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论文大全【优秀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论文大全【优秀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论文大全【第一篇】
摘要:阳光体育运动的普及推广赋予了高校体育新活力,为高校体育改革带来了机遇。本文通过对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进行调研分析,探索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策略,为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理论参考。
从学院近年的体质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虽然学院每年都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但从总体效果来看,学生参与的热情并不高,参与的人数也相对较少。如何让学生主动走出寝室,走向运动场是体育工作者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通过对近5年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的分析发现,学生身体素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是一些耐力体质测试项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的体质情况,其出发点在于为学生进行更好的身体锻炼提供依据。但是从近几年的学生身体素质来看,其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偏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学生把更多的课余时间分配到了休闲和娱乐中,忽视了体育锻炼。从调查数据来看,课余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占少数,大多数学生在寝室玩手机、打游戏等。学生缺乏对身体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不注重身体健康。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3.体育锻炼氛围不足。通过对课余时间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分配的调查研究发现,课余时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学院缺乏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4.运动锻炼设施保障不足。学院虽然有若干场地,但从体育设施的现状来看,很多设施几乎无法使用,导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不足。因此,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5.体育知识宣传不足。学院缺乏对运动项目的介绍以及对运动损伤知识的介绍和宣传。如果出现运动损伤,那么就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正确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二、结论和建议。
1.加强体育知识讲解,促进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由学院牵头,体育教研室负责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知识讲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体育教研室积极宣传制作网络在线体育运动知识资料,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上网学习。学院运动场周边张贴运动项目介绍、运动知识宣传海报,使学生能在参与运动的第一时间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
2.改善运动场地设施,加强运动场地的管理与维护。加强对学院现有运动场地的管理和维护,对已损坏的场地及时修补。雪峰校区室内篮球场及羽毛球场损坏严重,亟待修补;室外乒乓球场及羽毛球场几乎处于荒废状态。这部分运动场地无法得到合理运用,浪费了体育资源。东坝校区运动场地较少,同时缺乏室内运动场地。遇到雷雨天时,学生无法进行体育活动,体育课程也无法室外进行。这些都是制约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
3.丰富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指导。针对学院课余体育活动现状,适当增设一些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如户外拓展类运动等。通过丰富运动项目,使学生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有更多选择,有效避免体育活动的枯燥性。体育教研室积极参与体育指导活动,各个教师担任不同协会的指导教师,使学生尽快掌握该运动项目的知识。运动协会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运动知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投身到体育活动中。
4.促进体育课程改革,强化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学院现有公共体育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学生的学习时间为4个学期,每个学期24学时,学生从进入高校进行体育课程学习到毕业时,一共只有96个学时进行体育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促进学生体育健康的主要手段,学时安排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时间自然也较少。学院在设置课程时需要增加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占的时间比,延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同时课程的内容结构应适当调整,增加学生身体素质练习部分的时间,将每学期的身体素质测试成绩纳入课程成绩之中,引导学生重视身体素质健康。学院教务处也要积极改革现有学分体制结构,适当增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分比例,增加课程课时数。促进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学院多方联动,只有学院加强重视,才能由上至下引导学生重视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论文大全【第二篇】
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存在文化基础普遍偏低、心理问题比较突出、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缺点.鉴于此作为职业院校的班主任就应该采取措施,转化和教育好他们.
作者:赵延春作者单位:江苏联合专业技术学院徐州生物工程分院农林工程系,221006刊名:金山英文刊名:goldmountain年,卷(期):1(12)分类号:g71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论文大全【第三篇】
高职院校是近年来社会需求发展的产物,注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于这一目的',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求高学历,学职称,还必须有高水平的实践技能.由于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如何多方面的引进人才,如何完善考评体系,教师收入分配机制如何更具激励性,如何制定稳定人才的措施笔者提出了几点看法.
