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典型教育案例分析精选4篇
【导言】此例“教师典型教育案例分析精选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落花生》教学案例分析【第一篇】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中心小学 杭亚雷
〖让学生真正感受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发挥语文课的美育功能,实际上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语文教学向更高层次的攀升,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正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学生,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理应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
如教《落花生》就根据作者决心做个落花生式的人并用行动实现了这一决心等内容,让学生议论学后自己有什么想法,应该怎样做人。学生表示要做落花生式的人。
学生有了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表现在他的思想中,成为行为的动力,对实际行动起调节和促进作用,学生会自主活动,人人参与,促进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等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贤江小学 罗金红
〖仿写作文〗
模仿绝不是一种呆板的复制,而是使学生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类似”,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拓展。例如我教完《落花生》这篇课文后让学生仿写,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发展开去,联想到荷花、柳树、地瓜等事物与花生都有相同之处。从学生的仿写中仍旧可以看出课文的痕迹,却不生硬,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仿写,并且拓展了思路。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东湖小学 刘美贤
〖引思要平中生奇〗
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学也一样,平铺直叙,水平如镜,波澜不兴,是呆板生硬的照本宣科,是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的。特别是小学的语文课内容大多比较显浅,一看就明,没有什么“曲径通幽”,出奇生趣的东西。那么,这就更需要我们善于从平湖中“荡”起层层涟漪,从平直中设置种种“曲折”,平中生奇,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平中生奇,能给学生带来一种高涨的、激动的乐趣,从事学习和思考。
我教《落花生》一文,我没有像平时那样讲解课文内容,而先让学生抓住“花生”这一线索,自己归纳出课文的写作思路。经过引思,学生写出了“种花生── 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重点)”这个写作线索。接着,又引导学生从重点段落中找出重点句:“要做象花生那样有用的人,不做好看而无用的人”。这样,通过思考,学生就能明白一个道理,也就从中学习到“以物(事)喻理”的写作方法。这种平中生奇的授课,时间少而效果好,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还可培养创新精神。一些学生在课堂中还能学习本课写作特点,写蜡烛,写小草,写老牛等,联想、想象很丰富,效果良好。
天津市河东区缘诚小学 李志敏
〖运用选择性注意阅读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唯恐讲的不全面,对文章每一枝节都做讲解的现象,从而把学生注意力平均分配到每个信息单元。这样,学生只是被动感知,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效的信息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信息铺天盖地袭来的语言大环境中,我们固然应该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感悟、熏陶和积累。但也不得不承认,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材料都给予注意加工,对所有文本都予以精思熟读。因此,个性化阅读就应不断培养学生对读物内容的筛选能力,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让学生抓住阅读重点自读自悟,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
所以,在课文问题设计上,教师应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如我教《落花生》一文中让学生抓住重点,分别谈谈自己从落花生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这是个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可选择不同的着眼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阐述。有的从教材的原意出发,认为应该像落花生那样,做个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人;有的则结合现代社会价值观,提出:现在是市场经济,一个人要善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如果都像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恐怕连一份合适的工作都难以找到;还有的来了个折衷:落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可贵,但她一味等待别人来发现的思想不可取,因为如果没有人发现,不就埋没一生了?因此,该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时候,就要踏实工作,不炫耀,不张扬,像落花生一样。该需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时候,就得有苹果、桃子、石榴那样的勇气。这里,学生之所以能萌发如此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浓厚的个性色彩、答案迥异的见解,完全是因为开放性问题情境的设置。它犹如一方强劲的催化剂,有力地催生着个性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落花生》教学案例分析【第二篇】
一、背景知识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课文《落花生》,它是1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作者许地山,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朴实洗炼、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触,常寄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于字里行间。
2、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1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只是示例教学。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就如《落花生》这篇课文我认为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教师可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同时,新课程理念(二)提到的关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问题。我认为《落花生》这篇课文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当然我们在评析时要赋予落花生以一种主体性,或者说它是主体精神的某种体现。“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在地下结果。炫耀自己是一种自我欲望的满足,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却是十足的贡献。苹果在生长的同时由于其颜色、芳香吸引了羡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己,在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中满足了自我的欲望。但它毕竟还是有果实的。那些只炫耀自己,只满足自己,没有果实,丝毫不贡献的主儿,大概许地山连提也不愿提到它们。也许,落花生的默默奉献并没有要以此贬低别的什么,甚至由此引起纷争、斗争,它也许只要我们品尝它,而不要我们去拿它跟别的植物比较。所以我们如果把这种奉献扩展到人际关系的斗争、社会的贡献,甚至到增加许多道德、伦理的内容进去,那就违背了作者的原意。《落花生》没有要我们把它的哲学当作工具,而只是讲了一种人生的意义,传达一种极高尚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又是那么一种极普遍的植物--花生,那么一块极普通的闲地,普通的父亲母亲,普通的故事所产生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通俗。课文重点是在深入理解文章说的几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种“东西”只会炫耀自己,哗众取宠,而无真才实学,外表好看心灵却不美,对别人、对社会没有好处,甚至有害,那绝不是美的、有价值的东西。
