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及应用【5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及应用【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及应用【第一篇】
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适应。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觉得热了,这是肤觉的适应。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由亮至暗环境,先看不清,后能看清;明适应:由暗至亮环境,开始刺眼,后能适应。
2.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作感觉后象。
例如电灯灭了,你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就是视觉的后象。声音停止以后,你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这是听觉的后象。
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
正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像:
负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像。
3.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作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1)同时对比。
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作同时对比。如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了(即马赫带现象),这是明度的对比;又如,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彩色对比现象,彩色对比的效果是产生它的补色。
(2)继时对比。
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作继时对比。如吃完苦药以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了;从冷水里出来再到稍热一点的水里觉得热水更热了。
4.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作联觉。
例如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听节奏鲜明的音乐的时候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这些现象都叫作联觉。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及应用【第二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依法追究()。
a.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民事责任。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刑事责任。
c.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一般责任。
d.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责任。
2.我国规定“国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第一个法律性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
a.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
b.财政局责令学校退还所收费用。
c.物价局重新审核定价。
d.当地法院责令学校退还所收费用并收取罚款。
4.学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5.鲁迅先生在《百草园》中说到寿镜吾先生对于书本之外的知识一向不允许问,也不允许研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
a.阶级性b.等级性c.象征性d.刻板性。
6.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其代表作()。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
c.《爱弥儿》d.《教育学讲授纲要》。
7.古人说“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即与之化矣”这里说的是()影响个体身心的发展。
a.遗传b.环境。
c.学校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8.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教育与生产力同步。
b.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c.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受生产关系的调节。
d.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9.综合课程可分为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和儿童本位综合课程,下列课程不属于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的是()。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核心课程。
10.教育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1.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是指()。
a.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b.知、情、意相统一的规律。
c.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d.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12.小明既想偷懒不做作业,又怕老师批评,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13.小明在学校中对待老师和朋友十分直率热情,但他的脾气急躁且冲动,由此可判断,小明的气质类型较符合()。
a.粘液质b.胆汁质c.多血质d.抑郁质。
1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的探究、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是()。
a.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b.以直接感知为主。
c.以实际训练为主d.以引导探究为主。
15.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老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被称为()。
a.班级授课制b.分层教学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16.()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a.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方针d.素质教育。
17.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于哪个阶段?()。
a.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b.亲密感对孤独感。
c.繁殖感对停滞感d.勤奋感对自卑感。
18.科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19.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长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属于()知识。
a.陈述性b.条件性c.程序性d.策略性。
20.学生知道“萝卜”“白菜”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的概念是()。
a.并列结合学习b.归属学习c.上位学习d.下位学习。
21.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
a.呈倒u型曲线b.呈u型曲线c.线性关系d.函数关系。
二、辨析题。
22.汽车司机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注意分散。
23.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24.《学记》所说的“教学相长”,本义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5.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适应良好两个方面。
三、简答题。
26.简述德育的途径?
27.如何防止遗忘?
28.请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谈一谈如何根据作业复杂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29.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四、案例分析题。
30.陈明和罗亮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两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要求他们从一个复杂的图形中辨认一个简单的图形,陈明不受其他线条的影响立刻辨认出来了,而罗亮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辨认出来。陈明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常常利用个人经验独立地进行判断,喜欢用概括与逻辑的方式分析问题,很少受到同学与老师建议的影响,而罗亮遇到问题常常表现与陈明相反,他更愿意听教师和同学们的建议,并以他们的建议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在人际交往中罗亮比陈明更善于察言观色,更关注社会问题。
请结合材料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陈明和罗亮的认知风格有何差异?
