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探讨论文【通用16篇】

史莱克 分享 时间:

高职院校应重视人文素养与审美教育的结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如何有效实施这一教育模式?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探讨论文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探讨论文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篇1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综合素质,塑造完美人格,提升文化品位,培养审美情趣的教育。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等职业职业院校,当今人文素质教育较为薄弱,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可通过转变教育思想,对现有高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营造人文校园环境等措施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加以提高。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人文素质教育;高职学生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既要有夯实的专业技术,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此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既能进入专业队伍,又能从事跨学科、专业的相关工作。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765万,比增长了16万。庞大的数字显示,包括高职生在内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情势更为紧张。甘肃省因受地理状况、历史等因素影响,发展严重滞后,经济基础薄弱。武威市作为甘肃省欠发达地区的代表,其当地高职毕业生就业出口选择面更是有限,除了经济条件、就业观念与就业空间的障碍之外,由于毕业生所具有的人文素质断失,导致出现的普遍情况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同度不高。

1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指对人的个性的关怀,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价值观,以及其综合质量或达到的发展程度[1]。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能力培养,这其中的能力不仅仅是技术的专业化,还要有诚信、同理心、沟通能力、思考与解决能力、创造能力、自律能力、责任感、自信心、同情心、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

2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笔者就20武威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应届高职毕业生在入职后不被用人单位认可的占百分之八十。究其主要原因是“人际交往中没有基本的礼貌”、“缺少团队精神”、“没涵养”等关于人文素养的,却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反映专业知识或者技能有缺陷。某职业院校学生在北京实习单位的车间负责人反馈显示:专业技能方面,实习学生基本不存在问题,不过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比如单独安排工作完成较好,但被要求与一组人员完成就热情大减;再比如不愿参加集体性培训等。由此可见,高职学生的短板,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从整体程度上反映出问题不在专业技术方面,而是在文化素养、人际沟通能力、同理心、敬业精神等人文素质方面。具体问题如下:第一,缺少沟通能力以及适应力的不足是主要方面。第二,因缺少对经典的深度阅读,所以反映出文化、礼仪素养低薄。第三,责任感缺失、自信心缺乏、低状况的心理素质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3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文素质教育薄弱情况原因分析

社会教育观念功利化

急功近利的社会使得就业压力急剧增加。“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主义政策逐步取代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成为高职教育的基调;由此导致众多的高职院校,以采取调整人文素质类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的代价来提升就业率。

学校办学思想实用化

就以上分析所得,实用的、功利性的大趋势势必会导致学校的办学理念。具体体现就是强调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为了证明教育的成功、学生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职业技能鉴定证 筹码。但是,人文素质教育却是无法具体用指标衡量的,更遑论证书了。

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源素质的影响

众所周知,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经济较为落后的县城、小乡镇,势必生源素质就会有所下降。

4几点建议

重新认定对高职教育的理解

以调整高职办学理念为舆论导向,让大众了解到高职教育不简单等同于就业教育,它也是学生人生发展过程中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一环。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只有技能的获得,还要有学习的兴趣和激情,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而这些都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实现的。

改变人才培养观念

在以就业为目的的观点下,短期、速成、功利化成了高职院校教育的标签,要想改变这种人才培养观念,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调整课程结构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情况,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调整专业技能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比例、时间。在国际上较为发达的国家,早已认识到了这点,专业技能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比例高达3:7。而我国是8:2。面对这样的情况,就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喜好,开设经典电影欣赏、经典作品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等必修课程。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石。要想改变这种观念,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改变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提高教师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其次是“以学促学”,比如网络公开课的学习、各学校间的相互交流。

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人文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营造的氛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获得内在素养的提升,也可以改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可以尝试包括文化长廊、校园文化活动、广播宣传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化夷。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分析与对策――以聊城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18(1).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2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1.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现如今,我国的教育工作正在不断进行体制和模式的改革,高职院校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不断规模得到了提升,在教学内容上也在不断改进,过快的发展趋势难免出现了些不和谐的现象,因此,需要不断兼顾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人文素养和思想上都存在这一定的缺陷,所以,需要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填充和完善。只有不断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养,才能够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思想素质,进而增强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以后进入到工作岗位上也会具有适应岗位的能力,不段提升自身的素质。另外,现如今的高职学生对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还没有完全理解,受到严重的局限性。另外,不同学科的学生也应该对不同的知识和技能等进行掌握,这是提升学生们人文素养的基础。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则对自然科学的基本常识一知半解,知识结构单一,思维拓展狭隘。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对于人类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利用也会产生严重的阻碍现象,在中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2.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发挥课堂教育的作用

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以课堂教育方式为主,逐渐将人文素养教育工作融入到其中。进而以开设人文选修课的方式为主,将专业学科和人文教育学科相互融合,促进人文教育水品的不断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们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式相结合,进而形成综合性的思维。其中包括文学,历史、哲学以及艺术类的专业课程为主。将这些学科深入到理工科的教学中,同时也可以将自然科学的相关课程渗入到文科学生的课堂中。这样一来,就可以培养学生们整体学科的联系,进而促进社会的长足发展。另外,在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重要性日益突出的今天,对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构成进行改进,进行合理配置是提升学生们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

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

校园文化建设最能够表现学生和教师思想和素质的方式,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将现代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因素融入到其中,当然也会涉及到人文精神作为养料。是多种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促进高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达到标准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够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还能够不断陶冶情操,是培养学生们人文素养的重要平台。

深化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人文精神既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又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重建人文精神,既应保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精华,诸如 人文学科不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恰恰是人文素质教育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的根基。然而,人文学科对于积聚社会资本,提高文化竞争力,以及培养公民的精神价值观等方面作用却不是自明的,它需要不断地进行强调和推动。

3.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专业教育来实现的,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事”。但是,我们还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另外一个目标,也是根本性的目标,就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这就要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来实现。所以说,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高职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高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超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超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因此,高职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3)良好的`人文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的发展进一步走向全面发展的时代。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亦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内容,也是人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高雅的人文修养可使学生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具备健全美好的人格,不断由必然王国向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攀登。

4.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其在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社会就业的机会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劣势。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比较重要的。不仅可以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方式,还能够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进而促进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虽然在实际的实践中会遇到多方面的问题,但是经过努力和改进,必然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高职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论文 篇3

高职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在对学生的教育上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变化,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就是在这种社会大变革下被提出来的。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个人素质的学科,我国高职院校近些年非常注重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并力图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情操、道德素质等,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总结目前高职院校在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对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职业教育

教育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也在与时俱进。与此同时,社会上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高校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将成为高校教育模式培养上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社会对于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重点从高职院校中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结合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并给出了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的合理化建议。

