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教学【通用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Seminar教学【通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Seminar教学【第一篇】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设第四军医大学2004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22人为对照组,第四军医大学2005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32人为实验组。由相同教师授课。
2.研究方法。实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组并确定主题:学生分成5个小组,教员提供典型病例,拟定讨论主题并发放资料,引导学生如何自学。(2)学生自学: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并小组内部讨论,准备发言方式和内容。(3)课堂讨论。教师先讲解重点知识点,并引入主题讨论。各组采用任何形式汇报自学成果并展开辩论。(4)总结评价。教师分析总结,再次强调关键知识点,评价各人课堂表现,提出更进一步的学习要求。课后以小组为单位上交学结。对照组按照传统的LBL教学法教学。教学结束后,对各组学生进行相同试卷考核和填写问卷调查。
3.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表示有差异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试卷考核对比。实验组考核平均成绩为±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分(P<)。尤其对概念的理解深度、病例分析的广度,实验组表现突出。
2.问卷调查分析。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形式,发放53份,回收率100%,问卷共设十个项目,每项10分,满分100分,见附表。实验组中,除“概念掌握”一项外,其余各项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在总分上有显著优势(P<)。三、讨论Seminar的意思是“大学或暑期学校学生为研究某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的班级或研习班”,欧美主要用于大学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教育阶段,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Seminar教学法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课程完成方式由“教师灌输”变为“教师引导—师生讨论—共同总结—深化主题”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用能力、探索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这与临床医疗八年制教育的核心相一致[2-3]。
八年制学生人数少、学习能力强、医学理论基础扎实、便于开展小班讨论,这些为引入Seminar教学法提够了很好的时机和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获得如下效果:
(1)激发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气氛。急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教学使学习内容抽象、记忆困难,学生不能真正体会到急诊急救的惊心动魄和成功救治的欢欣鼓舞,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低。改用Seminar教学后,最直观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在充足课前准备下,学生发言踊跃、讨论热烈,对知识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明显提高。
(2)互动性强。在LBL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精修教案、添加案例、加强语言技巧,但事实是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的精美幻灯、真实病例只能博得学生片刻的激情;尤其在互动设计上问题最大,要么太假、要么太难,往往是面对教师在讲台上充满激情的提问,台下一片静默,教学收获很少。这种现象在Seminar教学模式中得以改变。学生在上课之前,已明确课堂主题并做好充足准备,因此在课堂讨论中不会出现冷场的尴尬现象并敢于提出质疑或辩论。另一方面,教员在备课时已基本了解学生的需求,将用于幻灯制作、互动设计等表面形式耗费的大量时间用于思考和充实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分析全面、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3)开阔视野、培养临床思维。打破传统教学中“疾病概念—病因与分类—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的顺向思维模式,以临床病例为起点,按照“临床症状、体征—疾病病因分析归类—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的逆向思维模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局部到全身,并结合自学与讨论,开阔视野,在逐步理解和领会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Seminar教学【第二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级、2010级护理硕士研究生共19人,均为女性,年龄23~36岁,平均(26.63±3.83)岁。其中,应届毕业生入学者11人,有工作经历者8人;研一学生10人,研二学生9人;专业学位5人,科学学位14人。
1.2实施方法
围绕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按照课程开发程序,首先进行情景分析,进一步明确学院研究生教育理念、学生需求和定位、师资资源和条件;运用专家咨询法构建《临床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实施方案,确定应用Seminar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完成教学大纲和资料讲义的编写;经过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等环节,最终应用和实践。