作者:李锦丽作者单位: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50刊名:硅谷英文刊名:siliconvalley年,卷(期):“”(12)分类号:g47关键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
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论文大全【第四篇】
在我的眼里,动漫只是给那些儿童和一些女孩子看的,对于男孩子来说只是在小时候看看而已,到长大了也就自然不看了,这种认识一直持续到我上大学之后,进入大学之后我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发现周围很多同学包括自己的舍友有时间了总会到学校的机房去看一些《犬夜叉》《灌篮高手》《蜡笔小新》之类的动漫,对于他们讲的这些我当时都不屑一顾,觉得这么大了还看这些小孩看的东西有什么好看的,有点小儿科的感觉,但事实证明我是错误的,直到上了中外卡通动漫欣赏这门课后,才知道了动漫并不是儿童的专利品,成年人也是喜欢动漫的。
我接触的动漫片最早的也就是在小时候电视里看的什么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黑猫警长大力水手葫芦娃等等对于这些动漫也不是出于什么兴趣爱好才看的,而是由于儿时觉得好玩,天真单纯的思想决定的吧,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就自然而然对动漫没了兴趣,现在让我回忆那些动漫我一点也想不起对我有什么可以吸引的了。进入大学后,看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动漫片也就是上课时放的《犬夜叉》,从那次认真的看后我彻底喜欢上动漫了,真的,一点都没夸张。因为我看完后忽然发现自己有点对它恋恋不舍了,我心里总是期盼着接下来的动漫会是什么,从那部动漫里以及结合老师平时所讲的,我知道了制作一部好的动漫需要些什么,比如,配音音乐制片人宣传等等。第二部感触比较深的影片就是上课时放的《大逃杀》,这也是对我最有感触的一部片子,影片的许许多多的情节到现在我还历历在目,许多次都想再看一次这部影片,总觉得看完后对自己的思想是一次洗礼。
我现在就对动漫的一些看法简单说一下自己的认识吧,我认为一部好的动漫能吸引住我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影片中有动听的`让人喜欢的音乐可以听,另外还有就是配音,如果这两方面作好了我就会很喜欢它,因为我觉得即使一部动漫在其它方面做的再好如果没有了优秀音乐和配音的渲染,许多效果根本就不可能达到,哪怕一个非常感人的情节,失去了音乐的渲染,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索然无味。我认为音乐和配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部动漫的好坏,所以,一部动漫片出来后我不喜欢上面的配音和音乐,随之就会对它没了兴趣,根本就不会有接着往下看的打算了。
通过看动漫我可以从中感受到欢笑,以前当一个人无聊或比较烦闷的时候一般都是去篮球场打球,现在我发现了其他的方法,那就是看动漫,我可以看着看着动漫就忘记了所有,不知不觉的就会被影片中的情节引的哈哈大笑,把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给忘掉,让自己的心灵来一次微笑,让自己回到动漫中,就象回到儿时的那种无忧无虑的感觉之中,现在每次看动漫就象是给自己的心灵放了一个假,通过这样我就更体会到了动漫并不是只是属于小孩去看的。
最近看了许多漫画,觉得看过后心里有许多感想.现在的我喜欢看漫画,因为我觉得大部分看漫画的人,当他们在看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都会变的纯洁的,干净的,不会掺有丝毫杂质.感觉心有杂念的人看动漫是不太现实的,因为他们没有一颗纯净的内心在动漫世界里。
动漫是分级别的里面有血腥、爱情和一些不适合孩子看的内容,但是这仅仅只是一方面而已。就像《大逃杀》中一样,体会到了爱情的力量,体会到了在绝境中如何生存,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测是多么可怕,这不是对我们的教育吗?当然,血腥的动漫也有其它的很多,不过最重要的是在血腥之中,我们要看到除了残忍和残暴,还有比天高、比海深的同胞之情。我们应该从血腥中学到许多,而不是仅仅的血腥。
现在的我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和同学讨论动漫的话题了,因为它带给我太多的乐趣了,它为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它使我浮躁内心添加了一份单纯和平静。现在为了动漫感觉都有些发狂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虽然现在很喜欢动漫了,但是不要做动漫的奴隶,不要因为动漫而放弃了学业,相反要让动漫为我们服务,我们要认清这个事情。
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论文大全【第五篇】
摘要: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现状来看,存在着行政管理模式过度行政化的问题,服务意识较差,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性非常差,沟通效率不高以至于行政效率远远低于国外同行水平。出现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当前我国教育体制过于落后,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再加上部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等等。为了改变当前这种现状,必须创新行政管理模式,具体从改革当前教育体制、构建完善的行政管理模式以及健全的绩效管理制度等几个重要的方面出发,为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当今面临的行政管理水平。
关键词:行政管理;高职院校;创新。
