习题和试题时紧密结合课文,让学生中找出解题的依据,使学生明白:习题和试题尽管千变万化,但都没有离开课本的基本知识,即“万变不离本”,只要认真阅读课文,弄懂、掌握好课文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学好物理是不难的。

3.培养学生独立能力,改变教师“满堂灌”的做法。凡教材中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看书,讨论解决,演示实验。凡学生能操作的就让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学生提出的问题,凡能通过阅读教材解决的,就引导他们阅读课文有关内容自己解决。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的`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亲密合作,相互配合,情绪愉快,心情舒畅,这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良好的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我的做法又有以下几点。

1.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上第一节物理课,一定要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好印象。除了注意自己的衣着言行及有礼貌地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住址等情况外,还推心置腹地向学生宣布:无论学习好坏,只要是勤学好问的学生我都喜欢,特别喜欢勇于向老师提问题和问问题的同学,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乐意回答同学们提的问题。使学生感到任课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好基础。

2.平等对待学习差的学生,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好评。初中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时期,可塑性较大,比较天真、淘气、不稳定。教师都较喜欢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对学习差、淘气学生往往比较反感,容易造成学习差、淘气学生的失落感。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是我们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最关键、最主要的任务。因此,对待他们一定不能“歧视”、“挖苦”,不能打击他们的上进心,而是相信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一份爱心,积极主动地深入到他们之中,及时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状况,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3.严格要求学生,同时老师也要严以律己。从严要求学生是教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体现。“严师出高徒”,但必须严而有度,严而有方,要掌握教育分寸,不能随心所欲,感情用事。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有威信的教师教的课,说的话,提的要求,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就好。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认识能力

古人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用,授人以渔,则终身用之无穷。”我在教学中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教会学生如何学好和用好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打开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物理现象、物理实验等感性知识中概括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在此基础上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避免学生在解题中张冠李戴,生搬硬套。

2.在解题训练中指导学法。解题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在巩固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训练思维,培养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除了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题意,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总结此习题涉及哪几个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在课本哪章节,哪一页,哪一行,跟以前做过的哪个习题类似。既注意前面知识的复习,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本的基础内容,而不是死记课本。特别是抓住典型题目,巧设疑难,一题多变,增强学生洞察知识内涵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教学生看插图,从插图中实现“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的转化。九年义务物理教材增添了众多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可读性启发性很强的插图,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以及物理实验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学会自己看图,自己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达到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物理变为“会学”物理的飞跃。

4.教学生用图表做小结。图表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的特点。利用图表进行小结,可使零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容易掌握相近但又不同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总之,要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成绩,确实是一项艰苦、细致和需要耐心的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摸索,乃需师生共同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3: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利用物理教学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产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并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探究。在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下,他们的思维才能充分活跃,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才能更加深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被动的灌输式教学,给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知识探究,掌握物理知识,促进物理思维的发展。在新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教学是一种知识的交流和情感的互动,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过程中,构建了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实现了新课改中的新理念的运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进行创新探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在积极的思考过程中使学生对知识具有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在教学中,物理教师要摆脱形式主义教学,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保证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并在合作探究中有效解决问题,促进物理教学的顺利进行,实现高效的物理教学。

二、利用问题进行引导,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进行知识传输,而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发展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在对新知识的探究中产生的疑问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利用问题教学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探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1.利用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进行探究,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分析如下问题:在坡度相同的土路和柏油马路上拉车,哪个路上用的力比较大?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到课堂上,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活跃性,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发展。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大胆质疑,通过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获得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负责对知识进行详细分析,学生努力记忆教师讲解的内容。在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枯燥的物理知识,并通过考试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查。在教学中,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不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依据,导致他们在刚开始进行物理学习时充满动力,但是时间一长,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激励,使学生逐渐对物理学习失去了兴趣。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改变教学观念,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用新颖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有效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探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掌握物理知识的本质,促进物理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初中物理教材中不仅包括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有大量的实验。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操作主动性,让他们在兴趣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探究。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的智慧,还要让他们掌握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探究时,教师要和他们互相交流对知识的看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获得不断发展和进步

