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总结【4篇】
【导言】此例“人文素养总结【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文素养总结【第一篇】
关键词:西方数学教育;数学素养;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06-01
前言:素养这个词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发展里,被定义为人类在进行后天的学习中所掌握的浏览信息与书写信息的技能。而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文明也得到极大的发展,素养这个词也具有了新的意义,现代素养一词常出现在学术中,例如我们今天将作出分析的数学素养便是其中一种。本文将对数学素养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并在西方数学教育的研究中,总结出我国数学素养教育可以借鉴的经验。科学合理的借鉴国际教学模式,与教学经验,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数学素养的出现与组成结构
1、数学素养的出现
数学素养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产物,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对数学素养的出现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点是数学素养出现的必然性,从各种角度进行观察,社会无论发生任何形式的变化,数学都具有其特定的作用存在,从数学功能的角度来看,数学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适于未来发展人才的责任。第二点是数学素养出现的历史性,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数学素养的诠释与对其提出的要求都是不同的,人类社会现在处于现代化知识经济时代,而数学自身也同样步入到计算机时代下的新数学时期[1]。数学的应用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日常各领域,这是形成数学素养出现的历史性。第三点是数学素养的价值性,现展的各种高科技领域,其实质都是对于数学的应用。数学在现代信息科技时代起到极大的作用,这是数学的实质性价值体现。
2、数学素养的结构
西方国家对数学素养结构要素的分析要相对的透彻与规范,不仅规范了研究角度,同时对每一项组成结构都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在对数学素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一个人是需要提到的,这个研究者是斯蒂恩,他的研究论据是,数学素养是不同的发展过程中,在发展需求与社会文化影响下的,以数学的方式进行与外界有效互动的条件。数学素养的组成部分应涵盖数学知识、个体与社会三个元素。数学元素是数学知识、数学能力与数学使用意象,个体元素设计到发展背景与发展水平,社会元素涉及到社会的需求与社会文化的差异性[2]。总体来讲他讲数学素养分成5个组成部分,包括实用数学素养、公民数学素养、专业数学素养、休闲数学素养以及文化数学素养。
二、数学素养概念内涵的分析
1、数学过程内涵
数学过程的关注即是不同的数学能力与态度的关注,在问题解决、数学交流、数学理念、数学欣赏等不同定义中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部分是对数学方法的理解与欣赏的关注,重视的是数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念。还有部分是对数学基本技能的关注,重视的是高水平的思维与数学工具使用的能力。数学过程内涵是将数学能力与态度作为数学素养的定义。例如澳大利亚某教育界所提出的理论,称数学素养是包括在特定环境中解释、应用与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数学素养不单体现在计算的技能上,还体现为图表、统计等方面所使用的数和空间概念能力。
2、综合性内涵
现阶段发展的数学素养研究将,背景、过程与内容3个主要方向结合的综合性理论,作为数学素养的内涵。西方学者为使数学素养的定义更加的清晰,做出了一些解释性的理论,包括下面几个内容。第一,使用素养这一个词作为数学术语,其目的是区别与之前的已被定义的数学内容,数学素养是不同的沉思的,与基于洞察力的方式,将数学内容投入到大量背景的功能使用中。第二、强调素养这个术语是不被限定于指示基本的、最低水平的功能性。素养是由基础功能性至高水平的技能掌握[3]。第三、虽然在数学素养的定义中没有包含态度与情感,但确实数学素养的前提条件。
三、数学素养研究启示
1、为建设数学素养评测提供参考
国内现阶段只有少数部分区域参与了TIMSS或者PISA。虽然在这其中有部分评价试题的内容不适于我国教学的实际情况,但是对国内进行数学素养评价体系的制定,国际上的评价依据与试题编制等方面都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根据国外学者,凯撒与威尔兰德对数学素养水平划分的研究成果,我国研究者制作了稽核素养的评价模型,这一研究极大的促进了数学素养评价研究的进程。
2、为数学素养生成研究整理思路
对数学素养生成的研究应该从两方面进行,第一是数学素养生成机制的研究,我国对生成机制的研究进行较少,应该引起重视,与其他教学研究同步进行。第二是数学素养中教学方式的研究,目前我国教学研究界虽然提出了多种教学研究方式,但多数都属于经验性质的总结。而西方对此的研究并未单纯的停留在思辨的研究与文献的分析上,研究方式形成质性取向,这将是我国在进行数学素养研究方向的重要借鉴。
结论:基于以上对数学素养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数学素养的组成结构有多种方向,数学素养同时兼具了思想性与实践这两种品质。数学素养的形成是基于数学经验积累的基础,此外随之衍生出来的思想特征可用于特定范围内的数学教学活动,其中所提到的思想特征主要经由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所展现。从西方数学中所展现的数学素养理论与实践经验,可用于我国开展数学素养教育的教育方向。同时对西方数学教学中数学素养概念的分析,也有助于研究工作认清其概念的本质价值,有助于丰富数学素养教学的研究理论。
参考文献:
[1] 廖运章。美国NRC数学素养观及其影响[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02(02):59-65.
