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案例分析(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小学班主任案例分析(通用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班主任案例分析【第一篇】

引言

案例教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现代案例教学法兴起于哈佛法学院,以哈佛商学院的推广最为成功,之后的案例教学法多借鉴哈佛大学的经验。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并逐步推广。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基础英语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高年级专业课的学习夯实基础。然而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传统、必修课程,基础英语的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阶段,普遍遵循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另外,教材题材相对陈旧,与现实生活不符,缺乏真实、自然的案例,较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提高基础英语的教学质量,就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而案例教学法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案例教学法能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学生必须主动思考,对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而是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进而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综合运用英语的目标。其次,案例教学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因为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所以,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是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较好途径,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础英语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案例教学法虽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以遵循,但要确保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几个基本环节。结合基础英语的课程特点,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应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个人准备阶段

个人准备阶段是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基础,此阶段包括教师的个人准备和学生的个人准备。要确保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的课前准备至关重要。教师的个人准备涉及以下几个步骤:选择案例、熟知案例、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和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精心选择。案例的选择首先要符合教学目标,为教学目的服务。如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和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案例材料,而绝不是随意选择一个英文材料让学生进行讨论。案例本身必须具有针对性,新颖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在选择案例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案例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能够引发他们的深思,使他们有话可谈。在选择恰当的案例后,教师要熟知案例,对案例进行仔细地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解决语言上的难点,掌握案例的核心思想,记录下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且根据自身的阅读推测学生在案例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仔细阅读案例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从而抓住案例的关键问题,即本案例学生要讨论、解决的核心问题。在进行了案例的选择、分析、阅读及关键问题的提出后,教师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诸多因素,如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观点和问题;激烈冲突的观点如何调和;当讨论出现偏差时如何正确地引导及如何处理有可能出现地突发状况。

除了教师需要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做充分的准备,学生的个人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案例教学法实际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课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学生要阅读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抓住案例中的关键问题,最终提出解决方案。学生的一系列课前准备都需独立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对案例进行仔细地阅读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案例,提出解决方案,学生还要大量查阅资料,进行相关材料的阅读。较之传统教学方法的课前准备阶段,案例教学法的个人准备阶段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繁重的任务。

2.集体讨论阶段

集体讨论阶段包含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个部分,小组讨论是集体讨论的基础阶段,全班讨论是集体讨论的高潮阶段。首先,要在课前分好讨论的小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性格特质,尽量保证各组能力的均衡。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依次表达自己对案例的观点、看法,供组内成员讨论、批评、切磋和补充。小组讨论大致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开始阶段,大家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进入讨论状态。二是分析案例、聚焦核心问题阶段,小组成员对案例进行详尽的分析,通过讨论抓住案例的核心问题,找到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三是提出备选方案阶段,在对案例进行了分析,抓住核心问题后,提出解决的策略就是关键。小组各成员对案例问题的决策均有自己的观点和侧重,所以在进行小组讨论时,要综合考量各成员的观点,通过讨论提出最全面合理的解决方案。四是讨论如何实施阶段,在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后,接下来的就是要讨论具体的实施过程。某些解决策略看似合理,而一旦实施会发现不具可行性。所以在这一阶段小组成员要对提出的备选方案进行评估,在考虑影响具体实施的各个因素后,决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每个方案都有不足之处,所以小组成员也要对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做出评估,争取达成最优的解决办法。小组讨论阶段在整个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全班讨论的效果。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具体体现,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将来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在完成小组讨论后,就进入了集体讨论的第二个部分――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整个案例教学的高潮,是案例实施最重要的环节。在全班讨论阶段,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对本组的观点、解决方案、具体实施进行陈述,同时也可提出小组讨论时存在争议或未能解决的疑难,供全班讨论、解决。在每组陈述完进行后,全班同学可就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质疑,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全班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同时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全班讨论的过程绝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发挥适当的作用,对课堂进行良好的控制。首先,教师要调动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其次,教师要对讨论进行适时地引导,一旦发现学生的讨论偏离案例的主题,要及时引回;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适时更正,因为案例讨论的全程都用英语,所以学生难免会犯错误,教师要对关键性的,频繁出现的错误进行指正。当然教师一定要注意度,不能任意打断学生,影响学生正常表达。总之,在全班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发挥调控的作用,但要少做评判与仲裁。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思辨能力较强,能够各抒己见,解决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晰,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即学生不擅长或者说根本无法用英语思维,绝大多数都是首先用汉语想出解决办法,再由汉语转换为英语,而适当的转换对学生来说十分困难,所以在英语表达中词汇、语法错误层出不绝。因此,笔者认为在基础英语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关键也是难点之一就在于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英语表达能力。

