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单元教案范例精彩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一年级数学第单元教案范例精彩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一年级数学第单元教案【第一篇】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
二、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的`全班说(3----5人)。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三、观察与思考。
独立完成p25:5。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3):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三者间的联系)。
一年级数学第单元教案【第二篇】
一、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12分)。
二、看图填一填。(45分,每格3分。)。
1、
(1)小鸟在小狗的面。
(2)小狗在老鼠的()面。
(3)老鼠在小狗的()面。
2、
(1)小狗跑在最()面,
小象跑在最()面。
(2)小象跑在小牛的()面,小狗跑在小兔的()面。
(3)小兔跑第(),它的后面还有()个,前面还有()个。
3、
3(1)小花的左边是(),右边是()。
(2)丁一的左边是(),右边是()。
(3)一共有()个小朋友。
三、看图说一说,填一填。(44分,每格4分)。
(1)老鼠往()走()格,再往()走()格可以吃。
到蛋糕。
(2)马往()走()格,再往()走()格可以到达。
小鸟家,马一共走了()格。
(3)蝴蝶往()走()格,可以吃到蛋糕。
一年级数学第单元教案【第三篇】
“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些内容以前是作为常识性的知识,没有作为小学数学的正式的教学内容。现在为了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改变过去少“空间”少“图形”,多计算的做法,拓展几何知识的范围,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几何教学的范畴。
“上、下”“前、后”“左、右”这三对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编排特点。
1.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研究表明:儿童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首先把不同的`方位与自己身体的一定部位相对应,建立起以下的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左边是左手,右边是右手。儿童最早分出的是垂直轴的上边的方向,这是由儿童身体的垂直位置决定的;儿童对垂直轴下边的方向和对水平面两对方向(前和后,左和右)的区分则要晚些,其中对左和右的区分则比较困难一些。儿童一般在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所以教材把有关方位的认识安排在本册。
2.根据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特点,提供丰富的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
儿童对空间方位的确定至少有三种形式:
(1)以自身为中心的确定。即用主体自身与目标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具体位置。如儿童背靠着物体,说物体在他的后面。
(2)以自然标志物为中心的确定。即用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与目标物之间的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具体位置,如茶几在沙发的前面,电视在柜子的上面.
(3)以抽象的形式的确定。如用地图来描述目标物的位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正处在前运算阶段的末期,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思维的支配,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和活动来进行。如要确定一个站在对面的人的左右,开始儿童需要亲自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才能确定,以后才能逐步想像自己处在那人的位置,以此确定其左右。因此,教材以前两种形式为主,创设了适合学生操作的情境,使他们一方面亲身体验生活中的方位,另一方面又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数学第单元教案【第四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5、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内容法制教育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情境图、实物
授课时数1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出现一所“美丽的小学”情境图。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还有一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在黑板上,并说明国旗的特征。教育学生: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要热爱、尊重国旗。同时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借机教育学生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时应该注意的纪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第十三条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私人住宅地方不得升挂国旗。第十九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数10以内的数,有的小朋友很聪明,还会数比10更大的数,真了不起!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回家后在数数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六)布置作业
练习写10以内的数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2、1、2、5、6、7、8、9、10
一年级数学第单元教案【第五篇】
:教材第2-3页数一数。
: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数数能力,感受数学在身边。
:指导学生观察、学会观察的方法,会用点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
:1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有好多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喜欢去公园玩。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图)
二、 新课
1、看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互相说。
你能按顺序说一说有哪些物体吗?指名说。师生齐看图。
2、数数
什么物体有几个呢?自己数一数,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汇报:**有几个。
3、提问:
(1)大象滑梯有几个?所以可以用1个点来表示。师:有几个物体就用几个点来表示。
(2)秋千有几个?用几个点来表示?为什么可以用2个点来表示?
(3)木马有几个?用几个点来表示?
(4)几架小飞机?画上几个点?
(5)几只小蝴蝶?用几个点表示呢?
(6)小鸟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画上几个点?
(7)哪个物体用7来表示?
(8)哪个物体用8来表示?
(9)球有几只?用几个点来表示?为什么?
(10)哪个物体用10来表示?
4、小结:
小朋友们真聪明,能看图按顺序说出这个图里面有哪些物体,还能细心地数出第个物体有几个,有几个,就用几个点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一数(板书课题)
三、 练习
1、 看一看,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还想数哪些物体呢?
数一数:有几张桌子?几个窗户?你还想数什么?
2、 看图数数,并用点来表示。(补充)
3、 作业:练习册第一课:数一数。
四、 课后记
一年级数学第单元教案【第六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小棒和圆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
二、探究解题策略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3.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师板书:蜗牛的数目)
4.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5.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
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4、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汇报。(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
根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板书:14-6=8 让学生说出14、6、8表示的意思。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教师评价学生。
4、这节课通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出示)
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学生a:对于多少的题目我会做了。
学生b:我学会了“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
学生c: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学生d:两数相差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解决减法问题)
红色:14个 黄色:6个 蓝色:7个
14-6=8(个) 14-7=7(个)
一年级数学第单元教案【第七篇】
1、一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2个十是()。
2、18是()位数,十位上是(),个位上是()。
3、和15相邻的数是()和()。
4、17是由1个()和()个一组成的.。
5、一个加数是2,另一个加数是12,和是()。
6、减数是4,被减数是14,差是()。
7、16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8、(1)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1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3)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4)“11”十位上的1表示的是一个()。
(5)2个十是()。
(6)比14大,比16小的数是()。
(7)和15相邻的数是()和()。
(8)14个位上的数是(),表示()个();十位上的数是(),表示()个()。
9、一个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3,这个数是()。
10、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提供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自测题,能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第单元教案【第八篇】
(1)小鸟在小狗的()面。
(2)小狗在小老鼠的()面。
(3)小老鼠在小狗的()面。
2、
小朋友,我家在8号门的左边,请帮我找一找,应是()号门。
3、
(1)小狗跑在最()面,
小象跑在最()面。
(2)小象跑在小牛的()面,小狗跑在小兔的()面。
(3)小兔跑第(),它的后面还有()个,前面还有()个。
4、
(1)下楼的`小朋友是靠()边走,上楼的小朋友是靠()边走.
(2)上楼、下楼和在路上行走我们都应靠()边走.
5、
上面是一群小动物在一起休息。从左数起小马是第()位,从右数起小象是第()位。
小鹿的右边有()个,左边有()个,一共有()个小动物。
6、
(1)小花是左边数起的第()个,右边数起的第()个。
(2)左边数起的第6个,就是右边数起的第()个,这个小朋友是()。
(3)丁一的左边是(),右边是()。
7、
体育场的上一站是(),体育场的下一站是(),从体育场到展览馆还要乘()站。
8、
从右数起,丁一是第9个小朋友,这一排一共有()个人。
9、
(1)从左数香蕉排第(),它的左边是()。
(2)梨的左边有()种水果,葡萄在它的()边。
(3)上面共有()种水果,从左数第一个是。
10、认一认。
左手号码()右手号码()。
11、猜猜看。
玲玲、桐桐、宁宁家的阳台上都摆着花。
玲玲住在桐桐楼下,
桐桐住在宁宁楼下。
玲玲家住在第()层,
桐桐家住在第()层,
宁宁家住在第()层。
12.(推断题)根据五名参赛选手(a,b,c,d,e)的话,给他们排名次。
a:我不是最后,我后面还有个人。
b:当我跑过终点时,没有选手在我前面。
c:有两名选手比我先到终点,有两名选手比我晚到终点。
d:我不是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