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培养探讨(优质4篇)
【导言】此例“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培养探讨(优质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舞蹈种类【第一篇】
关键词:舞蹈;构成要素;编舞程序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143—01
一、舞蹈艺术的分类及基本特征
舞蹈艺术的形式可做多种分类。若是从舞蹈的社会作用来划分,可分为两大类:自娱性舞蹈和表演性舞蹈。
自娱性舞蹈一般具有民间性、民族性与自发性,顾名思义,就是借跳舞达到自我娱乐目的一种舞蹈。在我国,从汉族到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的自娱自乐性舞蹈。在民间,逢喜事、节庆或农闲,或街头巷尾,或田间地头,人们一人舞,大家随,十分自由,情绪热烈。
表演性舞蹈则是艺术性、观赏性较强的一种舞蹈,是专门为人们欣赏而创作的舞台表演节目。我们这里谈到舞蹈的特征、构成要素和编舞程序时,主要是围绕这种表演性舞蹈而展开的。
舞蹈以其演出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广场舞蹈和舞台舞蹈两大类。上面提到的表演性舞蹈,因其主要活动场所是在广场,场面可大可小,人数可多可少,比较灵活随意,因此,也可称为广场舞蹈。而表演性舞蹈的活动场所是舞台,它形式繁多,风格各异,因而也可称为舞台舞蹈。
若从舞蹈所包含的内容来划分,又可分为两大系统:一是以抒情为主,称之为“情绪舞”;一是以情节见长,称之为“情节舞”。前者主要以情感表达为手段,以人物的内心思想感情变化为主要内容。而后者则重于事件、故事的展示和情节、过程的表现。
舞蹈还可以按品种来划分,如分为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民族民间舞、古典舞、拉丁舞、戏曲舞蹈、现代舞蹈等等。
二、舞蹈艺术的构成要素
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一种艺术。当舞者身体在空间中运动,通过肢体的变化传达出作品和编导想要表达的东西,并与观者进行交流,就形成为舞蹈。
舞蹈所要求的动作是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经过艺术化加工处理的充满情感的动作。因而舞蹈的构成被归纳为三大要素:动作(空间)、节奏(时间)、表情(感情),缺一不可。概括地说,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舞台、场地)和时间(一定的音乐节奏)内,用舞者肢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正因为舞蹈的这一艺术特征,客观上要求舞蹈编导要熟悉、了解舞蹈的三大构成要素,在舞蹈创作中扬长避短,选择适宜于人体动作及情感表现的节目题材和适宜于给肢体语言表达相配合的音乐节奏。
舞蹈编导与戏剧编导有所不同。在戏剧艺术中,编剧和导演各司其职,编剧只负责写剧本,而进行舞台艺术的再创造(二度创造)则是导演的事。舞蹈艺术就不同了,舞蹈编导是整个舞蹈作品的艺术总负责人,他本身既是全部剧本(题材、形式、内容)的编剧,同时又是把该剧本搬上舞台的导演。舞蹈编导肩负着编和导的双层使命。在戏剧作品中,不会写剧本的导演大有人在,而对于舞蹈作品来说,不参与编就无法导。由于舞蹈这种特征,决定了一个舞蹈作品在创作之初,编导在选定题材、内容、形式的同时就不得不同时考虑动作、队形、情绪、音乐、灯光、舞美、道具、服装等各个方面的技术要求。由此可见,舞蹈编导较一般艺术人才,应具有更宽泛的知识视野,更高的专业素质和更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编舞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一)选定主题与题材。在舞蹈创作中,一般应先确定主题,再选择题材。主题的选择一般应紧扣时代的主旋,把握时代的脉搏,反映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而在题材的选定中,编导通过对作品的主体内容和客观现实生活深入细微的观察体验,把那些丰富多彩的种种生活和自然现象,经过分析、筛选、加工,使他们构成舞蹈作品的最基本元素——题材。
(二)选定形式类别。在主题和题材确定后,就是舞蹈形式类别的选定。一个刻画某英雄人物复杂心情活动的舞蹈,一般只适合用独舞、双人舞或三人舞的形式来表现,若动用群舞来表现就会显得主要人物不突出和舞台画面杂乱无章;而一个气势恢宏的开场或压台舞蹈场面,也只能由群舞来完成,如换上独舞、双人舞或三人舞则显得势单力薄、气氛变冷。
(三)构思。构思有时很具体,有时仅是一种感觉。它不是类似剧情的故事情节,不仅仅受舞蹈剧情的支配,它更属于情感和思想世界的范畴。
在舞蹈的思维创作中,我们注重的是观念的创作,而观念又借助由于思维活动。舞蹈的思维创作是作品主题、题材及基本构思概括的、间接的反映,通过舞蹈构思和思维创作,与主题、题材一起来反映舞蹈作品。
舞蹈种类【第二篇】
舞蹈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清晨,在城市的街心公园,一群群的中老年人、有的随着锣鼓点在扭"秧歌"、有的跟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跳"迪斯科"、还有的人在优美的旋律中跳着自编的"健身舞";晚间,在剧场可以欣赏到舞蹈或舞剧作品的演出、也可以到舞厅或联欢会去跳交谊舞;节日期间还可以在一些公园等旅游点举力的"游园花会"看到各地的民间舞蹈表演;如果有兴趣和需要、你还可以到各种舞蹈训练班学习芭蕾舞、民间舞、国标舞……来提高自己的舞艺。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舞蹈?我们将怎么回答呢?
