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案【精选4篇】
【导言】此例“《苏州园林》教案【精选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苏州园林》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揣摩用词的准确、严密、生动。简要了解部分说明方法。
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特点、部分说明方法,理解并掌握抓住说明对象特征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梦境”形式导入:以老师的一个梦来引出对于苏州园林美景的介绍,“人在画图中”,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画图中”的情境中。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1、2段
学生继续配乐朗读余下部分
读完课文,思考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说明文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苏州园林
3、那么苏州园林是具体存在的事物,还是抽象难以感知的道理呢?——具体存在的事物
知识归纳整理(板书)说明文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三、自主式阅读课文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2、采取你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并参与小组讨论,找出概括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句子。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四、合作式解读课文
1、课文先后多次提出“图画”,请同学再仔细阅读课文,用“圈点法”找出带有“图画”字眼的这些句子。(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共有10个句子。)
2、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句子依次标明序号,请同学在小组中讨论,这些句子中,哪几句是写整体?哪几句是写局部?哪几处是写细部的?(学生先以4人小组讨论,而后在班级发言交流。)老师板书: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归纳
2、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3、知识归纳整理(板书):说明顺序相关知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小结和启示:苏州园林是1篇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特征的说明文。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五、互动式精析片段
1、学到说明文,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说明方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地使用说明方法,使得说明文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常用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表
说明方法特点作用
举例子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作例证。增加文章可信度。
作比较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下定义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便于使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
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不是精确的科学定义,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
分类别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便于将复杂事物说得眉目清楚。
列图表是文字说明的一种辅助方法。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
摹状貌如同描写一样的表示说明对象的外部特征。使说明对象形象,明晰。
十大说明方法,有的我们比较陌生,但有的我们似曾相识。我们就从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入手,你能从文中找出使用了作比较、打比方说明方法的句子吗?同桌间相互找找看。
2、说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说明文语言的个性特点
使用打比方说明方法说明的事物,现在语言上有什么特性,你能告诉我吗?——生动性
除此之外呢?说明文语言还会表现出其他的什么特点?请看几个例子:
例子一,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子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归纳概括: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生动
六、课堂小结
古老的作为世界遗产的苏州园林,虽落成在昔日,却凝聚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之美。而语言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的精炼之笔又将这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字里行间。今天,我们同样打开了一把古色古香的“说明文”之扇,对三大文体之一的说明文有了最基本的了解。有关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学习、领会并运用。
七、布置作业
当个小导游,结合本课你学习说明文的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写一个片段,来介绍美丽庐中校园中的一景。要求:恰当地运用你学过的若干种说明方法,注意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第二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15)
教学目标:
1、读课文,掌握文中字词
2、再读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
3、三读课文,掌握苏州园林的特点
一、课前花絮
写古诗,品韵味,师生共欣赏。
二、先学:
1、读课文,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
2、结合课下注释掌握作者的相关知识;
3、粗读课文,使用已掌握的说明文的知识分析文章的结构;
4、在分析文章的结构的基础上,总结苏州园林的特点。
三、后教:
1、学生提出讨论后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2、小结。
四、当堂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池zhǎo嶙xún丘hè
lu空qiáng薇xuān榭
2、解词:
因地制宜
别具匠心
3、本文作者原名字,江苏苏州人,家家家
4、根据语境分析加点词的含义: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2)、落叶树常青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寂寞
五、布置作业
进一步学习本课,完成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16)
教学目标:
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一、课前花絮
讲故事,谈感受,师生共赏。
二、先学:
1、这是1篇说明文,以说明为主,但也可以使用别的表达方式,试从文中找出使用别的表达方式的句子,并分析其效果。
2、结合课后第二题,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后教:
1、学生提出讨论后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2、小结: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四、当堂训练:
1、读课文第五段,回答下列问题:
⑴第五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⑵第五段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⑶第五段把苏州园林的树木与,突出说明了
⑷第五段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其中第句是说明;第句是描写;第句是议论;
五、课堂练笔
