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教案优质5篇

荣誉 分享 时间:

【前瞻】此例由阿拉题库网友“荣誉”精心整理编辑的“小石潭记教学教案优质5篇”优秀文档,以便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吧!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第一篇】

内容预览:

《小石潭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记叙的顺序

2、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的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3、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4、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二、重点、难点

1、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初一年级时,我们学了《黔之驴》这则寓言。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散文《小石潭记》。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唐德宗贞元时中进士,年二十一岁。授校书郎,调蓝田蔚。升监察御史。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又任柳州刺史,故亦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

2、背景材料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坶潭记》、《钴姆潭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的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①读准字音

②翻译句子

水尤清冽:(小潭的)水格外清凉。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寂静得见不到人影。

2、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概括文章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1节,写小石潭的环境及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还写小石潭的形状及潭上的景物。

第2节,写潭水和游鱼。

第3节,写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4节,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总体印象和感受。

第5节,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四、赏析课文

1、根据刚才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说说作者写景的顺序。

明确:以作者的行踪游览观察点为顺序。

2、说说作者游览观察点在整个游览过程中的变化。

明确:开头是随着人所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此时写景叫移步换景,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则属于特写镜头,后来坐在小石潭上观察四周而写景,则属于定点扫描,与前后有区别。

3、说说写景过程哪些词和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提示:可以从动词的角度谈,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谈,可从颜色的角度谈,可以从声音的角度,也可以从写形状的角度谈,可以从情与景的角度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根据背景资料说说本文与《永州八记》中其他文章的联系,体会文章开头的一种方法。

明确:本文首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紧扣《永州八记》中的第3篇《钴姆潭西小丘记》,这样的文章放在一组文章内,让人感到自然而又贴切。

5、文章第2段写游鱼与写潭水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借写游鱼突出水之清澈,写水是紧扣文章的标题的。

6、文章第一段中写小石潭的全石以为底的特征与下文写水的清澈有联系吗?

明确:正是因为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的特点,才会有潭中如此清澈的水。

7、说说作者心情的变化,请联系背景谈。

明确:先写闻水声,如鸣佩环后心乐之,联系背景看,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此处,失意之情自然溢之于外,寄情山水便是最好的排遣方式,因而听到美妙的水声,便心乐之,后来写鱼似与游鱼相乐则是这种情况的延伸,但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自然的流露出来,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五、小结全文

文章在写景时景中含情,抒心中之情时情与景和谐的统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关于作者柳宗元。

2、说说全文写景的层次与方法。

二、研究性学习

1、对1篇文章的解读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本文的解读也是如此,上节课我们从全文写景与抒情的层次和方法的角度入手,2、试从标题的四个字入手,寻找题文之间的联系。

提示:①紧扣石的语句有:明写的如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②紧扣潭的语句有下见小潭潭中鱼可百许头潭西南而望坐潭上等。

③紧扣小的语句,明写的有下见小潭,暗写的有潭中鱼可百许头(在今天,能有这么多的非放养的鱼的小潭实在难寻,环境污染太严重了,而过去,河中,潭中到处可见游鱼,只有一百来条鱼的潭能说大吗?)

④紧扣记的语句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记之而去,同游者等。

3、试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

提示:①动与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游鱼之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树蔓之动,闻水声,如鸣佩环以声写动,斗折蛇行与犬牙差互则化静为动,日光下游,影布石上,依然不动写潭中鱼之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写环境之静(凄凉)。

②音形色,闻水声,如鸣佩环写声音悦耳,卷石底以出,为? 竹之青色,树之青色,蔓之翠色,日光之金黄色,鱼的颜色,都可以想象。

③景与情:开头因如鸣佩环之景而心乐之,略写平常不乐,见此景,听此声而忘却忧伤而乐,后来写游鱼似与游人相乐则是作者进一步忘情山水而乐,不过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在小潭的时间一长,小潭幽静之景又触发了作者心底的悲凉之情。这可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一种翻版,可以说成是寄情山水以消愁,触景生情愁更愁。

4、还可以从明与暗等角度展开研究。

5、试根据以上研究,说说本文的写作艺术。

提示:①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的运用。

②映衬手法,动与静的映衬,音形色的映衬以及游鱼与潭水的映衬等。

③对比手法,作者心情乐与悲的对比。

(三)反复诵读

结合上面的研究得出的内容之多,说说本文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提示:全文193字,却写出如此丰富的内容,不能不让我们赞叹作者运用语言的深厚功力。

(四)总结全文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4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心境,是1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的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1通晓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3、学习细致地观察生活和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2学习细致地观察生活和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山西河东,人称“柳河东”。晚年被贬柳州,亦称“柳柳州”。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后死于柳州。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个主要倡导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散文中,寓言小品、传记散文、山水游记散文都很有名。寓言小品讽刺社会丑恶,语言犀利;传记散文反映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山水游记散文描写景物准确、生动、传神,语言精美清丽。著有《柳河东集》《河东先生集》。

