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生的境界教案汇总5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2024年人生的境界教案汇总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3年人生的境界教案【第一篇】
1、对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2、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3、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1、关于作者: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门,1919年赴美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哲学教授。是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著有《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
2、冯友兰人生哲学思想冯友兰认为,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有两个:一是人之异于禽兽者即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何在?二是人生之意义何在?他根据自己的哲学理论,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从而引出了人生四境界说。冯友兰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异于禽兽者在于其有觉解,人生的意义就在觉解之中。有觉解是人之理,求觉解是人之心,能觉解是人之心。人生在世,必追求人之理,以成就一个理想的人格;欲成就一个理想的人格,便需尽心尽性。这实际上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成就理想人格是人之理的要求,是做人的必需;而尽心尽性便能达到这个理想人格,是做人的方法,只有尽心尽性,力求觉解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人生才有意义。
3、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1)中国哲学的传统任务是什么?
(2)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分成几个等级?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3)作者认为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种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讨论以上问题。
5、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阐述人生境界的?是怎么阐述的?
作者站在哲学高度阐述人生境界的。作者从中国的哲学传统任务着手,着重阐述了中国哲学的传统。作者认为,中国哲学的传统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史记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作者认为,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的人,不明白自己和自己所做事的意义;功利境界的人,虽然明白自己所做事的意义,但他们是从功利这一角度出发的。作者认为这不是作为人的最高境界,具有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只是作为一种动物性的人存在于自然和社会之中,因为其他动物也有这一特性。作者认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才是真正的人生境界。有道德境界的人,“了解社会的存在”,“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有天地境界的人,他的心中不仅有整个社会,还有整个宇宙,他是宇宙的一员。按我们现在的话说,有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心里不仅应装着整个社会,还应装着全世界,“他了解宇宙”,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作贡献。作者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提高人的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人成为真正的人――贤人和圣人。
但是,作者并没有把人生的最高目标玄化,而是结合现实指出,有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在“觉悟状态下做他所做的事”,他做的“都是平常人所做的事”。这样,就使的这篇文章有普通的意义:我们每个人不管你的职位如何,也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你都可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成为贤人、圣人。
6、如何理解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做事的意义本是客观存在的,有功利的意义,有道德的意义,有天地的意义。但是人们觉解的程度是不同的,觉解了,就处于觉悟状态;不觉解,就处于“无明状态”。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可分成四种境界:
最低的是自然境界。这种人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往上是功利境界。这种人觉解到功利的意义,也就是利己的意义。这种人心目中只有他自己,他做事,完全出于利己的动机。
再往上是道德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社会整体,觉解到道德的意义,自觉地为社会的利益做事,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是贤人。
最高的是天地境界,也叫哲学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觉解到宇宙的利益,自觉地为宇宙的利益做事,这样,他就与宇宙同一,具有超道德价值,谓之圣人,达到了人成为人的最高境界。
前两种境界是自然的产物,后两种境界是精神的创造。
7、讨论思考和练习二(见教材)
8、课后作业:思考和练习三
2023年人生的境界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的:通过发问,深入研究。理解作者观点。
写读书笔记,阐述对境界的认识。
重点难点:概括四种境界的内涵。
研读p6(二)。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方法:思考、讲析、读悟、练习。
第一课时。
一、学生阅读课文。
二、师生谈感悟(学生先讲,启发:通过事例谈)。
本人说说。
仔细品味冯友兰先生的,探究人生境界的4个等级,我想到下面的文字。这个故事在讲《山民》里好象说过: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
还有一段故事:
下面是:
大无大有周恩来(道德境界)。
周恩来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不留言。这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公私之分古来有之,但真正的大公无私自共产党始。1998年是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也是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是这个宣言公开提出要消灭私有制,要求每个党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梁衡说,150年来,实践《宣言》精神,将公私关系处理得彻底、完美,达到如此绝妙境界者,周恩来是第一人。因为即使如马恩列也没有像他这样长期处于手握党权、政权的诱惑和身处各种矛盾的煎熬之中。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
遥想《逍遥游》(天地境界)。
板书(略)。
三、亮点探究。
1.“人之战”和“蚁之战”的区别是什么?
