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在舞蹈教学 舞蹈生实习总结【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有我在舞蹈教学 舞蹈生实习总结【优质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舞蹈生实习总结【第一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幼师专业;专业舞蹈教学;策略分析

幼师专业舞蹈在教学中,遵循对幼儿舞蹈教、舞蹈编程、以及舞蹈模拟表演为教学宗旨,着重培养学生学好并学会专业的舞蹈知识,基本舞姿,包括民族的和大众的舞蹈技能,更要特别培养学生在舞蹈方面独有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模式,让舞蹈这门艺术登峰造极。然而,在真实的舞蹈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上,缺乏本身的舞蹈兴趣,认为自己不是舞蹈天才,产生厌学心理,缺乏自信心,总是认为自身没有优越的舞蹈天赋,自暴自弃。那么如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舞蹈的创新能力?笔者将结合多年的舞蹈教学实况,谈谈舞蹈教学的新策略。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现,人类已无法控制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了,它已是当代人类思维模式的最高境界。在培养学生舞蹈创造性思维方面,各大院校也作出了相应的对策。究其舞蹈创造性思维,大概就是指舞蹈的从业者在对新的舞蹈作品中,更深层次地对其理解、品味、消化的过程,对舞蹈作品的二次改编和创造有了更深层次的提高。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同一个人对舞蹈的不同理解,就有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者说同一舞蹈,不同的表演者就能表演出不同的艺术风格。每个人对舞蹈的理解程度,对舞蹈的深意,对舞蹈的所具有的天分,甚至接受能力都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舞蹈作品里常出现二次作品创作,或是对原来舞蹈技术的改造,都和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有重大关系。

我国有位著名的舞蹈领袖,因对舞蹈艺术的追求和挚爱,总结出这样的舞蹈哲理:舞蹈教学需要心灵的呼唤和发自内心的对自身身体的带动,不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对舞蹈艺术进行纯生理的训练,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对舞蹈体操技术的模仿,更不是用科班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它是舞蹈钟爱者发自内心的,并用自己独有的创造力进行的一些匠心独运的改造。因此,舞蹈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舞蹈的创作能力和舞蹈创作水平作为教学里的重要目标和根本任务,可以适应社会对舞蹈行业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学生舞蹈学习活动中至关重要,幼师专业舞蹈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舞蹈教学创新原则

在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舞蹈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着实对教学进行全面的分析,应用特有的创新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求知欲,开阔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打破原有舞蹈教学模式的束缚。指导教师应鼓励并支持学生舞蹈学习的全面化、具体化、风格化、兴趣化以及边缘化的学习。

1.以生为本原则

幼师专业舞蹈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学生学习舞蹈,推广舞蹈,开发舞蹈。在教授学生如何学好舞蹈、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当其冲。对于不爱好舞蹈的学生来说,会把这个课程当成负担,因此,必须要针对一些舞蹈爱好者坚持“以生为主”原则,对于有心学习舞蹈而确实则有困难的学生,应该用语言、情感、和实际行动帮助他;尽量开展一些学生舞蹈比赛之类的活动,让学生有锻炼和表演的机会,把舞蹈创造性思维应用到活动中去,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2.科学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舞蹈教学亦是如此。舞蹈专业教学中,应遵循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将舞蹈知识技能与创造力相结合的规律,通过学生对舞蹈准确性、严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认识,建立一套科学的舞蹈教学模式;另外,舞蹈学起来真地很不容易。在初级学习阶段,应掌握方法,挑些简单易学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以不至于从刚开始就带有压力学习。长远目标需要与实际情况达成一致才有可能成功。因此,单一的舞蹈风格,部分的舞蹈文化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应积极采用不同的舞蹈文化和不同风格的舞蹈艺术,创造性地将它们进行整合,有效地让学生在有限的舞蹈学习时间里,学到不同的舞蹈技能,唤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可持续发展。

3.个性化原则

任何事物都存在个性化和整体化,创造力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在学生的能力上,水平上,接受程度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学生通过他们独有的个性化创造力,对舞蹈进行发展,对舞蹈技能进行细致化学习。因此,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学生特有的舞蹈习惯出发,因材施教,从学生推广舞蹈的趋向出发,发挥学生的个性创造力。