用简明的话来说,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二、舞蹈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有哪些共同性?又有哪些区别?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它的成员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但是艺术的反映和表现、不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现,而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和审美的反映和表观。所谓审美的反映和表现、就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创造性的反映和表观。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创造了各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区别就是各有其独自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文学的物质载体是语言、文字;美术的物质载体是纸张、画布、颜料、油彩,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戏剧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在舞台上的行动(表演活动),除舞剧外,主要以语言、歌唱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电影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的表演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摄制在胶片上,用电光在银幕上放映出来;曲艺的物质载体是一至二、三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其主要表现手段是说和唱。杂技和舞蹈有着共同的物质载体--人的身体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工具,多数杂技品种和舞蹈一样,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杂技也是一种表演艺术,演员也塑造一定的角色,但是它不像舞蹈那样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一般不具有情节事件,而是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表现出一种概括性的勇敢、坚毅、智慧的品格力量。因此,杂技具有更多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为目的、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内容出发采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发,那就会使舞蹈作品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或是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而陷于失败,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就沦入了杂技性的技巧表演,而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基本品格。
三、舞蹈的起源--舞蹈艺术是从哪里来的?
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以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的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以后由各种声音发展成为语言和音调以后,才相继产生了诗歌和音乐。在劳动中,由于制造工具,人的手逐渐变得灵巧起夹,又诞生了绘画和雕刻。随着人类的进化,思维能力和认识事物水平的提高,曲艺、小说、戏剧等艺术才相继被创造出来。那么,舞蹈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艺术,它的源头来自哪里呢?
我国古代和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说,人类是从天帝那里学来的舞蹈、或是人类受到掌管舞蹈的女神的启发才创造出舞蹈来。我们知道,古代的先民,对神和人的概念的理解,并不像现代的人分得那样清楚。那时的人们往往把一些具有不凡才能的人、超出一般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或是对于人类作出大较大贡献的人,都看成是神的化身,或是能通神的人。现在,我们知道,各种各样的神都是人根据自己的影象为基础,经过想象而创造出来的。是神创造了舞蹈,归根结底也就是我们人创造了舞蹈。那么,人又是如 何创造了舞蹈呢?