探究学习:冯先生认为,有觉解才是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才是人生最特殊最显著的性质。人只有觉解到了“觉解”这种人的本性,人生才真正有意义。道德也必须以觉解为前提,凡可称为道德的行为,必同时也是有觉解的行为。无觉解的行为,虽亦可合于道德,但严格地说,并不是道德的行为。蚂蚁打仗时,每个蚂蚁都各为其群,奋不顾身。从表面上看,与军人为国打仗,奋不顾身似无区别。但人打仗是很危险的,在这种前提下他仍能奋不顾身,其行为是道德行为。蚂蚁打仗时奋不顾身只是一种本能,它对于打仗及其危险并无觉解,所以严格地说,其行为并不是道德行为。
2.若把曹丕和曹植相比,谁的成就大,谁的境界高?
探究学习:我们不能把一个人的境界与一个人的成就等同起来。境界的高低,以觉解的多少为标准。成就的大小,在艺术上有艺术的标准,在事功上有事功的标准,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有很高的境界,就一定有很大的事功。其成就的大小,不能以境界的高低为标准。
探究学习:在功利境界中的人,其合乎道德的行为是为了求自己的利。功利主义者(如那位的士司机)以为道德不过如此,这是对于道德没有完全的了解。功利境界中的人做道德的事,只是合乎道德的行为。他们的境界是功利境界,而不是道德境界。
4.怎样理解道德境界?
探究学习:“我”有自私义和主宰义。就“我”之自私义说,道德境界中的人无“我”;就“我”之主宰义说,道德境界中的人真正有“我”,亦即有“真我”。这就是说,道德境界也就是无“小我”之境,或曰有“大我”之境。道德境界中的人以社会为“我”,所以他们不自私,不利己。他们为社会做事,为社会谋利时没有任何个人目的。他们的行为被“真我”所主宰,所以其行为虽无个人目的,但却有觉解,他们的行为是出于“真我”自觉选择的行为。
5.《庄子》之“游”和冯先生之“游”有什么区别?
探究学习:“游心”说来源于《庄子》。《庄子》所谓“游”即游动、飞翔之意,如鱼游于水,鸟翔于天,都叫做“游”。《庄子·逍遥游》中讲了4种“游”:一是蜩与学鸠之游,“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二是大鹏之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三是列御寇之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四是神人之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庄子看来,前三种游都不是理想的游,因为它们都需“有待”。“有待”就是有条件限制,有条件限制的游不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样的游才是最好的游呢?庄子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真正的自由是无条件的,这当然是一种“心游”“神游”,是一颗无牵累的心在宇宙间的自由自在的遨游。冯先生常说,他所谓天地境界就是“游心于物之初,有之全”。“游心于物之初,有之全”就是庄子式的心游、神游。不过,庄子的心游是游于“无何有之乡”,游于混沌的宇宙;冯先生的心游是游于理世界,游于大全。所以庄子的游是“无心而顺有”,冯先生的游是“顺理以应事”。“顺理应事”是即世间而出世间的精神自由,是即道德而超道德的精神自由。“无心顺有”是离世间的自由,是超道德的自由。
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四、选题设计。
1.三种境界的区别是什么?
(1)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3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向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追求);“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顿悟)。
(2)中国的禅宗认为成佛需经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阶段。
第二种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似已悟道而实未悟的阶段。
第三种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写悟道了瞬间即永恒,刹那成终古的心态。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人民出版社。
(3)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超越人世的渴望,)。研究方法:比较法。参读书目:社1986年版。
(2)王国维《人间词话》。
(3)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四卷。
五、课堂讨论:练习一、二。
六、课后完成:练习三。
附:范文——《“裁剪”的完美是一种境界》。
“裁剪”的完美是一种境界。
在查阅资料时看到几家大报都刊登了文字说明及署名完全相同,而画面却有很大差异的三张新华社传真照片。其文字说明内容为:某地一双黑天鹅孵化11只幼鸟。
这三张照片是同一记者拍摄的照片稿。按新闻概念来讲,“传真照片”是为了“先声夺人”,除此之外,还取决于新闻本身的“硬度”和照片画面的质量。常读报纸尤其是揣思报纸照片会有这样的感觉,“质量”不仅是照片虚实和大小,它更应该是准确的信息和画面语言的表达。
从照片原稿上看,有两点不具优势,或者说不是一张好照片。首先,它是软新闻,极容易被当天的重要新闻所冲击,不容易被读者发现;其次,由于拍摄场地条件所限或镜头把握不当,因为看上去画面前景杂乱(有钢丝网状的围栏),原本有的优美之处也就陷入寻常之中了。
但某家大报的编辑们对原照片动了“手脚”,试验性地剪裁取舍,突出了小黑天鹅的羽毛和小天鹅与父母的关系,并配以标题《天伦之乐》。这张“超常”照片画面变“虚”,但被孵化的小黑天鹅的白羽毛却特别醒目,这反而让读者更清楚地看到它们与“爸爸妈妈”的鲜明对比。
2023年人生的境界教案【第三篇】
生:老师好。
(学生沉默)。
师:嗯,我记得我们的班长好像对建筑学很感兴趣的,班长先说说好么?