1.2.1教学目标
本专业课程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首次课程则由一二年级共同参与。通过学生讲课、集体讨论和教师指导紧密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了解,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核心能力。完成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描述和分析临床护理相关主题的主要进展和动态;(2)应用循证实践的方法,获取和评判相关主题的最佳证据;(3)结合临床案例,分析和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提供最佳护理实践。
1.2.2教学内容和安排
结合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本专业课程特点进行Seminar主题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以各专科共性的护理专题并侧重临床实践案例为原则,确定的主要专题内容包括:护理理论、高级护理实践、循证护理、危重症护理、皮肤护理、患者安全目标与安全管理、静脉治疗、疼痛护理、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终关怀和姑息照顾。每一主题3学时,总计30学时;每周一次课(3学时),学生有至少一周时间进行相关资料研习。
1.2.3教学过程
Seminar过程的组织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决定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最终效果[3]。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是确保Seminar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建立了QQ群,便于课余交流和资料共享;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指导老师作为促进者、组织者角色;学生分组,每2~3人为一组,完成一个主题内容的主讲报告;外请临床护理专家参与部分主题研讨。每一主题内容的研讨中,Seminar教学模式的结构设计为:(1)预先作业:报告小组成员查阅资料、研习主题内容、分工准备多媒体幻灯,交由老师指导和修改,其余学生根据提供的参考书目和资料自学主题相关内容;(2)课堂开场(2~3min):指导老师结合主题内容及其临床特点介绍和引出研讨主题、主讲同学或主讲嘉宾,不作学理评价,以免影响学生的判断;(3)主题报告宣讲(40~50min):报告小组成员分别以幻灯、PPT形式进行主题报告,一般包括该主题的概念及理论发展、临床应用及进展、案例分析或病例分析三部分内容;(4)简要点评(2min):指导老师和同学点评报告人的讲解、幻灯制作、引用文献等;(5)分组研讨与交流(60~70min):指导老师提出3~4个研讨问题,同学分4个小组(每组5人)先进行组内交流研讨,各小组再将汇总意见在课堂集中发言,与其余同学交流。指导老师在此期间参与小组发言、组织课堂集中讨论、剖析研讨问题和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和表达;(6)总结、点评:下一次内容布置和安排(3~5min);(7)网上交流:将相关幻灯和资料上传QQ群共享。1.2.4课程考核和成绩测评考核方式为案例研究(casestudy)。重新分组,每组3~4人,各组自选本课程中任一主题,以案例或病例查房形式进行演示,要求围绕临床病例确立问题,应用循证思维和方法,寻找理论依据应用于临床情境以解决问题。从案例选择、问题思考、理论依据、理论应用、概念图和汇报过程六方面进行评分,指导老师和同学参与测评(本组演示时本组同学不评分)。课程的成绩评定:主题报告30%,课堂研讨及参与20%,案例研究50%,总分为其课程成绩。
1.2.5课程评价
自行设计研讨课程的评价反馈表,学生的反馈意见按Linkert5分评分法表达,以1~5分分别表示“强烈反对”、“反对”、“一般”、“同意”、“非常同意”;对研讨学习的自我评价以5分表示“优秀”,4分表示“良好”,3分表示“中等”,2分表示“及格”,1分表示“差”;另设开放性问题收集意见和建议。每次课堂研讨结束,学生填写课程反馈表,指导老师汇总意见后阶段性反馈给学生,并结合开放性问题反馈的结果进行跟进和改进。
2结果
2.1课程成绩
课程考核中学生完成6个案例研究,分别以角色扮演、焦点访谈、循证查房等形式汇报演示,总的案例评分为(87.01±4.54)分。结合主题报告及课堂研讨的评价,课程总成绩评分为(89.81±2.58)分。
2.2课程评价
学生对研讨课程的总体评价反馈是积极的,各条目评分均在4分以上;自我评价学习效果为(3.89±0.12)分,介于中等和良好之间(表1)
3讨论
3.1专业课程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在于学生应具有独立思考与分析判断的能力,有沟通表达的技巧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由对象资料分析,学生由于年龄、生源不一,入学时专业水平不齐,很有必要进行系统划一的专业学习,提高其专业认识和能力,为后继研究课题的确立打好专业基础。为此,《临床护理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以循证护理为主线,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以学生的能力为本(com-petence-based),结合临床关注的共性问题和热点,进行内容整合,分若干专题介绍临床护理进展。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文献资料目录进行预先自主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课堂报告、主题讨论和综述总结,让学生既了解学科前沿、熟悉最新实证、掌握临床动态,也拓展视野,培养分析、思考、评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在掌握护理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结合案例研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统一。