1.过度行政化。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实施的管理模式都是行政化管理模式,而且过度行政化程度相当明显。由于行政权力大大挤压了高校的学术权力。所有的学术事务以及非学术事务等等都通过行政方式加以处理。这种管理模式最终导致行政人员对高校的.所有资源掌握着绝对控制地位,教师难以真正参与到教学管理中,一直处于被管理的地位。高职院校出现的严重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失衡的问题,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行政部门承担的更多的是加强管理,服务职能出现了明显的淡化。从整体上来看,随着办学自主权不断放大,高职院校内部的行政权力在不断放大,依然处于核心主导地位,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高职院校难以实现学术突破,甚至损害院校目标的实现,使院校教师缺乏学术创新,教学水平一再落后。
2.行政官僚化。第一,机构臃肿。主要体现在持续增加的教研科室、教育部门,并且都设置了下一级管理机构,强化本部门的作用及功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加强了管理,然而最终导致院校内部存在过多的行政管理机构,出现了严重的机构功能重复设置以及工作人员增加的现象。“机关化”色彩十分浓厚,出现这种机构臃肿的现象最终导致上下级部门之间信息传递过于缓慢,管理效率十分低下。第二,缺乏服务意识。很多行政部门或者是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刻意设置很多与工作无关的关卡或者是工作障碍,人员之间存在严重的工作推诿现象,整体缺乏服务意识。再加上管理人员未深入一线进行调查,部门之间以及人员之间缺乏协调与沟通,对基层或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汇报、不反思、不作为以及不解决。
3.缺乏协调性。第一,缺少合作意识。不单单是部门之间,更在于各个工作人员之间,均存在缺乏合作意识的问题。各个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争权以及争实惠的现象,其相互指责缺乏全局观念,未能处理好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关系。第二,缺少程序性。具体表现在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在进行工作协调和沟通的时候缺少程序化以及规范化,这也是导致高校管理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行政管理部门需要为科研一线和师生群体提供服务,而且工作量非常大,再加上内容十分复杂,各级部门之间严重的信息沟通不平等的现象发生,极易出现严重的信息沟通障碍。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创新性思考与实践。
1.改革教育体制。第一,改革政府统包统管的管理方式。采取高校自治管理方式,政府对高校而言不是监督的关系,是借助科层制管理制度进行控制的一种管理模式。所以要改变这种管理弊端,最重要的是改革当前的教育体制。可以借鉴外国采取的董事会管理制度。由于高校治理当中涉及多方利益,政府、学生、社会以及学校等都和教育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利益关系,绝不单单是个人行为,采取董事会治校的办法具有可取之处。第二,实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二者相分离。对高校内部行政人员实施学术化管理和对学术人员开展行政化管理都是不适宜的,因此必须采取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二者相分离的办法,减少行政资源以及学术资源的浪费,二者互不干涉,坚决杜绝行政权力过分干涉学术权力的现象发生。
2.创建完善的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第一,提升服务水平。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就应该不断更新服务观念,将此理念贯彻于整个高校管理实践当中,不断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回归服务本质,构建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将服务理念运用到实际管理中。第二,健全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全面提升高校服务效能,需要创建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采用360°绩效考核体系,开展全角度考核,从部门、教师、学生、下属以及领导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提升考核的可靠性以及有效性。
3.提升管理成效。第一,坚决抵制官本位思想,全面提升高校人员的服务意识。消除行政人员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还要抛弃一切功利思想,积极倡导人员应该具备奉献精神,全面提升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要做好自身“绿叶”的角色,当好一位“服务员”。第二,对行政管理人员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进一步优化管理人员组织结构,要协调好懂法律、懂经济以及懂管理的管理人员占比,改善管理人员性别、知识结构以及年龄结构的比例。
三、结语。
创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要把重心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尤其是要解决当前存在的过度行政化现象;第二,构建完善的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健全绩效管理体系;第三,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效,提升行政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效迅.探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的实践思考[j].中国培训,(12x).
