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论文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管理学原理论文精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管理学原理论文范文【第一篇】

全面发展原则也可称为目的性和方向性原则,因为它规定了化学教学的目的和方向。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负有为社会培养优良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的双重任务。

全面发展原则有时被称为教育性原则。因为广义的教育,包括知识技能教育、智能发展和思想品质教育等三个方面,而“全面发展”包括了这三方面的内容。

要贯彻实行全面发展原则,在当前要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教书不育人、忽视双基教学、忽视智能培养、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和优良品质培养的思想和做法。

二、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原则,概括地讲,包括教学内容必须科学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必须科学这两个方面。具体内容有:

1.教学内容必须正确、可靠、反映客观事实、符合现代化科学水平。

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能力,要符合中学生认识水平,能形成一定的系统。

3.注意科学方法的教学。化学科学方法不仅是化学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和掌握化学科学的有力手段和工具。

4.努力使教学过程科学化。不但要有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科学的教学目的要求和科学的教学内容,还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努力按照化学学科特点组织化学教学。

三、系统和有序原则

化学教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这个系统有它整体的目的和运行规律,无论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教学,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或者是化学实验的教学等,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整体的目的和任务,都应该有利于发挥系统的功能。

按照一定的顺序连贯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即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可以减少他们的学习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这里所说的“序”,除了指知识技能的内在联系之序外,还包括学生的认识发展之序、智力发展之序,它们是一个和谐统一体。

四、联系实际原则

化学知识来自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化学教学也必须反映化学知识跟实践的密切联系。在化学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利于他们将来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实行联系实际原则,要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个人类认识过程的基本模式来组织学生的认识活动,所以化学教学要重视实验,使知识建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

五、协同和启发原则

要使中学化学教学系统和谐有效地运行,必需注意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其物质载体各要素间的协同一致。这里,教师必需起好启发作用。协同和启发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实行协同和启发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各点:

1.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能自觉而主动地学习。

2.教师要做好启发和引导作用。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学习基础和学习情况不可能完全一样。“面向全体学生”不但是系统和谐运行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4.重视教学集体的形成。一个融洽、协调、配合默契的教学集体有利于系统的有效运行。

5.教学内容和方法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了使系统和谐、有效地运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掌握教学内容。

六、巩固和反馈原则

化学上物质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多种多样的化学概念和化学事实。这就使得许多学生感到化学“好懂难记”,容易“前学后忘”。有人在研究中学化学和其它一些课程的遗忘曲线时,发现中学化学的遗忘速度在前期比其它课程小,在后期比其它课程大,从而印证了上述问题的存在。这就使化学教学必须特别注意对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如果不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就不能使多数学生学好化学。

七、重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建立和发展跟化学实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今化学科学的发展表现出从基本上是描述性的过渡到推理性的;从主要是定性的过渡到定量的;从主要是宏观的研究过渡到微观的研究等趋势。化学科学的这种变革不但没有削弱实验的重要地位,反而对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化学家必须通过实验来发现、积累新的事实和获得思维的材料,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实验对化学科学来说不可缺少,对化学教学来说更是如此。

八、重视思维发展原则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到的感性材料只有通过思维的加工才能形成化学概念、形成关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可以说,在化学教学中任何内容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没有较高的思维水平就不可能学好化学。

九、重视化学语言原则

管理学原理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

一、《管理学原理》课程现行教学模式分析

当前《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充满了“灌输”,教学过程就是讲解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讲解主体的教师将教材内容、自己的价值观念以及从现实中获取的经验灌输给耐心倾听的客体――学生。于是,教学就变成了一种存储行为,学生是保管员,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与学生交流,而是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材料,结果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和改革精神。具体来说,当前的《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师生关系表现为二元对立

教师站在讲台上讲授教学内容,学生则认真记笔记。这种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与洗耳恭听的学生是二元对立的,没有对话与交流。

(二)教学内容完全照搬教材,教材是“圣经”

目前高等学校《管理学原理》教材的编写主要参照国外相关教材,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把教材当“圣经”,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它的原文原意。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经营国际化等外在环境和对管理内涵的认识的变化,管理过程除上述构成部分外,还应包括创新、激励等管理行为。当前这种把教材当“圣经”式的《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既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也不利于教师教育个性的发挥。