31.(1)有一个班级刚刚进行了期末考试,小明平时学习成绩很差,但是这次看自己考了73分,心里一看自己及格了,高兴地和周围其他同学讨论,老师看到后,对学生说:“你不要太高兴,你这个成绩在班里排名倒数第四名”。学生听到后,默默地低下了头。
(2)新疆某小学,老师为了让学生多多进行学习交流,在长假期间,组织了一个活动,每个学生都要根据当地的特色做一个ppt,回来后大家要上台进行讲解。假期结束后,两位同学的ppt做的特别出色,一个名为《西部大开发》另一个名为《新丝绸之路》,两位学生上台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其他学生听后深受启发,纷纷要求把ppt考回去重新做,最后大家都非常认真细致的完成了这次活动,老师通过这次活动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搜集了更多的知识,有了更丰富的经验。
通过以上案例,请运用教育学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b选项正确。
选项a,民事责任是对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实施了民事违法行为,根据民法所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民事法律责任后果或者基于法律特别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选项c,一般责任是干扰项,故排除。
选项d,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规定而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规范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行政活动中履行和承担的义务。承担行政责任的前提是行政违法,题干表述不涉及行政违法。故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择b。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这是我国提出此规定的第一个法律文件。
综上所述,a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故a选项正确。
选项b,财政局负责地方的财政工作,贯彻执行财务制度,按照政策组织财政收入,保证财政支出,管好、用活地方的财政资金,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各项事业发展。财政局无权责令学校退还所收费用。故b选项错误。
选项c,物价局是政府负责物价工作的行政机构。学校及教育机构乱收费现象不是因为物价局定价不合理造成的,与物价局无关。故c选项错误。
选项d,法院是审判机关,无法履行退还费用和罚款的职责。故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择a。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产生的时间。学校产生的条件是:一、生产力的提高;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三、文字的产生;四、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统治人才。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夏朝,夏朝的庠是我国最早的学校,因此学校教育开始于奴隶社会时期。故本题选b。
选项a,原始社会时期没有学校,教育和日常的生产劳动活动结合在一起,由丰富经验的长者进行教育。
选项c,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多样的教育形式,有官学和私学。
选项d,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的内容逐渐丰富,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教育制度。
综上所述,a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教育的特点。古代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等特点。
刻板性表现为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呆板,死记硬背,盲目模仿,教学过程往往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寿镜吾先生不允许学生问书本之外的知识,也不允许研究,体现教学过程的管制与被管制。故答案选择d。
选项a,阶级性是指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受到的教育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各不相同。
选项b,等级性是指在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中,由于官职不同受到不同等级的教育。
选项c,象征性是指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受教育本身。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社会较低的地位。
选项d,刻板性表现为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呆板,死记硬背,盲目模仿,教学过程往往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
题干中“寿镜吾先生不允许学生问书本之外的知识,也不允许研究”体现教学过程的管制与被管制,表现了古代教育刻板性的特点。故答案选择d。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1806年赫尔巴特所著的《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故本题选a。
选项b,《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所著,它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选项c,《爱弥儿》是卢梭所著,在著作《爱弥儿》中,他提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选项d,《教育学讲授纲要》发表于1835年,它是赫尔巴特晚年的一部重要教育著作,是《普通教育学》的补充与具体化。在这部著作中,赫尔巴特进一步论述了儿童的管理、训育、教学、兴趣以及各年龄阶段的教育和不同学科的教育。在书的最后,赫尔巴特还就如何对待儿童的错误以及儿童不道德行为的根源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综上所述,b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选项a,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选项b,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与动物共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它是由天然存在的自然界构成。社会环境包括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选项c,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选项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题干这句话的意思是“和道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久了会身染香气,就闻不到兰花香气了。和素质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咸鱼市场,时间久了就变臭,也就闻不到咸鱼臭了”,也就是说与不同人相处,会受到不同人及其当时环境的影响。因此答案选择b。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包括:(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选项a,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具体表现为:一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传统的影响,教育的思想、内容、方法等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选项b,生产力决定了经济,首先,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这就要求教育内容要及时反映这种增长,并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刻画在未来的劳动者身上。因此,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改进与更新。其次,经济发展带来的知识增长,为教育内容的丰富和课程的调整提供了可能性。
选项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与统一,推动社会前进。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教育的发展既同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有关,也同生产关系的性质有联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同时制约着教育。