有的学者认为,人由模仿的本能,舞蹈是人用有节奏的动作对各种野兽动作和习性的模仿。有些舞蹈还是对一些自然景物动态形象的模仿,如柳枝的摇曳、海浪的翻滚、风的飘荡旋转等等,人们都可以模仿它们进行舞蹈。
也有学者认为,在艺术的起源中,模仿虽然重要、但还不是真正的起因,艺术的起因是"游戏的冲动",游戏是自白的人性的表现。游戏也是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标志。这里的的游欢,是指人的审美需求,即以假象为快乐。如人模仿动物的舞蹈、就是通过这种假象的游戏来获得快乐和宣泄自己的情感。
还有学者认为,由于原始人的思维分不清主客观的界线、认为一切自然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灵魂的,由此而产生了图腾崇拜、原始宗教、巫术祭祀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舞蹈,甚至舞蹈是巫术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因此,有人断言"一切跳舞原来都是宗教的"。
不少学者从原始人为了生存的需要,把繁衍下一代看作是非常重要约事情,而舞蹈是择偶、求婚和进行情爱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认为舞蹈起源于活动。而有的学者,认为舞蹈不仅表现人的情爱,人们的各种激越的情感,人们生活中有重大意义的情感和活动,都会用舞蹈来表观。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的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就有:"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也生动地说明了舞蹈是表现人们最激动的情感的产物。
我国有很多学者主张舞蹈起源于劳动的理论,因为劳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劳动创造了人自身,是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在原始人的舞蹈中,表现狩措和种植以及各种劳动生活的占有最大的比重。
我们认为以上各种舞蹈起源的理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十分完整和全面,因为舞蹈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起源和世界上的
一切事物的构成一样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多种因素的,所以人们主张"劳动综合论",即: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如果再详细一点来说,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狩措、农耕)、、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四、舞蹈有哪些种类?
艺术,是由各个不同的艺术品种所组成的。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同样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它也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所组成的。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艺术舞蹈则是为了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
生活舞蹈包括有: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习俗舞蹈,又可称为节庆、仪式舞蹈,是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及其他一些喜庆节日所举行的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这些舞蹈活动中,表观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
宗教、祭祀舞蹈,是进行宗教和祭祀活动的舞蹈形式。主要用以祈求神灵庇佑、除灾去病、逢凶化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或是答谢神灵的恩赐;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的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形式。过去人们用以表示对先祖的怀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对自己的保佑和赐福。
社交舞蹈,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舞蹈活动。一般多指在舞会中跳的各种交际舞。另外,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各种节日所进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多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会交往、自由选择配偶的社交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是各民族的社交舞蹈。
自娱舞蹈,是人们以自娱自乐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动。用舞蹈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在的情感冲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充分满足。
体育舞蹈,是舞蹈和体育相结合,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舞蹈新品种。如各种健身舞、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以及我国传统武术中的舞剑、舞刀和象征模拟各种动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等均是。