3.总结反思阶段

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和学生要在当堂做及时的总结和反思,这是案例教学中给予重视程度不够,但实际作用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此阶段,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对本次的案例学习做概括,谈谈从此教学案例中学到的东西,得到的启示以及可以改进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空间。其次,教师要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要强调案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此次案例学习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的错误进行更正,对不完整之处做以补充。另外还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教师还需根据此次案例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进行教学反思,鉴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的教学反思还需延伸到课下,教师有效的教学反思对案例教学的不断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4.案例报告撰写阶段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为案例报告的撰写阶段。案例报告的撰写由学生在课下完成,学生以英文书面形式将案例进行有条理的分析、总结。基础英语课程的案例报告有一定的模板,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短小但完整的英语论文。在案例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学生的英文书面表达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高。当然,在学生撰写完案例报告后,教师还需仔细阅读学生的案例报告,进行认真批改。

小学班主任案例分析【第二篇】

1班级管理案例分析及启示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强调以部分好学生(优秀生)任班干部,来管理和带动全班学生。这种方式当然有其合理之处,但也造成了学生在班上的地位和受到的待遇不一样,无论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学生,也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其全面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这一认识可以从笔者以下亲身经历的案例及其分析中得出。

案例1:多年前,高三毕业班的班长、学习委员等多个班干部来找我,要求辞去班干部工作。案例1分析:班干部一般来说都是选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对高三年级班干部来说,时间非常宝贵,都希望集中精力应对高考,以圆自己的大学梦。而班级管理工作无疑会占据和浪费班干部的一部分宝贵时间,班干部及其家长都非常的不情愿。

案例2:多年前的一天,在早读课后,品学兼优的团支部书记在教室里与同学发生冲突,惊动双方家长。案例2分析:该生因学习成绩好,管理能力强而受到重用,长期担任团支部书记职务。但逐渐养成了目中无人、唯我独尊、自命不凡的个性,对待同学颐指气使,态度生硬粗暴,和同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多次与同学产生矛盾纠纷。而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只有自己给人脸色的,哪能接受他人的白眼与呵斥!

案例3:部分同学反映,纪律委员“看人情”,不记录和处理与其要好的同学的违纪事件。案例3分析: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浓缩的微型社会,班干部虽然年纪不大,却也免不了有玩弄权术、的行为。大概是因为文科生的缘故吧,本班一部分学生觉得上物理、化学没必要,曾出现过个别同学逃课现象。当笔者突袭清查时,班干部居然“毫不知情”,这显然是裸地袒护;更有甚者,有时部分班干部竟然充当了违纪者的“情报员”。

案例4:部分差生对班干部不服气,不服从其管理。案例4分析:由于班干部一般都是由班主任“钦定”的,没有经过学生民主选举的程序,往往会出现部分有个性的差生由于心里不服气而不服从其管理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班干部与差生之间矛盾激化的情况。通过对亲身经历的诸多班级管理案例的分析,本人曾经困惑和深思过一个问题:是秩序良好的班级出好学生,还是先有好学生才会有秩序良好的班级?这颇有点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之争,但又有所不同。按学校的惯例,一般都会按学生的成绩分班(虽然社会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一再反对和禁止这种做法,但出于各种原因,这种方法各校仍然沿袭至今,只是形式有所改变而已),笔者既担任过差班的班主任,也担任过好班的班主任,发现无论差班好班都有一个相同的现象:虽然入学时差班的学生成绩都较差,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总会出现好生与差生的分化;即使入学时好班的学生成绩都较好,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出现好生与差生的分化。一个班级的同学,刚入学的时候,基本上是处于同一个起点(除个别外),但为什么会再次出现这样的分化呢?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导致了学生的发展不均衡。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强调以部分好学生(优秀生)任班干部,来管理和带动全班学生。殊不知事与愿违,这种方式造成了学生在班上的地位和受到的待遇不一样,无论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其全面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2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班级管理