选项d,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最终的决定性作用。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综上所述,b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类型。综合课程可分为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儿童本位综合课程。根据学科课程综合的程度不同,可以把学科本位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选项a,相关课程又叫做“联络课程”,是具有科技联系的各学科组成的课程。
选项b,融合课程又叫做“合科课程”,由若干个相关课程组成的新学科。
选项c,广域课程又叫做“综合课程”,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而形成的综合型课程。
选项d,核心课程又称为“问题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将几个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的课程。属于社会本位综合课程。
选项abc均属于学科本位综合课程,故本题选d。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故本题选d。
选项a,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
选项b,教育可以促进人的生存,但生存不是教育的本质。
选项c,教育可以传递知识,传递知识并不是教育的本质。
综上所述,选项abc为干扰项,故本题选d。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包括如下四个规律:(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间接性规律);(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三)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规律);(四)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其中教育性规律也叫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规律,故本题选b。
选项a,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是指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选项b,知情意相统一的规律是指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思想品德的提高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应把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选项c,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是指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指导作用。师生之间应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选项d,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是指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综上所述,a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动机冲突的相关知识。动机冲突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以及多重趋避冲突。
选项a,双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选项b,双避冲突指同时遇到两个试图回避的目标,但是只能避免一个所产生的心理冲突。
选项c,趋避冲突是指同一个目标既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人又想接近又想回避很是纠结而产生的心理冲突。
选项d,多重趋避冲突是指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都含有吸引与排斥这两种力量,人们在选择这些目标时产生的心理冲突。
本题强调小明想偷懒具有吸引力,怕老师批评又有排斥力,属于趋避冲突,故排除abd选项,本题选择c。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对气质类型的掌握。胆汁质的特点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题干中描述小明直率热情、脾气急躁且冲动,符合胆汁质的特点。因此,b选项正确。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常用的教学方法。
a选项,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一类通过教师应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b选项,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c选项,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其中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d选项,以引导探究为主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的探究、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abc均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选项是d。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复式教学。
选项a,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选项b,分层教学又叫分组教学,指在按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可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选项c,小班教学是特朗普制的一种教学形式。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小班是把大班的学生分为20人左右的小组,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材料。
选项d,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可以节约师资力量、教室和教学设备等。所以,d选项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择d。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故本题选b。
选项a,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因而,它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选项c,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选项d,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综上所述,a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艾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艾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选项a,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对应的年龄是12到18岁,这一阶段的个体,此时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也即开始考虑“我是谁”这一问题,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
选项b,亲密感对孤独感阶段对应的年龄是18到30岁。这一时期相当于成年早期,此时个体如果能在人际交往中建立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可形成一种亲密感。这一阶段对应的是大学阶段,故b选项正确。
选项c,繁殖感对停滞感阶段对应的年龄是30到60岁。这一时期相当于成年中期,这里指的是广义上的繁殖,不仅包括繁衍后代,而且包括人的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基本能力和特征。
选项d,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对应的年龄是6、7岁到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成功经验增强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择b。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分别为: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其中处在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的儿童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故本题选b。
选项a,处在“好孩子”定向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选项c,处在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的儿童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选项d,处在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