应用实践表明,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是积极的,各条目评分均在4分以上;课程成绩显示较好的集中度,取得较为一致的优良水平(89.81±2.58)分,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3.2Seminar教学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中占据主流和核心地位的依然是“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依然主导着今天的大学课堂,包括研究生教学[1]。如何不断地探索和创造生动、活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Seminar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以学术交流互动为特征,以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为动力的课堂交流模式。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相比:(1)Semi-nar教学具有突出的互动性,其交流方式呈现双向甚至多向的走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入了一个平等的互动空间,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研讨中常常为一个论点、一种临床现象而热烈交流,充分运用到脑筋激荡、头脑风暴,促成了发散性思维的现实转换。在学术争鸣中,师生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愉悦,更密切了师生关系;(2)平等的交流讨论,可以触及学生思想深处的一些东西,尤其是研一初学者的专业认识,在价值判断陈述、批评和共享的过程中,自然地完成了对心灵的再塑造过程,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解析中体会到护理专业的作用,发展专业的内涵建设成为共识,“为学”与“为人”在Seminar过程中得到和谐、自然的统一;(3)Seminar教学还为学生提供了互助、互学的合作平台,相互激励、竞争的学习空间,人人参与,势必形成一种情境压力,促使每组成员积极投入到相关主题的思考中。本次研讨中,研一、研二学生共同参与,分组时新老搭配,研二学生的专业认识和方法对研一学生起到一定的传帮带作用;(4)Seminar教学中教师作为促进者和组织者,研讨中不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随时关注捕捉到学生的观点言论,而且要有全面而深入的护理专业知识,要能灵活地掌控研讨局面、适时推进,对于指导老师也是一种挑战,主持完一次研讨,老师常有“被掏空”的感觉,然而学生的争论和思考也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观念提出反诘,激发了教师的自我创造潜能。
3.3不足和改进
Seminar教学【第三篇】
1商务英语案例教学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是商务知识与英语语言技能相结合的课程,它是以服务于商务活动内容为目标,训练学生以英语语言为交流工具,直接、合作、有效地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是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以商务环境为模拟平台,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直观、主动,从而形成一个理论教学服务于能力培养的新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是经济学在经济学方法论的创新与发展,以案例为载体,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杨林2009:85-87)。从当今商务英语教材来看,大多数都在每单元后附有与主题相关的案例。然而由于种种中国学生的特点(如:只愿意听课,不愿意参与,害羞,怕丢面子等)或教师活动设计不合理或检查方法不当,实验教学这一块往往无法顺利进行下去。为了达到商务英语教学目标,本文将Seminar教学范式引入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中,期望能改进商务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2Seminar教学范式在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中的应用Seminar教学范式和案例教学法都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它强调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学生必须在情境案例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学生建构意义是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情境与问题。Seminar教学范式在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中实践操作程序如下:2.1任务分配及团队组合(Empower)在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清楚学习内容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自愿报名选择案例,组成学习小组,负责各单元案例的PresentationandDiscus-sion(陈述与讨论)。根据教学进度每两个组负责一个单元,每小组一学期下来须完成2个案例的PresentationandDiscussion。每小组成员一般由于5-6同学组成。案例的PresentationandDiscussion安排在这每单元的教师授课之后,由该单元的负责小组呈现(Present)。2.2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过程1)明确主题问题小组成员集体研读案例材料,分析案例中需解决的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明确任务的最终目的。再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叙事法、个案法等。2)收集数据收集数据是一个占有资料、展开调查研究的过程。学生可利用网络、图书、媒体等信息途径查找、收集与案例相关的数据。3)分析并解释数据收集好数据之后,使数据产生意义是关键的问题。让数据服务于主题研究,支撑自己的陈述与讨论。这是个创造过程,学生可利用数据使自己的陈述与讨论更有支撑力和说服力。4)确定行为计划,角色分配这个过程是回答“如何做”的问题。首先策划Pres-entation(陈述)的程序与角色分配,预测在讨论中其他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如何做”过程让同学有很大的创造空间,同样的案例材料,可以有不同的呈现。2.3陈述与讨论过程活动(PresentationandDis-cussion)每单元教学中分配2学时作陈述与讨论活动,由负责该单元案例学习的两小组给全班展示案例研究成果,然后接受老师和同学们提问与质凝,开展讨论与答辩。在此活动过程中,师生教学角色进行了双重转变,即学生从观众到演员,老师从演员到观众。2.4评价过程最后是评价。评价方式一般采用大众评委,学生个人和教师点评。大众评委是由案例学习小组成员组成(当天没有做陈述与讨论的学生),一般有6个大众评委小组(40人的班集),他们对作活动的学习小组进行打分;任何学生个人可对活动进行个人意见点评,对表现好的表示赞扬,对做得不完美的地方提出建议;最后是教师精要点评。学生在陈述与讨论活动中的表现占本课程的总成绩的30%。