一、如何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

在实施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技巧是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环节,教师将各种教学技巧渗透、应用到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的导向阶段、导学阶段、导练阶段以及升华阶段中去。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了教育技巧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都研究表明,教育技巧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教育素养。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对于教师来说,则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教育技巧和技能,才能适应当下信息时代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地教育教学。教师需要能创造性地正确处理各种复杂情况和突发教学问题,使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学结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来看,现代教学模式是由传统教学模式发展而来。适应了当代教育需要的现代教学模式不断与时俱进,衍生出了很多新型教学方法,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学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脱颖而出,充分体现出了现代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当代教育背景下,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达到某种成绩上的提高,更是帮助高职院校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的个人素质的养成。将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学相结合,促进信息教学向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学的转化,来实现打造高素质职业人这一终极目标。

二、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上存在的问题

1.人文素养教育授课呆板,学生兴趣不高。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能展示的信息量大,突破了以往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格局,不仅降低了教师的书写量,而且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试听效果。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经历特征,使其对于具有束缚性的教学有所排除。加上高职院校教师在人文素养教育授课过程中人员众多,教师不能很好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么如何吸引其注意力就显得非常重要。现高职院校学生其未来的走向不再是学校,而是社会,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更能刺激学生眼球,提升学生兴趣。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来看,基本以文科领域教学为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以单纯的讲授为主,缺少灵活性,显得课堂没有活力,而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职业教育上,又缺少和人文素养教育的集合,不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职业教育和素养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2.人文素养教育趋向文学化教学,与职业教育连接性少。正如上文说到的,人文素养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人文领域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属于文科范畴;而职业教育属于社会领域的学科,尽管在学科教育上看起来二者没有明显交集,但是,事实上人文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打造学生成为高素质、高道德的优秀人才,避免其进入社会后受到不良文化和习气影响,改变本质,为社会所谴责甚至是遭到法律的惩罚。当下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主要授课老师为本校语文教师,缺少在人文素养和职业教育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教师。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教师个人思维影响,而文科类教师普遍在讲授中更愿意讲授文学方面的素养锻炼,实质上和职业教育之间差距较大,脱离了开授课程的初衷。

3.缺少与学生实际沟通,互动性不强。传统的人文素养教学和职业教育是以书本、课堂和教师为发展中心的,不能任学生自由的发展,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由教师强硬地把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单一的讲解,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抑制了学生对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甚至有的学生丧失了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生活在传统人文素养教学的师生来讲,师生间的互动是薄弱的,教师作为课堂上强势的一方会用其多年的传统思想影响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感觉枯燥无味,自然使学生在理解和学习职业教育和人素养教育重要性上有所欠缺。

三、针对完善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建议

1.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创建良好课堂氛围。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探讨与研究,让学生把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融汇贯通。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该向学生传达学习课程的'重要性,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对今后职业道路的帮助。因此,我们应注重教师的发展,以其自身的发展作为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保障。

2.明确人文素养涵盖方向,进行多元化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课堂的建立提倡的是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和和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即在教师讲授关于人文素养提升和职业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重要性认识上,学生要结合自身,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来增加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知道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是由课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思维建立共同促成的。教师应该对课上的教学与学生做的职业思维和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判断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如何,对学生是否有效,而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满足,如果不能就应该变换另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另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对于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学生对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的兴趣制定与之相符的教学策略,从而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动力,培养学生关于自身职业素养思维能力。综上所述,随着社会进步,现代教育模式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教育需求,更好地培养我国更多高素质的优秀职业人才,高校中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教学显得至关重要。不仅是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教授学生过程中,也应不断提升自身掌握的人文素质及职业素质,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中创立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有效性作用,更可以满足学生今后的职业方向,为社会打造优质的高素养职业人。

参考文献:

[1]陈参军。加强高职人文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相容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石菲菲。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3]李恒。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浅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高职院校英语审美教育探研论文 篇4

一、高职院校英语审美教育概念界定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支奇葩,其培养的目标不同于普通高校,普通高校着重培养学术研究、科研开发型人才,而高职院校着重培养的是技艺型、操作型的、具有大学文化层次的高级技术人才。英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不可避免的具有以上特点,即英语课程设计是按照岗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为核心来展开的,或者说是以能力� 因此,普通高等院校的英语审美教育模式并不适合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英语教育的特点,打造适合高职教育的审美教育平台。

这种平台应该符合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即以能力� 所以,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英语审美教育是通过英语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美的教育,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造就以人文修养为底蕴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因此高职审美教育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中医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研究论文 篇5

中医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基于执业医师资格素质要求的角度,通过对随机样本的问卷调查,探讨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提高其人文素养的对策。研究认为,改善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要同时转变观念;完善人文知识传播路径;加强人文知识在医学课程中的渗透;加强非人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作用。

关键词:医学生;素质教育;人文素养;医师资格

“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广义的医学人文素质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本研究基于执业医师资格素质要求的角度,通过对随机样本的问卷调查,探讨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对策。

1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大二、大三、大四共三个年段的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共发放专题调查问卷330份,收回问卷330份,回收率100%,合格问卷319份,合格率%。其中,大二110份、大三116份、大四93份。

2结果

对于医学生的人文素� 人文知识获取的途径主要是书籍和刊物(占%),其次是网络新媒体(占%)、电视广播(占%),教师教授仅占%。“对学校老师在教学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评价”认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合计占%,认为不满意和一般的占%。“对学校目前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设置情况的评价”认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合计占%,认为不满意和一般的占%。如果仅从医学心理、医学伦理、卫生法规三个学科范畴,对于自身具备的人文知识,%认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认为一般和不满意;47%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表示不满意;%的学生认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处理医患关系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学生认为“制约人文素养提升的最主要因素”是“课业负担较重”,%的学生认为“学校措施乏力无法吸引学生”,%的认为“社会主流导向忽视人文提升”。

3讨论

有研究[1]表明,整体而言,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只占总学时的8%左右。在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对学科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不足,出现内容重复、知识脱节等现象,相当一部分医学人文课程没有独立的教研室,或将课程设在其他教研室中,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和学科的育人功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医学生不仅要懂得医学专业知识,也要懂得运用人文知识,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很好地运用现代医学领域的高新技术为社会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师的角色也由单纯医疗保健的提供者,转换为医疗保健的提供者、保健方案决策者、健康知识传播者、社区健康倡导者、健康资源管理者。这些改变对医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重视医学知识传输的同时,要积极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强化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4改进措施

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改善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人人重视,转变观念

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要同时转变观念。首当其冲的是,医学院校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只重视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思想,树立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培养目标中去。

完善人文知识传播路径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加强和丰富人文学科课程设置,拓宽医学生人文知识获得的路径。人文修养的教育和广博文化知识的滋补有利于医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其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传播手段。新媒体、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崛起,为医学人文知识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再次,丰富教学方法[2],如PBL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强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发式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再如,翻转课堂、慕课(MOOC)等教学模式在医学人文教学中也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加强人文知识在医学课程中的渗透

在医学专业课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医务工作是绝大多数医学生毕业后终生的职业,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职业过程。在医学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人文知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渐染,让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认识到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应当具备的高尚品德,逐渐形成高尚的职业价值观。

加强非人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学相长,建立适应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育人。因此,既要充分调动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积极性,更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增强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自主意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作用

高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渗透作用,可以使人文素质教育更为丰富和生动。

参考文献:

[1]郭宇红。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初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2(2):223-224.