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 篇4:

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

摘要:语文教育专业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高专院校必不可少的专业之一,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育来说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如果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力度,则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使他 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语文教育专业教学经验,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文化教育领域,如今已经经历了不少于五次教育改革,使我国教育体系及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有利于我国健康可持续发展。高职高专院校也是在多次教育改革中发展和成长着,如今更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及教育事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高的位置,成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实践型及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及机构,故高职高专院校内的专业均被人们所关注着,其中不乏有语文教育专业。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是提高语文教育专业教育质量及效率的必经之路,所以本文先简单论述了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中展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然后简要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最后详细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中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实践能力,在语文教育专业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还会使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培养;第二,能够有效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竞争力等。如今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领域都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一个领域工作时需要同时掌握多个领域的工作技巧,这意味着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及岗位竞争力,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也不例外,所以对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是必要的,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岗位竞争力[1]。

二、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

(一)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能力培养意识淡薄。

第一,课堂教学中尽管安排了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普遍存在重学分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第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或只注重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课时数不够,内容单一,教师给学生的具体、适时的指导不够。

(二)重形式,轻内容,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第一,实践教学课时偏少。很多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科只有《语文教法》和《基础写作》等基本学科,对于实践学科的比例非常少,所占比例不超过20%。第二,实践教学实效较差。部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时间过于集中,虽然能够满足基础知识教学需求,但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在时间上还是无法满足教学需求[2]。

(三)实践教学标准尚未形成。

第一,学校缺少配套的实施方法、评价标准、奖惩制度,导致实践教学在落实过程中存在应付了事的弊端;第二,评价标准和结果过于宽泛、宽松,没有把师生的实践教学表现与其学业、绩效建立等联系挂钩等等。

三、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理念的更新。随着时间推移,教学理念同样也在进步,未来一定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传统观念下的语文教学必将被时代淘汰。当前课文课堂上应适当添加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增强语文实践运用能力。比如说:分析案例、研讨辩论会、设计小组让学生相互间交流等,作为语文学科,除了教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外,标准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必须锻炼的。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把重心放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借助专门的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3]。

2.要不断创新教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材,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教材限制,制定出适合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为一体的新教材,同时在帮学生制定提升实践能力时也要注意高职语文实践教学的质量,对于编撰的新教材要能真正起到学做合一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分别训练,在编撰时也可以将之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

3.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实训课程量。关于高职语文学科教学,应以管用、够用、会用为原则,不断提高课程的质量,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实训课程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的接受能力也会不断提升,所以根据教学模式适当提升课程量,可以让学生能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参加实践能力的训练,真正让学生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得到同步提升。

4.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由于传统教学理念过于重视理论教学,所以在刚开始革新理念时,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实践训练,比如抢答方式。角色扮演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尤其是表演,这种模式在儿童文学以及外国文化课堂上都经常能够看到,说明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先进性以及可行性。参与竞赛是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展开竞争,对于成绩优异者,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正好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4]。

5.提高语文课后实践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每个学期都可以组织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交流,比如诗词鉴赏大会、唐诗宋词记忆比赛、演讲比赛等等一切有助于教学的方式都是有效方式。学生在假期通常都是在空闲时间度过,学校可以很好利用这一段时间,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比如支教等课后实践教学活动。

(二)课外实践教学。

1.提升师资团队意识。学习的途径没有局限性,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专业教师在大自然环境中进行锻炼,可以满足学生内心潜藏的那份对新鲜事物追求的心。与此同时要求教师应多与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师相互交流沟通,集合众人实力一起探讨提升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2.积极引进新鲜血液。借助外校资源,聘请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师定期到学校为学生开示范指导课,通过大型活动也可以激发高职学生更好地了解高职语文教学。

