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辅导优推4篇
【导言】此例“中学教学辅导优推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中教学辅导【第一篇】
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切地感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教授倡导的自学辅导教学,乃是当前在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点金术”。基于这一认识,笔者遂产生了下决心改革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重教研轻学研,重教改轻学改,重教法轻学法”而导致的“填鸭式”的被动型教学模式,大胆设计符合“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这一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的念头。
自 2003年秋季开学始,笔者便在所任初中一年级6个平行班240名学生中着手实施了“自学辅导教学法”的教改实验,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大体划分为“编制导学提纲自读教材答疑组织讨论交流反馈点拨深化辅导练习归纳”五个环节,并长期坚持“课堂五动”(即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的原则不动摇,使学生能够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由过去的“教师的独角戏”摇身变为现在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舞台”。
第一环节:编制导学提纲。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教师要想让学生自己真正地动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寻求正确的答案。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疑是学生学习进入主人角色、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
在 2003--2004学年、2004--2005学年四个学期的教改实验期间,笔者在认真研读初一、初二《思想品德》教材、山东省教研室编制的《新课程智能训练》、上海《政治教育》、陕西《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浙江《政治课教学》、河南《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学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以课时为单位拟定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提纲,把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目标问题”的形式“跃然纸上”,摆在每位同学的面前,从而使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活跃起来,促使他们急不可待地渴望寻求到正确的答案,进而积极地加以思考和解答。这样,导学提纲就成了学生自学教材的“指南针”,思路旅游的“导游图”。
第二环节:自读教材答疑。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产生于对未知的探索。”古人也有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着名学者郭沫若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阅读的过程是最好的独立钻研的过程,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重要环节。独立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通过自读教材可以使学生真正地以学习的主人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一定要注意方法,笔者要求学生读书切忌“走马观花”,务必要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四结合”即读记结合、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辑结合,使阅读与思考真正统一起来。以往的课堂教学,有时也留下点时间让学生看书,但笔者认为那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花架子”而已,在那少得可怜的阅读时间里,至多能起到一个“水过地皮湿”的效果,学生是根本来不及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的。鉴于此,笔者逐步地将学生预习的方式由课堂预习转化为课前预习与课堂预习相结合,在课堂上随机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重点、难点,并把主要内容分析清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学抓住重点和主要内容的良好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大有帮助的。
第三环节:组织讨论交流。
《学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课堂讨论能使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形成共识,使问题逐步得以解决。在讨论中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碰撞,让自己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得出结论,会加速其认识水平和思辩能力的提高。以教材为基础,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辐射,这种方式不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新课程改革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在组织讨论时,笔者注重广泛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耳听,成为直接参与讨论的主体。对于那些比较爱发表看法的同学,注重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培育“火种”,发挥好带头作用。对于讨论中出现的反面观点注重加以引导,而不是一下子驳回,“一棍子打死”,要经过同学间思想的激烈交锋来达到正确的认识,“真理愈辩愈明”讲的即是这个道理。平时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他们普遍反映:“经过讨论获得的知识比老师‘硬塞’给我们的答案领悟得更透彻 、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也更牢固。”
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讨论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经久难忘,使其更深入地进行思考,使其在自学阶段获得的正确认识能够得到巩固,使原来理解不够清楚,掌握不够准确的认识得以及时矫正,发挥出学生主体思维的“共振效应”,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是十分有利的。而在讨论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又为下面环节中的点拨深化、归纳总结作好了准备,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克服了教学的盲目性,增强了授课的目的性,做到了“有的放矢”。
第四环节:反馈点拨深化。
利用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调控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学情,才能判定教学的成功和失败,进而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点拨,深化课堂教学效果。譬如:当思维发生偏差时,可“导一导”再纠正;当意见发生分歧时,可“议一议”再统一;当学生对问题感到困惑时,可“等一等”再疏导。
针对学生反馈信息的特殊性,即哪些地方学生弄懂了,哪些地方虽然弄懂但理解深度不够,哪些地方还没有弄懂,特别是还有没有遗漏忽略的知识点。教师在掌握上述各种不同情况后再“对症下药”:对于那些浅显易懂,学生在自学讨论环节就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即不需要再讲的知识点应坚决不讲,切实摒弃面面俱到的做法。对于那些学生虽懂但理解不深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要讲,但不是从头讲,而是在学生不甚明了的地方要认真讲,直到学生明白弄懂为止。对于那些学生还没有弄懂的地方,教师要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务必驱除“拦路虎”、搬掉“绊脚石”、啃下“硬骨头”。对于学生遗漏疏忽的地方,教师还应再提醒一下,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对于本节课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应结合课前编制的导学提纲,作为精讲的内容讲深讲透,通过解开知识纽结,来带动理解一般性的东西,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讲解时应尽量使用启发式的语言,教师可提问,学生可插话,尽量使学生听课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第五环节:辅导练习归纳。
知识在训练中掌握,能力在训练中提高。自学辅导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在教师辅导下的自练自检能力。所谓自练,就是自己依据教学目标去做练习,不待教师与他人督促。而自检,则是自己进行自测并核对答案,找出存在的毛病及出现毛病的原因,从而加以改正,使之正确规范。思想品德教材的知识掌握类型主要是概念学习和命题(即原理)学习,知识点的掌握及应用需要建立在准确、牢固的记忆基础上。卢仲衡教授的自辅教学实验表明:优等生自学十分钟的内容,差生要三十分钟才能学完,而且还存在理解上的差异。在辅导学生练习之初,笔者坚持由学生本人根据自身实际自选练习遍数、次数,练会为止,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使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问题而不必完全拘泥于答案。后来,又要求学生自拟试题练习、同学之间相互命题检测,聘请同学科教师命题考查,通过对某一知识点的多角度、多变式、多题型的反复练习、测试,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整体优化,这也是符合“过度学习”的程度达 150%时学习效果最佳,记忆最牢固、持久这一实验结果的。
当学生学习到一定量的知识后,还需要学生在理解和消化的基础上,将分散的知识趋于集中,零碎的东西变为系统,杂乱的内容构成条理,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概括化。在最近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中,部分学生反映:“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脑发现问题、分析案例、归纳整理,综合大家的正确意见,胜过老师讲好几遍!”
