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心理学论文(优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生心理论文【第一篇】

1.高中物理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间接手段,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本、钻研教材的能力,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粗读,能够找出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重点和难点.

2.高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敢于放心让学生去做实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源于观察力,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规律和现象的一门学科,所以细致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主动展开想象,分析其内在的问题,并尝试让学生动手试一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定要注意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精心备课,采用灵活科学的管理措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条件允许,高中物理教师要加强实践性的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2.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采用创造型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自学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基础知识,这是根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关键.只有基础与创新思维并重,才能让学生建立起正确而牢固的观点,了解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以致用.

3.高中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知识的比较时

要加强学生对于知识间的联系,哪怕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可以,这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研究问题的理解,也能使知识产生纵横的联系,从而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测定液体的密度”时,可以用密度工具进行直接测定,也可以根据其定义进行测定,还可以利用浮力和压强的知识进行测定,等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不拘一格地进行分析.

4.高中物理教师要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过程的分析,再到实验报告的完成,在每一步的思维活动中,教师都要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5.高中物理教师要教给学生创新型的学习方法.

在情境教学中,高中物理教师要把创新型的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要让学生在少量的时间里尽量多地阅读课本,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分析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以致用,通过已知来找到未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思考,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走出思维误区,进行多元化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从一方面转移到多方面来思考,拓展学生的思路,一题多解,或者多题一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要加强求实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能够刺激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环境,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善于创新的方向.教师应通过课外活动和家庭教育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的心理和思维都能够按照一定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概括,并且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让学生表现出思维的广阔性与独创性.再加上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进行多种多样的成果展示,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提供很多可能,教师要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学生心理论文【第二篇】

声乐是一门通过音乐和语言的充分结合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的艺术。演唱者要想完美地演绎声乐作品,只有精湛的歌唱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这里的心理素质指的是演唱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反应。心理素质对声乐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在歌唱过程中,呼吸、吐字咬字以及共鸣等生理活动都是依靠大脑对各部分器官的协调和控制完成的,所以有人曾说:“歌唱是人类高级的心理活动现象之一。”歌唱者心理调控能力的强弱会影响歌唱时的呼吸状态和气息控制,会影响对歌曲的诠释和演绎以及表演的效果等。声乐学习者只有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才能掌握歌唱呼吸的正确方式,把控喉头的稳定位置,并协调好各个共鸣器官。如果他们的心理素质较差,缺乏调控能力,在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而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若得不得教师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就很有可能引发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疾病,致使他们不能正常地进行声乐学习和表演,更甚者可能会毁掉一个有天分的声乐人才。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声乐学习中,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满怀信心、热情愉快地进行一切活动,才会一直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歌曲的演绎中,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表演展现出歌曲的主题思想、情感基调和精神风貌等。因此,心理素质在声乐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它在声乐学习中处于支配地位。

二、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培养学习兴趣,引发内部动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控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说兴趣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的主要源泉。兴趣的产生有时是由人的自身需求引发的,有时则是因为外界的刺激引发的,在心理学中,这个外界刺激一般称为“诱因”,在诱因的引导下,人们会对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事物或情境产生向往和追求。在声乐教学中,这种向往和追求就是学生对歌唱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源泉和心理因素,而兴趣就是学生产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很多教学实例也证明了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在教学“歌唱的呼吸方式”时,大部分教师会运用闻花香的动作让学生体会胸腹式呼吸,之后会让学生自己练习这个动作。有的学生通过认真练习和体会能够领悟到动作要领,而有的学生只是机械地练习,没有仔细体验和感悟,他们也就无法掌握这种呼吸方式。如果教师改变常规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求学生闻花香,还对他们提出更具体、细化的要求,即让学生闻一闻玫瑰、月季、百合、菊花等几种花的气味有何不同,之后让他们闭上眼睛,通过闻气味来辨别这几种花。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有了这种积极的学习心态,学生就能从缓慢地呼吸、短促地急吸以及深呼吸中领悟到歌唱时的有意识呼吸方式,从而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式。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通俗易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当学生顺利快速地掌握了声乐理论知识和歌唱技巧时,他们会有一种成就感,会以更加积极的情绪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而我们的声乐教学也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磨练意志力,树立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声乐知识和歌唱技巧的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如果学生能够勇敢面对并想办法克服它们,就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力可以得到锤炼,当他们获得成功后,就会以更加自信的态度来面对之后的学习。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帮助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学生有了坚强的意志,就可以排除消极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智慧、技能、知识等学习更多的声乐知识和技巧。磨练学生的意志力要从声乐教学的初期开始。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多阅读,了解众多歌唱家的生平、经历,并让学生以这些成功者为榜样,时刻勉励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改掉消极的学习心态和不良的学习习惯。其次,声乐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学生要想学有所成,必定要经历一些磨难。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勇于面对和克服困难,并引导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正缺点。当学生看到了自己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时,他们就会增强学习声乐的信心。此外,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也是培养他们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让学生获得成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获得成功的几率与他的信心有直接的关系,收获的成功越多,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自信心也会不断增强。因此,我们声乐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练习、考试或者演出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增强声乐学习信心。其次,鼓励和表扬学生。教师的信任和认可会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以表扬和鼓励的话语为主,使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以更加自信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再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让他们从以往的练习和演出经历中回忆获得的成就,了解自己所具备的能力,使学生在肯定自己的过程中树立自信。