(三)教学方法单一、以传授为主

即使偶尔使用其他方法,也只是有其形而无其神。比如,当前教师在课堂上也经常使用讨论法,但讨论的主题和进程都是由教师控制的。又如,在各大高校中,《管理学原理》的教学方法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法。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管理素质,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适用的教学方法。但案例教学法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案例教学往往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播放的课件往往使学生对案例的信息了解不充分。

为了解决上述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实现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目的,有必要做好或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课程内容与时代相结合

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应注重管理团队素质与能力的研究,管理理论的方法论和分析工具在不断更新,管理技术、方法、手段亦在不断的创新,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现应包涵最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和管理理论。

2、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在教学上,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本领域的学术前沿与实践前沿;在实习环节上,尽可能多安排时间并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在课外,让学生做一些面向实践的大作业。若有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培养其通过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手段的改进

现在,研究生全都采用多媒体、投影等手段,报告毕业论文。组织学生自行讲解、互相讨论、角色扮演、教学小结的“讨论式教学法”,如讲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时,组织学生对“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进行辩论,并由学生自己进行评讲和小结,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多媒体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公众交流平台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虽然跟学生能达到一定的互动,但课堂时间有限,并不是所有同学都能表达他们的观点,如何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交流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之一,而QQ群、BBS、博客等一些交流平台正好弥补了这点。下面本文以博客为例,简单谈谈博客在《管理学原理》中的运用。

博客具有公开性、互动性、公共性、即时性、私密性、个性化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发展到今天,博客已成为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渠道。总结经验和做法,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引入博客这个辅助工具,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有利于师生课外之间的交流;第二,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博客给了众多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第三,可以缓解教学资源的不足。案例介绍既不占用课堂时间,也给了学生课前讨论的机会,大大提高了案例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要使博客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博客仅仅是一个辅助平台,不能作为教学的重点;第二,博客是个开放的平台,自由讨论是它的最大特点,发言没有对错之分;第三,博客应该保持其先进性,其资料、热点、评论等都应该是最最前沿的。

显然,博客要真正发挥好作用,博客的质量是关键,因此博客的建设与维护尤显重要,凭一人之力是做不到的,需要团队的力量,需要师生的共同经营。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要发挥管理学教学团队的作用,让教学团队的每一位老师都参与的教学博客的建设中去。尽管目前博客在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的应用中还停留在教学展示、作业收发、教学辅导、案例讨论等初级阶段,但它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我们期待博客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共享、协作学习的文化意义能够对管理学原理的教育学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二)CAI系统在《管理学原理》中的运用

CAI系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效果,《管理学原理》系统教学软件就是CAI系统的其中之一。CAI系统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可通过计算机向学生输送声、光、色、形等信息,使抽象的知识变成可视可感的形象,教学内容立即显得简明具体;第二,可以通过示例演示对管理学规律、原理加以验证,以事实说话不仅加强了《管理学原理》科学的实证性,而且使教师讲解更具说服力;第三,CAI实行人机对话,计算机向学生发出刺激信息,学生作出反馈响应,计算机及时进行判断,并输出强化信号,实行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第四,CAI人机一对一的方式使个别化教学得以实现,充分考虑到各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虽然CAI的运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教和学的任务,但是,它在任何时候都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任何技术都不能代替教育领域内人的活动。因此,在CAI的运用中,我们一方面要摒弃旧的思想、观点,另一方面又要正确认识其作用,充分发挥其优势,使其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CAI系统中存在着两个角色,教师和学生,因此,CAI系统结构主要由教师端子系统和学生端子系统构成。这两个系统的主要任务如图1所示:

三、网络教学平台在《管理学原理》中的运用

网络教学平台即基于互联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通常由四个子系统组成:第一,网络教学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权限认证等教务管理功能;第二,网络教学子系统,提供一系列的网络教学支持工具,如多媒体授课、网上答疑、网上考试、网上作业、交流工具等等;第三,网络课件开发工具,实施模板式课程开发,实现教学资源的管理和重用,简化部署网络课程的难度,降低开发网络课程的技术要求;第四,教学资源管理:以学科为单位,集中管理各种形态的课程资源,包括媒体素材(文本、视频、音频、图形、动画等)、测验试题、典型案例、优秀论文、文献资料等。

可以说,网络教学平台极大地扩展了教师教学的空间,很好地满足了除课堂教学之外的课外教学,即我们所说的远程教学。远程教学是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向那些在空间和地理上与教师相分离的众多学习者进行的教学活动。随着通信业的迅速发展,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活跃。远程教学的特点及实现方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有如下特点:教师和学生不是面对面地进行教学,他们不在同一个地理位置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共享学校中的教师资源和知识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学习进度。