中学教学辅导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教学;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255-01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然而现实生活中中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和父母亲人对自己成才的渴望,心理压力很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段时间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培养的重视,教师在积极辅导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普及、熏陶和辅导,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素质教育,各科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主渠道。
针对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可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水平。
1 克服胆怯心理,树立必胜信念,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学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尚未具备客观性、现实性和正确性,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忽冷忽热的现象比较常见,教师应该认识不同形式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教育。例如,有的学生虽然在学习中花了很大的力气,但仍然毫无建树,使他们在学习物理时难免有恐惧心理,逐渐失去信心,放弃学习,对此教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显得特别重要。首先,创造机会让这些学生“学习成功”,使他们逐渐恢复学习的自信心;第二,教师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和鼓励学生,重新树立自信,看到成功的希望;第三,面对失利而情绪低落的学生进行归因的思想教育,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尽快走出兴趣的低潮期。
2 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中的“有序”与“无序”
有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出现“越学越糊涂,明白的学糊涂了,感到退步了”。例如:在高三一轮复习结束后,有的学生会普遍感觉到,有些以前非常清楚的习题现在听起来反而又不会了,进入人们所说的“高原期”。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意识到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由低级的有序到高级的无序的认识过程,是沿螺旋线上升的,从糊涂中明白既是一个艰苦、诚实劳动的过程更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如果停留在糊涂状态难以自拔,甚至放弃,就永远也学不好了。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将平时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学习的“无序”变为“有序”,把书读“薄”。
3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物理问题中的隐蔽因素、关键词语
中学生解决物理问题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是不善于发现隐蔽因素、关键词语。这是一种满足于事物表面的认识,不能自觉地分析、挖掘、利用问题中隐蔽条件的一种心理障碍。现实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物理问题具有立意新颖,突出考察能力的特点,往往一个关键字眼的差别,一个设问的不同或实验器材的稍微改装等,就可能导致处理方法与平时有极大差别。因此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应对特殊的字眼倍加小心,往往这些特殊的字眼中包含有对解题有较大左右作用的隐含条件,分析了隐含条件就有可能顺利给出解答,否则就可能出现解答繁琐或无法解答的被动局面。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心识别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尽早完成从满足于对物理情景表面因素的认识到自觉地深入发现隐蔽因素的转变。但要做到这一点,仅靠普通逻辑思维是不够的,还要学会辩证思维,使普通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在物理学习中并用,学会全面地而不是从现象上看问题。
4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
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或失败,就会产生畏惧心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例如当学生看到一个物理问题时,要教育学生不要放弃,引导学生多看几次后,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看懂了,这就叫“渗透”。通过“渗透式”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己阅读物理材料的能力,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学习毅力。
同样,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悟性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毅力的重要方面。所谓的悟性,就是通过学习,使自己从已有的丰富的物理现象中,感悟出新鲜的不平常的东西来,并由此的一系列思索。物理悟性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书本及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自己的有毅力的思维活动逐渐培养起来的,它与想当然的对物理事件进行评判是有本质区别的。
5 利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
中学教学辅导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71-01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和情感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学校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将对其未来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在初中数学教育上,数学本就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在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后,必须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才能够更有效的学习到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的。
一、初中数学课堂开展自学辅导教学的优点
在初中阶段,随着数学知识越来越抽象,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复杂,很多学生都逐渐感觉到学习数学比较困难。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就要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知识应用的能力。而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自学辅导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1、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自学辅导,可有更好的帮助初中学生理解课堂内容,让学生课堂学习更有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快速。初中数学学习内容已经开始逐渐深化,课程内容思维跳跃性较大,部分学生在课前没有进行预习,在听课时就容易把握不住学习重点,对知识的学习应用会有所欠缺。而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开展自学辅导,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下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课后对下节课知识点进行自学,就能很快的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
2、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学好数学课程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初中时代,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也为今后更好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读,将完整的推理过程讲给学生,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的时间。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在自学辅导中,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独立解题、独立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
3、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注重开展自学辅导,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初中学生自学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数学教师进行课程讲解时,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去自学知识点,在需要指导、系统讲解和总结的时候进行课堂讲授,让学生更有重点的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生自身的自学能力。
二、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践方法