3.加速建立第二课堂的计划。传统教学中,学生每天的早晚自习并没有好好利用,早晚自习时间往往是学生意志力最强的阶段,加强学生时间能力锻炼,通过早晚自习会更加有效,在早晚自习上,学生可以多练普通话,也可以让学生间进行书写能力锻炼,提升学生书写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扩展实践教学新渠道,设计新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迈向新标准。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促进,校内练习与实训后可以进行校外实习与之互补,提升学生间的互动频率,也可以通过教学模式与学生技能竞赛相结合,比如校内的试讲、校外见习以及实习,举办技能竞赛等等。

(三)遵循实践教学原则,增强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第一,在教学模式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认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实践活动双方是教师与学生,二者缺一不可,学生需要引导,老师也需要不定时提出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发现能力。

第二,学生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事实证明,学生在积极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才能达到最好,所以想要提升学生语文实践教学,就要先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积极性。

第三,学生都比较看中老师评价,因此在实践活动结束,教师根据成绩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提高对实践教学的兴趣[5]。

总而言之,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要想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及效率,不仅要做好基础语文知识教学,还需要加强语文实践教学,以提高语文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教育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强的语文教育人才,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实践型、应用型及综合型教育人才,最终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及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琳琳。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J].好家长,,(3):231.

[2]田猛。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微课实践教学摭探[J].成才之路,(31):21.

[3]张煦。高职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展望,26(4):205.

[4]孙亚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途径探析[J].文教资料,(30):157-158.

[5]雷瑶。高职高专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施[J].考试周刊,(9):164-165.

作者:杜苁蓉 单位: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数学传播与数学教育探索论文 篇5:

数学传播与数学教育探索论文

数学传播是指数学学科的文化、历史、理论和实践案例通过多种传播媒介方式进行传播的社会活动,与数学教育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重要概念。张奠宙和宋乃庆共同编撰的《数学教育概论(第三版)》(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通过数学文化、数学理论和数学实践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教育和数学传播综合性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

一、数学传播与数学教育的关系

由于数学学科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思想体系上有着较大的抽象性、符号性和应用性,因此长期以来,数学都是作为一个应用学科来进行教育的。但随着数学学科历史的不断沉淀,数学教育开始逐渐形成了深厚的数学思想文化,对数学思想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展越来越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认识和深入。数学的各项具体应用成果的背后是相通的数学思想文化,在传播领域,我们对数学的认知不应该只停留在工具性的理解之上,而应该善于总结和归纳数学教育中的精髓,使其以更加生动化和人文化的方式为公众所了解,为数学教育的拓展和数学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具体来说,我们的数学传播要与数学教育紧密结合,打破课堂数学知识教学的应用教学,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提炼和总结数学思想,传承数学学科中的特殊精神文化,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水平。

二、数学传播对数学教育的积极影响

首先,数学传播对数学文化、数学历史和数学思想的传播,有助于揭示和阐明在数学学科发展过程中数学的科学发展与社会、文化之间的深刻关系,还原数学理论背后的人文背景,从而加深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理解和认识。数学的发展传播是将数学理论体系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环节,它弘扬的`是一种对理性知识不懈探索和追求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对学生在数学教育中的成长至关重要。其次,它对数学思想的探索和数学精神的传承,有助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培养其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数学学习难免艰辛、枯燥,对数学历史、文化和思想的传播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从而减少对数学的畏难情绪,以古往今来的数学历史人物为榜样,培养数学研究和探索的坚韧意志。再次,数学的多方位内容传播有助于教师厘清数学的教学设计思路,让数学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并被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数学的传播和数学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数学传播能够更好地营造整体性和系统化的数学教育氛围。