四、写作背景介绍: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作者因受以王叔远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到永州后,母亲病故,王叔文被处死,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当时他政治失意,心情郁闷。因此借游山玩水来排忧解闷,感觉自己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游历永州,风景奇特,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名气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4篇。在游山玩水中,大自然的造化,使失意的柳宗元得到一丝短暂的快乐,然而始终都不能释怀,失意的乌云始终压在作者的头顶,这种情绪在本课中得到了充分的流露。

五、体裁: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六、理解课文大意:

1、重点实词:

a清冽:清凉。冽,寒冷。

b“为坻”二句: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有石窟的岩石。

c“青树”三句:蔓,蔓草。蒙络,遮蔽缠绕。摇缀,摇动相连。披拂,被风吹动的样子。

d依,依托。

e佁然:愣住的样子。俶尔:忽然。逝,往,去。

f斗,像北斗星一样。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g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h环合:环绕合抱。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邃:深。

2、一词多义:

以:

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

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 (动词,“成为”)

清: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

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翻译课文: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四周青葱的树木,碧绿的藤蔓,树盖着藤,藤缠着树,迎风摇动,互相连缀着,参差不齐,摆来飘去。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弯弯曲曲的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长蛇在爬行,虽或隐或现,也能看见。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溪岸的地势,就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④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忧愁悲伤的情感也更深了。

七、赏析课文:

1、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段):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3段):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2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3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三部分(4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四部分(5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2、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明确:“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

4、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明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5、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体会文中的“动”与“静”

明确:

①游鱼的“佁然不动”及“俶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

②写小溪。就小溪本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7、体会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明确: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8、体会文中的“景”与“情”

明确: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9、体会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明确: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八、主题:

这篇散文生动地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教案【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忧与乐是本文的学习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小石潭记》作者(),字()()河东人,著名文学家,

之一。我们学过他的文章《》

2、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

(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5)全石底以出,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二)、导入

新课,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是因为变法失败而被贬到永州的,他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今天通过我们学习的《小石潭记》便可知道。

(三)1分钟、明确学习目标:幻灯显示,内容见前面。

(四)精讲点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是如何发现小石潭的?(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3)、游鱼和潭水各有什么特点?

3、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明确: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快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悄怆是作者悲凉凄苦的反映。

(2)课文的按游览的顺序来写,试说说本文的思路。

明确: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3)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画。请你说说本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明确:如第一段,整段文字全都是围绕着石的特点来写潭的。先用水声、水色从侧面烘托:水声清脆;水色清洌,正由于它是个石潭。接着从正面落墨,写出石潭中石头的种种形状和姿态。又如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是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各个角度去点染的。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没有一处不写水。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写的是鱼,见的是水。先写鱼的空游两字,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

(五)课堂小结:

课文是1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的气氛,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六)强化训练:观察你所熟悉的景物,写1篇2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感受。

(七)布置作业:

语文基础训练810题选做,15题必做。

四、板书设计:

发现小石潭

小石潭记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潭中气氛

小石潭记教案【第四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忧与乐是本文的学习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小石潭记》作者(),字()()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文章《》

2、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

(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5)全石底以出,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二)、导入新课,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是因为变法失败而被贬到永州的,他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今天通过我们学习的《小石潭记》便可知道。

(三)1分钟、明确学习目标:幻灯显示,内容见前面。

(四)精讲点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各有什么特点?

3、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明确: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快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悄怆”是作者悲凉凄苦的反映。

(2)课文的按游览的顺序来写,试说说本文的思路。

明确: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3)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画。请你说说本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明确:如第一段,整段文字全都是围绕着石的特点来写潭的。先用水声、水色从侧面烘托:水声清脆;水色清洌,正由于它是个石潭。接着从正面落墨,写出石潭中石头的种种形状和姿态。又如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是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各个角度去点染的。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没有一处不写水。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写的是鱼,见的是水。先写鱼的空游两字,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

(五)课堂小结:

课文是1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的气氛,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六)强化训练:观察你所熟悉的景物,写1篇2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感受。

(七)布置作业:

语文基础训练8——10题选做,1—5题必做。

《小石潭记》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小石潭记》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

2.理解文中的意象、描写手法和主题思想;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意象和描写手法;

2.分析文中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的意象和描写手法;

2.分析文中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师生互动:请学生谈谈自己最近读过的1篇文章,说说自己的感受。

2.引入本课:今天我们要学习1篇文言文《小石潭记》,这是1篇非常经典的散文,你们对这篇文章有什么了解吗?

二、阅读(30分钟)

1.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石潭记》,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的意象有哪些?有何作用?

(2)文中的`描写手法有哪些?有何作

用?(3)文中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2.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进行讨论。

三、分析(20分钟)

1.请学生回答问题:

(1)《小石潭记》是谁写的?作者的背景是什么?

(2)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2.请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意象和描写手法,讨论其作用。

3.请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四、总结(5分钟)

1.请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新的认识?

2.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文学鉴赏课,通过学习《小石潭记》,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意象、描写手法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和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阅读速度较慢,需要加强阅读训练;还有一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较差,需要加强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训练和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20 3421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