人文素养总结【第二篇】
关键词:苏南企业;职业素养;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出现,尤其对于大专层次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突破,抢占先机,顺利走上就业岗位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除了高校扩招等客观原因,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以苏南企业为例,通过对苏南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的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总结,从而提出了苏南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过程中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1 研究背景和方法
研究背景
苏南企业地处苏、锡、常经济发达地区,以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为核心,苏南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吴文化这一背景。吴文化传统深厚,精巧纤细,温柔敦厚,重格物致志,强调均衡、集体、等级。在吴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苏商善于学习、模仿、做事稳健、规范、为人精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也不断地学习和改变,进一步加强了创新、开拓、团队精神。同时,也对企业人才的要求也明显提高,尤其是对职业素养的要求更为关注,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应首先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然后可以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和推动各项教育培养工作,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有效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和专人访谈方式对与我院合作较为紧密的企业进行调查,主要对象主要是企业的老总或人力资源负责人,通过电子邮件、QQ、传真、信函、等方式对27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企业涉及到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化工、汽车、IT等苏南地区主要的行业。
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了关于职业素养的评价、培养和招聘时注重点三个问题,发放了150 份问卷,有效问卷135份,有效回收率90%。
2 苏南企业队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满意度的评价及建议
苏南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苏南高职毕业生在敬业精神、道德修养、团队精神、沟通与合作、组织纪律、职业礼仪、认同单位文化、市场意识、执行力十个方面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总体满意度达到了85%以上,六个评价项目评价不是很满意,分别是学习与创新开拓精神75%、责任心%、心理素质%、竞争意识50%、工作主动积极性%、价值意识%、总体不满意度达到了35%以上。说明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处于中等及中等偏上水平,但总体发展水平不均衡,尤其是学习与创新开拓精神、责任心、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工作主动积极性等职业素养急需培养和提高。
苏南企业招聘员工时最看重的职业素养
调查结果显示,苏南企业招聘员工时最看重的职业素养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团队精神%,工作主动积极性%,学习与创新开拓精神%,企业的忠诚度%,沟通与合作%,责任心%,心理素质%、执行力38%。苏南企业在吴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一部分苏商重规范缺乏创新意识、重稳健缺少冒险精神、重个体缺少团队精神。在体制上以乡镇企业和集体股份制为主,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苏商也逐步在转变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越来越看重员工的团队精神、学习与创新精神、企业的忠诚度、沟通与合作等职业素养。同时也保留着苏商的优良传统和核心精神,也十分看重工作主动积极性、责任心、心理素质、执行力等职业素养。
苏南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应加强对高职生哪些方面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苏南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应加强对高职生哪些方面职业素养的调查中,结果显示排在前几位的是道德修养%、学习与创新开拓%、工作主动积极性%、沟通与合作%、责任心%、心理素质%、企业的忠诚度%、认同单位文化%等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在今后的工作中,学院应该针对苏南企业对职业素养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以适应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还应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同时,还应继续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组织并参与,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习和创新开拓、沟通与合作、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心等职业素养。
3 高职院校如何培养苏南企业需求的高职生职业素养?