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论文大全【第六篇】
就目前职业院校职工教育培训的现状来看,职工教育培训经济效益不明显,导致一些职业院校接受企业职工培训项目积极性不高。有些培训国家有补贴,有些培训企业会拿出部分资金。但这部分资金往往不能支撑全部培训费用。同时,职工培训机构整合培训资源能力有限。一是师资资源整合难。部分教师不愿上职工培训课,主要是学员基础参差不齐,又无现成的教材,相关课酬无激励成分,导致教师调配难。二是教学设备整合难。假期组织职工培训还问题不大,一旦是在学校上课期间举行职工培训,相关专业实训有时会有冲突。协调结果大都是培训让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三是人手不够。职业院校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基本上是归继续教育部门。而学校的继续教育部门主要是服务在校生的继续教育工作,工作流程相对单纯。而组织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复杂得多,要拓展培训市场,要制定管理制度,要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要协调培训资源等,单靠原来继续教育机构编内人员无法承担。
二、职业院校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优势。
(一)师资优势。
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绝大部分是“双师”型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的基本理论,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动手能力。同时,职业院校的教师结构合理,专业教师、人文教师齐备,可以满足职工全方位的教育培训需求。
(二)设备优势。
职业院校经过近的快速发展,办学条件极大改善,特别是各类实验实训装备一应俱全,基本可以满足职工教育培训期间实际操作训练的需要。
(三)环境优势。
职业院校校园漂亮,运动场地齐全,图书馆藏书丰富,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满足需要,学生宿舍设施齐全。职工在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接受培训,可以感受到大学生的生活,身心愉快。
(四)继续学习优势。
在完善学分制后,职工在教育培训期间所学课程都可计算学分。坚持学习的职工将来可获取大中专文凭。同时,企业职工培训完成回企业工作后,还可就所在企业产品研发、工艺改造等方面继续和培训教师沟通、合作,实现企业发展,职工成长,教师能力提升“三赢”格局。
三、职业院校构建职工教育培训新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职工教育培训的保障机制。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职业院校职工教育培训机构。把职工教育培训职能明确到院校的继续教育部门,适当增加工作人员,要给予继续教育部门明确的权责。继续教育部门要认真研究职工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要结合各自院校特点,整合院校内资源,规划出适合职工教育培训专业及课程,形成完整的对外宣传材料,积极拓展培训市场,不断扩大职工教育培训规模,努力实现职业院校、委托培训方、受训职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职工成长“三赢”格局。
2.建立好职工教育培训师资库。要把那些专业能力强,有较丰富的职工教育培训经验的`教师收录进师资库。要针对委托培训单位的要求,在实施培训前组织相关教师研究培训内容及培训课程。
3.制订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保证每一期培训顺利进行。这些制度包括受训职工日常管理制度,教师上课考勤制度,培训经费使用制度等。特别是在培训经费使用上要确保受训职工培训经费的足额到位,要保证任课教师的课酬不低于学历教育上课的课酬。
(二)建立职业院校与党政相关部门、相关行业、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联动机制。
具体展开如下:
1.主动对接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市、县两级相关党政部门,每年都有培训任务,并且这些培训都有国家的专项资金予以保证。但相关部门苦于无培训师资、无培训基地,导致每年都有部分培训经费使用不出去。个别部门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甚至弄虚作假,触犯党纪国法。作为职业培训主力军的职业院校,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充分利用国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城镇待业人员就业培训等项目,主动对接党政相关部门,主动承担培训任务,主动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培训方案,共同完成培训任务。
2.主动对接相关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涵盖了本行业的相关企业,运转正常的行业协会都会有自己的行业标准,都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行业协会对其行业内的企业情况最熟悉,也最了解企业需求。部分职业院校也加入了相对应的行业协会,有些职业院校还建了本行业的重点实验基地。所以,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积极与相关行业协会联动,形成强强合作,把职业院校建成行业的培训基地、实验基地。
3.主动对接企业。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任务。但很多企业由于没有多余的生产设备,也没有相对固定的师资,特别是除技能培训外其他综合培训更是难以组织。职业院校恰恰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职业院校有专业设备,既有专业教师还有人文方面的教师,可以全方位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所以,职业院校要主动与企业对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为职业院校在校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职工教育培训平台,从而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动合作双赢。
(三)建立职工继续教育机制。
企业职工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一线职工学历水平普遍不高。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大都失去了上大中专的机会。而他们对获取大中专文凭仍有梦想。针对这部分培训需求,职业院校可从以下方面建立职工继续教育机制:
1.建立职工教育培训档案,完善学分管理,探索培训课程与学历教育课程相衔接。受训职工通过连续不断的学习、培训,并且完成了相关专业课程学习、考试考查,职业院校可以颁发正规学历证书。
2.对完成相关教育培训的职工,除颁发相关培训结业证书外,还可计算相关专业的学分,为这部分职工获取大中专文凭留下后门。
3.重视职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及考级培训。国家规定了部分岗位必须持证上岗。同时,职工技术等级晋升也必须参加考试。而一线职工实际操作上都能过关,但相关理论知识不系统,在考证考级上往往不能如愿。职业院校要发挥指导职工考证考级优势,满足职工考证考级需求。
(四)建立职工教育培训评估机制。
职工教育培训,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关规定并提供了巨额财政支持;各职业院校也统筹了校内的相关资源来保证培训的组织;相关企业付出了成本,有些企业更是从投资的角度支持职工教育培训。所以,作为职工教育培训组织者,各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对每次职工教育培训的评估,要建立相关评估机制。