4.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舞蹈教学的课堂上,舞蹈教学注重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舞蹈的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需要与实践中的舞蹈动作,舞蹈手势相统一,着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的应用,营造一个生动有趣,鲜活自然的舞蹈课堂气氛。让学生能把丰富多彩的舞蹈类型和不同性质的舞蹈艺术创造实践性地融入现代舞蹈教学中。

5.创造性原则

专业舞蹈讲求“新”,而对学生的要求是具有创造力,即“创”。现代舞蹈教学在取原有舞蹈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发展现代的具有创造性的舞蹈立意。具有真知灼见的老师要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学生知识有限,通过借鉴老师的独到见解,能够把不懂的问题化解。

三、在舞蹈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师专业舞蹈的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超凡的想像力,并把这份想像力作为财富珍惜。想像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若想把想象出来的东西应用到创造力中,任重而道远。正确的想像力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新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产生新的创意。

2.培养发散思维

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这就说明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问题在答案的选择上多种多样,把这个问题当做一个参考物,将思维不断的向外发散,扩大的范围越大越好,但不可离开这个问题的核心。当然答案越贴切发散思维的培养就越成功,对于问题要有自圆其说的能力,但不可用抽象思维方式,具体的事物要用具体的思维,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方式。

3.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创造性思维主要有三个特性: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特性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流畅性是灵活性的基础,灵活性是独创性的内在表现形式,独创性是流畅性的最终体现。独创性是流畅性和灵活性的最终目的,这三个特性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有了较为流畅的创造性,再加上较为灵活的创造性,为独创的创造性提供了服务。因此,三者都不可忽视,都不可偏向。三者的统一对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具有很大帮助。

四、创造性思维舞蹈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舞蹈情感体验

舞蹈教学中,老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是培养学生舞蹈创造力的源泉。教师所具备的舞蹈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舞蹈教学经验,为学生积累更多地舞蹈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有利条件。人们常说饱满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更多的灵感来填充,那么培养学生创造力就更需要学生本身特有的创造灵感和创造心态,老师是学生学习舞蹈专业知识的直接出力者,教师本身的智慧、才能、语言、动作,对感染和启发学生舞蹈结构的创造力都有重要影响。

2.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舞蹈教师要靠自己教学的特殊方式,才能帮助学生产生更有创造性地舞蹈理念,教师在舞蹈风格和类型的选择上,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用现代舞蹈教学的创作灵感,对学生的舞蹈学习进行全面的包装。另外,老师还要摆正对学生的评价观念,在舞蹈教学上不存在任何的优差生。不要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成绩和创造力的水平进行不客观的点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适当的鼓励,这样必会调度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创作教学的实施

舞蹈教学中,虽然有具体的教学方案,但它针对的对象是大众化的普遍学生,对个别学生没有完全的考虑进去。学生在兴趣、爱好、习惯和需求方面都有较大不同,舞蹈学生表现尤为突出。有些舞蹈老师根本就没有考虑学生的能力,统一让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创作,这样不仅加剧了学生学习舞蹈的负担,还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为了让学生能在宽松、自然、愉悦的舞蹈环境下进行自由的创作,这就需要老师积极提供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作为参考,以此让学生的各项创造力得到发挥,积极鼓励学生的模仿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项创造力得到释放。另外,老师不应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避而不答,应该耐心的为学生的问题仔细、认真、负责任地回答,密切师生感情,在课堂上尽量与学生多些互动,打消学生惧老师,厌老师,甚至是恨老师的念头。搞好师生之间和谐、友爱、融洽关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舞蹈学习有所提升,而且让学生是思维空间得以开阔,何乐而不为?

总而言之,在专业舞蹈教学中,已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老师要对学生的舞蹈技能,表演形式,表演风格,表演技巧,舞蹈作品进行系统化的掌握;将舞蹈的专业知识敞开心扉毫不保留的输入到学生的思维中,使其对它进行整合和开发。学生时代是学习知识、本领、技术的重要阶段,很多的创造性思维都是在这一黄金阶段养成的。所以学校应对舞蹈教学的模式进行适时的改革,让学生真正学到科学的、准确的、规范的舞蹈技能,积累更多的舞蹈精华,便于他们从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培养创造性思维,为培养更多的舞蹈人才和我国的舞蹈幼教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雯,崔鹃。浅谈舞蹈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3).

