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教案(优质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教师职业道德教案(优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职业道德教案【第一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 职业道德 建议
会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代会计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职业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技术的进步掩盖不了许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从国际到国内的一些典型事件,都不容置疑地说明了一个问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比会计职业技术更为重要。当前,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不够规范。他们受不良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往往会做出一些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行为,甚至达到职业犯罪程度。各种会计违法的报道也屡见不鲜,那么如何在源头上杜绝各种违法,会计类专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就显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己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实践,谈谈加强中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难点是如何将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专业文化建设的始终。中职学校会计类专业要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校工作计划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始终,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文体活动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通过制定学校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总体方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方案之中,明确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党团组织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界定各自承担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职责。
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构建“三位一体”的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的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体系 。学校在制定会计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应分“专业入门教育法律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个层次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设置不同课程或讲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完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二、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加强职业道德学习
会计专业虽把《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列为专业核心课程,但学习的目的仍然是围绕考证。中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也不可能通过一两门课程就达到效果 所以需在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进行专业理论教学时,教师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如在讲授专业核心课程时,结合现场需要可适当增加职业道德内容。也可将案例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违规会计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在原因,通过讨论分析职业道德冲突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如在讲到一些企业将本应费用化的利息支出进行资本化,虚增当期利润,以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等违规行为时,教师应及时指出,这是会计法规所不容许的,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抵制这种违法行为,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陶冶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在校内实训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训中要注意变换学生的岗位角色,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让学生亲身实践,深刻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加以整理,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化解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基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只有通过平时细微的量的积累,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于各门课程之中,才能培养出综合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丰富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
会计职业道德理论、原则一般较枯燥、抽象,若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不易真正领会,甚至会反感。教师在讲授会计课程时有意识在课堂上结合相关案例资料,鼓励学生思考,这是培育学生快速思维的有效形式。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取得好的效果,一是选择好案例。案例的选择主要围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但同时要注意与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会计从业资格的班级时,针对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岗前培训”,因此选择的案例侧重于会计未来职业道德的内容,这些案例除了涉及道德决策外,少不了涉及会计学许多理论和实务问题。因此,学生通过案例研讨不仅能使自己思考在各种情况下做出怎样的决策,而且还有效地复习和巩固了已学过的会计知识,并且使已学过的有关知识得到灵活运用。二是要对案例内容作好充分准备。教师不仅要熟悉案例,而且还要尽力收集其他辅助教学材料,如各类专业性报刊上有关论文、观点等。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使学生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了所学的相关会计专业知识,提高了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培养了道德观念。
四、重视会计的师德建设,言传身教。
学校是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而教师更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的直接影响者。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帮助他们在学习阶段就为将来走人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打下良好基础。这就要求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强会计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不仅是会计专业技能上的良好素质,还包括了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更自觉地接受职业道德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职业道德教案【第二篇】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
营养配餐员(高级)
执教:李海芸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营养配餐员职业概况 职业名称:营养配餐员。职业定义:根据用餐人员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运用营养学的基本知识配制适合不同人群合理营养要求的餐饮产品的人员。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二个等级,分别为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为什么要培养“营养配餐员”?
“营养配餐员”是造福全民的职业
(1)国务院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指出:要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提高城乡居民营养科学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引导全民族科学、合理地进行膳食消费,并把营养、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内容(比西方发达国家晚)。
(2)“营养配餐员”是造福全民的职业,通过营养知识的普及,使群众接受“科学的饮食方式”,从“吃饱求生存”向“吃好求健康”的方向转化。使每个家庭有效地保障和提高健康素质,防病于未然。使我们国家有限的资源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有效地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为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3)“营养配餐员”是保健医生
中国有13亿多人口,在这个庞大的基数下,患病的人不在少数,人们往往都是得了病以后才忙于治疗,高昂的医疗费用不仅普通家庭难以承受,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增加公费医疗的投入与医疗保险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只有重视膳食平衡和营养知识的普及,才能将庞大的医疗开支节省下来。加大营养知识宣传和教育,使人民群众关注营养,并在生活实践中贯彻“平衡膳食”的原则,就可以直接减少全国的患病人数,最终节省可观的医疗开支。这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来说更为重要!