综上所述,a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题干中,“三角形任意两边长之和都大于第三边”是用来说明三角形性质的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故本题选a。
选项b,条件性知识,即认识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如教育原理、心理学、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属于教师职业素养中的知识素养。
选项c,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这种知识具有动态的性质。
选项d,策略性知识是指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回答怎么办的问题的知识,它与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是个体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知识。
综上所述,b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类型。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上位学习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题干中,新知识“蔬菜”相比较“萝卜”、“白菜”有更高的概括水平,因此属于上位学习,故本题选c。
选项a,并列结合学习是指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
选项bd,归属学习也叫下位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综上所述,ab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故本题选a。
选项bcd,干扰项。
综上所述,b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二、辨析题。
22.参考答案。
该说法错误。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司机可以做到眼耳手脚并用,体现了注意的分配。
23.参考答案。
该说法错误。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它具有多端性,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以何种顺序进行,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4.参考答案。
该说法错误。《学记》中的“教学相长”是作为一条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提出的,其本意并非指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相互促进,而是仅指教师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后人在注释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作了引申,将其视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双方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25.参考答案。
该说法正确。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三、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班主任工作。
27.参考答案。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的规律来进行的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28.参考答案。
(1)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复杂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复杂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型曲线)。
(2)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复杂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29.参考答案。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四、案例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1)从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角度,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陈明属于场独立型,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经验、价值观)为依据,不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罗亮属于场依存型,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行为常以社会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
(2)从沉思型与冲动型的角度,陈明属于冲动型,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解决问题时强调的是速度而非精度。他们更多的是使用整体加工方式。罗亮属于沉思型,沉思型学生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做反应。他们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他们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
31.参考答案。
案例一中的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新课改学生观的要求,案例二中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学要求,是值得学习的。
新课改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案例一中的老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小明成绩进步了,老师却没有表扬,而是打击,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案例二中的老师对学生做的ppt,没有直接表扬或批评,而是通过展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改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案例二中的老师,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独立意志的,没有对学生进行批评或表扬,而是通过优秀作品展示的方式,让其他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能动性。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及应用【第三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我国西周时期“学在官府”以及欧洲的“政教合一”体现了教育的()。
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c.个性发展功能d.教育功能。
2.课的类型是由()决定的。
a.教师备课b.课的种类c.学生的学习过程d.教学的阶段性。
3.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a.__教育b.骑士教育c.教会教育d.城市教育。
4.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主张“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b.杜威c.卢梭d.赫尔巴特。
5.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a.剩余产品的出现b.有了国家。
c.学校的产生d.创造了文字。
6.为了让幼儿认识蜻蜓,教师出示了蜻蜓的标本,这采用的是()教学方法。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动作直观。
7.根据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的分类,如果儿童听到“鸟”或看到文字的“鸟”,就知道它代表实际的鸟,即使此时并未见到真实的鸟,儿童也能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在大脑中形成关于鸟的形象。这属于()。
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发现学习d.抽象符号学习。
8.小刚一到数学考试就特别紧张,一发下试卷就手心出汗,甚至胃疼,觉得考不好就证明自己无能,今后一辈子就完了,也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小刚的这种表现最有可能是()。
a.焦虑症状b.恐怖症状c.强迫症状d.抑郁症状。
9.低年级学生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忽略了他们,转而表扬那些保持不动的学生,离座率会下降。这是因为离座的学生受到了()。
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间隔强化。
10.一个人学会骑自行车,很多年不骑也不会忘记,这种记忆是()。
a.情景记忆b.程序性记忆c.陈述性记忆d.外显记忆。
