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实施总结精编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教学方法实施总结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闪存类型1
就是说GPRS上网卡能够工作在何种网络下,目前的GPRS上网卡一般都是只能工作在GPRS或者GSM网络下,
网络类型
,
褶皱有哪些基本类型?2
,
⑴背斜
它在外形上是岩层向上拱的弯曲,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老,外侧的岩层时代依次渐新。
⑵向斜
是岩层向下拗陷的一个弯曲,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新,而两侧岩层依次渐老。
现代教学方法3
1.自学辅导教学法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实验基础上提出,是目前国内自学研究中影响较大、效果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1963年他们进行程序教学实验,1965年在总结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心理学原理提出编写自学课本、练习本、测验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三个本子进行自学、训练、自批作业,因此又称为三个本子教学法。它的特点是通过一种新的教材、教法,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为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习惯与能力。
自学辅导教学法有一套新编的教材,其编写原则是:
①步子适当,高而可攀,小步子逐步过渡到大步子;
②及时反馈,学习后及时练习,当时知道结果;
③分组安排练习,前一组为后一组做铺垫,前者启发后者,后者复习前者,从旧知识推出新知识;
④直接揭示本质特征,表述概念、编写习题时把常见性错误与正确特征同时呈现,培养学生判断力;
⑤从展开到压缩,学习新的内容尽量展开,随发展、熟练后逐步压缩。
⑥变式复习,避免机构重复,使掌握、运用知识的质量螺旋式提高;
⑦按步思维,尽量把解题时的思路分成可操作的步骤,从活到死,再从死到活。
⑧可逆性联想;
⑨步步有根据。
自学辅导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授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基本学会阅读教材,理解词义,概括段意。大约1至2周时间。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养成自学习惯,适应自学辅导教学法。大约2个月。
第三阶段:在学生比较适应自学辅导教学形式,初步养成自学习惯,并有一定自学能力后,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相对独立性,大约半年到一年时间。
第四阶段:使学生完全适应自学辅导教学法,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自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独立性。
自学辅导教学法是在数学教学中实验的,1980年以后逐渐扩大到26个省市,实验对象是各类学校初一到初三学生,成为全国性的教改活动。
2.尝试教学法
江苏省常州师范学校特级教师邱学华根据各地教师实践,吸收国内外现代教学法的经验,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研究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尝试练习,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
尝试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因此又称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出示尝试题。把认识客体和新问题呈现于学生面前,使认识的主体——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探索状态,激发其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与需要。
第二步:自学课本。由学习内驱力引起学生自学的兴趣与愿望。
第三步:尝试练习。这是更活跃地解决问题的行动,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出有关信息,探索问题的解答。
第四步:学生讨论。借助学生相互启发与交流,使其进一步获得认识与培养能力。
第五步: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迷惑之处以及求得最佳解题策略的欲望,重点讲解,使学生初步重新组织起来的认知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巩固。
在新课前,有基本训练和导入新课;在新课后,有巩固练习,即第二次尝试练习、课堂作业、小结等环节。从五个步骤分析,尝试教学法的核心是把学生看作一个生动、活泼、积极、自觉的认识主体,是在教师指导下发挥主动性的探索者,在愉悦的情境中探求认知结果。这是它受到师生欢迎,在实践中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目前已有26个省市进行实验,收到良好的效果。
3.读议练讲教学法
又称“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是上海育才中学在教改实验基础上总结形成的。其特点是在“有领导的、茶馆式的”开放性教学组织形式中,运用读、议、练、讲各种教学手段,求得多方面的教学效果。其中,“读读”是基础,即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找出问题,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议议”是关键,即组织学生在读仪小组(由前后两张课桌4位学生组成)中展开议论,通过互相启发,理解内容,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议题可以是教师为加深学生理解而准备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阅读时提出的问题。“练练”是应用,即学生思考和解答为加深理解、掌握学习内容而设计的练习,通过练达到消化、巩固知识的目的,并培养能力与技能。“讲讲”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学生实际需要,可以对个别学生讲,也可以对读议小组或对全班讲。通过教师的讲,进行组织、启发、引导、点拨、解惑、总结工作。讲要注意针对性,有重点,画龙点睛。
读议练讲教学法基本精神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运用这种教学法于理科教学中时,教师要把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成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读书、议论、实验观察,推导出或归纳出某个规律或结论。在文科教学中,可采用评论式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见解评论。
在这种教学法中,习题作为新的知识概念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形成的问题,而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发展学生智力、能力的载体的作用,而不再是一种课后的负担。