三、数学教育对数学传播的积极影响

首先,数学教育的普及让数学传播更加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体系当中,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数学教育,通过公式、定理和数学应用的教育,大量数学的历史、文化、案例和人物被学生所认知,并形成基本的数学传播印象。其次,数学教育的课程改革让数学传播更加受到学科教育的重视,� 最后,数学教育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让数学传播在媒介选择和传播范围上更加宽阔,数学传播逐渐向其他文化、其他学科、其他领域拓展,并可以形成新的研究领域,相对应地,跨文化的数学传播和交流日益频繁,也会给数学教育带来多元化的变化和发展,让数学教育的整个体系更加丰富多彩。该书在研究过程中对数学传播与数学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从数学传播和数学教育的相互关系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数学传播推动了数学教育的全面化和科学化,从数学文化传播的角度上稳固了数学教育的思想根基;数学教育促进了数学传播的进一步发展,让它正式成为专业性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更加全面的综合性数学专业人才。

物理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教育论文 篇6:

物理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教育论文

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多媒体教学同样掀起了课堂教学的新改革。在物理课堂教学实施中,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把物理课堂引入了新的境界,既有利于师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形成积极进取、开拓奋进的态势,又可以诱导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学习知识。多媒体教学以其设计上的创意性、内容上的配置性、教学上的规模效率、传播的深度效应、资料的互补效应将教学过程变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完全调动了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推动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因此我们运用媒体教学已是突破教学难点、重点的最佳选择和有效途径了。

我们应该懂得建立高素质的物理教师队伍的确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多媒体教学又是一门新的教学技术,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懂得计算机的使用,而且要求教师会自己设计和制作教学软件,也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因此要推广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功能和操作方法,这样才能使多媒体在我们的课堂上发挥其重要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我们大量制作多媒体课件,既能充分利用各种新功能来完善课件的制作,还可汲取新的素材营养,把最新的信息和思路引入到物理课件中去,径直简明地教授给学生,这才是我们紧跟形势的实际效应。在此,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课程中所有的章节内容都完全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因此必须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巧妙地结合其他教学方式,以最优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递信息、传授知识。

记得过去,课堂讲解靠教师嘴皮,黑板演算靠一支粉笔,久而久之,老师讲得乏味,学生听得瞌睡,兴趣不浓,效率低下,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的情绪。而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艺术的。场景,使其身临其境、心入其中,学习兴趣盎然,信心倍增,一改过去的被动� 尤其在学生实验操作之前应用计算机仿真实验,预演实验过程、步骤、规程,既能缩短教学环节、提升实验效果,又能锻炼动手能力和提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拓宽思维想象、开阔视野、广泛接受有用信息。

应用计算机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媒体丰富多彩、交互性强等多方优势,尤其在物理教学中拥有三个“有利于”: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2、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终身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概念体系。尤其是可让我们正确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与思维是我们探究学习最好的辅导老师。 目前,我们就是要注重探究实践的过程而轻视探究实践的结果,也就是通过探究过程来实实在在掌握知识,通过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来认知。若教师在教学中各环节、重点、板书及学生练习等以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既可节省教师归纳总结和板书的时间,又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情趣,确保课堂有讲有练或精讲多练。我们可将讲解习题事先输入课件,让学生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解答,通过网络检查每一个学生答题的情况,分析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程度,对课程的内容与进度可随时调整,以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反复实验而得出了物理变化的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无疑可以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接受知识的完整性。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实验的整个过程和结果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使学生通过银屏观察获得感性知识,能够更加正确、深刻、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利用多媒体创造学习情境,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积极性,可开拓信息交流新渠道,可使学生和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使学生轻松随意地变成探究学习的主体,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仅仅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一种手段,切忌用多媒体教学完全取代教师教学,也不要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形式;更不要一味使用多媒体或整堂课全是投影,而是要针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看利用哪种手段教学更确切。

教学实践证明:那种定情境、程序化、整体型的教学课件,若不利于教师、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也就很难达到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的目的。所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教学重点、难点。作为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善于用眼神和手势来提示、传递教学信息,加强师生沟通,展开课堂互动,即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我们在多媒体物理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必须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有其自身优势,但它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因此,放眼整个教学活动,只有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地进行优化组合,恰当应用,才能保证物理教学质量,才能发挥师生与媒体的双边作用。

