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汇总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第一篇】

一、利用谈话导入

谈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利用谈话,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教师的谈话中受到启发和感染,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学习《绘画日记》时,授课老师是这样设计导言的:“同学们都写日记,日记能够记录当天发生的有兴趣的或感受最深的事,那么,既然我们都会画画,为什么不能给日记配以简单的画面,使日记更直观、更形象呢?”简洁的一句话既点明了绘画日记是在日记上配画的课题,又以一个反问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想要尝试的学习欲望。这时,教师板书课题———绘画日记,接着,教师趁热打铁,利用实物投影放大文字日记和绘画日记的范图,让学生观察,让他们说说,文字日记和绘画日记有什么不同(前者只有文字,后者既有文字又有绘画)?再问这些绘画是干什么用的?学生会很快回答:“是为了表现文字内容的。”这时,教师小结:“文字日记与绘画日记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表现和记录每天发生的有意义的或重大的事情。但绘画日记比文字日记表现得更直观、更形象。”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绘画日记的课题意思,而且通过范图和启发分析,加深了他们对绘画日记表()现特点的了解,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愿望,为学好创作课《绘画日记》打下了基础。

二、利用想象导入

想象在美术课中用得较多,往往能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如在学习《想象画-----我飞起来了》时,授课老师是这样利用想象导入新课的。上课一开始,教师先启发学生:有一只小鸟在天空中飞呀飞,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教师头戴小鸟头饰模仿小鸟在空中飞翔的动作,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模仿兴趣)。课堂气氛开始活跃,学生的注意力被老师漂亮的头饰和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吸引了。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愿意像小鸟一样在空中飞吗?”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愿意!”教师高兴地说:“好!现在我们就来飞一飞。请大家慢慢地站起,伸出胳膊,闭上眼睛飞起来。”说着教师打开录音机,配上轻松的音乐,在乐曲声中教师有表情地朗读:“在蓝蓝的天空中,阳光灿烂,霎那间,我长出了一对翅膀,像小鸟一样在空中飞起来了。飞过天山,飞过草地,看到了家乡的新面貌,有高楼大厦,有草原牧场,还有我们新建的学校。还有……”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都急不可待地想表现自己。教师抓住学生的表现心理,鼓励学生按顺序接着发挥想象,说出自己飞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待多数学生一一说出自己丰富的想象后,教师让学生慢慢地睁开眼睛,问:“刚才你真的飞起来了吗?”学生回答:“是想象自己飞起来了。”教师说:“同学们说得对极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想象画——我飞起来了》(板书课题)。这样的导入,既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点明了课题,达到了导入新课的目的。

三、利用实录导入

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第二篇】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辅导;行为矫正

案例描述

周三的早自修,我刚到办公室坐下没多久,就见到班级中个子最小的小Z又溜进办公室交作业。“老师,给你,这是我妈妈写给你的一封信!”交完数学作业后,小Z递给我一张叠的整整齐齐的字条。“知道是什么事吗?”我心里感到非常诧异:这可是第一次家长写信给我!“具体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昨天晚上妈妈和我谈了我的动作磨蹭、作业拖拉、老是要影响他人学习等坏习惯,估计和这些有关吧。”我连忙拆开字条,粗略地浏览了一遍,信中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以前孩子在家里也有类似作业拖拉现象,但作为家长并没有引起重视,谢谢老师的提醒;二是她昨晚与孩子谈了一次,一起分析了孩子坏习惯的养成原因;三是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帮助,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孩子改正坏习惯。

看来这位家长还是挺重视的,正好手头上有一份新出炉的班级单元检测成绩,在我平时的观察中,发现小Z对与成绩还是挺看重的,我决定借此机会和小Z谈一次。

“其实,我还是挺欣赏你的聪明和灵气。许多数学题目,其他同学都还没有反应,你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路。”小Z没响,但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你觉得和班级中的小S比较,谁更聪明些?”我知道小Z的自我感觉相当不错。果然,他虽然不响,但脸上露出了不以为然的表情。

但是,小S的成绩比你理想!”

小Z一脸惊讶地说了一句:“怎么可能?”

我拿出了成绩单,让他自己对照。小Z看了一会,表情逐渐严肃起来。“你认为小S没有你聪明,但成绩却比你理想,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与动作慢,别人学习时,我老是闲逛。”

“还有呢?”

“白天作业不认真,把所有的作业都留到晚上去做。到了家里,又东看看,西看看,时间晚了,就把作业随便应付一下或者干脆不做!”

紧接着,我又抛出第二个存在问题。“有同学反映你经常要影响他人学习。”

“我妈妈昨天也和我说了,就是他们做作业的时候,我老是在旁边讲话。”

“如果是你在作业时,你的爸爸妈妈老是在旁边唠叨,你愿意吗?”