4.学导式教学法
黑龙江矿业学院等高校首先实践、倡导的一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的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把教学的重点心从教转到学,教学中大部分时间由学生从事独立学习的实践活动。它的结构是四个环节:自学→解疑→精讲→演练。
第一个环节:自学。1.课前预习教材。通过预习,温习教材中已知的知识,找出未知的新知识与难点。2.课堂自学。依据课题内容多少难易,用5~10分钟或更多时间,教师先提示要点与要求,或作出示范,提供范例;学生独立自学教材,写自学笔记,分析要点,试做例题,找出疑难问题。
第二个环节:解疑。学生讨论、交流、查阅参考资料或工具书,教师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小组或大组专题讨论,解决一般性的难点。一般用5~10分钟。
第三个环节:精讲。教师针对学生无力弄清的难点和关键进行精讲,并且示范、演示、操作,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自己作出结论,培养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五种智力要素。可用5~10分钟,或者更多时间。
第四个环节:演练。具体步骤是:学生通过思考把学习要点和心得写入笔记;根据个人基础精选习题演练;同学互相批改作业,教师指定学生上讲台评改评分,学生订正错误;小结,把学习内容系统化、概括化。演练是学导式教学法综合开发学生智能的主要环节,一般用半节课至2节课。
运用学导式教学法,应注意区别年级高低、教材难易、学生基础好差等不同情况,也要注意让学生有个适应过程,逐步从以讲为主转变到以自学为主。
5.六课型单元教学法
武汉师范学院黎世法等通过对中学教与学的调查分析,运用最优化教学理论创造的一种教学方法,又称“最优中学教学方式实验法”。它的特点是综合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把教学的主要环节改变为六种课型。同时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内在联系,把教材分成若干教学单元,每单元依次按六种课型进行教学。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自学课。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及有关学习手段,在已有知识、技能基础上,自觉主动地通过读书、作业等方式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这是基础课型。
(2)启发课。教师从学生自学实际出发,突出并围绕单元教学重点,讲清学生自学课上尚未理解的共性问题,同时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培养智力能力。启发课有精讲、典型实验、基本技能讲解和演示等。
(3)复习课。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并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为灵活运用做准备。
(4)作业课。指导学生独立地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形成新的技能技巧,促进智能发展。
(5)改错课。指导学生分析作业中错误的原因,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认知。
(6)小结课。指导学生进一步把知识系统化、概括化,把技能综合化、熟练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小结可以一个单元一次,也可以几个单元一次。
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的理论1979年提出后,许多省市的学校在语文、数学教学中开展实验,取得显著效果,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差生成绩,发展优秀生等都很有效,受到欢迎。
6.引导发现法
上海师范大学附中等校实验的教学方法。特点是根据教材的结构与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把教材划分为一个一个发现过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主动地研究问题,总结规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教学过程分为:1.科学划分发现过程,确定教学要求;2.精心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3.积极创设利于学生发现学习的情境,促使学生主动研究。
7.知识结构单元教学法
北京景山学校实验的教学方法。特点是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单元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提高独立学习能力。一个单元的教学步骤分为
(1)明确要求,自学探索研究;
(2)重点讲授;
(3)综合训练;
(4)自学小结
值得指出的是,教师在借鉴学习这些方法时应该注意:
①每种教学方法都是针对具体的目标、教材、学生而起作用的,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机械地照搬。
②许多方法已不单纯是方法的改革,而是涉及到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结构才能取得效果。
③各种教学方法有自己独特的结构与程序,但它们不是固定不变的,运用时不应将其程式化,必须适应具体情况和教师本身素质创造性地灵活运用。
④每种教学方法不是孤立地运用一种教学手段,往往要综合多种教学手段,加以有机的组织运用。
⑤改革教学方法的关键是转变教学观念,如果教学观念不转变,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都可能会被弄得走了样。
8.“问题讨论式”教学法
“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对教学内容用问题的形式概括、串联、提引、梳理、深化。它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培养能力,启迪智力,发展个性,提高质量的一种开放型教学方法。其一般程序包括:设置问题——讨论——归纳——整理——反思。关键是设置问题。教师要依据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对教学内容设计出三套问题:一套预习思考题,一套课堂讨论题,一套课后练习题。
9.“参与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就是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此要求教师为学生留出参与的教学空白。其方法大致可分为三步:1.教师讲授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师在这阶段的任务是以最为简洁明快、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讲解基本概念、公式等。2.学生参与阶段,是参与式教学的主体。这时,教师给学生一套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题目,由浅而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去做题目。3.宣布题目的答案,如果需要还可以附上解题过程。此教学法优点:第一,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教学的重点。第二,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以其能力来掌握知识。第三,能使两极分化转化为均等的不平衡,使每个学生思维都积极活动起来,克服了采用“启发式”时常有学生被赶出课堂思维空间的弊端。