大家知道,职业素养包括显性的职业素养和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的是指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我们今天讨论的职业素养是潜在的职业素养,它是个人理想、个性、气质、价值观、自我形象等,具体表现为敬业精神、道德修养、团队精神、沟通与合作、组织纪律、职业礼仪、认同单位文化、市场意识、执行力、创新开拓精神、责任心、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工作主动积极性等方面。显性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可以通过短训学习来解决,而隐性的职业素养它就不容易发挥,它需要一定的环境、一定的条件,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自身个性的完善和动机目标的赋予,实践的摸索和经验的总结,针对性的培训和系统化指导。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苏南企业需求的高职生应加强团队精神、学习和创新开拓、沟通与合作、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心等职业素养培养,为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工作。
树立正确的就业指导观,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高职院校要彻底转变“轻就业、淡创业、重招生”的观念,所谓“出口”畅,“进口”才能旺,要真正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开展宣传就业政策,搜集就业信息,拓展就业渠道工作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员工的真正需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并进而实现高职生“充分就业”功能,同时要认识到大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职业素养教育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
一年级,让学生成为合格的大学生,首先让他们尽快地熟悉院校、专业和课程设置,尽快地实现自我要求的转变,着眼于追求全面的素质发展,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人品开拓技能。如:我们学院的新生一开学就去华西村观摩学习,在了解华西村的同时也能明白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意义。其次是要实现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的转变,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使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就明白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与职业的关系、自己与职业的关系,有意识地把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做为重点。二年级,要让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还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三年级,要让学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这时期的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我们不仅关注择业方法、择业技巧和就业信息的提供,应更多地关注毕业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帮助他们顺利求职。
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关键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就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创新水平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在加强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教育的同时,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职业素养。因为我们创业要想成功,创业的个体必须具备创新创造、独立思考、耐挫拼搏、勇于探索、团结合作、自我发展的精神,所以这里我们强调的是受教育者个性品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如何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呢?
我们认为,其一发挥创业教育课的作用。各高职院校要根据本校特点,把创业教育融入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体系中,形成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方面一体化的新体系。高职院校都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程,创业教育课时在其中占20%课时左右,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要突出专业化、系统化、市场化的特点,可以开设执行力专题、沟通与交流专题、团队合作专题、职业素养专题。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创业培训,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了解和掌握市场、经营管理以及工商、税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国家相关经济法规,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管理、经营素质及对自我和市场的分析、判断能力,执行能力。
其二发挥创业实践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内现有教育资源,积极依托校内实验室、工作室、学科性公司,挖掘和培育校内外创业基地。如江阴学院为例,招生与就业处、学生处组织创办创业一条街,创业计算机系成立了“大学生虚拟公司”;管理系和中国联通江阴分公司成立了“营销实践中心”;机电系创建了“机械加工中心”;艺术系组建“服装工作室”;外语系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服装销售;江阴市环境监测中心入户我院为化学纺织系的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基地。学院应利用各种平台,给学生多提供实践的机会,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与合作精神、工作责任心和主动心、执行力等职业素养,让他们向同学学习,向员工学习,向企业学习,向社会学习。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同时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导入案例教学,是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