(学生鼓掌)。
班长:我心目中的房子应该建在水上的。
师:很奇妙的想法,为什么呢?
班长:因为我比较喜欢在水边的生活,我可以下水游永,钓鱼,我觉得那样的生活很适合我。
师:嗯,班长向往那种清悠的生活。其他同学呢?想好了吗?
(学生开始活跃起来,师开始巡视)。
师:qc同学一直在盯着我笑,是不是有话要说。。。
(全体生笑)。
生:我心目中的房子应该是建在空中的。
(全体大笑)。
生:因为我比较喜欢站在高空往下看的感觉,然后我可以和云朵作伴,还有,上面的空气一定很新鲜的。
生:我喜欢在大海边生活。每天面对大海,我的心情就很好。
师:像海子那样,有颗空灵的心,每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对不?(生点头)。
师:jl举手了,你的想法是?
生:我喜欢山村里的生活,因为我这个人喜欢清静,喜欢一个人独处,喜欢和大自然作伴。
师:jl同学喜欢远离尘嚣脱离世俗的那种生活。
师:有没有世俗一点的,比如向往热闹的城市,繁华的摩天大楼,有没有啊?
生:没有(几乎异口同声)。
师:啊?为什么呀?我就喜欢那种生活呀,是不是温州的房价太高了的原因啊?
(全体笑)。
屏显:我的空中楼阁。
生:(有的找画,有的说自己没画)。
师:我记得叫你们画画的时候,有学生就叫起来说自己画得不好。没关系,我们不是美术课,我叫你们画画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寓乐趣于学习中,你画画的过程就是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过程,这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还有些学生画过之后说,自己笔中的画远远不是心目中的那幅画,如果那样的话,我觉得你对课文已经进入深层阅读了,至少你心中有感觉了,知道文章描绘的画面很美。那么,现在,我不叫你们用嘴巴阅读,用什么呢?用耳朵阅读。
生:耳朵?
师:能理解么?用耳朵怎么阅读?
生:哦,就是通感对不?
(生笑)。
(视频播放完毕)。
师:好,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你心目中的那幅画面吗?
生:我特别喜欢视频里那座房子,我觉得那就是我心目中的画面,这画面真的太美了。
生:我心目中的画面和它差远了。
师:为什么?
生:我的想象力不够丰富的,没有视频里这么美的,或者我对文章阅读的不够深入吧。我想我比较喜欢这样的生活的,不过不是现在,是以后,老了的时候。
生:我心目中的房子跟它还是有点距离的,房子的风格不是很相同。
师:能说说吧?
生:讲不来,反正就是不同。
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概括其内容,并给小屋起个名字,说说小屋的特点。
我先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很喜欢文章的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在这里,作者非常传神的将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一点,我觉得这里的小屋是俏皮的,活泼的,可爱的,灵动的,我给小屋取个名字叫:山之屋。给小屋取名字的时候,我对大家有个要求,必须要以什么之屋的形式命名。
(学生浏览,思考,几分钟后)。
师:大家想好了吗?哪位同学先说说呀。想好了就先说说,这个问题应该不是很难对不?你只用说说你喜欢的,说说你所想的。
生:我喜欢十到十二自然段,因为这里写到云和霞,还有那一句,我最喜欢: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我就特别喜欢那种空气。而我的房子是要建在空中的,所以我要给小屋取个名字叫。。。叫。。。叫空之屋。(全体笑)。
师:空之屋?能不能用那个“香”字,叫香之屋呢?
生:不好,哦,对了,空中还有云和霞,就叫云之屋或霞之屋吧。
(全体鼓掌)。
师:多好听的名字呀,多浪漫的小屋呀,这个名字好。
生:我喜欢十五自然段,这里作者写到小屋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像个空中楼阁,我觉得这里的小屋很美,朦胧美,我取名为夜之屋。
师:好的,夜之屋。
生:我也喜欢十五自然段,但我想取名为梦之屋。
师:梦之屋,多有遐想的名字呀,其他同学呢?
