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精编3篇
【导言】此例“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精编3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百分数1
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124—126页。
教材简析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在教学意义时,要从实例出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学习。通过比较得出的概念,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要特别注意的是只表示两个数相比的一种关系,不表示一个数值。的后面不能带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这就是与分数之间的区别,所以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中,要注意孕含应用题的基本思想,可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些表示谁与谁比,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并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课前谈话。
同学们,昨天看新闻了吗?谁能给大家发布一条体育新闻。(生:第十二届亚运会于昨天在日本广岛结束,中国队共获得137枚金牌,名列第一。)对,中国的体育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博,为国赢得了荣誉。(注:上课当天为第十二届亚运会结束的第二天,1994年10月17日。)
亚运会结束后,通常要对各国获得金牌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的制成统计表,有的绘成统计图,请同学们看这样一张图。
第十二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
1994年10月
像这样的图,同学们见过吗?(见过)图中的数叫做,你们见过吗?(见过)在哪里见过?(生:在报纸上看见过;在包装盒上看见过;在爸爸单位的办公室里看见过;在像老师给我们看的这样图上见过……)
揭示: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
2、导入 :为什么经常要用到,用有什么好处?什么叫做呢?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课题)
[针对学生对体育比赛很感兴趣的特点,课上先让学生发布一条体育新闻,立即吸引了学生。再出示第十二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引导说出在哪里看过,并提出共同探求什么叫做,学生非常乐意,并且兴趣盎然。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导入 新课。]
二、引导探索,揭示特征
(一)教学的意义
1、引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上第128页的例题。
思考:
(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通常用进行比较的?
(2)用比较有什么好处?
(3)什么叫?
让学生自学课本后,同座同学议论思考题。
[唤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的意义。]
2、集体讨论,揭示意义。
(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是用进行比较的?(三好学生所占比率的大小)
(2)在这里,“比率”这两个字怎样理解?(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3)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所占的比率是多少呢?是怎么得到的?五年级呢?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成下表:
年级
三好学生人数
学生人数
六年级
17
100
五年级
30
200
=
(4)用表示三好学生所占比率的大小,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后板书:分母相同,便于比较。)哪个年级三好学生所占的比率大?
(5)用进行比较,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后,能约分的要不要约分?(揭示:是分母是100的分数。)
(6)表格中,两个的上面一格应填写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7)什么叫?(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例题中应把什么人数看成“一个数”,什么人数看成“另一个数”?谁能说一说表格中的百分之十七和百分之十五表示的意义?
(8)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两个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倍数关系)
3、举例辨析,揭示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1)鸡的只数是鸭的;
(2)绳长是铁丝长的;
(3)一堆煤重吨。
师生讨论:
(1)这三句话中的三个分数,哪个是?为什么?
(2)吨为什么不是?
(3)这三个数都是分数,而前两个才是。谁能说出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回答后出示下表:
分数
意 义
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
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从而得出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后面通常不带单位名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师生讨论,初步建立概念后,再通过分数和的辨析比较,进一步加深对意义的认识——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教学的写法和读法
1.为了区别于分数和便于书写,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采用百分号“%”来表示。教师示范百分号的写法后,让学生板演,进行书写练习,并让学生比较哪一个写得最好看。
2.教师示范书写,引导学生写黑板上和上例中的。
3.教学读法。指出只读作“百分之几”,而不读成“一百分之几”,齐读。
(三)揭示的特征
是特殊的分数,它特殊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说出的特征:
1、分母相同,便于比较;
2、只表示倍数关系;
3、采用百分号“%”表示。
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读出,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先让学生自由地读练习三十第1题中的。读后提问:
(1)1%是最小的吗?这组中还有比1%小的吗?(%)
(2)的分子有的是小数,有的是整数,有的大于分母,有的小于分母,这是为什么呢?(指出:固定分母是100,也就是把比较的标准平均分成了100份,相比较的量就可能是这样份、1份、份、300份等)
2、教师投影出示下图,
(1)用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教师先用红色画上8格,让学生用表示出来,并说出8%的含义。然后用蓝色画出32格,让学生用表示后提问:你还能看出一个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40%;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60%)
(2)用阴影表示。
借用上图,让学生用阴影部分表示出65%和100%。然后让学生独立练习练习三十的第3题。
[学生根据老师画出阴影部分的大小,写出后,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启发学生说出8%和32%的具体含义,启发学生紧扣意义说出含义,将概念变得形象具体。启发学生回答:在图中,还能看出一个吗?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渗透了相加减的思想方法,为学习应用题提供感性材料。]
3、口答。
先让学生写出10个百分号,学生动笔书写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笔。然后要求学生用带有的句子回答已经写好的个数。(如一学生写好3个百分号,则回答:已经写好的个数占要写个数的30%,或完成任务的30%。)
4、选择练习。
出示一组。
6% % 120% 98% 100%
(1)提问;这一组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两个最接近?
