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五柳先生传》教案精编10篇

美好 分享 时间:

通过描绘五柳先生的生活与性格,展现其追求自由、淡泊名利的精神,反映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是否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第13课《五柳先生传》教案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小结 篇1:

1、语言特色:

⑴ 语言简约凝练,勾画鲜明形象

⑵ 多用否定句,突出与世俗格格不入的节趣

2、主旨表现:

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七、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处于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

环堵萧然 宴如也-------安贫乐道 (人格高洁)

赏著自娱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2、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很高兴能与同学们共度一段愉快的学习之旅。今天,让我们从结识一位曾经做过官而后又辞官隐居农村的东晋大文人五柳先生开始吧。请翻开书第171页《五柳先生传》。(大屏幕显示)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末期诗人,散文家。29岁入仕,因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于41岁时,毅然辞去在任仅有80多天的彭泽县令,回柴桑老家隐居。此后直到逝世的23年间,再未出仕,以耕读自娱。(大屏幕显示)

三、研读课文

1、自读勾画:

教师提示:传是一种文体,是一种专门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自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五柳先生的?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爱好和生活的语句勾画出来,看哪一组能很好地配合,做得又快又准确。(大屏幕显示)

2、听读体会:

教师提示: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先别忙着回答刚才的问题,我们先来听听课文录音,感受一下课文的朗读语气。(放录音)

3、学生齐读:

教师提示:录音听完了,同学们也来读一读课文,看能否读出感情来。

4、讨论体会:

教师提示:刚才我们已经把课文读过几遍了,同学们对五柳先生是否已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呢?大家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引用刚才勾画语句,说说五柳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屏幕显示)

5、小结明确:

通过讨论可知,课文首先介绍了他的名号的`来历,接着介绍了他的性格特点闲静少言,不慕名利,然后介绍了他的爱好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其间还介绍了他的生活状况家贫环堵萧然箪瓢屡空而依然晏如也,结尾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了个赞语,指出五柳先生的生活志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高尚人格的赞赏。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可以把五柳先生界定这样一个人,即:五柳先生是一个隐姓埋名、淡泊名利、安于贫困、悠然自得的隐士,他也有追求,只不过不是追名求利,而是追求精神上的快乐、精神上的安慰。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认定,这位五柳先生就是作者本人陶渊明。

6、写法体味:

教师提示:课文文字不多,却能把一个有鲜明个性的人写得有血有肉,同学们仍以同桌为小组一下,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课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多用否定句,即多用含有不字的句子,如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名利、不求甚比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等,这些语句的运用,能够很好地体现了他与别人的不同个性,突出了他与众不同的高尚人格。其次,语言诙谐,充满了自赏与自嘲,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四、重温课文

学生再一次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写作特点。

五、能力延伸

用湖北省黎胜老师的文章《五同老师传》作为材料。

五同老师传

听母亲说,我黎明出生,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以为生了个大胖小子,却原来是一瘦小千金。父母盼我争强好胜,故取名一小子之名曰黎胜。然争强有余,总不能胜:学唱歌,五音不全;学跳舞,步伐不健;亦追时尚赶新潮,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拼命读书,与莎士比亚交友,与太白唱吟,与鲁老夫子对话,与五柳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险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得意洋洋也。

学生叹曰:黎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 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教师提示:听完了这篇充满了自赏与自嘲的传记文章,同学们也来介绍介绍自己吧,可以写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抓某一个特点写一两句话,展示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

六、课堂收束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只能到此为止了,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我祝愿大家,在未来的学习中收获多多、快乐多多!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内容。

2、有感情地反复练习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3、体会的写人方法

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

教学设想

1、重点:能熟练地背诵全文,体会的写人方法。

2、难点:体会作者“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思想感情。

3、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通过诵读来加深对学生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让学生先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再领会其写人的方法和思想内涵。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陶渊明画像,一幅东晋末图片)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了解陶渊明生平及时代背景,了解的主要内容;

2、依靠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一、激情导入新课

1、导语:陶渊明历来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人很多杰出的诗篇都是归隐田园以后所作。他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闲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世外桃源”。我们曾学过他的哪些诗文?(生答《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其三)

2、齐背《归园田居》其三(后投影在黑板上)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一个心愿?