(4)理念的变化
从“吃饱求生存 ”到“吃好求健康”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深入、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吃饱求生存”、“好吃求口味”,向“吃好求健康”的模式转化。过去物资短缺、食物单调,想吃的东西买不到,现在商品琳琅满目,许多人却又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应当怎么吃了。
(5)巨大的社会需求催生了 “营养配餐员”
伴随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的发展、为了满足广大国民伴随不断提高的营养认识水平而产生的、对营养配餐专业人员的总体社会需求,“营养配餐员”,正是适应了这种社会需求。因此不难看出,面对上述如此巨大的餐饮业队伍,培养为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服务的、可熟练地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进行营养配餐的专业人员已时不我待!。国外的健康研究发展状况
(1)日本为改善国民体质的营养立法
日本的国民营养状况改善和体质的增强已经得到世界的认可。其人均预期寿命已居世界之首。
在1931年,日本18岁男青年的平均身高仅为厘米,女青年的平均身高为厘米。二次世界大战后,40年代后期,日本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了改善国民的营养状况,先后颁布了与营养相关的三个重要法律:营养士法、营养改善法、学校供餐法
日本执行营养法的收效
随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转,日本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得到明显改善,1960年1975年,日本青少年男女的身高每10年就分别增长了厘米和厘米,1985年日本18岁男女青年的身高分别达到厘米和厘米,完全摘掉了矮个子的帽子。
日本1亿多人口中营养士总数达40万人,相当各科临床医生总数的倍。培养营养人才的学校有200多所。学校层次较多,培养目标以及毕业后就业岗位也比较明确,在工作岗位上的职责分明。健康是人类最大的财富(1)人类需要健康
• 有如下这样一个生动的譬喻:
如果将一个人毕生从事的事业、成功、财产等等描述为下面这个巨大的数字的话:
***00000000………….这个数字中的第一个数字 1 就代表着“健康”,假如一个人失去了健康,那么再巨大的数字也会归于零!营养学的价值与目标
让全人类获得良好的营养—GOOD NUTRITION(营养食品)FOR ALL!——是营养学追求的崇高目标。
营养学研究的课题——“吃什么和怎么吃”,正是告诉人们应当如何科学地吃饭,使生命更具有活力和创造力;营养可以影响思想、行为和感受;营养与心理与生理状态有关;营养状态的好坏和膳食结构合理与否将决定生命的价值和个人的成就!健康长寿与膳食关系密切
谁都怀有“健康长寿”的愿望,但现实并非如此。由于“生活方式病”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关。世界第一长寿国日本,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其医疗费猛增。三大疾病——癌、脑中风、心脏病的死亡率已达总数的60%,糖尿病患者达1400万人。健康长寿与膳食关系密切
由于发现食品中存在着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第3次功能)的形形色色的生物活性成分以来,提高了膳食对健康关系的认识。为了防癌,保持和增进健康,探索食品成分及阐明其功能,对构筑健全的膳食生活进行了研究,也开始对味觉的神经生理学、以及咀嚼与口腔内食品物性开展了研究。
职业道德教案【第三篇】
关键词中职;德育;生活
思想道德课是中职学校推进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它对提升中职生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德育教育可以帮助他们领略人生的哲理,提高自身的修养,正确地认识、评价、把握自己,真正地、持久地热爱自己的专业,并树立为之不懈努力的信念和决心,从而真正地在自己的专业上得到持续的发展,使他们的职业之路走得更为踏实,更为有力。”新形势下,中职生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思想道德出现滑坡现象,迫切需要中职学校加强德育课堂教学思考,改变传统德育课堂空洞、枯燥、脱离生活等教学现状,积极探索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
一、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一)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贴近。中职德育要走出困境,必须要体现它的使用价值,让学生感觉到德育课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困惑,学生才能实现德育的自我内化。“中职学生必须先行抓好道德内化的养成,才能成人。”因此在设计德育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将德育内容与学生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日常生活状况,特别是中职生思想上存在的典型困惑。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学生才能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才能产生有效互动,这样教师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思想上的困惑,从而为中职德育课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积累材料;教师要善于寻找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整合点。中职德育贴近中职生的生活,不是将德育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思想困惑进行简单的叠加,需要教师根据德育课教材内容将之与学生的生活有机融合起来,在德育课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
(二)与学生的职业生活贴近。中职生毕业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因此中职生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德育内容上贴近学生的职业特点,在德育课教学内容上融进学生职业生活内容,对学生的职业观与职业道德情操进行合理的引导。德育内容贴近中职生的职业生活,重点突出以下一个内容: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道德。中职生由于生活经历比较少,对于职业定位往往好高骛远,过于理想化,这就需要德育课对学生职业定位进行合理引导,引导中职生根据自身现状合理选择职业;在合理定位基础上,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免学生走向岗位后不知所措;最后在德育内容上加强对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将职业道德内化为一种职业素质。
二、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方法贴近学生生活
德育课贴近学生生活不是体现在内容上,还应该体现在方法上,只有采取合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德育学习的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提升德育实效性。
(一)选择生活化德育案例。目前不少思想道德课教师照本宣科现象严重,导致中职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化德育案例。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德育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借助案例将抽象空洞的理论生活化。例如在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援引生活中范美忠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探讨。由于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学习中有话可说,大大提升了德育教学的效果。
(二)开展德育体验活动。实践证明,通过实践体验获得的知识是最深刻的,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教师要善于运用体验式教学,在中职生德育课堂开展体验式教学。例如结合中职生专业;也可以适度地开展社会调查,例如在教学“职业观”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组织中职生对学姐学哥进行调查,通过实践调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合理职业定位的重要性。德育体验活动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增强了学生的德育体验,因此,德育教学达到的效果更明显。
(三)注重德育情境熏陶。生动的德育情境往往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在中职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的德育情境。中职德育课堂常见的生活化情境创设主要包括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