[2]王一波。浅谈在舞蹈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7,(8).

[3]刘小红。论舞蹈教学[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4]柳斌。创新教育模式全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1).

[5]苑申申。舞蹈教学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东京文学,2010,(12).

舞蹈生实习总结【第二篇】

关键词:音乐;舞蹈;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142-01

一、舞蹈教学中的形体训练

专业舞蹈教育,应当改变过去长期基本技能训练和技术技能为主的现状。事实证明这一基本功能技术动作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形体与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的基本训练教学中,必须选择合适的一些基本技术的练习,如:站立姿势,手臂伸展度,柔软的腰部,腿部和身体协调和呼吸相结合。在舞蹈教学中均衡发展学生各个部位的身体柔韧性和素质。同时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陶冶情操、提高乐感。让美丽不只是体现在外表上,同时也藏于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体验到美,让学生表达美。

二、民族民间舞组合训练

在人们的程度间舞蹈是我蹈教生物的基本训练的课程,它的责任务是通过过科光学系统统的教学一夫动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电流舞蹈过,每个种民族人间舞蹈的风格专门的征服者基本技能和助理明确地反映。人们间舞蹈教生物的学生需求查获的基础识和知识技能应该施多种方式。在学习中要了解每一种舞蹈国家文化区别,首先要了解每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和历史习俗,然后除了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风格、特点和节奏以外,动作上还应该得到充分的培训。以充分的动作连接,与所有类型的连接方法,以获得足够的知识和掌握娴熟的动作连接各种连接技能。在除了连接行动培训,学生们也应该得到编排动作的知识,使他们能够自觉纠正动作的错误,实现情感和行动的顺利使用。此外,学生应获得关于如何理解和处理动作结构,如何划分段落,如何区分舞蹈动作的水平。以及如何处理舞蹈开头、结尾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信息。用对比的方法来判定舞蹈的行动和起伏,跌宕,优先事项。通过学习民间舞蹈,从而接受各种各样的训练节奏感,获得各种节奏的特点、规则、处理和把握节奏变化的能力。

民间舞蹈通过“结合民俗”和“多种培训”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可塑性,接受和使用主民间舞蹈技巧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在未来的实践中,使用各种教学的根本内容来进行各种节奏、各种风俗、各种性格特点的舞蹈表现和舞蹈组合。专注于舞蹈技能学习和表演组合的学习,全面理解某些基本动作组合。或通过连接方法,以及结合各种单相的艺术表现,使得其体现出相结合的一致性,完整统一行动的全面组合。通过分组和教师演示的教学,让学生们分组之间进行训练,或者集体训练。接受舞蹈培训的学生,应采取情绪的歌曲或歌曲和氛围设计连接的组合,其中包含一个特定的情绪和配合这种意境美的一个场景,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完成的动作组合。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良好的把握东北秧歌的舞蹈特性“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风格,和掌握云南花灯的“无崴不成灯”。

三、儿童舞及儿童舞创编

舞蹈生实习总结【第三篇】

关键词:体育舞蹈;高校;教学方法

只有具备了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才能保障我国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体育舞蹈本身是一门非常受欢迎的运动健身项目,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当前我国对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应该对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对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改善,构建科学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对体育舞蹈教学进行指导。

1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

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应该包括教学任务的完成手段和教学任务本身两个主要部分。具体来说,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体育舞蹈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掌握,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安排、指导和启示,并要求学生进行思考、观察和练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和品质[1]。

体育舞蹈教学的自身特点

要构建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体系应该对体育舞蹈教学的自身特点有所掌握,由于体育舞蹈本身具有较多的种类,这也使其具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体育舞蹈本身具有社交性和自娱性的特点,其具有明确的艺术规范、严格的动作规范和赛场规则,具有竞技性、健身性、表演性和娱乐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这些特点有所体现。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尽量结合舞步和音乐,指导学生通过舞步来表现音乐的内涵。同时体育舞蹈讲究男女配合,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发挥男生的领舞作用,要求男生能够通过领舞来传递和表达信息。在初期教学时可以采取男女分开的过渡期教学,然后再进行交换舞步练习,最后进行男女合舞练习。