教育舞蹈,是指学校、幼儿园等进行审美教育的舞蹈活动,以及开设的舞蹈课程,用来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加强礼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或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创作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由于艺术舞蹈品种繁多,根据各个不同的艺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区分,有: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当代舞蹈和芭蕾舞。
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民间舞蹈: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现代舞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当时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当代舞蹈(新创作舞蹈):即不同于上述三种风格的新风格的舞蹈,它常常是根据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鉴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各种风格、各种舞蹈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作出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舞蹈风格的具有独特新风格的舞蹈。
芭蕾舞:是一种经过宫廷的职业舞蹈家提炼加工、高度程式化的剧场舞蹈。"芭蕾"这个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其最初的意思只是以腿、脚为运动部位的动作总称。法国宫廷的舞蹈大师们为了重建古希秸融诗歌、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戏剧理想,创造出了"芭蕾"这样一种融舞蹈动作、哑剧手势、面部表情、戏剧服装、音乐伴奏、文学台本、舞台灯光和布景等多种成份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剧形式,在西方剧场舞蹈艺术中占统治地位达300余年,至今已历四个多世纪。1958年北京舞蹈学校建立引进俄罗斯芭蕾至今也已四十多年。
第二类,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区分,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独舞,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双人舞,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
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根据其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观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等三种不同的类别。
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结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其特点是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观人物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歌舞剧,是一种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观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五、舞蹈欣赏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就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
舞蹈种类【第三篇】
关键词:流行舞蹈 艺术舞蹈 结合发展 可行性分析
流行舞蹈,是指表现方式相对自由、大众参与性较强、有较强的娱乐色彩、在较长时期广泛流行的舞蹈艺术形式,如现代舞、国标舞、街舞、拉丁舞、迪斯科、劲舞等都属于流行舞蹈的范畴。艺术舞蹈则是指由艺术家用舞蹈语言诠释艺术境界和人生哲理而创造出来的舞蹈,偏重于对舞蹈的艺术呈现,是一种相对正统、规范、高端的舞蹈艺术。
流行舞蹈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舞蹈普通大众则敬而远之,这是人们对舞蹈艺术的社会需求现状,也是当前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发展不均衡的具体表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开放程度的提高,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元素不断涌入中国,特别是中国的青少年一代,他们对流行舞蹈热烈追捧,对艺术舞蹈几乎不闻不问,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发展的不均衡状况日益加剧,促进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成为业界日益关注的课题,笔者就该课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取长补短——有助于艺术舞蹈与流行舞蹈的共同繁荣
流行舞蹈的娱乐性、趣味性、运动性很强,节奏比较有动感,表演自由度高,大众参与度高,融合了更多时尚元素,可以在绚丽的舞台上表演,也可以关在房内自我欣赏,有助于人们缓解压力、释放心情、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消除隔阂、增进沟通。而艺术舞蹈,表演方式比较正统,动作要领更加规范,寓意表现比较含蓄,有助于人们陶冶艺术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艺术舞蹈与流行舞蹈虽然差别较大,但互补性强。流行舞蹈在普通大众中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艺术舞蹈则在舞蹈业界拥有核心地位,而且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生活质量、欣赏水平的提高,艺术舞蹈对普通大众的影响和渗透已经逐步扩大,这为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稍加扶植和引导,就一定能形成这两个舞蹈艺术门类齐头并进、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二、寻找共通点——促进艺术舞蹈与流行舞蹈的融通发展
