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与青年教育汇聚精彩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校园文化建设与青年教育汇聚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校园文化建设与青年教育【第一篇】

春节前夕,连续发生了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年级一名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排名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将母亲打死;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中学两名初三学生因勒索钱财将一同学砍死;还有河南省安阳市一学生家长,因其子未被评上“三好学生”和未当上少先队大队长,竟带人打了班主任等多起事件。

这几起事件,我们一方面既感到震惊、痛心,同时也使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工作进行深刻反思。这几件事从表面看是偶发的刑事案件,但从深层次看,它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的一种反映。具体讲,学校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欠缺,特别是法制教育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知识教育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倾向还很严重;社会教育的大环境还存在一系列刻不容缓的问题,宣传武打、凶杀等暴力内容的小说、光盘、杂志依然充斥着市场,电影、电视媒体也时常播映带有这些内容的节目,这些不健康的东西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家庭教育问题更为突出,家长们自身存在的狭隘教育价值观、片面的质量观、陈旧的人才观导致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名次和能否升学,不关心思想品德等其它方面的教育,教育方式、方法又失之于简单,因此导致了适得其反的效果;由于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不仅要学习学校的课程,而且课外还有繁重的额外负担,结果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不同程度地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未能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反而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甚至产生了许多悲剧。由于我国人口多,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也多,社会就业压力大,这种就业压力过早地在学校引发了升学竞争,尽管我们采取了诸如扩大招生规模这样的措施,但很难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高屋建瓴,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表明了中央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坚强决心和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切与期望之情。同时,文章从全党、全社会和教育工作的全局高度,深刻阐明了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教育部门的同志深受教育,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主动地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

首先,要坚定不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育部决定今年召开“第九次高校党建会和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重点研究和部署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继续推进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有针对性地对中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加强学校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和建设工作,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德育在各学科教学环节的渗透;注重德育的实践环节,提出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措施,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从校长和校领导班子开始,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寒假开学后,要在教育系统普遍进行一次师德教育和检查,引导校长、校领导班子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二是依法管理教师队伍,强化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抓紧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法规体系。把住教师入口关,保证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要求。坚决取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者的教师资格,将师德不合格的人坚决调整出教师队伍。同时,要强化教师培训工作,尽快完成对中小学教师的新一轮培训任务。三是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教师管理的有效机制。要继续深化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科学定编设岗,严格考核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教师队伍的公平竞争机制、有序流动机制和有效激励机制。实现教师竞争上岗,调整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教师,辞退一批不合格教师,精简学校富余人员,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第三,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调整教育体系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缓解升学压力。努力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第四,抓住契机,知难而进,持之以恒,切实把“减负”工作抓出成效。“减负”既是一项战略性任务,又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不但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还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要狠抓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廉政建设,坚决制止教育系统乱收费现象。从今年春季开学起,所有中小学校和教师必须坚决取消按考试成绩公布学生名次的错误做法。

[1][2]下一页。

负担与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刻苦学习精神的关系。我们要减轻的是学生过重的负担,反对搞题海战术,但并非让学生走“捷径”,而是要通过“减负”,让学生获得更多自由发展、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空间,引导和培养学生勤奋钻研、刻苦学习的精神。三要全面理解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的实质,把握好“度”,注意防止工作片面性,既不能对“减负”贯彻落实不力,又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在“减负”工作中,要注意爱护、保护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能因“减负”使教师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放松教师的责任。要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同时,加强教材改革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积极发挥家庭和社会在培养和教育青少年学生中的重要作用,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正确的教育思想、方法,交流科学教育子女的经验,通报教育方面的信息,促进并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校园文化建设与青年教育【第二篇】

“全面推进根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根据青少年的发展规律,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且有健康个性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我们要在紧抓教学主渠道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道德规范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广大学生能够在健康的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

1、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利用课堂渠道及班会、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果及优秀人物的丰功伟事。

3、注重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校园里的时事政治专板(黑板报)及学生的阅报长廊的报纸及刊物供学生阅读浏览。

二、构建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校训、校风、校规等,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

做好校园的净化,美化,绿化和教育化,时时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对校内道路,活动场所以及绿化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这一目标。