体育舞蹈的认知过程

体育舞蹈的学习要经历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学习者先要学习单一的基本动作,在掌握一定数量的单一基本动作之后才能对其进行组合,从感性知识过渡到理性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总结和归纳所学的技能,并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总结能力和推理能力。学生必须以某一项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为基础,才能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在对教师示范的体育舞蹈技能进行模仿和熟悉之后,才能以此为基础进行创造[2]。

2当前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存在的问题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脱离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体育舞蹈涉及的学科包括美学、音乐学和舞蹈学,既有理论知识也有技术结构。而且国际体育舞蹈的发展趋势也会影响体育舞蹈教学。然而当前使用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相对比较机械,体育教学的内容未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与丰富。一些体育舞蹈教师甚至只能通过网络、录像带来学习体育舞蹈,然后再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对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保障。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过于职业化

当前一些体育舞蹈教师往往围绕着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技能水平高的职业体育舞蹈表演人才来进行教学,对职业化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的模式进行了借鉴,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也非常明显。造成学生不能对理论知识进行掌握,具有较低的技能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且这种教学方法没有体现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不能使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来感受心灵的愉悦。

3构建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的具体措施

构建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能够改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过于职业化的问题,提高体育舞蹈教学的质量,从而促进体育舞蹈项目的健康发展。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现的理性方法分类

理性方法分类是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目标和课程编定几个层面。立足于体育舞蹈的课程教学目标,对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类。在体育舞蹈教学总目标的前提下,还可以设立若干数量的分目标,针对各分目标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某次体育舞蹈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分目标,那么就可以选择启发式教学法、诱导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如果某次体育舞蹈教学将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作为分目标,那么可以选择舞蹈欣赏法、表演法、示范法等教学方法。如果某次体育舞蹈教学将要求学生掌握某个基本动作技能作为分目标,那么就应该将示范法、模仿练习法结合起来。立足于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对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类。体育舞蹈的教材内容,可以分为竞技性体育舞蹈和大众性体育舞蹈两个主要部分,各个舞种都有不同的发展渊源和风格特点,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相互制约。为了使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准确、快速的理解,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对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3]。立足于体育舞蹈的教学计划对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类。体育舞蹈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计划是单元式计划,连续的课时计划能够组成相互关联的单元式计划,而若干个单元式计划就能够组成全年的教学计划。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现的实践方法分类

现代教学理论对于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非常重视。因此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体系应该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教师的教法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的教导法又可以分为程序教学法、预防和纠错、完整与分解法、语言法和直观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完整与分解法运用得最为普遍,这也是因为体育舞蹈中具有很多组合动作和单个动作[4]。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此时可以运用启发法、发现法和诱导法等教学方法。在对技术套路进行学习时,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基本技术情况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通过编排套路动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模仿法和正反对比法也是比较实用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使用模仿法时,教师能够通过自我形象来影响学生,包括体育舞蹈技能、自身形象气质和行为方面的影响。而用正反对比法能够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掌握舞步中的难点,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积极的学习,对各种体育舞蹈的技能进行认识和掌握。学生可以应用重复练习法、强化练习法、念动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分解练习法、对镜练习法、比赛法、舞蹈欣赏法、测验法等多种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将明确的学习目标确定下来,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学习。同时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积极学习体育舞蹈的理论,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舞伴,积极参加各种比赛。

4结语

体育舞蹈项目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广泛欢迎,其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舞蹈技能,还能够对学生的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放松身心,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要进一步提高体育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对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作者:唐红兵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院表演系

参考文献:

[1]王焕利,王春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研究[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4(3):81.

[2]杨绅。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研究[J].大家,2011(8):71-72.

