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案例分析(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班主任案例分析(汇总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班主任案例分析【第一篇】

关键词:住校生;背景;问题;解决办法

一、背景

随着棉花价格的下调,团场的生源越来越少,住校生在这为数不多的生源中占有非常重的比例。就拿六(2)班来说,共有三十六名学生,民族同学六名,汉族同学有三十名,其中住校生有十四名,占了汉族同学比例的接近百分之五十。这是从我所带的班级来分析住校生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再从学校来讲,全校学生不到八百人,住校生就有三百多人,也占全校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如何能更好地让住校生学习进步,茁壮成长,时刻感到生活充满了欢乐,这是所有家长、老师的共同心愿,是“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我们能把这百分之五十的学生都教育好,那该是一种怎样的骄傲。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关心与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住校生一周七天有五天甚至是六天都生活在学校的范围内,只能是与老师和同学生活在一起,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可以说是饮鸠止渴,因此,住校生的教育可以说几乎完全是老在学校和老师的肩上。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这部分孩子的绝大部分学习习惯差,生活习惯也差,学习没有目的性。就拿我们班住校的男生来说,八个六年级的男生,宿舍生活老师是提一个就摇头,用她们的话说一堆烂泥没有一个是糊得上墙的。肖迪是八个人中学习较好的,但卫生习惯差的是一塌糊涂,他可以把垃圾塞在褥子下,衣服星期一是干净的,后面几天就看他的邋遢像吧,做值日敷衍了事,作业本不是油渍就是脏手印,破破烂烂的。其他几个不但成绩差习惯也差,都有一个共同点:既贪玩还会玩。与家长交流沟通,都是一种态度:他在住校,我们管不了,就是想管也管不上,我的孩子就全交给老师了。全交给老师了,我们的责任好重好重。

三、解决的办法

1.与生活老师配合。住校生在校的时间有一半的时间是与生活老师在一起,她们管理着学生的生活,也培养着学生的习惯,要想教育好住校生,她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除了一周两次的例行访问住校生,在他们问题突出的时候,我是一天一次甚至几次的与宿舍生活老师交流,今天又出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吗?哪些同学有进步,需要鼓励?急需解决的又有哪些问题。在沟通和交流中共同想办法去教育好住校生。在这里我只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生活老师的重要性。五年级上学期,这帮孩子折腾得我头痛,不遵守宿舍管理制度,熄灯后讲话,严重影响楼内其它同学休息,屡教不改;做值日都敷衍了事;臭味相投,做坏事宿舍的人全参加。我就请生活老师把他们一个一个分到其它宿舍,并让其它宿舍的同学共同督促他们,坏习惯没有滋生的土壤,慢慢的,他们也爱干净了,做值日也认真了,宿舍的制度也能遵守了。

2.多关心。相对走读生来说,作为住校生,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我就得把父爱母爱的缺失填补起来。天冷了,叮嘱他们多穿衣服,有时还把自己孩子的衣服送给他们;与他们一道过生日,让他们感到没有父母在的生日也不孤单;传统节日更是与他们一起过:端午一起吃粽子,中秋送月饼到宿舍,冬至一块在教室吃饺子。除此之外,病了带着看病,有心事,耐心地听他们诉说,嘘寒问暖,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真真切切的爱。孩子是最懂得回报的,以心换心,以情易情,在爱的教育中,我发现,他们变得懂事了。

3.多鼓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鼓励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鼓励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身上的长处和不足,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希望,增添前进的动力和信心,从而扬起健康成长的风帆。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我就鼓励。比如今天的被子比昨天叠得整齐了,地比昨天拖得干净了,熄灯后比昨天安静了,今天就餐后食堂卫生比昨天好些了,等等,我都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他们,以此得到成长的力量。

4.重视家长的力量。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作为住校生的家长,在学习期间,虽然他们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但假期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这就是他们进行家庭教育最有利的时期。很多有方法的家长就是利用假期培养好孩子的习惯、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的。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开展以上工作,到目前为止,我们班住校男生的行为习惯比以前好了许多。宿舍的地板比以前亮堂了,被子比以前叠得规范了,衣服也穿得干净了,作业比以前写得工整了,成绩也有了不小的进步。当然,绽放在学生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了。