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创设生活化德育情境,在生动的游戏中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要善于运用故事,特别是生活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共鸣,在故事中使学生受到德育熏陶;要尝试创设案例情境,引导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在角色扮演中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熏陶。
三、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
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要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需要我们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方式。中职传统德育课堂评价过于理论化,按照德育理论教学目标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中职德育课堂要根据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尝试生活化评价。
一方面,中职德育课堂评价要按照德育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德育理论掌握情况,以及德育课程学习中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等,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德育认知水平提升,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中职德育课程评价要与生活结合起来,将学生德育理论与学生生活整合、职业道德等纳入评价内容,从传统“知”的评价向“行”延展,主要评价学生将德育理论转化为日常行为的意识与能力,将学生的行为习惯与表现纳入德育评价,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关注学生生活态度,使德育课堂评价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德育课程学习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德育课程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只有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德育,提升中职人才的综合素质。中职德育教师要在日常德育教学中,努力探索德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融合的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竞争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职业道德教案【第四篇】
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功能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职高学校一门十分重要的德育课,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一直是教师们思考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符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学目的和宗旨,并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职业道德与法律》课,首先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的案例交给学生,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并组织他们开展讨论,最后山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评。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授《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时,我设计了生活中典型违法行为的案例,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并运用图表对本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最后利用学生从网上寻找的相关法律案例,对本节课的难点进行巩固,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有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
在以讲授理论为主的课堂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一种孤立的易遗忘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例如在讲到《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这课时,给学生播放全国劳动模范马班上的邮递员土顺友的事迹资
料,有助于学生理解爱岗敬业的含义和意义,再播放一段爱岗敬业模范世界一流桥吊专家许振超的影像资料,有助于学生对“敬业”的理解,启发学生做事情要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有利于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契介点
案例教学法,把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问题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讨论和分析,不仅符合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也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得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正确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时,我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案例来讲解,这些案例涉及到社会上大家所关心的现实问题,如房屋合同的订立,旅游中遇到的合同纠纷以及合同的变更和转让等等。从对这些案例的讨论中,使学生不仅感受到合同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认识到了学习有关合同的法律知识,学会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的重要意义,看到了法律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密切关系,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形式
用案例讲授法例证观点
这种方法把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进行揉合,是我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先让学生阅读或观看案例材料,接着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归纳出相关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最后,教师再对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的、简略的讲解。这样通过教师对案例和课程内容的讲解,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
用案例模拟法创设情境
这种方法需要教师以生动的实例向学生提供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模拟情境中的问题。如果教师在案例讨论中能够设置高度仿真的问题情境,那么,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洞察力与想象力。如讲《崇尚程序正义》时,我先选用了法庭审案的影像资料进行讲解,然后再模拟法庭的活动,这样以自观的材料,生动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领悟法律程序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切实增强程序正义观念。
用案例讨论法协作探究