1.对职工教育培训组织评估,包含教育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受训职工管理、授课教师管理等进行评估,确保实现培训目标。
2.对职工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对职工进行授课内容测评,实验、实训动手能力测评,建立职工培训档案,同时也为日后职工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3.培训评估既要有校内的各项评估,还要接受委托培训的相关部门或相关行业、企业方的评估。条件允许,还可邀请第三方评估。职业院校重视职工教育培训的评估,旨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提升职工教育培训质量、完成职工教育培训目标服务。
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论文大全【第七篇】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教学与科研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两大重心。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展普及,高职高专院校也把教学、科研两项工作作为其发展的主要任务。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然而高职教育规模化、大众化的今天,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难以量化评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并没有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提高。相对而言,科研能力的高低却能明显体现高校发展的综合实力。因此,大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工作逐渐被科研工作边缘化,教学与科研的矛盾愈加激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也成为高职院校教育争议的焦点。
1教学与科研关系给教师带来的困惑。
2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与科研的矛盾。
教学与科研的对立。
高职院校中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冲突主要呈现以下两点:一是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的倍增,高职高专教师的工作量极大,每学期每位老师都要承担几门课的教学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这些工作包括课前准备、课后作业批改、指导等。要想确保教学质量,教师难以从繁多复杂的教学工作中分出更多的实践和精力从事科研。因此部分高职高专教师觉得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只要上好课就行,科研工作可以由研究型的教师完成。“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薄弱,科研成果没有深度”等情况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是广泛存在的现象。二是部分教师在工作中为了职称的晋升,片面追求“功利性”,把科研摆在第一位,为了科研而科研,忽视了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只关注科研成果而忽视科研的质量,这种功利主义不仅造成教学质量下降,教学任务不能如期完成,还影响了科研工作。教学与科研本该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两大动力,但以上两种现象都表现为教学与科研的对立、冲突。如何化解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就需要了解教学与科研的内涵。
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现今,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授课中感觉乏力,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兴趣不高,费尽心思准备的授课内容却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近年高校的扩招制度使得一些原本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低分数段的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这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自觉能动性不高,因而教学的互动性较差。二是部分高职院校沿循本科教育,开设的教学计划不合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造成课堂的教学效果较差。高职教师注重自身利益只关注科研,没有全身心投入教学,只把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任务敷衍了事,这容易造成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下降。如今的科研工作已掺杂了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不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片面追求科研活动的结果,盲目追求科研项目的“大跃进”忽略了科研工作质量。科研成果是高职院校教师考评的重要指标,部分高职教师完全按照职称评定标准申报课题,追求片面、狭隘的科研成果,导致科研成果与本专业教学相脱离。没有教学支撑的科研工作也是不稳定的。教学科研相分离会使教学、科研各自陷入困境,教学研究是开展科研的起点和基础,科研带动教学,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难题,教学科研两者之间共同发展会促进双方良性循环。因此,教学科研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
3高职高专教学与科研关系失衡的原因。
造成教学与科研不和谐的原因有很多,对于高校教师们来说,受到国家政策、学院自身定位、绩效考核制度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再加上个人利益的驱使,高校科研工作成为教师个人发展的重中之重;有的教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把课上好,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搞科研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是少数有科研能力教师的工作。高等教育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些都离不开教学和科研的共同作用。
高职院校的定位不明确。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行为。而科研一般包括发现新问题为目的教学研究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研究。和谐的教学与科研应该是互相推动、相互促进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是教育部门考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高职院校要想取得良好的生源和优秀的办学水平,无一不需要科研成果做支撑。一定的科研成果是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不仅可以给其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增强其社会影响力,提升院校的知名度。