观察一处园林的特点,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结构,把它写下来。
《苏州园林》教案【第三篇】
《苏州园林》教案
一、设计原则
设计理念: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在信息收集和大量的材料整合中善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设计思路:,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由动态的体验感受为主逐步达到个性化鉴赏。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人与自然”。要求是亲近自然,感受人文。因而本课的设计思路是:
欣赏审美苏州园林———体味感悟祖国语言——诗意畅谈园林风光
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与课文学习相配合。主要采取阅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探究法,注重自己体验感受法,收集处理信息法,质疑提问法,讨论解决问题法。
教法:引导法,创设情境法,朗读探究法,品读感悟法,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自学法,运用百度搜索法,及想象体验法。
二、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风貌和艺术成就,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2、了解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总特征,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领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准确性和生动性。。
3、从环境保护和建筑遗产的保护的角度谈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图画视频等观赏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三、教学重点:
(在写作技巧方面,从这篇文章可以学到一些什么?”我就告诉他们:介绍任何一件事物总得抓住这件事物的特点,这篇文章就是抓住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来写的——叶至善)
1、《苏州园林》是1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因此领会作者的说明事物特点和语言特色应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
2、通过阅读感悟,百度搜索,交流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四、教学难点:
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
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本文作者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
总体到局部到细部分别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
底,更显示了作者至臻至美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构思。
因此本文的难点就是复杂事物如何抓住说明特征和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来说明的。
五、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本文是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篇课文,位于全书第21课,是1篇说明文。本篇教材着重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其次了解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其准确的说明语言。因此,作为“人与自然”的起始课,本文有着重要的地位,学好本文,对学习其他课文起着很好的导向作用。
学情分析:前面已经学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等建筑说
明文,所以学习本文应轻松些,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不同,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去感悟、阅读,思考。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教具准备:每生一台可上网电脑
学生准备:搜集和“苏州园林”相关的材料。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1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师导入情境:“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苏州园林,闻名天下,誉满全球。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吴王夫差的馆娃宫,距今约二千四百年,是苏州的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全城的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请同学把你们从百度搜索到苏州园林图片、视频或其它知识介绍给大家好吗?
学生可以将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给大家。也可以告诉大家百度网址,或搜索的关键词直接进入其中。
(二、)交流探讨,重在激发
师顺势而导: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然后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1、生字词是否会写
2、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你知多少?
3、本课内容的`整体把握(本课主要写什么?如何写?)
4、你认为本课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教育的艺术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用爱心去帮助一个人。
教师可以参与,但不要把我们认为的标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百度搜索,得到更多更好的解读。让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各执一词,这样收获也许更多。
(三、)突出重点,直击难点
在前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把很多问题暴露出来,很多重点已经涉及到,难点也在进一步酝酿当中。
本课的重点在教学目标2和重点1和难点当中说的很明确,但怎样让学生掌握确实不容易。因此我认为这样做更好一些。
1、重难点呈现
让每个小组将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或者意见分歧的问题报出来。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讨论解决。
我想这些问题作为本课的难点很贴切,这些肯定是学生敢兴趣的问题,而且经过小组讨论还是问题,一定有难度,再让全体同学从互联网百度搜索寻找答案,应该很快得出结论,即使答案五花八门,教师尽量不要说出答案,如果学生还是得不到满意答案,直接进入下一环节。
2、热点追踪
到底是什么问题难倒本班这么多高手。
再读课文,回归重点,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课文相差太远,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继续上网搜索或实地考察,也许有些问题是考古学家或科学上的难解之迷,那么恭喜你提出这么有深度的问题,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师引导1:本文是建筑说明文,根据你学过的说明文能否归纳或总结得出本文的园林特征呢,这种特征又是在文中如何进一步表现的呢?
学生会通过互联网百度搜索马上得出正确结论。但理解还不够深刻。教师可
以出示相关课文内容或百度视频让学生说说你读到的或看到的是否具备这种特征。如果说的很好很贴切,就说明是真的理解了,如果说不出来也不要着急,进入下一个向导。
师引导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两个字来描述一下,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或语段读出来,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适当的作出一些分析。
学生应该能说出一些,分析一些好的句子或语段,如果有学生还是说不出来,
请保持淡定,继续下一个向导。
师引导3:说到住房,大家都很熟悉,你希望将来入住什么样的房子和小区呢?你认为苏州的园林城市适合居住吗?请分析园林城市的优越性在哪里?