[2]齐玉龙,梅翠竹。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途径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5(40):109-112.

[3]陈鹏,李鸿雁,张萱等。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31(3):45-47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 篇6

成效分析

高职院校教育理念逐渐关注与重视人文教育。然而高职院校教育自身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文化精神沉淀并不足,在理念层面与实践层面上还没有较好地形成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优势特点。随着科学技术与理论观念的不断更新与引进,高职院校已开始认识到技术知识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兼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不断分析与探索着一套能够将“做事”与“做人”有效结合起来的新时代教育理念,并且将其不断渗透至当代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教育项目当中。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推出了新型的教育理念―――“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 这一新型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够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而且还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当代人文教育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尽管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工作仍然不太完善、全面、具体,但随着社会化、信息化、技术化的迅猛发展,其必定会在不久的将� 人文性教育课程设置逐渐呈现合理化、高效化特点。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工作的关键载体主要是“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与此同时各高职院校教务处会根据相关教学指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来设置出一系列符合“两课”教学要求的课程,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等。除此以外,有的高职院校还会另外设置一些有效增强学生人文认识的课程,比如《音乐鉴赏》《美术鉴赏》《书法鉴赏》《逻辑推理》《女性学概论》《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舞蹈鉴赏》《汉语与华夏文化》等。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而且还能够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从而逐步提高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问题分析

整体上而言,当代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的,然而其仍然存在着一些难以忽视的问题与不足,比如重视理论忽略实践、缺少完善的标准化制度等。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首先,思想观念方面。国内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意识仍然是较为薄弱的,其中部分学校还过分强调技术忽视素质培养,并且面对日益严峻的应试教育环境,当代的高职院校会过度关注国外理论知识而忽视国内理论知识,不太关注与重视有关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工作。其次,课程设置方面。一般而言,国内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工作主要是交给本校教师负责的,普遍来说课程的规模与整体性并不强,在根本上很难调动起学生深入了解与掌握人文类知识内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再者,在院校教师方面。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教师对人文教育的认识力度是比较强的,他们会着重关注与强调学生的人文性教育项目,可是他们本身对人文教育内容的熟悉程度仍然有待提高。最后,院校学生方面。新时期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较为缺失,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思想认识力度不足、拜金思想强烈、缺乏工作责任心等。由此可见,当代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地改善人文教育落实质量,就务必要从问题出发,深入研究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机会,采取一系列有效改善人文教育现状的措施,不断加深广大师生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

2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事实上,导致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工作存在一定问题与不足的原因要素是多样化的。从现阶段国内人文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来看,其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一是外部环境要素。随着全球化、经济化、信息化、技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金钱与权力的追求欲望日益加重,对理念、价值、信仰等精神方面的认识兴趣日渐下降,甚至还产生了价值观错误、思想极端、信仰丢失等问题,而这些社会现象对当代高职学生造成一定的思想冲击,扭曲他们对社会环境的原本看法,从而在根本上约束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二是学校环境要素。处于对教育理念存在认识偏差的社会大环境下,当代的高职院校往往会过于关注与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为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而不断提供充沛的教学设施、教师等资源,过少提及有关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工作。三是院校教师要素。“就业难”等社会化问题的不断产生,促使了一些缺乏专业素质、人文素养、职业操守的教师群体参与到当代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当中,这间接上使得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下降,从而阻碍了学生的人文化发展。四是学生素质要素。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紧张局促的校园氛围、巨大沉重的家庭压力促使当代高职院校学生仅仅将发展眼光投至在专业发展方面,缺乏对提高自身的人文化素质的重视。

高职院校英语审美教育探研论文 篇7

二、高职院校英语审美教育的现状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的英语学科首先是作为应用工具而存在的,是为实践而服务的。除此之外,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还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属性。但是在现在的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灌输”式教育的思想,很多学生和教师片面的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仅仅是为相关专业服务,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对情感的熏陶和审美的培养,英语审美教育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归纳起来有以下方面:

1、英语审美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本文所指的审美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教师不够重视。在高职院校,很多英语教师意识不到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认为审美教育对于英语的语法、阅读等能力的提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此外,即使有些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审美教育,如指导艺术团活动,但是在学校的考核中不能计算工作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积极性。其二,学生不够重视。很多高职学生认为他们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学好专业技能和实用技能,掌握英语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英语审美教育更是无关紧要。所以他们普遍对于英语审美教育持一种冷漠的态度,认为对于个人的发展没有什么作用。

2、英语审美教育课程体系缺失。在高职院校,英语审美教育课程体系缺失可以说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形成英语审美教育课程体系。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一些英语审美教育课程,也是比较肤浅的。例如很多学校的英语审美教育课程没有给出可遵循的教学大纲等指导性规定,缺乏统一性的标准。这些问题都造成英语审美教育开展的效果良莠不齐。

三、高职院校英语审美教育的构建

审美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在高职院校开展英语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构建高职院校英语审美教育是一个多方面的环节,需要师生重视英语审美教育、革新教育观念、完善教学课程体系,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途径,使学生确立起良好的审美观。

1、重视高职英语审美教育

重视高职英语审美教育是构建高职院校英语审美教育的前提。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教师要充分重视英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要全方位认识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教育理念,将审美教育定位于人文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去实施。其次,学生应该主动地配合教师,主动地提高自己审美品位,在校园文化中主动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只有师生积极主动地转变思想,重视高职英语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才有可能开展下去。

2、建立英语审美教学模式

建立英语审美教学模式是构建高职院校英语审美教育的关键。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营造美的情景、感受美的气息、创造美的方法三个方面来建立英语审美教学模式。

(1)营造美的情景。在课堂教学时候,营造美的情景,可以使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于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欲望。

(2)感受美的气息。感受英语的美有多种手段。笔者认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审美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是阅读课文,欣赏感受英语语言中的美。美读把课文的无声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的接受课文内容的'感染熏陶。笔者在课堂上常常以一些英美诗歌作为阅读的材料,节奏感强的英文诗歌可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在英文中“押韵”的音,而激起学生的美感。

(3)创造美的方法。审美感受不能仅仅停留在感知上,还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口来表现英语美,用自己的笔来模仿英语美和创造英语美。这是审美教育过程的归宿,也是形成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中,笔者让学生多听、多思考、多开口,学完1篇课文或一个单元,让学生把新单词、新句型串起来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或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或者自己试着改写课文。通过这种手段,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的文字美、韵律美、节奏美;英语教材内容的文明举止美、异国人情美、风俗文化美,使得学生的美感不断的升华。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激励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陶冶性情,开发智力,培养学习英语的意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英语教师要自觉运用美学规律,采用多种富于变化的美的教学方法,把审美教育贯穿于英语教学之中,使学生不断感受到英语教育中的美。

参考文献:

[1]杨恩寰、审美教育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方丽琴、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科技教育,2010,3、