10.“自学五步法”教学法
“自学五步法”即一看,二读,三想,四说,五写。看,即让学生看教师拟写的自学提纲,或课文后面的有关练习题等,明确学习任务与要求;读,是让学生带着“自学提纲”、“练习题”等,阅读教材,了解、掌握教材内容;想,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想想还有哪些疑难的问题,以便在适当时候提出,师生讨论解决。记,是让学生用笔在教材上面画不同符号标记。写,是在笔记本或作业本上,写一些必要的笔记或作业。
11.“五环节”教学法
五环节教学结构大体分为: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师生研讨——验证结论——实习作用。
(1)创设情境。其主要任务是提出问题,引进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复习旧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必要的准备。
(2)引导探索。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或看书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探索新知。
(3)师生研讨。对于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引导他们开展讨论,并应根据讨论情况,不断做一些适当的启发或引导。
(4)验证结论。师生的讨论获得结论以后,还可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或设计实验等方法来验证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5)实习作业。作业的布置要课内外一齐抓。课内作业一般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课外作业,除了用来巩固、延伸、拓宽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为今后学习做准备的观察、实验等作业。
教学方法的类型4
一、教学方法分类的意义
教学实践、教学实验中创造出来的教学方法是相当多的。“传统”的不说,仅冠之以“现代”教学方法的就有数十种之多:发现法、解决课题法、自然法和自治教学法、问题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潜科学教学法(故且不论其是否属于同一层次的“方法”)……。
可以断言,随着教育理论、教学手段的发展,新的教学方法还将层出不穷。要把握这么多的教学方法,对于从事教学实践的人来说并非易事。
这么多名称迥异的教学方法,其特点、职能、起作用的条件,适用的范围却可能是相同或交叉重叠的,有必要将具有同类特点的方法合并在一起,“以便更好地分析,认识它们,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起作用的范围和条件,以及它们发展运动的规律”。
教学论至今还没有能提供一个较理想的分类框架,不同的学者运用了不同的分类标准,使分类问题显得十分复杂。
二、教学方法的具体分类
1.教法、学法各自独立的二分法分类
属于教法的有:讲授、演示、……
属于学法的有:听、记、练习、观察……
这种分类方法看到了教法与学法的区别,但未能看到二者之间的联系。
2.由学法分类导出教法的分类
有的人认为大体有五类基本的学习方法,与之相对应的也有五种基本的教学方法:
①模仿的学习方法 →①示范教学方法
②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 →②概括教学方法
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③求解教学方法
④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④推理教学方法
⑤总结提高的学习方法 →⑤反馈教学方法
3.根据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和任务的分类
前苏联传统教学论中对教学方法就是这样分类的:
①保证学生积极地感知和理解新教材的教学方法。
②巩固和提高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
③学生知识、技能技巧的检查。
4.根据教学方法的形态分类
这是我国教学论中常用的一种分类,它以学生认识活动的不同形态作为分类标准。
①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②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
③实际训练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
④情境陶冶的教学方法。
5.根据学习的不同结果分类
①使学生获得明确观念的教学手段。
②提出新的或不同材料的教学手段。
③告诉学生怎样做的教学手段。
④影响或改变态度、思想、鉴赏力的教学手段。
⑤使学生产生安定感的教学手段。
⑥激发动机的教学手段。
⑦评价或测定的教学手段。
⑧激起、引导或缓和感情的教学手段。
6.根据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思维活动的再现性和创造性)分类
这是前苏联晚近对教学方法所作的一种分类:
①图例讲解法(也称信息接受法)。
②复现法。
③问题叙述法。
④局部探求法。
⑤研究法。
7.根据活动的过程——引起、调整、控制三个因素,教学方法可相应地分为三大类
①教学认识活动的组织和进行的方法(知觉、逻辑认识、实习)。
②刺激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兴趣、责任)。
③检查方法(口头的、直接的,实际操作的)。
还可以举出一些分类体系。
三、现有分类框架存在的不足
1.不少教学方法的分类框架基本上都是单一地指向知识的掌握。事实是,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是多种的。这一点从我们给教学所下的定义也可以看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分类框架应与教学目标对应,否则,势必有的目标难以达成,变成”自然交织“于教学过程了。加涅指出:在教学的影响下,学习的内容活动将产生五种学习结果,即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动作技能和态度。心理学探明了:习得这些学习结果的过程是极不相同的,存在着多种学习类型,其中大部分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此,在教学方法的分类框架中,与实现各种教学目标紧密相连的教学方法都应占有一定的位置。
2.有的分类只注意到教学活动的外部形式,把教学活动的外部形式当作了教学方法,讲述课文就是讲述法;让学生看实物或物体图形就是演示法,对学生提问、检查他们的知识就是提问法……这样的分类不仅名目繁多,更主要的是这样认识教学方法是表面、肤浅的,例如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除了在“以语言为主”这一点上相同外,教与学双方在活动的具体动作效能与条件上是很不一致的,
3.在同一分类体系中,分类的标准不能贯彻始终,有的按一个维度,有的按二个维度,还有的按三个维度,所谓的多度性或多维法,貌似严谨,实践把握相当困难。