2、我认为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设计思路
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把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感情。另外,为了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具体步骤如下:
(1)、课前,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学生可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获知,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课本p48页插图,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
(2)、课堂教学中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重点从父亲说的这几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
(3)、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
(4)、“分清文章的主次”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5)、比喻手法所能体现的总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所以有句名言说:“比喻总是跛足的。”比较也是一样。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亲说那段话的目的,不曲解课文的本意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4.学会生字新词句。
5.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七、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板书设计
种花生:买、翻、播、浇
收花生:居然
议花生:姐弟说——花生的好处(直接叙述)
父亲说——花生的可贵(对比)
做有用的人(引申)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词语、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落花生》教学案例分析【第三篇】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生字7个,正确选择多音字“空、便、种、应、熟、散”在本课中的读音,理解词语19个。
3、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重点: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意思。
难点:读懂重点段的思想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提示课题,设置悬念。落花生就是花生,是一种仪器,用“落花生”做题目,你想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
(2)这篇课文并没有写花生的形状、用处,生长过程,那么到底写什么呢?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到底写什么。
(4)指名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2、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看看课后练习题1、给课文分段。
(3)指名说说,本课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段,为什么这样分段。
(4)说说哪一段是重点段。
3、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2)看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找出多音字,读准多音字在本课中的正确读音。
(4)查字典,了解词语的意思:半亩 开辟 爱慕
(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多音字,区别读音。
空地 空话 天空 落空 空白 抽空
(“空地、空白、抽空”读kòng),(“空话、天空、落空”读kōng)
买种 种类 种田 种地 黄种 种植
(“买种、种类、黄种”读zhǒng,“种田、种地、种植”读zhòng)
应该 答应 应有尽有 供应 随机应用
(“应该、应有尽有”读yīng,“答应、供应、随机应变”读yìng。)
成熟 熟练 熟悉(均读shú) 散开 散装 分散 散漫 散场 散会
(“散开、分散、散场、散会”读sàn。“散装、散漫”读sǎn)
(3)说说查字典的3个词语的意思。
5、作业 :(1)抄写生字。(2)完成作业 本第1、2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读懂重点 思想内容。
2、了解抓重点段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
1、复习巩固字词。
(1)认读生字新词。
(2)同桌同学互报生字新词,试着听写民,相互检查,有错误的自己订正。
2、指导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
(1)指名读:“学习提示”。
(2)讨论:“学习提示”告诉我们怎么样的阅读方法?
(3)教师小结。让学生明白两点。
①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叫重点段。
②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是,一先细读重点段,读懂重点段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二是以重点段的内容为基础,联系全文及题目,进一步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习重点段。
(1)指名读这一段评文。
(2)细读这一段的第1部分(第2——11自然段)。
①理解“那天晚上……实在很难得‘这句话的意思。告诉学生本文写于1922年,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事 很忙,很少回家。这次回来是专门为吃花生的吗?不,是想在花生收获节上,以花生为题,跟儿女们谈话,启发他们臬做人。
②说说花生的,最可贵的的好外是什么。
(运用花生植株及生长过程挂图,让了解花生开花结果的特点是地上开花,花落后在地下结果)。
(3)细读这一段的第2 部分(第12——14自然段)。
①读这几个自然段。
②讨论:“有用的人”怎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理解“体面“的意思)
③说说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4)朗读这段课文。
4、作业 :完成叙利亚本第5题。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
1、体会课文的思,帮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的,对人民有用的人。
2、能在语言环境中区别“居然”与“果然”“分辨”与“分辩”的意思。
教学过程 :
1、复习重点段。
(1)自由读重点段,对“花生的好处很多……才知道”这句话反复诵读。
(2)说说“我”听了父亲的话,体会到要做臬的人,你是怎样理解“有用”和“是讲体面”的。
2、指导学习第1、3段。
(1)指名读第1段课文。
(2)理解词语“半亩、开辟”的意思。
(3)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4)指名读第3段。
(5)说说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3、朗读全文。
4、讨论:作者5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什么课文用“落花生”做题目。
5、小结。
(1)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按照父亲说的“像花生那样做人,踏踏实实、不求虚荣”
(2)因为父亲的谈话由花生引出的的,又用花生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那样做人,所以用“落花生”作题目。
6、思考后,指名说说学了这篇课文的体会。
7、指导课后练习3。
(1)读题。
(2)讨论,这样理解课文对吗?为什么“(参考答案见教学参考书)
8、指导作业 本第3题。
(1)区别“居然”与“果然”、“分辨”与“分辩”的意思。
(2)完成作业 。
《落花生》教学案例分析【第四篇】
一、背景知识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课文《落花生》,它是1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作者许地山,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朴实洗炼、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触,常寄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于字里行间。