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虽然各具不同特征,但作为舞蹈艺术的两种类别,其本质上也有不少共通之处:第一,主要表现载体都是人体的动作;第二,都对身体的柔韧性和舞蹈的基本功有所要求;第三,都要将人体动作与音乐、诗歌、戏剧等辅助因素协调统一,和谐融合;第四,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五,进入现代后,两者融合出现在同一个舞蹈作品中的现象层出不穷,并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认可和肯定。例如我们把舞蹈比作汉语言,流行舞蹈类似于阿拉文库,艺术舞蹈则类似于文言文,阿拉文库通俗易懂,文言文内涵深刻,虽然文言文相对难懂难学,但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还必须使用文言文才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只有了解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共通点,才能求同存异,优势互补,相互融通,才会推动整个舞蹈艺术健康发展。
三、教育先行——推动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结合发展
面对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大部分舞蹈艺术教育机构的舞蹈教学内容则与社会需求正好相反——艺术舞蹈教学课程铺天盖地,流行舞蹈教学内容寥寥无几,而舞蹈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主流却是到那些与普通大众联系最紧密的就业领域中去,教育与就业完全脱节,这种舞蹈教学体系是不合理的。因此舞蹈教育应该给予流行舞蹈教育以更多的关注。
面对普通大众需要更多地关注艺术舞蹈的现状,我们呼吁舞蹈教育部门更多地关注流行舞蹈。在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的问题上,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舞蹈教学内容的改革,打破“重艺术舞蹈教育,轻流行舞蹈教育”的传统舞蹈教育格局,在舞蹈教育界大力推广二者结合教育的新模式。
四、转变观念——实现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结合发展
1.嫁接流行元素,在舞蹈作品中实现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结合
将流行舞蹈的随意、夸张与艺术舞蹈的严谨、细腻结合起来,使其和谐共生于一个舞蹈作品之中,这样的舞蹈作品将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在演绎传统的大鼓舞时将摇滚音乐融合进去,结果是这种冲击和感染力大大超过两个矛盾个体之和。所以,对特定的艺术舞蹈进行流行元素的改造,是大有空间和市场的。
2.加强舞蹈知识培训——提升全民舞蹈艺术素养和欣赏水平
人们对艺术舞蹈的淡漠不完全是他们不喜欢艺术舞蹈,更多的是因为根本不懂得欣赏艺术舞蹈。那么加强舞蹈知识培训、提升舞蹈艺术欣赏水平对艺术舞蹈的推广和普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譬如,剧院可以多引进艺术舞蹈剧目以低廉的票价向大众开放;在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教材里添加更多有关舞蹈的知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设舞蹈课程;在通俗舞蹈的培训机构中适当增加艺术舞蹈基础知识的培训,这些举措将有效地推动通俗舞蹈和艺术舞蹈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3.合理利用媒介资源——引导媒体向艺术舞蹈适度倾斜
目前,各类媒体有关大众娱乐的舞蹈类节目层出不穷,如湖南卫视的《舞动奇迹》、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等都有很高的收视率,普通大众可以通过这类节目关注舞蹈艺术。此类节目的推出对舞蹈文化的推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节目所呈现的内容仍以流行舞蹈为主,因此我们呼吁媒体应多开辟关于艺术舞蹈的栏目,邀请更多的电视台转播省级以上的舞蹈赛事,在一些答题类娱乐节目中适当加入有关舞蹈文化的题库等,各类媒体多管齐下,共同推动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结合发展和共同繁荣。
通过以上分析和阐述,可以看出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结合发展是有基础的,也是可以实现的。笔者希望提出的一些方法和措施能引起业界的共鸣,营造更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共同见证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的美好未来。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0C0090)、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YBA058)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宋薇。大众舞蹈的教育价值及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2]郭声健,刘薇珊。街舞的流行给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带来的启示[J].时代教育。2007(29).
舞蹈种类【第四篇】
关键词:音乐;舞蹈;和谐一致;互为补充