3.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境是一种持久的情感状态,人一旦产生了某种心境,就会在一段时间内使自己所有的活动都带有某种情感色彩。比如,人在心情愉快时,不仅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表现出满意、满足的情感体验,而且对一些陌生的甚至是平时厌烦的事物也会产生好感,这就是因为情感具有调控行为的作用。从生理学的角度看,愉悦的心情可以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活跃状态,能使大脑保持高效率的活动,而烦躁的心情则会使人的心率加快,情绪波动较大,并干扰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因此,一件事情能够取得成功,与人的心境有很大的关联。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心境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树立愉快歌唱的观念,使他们在学习和练习中一直保持良好的心境,把歌唱当做一件乐事、趣事,把登台表演当做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并认为自己的表演能够给听众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学生始终以这样的心态来进行声乐学习和表演,一定能够体会到歌唱的魅力,并产生愉悦感。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平时表现很优秀,掌握了娴熟的歌唱技巧,也有充沛的情感体验,但是一到了舞台上,就不能自如地发挥,表演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就是因为他的心境不够放松,把歌唱当成了一个任务、一种负担,而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这种心态,要让他们在歌唱时排除环境、观众、场合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把歌唱表演当成平时的训练,以一种平和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演唱中,从而吸引和感染听众。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声乐表演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学生应当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如合唱、独唱、音乐剧、歌剧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舞台表演经验,能够锻炼自己的胆量,克服胆怯、紧张的心理,增强舞台表演的信心,从而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来说,在实践活动前,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让他们认真地排练。若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在正式演出前带领学生熟悉环境、场地、舞台、灯光、音响等,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消除演出时出现的不适感,尽量帮他们排除演唱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样的准备工作有助于学生在演出前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能够大大提高他们演唱成功的概率。虽然我们会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前做大量的充分的准备工作,但是他们在正式演出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没有预知的问题,这些临时状况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演唱的效果。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宽慰和引导学生,使他们明白成功之路并不顺畅、平坦,磕磕绊绊是不可避免的,年轻经得起失败,而且从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是十分宝贵的。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学生在舞台表演时才会更有“底气”,才会有良好的心态,才能使演唱获得成功。

三、结语

学生心理论文【第三篇】

高中生物教学任务不仅是传授生物学知识,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应具有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师观,新的教材观,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在课堂中,教师要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才能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良好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要能和学生交上朋友,说上知心话,了解学生的内心,不能与学生之间产生巨大的隔阂。学生不反感老师,才会对于上课感兴趣,才会乐于接受老师讲授的问题,变得乐于思考,积极发言。学生主动性提高了,才能更好得理解和学习知识,课堂教学水平自然而然的也就提高了。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

2探究式教学其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其首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做假设性的解释,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这个是要从跟本上改变学习的方式,提倡“主动、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改善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这种科学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传统的抽象理论的理解转变为从直观现象观察入手的“实验—归纳”式学习。其中心是重在“做”的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现代思维科学证明:思考需要问题来诱导,这种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产生疑问,主动发现问题,这样学生发现了问题,就会主动的思考。老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指导学生得到正确的结论。教师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传统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对于教学环境的创设,需要老师创造多种多样的活动,给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谜题,就像迷宫一样,吸引学生往里走,引导学生去寻找正确的方案,通过对问题综合分析,找到最终的答案。同时,老师还要教会学生做实验必备的各种技能,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整理数据分析资料,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好这种教学方法。因为,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