生:我喜欢写小屋和树的关系那几段,作者说小屋像小鸟一样,我觉得小屋有动感,我取名为。。。取名为。。。树之屋。
师:好的,讲得很好。
我把大家刚才讲和归纳一下好吗?
包围在小屋四周的有无花的碧树,有五彩的花,有哪些花呀?
生回答。
师:还有灿烂的云和多彩的霞,有山外青山,有绿野阡陌。我们又看到明丽如洗光滑如缎的清晨里小屋,暮霭沉沉满月清辉里的小屋,还有灯影重重下如烟似梦的`小屋。在这里,作者仿佛是以小屋为焦点,为我们拍摄出一幅又一幅的画面,那个他这个拍角角度是单一的吗?有没有顺序的?大家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角度问题,然后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生讨论(几分钟后)。
师:好,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好吗?我们先从视觉角度来说,有哪些呢?
生:有近看、远观、左顾、右盼、仰视、俯瞰。
生:(小声)还有里面看看,外面看看。
师:这位同学观察很仔细,他说里面看看,外面看看,也就是有屋外对小屋的描写,也有屋内对屋外的捕捉,好,大家找出相应的句子。
(各找出相应句子)。
师:这是空间角度,还有没有其他角度?
生:有,有白天和黑夜嘛。
师:对,还有时间上的变化,有白天所见,有夜晚所观。
(师生各找出相应句子并朗读)。
生:文字。
生:语言。
屏显:品味语言。
师:如何品味语言呢?讲荷塘月色的时候好像提到了一点对不?
生:从修辞入手。
师:对,修辞入手也是一种方法。很多同学品味语言无法下手,我下面推荐几种方法。
屏显:画面美:形、态、姿、色、远、近、高、低、动、静、日、夜。
善用修辞:形丽姿美。
化用名句:意味深长。
巧用文言:简洁凝练。
对偶句的整齐美、排比句的流畅美、长短句的错落美。
师:我们学诗歌的时候,讲过意象,有些意象的画面就很美,比如,再别康桥中。。。
生:金柳、水草、彩虹、夕阳、星辉。。。
生:比喻,拟人,还有通感。。。
师:这是从句子角度来分析的,还有化用名句,巧用文言。巧用文言方面有很多,有化用古诗词句的,有直接引用的,或者巧妙的选取古诗词中传统的意象,这点我们在诗歌里学过,有这么一位高手诗人的,是。。。
生:。。。
师: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
生:郑愁予。东风,柳絮,江南,这些意象很美。
师:对,这些都是从句子的角度入手,还有是从句式的角度入手的,比如说,对偶句往往给我们整齐美感,借用闻一多三美诗歌理论来说是。。。
生:建筑美。
屏显:化用古诗词。
师:同学们根据屏幕上显出的古诗词,在文中找出句子,看看哪句是化用屏幕上划线句的,并且比比看。
屏显:王观《卜算子》王维《汉江临眺》李白《望天门山》温庭筠《菩萨蛮》的内容。
这一版块完成很顺利。
师:好,到这里为止,我们好像从来没提到过作者对不?学到这里,你对作者的印象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的课本还有参考书之类上面,从来没有提到作家的性别,大家觉得,这么1篇美文是出自女性作家之手呢?还是男性作家之手。
生:男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学案上用的是“他”。
生:应该是女的吧,男的会写出这样的文章。、
师:作者的性别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引起过争议,而且网络上也从来没有她的照片,后来经过考证,这是位女性作家。(背景音乐响起)作家李乐薇,江苏人,后来到台湾从事文学工作,以散文见长。她不愧为写作高手,用她那优美动人的语言,明丽清婉的文笔给我们带来了这么1篇如诗如画的美文。这美文尤如一杯香气四溢的清茶,淡淡的,恬恬的,却又是让人如此的回味无穷,我想,如果没有高深的文学功底的人,没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的人,没有如诗如画般的心灵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那么,就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体味作者美好的情感,愿我们都能拥有如诗如画的心灵吧。让美充满诗的心灵,让诗的心灵充满美。
下课铃响。
2023年人生的境界教案【第四篇】
云南省曲靖一中任玲。
时间:5月9日。
学生:云南省曲靖一中高二文科尖子班。
第一课时:
1、明清传奇简说,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全剧剧情介绍。
2、初读节选一出戏《闺塾》,扫除字面障碍。
3、分清剧中各角色的宾白曲词。
第二课时:《闺塾》课文品读。
师:《闺塾》一出戏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闹学”,或者“春香闹学”。很显然,这出戏的主要内容就是春香闹学,那么,请同学们快读课文,找出春香闹学的地方,看看她闹了几次,怎么个闹法。(看书三分钟)。
师:好,大家顺着找找,看春香从哪里开始闹。一闹是?