远程网络教学体系建设一般包括三个子系统:

(一)网络课件库

网络课件库中的软件,要求能够自成体系,又能独立使用。自成体系是指某试点学科中的网络课件要涵盖所有内容领域,不能有遗漏;所谓能够独立使用,是指网络课件的设计,要以知识点为单位,对每一个知识点,要设计适合本教学单元需要的网络课件,它可以独立用于教学。

(二)网络课程建设

网络课程建设要基于远程教学的特点,能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与自觉性。网络课程都必须满足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基本条件,还应具备安全、稳定、可靠、下载快等特点。网络课程应有完整的文字(电子稿)与制作脚本。对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可适当采用图片、配音或动画来强化学习效果。

(三)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系统

远程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系统不仅是先进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水平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要符合现代化教育的一般规律,使得远程教学成为一个真正高效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所有教学及教学管理软件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教学/学习、课件开发(主要指内容整合)、网上辅导及讨论、自我测验(交互式)的系统平台。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要能够运行多门课程,所有系统的设计要求简单、灵活、使用方便。基本教学环境包括与网络课程学习直接有关的异步或同步网络授课、练习题在线练习或下载、答疑系统、课程学习讨论系统和作业提交与教师管理系统等。

四、结论

《管理学原理》是工商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传统授课方法以教师为中心,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这对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管理学的方法原理是比较有效的,但对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在高校中多媒体教学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上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虽然网络教学平台现在还不够普及,但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学平台是当前各种教学模式的有利补充,并可能成为未来的主要教学方式。在计算机领域、通信领域和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网络远程教学必将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对网络教学及互联网协同教学的研究,也将会给其他领域的互联网应用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陈超,顾南,谭涛。CAI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0(2).

2、陈俊林。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建构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2(7).

3、郭建华等。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教学[J].科学教育论坛,2005(4).

4、架玉芹。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和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5、李捷。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

6、刘广斌。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方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2).

7、刘琴,周柏林。在《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中引入“博客”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管理观察,2009(5).

8、汪瑾。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05(1).

9、王华强,高映红。新形势下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7(6).

10、吴浩。基于ASP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1、姚国荣,陆林,束从敏。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对话式”教学[J].高等农业教育,2004(8).

管理学理论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超弦理论 管理理论 管理丛林

管理学中的理论丛林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世界一直都处于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虽然局部战争常有,但相对和平的世界环境却给人们带来了休养生息、增长与发展的机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加速了全球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各类组织迅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对诸如企业、政府、各类非营利组织等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类组织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也相应扩大,培养管理人才的各类管理学院也纷纷成立,并扩大了培养人才的规模。面对着巨大的需求,特别是面对着不同行业、不同需求层次的需要,过去相对简单的管理理论似乎就有些力不从心了。管理理论再次受到重大的挑战,于是新的一轮发展又开始到来,现代管理理论出现了。

人们一般认为,现代管理理论是继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出现之后,西方管理理论和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一系列学派。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是,学派林立,新的管理理论、思想、方法不断涌现。在这个阶段,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社会测量学家、经济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政治科学家、企业管理学者、实践操作的经理人员都加入了管理理论研究这个领域,从而形成了管理学的空前繁荣的景象。美国著名的管理学专家孔茨(Harold Koontz)是最早认识到“管理丛林”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分歧与混乱的人,并主张清理管理理论丛林,在丛林中开辟出一条道路来。为此,他在1961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管理理论的丛林》,将这种现象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在孔茨的论文中,根据他的观察,依据基础理论的差异,他将上世纪60年代的管理理论分为了6大管理理论学派。1980年,孔茨再次发表了论文《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而在该论文中,孔茨把当时发展更为纷繁众多的重要管理学派分为了11个。孔茨对于管理理论出现丛林现象,彼此滋蔓、相互缠绕的现象并不满意,因此,他分析了造成此种“丛林”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和走出管理学丛林的方法:一是澄清管理学的语意的丛林;二是对知识主体的定义;三是管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四是对管理学中的许多的基本原理进行提炼与验证。应该说,孔茨开创性的工作引起了人们对管理学主线研究的普遍兴趣与重视,其学派划分的方法也已成为归纳现代管理理论的样本。可是我们按照孔茨所说的走出管理学丛林的方法,却至今都没有走出管理学理论的丛林。

应该承认,孔茨综合现代管理理论的做法与努力,自有其积极的意义。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尽管当前对世界的统一性有人持极端怀疑的观点,但获得对世界的统一性认识毕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哲学的观点也认为,即世界的各个不同领域都受同样的基本法则和原理所支配。对于这一点,爱因斯坦毕生所追求与坚信的“万有理论”便是最好的证明。所以,站在今天的视角,从各个学科发展与演化的角度,到底应该怎样看待管理学发展的丛林问题呢?