班主任案例分析【第二篇】

案例展示: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班主任在学生中能否赢得学生的钦佩和信任,是班主任品德修养、管理能力和教育水平以及教师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如何做一个学生“信服”的班主任呢?我是这样做的

1、向学生宣传解释班级管理制度

(1)让故事说话:

有一个农夫得到了一种特别优异的稻谷的种子,大家都来向他讨要,可是农夫拒绝了大家的请求。到了收割的季节,农夫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稻谷居然跟邻居的一样。原来,风把好稻子和普通稻子的花粉混在了一起,所以村子里的稻子变成一样了。(班主任工作 )后来,这个农夫把自己的优异种子分给了邻居,这样,大家都收获了丰收。学生们很容易从故事中悟出,良好环境中的个人进步是最大的,而这种良好的环境是由分享、互助造就的。

(2)以情动人

我们的班主任都知道用“情”去打动学生,感化学生。如:对某些总受漠视的学生,如果我们特别关照他,他会感激涕零,发奋读书,这时我们可以持续关照他。

(3)以理服人

现在的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衡量事物的好坏、善恶有自己的尺度和标准。如果我们不能抓住事情的要害,就不会让学生认同,他们就会与我们理论;假若我们说服不了他们,他们就会反感,继而反抗。所以,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要认真分析,找出关键所在。

2、让家长认同我们的教育方法

如果家长认同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就会帮助宣扬我们的教育方法,帮助我们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3、把“苦”事变“乐”事

我们的班级班规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定学生的自由,限定了自由自然会有些难受,这就是“苦”事。我们就得想一个办法,变一种方式把我们的要求告诉学生,把“苦”事变“乐”事。如大课间跑步,估计学生肯定会叫苦连天。我首先向学生宣传解释班级管理制度,然后写1篇“跑步启事”说:“开学来,我备感工作和学习压力,有力不从心感,所以我决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以便更好地工作和学习。可两天来,我形单影只。现打算在五(1)班寻找有志锻炼身体的好友一起跑步,有意者请在下面空白处签上你的大名。”启事在班上贴出后,学生全部签上名。我认为这比强迫学生跑步,向学生说教跑步的好处效果要好得多。

阅读了本文的网友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舍小取小 逐步改变 家校合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DOI:/

班级管理中,对于一些特殊学生,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得不到同学的肯定,也得不到教师的赞赏,相反他们可能听到更多的是严厉的批评与指责,虽然也是出于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但是,这种关爱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这样的学生就会缺乏自信,就会对学习丧失应有的兴趣,就会对老师产生逆反情绪,就会破罐破摔……本文结合我班一个典型案例谈谈个人的几点粗浅认识。