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探索教育论文 篇7:

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探索教育论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物理课程标准》的三大课程目标。分析这三大目标,知识与技能是结果,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手段,是初中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原因之一: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即教与学的方法要有灵活多样的特点,这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提供了基础。原因之二: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成功感是初中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能把抽象的问题化为具体的知识、把难懂的理论变为易接受的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实验,并在实验的趣味性、可视性、可操作性上巧设计、勤探索,便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创造潜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使学生从被迫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进而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飞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得到持续发展。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我在实验方面的设计与探索。

一、增强实验可视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热传递”的知识教学中,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中,其中热传导、热辐射,学生学习起来较容易,但对于热对流知识,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一个大玻璃缸,在缸里装满清水。再取一个墨水瓶,在墨水瓶里盛满热水,在热水里滴几滴红墨水,然后用薄塑料膜把瓶口封住并放在大玻璃缸水底,用钢针把墨水瓶口的塑料膜刺开一个小洞。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瓶内的红色热水迅速向外扩散,一旦冒出瓶口后,就向上腾起,像一座喷发的火山,红色“火焰”形成一朵蘑菇云,然后徐徐下落。

该实验有趣、生动,好像水下在冒“火”,整个对流过程一目了然,可视性、趣味性极强,既达到了学生对知识的解疑,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加强对实验的'开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水杯倒置实验”,学生已倍感惊奇,学完本节并在学生解疑后,教师进一步设计出以下实验,并让学生根据有关知识分析、讨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更透彻。

实验器材:两只口径相同的杯子,一张湿的吸墨纸,火柴若干。

实验过程:先点燃几根火柴,立即放进一只杯子里,然后把吸墨纸放在杯子上面,接着迅速将另一只杯子倒置在吸墨纸上。当火柴燃烧完毕后,杯内气体压强就减小了。这时提起上面那只杯子,结果就发现吸墨纸和下面那只杯子粘在一起被提起来了。

该实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讨论,更增加了学生对大气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既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想一想,生活中的“拨火罐”是不是也应用了这方面的知识? 三、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参与意识,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喜动手、好参与。往往因为一点点的成功,会得到很大满足。根据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验并亲手制作小实验,尤其是苏科版物理教材的编写,为学生的动手提供了便利。实验后的成功感觉能使学生持续很久,延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自制潜水艇,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改变自身重。根据这一原理,我让学生按以下步骤完成小实验的制作:找一个装眼药水的小塑料瓶和一根铁钉,用胶布把它们缠在一起;在紧靠铁钉的塑料瓶侧壁上钻几个小孔,在瓶口接上橡皮管,这样就做成了潜水艇模型,把模型浸入水中,从管里吸气或吹气,观察模型的位置变化,验证了潜水艇的原理。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和创作灵感

物理无处不在,物理实验当然也是随手可得。而学生初学物理对实验有着很神秘的感觉,如何使学生从神秘中走出来,是物理教师的一个迫切任务。教师如果能使学生明白日常生活皆实验,物理教学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我在教学中除以上的自制潜水艇实验外,每次师生探究完一个小实验后,尽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明白身边的瓶瓶罐罐皆可实验,从而大大降低了实验的神秘感,学生在无形中逐渐就揭开了实验的神秘面纱。

(1)水滴透镜在桌子上放两支铅笔,它们之间的距离约为4cm,在两支铅笔下面铺上一张人民币做我们的观察对象,把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盖在铅笔上,用一支干净的毛笔蘸取些水,小心的把一滴水滴在塑料薄膜上,(水滴的直径约为4~5mm)就做成了一只放大镜,能放大人民币上的图案。接着让学生验证放大倍数与透镜凸度的关系,验证的方法可以在透镜的塑料薄膜上分别滴上几个直径不同的水滴,来看看放大倍数和透镜凸度的关系。提醒:观察时要调节水滴和桌面的距离,水滴越小,离桌面越近。

(2)水杯透镜盛满清水的玻璃杯,就是一个透镜,玻璃杯的侧面形成一个弯曲的表面,这很象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实际上是圆柱形透镜),水杯透镜可以象放大镜一样把东西放大。

(3)身边的事众所周知,穿裤子需腰带,而看似寻常的不起眼的系腰带这一动作,也蕴藏着摩擦的许多知识。如摩擦的种类、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当然还有其他物理知识,你是否能说出关于腰带的许多有趣故事呢?