3增设生物课外“实验探究活动”的内容,弥补探究式教学需时较长

心理学论文【第四篇】

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与弗洛伊德、荣格一起被称为精神分析学派的三大人物,后来在1911年与该学派分裂,建立了精神分析的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并不是单独应用于个人的心理学,它考虑的是个人、社会及他们相互间的关系,它强调社会因素决定人格,强调人的社会性的一面。阿德勒提出了许多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独到见解,并将自己的这些理论应用于儿童教育中,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自己对儿童社会性教育的看法。这些看法无疑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同时也给当前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制定和实施以不少的启发。笔者认为阿德勒的儿童心理发展观、社会兴趣概念及阿德勒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幼儿社会领域课程方面的启示较大。下面就分别从幼儿社会领域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式这两个角度来谈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阿德勒社会兴趣理论对幼儿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启示

社会兴趣是阿德勒心理学理论中最重要和最独特的概念,这个概念在他的多部著作中频繁出现,并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紧密的联系。既然社会兴趣如此重要,那究竟什么是社会兴趣呢?

阿德勒并没有给社会兴趣这个概念一个明确的定义,每个阅读阿德勒著作的人都会对社会兴趣有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社会兴趣从字面来看可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心理过程维度,一个是目标维度。心理过程维度指兴趣本身,目标维度指兴趣所指向的目标。从心理过程来维度来看,社会兴趣主要有以下部分组成:同情、认同能力,社会常识,合作、协同能力,价值观,独立能力,对未来社会的关心。从目标维度来看,社会兴趣范围广泛,从家庭、学校慢慢扩展到社区、社会,甚至整个宇宙;从一种归属感扩展到宇宙感。社会兴趣在这指的是自我实现、对社会有用、对人类的利益的兴趣。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兴趣的内涵十分丰富,而这些内涵几乎都属于儿童社会性发展所包含的范畴。

阿德勒将社会兴趣作为儿童精神健康的标准和儿童正常发展的晴雨表。阿德勒认为把儿童培养成具有社会性的人,成为人类之中平等的一员,就必须帮助儿童发展社会兴趣。 Heinz 则认为阿德勒所说的高度发展的社会兴趣的人就是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的人。

阿德勒认为社会兴趣具有先天的潜能,比如婴幼儿在没有别人教他们的情况下常表现出对别人的同情。但社会兴趣这种潜能需要后天的培养才能发展,否则幼儿就会变得自私冷酷,因此必须从小注意培养儿童的社会兴趣。根据阿德勒的观点幼儿园是家庭的补充,幼儿园应当继续发展幼儿在家中养成的好的行为,纠正幼儿在家中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但幼儿园不能仅仅简单地纠正孩子的错误,因为幼儿在幼儿园消除的行为很可能在家庭中又会重新出现。阿德勒还指出“快到6岁的时候,孩子就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牢固的行为模式” ,即前面提到的生活风格。可见,幼儿园对幼儿这个时期的社会性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决定性的。

阿德勒的社会兴趣理论对幼儿社会领域课程的内容应重点包括哪些方面有一定的启示。从社会兴趣的心理过程维度看,首先,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要侧重培养幼儿的同情、认同能力,合作、协同能力,独立能力,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其次,社会领域的课程不能忽视幼儿在入园前在家可能养成的不良的行为,教师应在幼儿入园后及时纠正幼儿在家养成的不良行为,纠正不良行为是建立良好社会行为的前提。笔者认为纠正幼儿在入园前形成的不良社会行为应是小班幼儿社会领域课程的首要内容。除了关注幼儿的不良行为之外,小班社会领域课程还应将重点放在让幼儿学会信赖教师和幼儿园班级中的同伴上。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这是让他们获得面对幼儿园新环境的勇气和信心的基础,也是幼儿面对社会生活的第一步。而从目标的维度看,社会兴趣的较高水平是自我实现、对社会有用、对人类的利益的兴趣。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较高目标应是让孩子实现自我,促进孩子关心未来社会。到了大班,教师应围绕这些较高目标来设计课程的具体内容,展开教学,发展孩子较高的社会兴趣,让幼儿的社会兴趣从家庭、学校慢慢扩展到社区、社会,甚至整个宇宙,从而让孩子的社会性在幼儿时期就得到充分的良好的发展。