2.Seminar教学范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功效及反思
1Seminar教学范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功效Seminar教学范式通过探究活动、表达活动、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体现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即语言的运用能力、团队精神、个人展示、领导才能、分析及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也加强了教师、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Seminar教学范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整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多向的习得过程,它是民主的、互动的、体验的、开放的和研究性的,所有这些特点为实现现代大学英语教学在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教学功效。1.1Seminar的民主、互动的特点,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Seminar教学范式完全建立在自由、民主的教学方式上,淡化老师的话语霸权。Seminar创造的氛围能使学生自由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洪堡认为,个人进行学习和研究,必然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大学只有通过互动协作,才能使一个人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研究结果相比较和对照,从而相互启发(陈洪捷2002)。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与教师、与同伴进行相互沟通,达成意义的共识与观点融合,实现了主体间平等的对话、理解、交往与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和谐的学习场景。1.2Seminar的体验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人是通过体验成长的。马克斯.范梅南(MaxVanManen)指出:“教育需要转向体验世界。体验可以开启我们的理解力,恢复一种具体化的认知感”(马克斯·范梅南200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也强调“知识建构”,即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身对话的过程,从而形成“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的“三位一体”的学习体验过程。在案例学习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与状态,感知未来世界来实现“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1.3Seminar的开放式学习,激发了探究知识的热情Seminar旨在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和学生自己决策的权力。为了出色地完成案例活动,学生由于商务知识,西方的管理理念,跨国公司和国际品牌等信息缺乏,必须探索书本外的知识,利用网络、图书、媒体等资源;阅读参考书目、检索与案例主题相关的信息网址。有时,还必须对学科经典的、重要的、有新见解的文献进行分析解读。通过信息检索和查找,他们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对学习更有信心了,探究知识的热情得到激发。1.4Seminar的研究性,加强了对学者人才的培养Seminar教学范式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具有学术性。在大学高年级阶段的教学应是:教师从事的是研究性教学,而学生从事的是自主性的研究学习(沈红1990)。研究性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养成问题意识,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根据案例问题,着手调研、查阅资料、提出问题的解决问题方法,同时指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技术路线,使他们了解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加强了对学者人才的培养。2Seminar教学范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反思Seminar教学范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发现了在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时教师与学生双方所存在的问题。Seminar教学范式是具有民主性、互动性、体验性、开放性和研究性等特点的新型教学范式,无疑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由于它的开放性和民主性,教师难以驾驭活动,它的体验性和研究性对中国学生也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他们习惯听老师讲课而不愿意自己参与,愿意是观众而不愿意是演员。在实施Seminar教学范式时,教师和学生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以上是在实施Seminar教学范式过程中所发现的一问题,仅可为将来采用此教学范式的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考,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讨,譬如学生能力缺失诊断、能力缺失补偿、能力资源配置、能力潜能激发、能力再现等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永远是教学研究的对象,只有更多地研究、了解他们,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共赢教学目标。