根据以上的实验设计与探索,学生的实验热情急剧膨胀,创造性得到了长足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实验不再是神秘的面孔,物理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统天下,学生的能动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挖掘。事实证明:有趣味性、易操作、科学的实验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源。

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论文 篇8:

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论文

第三初级中学地处瓦房店东部城乡结合部,经济欠发达,学校发展处于劣势。为了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对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做了许多探索和研究,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围绕“教师素质的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生终身发展需求的适应”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中,进一步加大了课堂教学研究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改变课堂教学“高耗时,低效能”的现状,对课堂教学进行彻底的改革和突破。1.摒弃陈旧观念,建立良性教学机制通过深入持久的改革,让教师彻底摒弃陈旧的观念和过时的做法,杜绝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抢夺学生自习的现象,建立起“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良性教学机制。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依靠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和课堂作业能否当堂完成作为衡量课堂成效的主要标准。采取“从头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策略,通过严格执行任务承包制、团体考核制、连带责任制等配套措施,确保改革取得成效。通过引领教师开展一系列的学习、讨论、观摩、听课、评课、比赛等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3.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效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备课和学案制度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源头。为从源头上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质量不好的问题,要以备课改革为突破口,建立教学问题集体解决机制,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加大听课力度,将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评价备课效率和学案质量的主要依据,在备课阶段就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可靠保障。

二、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教师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教师坚持课堂教学的“三段式”,即备课时写“课前设想”,设计教学思路和环节;上课时做到“课中落实”,即课堂上尽力体现“课前设想”;上课后写“课后反思”,针对实际教学情况,结合教学设想,分析实际教学体现程度。进行反思性教学,并让反思成为习惯,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交流反思,要求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要树立起沟通交流的意识,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解剖分析,通过相互研讨交流,多种观点、多视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清楚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并提出改进意见,在交流中展开教学反思,有利于拓展思路,共享成功的快乐。

三、引导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导学评”课堂教学模式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导学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基础,以“尚美”教育为引领的基本“教与学”的方式。模式分为“三环节、六步骤、十八项具体要求”,目的在于引领教师通过营造美的教与学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学习兴趣,提升其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质疑思考、合作探究中经历知识的生成,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2.小组合作学 ”三讲:讲导语(情境设计)、讲设疑(课堂调控)、讲拓展(能力提升);三不讲:学生自己会的不讲,学生间能讲的'不讲,大多数听得懂的不讲。以及“五让”: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表述。目的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自己上网搜寻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真正开展合作性学习,共同寻找最佳答案。通过信息技术介入学习活动,学生知识面大大拓宽,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实现。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学生与以往同年级学生相比,其自主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学生学习兴趣浓了;二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了;三是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提高;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问题学生明显减少。

四、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文化建设

学校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着力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多动脑筋:挖掘学校课程资源,建立学校课程资源库;对教师进行培训;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编写校本教材。注重发挥课程的文化功能,在地方课、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等课程中挖掘体现学校文化的内容,重点渗透和彰显学校核心价值观和培养目标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课程是学生走向美好人生的桥梁,一方面让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美育内容,对学生实施“尚美”教育;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素质培养。围绕“尚美”教育,我们先后开发并实施了下列课程:《诵读经典涵养心灵》为学校美育与国学修养校本教材;《硬笔书法欣赏与临摹》主要是训练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技能,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和行为习惯;《素描———几何形体》主要是培养美术兴趣,丰富人文素养;《形体艺术教程》《琵琶演奏训练》《太极拳教程》训练学生基本的形体造型技能,健美体魄,增强体质。除上述课程之外,学校还建设了两个艺术教育基地:“大连北方美术高中三中教育教学基地”和“瓦房店市歌舞团三中舞蹈教学基地”。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两个基地?不仅仅是培养兴趣或训练基本技能这样简单,而应该是给那些具有美术、舞蹈(音乐)天分或潜能而又有志于将来走这条道路的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让他们依据自身情况提前进行人生职业规划,尽早接触专业知识训练,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并不难,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脚踏实地就能一步步实现目标。随着课改实践的逐渐深入,随着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随着社会各界和家长对课改的认同,我们有理由相信,课改必将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必将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载体,必将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高玲。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特点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9).