二、阿德勒心理治疗理论对幼儿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启示

阿德勒是一名心理学家,他的心理治疗理论由两方面的内容组成:一是儿童心理发展观,一是心理治疗方法。笔者认为这两方面的内容都对幼儿社会领域课程的实施有一定的启示。

(一)幼儿社会领域课程的实施必须建立在了解幼儿心理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阿德勒的儿童心理发展观对幼儿社会领域课程的实施有一定的启示。阿德勒认为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社会性教育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心理,主要是要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动力和幼儿的生活风格。教师在了解本班幼儿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1.了解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自卑感与追求优越。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是个人成长的动力来源。自卑感源自婴儿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软弱和依赖的经历,我们知道幼儿要依赖成人才能生存,他们与成人相比总是显得无力和虚弱,不得不产生自卑感。阿德勒还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与生俱来的追求优越的向上意志,正是这种向上的意志使幼儿在产生自卑感的同时不断地进行着补偿。从积极的方面看,幼儿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将会对自卑进行适当的补偿,将其转变为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力求朝对社会有利的方向发展。从消极的方面看,如果幼儿产生自卑情结,对自卑进行过渡的补偿,只追求个人优越,很少关心他人,将会导致幼儿问题行为的产生,阻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如果能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力,就不会对幼儿的有些不良社会行为迷惑不解,而是会找出幼儿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从而进一步了解每名幼儿,因材施教。

2.了解生活风格。

阿德勒将个体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生活风格代表着一个人的人格的整体性和独特性,并表现在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活风格是个体克服自卑追求优越的工具,决定了个体会重视生活的哪些方面和怎样重视,赋予个体以同一性;也决定了个体如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阿德勒认为在生命的第四和第五个年头,出现了起原型作用的生活风格。由于儿童年幼还意识不到自己的生活风格,它只是潜意识地表现出来。 阿德勒指出健康、积极的生活风格可使幼儿与父母、同伴、教师和睦相处,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利。错误的生活风格则建立在幼儿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的基础上,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利。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如果能了解幼儿的基本生活风格,则将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状况有更深入地了解,以便更好的开展幼儿社会性教育课程。

由于幼儿时期的生活风格并没有完全定型,教师要了解幼儿的生活风格并非易事。但是教师应知道幼儿形成什么样的生活风格与幼儿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有关,特别是与幼儿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环境,这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父母的性格、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格局、孩子在家庭的位置等等。这些都影响着幼儿最初的生活风格的形成。

总之,笔者认为阿德勒的儿童心理发展观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在实施幼儿园的社会领域课程之前,应从幼儿的心理发展动力、生活风格及人格类型等方面来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和社会性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来设计和实施社会领域课程,这样才能使社会领域课程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阿德勒的心理治疗法对幼儿社会领域课程实施方式的启示

笔者在幼儿园做观察时,据教师们反映每个班的儿童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行为,有些儿童有攻击性行为,有些儿童有一些胆怯、退缩的表现,有些儿童有吮指行为等。尽管教师们在平时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中努力纠正孩子的这些行为,但教师们反映实施幼儿社会领域课程中有许多困难,他们觉得社会领域教学活动难上,首要原因是教学效果不显著。有研究者指出这是由社会领域教育的特点决定的,“社会领域教育的一个特点是教学效果的非即时性。尤其是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方面的教育,更不容易在短时间内生效。” 它的第二个特点是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的技能要很全面,临场发挥要十分灵活。第二个原因是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不能仅靠教师单方面的教育,家长的参与、支持和配合在社会领域教育中非常重要,因为孩子的不良社会行为与家庭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要改变家庭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观念并非易事。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让许多教师都不愿上社会领域课程。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觉得阿德勒的教育方法能给我们幼儿教师带来关于社会领域课程实施方面的启示。

阿德勒认为家庭和学校通过培养幼儿的社会兴趣可以预防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生,使幼儿的精神健康发展。而对于受不良环境影响已产生问题行为的儿童,阿德勒则认为幼儿园首先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那幼儿园的社会领域课程如何实施才能有效地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呢?笔者认为阿德勒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阿德勒在许多学校建立了教育咨询诊所,将自己的心理治疗法发展成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用来矫正儿童的问题行为,帮助儿童发展社会兴趣。该诊所每周举行一到两次咨询指导会议,有一位不仅懂得心理学、也了解教师和父母生活情况的杰出心理学家担当顾问来主持会议。为方便父母也参加,会议一般在晚上5、6点时召开,学校的教师、孩子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大家聚在一起,每人都提出一些问题儿童的案例,然后由心理学家提出他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开始讨论,商谈解决对策。在讨论中,专家向父母和教师建议如何来帮助孩子。这些讨论一般都以阿德勒的心理治疗理论为基础。在讨论的过程中专家潜移默化地将阿德勒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传递给了教师和父母们。

