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师交流材料2
高校思政教师交流材料 (2)
红色叙事泛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为题材的主旋律故事话语表述。讲好红色故事,将红色叙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内容、逻辑、目标有机整合,是促进思政课叙事教学话语创新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新时代上好思政课必须关注教学话语的创新及其传播效应,以话语体系研究增强思政课教学引领思想、形成价值的主动回应。
一、红色叙事融入思政课教学话语的内在逻辑
叙事教学是以“讲故事”为起点构建课堂内容、实施教学方法的教学方式,即在教学话语中通过教师主导的叙事主张,将寄于故事中的深刻道理同学生主体感知有机融合,强调参与叙事过程的双方共赴情感体验、共生思想矛盾、共享意义生成。叙事教学的内在逻辑是把握教学的对象化本质,避免教学话语的异化而产生的认同感、获得感疏离。“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红色叙事恰恰运用党的历史这本红色教科书转换思政课教学语言的话语建构方式,突出了思政课教学的独特属性及价值追寻,有机连接思政课教学政治站位与思想拔高的统一要求,有效实现思政课价值增量与意义增值的教学目标。
第一,红色叙事融入思政课教学话语是实现新时代铸魂育人根本要求的路径探索。面对新时代的青年人,怎样才能辨明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怎样才能赋予青年人用历史的深度透析现实,用国际视野的宽度分析世界格局,用战略的眼光研析发展大事?这些问题都关系到用什么样的教学话语形式引领学生以及以什么样的教学话语内容贯彻新时代铸魂育人根本要求。红色叙事强调的是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宏大主题及主要故事、情节,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嵌入贯彻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逻辑主线,以红色叙事的教学话语出场引领集体认同中的价值共鸣。红色叙事能够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话语自信,通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生动叙事“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红色叙事教学与新时代铸魂育人根本要求逻辑一致。
第二,从以理服人到情理结合,红色叙事对思政课教学话语的增量逻辑。红色叙事结合了日常叙事、历史叙事、文化叙事的话语特点,通过红色故事,特别是以党史故事为主体的发展脉络及历史人物的细节描述,为学生铺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奋斗史、改革史的精神谱系,在感悟历史真谛的同时,厚植情理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政治课老师讲授焦裕禄的事迹数度哽咽,给同学们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这节课在我的一生中留下深刻印记,对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有很重要的影响”。红色叙事融入思政课教学话语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于知识原理的科学性的把握,更坚定了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个体参照,在真实鲜活的楷模影响下,在思想深处种下科学、道德、信仰、奋斗、开拓、创新的种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讲红色故事是从讲理到讲情的迈进,体现了从以理服人到情理结合的内在逻辑。要抓住思政课教学的红色语言符号,因为语言符号是意义的重要载体。思政课教学中红色叙事蕴含一种特殊的互动符号,它通过强化符号来源的现实性与对象关联性,在情理结合的“自我互动”中提供了教学话语的意义持续的重要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中的话语增量。
第三,从话语兑现到话语转译,红色叙事对思政课教学话语结构的优化逻辑。思政课教学传统话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知识/问题—内容阐释—意义阐发—知识反思”的理论话语结构,教学话语直接兑现教学内容,理论话语结构的特点是通过直接讲授而不是叙事的方式建构教学关系,造成话语对象被动接收信息,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说并不利于意识形态传播。叙事话语表现为“叙事—意义阐发—主体转译—知识收获”的话语结构,通过叙事素材的合理选择和有效运用达到教学内容的转译。而“所谓教学内容向课堂话语的转译能力,就是思政课教师将教材内容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转化为课堂话语并向学生表达的能力”,就是叙事素材的选取和教师能力的发挥,“选择合适的故事作为叙事教学的素材是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一环”。红色叙事不同于其他叙事形式,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从创立初期到带领全国人民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一次次真实事件,一个个鲜活人物都是转化学生内在精神力量的重要素材,红色叙事也能够从素材优势中提升思政课教学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统一的具体要求。