“有铁的纪律,才会有好的团队”,这一点也不假,基本上也是班主任奉行的信条。但是,一个新组的团队,如何才能有铁的纪律呢?一个不好的团队,又如何能有铁的纪律呢?笔者一改以前先有“铁的纪律后有好的团队”的观念和做法,在最近几年进行了“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班级管理”的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实行值周班长制度

一个学年大约52周,一个班级50人左右,除去常规班干部,还剩30多人。实行值周班长制度,每周轮换一次,除常规班干部外,保证每人轮上一次。值周班长是班级纪律管理的最高权威,负责学生考勤、卫生检查、课堂纪律及集体活动秩序的维护等,包括班长在内的班干部,有事都必须向值周班长请示和汇报。每周一下午的班会,值周班长必须向全班作总结报告,接受集体评议,同时宣布下一任值周班长名单。最初实行值周班长制度,主要是为了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班集体的管理中来,提高全班同学的参与意识,方便班级管理,同时减轻常规班干部的压力(常规班干部基本上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此举可以使他们从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专心学习)。此举受到了广大同学的热烈欢迎。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出任值周班长,都出乎意外地认真负责,其心理素质和行为素质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原来调皮捣蛋的学生,亲身体验了维护纪律的难处后,变得自觉遵守纪律起来;原来成绩较差,感觉受到老师和同学歧视的学生,亲身体验了班长向他请假,成绩好的同学服从他的管理后,变得自信起来;常规班干部的头上有了这样一位“太上皇”后,也变得公正和负责任起来。此举打破了“班主任———-班干部———学生”的旧管理链条和管理模式,使班主任的耳目不再受到阻塞。此举使所有同学都感受到了真正的平等,他们不再仅仅是纪律的受控者,而且也成了纪律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同时,在亲身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由于其付出得到同学的认同而感到了快乐,等等。这些意外的收获,使笔者认识到:单纯地强调纪律,把学生变成受纪律约束的机器,是行不通的;只有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行为素质,才是维护和促进班级管理的正道!

实行民主决策、评议和自主管理

小学班主任案例分析【第三篇】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上级领导给我赴京学习的机会,让我带领大家参加这次全国万名中小学班主任部级远程培训。在北京短短的七天时间里,我感受到一股勃勃的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社会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工作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感慨于国家教育部对于班主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的投入;感叹于研究班主任工作的专家和老一辈班主任对她的拳拳的热爱。自从到北京学习归来,一直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太重太重,于是不断的向兄弟省市的同行们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希望我们能和全国的万名中小学班主任一起进步,共同提高。

这次培训采取的是案例式的培训。对于班主任工作来说,它是班主任实际工作情境的描述,在这个复杂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决策和选择。班主任案例本质上是一种决策型的案例。本次培训的教学案例是从全国征集的近四万个“班主任工作话细节”的征文和长期积累的班主任研究的案例中筛选、加工而成的。

这次培训模式的特点:

1.在职培训为主。为了不影响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妥善处理工学矛盾,整个培训期间学员基本不脱岗。

2.分散学习为主。除了开学典礼、集中答疑与结业式等四次集中学习外,其他时间均为学员自主分散学习。在家有网络条件即可随时进行在线学习,参与互动讨论。

3.骨干培训与培训者培训为一体,我们共同学习。

4.案例式的培训。

第二。下面我讲讲网络学习每个模块学习的安排。

每个模块安排学习一个周的时间。我以第一模块的学习为例来做个说明。每周的第1-2,也就是14号和15号,为快速阅读阶段。

对本模块的8个专题的主案例(案例故事与综合评析)快速浏览一遍,可以看视频,也可以看下面的文本材料,筛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专题案例来。我们可以在阅读时思考:本模块你最感兴趣的专题案例是什么?依你之见,本案例最有价值的问题是什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话想说。