在职业素养的教育中,多采用典型的企业家的案例,案例教学强调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就思想内容来看,注重结合时展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在案例选择上要围绕着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选择学生熟悉的、甚至是本地的成功企业家的案例。如:华西村的吴仁宝讲过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华西人们创业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挑战,吴书记还是带领大家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从一个小五金厂做起,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使华西村由农业村变成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村,华西村最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杰出代表。华西村的创业历程,,贴近学生和社会实际, 有助于强化学生情感和意志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效性,更加突出了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习与创新开拓、工作执行力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形成。
在案例教学中多采用的基本形式是讨论、争论,在讨论和争论中提高解决问题和融洽人际关系的能力。先由老师介绍案例的基本背景和发展情况,如:江阴市工商联会长、江苏利安达集团董事长黄丽泰为发起人之一的“江苏投资联盟”成立,本着“竞争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远东、红豆、月星、雨润、一德、利安达集团这六家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团结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在经营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在国内和行业内产生深远影响,被称为新苏商时代的开始。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苏商和浙商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每个小组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看法,然后派代表总结发言;也可以通过案例提炼出观点或主题,分成正反双方,互相辩论。总之,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灵活地选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形式,可以使学生之间更加充分的交流思想,锻炼他们沟通、交际、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职业素养。也能使学生深刻认识人生、感悟自我、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打好基础。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活动成为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
(1)完善各项校园设施建设。在校园中计算机网络、体育活动中心、图书馆、食堂、宿舍是学生学习、交流、讨论、运动、用餐、休息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成长的直接环境,在这些场所附近可以多张贴一些励志性的标语和口号,如在道路两侧的灯箱中就可以设计,把一些名人名言、成功案例、企业家总结的企业精神等这些内容布置在灯箱中,他们经常耳闻目睹,营造整体环境优美人文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做到环境育人。
(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学院要引导各类社团组织开展围绕职业素养这一主题来开展活动,如社会实践社团可以组织开展企业参观和自我形象设计活动,如文学社团可以开展大学生辩论赛和演讲比赛,如音乐社团可以组织歌咏比赛和乐器培训,体育社团可以举办球类比赛和训练等等,通过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丰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来评估学生的各种素养和能力,来锻炼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习和创新开拓、沟通与合作、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心等职业素养和综合性的能力。
(3)举办各类关于职业素养的讲座和培训。学院可以邀请企业家、人力资源部经理、优秀毕业生代表来校做讲座和交流,让他们结合企业发展和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经历,谈谈现代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养和能力,高职学生应做哪些具体的准备和实践。同时,针对我们高职生在职业素养方面所存在的差距,一方面可把一些职业指导老师和德育辅导员送出去培训学习,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专门的培训机构来进行入入职培训和拓展训练,通过这些培训学习,营造学生注重自身素质和职业素养提高的良好学习氛围。
基金项目:201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基于苏南企业需求的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880064)
参考文献:
1、高建伟,丁德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2、牛雄鹰。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人文素养总结【第三篇】
关键词: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教学公关;关系认知;师生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杨文礼(1971-),男,安徽亳州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管理哲学;蒋祥龙(1971-),男,安徽亳州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与学校管理;王艳(1979-),女,河南沈丘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公关策略”(编号:2010SK608),主持人:杨文礼。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3-0053-05
关于如何培养高职生人文素质,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认为,要培养高职生的人文素质,就必须扩充高职生的人文知识。这种见解固然没错,但是辩证地讲,要“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水平,就绝不是简单的知识补充的问题。”[1]它还需要我们在扩充高职生人文知识的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那么,什么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呢?有学者认为:“教育公关,可以创建现代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2]这种思想与课题组对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表述可以简化的,以下都简称为“两者之间关系”)问题的思考不谋而合。