舞蹈生实习总结【第四篇】

关键词舞蹈教育;音乐素养;调研分析

一、研究背景

据文献查阅,当前国内外舞蹈教育中融入音乐元素的背景如下:首先,从横向来看,美国的艺术教育是开放、多元、综合、全面的,为了适应时代要求,美国改变了过去的艺术教育方式,反思了过去注重自我表现的弊端,调整了学科结构。而在中国,将音乐素养的培育纳入舞蹈教学内容,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与之直接相关的理论研究亦显不足。其次,从纵向来看,在古代的艺术教育中,舞蹈与音乐也是相互配合与协作的。例如,在原始舞蹈中,舞蹈动作都是通过简单的哼唱或是乐器的击打声来呈现的。又如唐代宫廷乐舞中的坐部伎、立部伎,都是通过乐手的乐器和舞者的舞蹈配合之下展示出来的。音乐结合舞蹈的古代舞蹈艺术实现了古代人们对艺术审美的需求。而到了近现代,社会对教育科目的要求更高,划分更细,对舞蹈的专业化需求也越来越高,舞蹈教育更多地强调对自身技术能力的教学和训练,却忽视了其他艺术教育对舞蹈教育的辅助或协作作用。因此,艺术科目中的舞蹈与音乐逐渐独立化,尤其是舞蹈这门科目作为艺术教育常常会脱离综合艺术的范畴,去寻求专业的突破和发展。最后,通过对舞蹈课程设置的相关信息查阅,我们可以得知:在上海市各类中小学、舞蹈教育机构或教学团体中,只有少数一些学校开设了音乐类课程,以提高舞蹈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在舞蹈创作、表演与审美欣赏等方面有所升华。总体而言,在舞蹈教育中开设音乐素养类课程的学校或社会舞蹈教育机构的数量并不乐观。同时,至今未见到具有足够可信度的调查报告或数据统计与分析,以及据此而展开讨论的研究文献。因此,本文立足于上海地区的实地考察、调研与实践,针对音乐素养融入舞蹈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与分析,以期对未来舞蹈教育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调研概况

本次调研以上海地区为例,主要针对十二岁至十六岁具有一定音乐接受能力的中小学生以及中专生。在此次问卷的设计中,调研问卷围绕本主题共设计了18个题目,分为多选、单选与简答三个类型,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以及学校、机构等地现场分发并回收等多种方式,汇总有效问卷共计89份,取得了理想的调研效果,具有较高的信度。笔者以上海市十二岁至十六岁有一定音乐接受能力的中小学生以及中专生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这一群体,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强,且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明显。过小的儿童学习能力尚且不足,而过于年长的人群已经形成固有的定势思维且和一定的舞蹈学习习惯。由于此次问卷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音乐与舞蹈是否要采用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教育,因此抽取的调研对象都是有一定舞蹈学习经历的。调研的对象主要划分为三类:素质舞蹈、社会舞蹈和专业舞蹈教育。原因是通过不同程度舞蹈学习的调研,可以鲜明地对比出舞蹈学习程度较浅的和较为深入的、音乐舞蹈全面发展和只偏重于舞蹈的人群的差异。不同教育背景的孩子对于节奏和音乐的把控掌握能力有所不同,可以更好地进行课程开设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此次的调研分布在上海各中小学和各教育机构之中,所以此次调查对于上海的中小学及其上海专业类院校的音乐与舞蹈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显著的作用,也希望对未来的舞蹈教育改革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调研数据统计与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等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接受调研的舞蹈教师与舞蹈学生普遍重视舞蹈教学与表演中的音乐要素,其中%的被调研者认为有必要在学舞的同时注重培养音乐素养,%的被调研者认为较好的音乐素养对舞蹈学习与表演具有积极意义。其次,相关舞蹈教育机构中,同时辅以相应音乐素养类课程的比重仅为%,不足被调研机构的半数。再次,被调研者在跳舞的过程中,对音乐的关注多在于节奏(%)和旋律(%)方面,对音乐色彩等其他方面的关注度较低。最后,%的被调研者表示对舞蹈音乐感兴趣,然而,只有%的被调研者具有音乐学习经历或认为自己具备一定音乐素养。综上,通过对有效数据的统计和初步分析,可以看出相关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显著矛盾——供远远小于求,也基本反映了当前舞蹈教育的现状,本文希望能够通过调研出的现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四、相关成因与影响分析