“当然不愿意!”

“其他同学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感受,所以才提出了‘抗议’, 你觉得你的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

小Z 思考了一会,“要不,我每天放学前先把数学作业交起来,以后再争取多交几门。”

“还有呢?”

“可以让我的同桌和我的爸爸妈妈监督我的作业上交情况。”

“其实,作业拖拉和影响他人学习这两个问题是连在一起的。你在忙于完成自己的作业了,也就没有时间去干扰他们。”

这次谈话后,小Z主动要求其他同学和家长一起监督他,每天,他都能按照自己的承诺,在放学前把1-2门学科的作业本交起来,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现象也随之减少。而我每天则把他的交作业情况通过作业记录本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在分享小Z进步的喜悦,同时也让家长参与到小Z的教育中来。看到小Z的一步步改变,我不禁暗自窃喜。

案例点评

小Z可以说是我接手这个班级一个月来,所接触到的一位比较特别的学生:他总是每天到校最迟的一个,也是傍晚回家最迟的一个;平时其他同学在学习时,他喜欢走过去在旁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同学让他走开他也总是死皮赖脸的不肯走。等到其他同学都上交完作业本时,他的作业本却还是一片空白。我和他谈过几次话,保证书也写过几次,但是效果不大。直到昨天一个同学因为再次收到干扰、不能静心学习而告状到我这里,在气愤之余,我在他的作业记录本上写了一句“作业拖拉,有影响他人学习的现象”。没想到他妈妈今天马上给我回了一封信,我抓住了这个契机,用事实说话,把成绩和其他同学的投诉摆在他面前,对其形成触动,激发改进的动机。

一、学生谈话,要善于捕捉契机

谈话是班主任教育中最常用的办法。一次成功的谈话,可使学生如沐春风,给学生以启发、鼓励。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和学生的谈话都谈不到点上,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往往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满不在乎。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的谈话没有注意谈话的契机,没有关注到学生真正想听的内容,不能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自然也就很难对学生产生影响,以致效率十分低下。因此在与学生的谈话前,要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这样与学生谈话时就能抓住重心,找准切入点;在与学生谈话时,班主任要老师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动机,关注情绪,从学生的自我需求、思维方式入手,这样的谈话才能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交流,心理上有了沟通,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将内心袒露无异,这样的谈话才能起到作用。

二、班级管理,需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培根也说过:“无论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由此可见耐心在教育中的作用,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更应有耐心。在班级管理中,简单粗暴说服不了学生,耐心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尤其是对于班级中一些特别的学生,平时要多关心他们,多交流思想,宽容地面对每一次“问题行为”,多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循循善诱,努力让他们明白自己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从而从根本上去改变自己。

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第三篇】

(一)导师制的提出背景和具体实施方法

目前的形式下,社会影响和网络影响对学校教育的冲击越来越大,随着单亲家庭、重组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子女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增多,家庭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关注程度减弱,或者是家长对子女的过分溺爱,都会使学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为了体现素质教育中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核心地位的理念,突出学生的发展,我校本着“学生个个受关爱”的理念,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导师制。

导师制是由学生与教师(导师)通过双向选择,在学生自选导师的基础上,每位导师有针对性地选定6名左右的学生与他们结成对子。通过聊天、谈心的方式和学生加以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导师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其中,利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采取个案辅导、团体辅导等方式,并负责监督其实施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为了保证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1、导师要在确立受导关系的一个周内熟悉受导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学生品德、学业水平、身体素质情况、家庭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等方面的现状,并填写好《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中的学生基本情况栏目。2、一个周内要与受导学生进行第一次谈话,按导师工作原则与受导学生确立受导关系,并做好受导记录。3、确立受导关系后每周导师与学生至少进行一次谈话,了解学生本周的成长情况,解决受导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有必要可以做谈话记录,也可以不做记录。4、每次模块考试后,导师必须与受导学生进行谈心,总结一个模块学习以来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变化等内容填写受导记录。5、每学期在学期中与学期末,导师要写出自己的导师工作总结,反思与总结学生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每学期进行两次学生成长导师制学生问卷调查,在调查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导师授导过程的责任心、知识认知层面、谈话设计、自己在思想、生活、心理以及学业方面的收获等各个层次进行评价;学校依据学生成长导师制记录本记录情况进行打分,结合学生自选导师情况汇总和学生对导师评价情况对教师在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价,结果纳入年终百分考核中。

通过实行导师制,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对学生的管理与辅导中。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以正确、合乎实际的方法指导;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地交流,可以让学生与老师心灵距离更近,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师生关系更融洽,注重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把教师的关爱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寻找发展其潜能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

(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师生之间选择的针对性不够突出,有的学生可能文科不够好,却分给了理科老师受导,有的老师可能业务能力突出身体力行但不太善于做思想工作,对以谈话形式进行的导师制就感觉不能得心应手。