学校教学设施先进,不断充实更新专业电化教学设备,建立校园网络,优良的育人环境专业化、现代化、配套化,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学校拥有藏书2300多册,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系统,建立了现代化的闭路电视系统,专门的多媒体演播厅、学生微机室等形成了完善的专业设备,保证了教学,推进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优化了育人环境。

三、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占领校园文化特色。

我校一贯重视艺术教育和教学工作,除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灌输艺术知识外,我们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

以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形成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以天真活泼,助人为乐,遵纪守法,展示了新时期少年儿童的美好心灵。

四、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和校园法制教育。

我们经常利用班会、校本课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基础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基础道德教育重在养成和训练上。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禁烟”,“禁毒”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资料片和图片展,并请司法人员进校做法制报告,使广大学生提高知法、守法、用法意识。

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焦点,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而管理人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这三者的完美结合,必将谱写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篇章。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思想境界,行为作风,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是学校的主体群体,他们的求知欲,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等都将折射到校园文化中。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发展之本,立足之根。让人性之光,文化之光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展现学校风采,增强学校魅力!

校园文化建设与青年教育【第三篇】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的总和,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语文教学是文化知识的传承、文化精神的积淀与挖掘的过程,与校园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从三个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优化语文教学为校园文化奠定基础;语文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开展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语文教学;人文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的总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促进、导向、规范、约束的教育功能。语文教学是对文化知识进行传承,对文化精神进行积淀与挖掘的过程。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谈几点看法。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我国古代先民积淀了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如,中国文学中屈子独醒、司马迁受刑、班昭续书等。语文教师必须注意渗透人文主义的精神理念,让学生从经典作品中感受人类对自己命运的关注、对人类精神需求的关注,从而肯定人生价值,明确生活意义,尊重人生,热爱生命。

(二)语文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课堂和语文课本的.教学上,而应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也必然能将自己在课外学到的各种知识运用到课堂语文学习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根本上有所提升。

(三)语文教学重视阅读品味。

好的文学作品能启迪人的心灵,同时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着时代的特色,所以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是一种美的熏陶,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考察,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这些有文化内涵的精品读物。“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应让课堂教学成为提升学生素养的精神家园。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通过课外活动可以把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用到课外。

(一)结合课本上的有关内容上一节语文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课本上有关书信的内容,我就让学生摘抄和背诵古今中外有关亲情的诗句,甚至歌词,让学生欣赏歌曲,比如《烛光里的妈妈》等。

(二)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比赛,如朗诵、演讲、辩论、读书笔记等。

为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能力,校团委、校学生会和系学生会可以联合语文组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组织学生看立志书籍如《把信送给加西亚》,然后让学生写读后感;一学期后让学生写体会,包括有关《弟子规》的黑板报比赛。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失利者,平时的学习习惯就不太好,而且自制力差,对校外不良文化缺乏抵制力。如今在青少年中流行的一些网络文化、音像资料、图书等包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不乏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些都会破坏学生已有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变化。针对这一情况,我校的语文课要配合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语文课内和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呈现方式之一,是全校师生精神世界的缩影。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校园文化发挥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着学校的内涵和精神底蕴。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为之做出贡献,并必将从中获益。

校园文化建设与青年教育【第四篇】

6.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积累于学校发展的滴滴点点,体现于师生员工的一言一行,需要全校联动、全员重视。根据这一点,我校确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体系:学校党政领导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师生员工全员参与,整体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7.学校作为大众教育的重要基地,作为人与人打交道的文化场所,应把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大众认同的观念,形成具体可操作的目标,让不同领域的知识在交流中相融,让不同观点的思想在碰撞中升华,让不同种类的文化在沟通中趋同,真正成为从事文化的传承、积累和创新的地方,成为思想与思想交流、情感与情感沟通、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心灵家园。

总之,我校通过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铸就了“竞争、合作、求是、创新”的校风,增强了学校内功,保证了办学方针和办学理念的贯彻落实,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以上是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5