生:第一闹在上课之前。
师:把句子念一念。
生:“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春香回答:“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师:你看春香多乖啊,老师一责怪,她就答应了,表态“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怎么会是闹呢?(生笑)。
生:一般来说不太可能三更起来读书。
师:不是不太可能,是绝对不可能,半夜三更,人们都在睡觉呢。那她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生:她是在给老师出难题,不给老师台阶下。
生:春香不高兴了,她的意思好像是对老师说,你不如叫我们三更起床好了。
师:也就是说,她对老师是有情绪的,她对老师--。
生:不满。
生:二闹应该是先生给小姐讲经书的时候,春香故意曲解经文。
师:这是二闹吗?前面有没有?
生齐:有。
生:应该是这里,春香故意逗老师学鸠叫。
生:“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
生:是故意。
生:我认为不是故意的。让老师学鸠叫,是因为她很好奇,真的想知道鸠是怎么叫的。歪解经文,是因为她不懂诗文的真正意思。
师:有道理。小姑娘是很天真很好奇的,老师只说“关关,鸟声也”,这还不够啊,这“关关”究竟是怎样的,她很想知道呢,所以她不是故意搅闹,而是学的太认真了太投入了。(生笑)。
师:再来看她怎么外解经文,(指一生)你来读读。
生:“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
师:同学说春香压根不知道诗文的意思,确实是这样。原文中的“之洲”,她不理解,她不懂这些之乎者也的东西。但有一个“知州”她是知道的。
生:官名。
师:是的。县里的长官称“知县”,州里的长官称“知州”,小丫头因为两个“知州”音相同,我们称为“谐音”,她就联想开去了,自作聪明,歪解了经文。看来她不是故意的,她是学得很主动呢,抢上前去,嗨,老师我懂啦懂啦,她歪解诗文,又解出了一个喜剧效果。
生:老师说:“胡说!这是兴。”春香说,“兴个甚的呐?”
师:这是闹吗?我们说“闹”么,是要有戏剧冲突哦。
生:应该是春香问老师“为甚好好的求他?”这里。
师:对了,因为有戏剧冲突了。春香又犯傻了,紧追不舍。看看老师怎么回答?
生:避而不答。
生:“多嘴”。
师:老师很生气了,一定是涨红了脸,厉声呵斥:“多嘴”。老先生什么意思?
生:不准问这个问题。
师:为什么不准问?
生:不好意思回答。(生笑)。
生:老先生让春香拿文房四宝,春香故意拿错了。
师:拿了些什么来呢?
生:画眉细笔螺子黛、薛涛笺、鸳鸯砚。
生:“好个标老儿!”
师:什么意思?
生:好个土老头。好个土老冒。
师:看来老先生和小姑娘真是代沟太深了。(生笑)下一闹?
生:“先生,学生领出恭牌。”
师:这为什么是一闹呢?
生:老师让拿来文房四宝,要她们模字呢,她上厕所只是借口,因为她偷偷跑到花园去玩了。
师:可见模字太索然无味了,春香借口逃学呢。下一闹?
生:春香回来后说,“溺尿去来。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
生:老师教训她,她反驳。
师:你念原文。(生念)。
师:(指另一生)你用自己的话把两个人的对白重复一下。
生:古人读书,把萤火虫装在囊中照亮,(师补充:口袋里)还有趁着月色读书的。
生:在月亮下读书,把眼睛看花了,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把虫虫折磨惨了。
师:看来这两个例子说服不了春香,老先生又举另外两个人的例子。接着用自己的话说--。
生:古人读书头悬梁锥刺股。
师:举了--。
生:孙敬苏秦的例子。
师:说服了嘛?春香怎么说?