4.诸种分类体系基本上指向于学生的认知,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忽视了教学过程的情意侧面。任何教学过程都包含着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过程,一个是认知过程,一个是调控认知过程的情意过程,后者是前者顺利展开的原动力。其重要性几乎所有的教育家均有过论述,教学实践中也不乏这类的教学方法,然而明确地把这类教学方法划分出来归并为一类,还数前苏联的巴班斯基,多数教学方法体系都是纯认知型的。
有关常见的教学方法汇总5
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判断词“是”来联系。如:“鲁迅是绍兴人。”但也有不用判断词的。如:“鲁迅,绍兴人。”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
1、“……者,……也”格式。“者”“也”都是语气词,“者”表提顿,“也”表肯定。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如:
“刘备者,天下枭雄也。”(“者也”双用)
“刘备者,天下枭雄。”或“刘备,天下枭雄也。”(“者也”单用)
“刘备,天下枭雄。”(“者也”不用)
“刘备,天下枭雄者也。”(“者也”合用)
2、“……是……”格式。“是”在文言中表判断,这种情况比较少。先秦中几无,汉以后出现。如: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
3、动词“为”表判断。
“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
4、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吾翁即汝翁。”(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汉书、项籍传》
“此则岳阳楼之在观也。”《岳阳楼记》
“吾村十里皆平原。”《冯婉贞》
5、否定判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但是,在一些文言句子中,有的原来有“是”字,从表面上看,这个“是”字很像是判断词,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是判断词,而是一个指示代词,复指前文内容,译为“这”“此”。翻译时,有时要另加判断词“是”。如:
“是时,曹操遗权书。”(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赤壁之战》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是我的剑掉进水里的地方。)《刻舟求剑》
所谓被动句是就主语和谓语的关系而言的,主语不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而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一般用介词“被”来表示。为方便学习,我们把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分为两大类,即标志被动和意念被动。
(一)标志被动主要有四类标志。
1、于(乎)式,即“动词+于(乎)+主动者。
介词“于(乎)”用在动词后表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
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受制于人。
2、“……见……”,“见……于……”式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3、“为……”“为所……”“为……所……”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先发者制人,后发者为人所制。《项羽列传》
4、……被……(在文言中较为少见)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孔雀东南飞》
(二)意念被动
没有表示被动的介词出现,需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如: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项脊轩志》
洎牧以谗诛。《六国论》——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而被杀。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包括谓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句。
在汉语的语法中,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在古今汉语中是一致的。但有时因为表达的特殊需要而出现倒装现象。现代汉语也有不少倒装句,但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形式更多,格式也更固定。
(一)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一般是为加强感叹和疑问的语气。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
在现代汉语中为加强感叹和疑问的语气也经常用主谓倒装句式。如:
太不聪明了,孩子!
(二)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是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的条件,缺一不可。疑问代词有孰、何、谁、曷、安、奚、恶、胡等,疑问语气词有乎、诸、邪、哉等。例句:
子将安之?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论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2、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否定句一般带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非、弗、勿”或否定性无定代词“莫”。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你不想我,难道没有别人思念我。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与国也〉〉
以为天下莫己若者。〈〈秋水〉〉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3、一般句式中的代词宾语的前置。
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先秦古籍中。如:〈〈论语〉〉
4、一般句式中的介词宾语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用“之”“是”来提宾。如:
何陋之有?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其斯之谓与!
无乃尔是过欤!
(三)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一般在中心词的前面。文言文中定语有时在中心词的后面,这是为了使中心词突出,或者为了使句子更流畅顺口。
1、数量性定语的后置。
数量词作定语往往放在中心词的后面。如: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2、定语后置的标志。“者”(译为……的)、“之”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上一篇:茶叶的冲泡方法有哪些精编3篇
下一篇:我知我家教学设计【汇集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