页,当前第。

5

1

2

3

4

5

校园文化建设与青年教育【第五篇】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企业经营发展呈现良好的前景。但同时,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也为企业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如何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谋求长远发展成为首要问题。在企业经营发展中,营造企业文化有助于提升员工凝聚力,深入挖掘员工价值和潜力,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为企业长远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基于此,就需要加强政治工作,充分把握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为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指导依据,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主要就企业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中存在密切联系,同时也是党的政策方针落实主要方法,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于解决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企业员工思想水平,为企业经营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就企业文化来看,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逐步形成全员认同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经营准则和企业精神,对于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由此看来,加强企业政治工作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研究十分关键,对于后续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凝聚力,创新经营和管理理念,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企业文化建设中,主要是指企业文化形成、塑造和传播全过程,在一定经济环境下,全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总和,将自身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建设中,其中主要包括价值体系、文化积累、行为方式和企业精神等内容,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凝聚力,具有激励作用、约束功能和导向功能,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调动工作积极性,严格遵循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可以说,现代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领导作用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都是无可替代的。

1.思想政治工作是基础,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基础。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党一项优良传统,主要是强调在遵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对人民群众进行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具备更高水平的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明确自身职责所在,具备更高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所在,推动企业经济建设和发展。不难看出,组织开展企业工作,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下有序开展,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功能更为突出,企业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推行前,需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宣传和引导,帮助广大职工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营造良好的企业的氛围,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与此同时,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和促进才能有序开展,一名优秀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本质意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深刻把握十八大精神本质,顺应时代发展,打造更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自身特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群众利益受损,针对此类问题需要及早寻求合理对策予以解决,为后续文化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2.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开辟新思路,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作用,其本质研究对象是人,强调以人为本原则,能够尊重和爱护员工,结合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从共同价值取向着手,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突出员工的`主体地位,在良好的环境熏陶和制度约束下,认同企业经营价值观和目标。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影响下,员工可以积极投入到工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切实提升企业整体凝聚力,为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目标共同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此外,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经济文化,通过建立企业文化,有助于创新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升内部管理成效。企业的经营管理主体是人,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依靠人实现,这就需要企业通过文化建设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力度,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赋予员工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个人发展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整合在一起,挖掘自身潜力,做出更大的贡献。基于此,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同企业优秀的思想结合在一起,才能打造更具活力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后续经营管理活动开展提供坚实的指导和帮助。

3.企业文化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多样化发展。企业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更多的是通过谈心、说教或是会议方式为主,强制性的向员工灌输进步思想和理论,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促使员工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态度,激发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实践生产活动开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现代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迎合社会发展需求,打破传统的说教模式,塑造更具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促使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更加丰富、深刻,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发展需要,提升生产经济效益,将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转化为物质生产力。与此同时,还应该深入了解职工群众思想动态,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力,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和载体,促使员工可以在网上观看和分析,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教育的本质要求,促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多样性,获得别样的活力。诸如,通过宣传板形式来宣传员工精神风貌,鼓励员工工作热情,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切实提升员工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工作更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4.有机融合思想政治和经济工作,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服务。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有机整合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吸收更多时代元素,促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其核心内容包括企业目标、精神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彰显出企业的价值取向,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真正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经营生产的服务作用。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促使员工可以获得参与权和知情权,将理想和信念有针对性贯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此外,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整合企业管理要求,为实践活动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应该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相互促进、相互弥补,为企业长远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淼.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d].北京交通大学,.

[3]李华丽.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

[4]李鹏.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j].改革与开放,2015,12(14):70.

校园文化建设与青年教育【第六篇】

2.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联系学校发展实际,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从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方面,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坚持人本思想和科学管理相结合,建设人本民主和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坚持科学和人文的不断整合,建设三级课程有机结合、机制创新的课程文化,坚持师德与师风并行,建设严谨、善诱、灵活、高效的教师文化,坚持自由与合作统一,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

3.大力倡导学习文化。我校以“建设学习型校园”为目标,大力倡导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使学习成为学校及各成员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使各成员理解“学无止境”的内涵,明白“学习改变命运,学习是成功之母”的硬道理。同时,根据学习文化的特征,我校在物质上、制度上、精神上创设有利于学习的场景,使教师在个体学习、组织学习中重新创造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并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楷模,使校园文化成为具有生命活力,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创造的学习文化。

4.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是以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互相帮助,相互尊重,彼此信赖,团结合作,乐于争鸣的文明氛围为出发点和归宿,而精神文化的核心也不是。

名言警句。

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和良好氛围的形成过程。它体现于学校各成员的各种行为和现象之中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是学校长期发展的物质、制度、文化和行为的积淀是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既要继承、积累又要不断扬弃、创新与时俱进。