[3]赵华、论高等职业教育中艺术审美与人文教育的必要性[J]、教育与职业,2007,32、

[4]蒙睿、试论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审美教育手段[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2、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人文性探讨论文 篇8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人文性探讨论文

时至今日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已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艺术教育已经愈发受到了高职院校的重视,艺术教育无足轻重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艺术经验对于丰富人生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它与人精神层面的完善息息相关。一个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正如没有艺术的民族是不健全的民族一样。艺术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能提高人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更关键的是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结构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大而现实的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艺术教育中人文性的一面在当代教育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出现了一些对于人文性不正确的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艺术教育本体及人文性的本质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一、高职艺术教育中人文性的意义

文化的传承是教育的最本质的任务之一,通过教育可以提升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塑造健全人格。艺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就在于通过艺术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有效提升。艺术与哲学、历史、文学等学科一样在推动人文素质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的确,近年来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开设了形式多样的艺术类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但也有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满足上级检查而开设艺术类选修课程,将艺术教育停留在表面形式,因此无法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根本目的。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出人文性这一艺术教育中的核心部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第一,人文性是高职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文明以止,人文也”,其中人文指修饰,即修饰出美,后又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明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人文”是与“天文”相对的。中国古代传统的人文教育,是注重以伦理道德教育为核心的人文教育。而追溯西方的人文思想应该是14世纪的意大利,诗人彼特立克提出了人文学,后来发展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观念即: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一种思想态度。以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注重人对于真与善的追求。虽然因为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东西方在对于“人文”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同,但就人文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这一精神内涵上东西方却是相通的,其核心往往表现在人们思想与行为中的,具体表现在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等方面,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就是人文精神。高职艺术教育的目的如果仅仅只是教会学生唱歌、跳舞、画画,而不能向更深层的实质内容迈进,就很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艺术教育就应放下这种浅层次的表现形式,而是去使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素养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辨别美丑的观念和提升向上的审美理想,从而最终使学生具备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艺术教育最迫切的需求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起崇高的审美理想,引导高职学生去追求真、善、美,最终实现帮高职学生塑造完美人格这一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第二,人文性的艺术教育作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所谓素质教育是注重对人进行创造力、想象力思维开发,提升人多方位、全方面的综合能力,它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其本质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而如果在整个教育环节中缺失人文教育,则会导致受教育者精神层面、综合素养残缺不全。在教育这个庞大系统中艺术教育处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首先它在贯通学生的理智和情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它又辐射影响学生其他科目的发展上起着特殊作用,因此,艺术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部分。艺术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来说,它的功用的是隐性的,但不能因为其是隐性教育而导致教育内容空洞化、虚无化,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更高精神层次的需要,更是整个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强调和突出高职艺术教育中的人文性,首先应该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提升艺术学科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即从纯粹的表层技能型学科提升到了兼顾深层人文性的学科。然后扩大艺术教育的学习范围,如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从传统的图画、雕塑、工艺等拓宽到设计、建筑、摄影等学科,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要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艺术与人类、生活、自然等方面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进行艺术课教学时不能简简单单地把艺术美孤立起来,而是要把它与自然美、社会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人性的关注与提升――高职艺术教育的价值回归

高职艺术教育,就是要重拾艺术在对健康人格的培养,对情感世界的完善和对心灵与精神的陶冶方面所起到的启发、导向与教育作用,重点强调艺术教育中人性价值的回归。首先,我们要在思维方面让艺术教育起到启发和创新的作用。艺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各类艺术门类的教育使人们在其中领略艺术美、社会美、科技没、自然美,从而培养学生向上的审美素养和高尚的审美观念,提升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艺术教育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艺术教育所培养的能力就打体现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有其独特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在审美的过程中形象思维是必须具备的能力,而艺术教育也是审美能力的培育。通过艺术教育让启发思维,创新思维,促进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有机结合这一切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从而达到培育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作用。其次,要通过艺术教育来达到不断丰富、完善人的情感的目的。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精神健康、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音乐作为表情艺术,他的本质是通过音乐去体会、表达、抒发人的情感,音乐最本质的语言、方式也正来源于情感。音乐欣赏是艺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欣赏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健全、向上的审美情感,丰富其内心世界。而其中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是通过音乐欣赏促进学生的情感感悟以及纯粹的情感世界,因此我们要将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去引导学生去感受、感悟、理解音乐家丰沛的内心世界,让这些本身包含音乐家自身的丰富情感的优秀作品去洗涤、陶冶学生的情感世界,让他们从中感受深邃的审美情趣,体验音乐家那种超越功利欲念的精神世界,从而自觉培养自身丰富而完整的审美情感。最后,要通过进行艺术教育达到对人的人格培养和健全作用。艺术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共同揭示了精神和人的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越来越呈现出功利化、世俗化,人的本能冲动与现实欲望(包括精神欲望和物质欲望)和社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冲突,人民或多或少的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所承受和感知的压力也越来越多,矛盾与痛楚也越来越多。浮躁与压抑时刻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精神层面的问题的排解、调整需要人民通过各种不同的精神活动去解除。而艺术作为人民精神世界的产物,可以给与人正确的精神信念、调节人的精神情绪。随意,人们需要学会通过艺术活动这一手段来宣泄和调整人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压力,使人能够在进行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得到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满足和寄托,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与满足,从而达到实现对人性的改造和健康人格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许江。人文艺术[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甄巍。体验现代精神区[M].南宁:广西师大出版社,.

[3]罗海鸥。开放多元综合的艺术教育[J].教育研究,(2).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 篇9

转变对人文教育的观念。高职院校应当重新认识人文教育,依据时代的新要求、社会新需求来适当转变对人文教育的理解,始终将“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作为落实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地把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行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即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开展一系列人文化教育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素养以及人文素质共同作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当更新“技术教育”以及培养“工具人”等一系列认识理念,不断制定出适应当代高职院校教学的人文教育价值观。总之,尽可能将人文教育知识穿插在专业技能传授与讲解的过程中,增强人文教育的实施效果,不断将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某行业某岗位要求且能够和经济社会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完人”。充分发挥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的'结合作用。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中国梦”概念,着重强调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阐述了当代中国人要全面有效地实现中国梦就需要从个人梦出发,基于国家、社会、团队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完善与改进自我。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为竞争愈演愈烈的经济社会提供一批批可用人才,就需要注重人文化教育,从多种角度着手,行之有效地设置好课程,尽可能地开设出符合人文素质教育要求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同时还应当兼顾直接授课法与网络授课法,借助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来有效地加强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除此以外,高职院校还要建立起有关人文艺术教育的组织团队,组织专业素质高、道德素养强的人员来管理团队,从而更有目的性、针� 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作为传播理论知识、传授实践经验的主要角色,高职院校教师应当在日常的生活与教学过程中不断关注与重视自身道德素养、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培养工作,借助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来让广大学生感受到人文教育的意义与魅力,成为学生参与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指导者与模范。除此以外,高职院校为了更好、更快地提升当代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教学班,比如研讨班、实践班等。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人文专家到学校与教师进行有关人文教育专题的研究探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更好地落实人文教育项目提供条件。调动学生参与人文教育的积极性与兴趣。从古至今,人们常常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来评论与赞扬人才,道德素质标准已不断发展为当代社会考察、考核人才的关键指标。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全面关注与落实人文教育,制定多样化的人文性活动项目来激发起学生参与人文教育的积极性。比如举办社区志愿者活动、寒暑假“三下乡”活动、大学生创业比赛、团建知识竞赛等,让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提升素质、在提升素质中增强竞争力,使自身发展成为专业能力强、人文素质高、道德修养好的优秀大学生。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当灵活地应用地方文化资源以及先进化的网络工具,不断营造出健康、和谐、愉快的校园学习氛围,逐步建设起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为广大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人文教育项目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例如高职院校可通过学校网站、校园广播、校刊报纸、宣传栏等形式建立起合理有效的人文教育平台,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网页浏览、生活实践、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人文知识,从而使他们不断受到人文气息的熏陶,逐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