生:隐居躬耕,种豆采菊,吟诗作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

二、师生互动交流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社会背景

1、班上交流: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生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生于东晋。

生2:东晋末年,社会的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社会上充满了虚伪与欺诈,这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2、师:评价、补充。

三、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内容主要有哪些。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

师: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四、练习朗读,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⑴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节奏、读音、标记生词。

⑵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抽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及词义。

[投影]嗜(shì)箪(dān)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辄(zhé)汲(jí) 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

吝(lìn)俦(chóu)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褐(hè)觞(shāng) 戚戚:忧愁的样子。

⑶学生朗读课文,展示朗读应注意的问题。

[投影]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师:第一段:舒缓陈述;第二段:赞叹抒情。

⑷跟读课文,体会文中语速语调和感情。

2、设计表格,教师根据课文描写内容,追问下列问题,同学齐答,教师板书,引导背诵。

⑴文中哪几句话最能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

⑵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如何?

⑶五柳先生有几大爱好,哪些训句显示了她的志趣?

性 格生 活志 趣

闲情少言

不慕荣利

忘怀得失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家贫不能常得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 篇4:

本文的教学目标

1、识托名自传的独特写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3、背诵全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目标

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有实物投影,录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启法诱导式,分层教学,学法为讨论式,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才艺展示,简介陶渊明背诵其诗《归园田居》(目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导入新课)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关于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再学习1篇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同时向学生介绍传这种文体知识,明确本文是以史传的形式写得1篇自传,从文章整体结构上看,分传文,赞语两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渊明。使学生对本文结构有大致了解,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

1、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

①听课文录音,(全面感知课文内容)

②学生自读课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文中词语和句段含义)

③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

①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五柳先生的呢,由学生边读边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志趣”,(板书)

②默读课文,参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组讨论后汇报,,最后师生总结,(他是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人)(完成板书)

③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同学们齐读课文赞语部分,(在这里问题环环相扣,结合指名读默读,齐读,加深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④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五柳先生,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赞语部分的哪句话与前文的不慕荣利相照应,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来,找出后再次提问,本来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追求慕华富贵者大有人在,而我们的五柳先生却不慕即作者陶渊明,却不慕不汲汲,你对此举有何认识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怎么做中,小组讨论后汇报,得出两种结论,一是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消极避世,不能勇于面对现实,教师总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五柳先生传》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翻译语句,了解意思;品析语句,积累名句。

2、能力目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3、价值目标: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教学难点

从正反两方面来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教学设想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一学期,我们还学习了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游记》,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现在让我们从作者写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更直接的认识陶渊明。

师:为了充分利用好这节课,首先我们来看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生:(读)

(出示冯友兰读书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按照我国在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的“读其文、知其意、明其理。”的读书方法来学习这篇古文。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划出不会读的生字词,并把它写到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生:(自由朗读,划出生字词)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文章,划出了不会读的字,好我们来看黑板上不会读的字,谁来帮助解决。

生:(帮助正音)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ān) 颇(pō)

黔(qián)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赋(fù) 欤(yú)

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们来听一下文章的朗读录音,请同学们在难读的句子上可以划出节奏。

生:(听朗读,划节奏)。

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师:刚才,我们通过纠正字音,听节奏,初步学习了这篇短文的读法。下面我们根据“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声音响亮”的要求,一起来把文章朗读一遍。

生:(生齐读)

师:了解了课文怎样读后,我们来“知其意”,了解文章讲了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译课文:首先划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字词和句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如果小组不能解决的,请小组长把不会的字词写到黑板上,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

生:(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

师:我们来看黑板上同学们不懂的字词?