学生通过百度搜索回答,也可根据自身经验回答。
教师鼓励学生回答,答案越新奇越好,越有创意越好。
师引导4:我们详细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让你设计一个园子,或者建造一个自己
居住的府第,里面放些什么好呢?怎么放才能吸引人的眼球呢?
到这个时候,正是学生内容丰富具体,思想活跃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探究发
现,然后写出来或画出图纸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构思和创意,教师的赏识一定要具体、惊异、夸张的表现。如学生通过搜百度索说出的(1)房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2)以“假山秀水”为核心(3)光影变化中的园林(4)四季更叠的园林(5)苏园、颐和园、凡尔赛宫综合大花园等,虽然也不奇怪,但一定要鼓励。
3、重难点突破
师引导: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这些园林集中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巧夺天工,争奇竞秀,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正好作者青少年时期生活在苏州,因此对苏州园林有着深深的眷恋,正因为这种深厚的感情和对苏州园林的熟悉挚爱,才写出了生动而又极尽苏州园林特征的文章。通过课文我们不仅领略到园林的风采,还欣赏到苏州园林视觉的美、和谐的美、惬意的美。要用语言描述这种形象和非形象的审美感受,需要深厚的语言功力。请同学们思考:
苏州园林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作者如何将这种感受诉诸笔端?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第四篇】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单元的1篇说明文。这篇课文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美的奥妙。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总的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文章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只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领会到园林独特的美是经过精心布置而又不损自然的美,同时,还能让读者从中获得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是1篇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教学理念
1、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说明文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并学会在写作中对这些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
2、摒弃保守的“串讲”教学模式,设计“课前预习了解──创设情景导入──自由式阅读──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五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大力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沛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发明性。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写字。
2、教师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有关介绍的文字和图片,设计成课件,以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苏州园林的有关知识。
教学流程
一、课前积累
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充沛预习课文,结合手中的资料书,了解苏州园林的概况,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探究课后习题,并将有关字词摘录到预习本上,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缺少对苏州园林的感性认识,缺乏对苏州园林的了解。因而课前的积累意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苏州园林,为学习好课文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故宫博物院》中作者是这样描写御花园的“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松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中。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在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中举足轻重,可谓典范。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叶圣陶先生步入他的美文《苏州园林》,去感受一下苏州山水亭榭独特的景致,别有的韵味。
接着教师出示课前找好的苏州园林的补充资料,让学生更详细的了解苏州园林,增加感性认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好的导人可以把学生引人新课的“大千世界”,激其情,引其思,营造和谐的气氛,为学习课文铺设基石。为此,学习课文之前,首先借助学生熟知的课文知识,与学生一起回忆旧知识,引入对新知识的了解。再借助资料补充完善,巧妙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三、自主式阅读课文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人手。(板书: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这是八年级学生第一次具体接触说明文,应该让学生掌握如何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这样对学习说明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做到以下几点:
⑴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圈划不理解的词句;(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
⑵ 找出概括苏州园林一起特征的句子。
(学课文的开始让学生一段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要老师代替代替,让他们靠自身能力去探究,去发现;努力做到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自悟文中的精彩之处,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合作式解读课文
1、师:课文先后多次提出“图画”,请同学再仔细阅读课文,用“圈点法”找出这些句子。(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共有10个句子。)
2、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句子依次标明序号,并简要小结:“这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告诉我们苏州园林色彩的美,结构和布局的美,体现出园艺家们独具匠心。请同学在小组中讨论,这些句子中,哪几句是写整体?哪几何是写局部?哪儿是写细部 。(学生先以4人小组讨论,而后在班级发言交流。)
老师出示相应的课件结构图: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师:我们再联系上下文,看看这些局部和细部说明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说明对象。)
师: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小结:在作者笔下,苏州园林变成一幅幅大小错落,千姿百态的图画,游览者置身其中,“如在图画中”,读来令人美不胜收。
3、以优美的古等独奏曲为背景音乐,学生自由选择课文段落朗读。
(赏佳音、品美文,充沛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示说明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4、师: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说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如、列图表、摹状貌、引用等。(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并举例。教师出示相应的句子,指导学生体会。)
(在合作解读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上一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彩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