[2]许建国。初中教育发展的定位、路径与问题:京津初中教育发展调研引发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9).

[3]马成清。农村初中教育管理现状的思考及对策探讨[J].赤子(中旬),2014(4).

[4]沈正元。宽,让初中教育充满生命活力[J].初中生世界,(40).

[5]王旭彤。找寻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的最佳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

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探索论文 篇9:

摘要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强了教育事业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推进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当代大学生健康成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加强相关的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对于社会、国家的了解,并让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如何推进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以及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推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成才,不少的高校都在实际的教育环节中,增添了一定份额的社会实践。相关的实践证明,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的推进大学生的成才、成长。但是现阶段,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1.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实践现状

目前,各大高校都逐渐认识到了实行社会实践的优点,继而在实际的教育环节中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继而由此丰富大学生的教学活动,并在此过程中,推动大学生的发展以及成才。关于目前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下述的三个方面:

开展各类大学生模拟比赛

目前,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帮助其成长成才,各高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模拟比赛,诸如创业设计大赛、企业模拟沙盘大赛等。事实上,这些模拟比赛的通过设定相应的社会场景,帮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之下学习、成长。除此之外,该类比赛的开展能够完善课堂教学的环节,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协调能力,从而实现了自身的全面发展[1]。

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现阶段,为了给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各大高校都逐渐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并 在构建社会实践基地的过程中,需要各大高校加强与政府、企业、公益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并在基础上构建起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以推动大学生锻炼成长为目标的且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基地[3]。相关的实践证明,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构建和运行,能够有效的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相关领域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构建实习制度

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对此,就需要高校有关部门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建立起实习制度[4]。以师范类学生为例,师范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前期需要对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教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后期则需要在学校的安排下进入到中小学进行实习。在实际的教学实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并帮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新问题,并且需要独立解决这些问题,而这一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继而由此推动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2.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立体认识

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大多是在传统的书本教学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因而其对于我国国情、民情等方面的认识都过分地局限于书本。而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则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社会[5]。事实上,大学生在相关的社会实践的活动中,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我国的国情,并能够亲身感受到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成就。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立体的了解到我国的发展状况。继而由此增强其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并最终积极的推动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有利于大学生学以致用

事实上,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6]。目前,大学的课堂教学往往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理论,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但事实上,这种能力的学习却需要依托于社会实践的开展。在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应用所学知识,从而增强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实践中通过面临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

现阶段,各高校所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由大学生自我组织、管理、实施的。事实上,在社会实践活动策划开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同团结协作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追求、发展的新认识。事实上,由于社会实践在策划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而学生在这一过程,需要加强同各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并团队协作解决面临的新问题。而这些都能帮助学生锻炼各方面的能力,诸如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总而言之,大学生通过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能够推动其诸多方面能力的提高[7]。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篇10: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摘要:随着初中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物理作为初中阶段基础能力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面临着改革的挑战。如何构建物理高效教学课堂,完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成为当前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和探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然后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学习效果

0前言

高效课堂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物理教学是初中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学生物理知识能力、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学科。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对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果以及促进学生更好全面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构建物理高效教学课堂,从而切实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高效课堂的含义