这种方法是案例教学法的常见形式,一般步骤是:先让学生熟悉案例材料,接着提出课前精心准备的问题,然后,把学生分组并让他们进行讨论分析,最后,从学生们的讨论结果中引导他们总结相关理论。如讲《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时,我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发现生活中和校园里违背礼仪规范的现象,并提出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在课堂上分组开展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最后我概括点评。这样做使学生从浑然不知的当局者变为清醒的旁观者,许多平时不以为然的小事和小节,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强烈的对比,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3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组织引导者,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分析案例,多方查找资料,积极参加讨论,撰写分析报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精心选择案例,设计教学过程,创造融洽气氛,适时参与讨论。
激励参与原则
高度的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多是大班上课,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进行前做必要的说明和动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并制定适当的分组和考核办法。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案【第五篇】
第一讲 教师职业的产生于发展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决定着一名教师对待神圣的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约着一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精神支柱与实践动力。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到国家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永恒话题。
一、职业的含义与特征
1、职业是社会中人的劳动角色定位
职业是一种社会劳动岗位,是人们所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 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现,也是一 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职责。
2、职业特征
社会性——职业的首要特征。所谓职业的社会特性,是指职业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并且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发 挥着其特有的社会功能。专业性——职业的内在需求。所谓职业的专业特性,是指不同的职业在劳动内容、劳动方式、劳动手段等方面具有自身特点。
经济性——职业的基本保障。所谓职业的经济特性,是指人们 通过从事职业活动可以获得经济收入及报酬。
技术性——职业的必备条件。所谓职业的技术特性,是指每一 种职业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或技术要求。
二、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伴随着社会分工 的出现而产生的。因为职业的产生是由社会分工引起的,所以,社 会分工的发展必然决定和制约着职业的发展变化。职业是在不断分 化和演变的。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不断地推陈出新。职业的 发展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把握影响职业变化的因素就可以把握 其变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反 应,但职业不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形成所产生的,而是社会劳动分工 必然结果,并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深化而发展变化。
三、职业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1、职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职业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三个作用:一是维持生存,即通过职 业劳动取得生活来源;二是参与社会劳动,承担社会义务,即通过 职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承担社会义务,为他人提供服务;三是 发展个性,在职业劳动岗位上发挥才能,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2、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从社会整体来看,职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总体系中的行业。
四、教师职业的历史地位
1、职业是社会中人的劳动角色定位历史发展到现代社会,各种职业丰富多彩。其中,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是历史悠久而又永远充满生命活力的职业。
教师职业不是一种普通的职业,它是一种影响人的心灵的职业,是以育人为核心的职业,是最具生命性的事业
五、教师职业的崇高和神圣
教师职业是人类社会分工以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人类 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范畴。
1、教师职业的本职就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培养人的创 造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价值的人。
2、教师的劳动目的和任务是塑造人的灵魂。
3、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人
4、教师劳动手段取决于人的素质。
5、教师的劳动过程涉及众多人际关系
6、教师劳动的产品也是人。
六、教师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贡献巨大
(2)教师是人类只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进步 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一代及全体社会 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3、教师的劳动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七、人类面临的挑战
首先,信息化社会将导致新的教育技术革命 其次,国际化社会将产生新的国际理解教育景观。再次,成熟化社会将构筑终身教育的新体系 最后,科技化社会将呼唤“学会关心”的主题教育。
总之,21世纪的发展为教育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 的机遇。
八、新世纪教育面临的挑
首先,它要面对的是一场即将到来的知识革命。
其次,要确立它还将面临一场学习的革命。不仅如此,教育和个体发展的关系在当下也要面临着新的变革。
另外,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同样面临着挑战。
教育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就要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教育 理念。
首先,要树立一人为本的理念。其次,要确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再次,要树立可秩序发展理念。
九、新世纪教师面临的挑战
要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教师,必须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 新思想、新观念。
第一,现代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新世纪教师必须在“以人为本”的根本教育观指导下确立以下观念:
确立新的教育功能观。确立生活教育观。确立生命教育观。
第二,现代教师要树立新的知识观。
首先,要求教师不再墨守传统的知识观,将知识仅仅看成不变 的、结构化的东西。
其次,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要努力把传递知识的过程变成 学生发展的过程。
再次,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教会学生学习。
最后,教师还要有科学精神,理解知识所负载的价值及意义。第三,现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首先,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教师要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根据不同年龄学生身 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再次,教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上一篇:《我的早年生活》教案3篇
下一篇:《走进纽约》教案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