阿德勒通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改善幼儿的社会行为,发展幼儿的社会兴趣是非常有效的。咨询指导会议不仅是一个帮助儿童解决问题行为的场所,也间接成为了教师、父母进一步接受专家的教育培训的地方。幼儿课程研究者虞永平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注重调查、参观、访问、观察、劳动、游戏及上课等多种教育形式的结合。”“多种教育形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和具体的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的制约下有机结合,是社会领域的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幼儿社会领域课程的实施除了以上提到的教育形式外,可以借鉴“咨询指导会议”这种新的组织形式。幼儿园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周或两周召开一次这样的会议,由专家亲自制定对孩子进行社会行为教育的计划,不仅可实现社会领域课程的目标,有效地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社会行为,还可加强家长和幼儿园的联系,此外也让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同时如果这种方法一直持续下去,受到训练的教师也会成为具有心理学家素养的人。阿德勒指出通过这种方式受到训练的教师非常满意,一般都会愿意继续这样的工作。笔者认为通过这样的咨询会议来纠正幼儿的行为比一般的教学活动将更加有效。幼儿园应从幼儿的切实需要出发,邀请有经验的教育专家和心理学的研究者主持会议,发动家长、教师们和问题孩子一起参与,让这样一种咨询指导会议成为幼儿社会领域课程新的重要的组织形式。

这样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孩子进行社会性教育,还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机会,使教师对上好社会领域课程的信心大增。阿德勒的心理治疗法主要分四个步骤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第一步:教育者与孩子建立稳固的健康的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理解、信任、合作与关心的基础上;第二步:调查孩子的心理发展动力和生活风格;第三步:关注孩子试图通过不当行为来获得成功的目标,并对孩子的目标进行解释;第四步:试图改变孩子原来的目标,使孩子重新设定新的朝对社会有益的方向发展的目标,提高孩子的社会兴趣。教师可以借鉴阿德勒的心理治疗法,按照这四个步骤来设计、组织和实施一些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以帮助本班的孩子纠正不良行为,重建良好的社会行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和教育对象建立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其次教师可以在参加咨询会议之后,在认真研究了儿童的个性和他的特殊问题后,专门针对这个学生的问题行为设计课程内容和教法。比如班上有一个胆怯的孩子,教师可以为孩子们筹设一次关于胆怯的讨论会。可以设置下列讨论问题:“什么是胆怯?”“为什么会胆怯呢”“胆怯好不好呢?”“怎么才能不胆怯?”来逐步了解胆怯行为的背后目标,指出该目标的局限性,帮助孩子重新设定新的对他人和自己都有利的目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讨论进行指导,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调动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给予孩子充分机会各抒己见。那个胆怯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他就是这次讨论的原因,但在这种集体的讨论中,他会对它感兴趣,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而班上的其他孩子虽没有去参加咨询会议但这种讨论课也加深了他们对问题行为孩子的了解,使他们慢慢关心和同情起这些问题儿童,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对他人的社会兴趣。可以说,教师这样有的放矢的实施社会课程将更加有效。笔者认为通过专家、教师和父母的共同实践,教师们还可以和这些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一起将这些根据幼儿常见的问题行为设计的教学活动编成社会领域课程的教材。笔者认为这样的社会领域课程教材是真正从孩子的社会需要出发,并通过实践检验能指导幼儿社会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幼儿园需要的教材。

三、小结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关注人的社会性的一面,他的理论对幼儿社会性教育的许多方面都具有启示作用。一方面,笔者认为阿德勒提出的社会兴趣理论启示我们纠正幼儿在入园前养成的不良行为,这应是小班幼儿社会领域课程不可忽视的内容;阿德勒社会兴趣理论还启示我们幼儿社会领域课程应侧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认同能力、合作能力、独立能力,让孩子了解基本的社会常识和社会价值观,促进孩子对未来社会关心。简单地说就是幼儿社会领域课程应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兴趣朝更高的水平发展,最终促进幼儿实现自我。另一方面,笔者认为阿德勒的心理治疗理论启示我们幼儿社会领域课程的实施首先必须建立在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动力和幼儿生活风格的基础上,并运用像阿德勒提出的咨询指导会议这样新的组织形式作为已有社会领域教育形式的补充,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授社会领域课程的信心,使社会领域课程的实施更加有效。

23 589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