1、在课程预习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下课前,让学生先阅读下节课所以学习的内容,对知识点有个大体印象,并要求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进行预习,并将与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可以请教教师。另外,在数学教师进行课堂自学辅导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料,在进行预习时,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适时为学生提供引导启示,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和思考。
2、在教学课堂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并寻求合作探究
为了培养初中学生自学的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可以通过分组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创造活泼的课堂氛围,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鼓励学生在小组间就问题进行探讨,甚至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和解题思路进行讲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探讨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课后鼓励学生自主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课堂学习固然重要,课后自主复习会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在课后自主复习环节,初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复习的好习惯。教师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复习题,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知识点复结,并在总结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复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课后能够进行自主复习,将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已经进入了思维培养阶段,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自学辅导,可以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数学问题展开思考。教师在进行自学辅导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自学辅导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在自主学习中能够学会对知识点的活学活用,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铎侠。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
中学教学辅导范文【第四篇】
(一)开展自学辅导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
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令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不少学生曾反映,自己在课堂上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思路和教师的讲课进度。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些数学课程内容的思维跳跃度较大,而许多学生在上课之前没有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因此在听课时就很难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开展自学辅导,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去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就能很快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
(二)开展自学辅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过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总是习惯于采用固定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述“三角形余弦定理”这章内容时,教师总是习惯于先将三角形余弦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背下来,然后为学生讲述定理的含义,接着给学生分析例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后练习。如果教师总是在一开始就将学习内容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很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自己阅读余弦定理,然后画一个三角形来思考余弦和正弦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学生从定理中提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掌握自学的窍门。
(三)自学辅导能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偏重于运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两项能力,许多教师总是习惯于将每个数学问题的完整推理过程告诉学生,并将解题过程中的每个要点巨细无遗地分析给学生听。但不少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采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的讲解虽然十分详细,但却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如果学生不能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养成推理能力。在自学辅导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可以拥有很多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机会,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从旁辅导,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对问题展开探究。
二、将自学辅导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方法
(一)在预习时通过自学辅导,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下课之前,提前告诉学生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在脑海中对这节知识有个大体印象,并将预习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询问教师。同时,学生在进行预习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寻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作为预习的辅助,帮助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在讲到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知识点内容进行预习。在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启示,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如果有学生无法理解坐标点的概念,教师给出适当的提示,让学生想想坐标图上的网格像什么,一些学生会想到,这些网格很像地球上的经纬线、一些学生会想到围棋棋盘上的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将班级上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来提高自学能力。例如,教师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的“二元一次方程式”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现在共有蓝色和紫色的礼物盒25个,礼物盒中总共装了66件礼物,在紫色的盒子中装着2件礼物,在蓝色的盒子中装着4件礼物,请问蓝色和紫色的礼物盒分别有几个?这个问题乍看之下有些复杂,但事实上这个题目是十分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在讲到这个问题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展开讨论,尝试自己寻找建立方程式的方法。经过讨论,学生商量出,将蓝色和紫色盒子的个数设为x和y,则有方程4x+2y=66,x+y=25,将两个方程联合起来就能算出x=8,y=17。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怎样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三)在下课后通过自主复习,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指,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达到自学的目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复习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讲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复习,并尝试在不了解外角和定理的情况下,运用内角和定理来推测外角和。又如,教师在讲到“全等三角形判定”时,可以先详细地给学生讲述“SSS”(三边全等)和“SAS”(两边及夹角相等)为什么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嘱咐学生在下课后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复习,在复习时尝试分析“ASA”(两角及公共边相等)为什么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复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最佳方式,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回想起旧知识,还能尝试对新知识进行推理。
三、结束语
上一篇: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精编3篇
下一篇:教育教学故事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