总体来看,有%被调研者赞成在舞蹈教学的同时开设音乐素养类课程,但从调研数据上看,被调研者的主观愿望与当前舞蹈教育的现实情况具有较大距离。由此可见,目前在大多数舞蹈教育机构中设立音乐素养课程的单位远低于预估比率。同时,被调研者对音乐素养类课程的开设具有普遍的期待并认为其会带来积极意义,由此凸显出主观期待或需求与相应的客观供给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在上海地区,与舞蹈息息相关的音乐元素并没有像大众所期望的那样普及,也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一)成因。笔者认为,造成音乐素养类课程的供求矛盾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从历史与客观层面来讲,首先是由于上海教育的大环境所造成的。如今的上海教育升学压力大、竞争难度大,因而导致艺术学科与各学科之间存在壁垒。所以,我们应该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并进行整合,把舞蹈与相关的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又因为教学课程体系与分科教学的历史习惯、教学组织者及师生对分科教学的思维惯性与行为惯性导致各门学科的老师各司其职,学校也通过每门课程的教学成果来评价老师与学生,这并不符合新时代综合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最后,在中考、高考的艺术类评价机制有所缺失,学生们往往为了应试去突击学习舞蹈,将一个应试剧目练得炉火纯青,但对其他的却一概不知,实际上并不具有基本的舞蹈素质,也不关注乐感、舞感和对身体的敏锐力。其次是现实与主观层面的原因。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得知,有%被调研者赞成在舞蹈教学的同时开设音乐素养类课程,但被调研者的主观愿望与当前舞蹈教育的现实情况具有较大差距。首先是由于办学条件的专业化要求与评价,以及教育机构的成本考虑,学校和机构不愿再“多此一举”,特别是教育机构,如此很可能会流失很多学生,无法盈利。其次,对于家长们而言,音乐素养类课程大多改变的是学生的乐感、舞感和对自己身体、对音乐的敏锐度,都是一些循序渐进的改变过程,而家长更希望看到直观的教学成果,每节课要学会一些新的动作、新的舞蹈或者是新的技术技巧,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将一些专业的、有难度的舞蹈动作提前搬上日程。最后是由于社会对艺术功能与学习目标的误解、对正确艺术与美育观念的缺失。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家长都是有目的性或者功利性地让学生学习舞蹈,甚至有速成的教学要求与学习需求。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小小年纪就已经把考级舞蹈考到了最高级别,但是在舞蹈各个方面的素质都有所欠缺,甚至一些基本的身体要求都无法达到。大家都一味追求技术技巧,但是忽略了舞蹈的本质而失去了舞蹈原本具有的美感。(二)影响。根据对上述诸多原因的分析,这些成因难免影响上海地区舞蹈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总体上看,大家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或观念仍然相对传统或保守,很多人对艺术的鉴赏还停留在“踢得真高”、“弹得真快”、“唱得真高”、“画得真像”的层面,导致社会过于追求所谓的“专业”,却常常适得其反。因此,要将正确的艺术与美育观念传播给大众,将音乐素养课程逐渐融入舞蹈教育中,将大众关注力逐渐往舞感、舞乐融合上转移。通过数据反映出的当前舞蹈教育中相应层面的现状,不难看出大众对音乐素养的需求已经大于供给,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被调研者的主观愿望与当前舞蹈教育的现实情况具有较大距离。这样长期下去,将导致受教者与施教者的不满,尤其是在这个主张综合素质教育的新时代,已经有不少学校选择“STEAM”或是“STEM”课程,开始淘汰“中国式”的旧式课程,就连上海的高考制度也开始改革成一试多考而非一考定终身。因此,艺术教育的改革更是迫在眉睫。综上,无论是在素质舞蹈教育或者社会舞蹈教育中,大多学校、教育机构以舞蹈教授为主,家长们更注重的是教学的效果及呈现,对学生直观学习效果的期待与评价,因此忽略了音乐素养的培育,所以乐感及节奏感明显较弱。因此,都需要增设课程或拓宽学生音乐知识领域,并督促学生在艺术领域全面综合发展。通过课程的增设,可以让孩子学习到更多单一学科以外的知识和更丰富的艺术体验,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也可以普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让孩子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也能为舞蹈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五、结语

总之,通过数据反映出的当前舞蹈教育中相应层面的现状,不难看出大众对音乐素养的需求已经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被调研者的主观愿望与当前舞蹈教育的现实情况具有较大距离。因此,舞蹈教育的改革更是迫在眉睫。基于此,笔者认为,我们要反思如今的舞蹈教育现状,树立新时代要求的全面的舞蹈教育观,传播正确的舞蹈教育理念,使得全民共享综合艺术教育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吕艺生。素质教育舞蹈[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2]朱静。初中舞蹈教学中融入音乐教学的意义[J].才智,2010,(26):144.

[3]王渝璇。中国舞蹈音乐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35 29816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