因此,为验证并深化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本文拟通过高职教师(可独立表述的“高职教师”以下都简称“教师”)和高职生(可独立表述的“高职生”以下都简称“学生”)对两者之间关系认知的对比分析,来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籍由教学公关策略的运用以提高和达到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和目的而提供学理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为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教师和学生对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的认知情况,在开展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调查对象地域分布的合理性,分别从安徽省北部、中部和南部选取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芜湖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这三所高职院校的300名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我们也对这三所高职院校的6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共发放教师问卷300份,回收264份,回收率%,剔除无效问卷15份,有效问卷249份,问卷有效率为%。其中,男性教师133人,占%,女性教师116人,占%;文科教师114人,占%,理工科教师135人,占%;初级职称教师96人,占%,中级职称教师112人,占%,高级职称41人,占%;另外,我们还发放学生问卷600份,回收572份,回收率%,剔除无效问卷44份,有效问卷528份,问卷有效率为%。其中,男生236人,占%,女生292人,占%;文科学生265人,占%,理工科学生263人,占%;大一学生220人,占%,大二学生261人,占%,大三学生47人,占%。
(二)调查方法
测试问卷:为推进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课题组比照蒋祥龙副教授关于高职生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而设计了两套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的自变量分别是:性别(男、女)二分变量、专业(文科、理工科)二分变量、职称(初级、中级、高级)三分变量等3个自变量。因变量包括4个维度24个项目,分别测试教师对4个维度问题的认知强度,其中,涉及本文的两者之间关系的维度共有5个项目,它们分别是:公关是手段、正相关关系、需教师公关、需学校公关、需公关氛围。学生调查问卷的自变量分别是:性别(男、女)二分变量、专业(文科、理工科)二分变量、年级(大一、大二、大三)三分变量等3个自变量。与教师调查问卷相对应,学生调查问卷的因变量也包括4个维度24个项目,分别测试学生对4个维度问题的认知强度,其中,涉及本文的两者之间关系的维度也有5个项目,它们也分别是:公关是手段、正相关关系、需教师公关、需学校公关、需公关氛围。需要说明的是,出于对比分析的需要,在两套调查问卷中,不管是自变量,还是因变量,我们在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都尽可能考虑到问题的同一性或相似性,以便于对同一问题或相似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另外,在两套调查问卷的末尾,我们都设计了2个开放性问题,以便于教师和学生针对调查问卷没有涉及到而他们又觉得非常重要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评估标准:两套调查问卷都是采用“完全不同意”、“大部分不同意”、“部分不同意”、“部分同意”、“大部分同意”、“完全同意”6级评定法。与这6个等级相对应的数值,分别记为1、2、3、4、5、6分。调查项目的得分越高,表明调查对象对该调查项目的认同度也就越高;反之,调查项目得分越低,表明调查对象对该调查项目的认同度也就越低。籍此调查,可以反映出调查对象对两者之间关系维度5个项目的认知情况,进而反映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的研究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观察指标:本文主要是对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维度进行观察分析,具体观察指标包括:①教师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总体认知情况;②学生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总体认知情况;③教师对两者之间关系认知的性别、专业、职称等单因素差异情况;④学生对两者之间关系认知的性别、专业、年级等单因素差异情况。
统计分析:本研究运用统计软件,针对教师和学生对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情况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二、结果
(一)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的教师总体认知
表1 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的教师总体认知的平均数及其排序(x±s,n=249)
表1表明:两者之间关系维度的综合平均数是,综合平均数值大于4(全距为6),且5个项目的平均数也都大于4,其中,需公关氛围、需教师公关、需学校公关3个项目的平均数大于综合平均数;公关是手段、正相关关系2个项目的平均数小于综合平均数。
(二)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的学生总体认知
表2 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的学生总体认知的平均数及其排序(x±s,n=528)
表2表明:两者之间关系维度的综合平均数是,综合平均数值大于4(全距为6),且5个项目的平均数也都大于4,其中,需公关氛围、需教师公关、需学校公关3个项目的平均数大于综合平均数,公关是手段、正相关关系2个项目的平均数小于综合平均数。
(三)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教师性别差异
表3 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教师性别差异(x±s,n=249)
表3表明:不同性别的教师对5个项目的认知P值都大于,说明不同性别的教师对这5个项目的认知在显著性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四)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学生性别差异
表4 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学生性别差异(x±s,n=528)
表4表明:不同性别的学生只在需学校公关这1个项目上的认知P值小于,说明不同性别的学生只在这1个项目上的认知在显著性水平上差异显著。
(五)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教师专业差异
表5 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教师专业差异(x±s,n=249)
表5表明:不同专业的教师对5个项目的认知P值都大于,说明不同专业的教师对这5个项目的认知在显著性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六)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学生专业差异
表6 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学生专业差异(x±s,n=528)
表6表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P值都大于,说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这5个项目的认知在显著性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七)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教师职称差异
表7 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教师职称差异(x±s,n=249)
表7表明:不同职称的教师对5个项目的认知P值都大于,说明不同职称的教师对这5个项目的认知在显著性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另外,莱文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组方差均为齐性,所以选择用LSD法进行各组均值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只有中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之间对公关是手段这1个项目的组间认知均值的多重比较分析在显著性水平上差异显著。