(2)选择合适的填空。
(1)今天的课上,由于学生们认真听讲,学会同学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100%)
(2)大同小学学生每月的零花钱占学校买图书钱数的50%。开展节约活动后,只占( )。(%或6%)
(3)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120%)
(4)由于全班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个单元考试的及格率一定能达到( )。(100%)
5、读出下面的句子,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5%。
(2)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的20%。
(3)人脑的重量约是人体重量的2%-3%。
(4)一本书已看了40%。
(5)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生产计划的60%。
提问:
(1)第一、二句话中的表示谁与谁比?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看,我国用只占世界5%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0%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如果我国人口有所控制,如我国的人口只占世界的15%,甚至更少,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怎样?(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会怎样?(更快)
(2)一本书已看了40%,说明还剩百分之几没有看?(60%)已看了40%,是不是一定看了40页?如果是看了40页,这本书有多少页?如果这本书有200页,已看了多少页?如果有300页呢?如果有1000页呢?
(3)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生产计划的60%,如果下半年也完成计划的60%,这样,全年的计划完成了吗?是正好完成,还是超额完成?超额了百分之几?(20%)你是怎么算出来的?(60%+60%-100%=20%)
[学生读出含有的句子后,教师提出一组问题,引导思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意义,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做好孕伏]
6、再出示第十二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读出图中的,并说出表示的意义。
[亚运金牌统计图的再次出现,让学生说图中的意义,巩固深化了新知识的学习,在一节课中,由设疑到答疑,前后照应,便于学生领悟其所以然,做到结构完整。]
四、课堂作业
教科书练习三十第4、5题。
五、课堂小结
六、游戏
请这节课学会的同学举手,(全班56人都举起了手)谁能用说一句话,说明现在同学们举手的情况。(这节课学会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0%)现在四个组的人数同样多,如果其中一组同学举手,举手的人数可用什么表示?(25%)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两组同学举手呢?三组呢?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25%”,说:“这个表示第一次离场的同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第一次可以走多少人?”(一个组同学的人数14人)老师让第一组同学先离场。接着,又板书一个“25%”,提问:“这个表示第二次离场的同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又可以走多少人?”又让第二组同学离场。还剩下两组同学,提问:“老师再写一个什么,大家都可以离场?”(50%)这个50%表示谁是谁的50%?学生回答后,一起离场。
《百分数》教学设计2
教学的目标:
1、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使学生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4、理解纳税、利息的意义,知道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百分数的应用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10课时左右
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指出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接着通过两个实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教材这里强调的是两个数量的比,并联系比的概念说明,百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以100为后项的一种比,所以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最后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百分数3
教学内容:学习课本第一页的例1、完成“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至3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百分数的一些知识,知道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还学习了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实际问题吗?
(出示下列题目,请学生解答。)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五(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是女生的百分之几?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进行交流,重点说说数量关系。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画好后,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大约长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要求: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3.进一步引导: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提出要求: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后追问:“125%—100%”这个算式中,125%表示什么意思?100%呢?
三、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四、指导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
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05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3.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并组织适当的交流。
五、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习一第1~3题
做练习一第1题。
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
做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
做练习一第3题。
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
2.对比练习
(1)建造一个游泳池,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投资80万元。实际投资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2)建造一个游泳池,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投资比计划节约20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3)建造一个游泳池,实际投资100万元,比计划投资节约20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学生读题后先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然后指名分析每题的解题思路。同桌间互相查看解答情况。
3.拓展题。
(1)爸爸买的股票“中国石化”上周五收盘价是20元,本周五收盘价是24元。“中国石化”本周上涨了百分之几?(用两种方法解答)
(2)从南京开往淮安,甲车行了3小时到达,乙车行了4小时到达。甲车速度比乙车快百分之几?
六、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今天你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你的同桌呢?