生:没有。春香说,好比你自己,头发悬在梁上,一不小心把头发扯下来,用锥子刺大腿,会留下疤痕,有什么好的。
生:第九闹了。
生:春香又捣乱,她说“小姐,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老师就打她。
师:学堂内死气沉沉,老先生迂腐说教,私塾外春意盎然,卖花声起,内外形成鲜明对比,使春香忍不住分心,还又逗引小姐。老先生忍无可忍,拿起荆条,责打春香,这回热闹了,大家想象一下,课堂上,一个欲打,一个躲闪,边躲还边顽皮,学堂里一片混乱,剧情被春香闹到了高潮。这回可闹大了。我们一直是很讲究师道尊严的,学生出错了,要老老实实毕恭毕敬地伸出手来,接受老师的惩戒,怎么能这样呢?简直太不成体统了。所以小姐赶快出面,收拾这狼狈的局面。否则,闹到老夫人那里,春香可就惨了。
还有闹吗?
生:有。下课后。
师:课后闹。而且这一闹是小丫头背地里骂塾师:“村老牛,痴老狗,一些趣也不知。”文章到这里,真可谓让老先生尊严扫地了。
师:好,春香十闹学堂,我们都一一读过了,请大家揣摩形象的特点,用朗读把各自不同唱就好了(生笑)。曲白相生啊,多有趣。可是我们唱不了,所以就给大家宽松,用“开心蒙太奇”的方式,小春香和老先生可以用本地方言来对白,甚至可以对宾白加以一定的创造发挥。请上回演《雷雨》和《三块钱国币》中表现最出色的同学来读。(学生兴奋不已)。
学生分角色创造性朗读讲经片断和追打片断。由于学生揣摩形象模拟口吻和随意发挥很成功,课堂阵阵爆笑,喜剧效果极佳。
师:什么叫人物形象跃然纸出,我们有感受了。但是,我们学习《闺塾》到位了么?如果读到这个层面就停住的话,有人犯嘀咕了:汤显祖把老先生写的如此尊严扫地,如此不堪,是在贬低老师吗?是在亵渎师道尊严吗?有老师就在网上发表文章说,《闺塾》不适合作中学教材,这不是在怂恿学生和老师对着干吗?所以,阅读只停留在这个层面,远远不足于将文章读懂,更不用说读透。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
(布置有《诗经》的同学,课外读读与本课有关的诗)。
第三课时:探究阅读。
师:我们要把文章读懂读透,不能停留在闹学的表面,还应该思考很多问题。比如说,春香与陈最良的冲突本质是什么?(指一生)你说说看。
生:年龄差距太大了。
师:一个六十左右,一个十六上下,肯定有这个因素。但只是年龄差距吗?如果是这样,老师再过几年就不敢教书了。(生笑)。
生:思想观念的差距。
师:凭什么说是思想观念的差距?
生:老先生已经年逾六十了,他应该是比较陈旧迂腐、比较传统和保守的代表吧。
师:凭什么说人家传统保守?
生:春香问老先生“为甚好好的求他”的时候,他说春香多嘴。(生笑)他还说《诗经》“只无邪二字,付于儿家”,意思就是要学生不要想歪了,不要想到爱情啊什么的,说明他很封建很保守。
师:很好。同学们注意到了,老先生讲《诗经》是有问题的。这问题到底在哪里?这就是我们应该继续探究的课题。假如我给大家一个问题要大家弄清楚,可以通过怎样的路径去完成呢?我们模拟一下这个探究的过程。这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陈最良与春香冲突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这两个形象的意义是什么?刚才同学已经给我们其中一个路径了,也就是说,从老先生解经入手。我们的结论应该持之有据。为了持之有据,我们得细致深入。请看老先生怎样解经。(打幻灯片,《关雎》)。
这首诗大家初中时候已经学过,是一首--。
生:爱情诗。
师:是的。是描写爱情的诗歌,这是大家都认可的。但老先生拿的《毛诗》可不这么认为。(打幻灯片:毛诗序云:“关雎,后妃之德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生:不赞同。
生读:论六经,诗经……。
师:《关雎》已经讲不下去了,老先生还要接着说教,“只无邪二字,付与儿家”,来自于孔子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孔子的“思无邪”,有人认为“思”是虚词,“无邪”一般认为是思想内容纯正,韵律和谐。《诗经》中大量描写爱情的诗歌,孔子总不会是说,表达爱情就是“邪”吧。但老先生是这样理解的,他警告两个小姑娘,你们可不要想歪了,想到爱情方面去了,你们应该读的是女子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我们说,《诗经》本来多美啊,一旦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学作品被注入某种政治教化的东西,牵强,曲解,那么,它必然令人生厌了!好,我们接着请拥有《诗经》的同学来说说,老先生提到的那些诗,究竟是讲什么的。
生:参考注释,“有指证,姜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说的是《诗经大雅生民》;“咏鸡鸣”与《诗经齐风鸡鸣》有关,“伤燕羽”与《诗经邶风燕燕》有关;“泣江皋”与《诗经召南江有汜》有关;“思汉广”与《诗经周南汉广》有关;“宜室宜家”与《桃夭》有关。
师:具体说说这些诗是讲什么的。
生:《诗经大雅生民》内容是周人陈述周始祖后稷诞生经过及播种五谷的成就。
生:说的是妻子催促丈夫早起上朝,意在讽刺在朝者的荒淫怠惰。
生:《诗经邶风燕燕》内容是卫庄姜送归妾。
生:《诗经召南江有汜》,内容是媵女不能陪嫁的怨词。
生:《诗经周南汉广》追求汉广游女,终于失望的恋歌。
生:《桃夭》,表现的是祝福女子出嫁。
师:大家有印象吗?见过没有?