4总结

总而言之,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而且还会是未来教育事业的重要影响要素,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不应当仅仅将工作重点局限于专业知识层面上,其更应当关注与重视集专业化、全面化、综合化特点的新时代人才的培养工作,从价值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着手,不断创建出适应当下教育需求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行之有效地改善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现状,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探讨论文 篇10

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探讨论文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观念落后,对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的重视力度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正确认识培养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养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有利于丰富院校学生的文化底蕴,帮助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推进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院校学生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可以塑造自身良好的文化气质,陶冶高尚的情操以及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1]。同时,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院校学生的行为素质。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升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让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人文理念和人文精神。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就是对院校学生进行艺术教育,通过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进一步的对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内心情感进行教育。帮助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审美观念,使院校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提升审美,融入审美,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院校学生还可以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学习表演、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加强院校学生们的交流互动,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以及在训练的过程中增加身体锻炼,使院校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升华。

二、高职院校在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重视力度低下

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对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重视力度低下,导致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方面存在失衡现象。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方面的教育,忽视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对院校学生发展的作用。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认为较高的就业率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只要着重培养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就行了,而思想上的东西看不见、抓不到,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不大,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二)应试教育模式限制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的提升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高职生活之前,所接受的教育模式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们为了考试而学习,对于人文素养和审美方面的知识学习效果有限,很难将所学到的人文知识转化成自身的文化素养。而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减弱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方面的课程,导致院校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审美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缺乏对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院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

三、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的措施

(一)提高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

当前,高职院校想要提高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首先就是要提高高职院校领导对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更新院校领导的教学理念。只有高职院校领导的重视力度提高了,才会针对院校在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方面的工作提出相应的措施,开展各种活动来提高院校学生对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的认知。同时,高职院校要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工作摆在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等重要位置,促进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和人文素质以及审美教育协调发展。

(二)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

高职院校教师在提升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方面,起到一个带头引领的作用。老师的行为举止、性格修养等方面都对院校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在提升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提高院校老师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这样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将人文精神和审美艺术融入到专业知识中去,让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

(三)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氛围

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的校园氛围,对于培养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很重要[3]。首先,高职学校可以开设人文素养和审美方面的课程,例如,文学、史学、审美艺术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增加院校学生的知识面。其次,要做好班级环境和校园环境在人文和审美方面的建设,例如,在班级的墙上挂一些关于人文和审美的图画,在校园建立文化长廊和人文景点,粘贴宣传海报等等。最后,高职院校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提升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让院校学生在参与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人文知识和审美艺术很好的转化成自身的文化底蕴,从而实现院校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这样不仅可以让院校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气质、陶冶情操、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实现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之,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职院校应该提高对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让院校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同时,高职院校要为院校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审美艺术氛围,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院校学生可以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文化气质、陶冶情操,从而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冷和平。高职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秦力红。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07:157-158+165.

[3]许韶平。高职院校审美教育探研[D].河北师范大学,.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篇11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挑战。技术的不断更新,要求高职教师不能停滞在旧的技术层面上,要结合最新的技术成果对课程进行充实和提高,创造性地对职业技能、生产技巧进行归纳。在教学方法上,高职教师应该有创新,灵活性、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路进行拓展,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看待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实践活动。要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心理,使他们勇于动手,敢于尝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更应重视创新问题。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努力建立一支高素养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的高职在校生在人数已经达标,但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高职教育面向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要求,最主要的表现是凸显高职院校教师特点的。职业素养不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职业责任感意识淡薄

在我国目前的高考体制中,一部分学生会被动地进入高职院校。在高考中失败的心态会影响到他们的在校生活。这部分带有心理创伤的学生需要高职教师更多的关爱。但是,目前仍有相当多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不高,职业道德水平较低,其本身就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中利益的诱惑下,有不少教师将本职工作当成了兼职,在教学过程中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在实习中,更有教师随意地把学生丢在所谓的实习基地充当普通劳力。以上种种都说明,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普遍较低,责任感普遍较弱。

(二)教育教学能力不足

教育教学能力是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即便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教师,若不能将自己的真才绝活传授给学生,那么,他就是一名不称职的教师。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更多地重视的是其专业背景与专业能力,而忽视教育教学能力。致使许多高职院校教师虽然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因存在表达不到位、课堂掌控能力不足、缺乏教育机智等教学能力问题,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路复杂,很多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的师范培训,教育教学能力明显不足。这无疑是高校宝贵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

(三)实践操作技能缺乏

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院校,教师精湛的操作技能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障。但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人力资本的存量亦非固定不变,在发挥作用时会出现消耗,若是闲置就会消退、甚至消亡。拥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在进入学校后,因为没有后续的技能培训保障以及自身技能操作训练意识淡薄,原有技能很快就会丧失和落伍。也有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其理论知识扎实,但却不具备社会实践经验,实际操作技能欠缺。

(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低下

当今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更新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当前,在科研行政化倾向严重、职称评定终身制、权术重于学术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教授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又没有相对科学的针对创新的评价指标,高职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创新动力不足,普遍抱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严重阻碍了其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高。

三、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对策

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规范和要求,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教师是学校第一人力资源,提升其职业素养,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运用人力资源伦理开发理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责任感、义务感和事业心

“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主要是通过人力劳动过程中的道德理想、道德信念、道德规范、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品质、道德教育、道德评价和道德控制等一系列劳动伦理问题的研究和指导,使员工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矛盾。”据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等的教育和指导,使教师热爱自身的教育事业,养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事业心,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和教学,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和责任心热爱学生,要认真备课,严密组织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社会化理论整体提升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人力资本的社会化理论主张,要为雇主找到本岗位所需的具有“合适”的个性品质的劳动者,能够尽职守则,服从要求,将规范、准则内化为个人“自觉”行动。在招募筛选劳动者的过程中,要科学鉴定人员所具备的个性品质是否适合本岗位。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要运用社会化理论,对高职教师岗位做需求分析,对应聘人员进行科学甄别,有针对性地考察其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个性品质,要消除第一印象和首因效应,防止负面信息扩大化,坚持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三)以公正合理的发展性绩效考评,强化高职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绩效考评都存在不科学、片面化问题,使得学校对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考评形式化,教师不重视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学校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职业技能绩效考评的标准,把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增加操作技能在绩效考评中的比重,并把关键事件法、评定量表法、多人比较法及小组顺序排序法等多种考评方法结合起来,尽可能运用科学的量化标准对教师技能进行考评,促使教师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不断提升技能水平,进而提高职业素养。