生:(回答)

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 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 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4、造饮辄尽 古:往,到 今: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 有的人 今:或者

6、 因以为号焉 古: 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认为,作为/把,用

7、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8、颇示己志: 古:略微 今:很

一词多义

1、以: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以此自终 凭借 或连词,不翻译

2、之: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葛天氏之民欤 助词,的

3、言:闲静少言说,说话 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

4、如:晏如也 。.。.。.的样子亲旧知其如此 像

5、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地方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约数,左右

6、其: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师:古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注重积累。下面我们花5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背诵字词解释和句子的翻译,做好古文的巩固工作。一会接受检测。

生:(朗读)

三、充分讨论,体会文意

师:下面,我们来看几道题目,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生:(作练习)

(出现学习任务)

1、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2、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

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3、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

(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大家

看看这些诗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哪一个字——愁,那么,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什么而愁呢?

4、这时候我们便可以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须先简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生平简介)。

师:读了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后。我们来明其理,看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具体的题目来完成学习任务。

生:(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任务)

师: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生:(回答)

师:作者的这篇自传正也是他追求的正是那种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率真自然的生活的真实写照。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呢,同学们找出来。其实不仅是陶渊明,很多古代文人都有过相似的追求。下面我们就搜集相关的资料,作好积累。

师:我们请同学来说一下,相关的人和他们的作品。

师:老师也收集了几个类似的人物。

(出现拓展资料)

总结

师:这节课,一方面,我们会读了文章,了解讲了什么,同时了解了陶渊明等人的那种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率真自然的品质,另一方面,我们也按照了“读其文、知其意、明其理”方法来学习这篇古文。

四、归纳特点、仿写自我

1、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杨延芝曾说:“金银出于矿铅,未洗炼者不足重也。”孙联奎也说过:“不洗不净,不炼不纯。”本文正是简洁洗炼的典范。写人物、抓住特点,寥寥几笔,栩栩如生。这么有意义的方法,何不尝试一下?

2、用极少的语言(一个段落,一句话)向全班同学介绍自我。在此之前,再向大家提供一个例子。

五、重温课文,熟读成诵

六.作业

1、背诵文章

2、把拓展的内容收集到课外知识本上,并再收集2个。

拓展材料: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师:这些人都是,我们把他们积累下来。

生:(背)

七、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达到读准目标。

2、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同时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

4、背诵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5、仿照本文写法,写1篇个人小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1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上学期我们已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导诵读。

1、学生试读。

要求:让学生在试读的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ì)辄(zhé)吝(ln)褐(hè)箪(dn)

汲(jí)俦(chu)觞(shng)

2、听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诵读。

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节奏。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边翻译边画出疑难,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最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环堵萧然,不蔽风雨。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四、作业布置: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背诵。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本文是陶渊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写的1篇自传,记叙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鲜明形象。

那么,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1)、教师设计好板面:让学生将有关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板演在黑板上。

(2)、学生分组交流: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

结论:通过对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师:如果说第一段是传,那么第二段就是评论性的文字。

2、齐读第二段。

要求:让学生找出本段中评价五柳先生的语句。

师:那一句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让学生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加深理解。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第一段那些照应?

生:“闲静少言,不谋名利”。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这句话再次强化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评价人物形象。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已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提示:喜欢或不喜欢)喜欢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我喜欢他“闲静少言,不谋名利”。不喜欢他“性嗜酒”。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还喜欢他“造饮辄尽”的豪爽性格。不喜欢他“闲静少言”。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和“常著文章自娱”,不喜欢他“

柳先生传教案 篇7: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初读 重点拼音:

辄(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瓢屡(lǚ)空 晏(yàn)

黔(qián) 汲汲(jí) 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yú)

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

2、注意节奏。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三、合作学习

疏通文意:第一段:

何许:什么地方。许:,处所、地方。 亦:也。 详:形容词作动词,知道。

姓字:姓名。字: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外改的别名叫“字”。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以:把。为: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助,无义。 好:喜欢,喜好。 不求甚解(成语):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会:领会,体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如:或王命急宣,代词,如 或以钱币乞之) 置酒:准备酒。置:置备,准备。

而招之:而表顺承。 招之:招待他。 造:往,到。 辄:就,如浅尝辄止。

尽:指喝完。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舍不得。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去留,偏意复词,强调,去,指离开。 曾不吝情去留:一点儿也不会舍不得离开。(就是说吃了别人的酒说走就走。)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箪瓢屡空: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平乐道。颜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渊,一作颜渊,孔子的得意门人,以德行坚称。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他贫而好学,笃于存亡,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年三十二死,后人称为“复圣”。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 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五柳先生传》教案 篇8:

陶渊明为什么要托名五柳先生为自己作传呢?

对于陶渊明托名写自传,自从有了沈约与萧统的“实录”“自况”之说以来,历代论者多多,其看法却大都与此相同,这儿无须赘述。然而,陶渊明为自己作传,何以要采用托名呢?笔者曾查阅许多资料,皆语焉不详。可这又是在教学中必然会遇到并且必须得解决的实际问题。联系陶渊明的生平和性格志趣,笔者认为,这和他归隐之后的生活现实与久藏在心底而始终未能实现的理想壮志冲突有很大关系。此外,也与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直接去写,在多层面展示自我形象方面会受到种种限制有关。

陶渊明的家乡是靠近庐山的江南农村(今江西九江西南),他在田园生活到29岁才出仕。江南农村特有的秀丽风光陶冶了他率真洁净、无拘无束的品格,直至终老也没有改变。他虽然“性本爱丘山”,但并不甘心终老田园。青年时代的他也曾经“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渴望自己也能像先祖那样有所作为。但是,他所生活的那个“八表同昏,平陆成江”的乱世,使他“大济于苍生”的理想始终没有实现的可能。他既没有高贵的门阀可资凭借,又“性刚才拙,与物多忤”,尽管也曾不止一次进入仕途,但总觉得“志愿多所耻”,每次都很快就辞官归隐。几次出仕与归隐的经历,暗含着他的理想壮志屡次碰壁。每当他愤慨于官场的污浊黑暗时,心中就不免燃起对乡居生活的怀念。终于,在41岁那年,他毅然拂袖归田,矢志躬耕,直至终老。他的后半生,基本上就是在静谧闲散和贫病中度过的。这里,没有暴力,没有虚假,也不会再去为“五斗米”而躬上凌下,矫情伪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在闲适、愉悦的田园中,他“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这种淳朴天真、和谐自然的境界与他从小就熟悉、喜爱的田园情景十分相近,从而使他流连其中,难以舍离,也因此而使他暂时忘却了政治上的失意和生活的贫困。然而,田园毕竟不是世外桃源,归隐本非他的素志。他本是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自然灵长,况且早年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具有侠义风骨,别有远大抱负,如今被迫走上归隐这条路,他的内心深处不愿,更不甘。“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既是他义愤填膺的呐喊,也是他痛苦心迹的自然流露。但现实如此,他也无可奈何,只能在躬耕之余,饮酒、读书、著文,坚守他“但使愿无违”的崇高气节。胸中有块垒,不吐不快;心中有高趣,不抒不行。可是不慕荣利、不求闻达的性格,又使得他不便直说,也不愿直说,于是便巧用“托名”,借五柳先生以“自况”,以为他人作传来寄意。这样,既能从容自如地从各个侧面展现自我,“颇示己志”,坦露心声,又避免给人以“王婆卖瓜”之嫌,可谓一箭双雕。

既要假托,又要让人觉得确有其事,于是“虚晃一枪”的写法在所难免。比如开头的“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似乎这真地是另一个人,而非我陶渊明自己。再如,古人写传,传末要加评论,如《史记》里的“太史公曰”。但那是给别人立传,《五柳先生传》的“赞曰”,实为陶渊明的“自赞”,是他的自我评价,却也写得好像与己无关而作纯客观的评论。这都是本文不同于其他传记文章的独到之处。但是,我们通过文中所记叙的几个典型事例——“好读书”“性嗜酒”“家贫”“著文章”等,不仅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个不同于流俗、情操高洁的作者自我形象,而且透过人物的喜怒哀乐,还可以进一步窥视到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以及对知识分子的迫害。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五柳先生传》教案 篇9:

一、原文填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读书,_________________;每有会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醉而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蔽风日;短褐穿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______,以乐其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葛天氏之民欤?