生:见过,在《读本》里。
师: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宜”指和善和美,新嫁娘要出嫁了,咏这首诗对她表示祝福,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啊。
生:还可以看杜丽娘这个形象。
生:汤显祖。
师:对,这在文学鉴赏评论中叫做“知人论世”。即借助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背景,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
师:汤显祖生活的时代是明代中后期,封建经济局部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稀疏萌芽,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向没落,明王朝政治腐败,内乱外患,虽然几经整治和挣扎,也已无法挽回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颓势。在思想上,明王朝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从一开始就继承了元代的方针,仍定程(程颢、程颐)朱(朱熹)理学为官方正统思想,以理学教民,以理学取士。
师:(打幻灯片)宋明理学家从维护封建礼教出发,在“情”、“理”关系上,简要地说有以下观点:一、把“理”与“情”截然对立起来;二、把“理”说成是“纯善”的,而把“情”看成是恶,是人欲;三、要求以“理”制“情”,直至灭“情”,因而提出了“革尽人欲,复尽天理”,“存天理,灭人欲”。
师:“存天理,灭人欲”,今天看,这个当时被认为是绝对真理的东西,是多么反人本反人性啊。明代统治阶级大力推崇程朱理学,皇帝和皇后亲自编写《女戒》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据《明史列女传序》记载,当时妇女因节烈殉死“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可见这种从肉体到精神的摧残是如何严重。因此,到明代中期,出现了一股怀疑程朱理学的思潮,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之下,当时社会上出现了批判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汤显祖的《牡丹亭》诞生了。
师:(打幻灯片)汤显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饱读诗书,性格刚正不阿。万历五年(1577年)汤显祖进京赶考,因不肯接受宰相张居正的拉拢,结果两次落第。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他33岁时,即张居正死后次年,才考中进士。汤显祖中了进士后,仍不肯趋附新任宰相,故仅能在南京任虚职。在职期间,与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等人交往甚密。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又写文章揭发时政积弊,抨击朝政,弹劾大臣,因而触怒了神宗皇帝。之后被谪迁广东。后又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汤显祖在地方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深得民心,但最终还是因不满朝政腐败,于万历二十六年(15)弃官回乡,在临川建了一座闲居,号“玉茗堂”,从此致力于文学创作,终其一生。
师:汤显祖除了与东林党人顾宪成等交往密切之外,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相当大。
(打幻灯片)著名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一生坚持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提倡个性解放的思想,反对理学,批判封建礼教,提出疑经、非儒、反孔等观点,反对把“理”、“欲”对立起来,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达观,当时一位著名的禅僧,汤显祖与他五次见面,多次书信来往。达观站在佛教立场上,批评程朱理学在论述“理”、“情”问题上有自我矛盾处。作者尊他们为一“雄”一“杰”,认为“寻其吐属,如获美剑”。
师:所以,汤显祖是肯定“情”的,肯定只要出自人的真实感情的东西,其存在就是合理的。同时,也否定把“理”作为绝对的标准,否定以“理”制“情”、存“理”灭“情”,否定把“理”与“情”截然对立起来。如实地表现人之“情”,不能以“理之所必无”去抑制“情”,这就是汤显祖戏剧作品中自觉的指导思想。
师:什么是“理之所必无”?即按理是不应该的。中国就是这样,有人总是制定宏大规则,比如礼教,规定着人们的行为,否定人的俗世生活,完全服从于这个规则。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这样进入一个民族的血液中的。
生:最良的',最好的。
师:什么最好?