(四)采取激励措施,提高高职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激励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个人绩效,实现自我价值。激励也是对员工人性观的管理,即“指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员工的本性的基本假设、估计与认识,也就是对员工的个人本质、基本需要和追求、对组织和工作的立场和态度、对管理手段和形式的偏好等内容的认知和判定。”据此,校方要针对教师不同的需求,有意识地运用激励手段,通过物质上、精神上或者其他方面的激励和褒扬,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满足教师需求,激发其工作热情,调动其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12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一、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部分,必须具备高等教育的功能。当前高等教育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教会学生“做事”,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教会学生“做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严重缺失,“人文素养缺乏症”越来越严重,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这种现状外化成为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学习生活、协作精神等几个方面的行为与和谐社会倡导的主流意识和大学精神存在严重偏离。思想道德方面,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对党的认识不够,不能够积极踊跃地向党组织靠拢,理论水平较差,不能全面掌握党的基本知识,认为“两课”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心理素质方面,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人际关系紧�

二、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一)扩招制度的实行带来了生源素质的下滑

扩招制度的实行使大批边缘学生有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但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学生生源质量的下滑。本来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入学时文化课成绩就低于普通高校学生,扩招以后,由于录取分数线的一降再降,生源素质更是大大滑坡。

(二)高职艺术生的知识水平导致了人文知识的匮乏

由于艺术类学生高考录取时更侧重专业分,文化分要求相对较低,这导致高职院校艺术生文化底蕴较为薄弱,除了少数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外,绝大多数学生之所以选择艺术类专业并不是基于自己的艺术特长、天赋或者爱好,主要是由于文化学科功底较差,到高二、高三时看到考普通类的高校希望不大,转而打擦边球,成为艺术类考生。这类学生文化知识薄弱,艺术方面的知识也是经过短期培训速成的,这样的知识结构决定了其人文知识的匮乏和人文素养的先天不足。

(三)艺术教育的理念遏制了人文教育的健康发展

艺术教育的理念中有着很深的实用主义的烙印,专业性的技能可以养家糊口带来物质财富,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值得下功夫去钻研和探究,而艺术教育以外的人文学科如文学、史学、哲学、法学等就备受冷落,被视为毫无实用价值的学科。因此,艺术教育领域出现了“重专业、轻素养”的理念,学生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扎实就是高素质的人才,忽视了个人修养、精神品格、价值追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规范和养成,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态,不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艺术学生的特点影响了对艺术的领悟和表现艺术类学生普遍不关心政治,对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缺乏兴趣,理想信念模糊;自我意识强烈,不喜欢受纪律约束,在崇尚艺术自由的同时也崇尚自我的行为习惯,不在乎外界的目光,落拓不羁,自由散漫,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艺术类学生由于崇尚艺术,而内心普遍轻视文化课程,这又影响了学生对艺术的表现和领悟,导致他们的文化素养难以提高。

三、提升高职艺术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职业教育理念,理清学科性质

就职业教育而言,教育理念要把强调专业教育转变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让他 学校要多开设文学、史学、哲学、法学等提升人文素养的学科课程,通过传授学生人文知识,使其在认识自我、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得到提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得以锻炼,精神境界和智慧水平得以提升,人文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二)家庭教育不可或缺,教育从小抓起

家庭的启蒙教育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家庭氛围及父母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对孩子影响巨大。因此,要想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父母应加强自身素养的修炼,把自己培养成具有优良品格和高尚人格魅力的人,营造人文素养浓厚的家庭氛围;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树立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并重的观念,不要为了应试而忽略人文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同时,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要注重其行为养成,要有一定的规范约束学生的自我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氛围

校园是一个浓缩的社会,校园文化呈现的是何种思想意识必然会引导学生形成与之相匹配的行为习惯、言行举止和思想意识。人文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开设一两门素质教育的课程就能显著提升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感悟和启迪的过程,是一个经过长期氛围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营造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为高职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发挥社会教育功能,重视舆论导向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是一个大家庭、大学校,社会舆论对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电影、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传播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受众人群的行为。因此,要摒弃在大众传媒中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奢侈主义、拜金主义及违背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不文明的行为举止,应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的正能量,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社会。

高职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研究论文 篇13

高职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研究论文

摘 要:职业院校要坚持“人文素养”与“职业技能”并重, 加强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通过“人文”教育, 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只有突出人文素养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把人文素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才能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充分把握“真、善、美、能”有机统一的关系, 才能培育能够支撑中国制造业一片天空的新型技能人才。

关键词:职业院校; 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培养;

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教育是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参与社会竞争的基石, 但没有人文素养的积淀, 职业院校的学生必将成为缺少“灵魂”的机器人。为此, 只有大力加强人文素养教育, 构筑人文素养教学内容, 突出人文素养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把人文素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才能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充分把握“真、善、美、能”有机统一的关系, 才能培育能够支撑中国制造业一片天空的新型技能人才。所以, 职业院校要坚持“人文素养”与“职业技能”并重, 加强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人文”教育, 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完善人格, 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职业院校的人文精神教育已然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语文教育是人文精神传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课程载体, 在人文精神培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是教育体制改革转型、新型教育理念搭建的关键环节, 本文就职业院校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途径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职业院校语文教育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我国职业教育作出了全面整体的规划和设计, 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坚持立德树人, 全面发展, 加强文化基础教育, 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 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 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而职业院校的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人文”教育, 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 培育人文精神, 提升职业能力, 提高精神追求。

1.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职能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 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独特性, 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 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优秀的文化知识, 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要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精神教育功能, 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 使学生不断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获得丰厚的精神资源, 成为学生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蕴含丰富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具有浓厚的文化知识养分、高雅的传统文化渲染、优秀的文化氛围陶冶和鲜活深刻的人生体验。因此, 语文课程是人文教育的主阵地, 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加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协作能力;能够为学生适应职场变化、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能够让学生在我们传统文化思想以及人文精神的熏陶之下, 变得有涵养、有气质、有优良的情操以及高尚的品德。因此, 承载着人文精神塑造的职业院校语文教育肩负着学生人文精神塑造与培养提升的神圣使命。

2.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职业院校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除具有字词句篇基础学习和写作等方面的工具性功能之外, 还必须承担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的职能。在语文教学中, 以人文精神为专题主线, 将有教育价值的作品打破题材体例, 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优化整合。这种专题化的学习, 不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优秀的文化知识, 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的魅力和作者优秀的人格, 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培养了高尚的人文素质。职业院校语文课程闪耀的思想光辉是人�

二、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对策

1. 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性

在语文教学中, 合理利用教材内容, 拓展学生视野, 充分把握文学作品中呈现的审美感召力和文化涵养, 发挥其人文精神的教育功能, 用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 使学生通过对精编的典范之作的阅读鉴赏, 促进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提升, 同时,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知识应用技能, 增强对生活中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 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职业院校语文是德育、智育、美育的综合体现, 蕴含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很多课文佳句连篇, 人文思想内容丰富, 艺术形式完美, 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艺术魅力, 对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因此, 授课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 把作家的人文精神准确、生动、感人地再现出来, 引导学生吸收和学习传统优秀文化核心和精髓真正入脑入心, 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

2. 注重教学方式的人文性

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 以人文精神为线索, 注重审美性, 激发趣味性, 体现工具性。要以人文精神为主题, 以人文需要为主线, 选取经典篇目讲授。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 对学生进行视觉和听觉的冲击, 使他们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作品的文化精髓, 从而将文学作品内在的强大感染力转化为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营养元素, 使他们自身的文学情感受到熏陶和升华。运用主题演讲、情景再现、社会见习等多种教学方式, 让语文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开展文学知识讲座, 举办经典文学诵读, 举行中华诗歌比赛, 进行社会实践, 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学习语文, 去体会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元素, 感悟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愫,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以及水平, 培养学生对文学学习的兴趣, 达到语文教学目标的同时, 也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3. 注重教学实践的人文性

在语文教学中, 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利用生动的生活事例, 将作品与社会进行和结合, 实现传统文化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从文化、思想等多方面多角度去关注社会和生活。通过有意识的植入现代生活事例, 有意识地融入实际生活, 将学生通过对比提高对作品的深层理解。组织开展暑期教学实践活动, 加强课堂内外, 学校内外的联系, 让学生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 从而使学生从认知――实践, 从实践――体验达到最大化效果, 有效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通过语文教学和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拓展学生视野, 开阔学生思维,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供广阔天地。在知识性、人文性、工具性和审美性融合的语文教学中,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设置课外实践活动, 包括诗歌朗诵会、企业见习、社区公益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三、结语

职业院校语文作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应把优秀文化内涵融入人文素养培养全过程, 把对学生进行人文养成、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发挥充分。以提高学生人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审美观, 通过文化育人, 以文载德, 以文化人,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美英。校园讲座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 (05) .

[2]马香。浅谈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科技资讯, , (24) .

[3]论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21) .

高职院校体育人文教育研究论文 篇14

高职院校体育人文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

教育不断的开展进步,关于培养学生体育素质这方面越来越为人所重视,近年来伴随我国具体相关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已然不再维持过往仅仅简单停留保持于学生体育锻炼的基础之上,而是将向教学开展中注入人文教育的新鲜血液。本文就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人文教育现状展开探究讨论,阐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开展渗透人文教育的内涵,剖析向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价值,提出相关如何有效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具体措施策略,以期对顺利开展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职;体育;人文教育;渗透措施

体育教学对学生强身健体有着决定作用,在学生的每一学习阶段教学开展都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在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修养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由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学思想,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展中存有思想误区。我们应当注重人文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的渗透,一方面与当前时代发展需求相呼应,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需要的新型全面人才,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素质及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为其将来步入社会更好生存适应打下良好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尤为重要。

一、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教育针对的就是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培养教学,人文素质具体指的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教学开展下对人文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设计学习领悟,从而潜移默化中塑造形成稳重内在的优良品质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开展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当贯彻落实可持续反战观,坚持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强化学生的人文亲挂。教师应当勇于摒弃传统教学陈旧教育理念及方式方法,力求营造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教学主导的新型课堂氛围。体育教学开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凸显强调以人为本的学习观念,更为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冲中收获自身个人相关经验积累。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价值

有效渗透人文教育于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明白清楚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内涵,实施开展人文教育是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是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故而,教师应当深刻意识到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具体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开展进行人文教育重视程度,深入挖掘人文教育潜在价值,提升强化学生自身文化素质和综合修养,充分凸显展示人文内涵价值。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在开展进行过程中注意有关人本主义学生观的。树立,强调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地位吗,制定科学合理的相关人文教育,立足于学生年龄特征及发展特点,力求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利用适当符合学会说呢个的教学方法有效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及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利用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有效推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以学生为主体,落实人文主义教学观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长期处于知识填鸭灌输的被动学习状态,学生按部就班的仅仅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长期以往,很大程度的影响阻碍的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开展。新型高职体育教学具体过程中,教师应当强调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学习特点从而设计构建相关教学开展的人文教育环境,制定科学学习目标以及正确选择布局具体教学内容,贯彻落实人文教学观的教育理念,体现强调高职学校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人文思想以及实践价值。教师应当熟悉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从而具体针对展开制定具体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人文教学内容要丰富

单调的人文教学内容难免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对科目学习兴趣,影响具体人文素质培养提升。教师应当丰富人文教学内容,拓展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从而有效促进推动人文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渗透。教师应当在制定合理体育教学目标基础之上,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相关技能水平入手从而制定相关教学策略,当前体育人文素养及人文价值观的培养教学现状处于低迷状态,教师应当做好体育课程教学的人文环境构造。

(三)从各方面实施人文教育

开展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各个方面进行人文教育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渗透,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相关知识的同时注重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培养,挖掘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及想象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竞争意识,将人文教育紧密贴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开发,开展教学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堂上的人文教育。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对于当前时代教育大背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修养有着不容小嘘的重要影响作用,教师应当端正认知态度从而真正重视开展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更好的将人文教育渗透应用于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国家建设新型全面人才奉献自己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林江。关于人文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职教论坛,(14):30-32.

[2]李骁衡。人文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新校园(上旬),(2):64.

媒介素养教育看高职院校技术创新发展论文 篇15

媒介素养教育看高职院校技术创新发展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文化的现状以及技术创新文化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文化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技术创新文化;创新模式;媒介素养

教育高职院校在大力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的大背景下,要将“技术创新文化”的培育与发展,要将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重点。20世纪50年代后期,“技术创新”概念从日本引进国内,到90年代,则陆续开展了“技术创新”的相关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正朝着文化建构的方向发展。可以说,高职教育技术创新文化的构建已然成为当下高职院校保持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核心动力。

一、当前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文化的现状

(一)技术创新主体价值取向偏离

就价值而言,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可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从社会价值来看,许多高职院校片面迎合市场经济的需求,“重技能轻德行”,过分追求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个体价值来看,学生更加看重自我的利益得失,更富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和功利色彩。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饱受计划经济办学体制的影响,思维方式单一、传统、僵滞,这些已形成深深的烙印。高职院校以“专业技能”为指挥棒,整个工作模式单一狭隘。从理论上看,单一思维方式的生态链比较脆弱,就容易产出“断裂”现象。高职教育在实践办学中有些习惯是可怕的,重教学轻科研,重视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重视论文和课题的数量,明知不科学,但是难以改变,缺少大学所倡导的学术自由,这些固化的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