3.结语
Seminar教学【第四篇】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一)研究与实践的内容。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研究生个性化教学模式理论、设计、方案及效果反馈机制;②进行个性显著的课程教案设计、打造课程群精品课程资源平台,包含《海现代药物化学》、《海洋天然药物学》、《应用生物化学》、《现代药物合成技巧》、《海洋药学前沿》、《药物信息》等课程。以微课、背景知识、多媒体资源等形式丰富讲授知识资源,建立海洋药物化学课程网站;③将“Seminar”问题式讨论教学方式引入课堂,通过科学问题促进理论教学,增加学生的认知;④向学生提供多个短期实验室实践题目,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实验,提高综合能力;建立适应个性化教学的考核和互评机制。(二)研究的目标。本课题是深入到课程教学一线开展研究生个性化教育改革,以海洋药物化学课程群为实践平台,针对研究生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重理论课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研究生个性需求、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进行改革探索,立足于研究生创新思维与个性化素养的培养,重点是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模式方案。我们学习借鉴中外高校实践经验,分析研究地方高校特点和本学科研究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个性化教学模式方案,内容包括教案、实践环节、考试改革、课题式教学、教学评价机制等。[4,5]教学大纲的修订注重体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积极采用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加强网络精品教学资源建设,开展实施课堂课外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每一位课程负责人均需要设计能力化、多元化、过程化的课程考试改革方案。(二)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海洋药物化学的专业方向包括多个方面,例如药物分子的设计合成,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以及海洋活性物质的生物活性研究等,涉及到有机合成、药物化学、分离分析工程等学科。许多研究生的本科专业基础知识并不扎实,对海洋药学前沿知识也了解较浅。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高效的自学平台,快速把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我们建立了《药物合成反应》、《当代药学前沿》两个课程网站。这两个在线平台丰富了教学资源,也满足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学习需求。网络课程资源包括了海洋药物合成、药学前沿知识的全部知识内容,还陆续上线了多媒体教案、授课讲义、知识纲领、复习例题资源等供学生进行自学和自我测试,在网站上师生之间还可以就课程疑难点进行答问等。一些知识薄弱的同学反映精品课程资源让他们收益匪浅。因此,个性化教学不仅仅是针对于优秀学生的促优,还应该着眼于部分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补漏。近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在线学习正日益走进大学教学。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或者药物化学类课程教学启用网络教学模式是改革的方向。但我们认为启迪学生科学研究思维、培养专业素养,还需要更多地依靠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我们将加强课程网上资源的建设,努力开发真正的线上课程评估体系和考核方式。每门课程部分学分通过在线学习获得,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多个环节:观看视频、参与讨论、提交作业、穿插课程的提问和终极考试等。为了吸引学生,还要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讲座、药物合成实验、药物分子波谱分析、生物实验室等操作技术的视频资源,定期上传海洋药学进展热点论文、相关会议信息等。一些校内外专家教授的个人实验室网站、国内外药物化学论坛信息也都将提供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立体化的专业信息体验。(三)“Seminar”问题式讨论教学。将“Seminar”问题式讨论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教学,目的是通过科学问题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个性调动起来。[6]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授课内容分为课上和课外两部分,把背景知识、参考文献、讲授课件、练习以及微课录像等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提供给学生,满足了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需求。在课堂上,我们则选择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述。减少课堂理论授课时间。“Seminar”教学过程中围绕海洋和药物化学两个学术专题展开,专题可涉及学科整个专业领域,以此来达成教学与科研相结合。“Seminar”教学形式多样,例如问题主要由老师提出,但学生也可以提出相关主题;师生之间可以就问题畅所欲言,问题可以在课堂现场提出,即时交流;也有授课老师先问题列表,学生回去思考准备后下节课再讨论。