生:陈旧的东西。
生:不是。
生:昔氏贤文,把人禁杀。
(幻灯片)封建理学对人的禁锢与人的自然天性之间的冲突。
生:“以后不敢了。”
生:笑。偷偷笑。
生: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
师: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生:让老师别照本宣科。
生:“这经文偌多!”
师:什么心情?
生:厌烦。
师:是的。虽矜持内敛,极其克制,但轻轻一语,意味深长,厌烦枯燥无味的说教。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小姐当着塾师的面训诫春香时候的话,与后面形成鲜明的反差,找找。
生:前面说“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等塾师走后,她忙着问:“俺且问你那花园在那里?……可有什么景致?”
师:丽娘问春香的时候,那心情可急切了,她多么向往美丽而自由的花园啊。有评家这样评价《闹学》:
(幻灯片)“《闺塾》一场,环绕着讲解诗书这一筋节,丫头搅闹,塾师胡闹,春光喧闹,这一切,又促使杜丽娘内心腾闹。剧中人物七情生动之微,就从筋节髓窍中婉曲地传出。”(黄天骥《历代名篇赏析集成》)。
所以,我们借用一句话,春香闹学,把心闹醒,把心叫醒。丽娘深受禁锢的心开始解冻了。请大家课后读读《读本》节选《游园》部分。春香的意义,在于将小姐引向了那个最后让她心性复苏的花园。在春香的直接作用下,她做出了冲破礼教牢笼的第一个行动,瞒着父母去游园,全剧的情节从此迅速展开。当她游园时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更感到良辰美景虚度的苦闷。“游园”所引发的杜丽娘的情窦初开,春心萌动,说到底,就是这种觉醒和复苏的体现。丽娘一经唤醒,就流露难于阻挡的天性,她发现了自己:“可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大家把试着“一生爱好是天然”输入搜索引擎看看,就知道这个发现在中国文化中有多重的分量。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曹雪芹借用《西厢记》和《牡丹亭》来开启另外两个反叛封建家庭、追求美好爱情的年轻人的心。
(打幻灯片)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师:探究到这一步,《闺塾》的阅读才算告一个段落。
(幻灯片)结语:在封建教义对人的身心禁锢、扭曲至深的中国,尊重“人”,尊重人的俗世生活,尊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尊严,关注“个体的人”的存在与幸福,不因宏大的规则而束缚、扭曲、丧失人的个性与尊严,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人”的启蒙,在中国,又是件多么艰巨而伟大的工程。《牡丹亭》“以情抗理”的意义,正在于此,它远远超出了一般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师:这节课就到这里,请看课外延伸:
师:关注的题很难,老师史学功底差,完成不了,可是你们是文科尖子,有能力也有必要对它进行关注。第二到写在随笔上。
下课。
2023年人生的境界教案【第五篇】
开学第一节语文课,依旧不想上课本,只想与学生随意聊聊,思前想后,就想与学生谈谈关于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境界。
书海无涯,读书再多,也仅仅只是沧海之一粟。如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呢?书要读,更要悟。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用三句话精练概括了人生的三种境界,并且告诉人们,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这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先生利用此句,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认为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须高瞻远瞩,既要确定所追求的高远目标,更要有非凡的忍耐力和自制力。这正是于迷茫中不断探索的人生第一步之写照。也正如高中三年里的刚入学这一学期,你们从现在开始要定好这三年的奋斗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你们也得经历“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的凄苦。
第二境界的这段诗句,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柳永的《蝶恋花》。原词是:“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诗句本是描述热恋中的情人,虽分离两地经受相思之苦,却依然无怨无悔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面容憔悴却依然心甘情愿不离不弃。在这里,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了。他要借此说明,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在所不惜,要有矢志不渝,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
高中三年是艰辛的三年。要用锲而不舍、苦苦追求的精神走完努力进取、顽强奋斗的三年。你们得做好“为伊消得人憔悴”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准备,为了心中的“伊”—-理想的录取通知书,你们要有一种韧性,无论有怎样的困难,都不放弃目标。当你们觉得艰难困顿之时,要如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受外界的诱惑所左右,强压心中翻腾的波澜,在忍耐中求索,在执着中追求,纵使身瘦几许,也无怨无悔。
这阶段时间最为漫长,也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毅力和恒心。可以说此境界是最艰苦的拼搏期吧。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吧,熬过这三年,你们的前途将一片光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上一篇:大班绘本过年啦教案样例精编10篇
下一篇:珍惜粮食教案大班(精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