2、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1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只是示例教学。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就如《落花生》这篇课文我认为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教师可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同时,新课程理念(二)提到的关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问题。我认为《落花生》这篇课文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当然我们在评析时要赋予落花生以一种主体性,或者说它是主体精神的某种体现。“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在地下结果。炫耀自己是一种自我欲望的满足,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却是十足的贡献。苹果在生长的同时由于其颜色、芳香吸引了羡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己,在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中满足了自我的欲望。但它毕竟还是有果实的。那些只炫耀自己,只满足自己,没有果实,丝毫不贡献的主儿,大概许地山连提也不愿提到它们。也许,落花生的默默奉献并没有要以此贬低别的什么,甚至由此引起纷争、斗争,它也许只要我们品尝它,而不要我们去拿它跟别的植物比较。所以我们如果把这种奉献扩展到人际关系的斗争、社会的贡献,甚至到增加许多道德、伦理的内容进去,那就违背了作者的原意。《落花生》没有要我们把它的哲学当作工具,而只是讲了一种人生的意义,传达一种极高尚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又是那么一种极普遍的植物--花生,那么一块极普通的闲地,普通的父亲母亲,普通的故事所产生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通俗。课文重点是在深入理解文章说的几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种“东西”只会炫耀自己,哗众取宠,而无真才实学,外表好看心灵却不美,对别人、对社会没有好处,甚至有害,那绝不是美的、有价值的东西。
2、我认为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设计思路
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把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感情。另外,为了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具体步骤如下:
(1)、课前,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学生可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获知,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课本p48页插图,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
(2)、课堂教学中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重点从父亲说的这几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
(3)、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
(4)、“分清文章的主次”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5)、比喻手法所能体现的总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所以有句名言说:“比喻总是跛足的。”比较也是一样。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亲说那段话的目的,不曲解课文的本意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4.学会生字新词句。
5.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七、教案实例: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最快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
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生:花生
师:真聪明,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花生是在地上开花,花落了,才在地上结果,所以又叫落花生,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落花生。
评析1:教师运用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贴切自然地揭示了课题,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
二、直奔重点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生: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板书)
2、师: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
生:姐姐说它味美
生:哥哥说可以榨油
生:……
3、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
文中父亲对花生做了几次议论,请大家用“-----”划出来!
生:朗读
4、师:出示小黑板(父亲的第一次议论花生的话)齐读。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突出它们的不同,现在我们就请出花生、桃子、石榴、苹果,让它们各自说出自己的特点吧!
学生表演,师贴画
5、师:通过表演,同学们认为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生:……
评析2:本部分的教学是全文的重点,教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找出父亲对花生好处的评价,让学生感悟文章的实质内容。为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先让学生上台进行形象、生动地表演,当学生对这段话具有深刻地理解后,又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重点词进行朗读,仔细口味,由读懂到读出感情,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获得语言积累。学生学习情绪饱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充满活力的课堂空间。
三、升华主题
1、师:从同学们的朗读声中老师已经听出大家对父亲这句话的理解,现在让我们再看看父亲第二次对花生的议论。
2、出示父亲第二次议论花生的话。
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们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们做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3、师:文章中的“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
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板书)
4、师:你们是怎样理解作者的话,举身边例子说明
生:有些人,你看他仪表堂堂,可是他却……
生:有些人,虽然长得丑,但他却乐于助人……
生:像老师,就是默默奉献的人……
生:清洁工……
评析3:教师精心组织“用身边的例子理解作者的话”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联系实际,各抒己见,从而感受到做人要做一个怎样的人的道理,真正实现了课堂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的平台,而非教师的讲台。
小结:大家说得很棒,你们已经很好地领悟了落花生的品格,那当今社会中只需要落花生那种默默奉献的人吗?
5、小组讨论:你愿做像花生那种默默奉献的人,还是愿做像苹果那样展示自己才华的人,为什么?
小结:是啊,现在社会既需要落花生那种默默奉献的人,也需要石榴、桃子、苹果那样敢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的人,不管做哪种人,都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荣,对人类,对他人有好处的人,而不是只会夸耀自己。
7、最后老师把自己对这篇课文的体会与感动用一首诗结束这堂课。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把自己对文章的感情用一首诗,几句话,写下来
上一篇:关于教育叙事精编范例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