七、布置作业
1.课内作业:补充习题第1页。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例题1 (线段图略)
解法一:先算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多少公顷 解法二:先算实际造林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20-16=4(公顷) 20÷16==125%
4÷16==25% 125%-100%=25%
课前思考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础上教学的。以复习旧知导入,学生便于理解,也为本课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想关键还是理解数量关系式,找准单位“1”的量。此外,补充的练习很好的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也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了不同的解题方法。
课前思考:
学生已经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例1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发展。
例1提供了一个有关造林问题的简单情境,便于学生分析、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认真学习了孙老师的设计,孙老师先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再提出要求: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然后分两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一是引导学生讨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的实际含义,使学生明确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二是探索怎样列式解答,指导学生结合线段图,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
“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通过解答和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尽管问题变了,但解决问题时的思考方法与例1是相同的,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课前思考: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和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这课内容是分数、百分数基本应用题“谁是谁的百分之几?”的拓展——“谁比谁多(少)百分之几?”。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有两条,分别是:1、将这个问题转化为“多的数量是单位1的百分之几?”;2、大的数量的分率比单位1多百分之几?”。
孙老师设计的教学预案正是从这个知识点出发导入新课的,层层启发,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导到重点分析新的问题上。这样的引导,既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学生在开学第一天的学习就步如正规,同时,开放式的提问有利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再由发散思维逐步聚焦思考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在教学习题的设计上,孙老师能注意层次性,设计了对比练习与拓展性练习,这对优秀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训练是需要的。
建议:例题1新授的引导是否在提问上指向性能更明确些。是否可以这样引导:
1、出示例题条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并交流这样画的想法。
2、当学生分别从差比与倍比的角度提出问题后,提问:哪些问题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怎样解决这类问题?
3、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新的问题。先与原问题比较区别之处与联系。
4、启发学生想办法解决。
5、再次分析新的问题,启发学生从另外的角度来考虑。
6、最后在引导学生用综合列式表示。
课后反思: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从两个班上课情况来看,整体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充分做好了学习的各项准备,能静下心来学习。
回顾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教学情况,课前准备工作较充分,上课前就组织学生下发作业本,并将教学所需多媒体设备打开。整节课的教学思路较清晰,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如课始部分的复习题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的形式;例题的学习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也有同桌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等。不足之处是例题学习中没有重点突出两种不同解法的解题思路,教师讲得多,学生感悟得不够,在课尾也没有及时组织学生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这样可能会影响一些学习困难生的学习效果。我要虚心接受高教导的建议。下节练习课中我要及时调整,弥补这些不足。
课后反思:
从整堂课的学习来看,学生对找单位“1”的量还是比较熟悉的,在计算时能够按照理解的关系式进行解答,但是结果的处理有不少的问题。如:约等于要忘记,小数点后面要保留三位等。也许是脱离了计算机的原因,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很强,两个班在做练一练以及练习一第2题时,学生用于计算的时间很长,而且准确率也不高。
本节课采用了孙老师设计的一些对比练习,效果不错,第一小题学生基本没有问题,第二小题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出现了错误,第三小题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做对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还不是掌握得很透彻,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够灵活。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是例题中虽然介绍了两种不同解法的解题思路,但是在练习的时候还是着重于第一种解题思路,我讲得比较多,学生学得有些被动。在六(2)班上课时,由于时间没把握好,拓展练习没能在课堂上完成,这样学生在做补充习题最后一题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做错了。“速度”和“时间”没有搞清,有很多学生审题不清。但在接下来六(1)班的教学中,我调整了时间,把拓展题“从南京开往淮安,甲车行了3小时到达,乙车行了4小时到达。甲车速度比乙车快百分之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讲解,这样在完成补充习题时,学生基本就没有问题了。
我想,不仅在知识上要注意把握,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不可忽略。平时练习做到精做、精练、精讲,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课后反思:
本堂课就知识点的掌握而言,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充分运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利用旧知学习新知,让学生进行新知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强化新的知识点。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解释的,我没有暗示,学生能讲的,让学生用他们的话语讲解,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
从反馈情况来看,部分学生的计算还是不过关,全班的课堂作业列式没有一个不对,但在除法计算时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今后在计算上还要训练。
课后反思:
今天由于要跑两头两个年级的上课,六3班的数学课的课前准备不充分,所以新授部分学的比较充分透彻,但在后面的练习部分,由于3班电脑无法上网,孙老师补充的习题我只能打印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这样操作真麻烦!
与组内老师有同样的感觉,学生对两种解法的理解是第一种好与第二种,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例题后的习题时,学生都采用了第二种解法。孙老师补充的第2个拓展题,有一定的难度,我开始没有讲解,让学生独立尝试,只有一个学生做对,且能说明理由。
从作业的速度与正确率来看,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些下降,可能这与很长时间不进行复杂的计算有关。
下一篇: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参考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