(二)技术创新文化积淀缺失

在高校竞争力培植过程中,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文化生态存在学术基础薄弱、技术原创力不足、轻视技术研发等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一是技术研究团队合作缺失,个体素质不高。在高职院校中高层次学者本来就缺少,技术研究主体个体素质必然不高,除教师个体科研水平偏低外,他们还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二是技术研究基础条件简陋,技术原创力不足。笔者在浙江省高职院校调研期间,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仪器设备以及图书资料等基础设施达不到技术创新的基本要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科学技术工作的开展。此外,高职院校科学技术研究氛围不浓,学术研究还处在粗放型评价阶段,功利性比较强,原创力不足。这种情形下,很难有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成果出现。

(三)“重传授轻创新”现象依然明显

虽然我国高职教育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技术文化的传播与传授,但也紧紧停留在思想层面,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教育者偏爱科学研究,缺少技术研发的动力。而当下,技术研发工作主要阵地还是在企业,这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资本。高职院校技术研发优势已不存在,经费紧张,校企合作也只能停留在表层。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缺少契合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高职院校仅仅是技术传播基地而不是技术源。与国外相比,我国高职院校技术研发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也与我国当下国情和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西方一些国家都会将一些技术研发专项研究课题交给高校,提供较大的资助力度,高校的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政府和企业界。如果我国的技术研发项目能在一定程度上向高校倾斜,也会对高职院校技术研发工作的开展,技术创新文化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二、技术创新文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认识观念不到位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其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节节攀升,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在学校技术创新方面,一些发展观念相对封闭落后,影响了学校的创新教育的`发展进步。即使有些高职院校意识到技术创新文化的重要性,也多数停留在思想层面,缺少对技术创新力的真实投入,领导和管理者们观念滞后,高职院校技术创新力缺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技术创新文化基础薄弱

我国高职院校的大规模发展也就是近十几年的时间,相对于传统的普通本科高校,其文化基础、历史底蕴是比较薄弱的。尽管现在很多学校不断扩大规模,建设新校区,但是技术创新文化等软实力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不断积累。

(三)基础措施缺失

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意识到技术创新文化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文化基础薄弱,也就根本没有相应的研究对策,没有意识,基础薄弱,缺乏对策,致使技术创新文化的培育停留在任其发展的层面,这种恶性的循环如果得不到根本性转变,高职院校的技术创新文化的培育无法有效发展。

三、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文化提升的路径

(一)倡导技术创新“文化自觉”的氛围

高职院校要想技术创新文化迅速提升,形成文化品牌,亟需加强文化建设,达成文化共识形成“文化自觉”。唤醒文化自觉是培植技术创新文化的前提。这里所指的“文化自觉”,是指全体师生对其所生活的文化的感悟和体会;是文化创新、文化传播和文化选择的必要条件。发展创新文化,必须继承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吸收国外文化成果,进一步肯定技术创新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技术文化生态建设,不断推进对技术创新文化的认识阶段,达到全体师生的意识觉醒。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不长,文化沉淀不深,校园文化建设浅表化,特色不鲜明。应该说,技术文化的传播需要人文教育,通过不断地加强人文教育才能达到技术与文化的融会贯通。唤醒文化自觉必须从加强人文教育做起,开设人文必修课程,加强人文环境建设,重视学风、教风、校风,可以说人文教育的回归,有利于文化自觉的唤醒。

(二)以技术创新理念为核心重塑大学精神

技术创新文化覆盖创新理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机制体制和文化观念,大学精神作为高校观念文化的核心,也是技术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要让技术创新理念在学校生根、发芽、结果,就需要在大学精神中培育技术创新文化,大力倡导职业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独立精神等。重塑高职院校大学精神要注重技术创新意识的培育,这其中主要包括了超越意识、求异意识、问题意识。因为创新本来就是一个去旧出新的实践,保持独立的思维,敢于超越,不惧权威。培养技能型人才,要着眼未来,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走在时代的前列,所以,创新就需要把眼光超前,否则失去了创新理念,大学精神也就不能代表技术创新的观念文化了。

(三)加强高职院校技术创新团队建设

高职院校从事技术创新工作的群体主要是教师队伍,他们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把好队伍建设的关,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以教师培养� 技术创新力的提升需要团队建设作为保障,抓好专职教师的队伍建设,做到各类学科的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动手能力,一方面要提高理论水平,及时补充技能性知识,增派专业教师深入相关企业锻炼,做到理论与技术的共同进步。技术创新文化在高职院校生根发芽,一是要完善高职教育的层次体系,使其培养的人才在市场经济下更具竞争力,二是要重视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性,三是要重视学术制度的创新,才能保证快速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参考文献

[1]壮国桢.文化转型:高职院校技术文化的构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6

[2]艺华.关于创建一流职业技术大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

[3]徐年富.积极探索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4]刘献君.中国院校研究从初步形成走向规范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7

[5]申明.大学文化与地域特色[J].教育评论,,1.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探索论文 篇16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探索论文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和人文素养现状

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历史文化知识贫乏。很多人为了就业只读专业书,应付考试,对经典的中外文学名著少有问津,素质较低,很多人有知识缺文化,有技术缺思想,有动力缺激情。价值取向功利化很严重,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忽视了社会价值的要求,不能经风雨见世面。甚至有些学生目光短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人际关系冷漠,精神世界空虚,难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只顾自己,自私自利,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心理素质差,碰到压力和挫折难以释怀,缺乏积极乐观的心态,以至于走向自杀的悲哀境地而不能自拔。

二、加强导读活动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当今知识信息时代,高科技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风靡全球,使得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趋于快捷式、浏览式,难以专注和沉静下来攻读经典。另外,功利和娱乐遮住了人文的双眼,忽视了对国语的诵读。但诵读经典,却可开阔眼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诵读经典,即可传承文化美德,塑造美好的。心灵,又可增强思辨意识,树立人生楷模,增加进取的动力。

三、基于人文素养养成开展高职学生导读活动的建议与措施

1.做好宣传、教育,营造好爱书、读书的浓郁氛围。通过标语警示人,烘托氛围,如:“培养人文素养,建设书香校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读书,我快乐,我进步”等;通过展板吸引人,展板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读者一看便知,深受感染,如:“读书使人滋润”,腹有诗书气自华,千军万马在胸中。“读书使人安宁”,书中自有芳草地,书中自有小溪流。

2.探究高职院校学生阅读倾向和需求。可采用调查问卷、访谈、座谈、网上交流互动等方式进行信息收集。如,你最喜欢读什么书、你选择“好书”的标准是什么、你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你最常用的阅读方式是什么、每周能看几本书,等。

3.精编文献资源,做好导读活动。根据调查问卷有的放矢,精编文献资源,做好导读活动。

4.推选诵读的中外经典书目。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因为网络资源增加了图形、声音、动画、视屏等,很丰富,但精华和糟粕混杂,使读者模糊不清;纸质图书是经过再三沉淀和斟酌的,权威性高,特别是文化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适合读者认真阅读后思考消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最好素材。

四、结语

23 3749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