2.教师对导师制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应付检查,往往是集中找学生谈一谈话,走一下过场,或者检查的时候将《学生成长记录》匆忙地填一填,并且《学生成长记录》要求有谈话内容和学生感受,学生为了配合老师也只能根据老师记录的谈话内容编造出一些感受,这不仅没有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将学生牵扯到造假活动中,产生了反面的影响。

3.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被要求选导师,被要求分配给某一位导师,被导师找谈话,学生出现问题并不能主动找导师沟通,导师的谈话内容一般也只是围绕着学习方面,其他方面很少涉及,这样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4.在评价方面,目前采用对受导学生问卷调查和依据《学生成长记录》记录情况进行打分两种方式进行,在问卷中学生一般不会给自己的导师打不合格的分数,因为导师同时也是自己的任课老师,高中生非常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对《学生成长记录》的记录内容打分,“重量不重质”,只看记录本上的记录是多少,对中间的实施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管,对学生的受导效果也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

二、对导师制的建议

1.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导师。我校为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天生活在集体里,没有自己的空间,在学校难免和同学产生摩擦,有的同学可能在情绪上表现得就比较明显,需要老师对其心理进行疏导,但是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通过沟通自己解决。另外高中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很多学生初上高中,由于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或者是学习方法不当,出现学业水平下降的情况,这是就需要相应的学科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使之迅速适应高中生活,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但是高中生的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们需要自己的活动空间。既然是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前提,最好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需要导师给予帮助的学生可以为其提供受导服务,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

2.不是所有的老师都适合当导师。“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有的老师善于和学生谈心,能在谈话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有的老师业务出众但是不太擅长做思想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去辅导学生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导师肩负着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业上辅导学生,在心理上疏导学生,在生活上指导学生的重任。所以做导师需要有一定的资质,应该给导师设定一定的门槛,各方面表现突出并且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的人才有资格担任导师。

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第四篇】

一、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

1、学生合作不主动 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而许多学生只顾自己思考,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合作流于形式,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2、学生参与不全面 有的学生习惯于讲座式课堂教学,多数时候在合作中沉默不语;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而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这些原因,使得教师难以调动学生人人参加。

3、学生合作不充分 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因为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敢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一等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就匆匆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致使许多问题的讨论仅仅停留在表层理解或缺乏深度,或要求过高,学生根本无法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只好被动接受别人和教师的观点和看法。长此以往,学生对合作学习就容易失去兴趣。

4、学生角色不明确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往往随意性大,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各小组成员学习能力、性格等个性差异,使小组成员不能均衡搭配。加上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或角色落实不到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小组名符其实的常任报告员,形成小组活动被一二个“积极分子”垄断,而其他学生陪坐的局面。而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拖延时间,也不敢过分地让学习困难学生充当报告员,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

5、教师评价不全面 教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要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基础,但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励过多地集中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了对个体的评价和奖励。而小组合作只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最终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如果教师在评价合作学习时,不把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紧密地结合,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课堂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效率的建议

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个体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以及内容。教师要改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或方式进行教学,要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等新理念,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此外,教师还要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在合作学习的分组指导、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后总结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使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因此,本人认为,高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小组人数的确定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研究设计。就我国中学课堂座位排列的一般情况来看,安排4-6人一组为宜。小组规模小些,既可以保证人人有机会,又可减少腼腆学生的拘谨示感。

2、小组的构成 英语课上,教师要允许学生临时调换座位,以便学生能够“类聚”而畅所欲言;鼓励男女生混编,以调节某些话题的气氛;提供多个可谈论的话题,让学生根据自己话题的兴趣自行组合。

3、小组成员的角色 小组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主持小组讨论,确保每个组员均有发言机会,而且保证全过程使用英语表达。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用简洁语言记录每位发言人的讲话要点,然后拟成提纲交给报告员。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搜集。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先向本组陈述讨论意见或结果,然后代表本组向全班报告。

4、讨论话题 设计讨论话题应该考虑其趣味性和拓展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所选话题应是学生很感兴趣并乐意参与的话题。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多角度的话题并考虑合适的人员组合。一般来说,教师应让学生自由选择课文中的有关角色展开对话和讨论,若能设计出对课文原意有创新而且可谈论的话题,则最佳。

5、启发与提示 启发与提示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要素之一。学生愿意说,往往是由于他们有话可说。因此,教师应该做到:⑴设计的话题应与所学课文的内容相关,话题以有趣、新颖为宜。⑵在课文学习中或学习之前,配发相关的阅读材料,以便学生有可供模仿或运用的语言材料。⑶给出词语或句型等文字提示或口头提示。由教师给出提示词语,让学生根据所给词语形成小短文。

23 2171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