(八)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学生年级差异
表8 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学生年级差异(x±s,n=528)
表8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P值都大于,说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这5个项目的认知在显著性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另外,莱文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组方差均为齐性,所以选择用LSD法进行各组均值的多重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年级组的学生对5个项目的组间认知均值的多重比较分析在显著性水平上差异都不显著。
三、分析
(一)总体视域中的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师生对比分析
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师生对比结果显示,师生两个不同的认知主体,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总体认知差异不大。就教师这个认知主体而言,他们对两者之间关系总体认知的平均分数是,折算成百分数是分;对5个项目的认知排序由高到低依次是:需公关氛围、需教师公关、需学校公关、公关是手段、正相关关系,各项目的认知均值都大于4,其中,需公关氛围、需教师公关、需学校公关3个项目的平均数高于综合平均数,而公关是手段、正相关关系2个项目的平均数低于综合平均数。就学生这个认知主体而言,他们对两者之间关系总体认知的平均分数是,折算成百分数是分;对5个项目的认知排序由高到低依次是:需公关氛围、需教师公关、需学校公关、公关是手段、正相关关系,各项目的认知均值大于4,其中,需公关氛围、需教师公关、需学校公关3个项目的平均数都高于综合平均数,而公关是手段、正相关关系2个项目的平均数低于综合平均数。从上述表格和描述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总体认知均值略高于教师分,折算成百分数,则略高于分;在每一个对应的单个项目上,学生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认知均值也都略高于教师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认知均值,说明师生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总体认知虽有差距,但差距不是很大;另外,师生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认知在项目排序上完全一致,而且,不管是从高于总体认知均值的项目数量或项目排序上看,还是从低于总体认知均值的项目数量或项目排序上看,师生的认知也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二)单因素视域中的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师生对比分析
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性别因素对比分析。首先,来看教师性别因素分析。不同性别的教师对5个项目的认知排序不一致。男性教师除了对需公关氛围这1个项目的认知均值略低于女性教师的认知均值之外,对其他项目的认知均值都略高于女性教师的认知均值。男性教师对5个项目的认知均值趋近的一致性高于女性教师对5个项目的认知均值趋近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男性教师对5个项目的认知差异相对不大,而女性教师对5个项目的认知差异相对较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教师对5个项目的认知在显著性水平上差异不显著,这说明,不同性别的教师对5个项目的认知基本上也是比较一致的。其次,来看学生性别因素分析。不同性别的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排序有所不同。男性学生除了对正相关关系这1个项目的认知均值略高于女性学生的认知均值之外,对其他4个项目的认知均值都略低于女性学生的认知均值。但是,男性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均值趋近的一致性高于女性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均值趋近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男性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差异相对不大,而女性学生对这5个项目的认知差异相对较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只在需学校公关这1个项目上的认知在显著性水平上差异显著。再次,来看师生性别因素对比分析。不同性别的教师与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两者之间关系认知的整体趋近性比较一致,也就是说,不管是不同性别的教师,还是不同性别的学生,它们的组内认知均值都是比较趋近的,除了对需学校公关这1个项目的组内认知差异稍大以外,对其他4个项目的组内认知差异都不大。另外,男性教师与男性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均值的趋近性高于女性教师与女性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均值的趋近性,也就是说,男性教师与男性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的差异性相对不大,而女性教师与女性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的差异性相对较大。
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专业因素对比分析。首先,来看教师专业因素分析。不同专业的教师对5个项目的认知排序是不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的教师对5个项目的认知在显著性水平上差异不显著,这说明,不同专业的教师对5个项目的认知基本上是比较一致的。从趋近性上来看,文科教师对5个项目的认知均值的趋近性高于理工科教师对5个项目的认知均值的趋近性,也就是说,文科教师对5个项目的认知差异相对较小,而理工科教师对5个项目的认知差异相对较大。其次,来看学生专业因素分析。不同专业的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排序有所不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的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在显著性水平上差异不显著,这说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差异不大。从趋近性上来看,文科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均值的趋近性低于理工科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均值的趋近性,也就是说,文科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差异相对较大,而理工科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差异相对较小。再次,来看师生专业因素对比分析。不同专业的教师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两者之间关系认知的整体趋近性比较一致,也就是说,不管是不同专业的教师,还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它们的组内认知均值都是比较趋近的,差异不是太大,特别是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认知均值差异更小。不管是不同专业的教师,还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需公关氛围这1个项目的认知均值都是最高的,同时也是组内不同性别的认知差异最显著的。文科教师对5个项目由高到低的认知排序与文科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排序不一致,但却与理工科学生对5个项目由高到低的认知排序一致;同样,理工科教师对5个项目由高到低的认知排序与理工科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排序不一致,但却与文科学生对5个项目由高到低的认知排序一致。