第3-4天为精读深思阶段,16号和17号。

我们可以对筛选出来的一个案例进行完整精读。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教育主题,并联系自己的实践经验反思。我们可以思考:你认为班主任的处理方式有什么可取之处?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结合自己的经验,你认为怎么做可以更好?提出你的具体改进建议。

第5天,也就是18号,为互动对话阶段

我们可以同其他县市选修本模块的学友在线交流讨论,发帖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思考:在学学员的感言中,你受到哪些启发?你最赞赏谁的观点?你对谁的观点有不同的意见。

第6-7天,也就是19号和20号,为拓展阅读与反思阶段。

我们可以由学员的讨论,引发自己的拓展阅读其他案例和相关文献,独立完成模块的一个短作业,可以是本案例分析建议也可以提供一个本人类似的情境案例及分析,把完成的作业上交。

每七天为一个周期,下个模块的学习从21号开始,到28号结束,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就这样循环往复,以此类推。

这次学习,跟以往的培训学习完全不一样,老师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有的老师认为让我们每天自己上网学习,还不是形式主义吗?我学习,我不学习,谁也不知道,对学习认识不足,不拿培训当回事。有的老师因为平日很少上网,动手能力差,平日也没有积累、记录的习惯,上来了也感觉没有话说,不敢留言,不愿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有的老师抱着侥幸的心理,看到没有人督促,也没有书面的文字学习笔记,只是挂名在网上,无所事事。这几种心理就可能导致下面的行为:第一,根本就不来研修网学习;第二,来了到处逛逛,看看而已,不交流,不留言。这样的行为就会导致学习结束时考核不过关。因此,大家应该清楚这次学习的学员考核评价方法。大家上线来了要留言,留言之后再与他人交流,再留言,特别是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你也能吸引他人围绕着你的观点来讨论,那也是很有成就感的。研修网有这样的管理功能,对你的留言、讨论问题自动计分,最后,你在学习之后统计你学习的时间和分数,就跟我们现在进行的信息技术考试一样,会自动统计你的学习成绩。因此,希望大家能做到下面几点。(1)要克服生活和工作的困难,保证明天一个多小时的学习时间。(2)每天来到了研修网,都要有几句话留言,与他人交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3)这次的学习是新生事物,大家要合作学习。我与大家一样,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培训,也有很多的问题弄不懂,希望大家在学习时有什么新的发现和体会,要与大家交流。(4)要保质保量完成网上作业。这次培训,我的角色是一名辅导教师,就是辅导大家搞好我们大冶市100名骨干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具体任务有三点:

1、利用网络资源告诉大家在这一个半月里,我们将学什么,怎么学。

2、培训结束后,评选出优秀学员,先进组织单位,并向专家导师团队推荐6篇优秀作业。

3、将和北京的专家们一起为大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今天,我作为辅导老师,你们作为培训学员,能走到一起来,是一份光荣,这份光荣来自于我们的学校,我们的领导。我们要将这份光荣所赋予在责任承担起来,让理想开花,让梦想成真。

谢谢大家!

第三。还有些理论方面的内容,我就不讲。希望大家在网上阅读学员手册、课程内容等等。

第四。现在,我带领大家进入我们的班级,了解其中的一些栏目。提醒大家现在要交一份案例。

提交案例:登陆——进入我的班级——右侧进入“管理中心”——班级资源管理

进入学习:登陆——看案例的视频材料或者文字材料——看专家点评和老师点评——选中课题,深入研读——留言——完成作业

小学班主任案例分析【第四篇】

关键词班主任 室友矛盾 大学生 处理关系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046-01

一 案例材料

在室友矛盾方面,其中有一个案例非常突出。因当时学校床位紧张,因此出现两个以上班级的同学共享一间宿舍的情况。我班的同学A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家长长期以来对其比较溺爱,因而性格比较自我。进入我校以来,其出国深造的梦想因种种因素破灭,因而A同学无法调适自己的心理,对于周围的环境也颇有抱怨情绪。