二、红色叙事融入思政课教学话语的策略分析
红色叙事对提升思政课教学话语认同与自信、提供话语的意义增量、转化话语结构效能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一方面红色叙事已显性存在于思政课教学话语结构中,但另一方面红色叙事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合目的与合规律的协同并进,需要不断加强红色叙事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索与策略分析,充分发挥红色叙事在思政课教学话语中的应用价值。
第一,强化“红色微叙事”的话语叠进。“讲道理”要讲究方法:既要在“宏大叙事”中把准时代主题、历史规律、伟大精神;又要注重与“微观叙事”的有机结合。“所谓宏大叙事就是人类对于历史发展脉络的整体把握”,是以建立一种普遍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共识为合法性依据的现代性叙事形态。每个时代都应有符合这一时代的宏大叙事,宏大叙事以总体全面性特征强化了人们对时代重大主题的把握。思政课教学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一时代命题的整体把握中不断架构教学内容框架、完成主流价值的传递。“宏大叙事”是思政课教学中的主脉,但在主脉的教学展开中出现了“讲大道理”的现象。网络时代已快速换挡至融媒体时代,叙事不仅要“全”,更要“精”,“宏大叙事”能否抵抗质疑关键在于多角度、纵深刻画这个“全”,在于具象化、细微化的“红色微叙事”编织成的“思想的细语”。因此积极选取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红色数字等板块式叙事,是强化红色叙事话语结构叠进,突出思政课传播主旋律的教学针对性的重要方式。
第二,打造红色叙事的流动空间。叙事不仅受表达主体的主观条件制约,其客观环境也是影响叙事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中宣部新命名11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总数达到585个,红色文化资源教学基地丰富,为思政课叙事空间的转换提供了客观条件。叙事空间的多元化促进叙事主体与对象关系的多维生成,教学叙事不仅是头脑场景的模拟,更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与教学方法新尝试的结合。国内高校已开始实行流动的思政课、情景党课的课堂延伸、激情大课堂等,成为红色叙事的空间交互先导。同时红色叙事的流动空间塑造了大众教育,在重大的时间节点发挥着育人的功效。红色叙事空间的流动促进了学生接收社会群体的共识教学,有助于在自我体验中主动勾画革命中国、英雄中国、奋进中国的壮美图景。
第三,红色资源在教学叙事关系中的翻转应用。红色叙事应以立体的形式建构创新型的教学叙事话语。一是开展互动叙事的媒介翻转。媒介形态的叙事教学兼具“视觉叙事”特征,媒介形态的红色资源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优于话语形态,其叙事的受众及效果高于话语叙事,这也是思政课长期以来借助影像教学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产主旋律电影热度居高,高口碑反映的是影视作品中的叙事逻辑获得了人民的高度认可,“电影通过对红色记忆的讲述以及对重要事件的阐释,唤起观众群体心中的集体记忆,进而增强民族情感和归属意识”。将课程内容教学、实践教学和研讨教学制作成图文物料、视频短片等,在媒体互动教学中加强叙事逻辑的把握。二是自媒体叙事的研学翻转。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等自媒体中的优质红色资源不断涌现,自媒体在改变信息获取方式的同时塑造了文化传播的新向度,更富个性、更有张力、更具“魔性”的自媒体创作成为一种可视化的思想镜像。新时代思政课可以有效利用自媒体的这一特性,打造翻转课堂的时尚模式,让听故事的人变成讲故事的人,通过时尚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进行主动的自我纠错、自我查补,让思政课“翻转出正能量”。三是红色剧本叙事的角色翻转。鼓励学生利用红色故事剧本进行情景体验,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在组织、引导学生理解剧本、塑造人物、完成故事情景时进行角色体验,通过身份转移、情感互通达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目的。
红色叙事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教学话语方式转变的问题,更是通过话语改革不断助推教学模式改革。怎么讲故事表现了叙事话语的本质要求,而怎样讲好故事却更加体现了叙事话语的教学实践要求。守好意识形态根基需要讲究方法,不能在真空中宣传主流文化,不能以取悦的方式进行思想传授,发挥红色叙事的话语优势,是创优新时代思政课话语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党员思想教育活动样例(汇总8篇)
下一篇:高校思政教师交流材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