由物理学中万有理论而引发的思考

在谈论管理学丛林问题之前,先来了解一下物理学领域对“万有理论”、“大一统观点”、“超弦理论”的发展与认识历程。看是否能从中得到点关于怎样理解管理学丛林问题的思考与启示。

自从爱因斯坦建立了令世人瞩目的相对论理论以后,他自己本人却并没有停止向物理学更高领域前进的步伐。他想把当时已知的两种相互作用――万有引力和电磁力在一个数学框架中统一起来,建立宇宙的总公式――万有理论。因为爱因斯坦坚信同一个宇宙中两个不同的作用力应该有着它们相同的起源。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数次历史性的统一,如牛顿发现天体的运行和地球上运动的物体遵从相同的运动力学原理和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则建立起了时空、运动和引力之间的联系,并统一了质量和能量,建立了质能互换公式。按理说,万有引力和电磁力应该可以联系在一起,它们应该是同一个原理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就像电和磁、能量和质量一样。但从实际看来,要把这两种相距甚远的力统一起来,谈何容易。引力是两个大质量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大质量物体造成空间弯曲而产生的;而电磁力则是由粒子的电荷产生的,显然,把这样两种力联系起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因此,引力和电磁力之间似乎毫无联系可言。所以,当时除了爱因斯坦也没有哪个物理学家敢于在这个超级难题上空耗精力。当然,最终的结果历史也早已向我们讲述,在爱因斯坦一次又一次努力归于失败以后,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在无望地寻找着引力场和电磁场统一的理论,最终抱憾离开人世。

回顾历史,爱因斯坦的失败也许就可以理解,似乎是注定的。实际上自然界还存在另外两种相互作用力―弱力和强力,而在当时的物理学界对这两种力却尚不知晓。强力即存在于原子核内的把原子核内的中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结合在一起的力(如果没有强力,它们因同性相斥的原理而相互弹开);而弱力则是改变粒子而不是吸引或分开粒子(如引起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等)。所以,当有四种相互作用力被人们认知后,寻找这四种力新的大统一的任务就摆在了现代物理学家面前。

美国物理学家斯蒂芬・温伯格和阿布杜斯・萨拉姆在1967年首次将这人类一直所追求的“大统一理论”目标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们从量子理论入手,成功的使电磁力与弱力的数学表达结合到一个统一的数学表达中。此后不久,物理学家便发现在更小的尺度上10-17厘米左右,电磁力、弱力和强力将得到统一,这意味着“大统一理论”又向前迈了一大步。现在我们可以知道,自然界中总共四种相互作用力除万有引力之外的三种都可由量子理论来描述和统一。那么引力呢?在空间尺度继续减小时,物理学家们又发现了转折点:我们试想把一个粒子的运动控制在一个更小的空间内时,那么根据量子力学法则,粒子的运动将加剧,动能将增加,也就是说,越小的距离就有越高的能量,也就有越大的质量,此时引力又回来了!并且逐渐增加到与其它力一样大。

前面所说的,电磁力和弱力在较高的能量上实现统一,其实这较高能量也是在较小空间中实现的;然后强力又和电-弱力在一个更小空间中的更高能量上实现了统一。以此推论的设想,最弱的引力应该会在最小的空间中与其它三种力实现统一。空间的最小尺度结构是普朗克长度(10-33厘米)。在普朗克长度下,所有的力归于统一。电磁力-弱力统一所需的能量是现在可及的范围,因此这个理论得到了证实。而除引力外其它三种力统一所需的能量目前就无法达到了,目前人类所造的最大的粒子加速器似乎也达不到那么大的能量;在普朗克长度下,超高能量使空间的性质也不可思议地改变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这两大现代物理学支柱在这个尺度下全部失效!在这里,物理学家认为新的理论将把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统一起来。