第一步:舍小取小慢慢改变。

我班一名男生王晨宇,是一位明显的行为习惯很差而且比较懒散的男孩,表现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很正常,但是动手能力、生活、学习自理能力很弱,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时而讲话时而在抽屉找东西,一节课40分钟他最多听15分钟,课堂上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他总是说:“老师,我没有本子或者没有带笔”等等各种理由拒绝写作业,家庭作业更是无从谈起。一天到晚,数不完他的缺点。常规方面,每天到校最后一个,当然与家长也有一定的关系。到校后他不是没有穿校服,就是忘戴红领巾,忘了学生卡,上课时,他总是忙个不停,一会儿找这个一会儿找那个,不但自己不注意听老师讲课,连坐在他前后桌的同学也遭了殃,有时刨铅笔发出很夸张的声音,任课老师不得不停下来提醒他,有时偷偷吃东西,被周围学生检举揭发。平时作业要么不做,就算做了也是一塌糊涂,交的数学作业基本上都是用钢笔写的,写错了就乱画一通,笔者跟他提的要求简直就是耳旁风。卫生方面,课桌上堆满了有用或没用的一些本子,显得杂乱无章。正是因为这些坏习惯导致他成绩不够理想,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想先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是否能从他的身上找到一些闪光点,然后再对他进行一些有针对的引导,逐步让他慢慢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笔者发现:第一,王晨宇是一个很天真很单纯的孩子,他经常会说出一些很天真的话,比如――他说他也想当组长,想当三好学生,他想请老师吃饭,想把他爸爸的名片带给老师,老师有需要可以直接找他爸爸……第二,王晨宇是个比较聪明的孩子,虽然,上课他不够专心,做各种小动作,但老师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他经常能“插上嘴”,还能“插对”。于是,笔者就针对这两点,对他采取“舍小取小”的教育方法,具体说就是对于他常规方面习惯方面的各种毛病,能忍尽量忍,不再为这些小事指责批评,而是针对他课堂上的一些表现加以表扬。例如:数学课上笔者知道他听懂了,但是做练习时,他经常说没有本子(其实是他感觉自己已经会了,懒得动笔),笔者抓住他的这一心理没有批评指责,反而就请他上黑板板演,他觉得老师很重视他,倒是特别乐意,特别开心。笔者借此机会站在他旁边,要求他列竖式时用小尺子一步一步完成。集体评价时,他的板演能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他特别高兴。因此,他和笔者亲近了许多,笔者的话他基本都能听,最明显的改变是他现在能积极主动完成课后作业了,虽然书写仍然不理想,但是正确率比较高,看到他的这点小进步笔者感到这孩子是有希望的,但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对自己说:“不能急,慢慢改变他。”

第二步:逐步改变步步为营。

今年开学初,笔者帮他制定了本学期的目标:第一,上课不说废话,并能认真听讲,第二,按时完成作业,第三,争取评上卫生星。经过交流得知他也很愿意进步,就是管不住自己,自控能力差。于是帮他找几个小老师,让小老师们不能嫌他烦,时时提醒他,多多关心他。自理方面的由同桌老师负责,活动方面由班长负责,学习上有困难,让他随便请教哪个。笔者见他欣喜异常。当他桌子上有杂乱现象的时候,笔者就提醒小老师帮助他,经过大半个学期的努力,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课时,再也没有发现他自言自语了,只是有时管不住自己弯下腰找东西,当小老师提醒他时,他就会转入到学习的轨道中来。平时,他还会经常举手回答问题呢!

第三步:家校合力共同改变。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如果不称职不配合,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于是笔者将他的家长(小孩的妈妈、奶奶)请到学校,和家长进行交流,提醒家长平时对他言行要正确地引导,对他的不良习惯加以纠正,并要求家长能持之以恒。如:每天,在他出门前要督促他戴好红领巾,出入证和垃圾袋。虽然这个小孩的妈妈不是亲妈,但这个后妈真的很尽责,经常到学校和各科老师交流,商量怎么对他进行转化,并且也比较配合老师,每天都打电话问作业,基本都能督促他完成各科作业,尽管作业书写不理想,但对于这样的孩子要求太高了可能会适得其反,只能降低要求,不断鼓励他,让它慢慢进步。

经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他的一些改变与进步让笔者感到欣慰,行为变得慢慢规范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许多,在每周一次的文明礼仪星评比中,他也能被荣幸地被评上,居然还有点害羞地趴在桌子上暗自高兴,此后,他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班主任案例分析【第四篇】

关键词情绪艺术;干预措施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绪的力量,往往构成了教育过程中最微妙,也最有意义的因素。”情绪分教师的情绪和学生的情绪两种。教师的情绪中尤其是班主任情绪的力量更为重要,班主任来到学校里,在学生面前,他应该学会暂时忘掉自己的痛苦和不快,用将积极的情绪不断去感染学生。

一、案例的过程叙述

学生闫某,男,少白头,6岁时,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未归,也在这一年出了一次车祸,听力据说受到了一点影响,单亲至今,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亲的临时打工。性格孤僻,甚至有点自闭,语言表达能力差,语言学科差,但高一时数学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不善长与人沟通,习惯于在课桌上摞起很多书本,挡住自己,无数次要求或建议他拿掉多余或暂时不用的书本,但依然故我,自卑情绪突出,而且多数时间表现为愁眉不展,不注重个人卫生,衣服很长时间不洗,有味道,在家里基本上是自己做饭。高一曾经两次考入班级前10名,后来在课上睡觉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老师每节课需要叫醒几次,成绩开始下滑。当然他从不影响别的同学,与家长沟通多次没有效果。