但是,部分高校歪曲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办学理念,忽视了学校教书育人的使命,为了提高院校的科研水平和能力,把教师发表论文、出版书籍、开展科研和教师的经济利益挂钩,鼓励教师片面追求科研成果的形式、数量,结果导致部分教师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去致力科研工作,科研对教学的严重挤压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受到影响,科研水平也没有得以提升。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为了迎合社会需求,部分高职院校不得不摒弃自己的优势,通过盲目发展科研寻找办学捷径。
教师片面追求个人效益。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书育人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工作的效果短时期内难以体现,而科研工作的成果见效快,可以给教师带来职位的升迁、职称的评定及社会荣誉。首先,本质上来说,基于工作的压力和利益的驱动,教师潜心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被挫伤,认真投入教学的教师和不认真投入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上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教师就会把本该用于教学的时间让渡给科研,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只是应付式的完成教学任务,至于教师的教学组织、设计、创新能力也成为空谈。其次,高职教师在薪酬上的差别主要体现为职称,而科研成果是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科研业绩能给教师带来报酬和物质奖励,教师的收入也能提高。在现有的评价体制下,高职院校把科研成果作为考核的重中之重,忽视教学技能、教学质量,教师重科研轻教学也成为现实的选择。长期以往,教师的教学工作逐渐被科研工作边缘化,教学与科研的冲突日益凸显。
4高职高专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对策。
国务院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准确定位自己的教育层次、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而非学术性人才。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科研也应该围绕培养目标,侧重于应用实践的教学科研模式,加强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建立有效的科研管理机制。
高职高专院校整体科研资源有限、科研实力薄弱,应该明确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适当调整教学与科研的发展比重,促进教师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多多开展与教学活动、实践技能有关的科研项目。
不合理的考评奖励机制使得教师们重科研轻教学。要解决教学与科研失衡的问题,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把教学与科研统一起来作为考核评价指标,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岗位的教师差异,设置与其相匹配的考核标准。在教学任务指标中设置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指标,并设以相应的权重;在科研项目指标中可以导入科研项目与教学活动的关联度、学生参与度、科研成果创新性等评价项目。通过实施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双重考核标准,调动教师教学与科研的主观能动性。严谨、认真的教学工作推动了科研成果的发展、创新,创新有效的科研成果为教学改革和实践技能作贡献。
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协调。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教师的课程改革、教育观念也应该不断变革创新。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两者中,教学是基础、是第一位的,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改善师生关系。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深入的教学研究。优秀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得教师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教师掌握知识内容丰富,又能促进科研的持续发展。高职高专应当开展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教学的改革研究可以成为科研工作的研究方向。也只有教学与科研相融合才能培育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在教学的基础上做科研,可以积累经验,丰富教师的授课内容。科研水平高的教师可以把学科的理论前沿知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把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是生存之本,科研是发展之道。教学科研协调发展为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加强师德建设。
年中央提出扎实推进师德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形势下教师师德建设是教师文化修养和外部行为的统一。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师德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完备的知识技能、扎实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高专教师娴熟的教学技能、谨严的科研态度都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快速发展的社会也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思维方式,自我提高,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在新形势下有着新的特点,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面对自身的办学层次,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确定自身的发展趋向,依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进行准确定位,并制定实施教学与科研相协调的具体计划。高职院校教研关系的协同发展关系着高校自身的发展进步,教学科研的和谐发展能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要想达到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共进,需要国家、学校、教师不同层面的共同努力。只有把教学、科研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论文大全【第八篇】
摘要: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来,高职教育制度日渐完善,高职院校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新建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必须意识到推进院系两级教学管理的重要性。本文作者站在客观的角度,以新建高职院校为例,多角度客观分析推进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多层次探讨了其解决对策。