这个新的理论就是目前物理学领域最流行的“超弦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普朗克长度大小的空间里有一根细细的超弦在振动,它的振动产生了数百种基本粒子和四种力的相互作用力。该理论也是目前唯一能将20世纪两大物理支柱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有机结合起来,从理论上实现了包括引力在内的四种相互作用力的统一。超弦理论的提出无疑是了不起的思想火花,但同时也向人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超弦理论如果成功,它一定会导致一场人类对时空本质、时空维数、相互作用本质、暗能量本质等革命性的认识,其深刻程度不亚于上个世纪的两场物理学革命: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

如何看待管理学中的理论丛林问题

首先,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等物理学分支领域的发展都是为了解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而产生和发展的。所以,我们今天看待管理学丛林问题也应该认识到其存在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从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思维惯性的角度去看待管理学丛林中的各个学派林立的问题。其实,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个问题理解为管理学丛林理论中的各个学派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在其发展与进步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为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从不同学科和角度所发展起来的理论学派。它们都是管理学理论发展历程中的必然结果。

其次,从不同理论学派的比较研究我们也可以发现,虽然不同的理论学派之间视角不同、观点各异,但针对某些问题,大部分理论学派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例如,企业的生存取决于对外部需求和对期望的回应,企业必须适应环境的需要;企业与环境存在紧密的联系;企业寻求外部环境的稳定和可预测性;企业是利益驱动的等等。因此,这样就说明了前面的观点,即各个理论学派都是为了解决人们在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了解决同一个实践中遇到的管理问题,各个学派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但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是否可以认为,管理学的丛林问题,就像是一个物体前围着的许多面镜子,从镜子中看到的都是同一个物体,但由于视觉角度的不同,我们发现每一面镜子中的物体却又都不相同。也就是说,管理学丛林是“同一个物体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它们都应该是合理的,这里也印证了前面的观点,即存在自有其合理性的问题。所以,是否这种思维认识也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的寻求管理学丛林的融合提供一个视角与方向?

理论丛林的发展与未来

谈到管理学理论丛林的发展与未来来看,笔者还是比较同意融合的观点。从理论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管理学理论中的丛林融合问题势在必行,也有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这一点从物理学的万有理论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但从现在理论界所普遍认为可行的融合途径来看,可归结为两种途径。第一,不同理论的解构与融合。第二,不同理论比较和整理。而这两种融合的方式都是在理论本身层面的融合,有其局限性。不能做到完全的融合。

再次回到物理学领域来看,从物理学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可以发现,电磁力、引力、弱力、强力有可能在最小的空间普朗克长度(10-33厘米)得到统一,这也标志着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理论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融合和新理论超弦理论的诞生。所以是否可以得到一点理论融合的启示,看待管理学丛林问题,能否回归到最本质与根源的角度考虑各个理论学派的融合问题,即从“环境”本身入手考虑管理学各个学派的融合问题?如国内学者赵锡斌教授所著的《企业环境分析与调适―理论与方法》,就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企业与环境关系的问题等。

所以,如何看待管理学丛林的融合问题,我们能否借鉴物理学理论中的两大支柱理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融合假设与经验,换个方向向后看,从本质与最原始的根源出发,从环境这个最大、最本质的要素出发,把环境作为内生变量研究企业问题,也许是解决管理学丛林问题的又一出路。

参考文献:

1.赵锡斌著。企业环境分析与调适―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费显政。企业与环境互动关系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3.宁波。超弦M理论中一些非微扰性质的研究。中国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4.卢建新。超弦/M-理论及其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50年,物理・37卷,2008

5.彭新武。当代管理学研究的范式转换―走出“管理学丛林”的尝试。中国人民学学报,2007

管理学原理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职业发展;高职;管理学;课程;改革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求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具备企业管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管理素养。根据珠三角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培养管理素质与专业技能并举的高职理工科学生是现代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的必然要求。在理工类专业开设“管理学原理”基础素质类平台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又一新举措。但是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发现,文科类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气氛活跃。理工科类学生对该课程认同度低,认为课程内容枯燥、乏味,甚至出现管理学“无用论”等现象。因此,亟待对理工科类的管理学原理课程进行研究与改革。通过文献查阅发现,目前关于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成果颇丰。对于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探讨主要包括以学生全面参与为主,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沙盘实训、学年论文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2]以及通过师生双方不断的反思和辩论过程实现“合悟”效果的管理学课堂教学模式。[3]对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游戏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4-5]以往的研究都从教学出发探讨“管理学原理”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本文通过借鉴现有管理学课程教学方面的成果,在对高职管理学原理多年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研究“面向职业发展需求”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根据理工科类学生就业的特点,尤其是职业发展需求的特点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授课质量,以期为高职理工科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高职理工科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过程中对管理学知识的需求分析