11.基于每一所学校和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称为()。
a.区域课程b.校本课程c.地方课程d.国家课程。
12.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能写出通顺的句子,但在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时仍然写不出高水平的作文。原因是学生缺乏()。
a.陈述性知识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
13.学生获得好的成绩,老师给予奖励,反映了桑代克的()。
a.准备律b.学习率c.练习率d.效果律。
14.“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屏息”等现象反映的是注意的()。
a.转移b.内在c.广度d.外在。
15.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学生会b.团委c.班级d.班主任。
16.启发式教学体现的教学规律()。
c.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17.“午饭吃鱼还是吃炸鸡呢?吃鱼更健康,但是刺多;吃炸鸡没有刺的烦恼,但是不够健康。”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18.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书上,这种关于“学习”的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9.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著作是()。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漫话》。
20.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规定。
a.县级教育行政部门b.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21.()是()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
a.教育目的、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教育方针。
c.教育方针、教育体制d.教育方针、教育目的。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
22.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3.有人认为逆向迁移即负迁移。
24.作家、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塑造新人物,使用的是再造想象。
25.在紧急或者困难情况下表现的镇定、果断等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遗忘有哪几种理论解释。
27.简述影响个体人格发展的因素。
28.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29.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哪几条途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王先生夫妇经营一家公司,平日里业务繁忙,起早贪黑,常常无暇照顾、关心和教育儿子,儿子王小强已经是小学六年级,马上要考初中了,但小强是老师们眼中的“问题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对学习缺乏兴趣,还不时地违反学校和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学习成绩令人担忧。
在一次家长会上,万先生在听到班主任对儿子的“负面”评价后非常不高兴,同时也觉得儿子的“糟糕”表现也让自己很没面子。于是他站起来说:“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忙,没有那么多时间照顾孩子,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要拜托学校和老师给我们教育好孩子。现在我儿子表现这么不好,是学校和你们老师的责任。”
王小强作为一个“问题学生”,原因出在哪里?王先生对学校的批评是正确的吗?请运用教育学相关理论谈谈你的看法。
31.材料:
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
(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
(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
问:
(1)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
(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及应用【第四篇】
1、听示范,这包括听录音示范、教师朗读示范等。标准规范的朗读不仅可以达到正音、断句的目的,而且也是初步了解课文语言、感情的过程。因为作为示范性朗读特别是一些播音艺术家的朗读,都是字斟句酌,深入领会文章主旨进行的二度创作。听高质量的示范朗读,可以让我们在还没开讲前就记住文言文中的一些经典句子。
2、听讲解,就是听老师上课讲解。老师的讲解会让学生更快速更准确的理解文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理解了、就会喜欢和爱好。
二、读。
重视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其实我们想想古代孩子上学主要就是同学在下面读,先生在讲台上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对于现代教学,也是同样的方式。
1、读熟,即“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按照朱熹的说法达到这样的程度: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他要求学生不可牵强暗记,多读自然上口,将会永久不忘。
2、读精,即在重点文言文学习中不要放过每个字。比如初中阶段以文言实词积累为主。积累实词我们通常用以下办法(以八年级课文为例):
a.温故而知新。在理解27课“夕日欲颓”的“欲”时要联想到21课的“欲穷其林”,自然实现加强记忆和知新。
b.比较中鉴别。这又包括三点:首先古今字词意对比:在学习《桃花源记》时要注意妻子、交通等词意的古今变化。其次,同一字词的不同义项如《三峡》中三个“绝”字的不同意思。还有同义词的积累如《核舟记》中的“了了”和“历历”都是清清楚楚的意思。
c.趣味古文翻译。这要求学生更好的联系已有知识。比如《三峡》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你就可以用小学时背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来理解。
3、猜读,指在读书中根据已知内容推测未知内容。比如,指导学生看到标题,猜正文;看到上段或句猜下段或句等。猜读把读和思联系了起来,是阅读变成一次探险,变成乐趣。这特别适合基础较好的同学预习时用。熟读,帮我们理解;精读,叫我们深化;猜读,让我们探索。诵读确是学好文言文的绝招!
三、写。
1、改写,即在保持原作思想内容,只把文言文改成阿拉文库。切忌不是翻译,比如还可以改文体、改结构、该人称等。例如我们熟知的《公输》就被鲁迅改写成小说《非攻》。可见成功的改写正是对文言文最深入的理解。
2、扩写,就是对原文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之上的扩展补充,使之充实具体。
四、演。
将故事性强的文言文,和学生一起改编成课本剧,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表现的特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参与文本、参与创作、参与课堂、参与学习,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曾将《孙权劝学》、《狼》、《唐雎不辱使命》等多篇文言文改编成课本剧,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供大家商讨。
比起其他的文体,文言文是教学设计当中最考验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技能的,而我们的考试,尤其是教师资格考试,常常考文言文的教学设计,考生们需要对这部分内容着重练习,攻克难关,才可能得到较为理想的成绩。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及应用【第五篇】
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内容是词汇学习、非语言符号(如实物、图像、图表、图形等)和事实性知识。
(2)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3)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命题学习必须以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为基础,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学习。
(1)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当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二者仅是一种相互的从属关系时,便产生相关类属学习。
(2)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一般而言,并列结合学习比较困难,必须认真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掌握。
上一篇:实用教育指南(通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