巧合的是,A同学被分配到Z班与其他七位同学共享一间宿舍。开学第二个星期,Z班的几位同学就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我和Z班班主任反映与A同学无法和谐相处,其理由为:同一宿舍的所有同学都不喜欢A同学的说话和行为方式。而A同学也对自己的室友表现出同样的厌恶情绪。

二 解决方案

1.各自对本班的同学进行公共生活空间的公德教育

宿舍属于一个大家共享的生活空间,每个成员都有义务保护这一空间的安全、维持其公共卫生,并建立为所有成员所接收的生活秩序。但公德教育的缺点是缺乏柔性,往往无法使人心服口服,教育的结果很可能是学生们虽然表面一团和气,暗中存有怨气。

2.分析问题实质,对学生实施攻心战术

具体来讲,就是帮助矛盾的双方分析清楚其“矛盾”发生的不合理乃至悖谬之处:两个班级的同学共处一室,一些生活细节上的矛盾很容易被扩大化成为所谓的“班级矛盾”。在所谓“集体主义”思想的掩护下,Z班的同学确实容易做出一致对外的“壮举”,我班的A同学也曾经要求我针对外班的“欺侮”及时保护本班同学,其骨子里也将自己和Z班的室友化为敌对的“两股势力”。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种“集体主义”是极其狭隘的,是心胸不够开阔、无法最大范围包容他人的后果。小而言之,大家将在宿舍这个“小家”共同度过值得珍惜的一段青春岁月,每个成员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若相处融洽,将成为终生的朋友;大而言之,大家同为校友,共同享有一样的校园文化,有着相似的人生目标,将来还要工作在同样光荣的工作战线上,若珍惜当下,结下深厚友谊,将成就一生的美好记忆。

3.逐个谈心,交流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面临渴望交往与心理封闭的矛盾,在实际交往过程中,又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人际交往中存在认知障碍,或只与喜欢的人交往,或要求别人顺应自己的标准,或在认识和评价他人时带有主观、极端和简单化倾向;(2)人际交往中存在情绪障碍,情绪容易波动,对人的看法大起大落,很不稳定;(3)人际交往中存在人格障碍,在人际交往时表现为自卑、怯懦和偏执及性格上的一些缺陷。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通过面对面与每一位同学进行交流,向其传授人际交往的小策略。

经过以上三个方案的实施,不久后,该宿舍的情况发生了逆转,最初表现出的敌对情绪不见了,能够做到相互尊重;之后,双方关系逐渐融洽起来;到学期末时,整个寝室的8位同学之间已经情同姐妹感情较深。

三 点评与反思

这一案例令笔者对大学室友间矛盾的危害、如何处理大学室友间的关系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与心得:

1.大学室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危害很大

室友关系关系着班级的和谐与否,关系着同学们能否正常参与教学活动、圆满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甚至关系着相关同学身心能否健康发展。近年来,由于室友关系处理不当,全国有些高校甚至引发了一些刑事案件。可见,在班级管理中,室友关系的处理事关重大,小觑不得。

2.巧妙利用心理分析,打消同学间的心理隔阂是建立良好室友关系的重要途径

有时人际之间的障碍其实是当事人自己的一种消极暗示造成的。因此,老师在解决室友间的矛盾时,要巧妙利用心理分析,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让学生学会从自身找原因,但又不伤及学生的自尊,慢慢消除学生间的心理隔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室友间的矛盾,最终和睦相处。

3.处理室友关系应该鼓励学生遵循主动交往的原则

处理室友间的矛盾的方法和人们处理人际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处,即要遵循主动交往的原则。当今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里往往是备受呵护,这就造成他们特立独行、考虑问题以自我为中心、交往能力较差等特点。因此,老师在处理室友间矛盾时,要引导他们去除戒心,主动交往,主动与室友消除误会,从生活细节、一言一行出发,主动与室友建立起互尊互爱、互谅互让、健康向上、共同进步的室友关系。

参考文献

23 848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