高职理工科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就业岗位主要是生产加工、操作类岗位。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一般会经历一线工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等过程。在不同的职业阶段,所需要的管理学知识也会有所不同(图1)。基层管理者又称一线管理者,具体指工厂里的班组长、小组长等。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传达上级计划、指示,直接分配每一个成员的生产任务或工作任务,随时协调下属的活动,控制工作进度,解答下属提出的问题,反映下属的要求。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组织计划能否落实,目标能否实现,所以对基层管理者的技术操作能力及驭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管理职能中,基层管理者需要掌握组织和控制等管理理论及方法。中层管理者处于组织架构的中层位置,是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的桥梁,具有多重角色的特点。中层管理者在上级面前是命令的执行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在下级面前是计划的制定者,需要统筹部门的工作,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同时,还需要与其他部门经理之间互相沟通、配合。中层管理者所需要的素质也不尽相同,但有一些素质是每一位中层管理者所必须的:如主动性、执行力、关注细节、影响力、培养他人的能力、带领团队的能力以及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长期的调查显示,多重角色、身心疲惫、沟通障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层管理者,已经影响了广大中层管理者的正常工作。因此,中层管理者需要掌握领导、沟通和协调等管理学知识。高层管理者位于层级组织的最高层,他们需要面向更长期的未来考虑问题,需要关心一般环境的发展趋势,负责制定组织的战略目标。因此,作为高层管理者需要具备计划、决策和组织环境分析等管理学知识。

三、面向职业发展需求的理工科专业“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设计

通过对高职理工科类学生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对管理学知识需求的分析,结合本课程的特点,设计授课内容。授课内容主要以科学管理、组织职能、控制职能、领导、沟通、计划、竞争战略分析等七个模块为主,具体见一下分析。作为一线工人需要了解和熟悉科学管理相关的知识。尤其是企业生产中优秀的企业的具体实践。因此,课程内容主要围绕科学管理逐步展开。首先,介绍泰勒的科学管理。提到泰勒的科学管理,很多管理者都会产生出一种过时的印象,但从实践角度看,它的教义和技术仍然支配着当今的工作设计。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出版,在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西方管理科学的诞生,也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其次,介绍福特的生产方式,尤其是流水线生产的产生和“8小时工作+高工资”的薪酬体系改革;最后,介绍丰田生产方式。当丰田喜一郎开始研制汽车时,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早已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企业。当美国还沉浸在福特模式带来的喜悦中时,1971年的石油危机让美国的汽车产业遭受日本汽车的重挫,日本汽车在美国的销售量呈爆炸式增长,丰田TPS生产方式也引起了美国制造业的震惊,震撼性地冲击了美国人的“福特生产方式”。美国人在震惊之余,开始反思和学习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作为基层管理者需要组织和控制职能等知识。组织职能重点讲解组织的定义和作用、组织的基本原则,重点分析各种组织结构类型及其优缺点,讲解部门区分和人员选拔。控制职能重点讲解控制的必要性、控制的类型、基本控制方法的运用,控制过程的工作步骤和相互关系。作为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需要掌握领导、沟通和协调等管理学知识。领导职能重点讲解领导工作的内容、工作过程、优秀领导者的素质、领导学基本理论、领导力法则等。沟通能力是管理者非常重要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各项职业活动与他人顺利进行沟通交流奠定基础,也是管理者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沟通能力教学内容包括沟通的重要性、倾听、说服、拒绝与冲突处理、交谈技巧、工作中的沟通、等教学内容,选取以职场中的实际案例为主,贴近职场实际。作为高层管理者需要具备计划和组织环境分析、竞争战略等管理学知识。计划的授课内容包括计划的七要素、计划的“三步曲”和计划的常用方法等。竞争战略中侧重讲解战略制定过程中的组织内外环境分析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内容。在教学组织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视频资料、管理案例分析、管理实战演练等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积极主要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高职管理学原理课程以增加学生的管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管理素养为主。在有限的课时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以“必须”“够用”为原则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中“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启发学生从管理学地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利于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陆增辉.角色扮演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百色学院学报,2011,(4).

[2]苏娴.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

[3]刘岚,欧军明.基于“合悟原理”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学研究,2011,(5).

[4]朱元双.游戏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3).

[5]王美蓉,何玉付.项目驱动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6).

23 5534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