校园文化建设与青年教育【第七篇】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料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用心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理解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潜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

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是由教育“三个面向”指导思想及教育改革趋势所决定。教育要。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资料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同样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的资料是十分丰富的,那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

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建立优美校园为主要资料的物质文化入手。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到达无意境界而采。

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就应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细。资料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资料,使大家明白就应怎样做,不就应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构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级长、政治科科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工会团委”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德育处主任昙都冻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校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大队部团支部、班委会、少先队中队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室、德育处公安局、派出所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网络才能保证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务必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职责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群众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并可能构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构成优良校风。

群众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群众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群众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群众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透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潜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构成学校精神。

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状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忙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群众、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构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

第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职责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用心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建立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

第六、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

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第七、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

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

第八、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

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透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构成。

5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从某种好处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能够构成良好的群众意识。良好的群众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

人际关系被称为人世间最复杂的关系,学校也不例外。从横向看,有领导群众的人际关系,教师群众的人际关系和学生群众的人际关系;从纵向看,有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领导群众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师间的人际关系,教师间的人际关系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仅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直接影响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谈点看法。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潜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潜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能够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潜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用心灌输外,还务必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阅读精编(2):

校园文化建设与青年教育【第八篇】

(1.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2.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459000)。

摘要:精神文化是当代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在精神导向、价值导向、激励导向、行为导向上均可对育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校园精神文化的构建,要以育人为本,从夯实文化建设基础、加强文化借鉴与传承、凝练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开展文化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的。建校伊始,普遍呈现出重物质文化建设而轻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即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绿化美化、教学生活设施等方面的投入,而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再加上建校时间短,文化底蕴不深,造成精神文化的滞后与缺失,从而影响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精神导向。

精神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多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作用的,影响深刻。在高职院校,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除知识和技能外,还可通过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的心灵走向,使其在文化氛围中接受文化沐浴、情操陶冶、道德洗礼和人格升华,产生“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教育效果。有了精神文化的引导,大学物质文化就能在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中,不断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灵魂,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广大师生中形成一种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使学生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价值导向。

精神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所蕴涵的价值观念深深地熔铸在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通过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使生活其中的个体无形中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诸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并逐步引导师生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秉持一定的价值取向,紧紧团结在一起,慢慢对现有的文化价值产生认同,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形成共有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建立起高度和谐、信任、理解、互尊的群体关系。长期处于这种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下,广大师生的思想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情感得以升华,审美情趣得以提高,从而实现对个体精神、心灵、人格的塑造。

3.激励导向。

充分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激励导向功能,教育和引导高职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他们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用内容健康的精神文化去刺激和引导学生情感和心理,可以增强广大学生对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形成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以校为家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一种团结向上、推动发展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一旦稳定形成,就成为激励高职师生勤奋学习工作、勇于拼搏的强大的内驱力和推动力。

4.行为导向。

大学精神文化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具有十分强烈的导向作用。在校园生活中,学生必然受到各种规范的要求和制约,包括有形的或无形的、明文规定的或约定俗成的。高职精神文化虽然无形,却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氛围力量和精神因素,时刻约束和引导着广大师生的言行,通过运用刚性的制度和柔性的舆论道德手段,引导着正确的行为,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通过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引领,逐步把学生引导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方向上来。这种无形的精神文化力量,既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自觉规范自身言行;同时还以使那些不遵守规章制度者在精神舆论压力下,逐渐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言行,进而融人到群体生活之中,最终成为群体中的一员。

1.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灵魂,它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具体体现为教育理想、建校原则、办学宗旨、育人取向、培养目标、精神偶像、育人途径、学风建设、教师形象、工作重心、庄重承诺等方面。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

2.校训。

校训在《辞海》中解释为:“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由此可见,校训是高职院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具体反映,是全体师生必须共同信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也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一所学校的校训,可以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理想,掌握广博精深的学识本领,塑造为人做事的良好品行。

3.校风。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它体现在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上,包括教师教风、学生学风、干部作风、班级班风等各个方面,同时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建设好的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校风,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之一,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它具有巨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是一种精神力量和优良传统。