在运营管理过程中,教学工作属于新建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作用下,系教学管理是其教学管理的关键所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以及办学水平和系教学管理水平紧密相连。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在推进院系两级管理中,新建高职院校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急需要通过不同途径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院系两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1.1教学管理服务性较低,管理理念形式化。
部分新建高职院校两级管理部门以及管理者没有与时俱进,转变已有的思想观念,仍然以管理者为中心,没有随时了解各专业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教学全过程安排的具体建议、意见,没有对这些重要方面提供优质的全方位服务。尽管部分新建高职院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与管理理念,甚至部分新建高职院校还提出“服务学生成长”这一全新教育理念。但由于刚成立不久,极易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新建高职院校并没有将“人性化”这一概念融入其中,导致“以人为本、服务学生成长”等教育理念形式化,没有落到实处。
新建高职院校没有客观分析院系两级管理特点、性质,构建合理化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制度,仍然采用传统办学模式,而这已不符合新时期院系两级管理客观要求,无法有效指导院系两级管理工作,导致院系两级管理人员“权、责、利”模糊化,常出现“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现象。院系两级管理工作没有侧重点,而管理内容不具备“计划性、实效性”特点,各处室职能与系部门、系与系部门间处于独立的状态,院校两级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1.3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不合理,院级教学管理自主性不高。
在推进院系两级管理中,新建高职院校没有客观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导致院系两级管理工作无法有效推进,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严重影响自身的长远发展。同时,院级教学管理自主性较低,校级权利过于其中,导致“权、责、利”分配处于失衡状态。比如,在院校两级管理实施后,院级管理工作内容大幅度增加,但相关方面的决策权并没有落到实处,常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现象,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2.1制定合理化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制度。
在运营管理过程中,新建高职院校必须以社会市场为导向,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统筹兼顾,制定“科学、合理”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制度,合理划分院与系二者的管理权限,有效转变职能,有效推进院系两级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院系两级管理软环境。新建高职院校必须制定可行的责任制,明确系部、行政职能部门二者间的权利与责任,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要构建规范、合理的“相互制衡、相互监督”机制。要制定合理化的考核监督机制,确保各职能部门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有效“协调、监督”各运行部门,有效防止系部偏离院级工作轨道,确保新建高校可以动态监督各系部办学情况,从而提高办学水平。
2.2优化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模式,大力推进以信息化为基点的教学管理方法。
在推进院系两级管理过程中,新建高职院校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管理形式,科学调整管理跨度,促使两级管理部门更具活力,提高院系两级教学效率。新建高职院校要过鼓励各系部根据自身专业特点、性质,结合各方面情况,采用适合系部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避免院级权限过于集中,促使各系部健康发展。同时,新建高职院校要注重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为基点,结合专业特色构建全新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使教学更具特色,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促使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具有鲜明的“实用化、规范化、科学化”特点。此外,新建高职院校要构建合理化的数据信息采集平台,做好各方面采集工作,不断拓展信息流通途径,有效传递各系部各方面数据信息,做到“统一口径”。
2.3强化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服务意识。
新建高职院校必须通过不同途径强化教学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正确看待教育事业,将其作为终身奋斗事业,在教学实践管理中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一条更适合“本校、本院”发展的道路,更具时代特色。新建高职院校要培养教学管理者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帮助教师减轻教学负担、解决困难,充分展现自身各方面价值。此外,新建高职院校要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借助教学管理制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建高职院校必须将推进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放在核心位置,全方位认识这项工作。新建高职院校要结合当下自身各方面情况,制定合理化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制度,优化完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模式,大力推进以信息化为基点的教学管理方法,强化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服务意识,构建全新的绩效考评体系等。以此,确保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多层次提高办学质量,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打造品牌效应,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一面旗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生会工作教育管理大全(5篇)
下一篇:现金流管理论文实用【热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