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师生职称和年级因素对比分析。首先,来看教师职称因素分析。不同职称的教师对5个项目的认知排序不一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职称的教师对5个项目的认知在显著性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其认知的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只有中级教师和高级教师对公关是手段这1个项目认知的组间P值是,在显著性水平上差异显著。就组间认知差异而言,高级教师对5个项目的总体认知高于初级教师和中级教师的总体认知;初级教师和中级教师对5个项目的总体认知则呈高低互现的局面。其次,来看学生年级因素分析。不同年级的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排序有所不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在显著性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其认知的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对5个项目认知的组间P值在显著性水平上差异不显著,这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5个项目的认知均值比较趋近是一致的。再次,来看教师职称和学生年级因素对比分析。不同职称的教师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总体认知差异不大,只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对5个项目的总体认知均值略高于不同职称的教师对5个项目的总体认知均值。另外,他们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认知均值的整体趋近性也是比较一致的,也就是说,不管是不同职称的教师,还是不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组内认知均值都是比较趋近的,差异不是很大。就差异性而言,不同职称的教师对公关是手段这1个项目的组间认知差异相对较大,而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需公关氛围这1个项目的组间认知差异相对较大;初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教师对需公关氛围这1个项目的组间认知差异相对也较大。不管是不同职称的教师,还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其他4个项目的组间认知差异相对较小。
四、结论
总之,通过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师生对比分析,我们发现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说明,而且互相印证。首先,师生总体认知的对比分析结果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师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总体认知均值是,折算成百分数是分;学生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总体认知均值是,折算成百分数是分。由此可以看出,师生对两者关系的总体认知差异不大,他们的认知均值相对比较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其次,师生单因素认知的对比分析结果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就教师的单因素认知而言,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和不同职称的教师的认知差异都不显著,只是在事后的多重比较分析中发现,中级教师和高级教师对公关是手段这1个项目的组间认知在显著性水平上差异显著。就学生的单因素认知而言,不同性别的学生只是在需学校公关这1个项目上的认知差异显著;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认知差异都不显著。由上观之,师生都是在个别项目上的个别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存在着差异显著的情况,不过,从总体上来说,师生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差异并不显著。这也说明了师生对两者关系认知的一致性,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再次,师生认知排序的对比分析结果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描述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师生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认知在项目排序上完全一致,而且,不管是从高于总体认知均值的项目数量或项目排序上看,还是从低于总体认知均值的项目数量或项目排序上看,师生的认知也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这更说明了师生对两者关系认知的一致性,也更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以上三个方面不仅分别从各自视角说明了师生对两者之间关系认知的一致性,从而也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也从总体方面互相印证了师生对两者之间关系认知的一致性,从而互相印证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样,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学界同仁所说:“事实上,高教公关不论是从其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不仅可运用到教学和管理上,并且让它服务于教学和管理,会更得生机和魅力。”[3]因此,在验证并确立了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间的密切关系之后,我们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教学公关策略,以改善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环境,并调动高职生接受人文素质培养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进而达到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目的。
注释:
{1}综合平均数是指将测度两者关系维度的4个项目的数据综合加成后所得出的有关两者关系维度的综合平均数值。
参考文献:
[1]周艳茹,王子科.对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1(11).
人文素养总结【第四篇】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1“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2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上一篇:期中考试总结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