二、文学常识

《五柳先生传》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名  ________,自号_________,谥号__________,_______(时代)著名_________,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重点字词释义

不知何许人:                                 不知何许人:

亦不详其姓字:                              亦不详其姓字:

因以为号焉:                                 因以为号焉:

每有会意:                                    每有会意:

亲旧知其如此:                             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曾不吝情去留: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箪瓢屡空:

箪瓢屡空:                                 晏如也:

以此自终:                                以此自终:

不戚戚于贫贱:                         以此自终:

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若人之俦:                              若人之俦:

衔觞赋诗: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以乐其志:

词类活用

不详其姓字:

亲旧知其如此:

以乐其志:

一词多义

许:

以:

之:

言:

其:

理解性默写

1.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提到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作者以古贤自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引用黔娄之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5.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暗示他是一位隐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翻译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5.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课文理解

1.概括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2.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柳先生传优秀教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语文教学以新课程理念和语文课标为依据指导。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2)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3)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二、内容与学情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长春版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中的1篇短小精美的文言作品。作者陶渊明运用记传体,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表明自己特立独行、不与世俗苟同的内心情怀,通过对自己的志趣、爱好体现出一名高洁的隐士不凡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

教学本课,重在指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手法,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以点拨为主,多练习朗读。分析课文引导学生从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通过讨论,感悟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教学本课,我确定了两方面的学习重点:一是对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文言常识等双基知识进行落实;另一重点为通过对传记文章的写法的解读,即把握文中从传记任务的籍贯、性格、志趣、爱好等方面的具体情形,来感悟到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的高远。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语文的人文性,让语文课有着朴素的。语文味。

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认知情况:课前我让学生做了朗读、解决字词工作的预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眼前的学生在学习中犯有不深入文本、学习应付被动的劣性,况且一贯对文言文学习有畏难心理。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差,预习、习题巩固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可以说学习经常是临时突� 学生的认知及感悟能力是有限的。

三、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有关的文言词语的含义。

2、了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特点。

3、学习运用朴素洗练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志趣。

4、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3、4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4及对陶渊明读书方式“不求甚解”的领会。

教学方法:讨论 、朗读

四、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预习)

(一)导入: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中,东晋时期的历史上,只涉及到两个人物,一个是书法家王羲之,另一个人物是诗人陶渊明。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有这样一句话;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1篇而已。由此可见陶渊明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今天我们来学习《归去来辞》的姊妹篇《五柳先生传》。

(二)学生熟读课文,初悟文章。

1、学生出声反复读文章,三遍以上。

2、教师范读,正音,规范朗读停顿节奏。学生齐读,看诵读情况。

3、学生有感情再读,教师了解学生领会情况。

(三)解决字词问题,进一步领会内容。

1、把握实词的音形义。

2、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重点以及记忆方法。

3、翻译全文。

(四)结合文体知识、作者介绍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1、介绍文体知识:本文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之名为自己写的1篇自传。

(大屏幕)传记文,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它的内容是真实的。

之后教师举例介绍传记文章的特点。

2、学生了解陶渊明的常识知识以及东晋时代的社会情况:

学生先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之后教师提炼要点:

资源:(大屏幕)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东晋末年,社会的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

(五)布置思考题:阅读本传记后,思考: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

(六)作业:1、翻译全文并练习背诵课文。

2、整理本文字词及文学常识。

20 35506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