二、案例的原因分析

一次我在周末管理班级自习课,闫某又在睡觉,班级团支书刘某和一名男同学赵某给我写了一封信,现在转述几段:

“老师,我们想了一下,感觉应该把闫某的现状告诉您,他的父亲分白班和晚班,在白班的时候,他总是要求闫某学习到深夜;而在晚班的时候,闫某则在网吧度过一宿,这两点应该是闫某白天课堂睡觉的主要原因,而后者则是闫某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此外,我们深切感到他经过快一年的这种生活,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我们也曾问起过他的生活经费来源,如您所说,他每天的饭都是自己做,而生活所需的都是家里的亲属给他的,他的父亲除了学校要交的一点费用外一点儿钱也不给他,而且几次的助学金他好像也没有拿到手,都在他爸爸那里,但这段的情况是我们在和闫某交流时所得,不能确保是事实……请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他的父亲,因为他父亲每次打他都是看到什么就拿什么打,我们的心里会感到愧疚的。”

通过学生的这封信,我感到以往与家长沟通反映闫某课堂睡觉的情况是隔靴搔痒,或者说建议家长注意孩子晚上睡眠的事情没有真正引起家长的关注,这是典型的家庭教育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当导致孩子课上睡觉的结果。孩子的孤僻自卑是家庭教育缺少爱的结果。

三、案例的干预措施

(一)首先解决课上睡觉的问题。与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确孩子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建议家长改换晚上打工的时间或者在晚上真正做到监督好孩子的睡眠。在班级把他安排在第一排座,便于监督他,改变课上睡觉的情况。保证听好课的前提。

(二)劝说家长改变家庭教育粗暴的方式。真诚劝说家长要用心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让闫某感受到虽然没有母亲,但依然有家庭的温暖。

(三)结合班级开展的以弘扬正能量为主题的活动对其加以鼓励和引导。对他的学习情况及时肯定,对他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对待他的态度应尽量好,对他的行为尽量不带有强制性,以说服教育为主,经常找他谈心,希望他能感觉到别人对他的关心并不断与他交流玩网络游戏的害处。

(四)结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进行价值感教育。让闫某认识到自己也有优点,比如数学比较好,能自己做饭,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鼓励他周围的同学多和他接触,多听他谈话,对待他要有耐心。多和他谈谈心,聊一聊班内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

(五)以往届贫家子弟穷且益坚的精神来激励他,鼓励他自强。如2003届一中毕业李莉班级的孙文,吃饭吃不吃菜,有时只能就咸菜,但那年他却考全班最高分,被西南交通大学录取。用类似这样的事例,让他长志气,长“骨头”,长精神。以积极昂扬的斗志面对学习生活。

(六)我每天尽量以积极良好的情绪来面对他,甚至有时抓住他进步的契机跟他讲个小笑话,让他感到周围人的积极良好的情绪,以此来感染他。

四、案例的干预效果

经过两个月的辛苦努力,闫某的情况有很大的改观:

(一)上课睡觉的情况有很大改观。

(二)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情绪有很好的改变,可以常看到他课间或放学时与同学聊天、交流自己的想法,对参加集体活动不是很发怵,自我封闭的现象有所好转。

(三)有时能主动问老师问题。

五、案例的反思

教育是一门艺术,班主任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班主任要做到真情实感,善于调控才行。教育学生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各种情绪,因势利导,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以此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学生在错误的行为中,也有微妙的变化,其行为得到教师的肯定之后,原来的担心和忧虑造成的心理负担会马上消失,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当学生体验到这种情绪时,就不仅在理智上,而且在感情上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其实这种情绪也就是教师的教育在学生的内心的一种折光,它源于学生内心,激起学生主动向上的力量。当学生遭受挫折后的追悔、内疚,如果处理得当,亦可变为一种积极的情绪的力量。

教师更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版。

[2] [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

23 1087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