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案【参考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大禹治水》教案【参考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禹治水》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3.知道“三国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正确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第二段大禹治水的经过。
4、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具准备: 1.有关洪水的课件。
2.第三自然段的填空,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一)、媒体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洪水的课件)(看完后)你看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洪水的?(板书:滔滔、冲到、淹没)
3、这么大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无家可归)
4、什么叫“无家可归”?
5、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日,年复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那几句是写大禹想的?那几句写大禹做的?
2、大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先干了什么,后干什么?(相机板书: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3、大禹做的。这些事能不能把顺序颠倒呢?
4、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这里的“千”、“万”是不是真的指一个千,一个万?它们说明什么?
5、想象一下:在那样的年代大禹是怎样挖河、怎样劈山的呢?
6、文中的“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数字中的“九”?这又是为了说明了什么?
7、经过千辛万苦后大禹终于引导洪水流入大海。那你能看着板书,按顺序说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3、请小朋友观察插图,并想想你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感受到什么?
4、是啊,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大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5、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结果怎样了?
2、(多媒体展示情景)理解“制服”“安定”。
3、老百姓怎样谢大禹?启发想象。
4、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五、全文总结
齐读全文,思考: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思维英雄?
六、布置作业。
《大禹治水》教案【第二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俺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同学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考虑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俺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凄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俺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局部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同学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同学描红。
《大禹治水》教学案【第三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0
结合《大禹治水》一文来谈“八荣、八耻”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艰难治水的经过,从全文来看,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看到大禹身上体现了“八荣、八耻”。这里主要结合大禹身上的优秀品质来谈谈八荣。
一、 以热爱祖国为荣。虽然在大禹那时候没有国家的概念,但我们可以看出他一心为公就是爱国的雏形,是原始爱国主义的表现。
二、 以服务人民为荣。。很明显,大大禹治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广大人民能够有一个安定免受水患的生活环境。
三、 以崇尚科学为荣。从鲧与禹结果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对我们是有多重要。其实鲧治水的不成功主要是因为他只知道水来土淹的道理,却不懂得一旦水势高了,堤坝筑再高也是会被冲毁的。而禹却能因势利导,率领人们打开龙门,挖通了九条河,筑起堤坝把洪水引向大海。这说明他治水成功是有科学依据的。
四、 以辛勤劳动为荣。我们可以看到治水的成功是大禹与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五、 至于以诚实守信为荣在本文体现不是很明显,这里不再多讲。
六、 以团结互助为荣,其实大禹治水的成功并非是他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在全体劳动人民的协作下完成了,这也告诉我们团结的重要性。
七、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据史书记载,大禹曾杀了开会迟到的防风氏等,从这一点也可以体现出来。
八,以艰苦奋斗为荣,课文中的很多内容都体现了大禹在治水时的艰苦历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提出”的八荣、八耻“在我国古代早已经有了,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因此,我们要坚持继承下去,为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奋斗。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 本文转载自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
从词句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
3、出示词语
指名读、领读、齐读
二、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
2、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3、继续播放画面,请你说说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难过)
4、师:小朋友,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请你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自读、指名读
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理解无家可归(老百姓因为洪水没有住的地方)
指名读、齐读
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苦难的老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小朋友读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导 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4、从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禹治水的艰辛、他非常能吃苦、治理洪水的方法非常科学)
5、指名读、齐读
6、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
学生可能会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过渡:大禹在外治水很长时间,,其中有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 阅读故事,介绍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
3、 出示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填上一系列数字。
4、 指名读,说说体会
(13年可以看出大禹治水的时间长。三次路过、一次也没有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说明大禹心里一直想着老百姓,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5、齐读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终于把洪水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一齐读读第四日秒年第四自然段。
1、读了以后,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很开心,因为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
2、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
3、(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
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学生接:大禹)
4、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小朋友可能会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
六、总结:
大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他真不愧是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课后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教学生字
理、伟、姓、制
板书设计:
千辛万苦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代代相传
上一篇:幼儿园绘本教案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