4.教风。

教风即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教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教风也是一个学校崇高的精神旗帜,它对学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好的教风,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可信度。因此,教风是一个学校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5.学风。

学风即学习的风气。通常指的学风有二种,一种是指学校和教师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第二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构成了校园精神文化。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成为增强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之一。

1.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夯实文化建设基础。

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建设精神文化环境时,必须摆脱功利性思想的束缚,深入挖掘埋藏在人内心深处的人性的精华,寻找可能产生巨大效应的潜在因素。

(1)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是前提,是基础,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首先必须适应岗位需求和职业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校园文化积淀等,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高职院校独有的一种崇尚职业道德、注重技能培养、弘扬创新精神的优良传统。学生在这样的精神文化环境中,逐渐受到熏陶直至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能力水平。

(2)以人文精神为出发点,创设文化氛围,实施文化启蒙。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过程中逐渐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培育出具有良好人文精神的人。如,中国古代教育为教、为学、为人的大学理念“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教育为学习参天尽物的道理,昭示着强烈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体现出人文精神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以人文精神为出发点,创设文化氛围,实施文化启蒙就是高职院校在教给学生技能的同时授之以文,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作为打开思想之锁的钥匙,用文化来引领思想,启迪智慧,塑造灵魂,这样才能培养出既具备高超技能又有高尚道德和人文情操的全方位发展的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2.加强文化借鉴与传承,丰厚校园精神文化优良传统。

文化借鉴与传承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方法。既要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传承本校特有的精神文化,在借鉴和传承原有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多种途径的文化建设活动,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精神。

高职院校在精神文化建设上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国内不少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是,各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在文化借鉴的同时,也需结合自身的实际,创造出本校的精神文化。

首先,要突显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以高职教育的特色为根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如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秉承“明德励志、勤勉精艺”的校训,形成了“文明、书香、和谐、创新”的校风、“德高、业精、乐教、厚生”的教风和“修身、践行、笃学、强能”的学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的校园文化,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因此,我们应在明确学校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把促进学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首要目标,避免精神文化方面的同质化。

其次,明确属于本校的治学理念,如强化岗位知识和技能概念、岗位知识和技能应区别于专业知识和技能;密切关注企业,实现岗位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使之与企业的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步发展。

再次,建立本校的校园文化评价体系,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考风等内容,可反映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也可考察学校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高职院校的精神文化若要迅速产生效果,必须在培育和弘扬高职精神文化的同时,形成广大师生的广泛文化认同。一旦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即会在日常的生活和活动中自觉主动用学校文化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进一步影响思想和灵魂。

(1)将精神文化融入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之中。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应用性是高职教育的独有特点。而高职精神文化必须体现这些特点和特色,既要体现大学精神文化,也要体现企业精神文化、体现职业精神文化,突出职业特色。要把这些精神文化体现到人才培养目标中,体现在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上,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将企业文化融入到职业教育文化中,既可培养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双证型、职业型的人才,又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意志和情感,为以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形成对学校文化的认同。

(2)将精神文化与所学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寓教于乐。高职精神文化建设必须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否则就不可能长久。因此,必须将精神文化融入到专业知识讲座、职业技能大赛等专业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要最大程度地整合高职校园可利用的资源,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文化品牌,使之成为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活动的主流。

4.加强文化创新,形成独有的校园精神文化。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是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和更高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在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开展文化创新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精神文化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创新,关键是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创新文化是什么?是唯物、辨证的科学世界观,是服务国家战略、不断科技创新的价值观,是科学的精神和伦理道德,同时,也是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创新活力的精神氛围。它包括外部物化层面、制度层面以及精神层面三个层次。作为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念、道德风气等,是创新文化最本质、最核心的内涵。高职院校的传统、精神,就是高职院校的文化积淀,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是展示学校形象、理念的文化名片,是绵延组织生命的文化基因。在文化创新中,必须加强对师生创新文化的教育和引导,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创新,重点是创新文化活动,提升文化品味。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展示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和信念追求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校园文化、实施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对传承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经常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文艺晚会等多种科技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营造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凝练是通过构筑文化精神实现的。所以,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先、重在建设的方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根据高职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院校要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人文精神融入到高职精神文化建设中,不断培育、凝练、提升、发展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精神文化,从而实现高职校园文化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3 30474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