一 舞、乐关系梳理舞蹈与音乐,这两门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从产生伊始就已经密不可分了。同其他艺术样式相比,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形式,都能够最直接、最强烈、最细腻地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坦露人的心灵与灵魂。身体最原始的律动必然伴随着最朴素的节奏,或节日狂欢、或祈福祭祀、或庆贺丰收、或狩猎归来,几乎在每一个聚集的场合,原始人类都用自己的身体以鲜明的节律来释放情感,这应该归于人类的一种本能的体现,这种本能的体现恰恰生动地解释了舞蹈与音乐的一体性。在当今的某些非洲的原始土著舞蹈中,我们还依然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这种原始的乐舞一体所带来的冲击与震撼,二者是天然的密不可分。
在艺术的起源之初,舞蹈与音乐就这样紧紧地交织在一起,随着历史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才逐渐分化成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艺术门类:音乐逐步发展成一门包含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调式、织体等多层内容与形式的系统化的艺术门类。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音乐成为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的时间艺术[1];而舞蹈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演变出了舞蹈本体的多种运动法则,而且包含了音乐、文学、美术、绘画、社会、宗教等多种因素,从而形成了一门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性艺术门类。舞蹈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肢体艺术。当我们走进剧场观看一部舞剧时,我们欣赏的不仅仅是舞动着的人体,而且还包含了很多非舞蹈本体的,但却已经渗透进舞蹈的东西,譬如音乐,譬如灯光。在这些非本体的因素中,我们最习以为常的应该就是音乐了,甚至把二者看作是一对天然的结合,是理所应当的孪生艺术。舞蹈综合了空间与时间两个方面,空间也就是舞蹈作为视觉艺术的一面,以人体为物质载体,立体地呈现对空间的占有与运用;而时间则意味着舞蹈必须“表现着一个连续的、进行的过程”[2],在这过程中,舞蹈才有可能实现其艺术的生命历程。
舞蹈理论家约翰·马丁先生在其著作《舞蹈概论》(《Introduction ToThe Dance》)中这样评价音乐与舞蹈的密切关联:“有机的音乐形式的基本原则无疑会立即与有机的舞蹈形式的基本原则吻合起来,并生长在同一条根上。
舞蹈与音乐极为相近,从根本上说,在起源上是不可分离的。无歌之舞或无舞之歌是较晚的发展,而且只存在于西方世界。独立的音乐艺术哪里都不存在,独立的舞蹈艺术同样是不可想象的。”[3]舞蹈与音乐的“纯粹的”结合正是植根于两门艺术的本性。音乐和舞蹈都是时间性艺术,都建立在节奏基础上,都具有虚拟性,就其基础来说都是表情的而不是造型的语言———正如音乐依赖于言语音调的表现力但不描绘语言一样,舞蹈同样也依赖于人体动作的表现力但并不描绘具体的动作[4]。
同属于表情艺术,舞蹈与音乐都长于抒情,拙于叙事,正所谓“歌以叙志,舞以宣情”;正因为难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二者才都具有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虽然对于人类来说,听觉世界并不是十分丰富,但是与视觉世界相比,听觉首先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力,更能够细致入微地揭示人类的心灵与情感,这样也就使音乐在刺激人的感官,引起人的情绪变化上有着强大的力量。但由于其在塑造艺术形象上的抽象性和模糊性,容易使人难以理解。而综合了“视觉和听觉”的舞蹈艺术就可以通过世界上最为复杂但又最为独特的艺术工具———人体,融时间、空间、力量三元为一体,更能够形象、直观地表现人类的思想与情感,充分展现自己特有的表现形式与肢体魅力。尤其舞蹈对于空间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运用,是音乐所难以企及的。在舞蹈领域里,二者展现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表现内涵,各司其职,互为补充,共同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
著名音乐家叶纯之指出:音乐与舞蹈之间的确存在着一种联系,但并非完全紧密的联系,可以是松散的甚至是随机的,可以两者紧紧配合,也可以有完全不用音乐的舞蹈。大体说来,音乐只提供了一种可舞性,是一种潜在的质素;当其被舞蹈采用后,才使这种可舞性变为现实……音乐和舞姿结合起来时,音乐的不确定性减少了;音乐的节奏成了舞蹈节奏的音响补助;强化音乐所引起的情感、情绪被解释为舞蹈的情感、情绪的音响表现。当两者同步时,音乐是加强了舞蹈;两者不同步时,往往意味着一种内在的冲击,意味着从另一个角度深化了舞蹈的内涵。音乐所带来的、可因听众的再创造而不同的某些多义性,被舞蹈所制约、明确起来,趋于比较肯定的性质;音乐成了舞蹈的一种音响解说,一种辅助,一种补充。另一方面,音乐对于听众来说,本是一种体验的艺术,因此也成为舞蹈的一种深化。因为通过音乐的出现,观众不再单是从视觉得到感知,他们借助于音乐而对舞蹈有更为直接的感情体验音乐本身所带给观众的空间感、动力感和紧张度,这些仅存在于听众想象与联想上的意象,通过舞蹈化为现实,通过视觉来加以认识、区分和强调。在这种意义上来说,舞蹈又解释了音乐,同时补充、强化了音乐[5]。
在中国,音乐与舞蹈更是难舍难分。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诗、舞、乐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而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则更加亲密,“乐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中国的古典宫廷乐舞大都以乐命名,如《清商乐》、《燕乐》、《龟兹乐》、《西凉乐》等等。而中国大部分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也都是边歌边舞,舞乐一体的。
上一篇:教师典型教育案例分析精选4篇
下一篇: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