高效课堂的概念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和特点,对高效课堂的评价或者是衡量是通过学生能够在一定教学时间内(一般是指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知识量的多少和有效性来判断的,过� 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高效率”,具体的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用尽可能少的精力和物力获得尽可能大的效果。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学课堂效率最大化,这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获得的知识量。课堂内外的学习负担、课堂容量是其主要的内容要求。其次,课堂效益最大化也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主要是指通过高效课堂对学生受到教学和教育所影响的积极程度,这些主要集中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习能力提升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兴趣养成等方面。

2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作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教学课堂,除了要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通过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渗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在适应新时期物理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的说,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高效课堂的开展能够为新时期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思路。通过高效课堂建设,能够促使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知识更加丰富,同时在刺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方面也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实现“学生中心”的课堂教学要求,在促进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加有兴致、有动力,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认同感,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另外,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建设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促使学生从自我知识学习需求方面提高对物理学习的自主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学进行生活化处理,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更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物理学习过程中,最终实现教学效率提升的根本目的。

3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是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教学方法和途径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在体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方面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自主、合作、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原则。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掌握和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其次,要结合物理教学内容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在主题的确定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要素,也就是说小组合作研究的主题是学生感觉学习困难的地方,或者是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质疑的地方,在主题确定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纳入到主题确定的主体当中,让学生确定小组合作主题。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物理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一个“新”学科,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没有已有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教师要充分做好指导、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物理学习方法和途径。最后,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对合作研究后的内容、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也就是要做到有效交流,通过学生汇报、教师总结的方式更加强化知识的'认知学习。在《杠杆》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然后组织学生对“用弹簧秤大象体重”为探究主题,对杠杆知识进行学习。先用弹簧秤出大象体重为教学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各个学习小组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请学生从课堂上找到生活中属于杠杆的工具,然后每个学习小组选出代表来进行展示,动手操作找到的杠杆工具,选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然后引导学生对“跷跷板”、“撬起地球”等实物和理论进行探究,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杠杆知识的认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有效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提升知识教学有效性方面也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运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方法是一种学教相结合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验教学手段等激发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应用实验操作、视觉效果、动作模拟和情感渲染等方式创造出一种符合学生特点的、能够有效提升物理教学效果的情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情境教学活动,提高物理教学课堂教学效率。首先,通过问题开展问题情境导入教学,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具有很强的欲望,尤其是在新知识的学习方面具有很强的探究兴趣,问题能够快速引导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例如在学习《分子热运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这样的问题进行情境导入“你能说说香薰灯的原理吗?”,刺激学生对该问题的探究欲望。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情境导入的一种重要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能够模拟、演示教材中的实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促进物理教学生活化是高效课堂构建的一个重要方式,物理实际上是一门十分有趣的教学课程,其中很多教学内容都能够用来解释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和规律,因此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对周围生活中遇到的事物进行观察,或者是将生活中的物品或者是器材等引导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电与磁》这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晚上关灯后脱衣服产生的静电进行分析。同样的,海市蜃楼、雾霾、冬季结冰等现象都可以被应用到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尝试解释、分析探究。例如在《太阳能》这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家中的“太阳能热水器”、道路上的“太阳能路灯”等生活中实例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基于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开展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对知识具有很强的探究欲望,但是对新知识的学习也是比较畏惧的,尤其是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都是很高的,这就导致很多刚接触物理学习的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出现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从当前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出发,对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进行激发,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等相关特点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开展针对性强的物理教学。例如当前初中生在网络、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认知,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出发,通过构建网络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教学等方式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4结论

初中物理教学是初中课程体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动下,教师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和兴趣化教学等方面采取措施,构建高效教学课堂,不断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海东。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5):209-210.

[2]黄长述。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中),2014(10):21.

[3]魏煜。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中),2014(11):103.

[4]张丽芳。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11):184.

[5]刘超。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与评价,2015(6):35.

[6]刘佳。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5(19):146.

[7]李树军。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5(26):119.

[8]卢树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3):65.

23 3554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