我们知道,研究生的培养包括理论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两个部分,课堂讨论的问题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才不至于让学生感觉枯燥。我们的研究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进入了课题的实践环节,因此海洋药物化学的实验现象、操作经验、问题解决等是学生感兴趣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我们课程群的多位老师每日工作在实验室第一线,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能力,坚持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与学生分享。我们还鼓励不同课题方向的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扩展知识面。我们的硕士点有药物合成、药物活性研究、药物分离分析等多个研究方向,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各不相同,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我们根据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确定多个案例讨论题目,供学生自主选择。例如海洋药学前沿课程案例选题就包括了以下三个备选主题:①多糖类海洋药物;②杂环类海洋药物研究进展;③海洋药物与海洋致病菌的研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研究方向自主选择主题,经过查阅资料和实验室实践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讨论。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足够兴趣加入自主学习中去,充分体现了学生与教师、专家、学者之问的民主平等。(四)开展短期实验室实践交流项目。本课程群专任教师均属于海洋活性物质研究平台成员,具有良好的科研协作基础。因此,本方向的研究生也受惠于这种团队合作机会。我们根据不同课题研究方向和学科特色,提供了多个短期实验室实践题目,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相应实践题目进入课程群众老师的实验室,开展短期实验工作,扩充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能力。近两年来,我们提供了酶抑制剂海洋药物的活性研究、糖化学、海洋致病菌防治、海洋药物合成、海滨植物功能分子提取等五个方向的实践课题。一年级的研究生可以任意选择项目,开展短期流动实验,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深受学生欢迎。(五)建立适应个性化教学的考核和互评机制。不再采用单一的理论考核或者课程论文形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而是结合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案例讨论水平和实践课题成效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三者的比例由主讲教师自行确定。学校的研究生教学网站提供了师生在线互评表格。互评数据表明,近三年学生对我们的课程评分达到95%以上,满意率为100%。我们定期发给学生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要求和感受,收集教学效果回馈信息。学生的回馈问题主要集中在成绩评定的公平性、与专业方向的紧密联系等方面。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功利思想,局限于拿文凭。通过交流和教学改革实践,扭转了部分学生的错误认识。
三、主要成效与创新之处
经过三届研究生的教学实践,我们获得了丰富的个性化教学经验与体会,虽然本课程群研究生人数不多,但是教学效果较为明显,其中一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近两年获得省研究生创新项目两项,两位学生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生。近期所有毕业生均有SCI,毕业生均考取名校博士研究生或者被大医药研发机构录用,就业率达到100%。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新的经验:①个性化课程机制改革方案中,充分赋予了学生话语权和选择权,也让教师从单调的讲知识中解脱出来。②开创课程群任课负责人的短期实验室实践项目,将研究背景和课程群内的教师联系在一起,共同努力发展课程资源,共享实验室课题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③将“Seminar”问题式讨论教学方式引入海洋药物化学课程群教学,让理论教学和实际科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将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自主研究的实践、案例讲解、专题报告等教学活动。
四、项目实施的保障条件
五、结论
本课题以研究生个性化教育改革为主要任务,以海洋药物化学课程群为实践平台,立足于研究生创新思维与个性化素养的培养,构筑了开放式教学新体系,引入了短期研究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改革和完善了学生和教师课程评价体系。在实践过程中,虽然个性化教育改革已经获得较高的学生满意度评价,但在教学素材建设、完善网络教学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探索。
参考文献:
[1]刘献君。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3):16-16.
[2]姚莉,刘伟,刘芳。研究生个性化培育教学模式GIFPM及其实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3):32-36.
[3]罗尧成,束义明。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58-63.
[4]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
[5]高艳茹,于渤。基于创新力培养的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27-129.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职责(实用3篇)
下一篇:简短大班教师随笔(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