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案【汇编8篇】
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探讨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强调服务意识与责任感,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推动社会进步与个人成长。如何理解服务的真正意义呢?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为人民服务》教案【汇编8篇】”,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为人民服务》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
2、认识。写作背景,初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人物、背景。
1、揭题
2、简介人物
张思德,1932年参加革命,是中央警卫团的战士,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个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因大生产运动的需要,被派去烧炭,因炭窑倒塌而牺牲。
3、简介背景
这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当时正处于艰苦的抗日战争阶段,困难很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张思德的同时,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团结起来,争取抗战的胜利。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司马迁 鸿毛 李鼎铭
鸿毛:鸿雁的毛。愈事物微不足道。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地方。
买力:尽量使出自己的。力量。
追悼会:开沉痛的怀念死者的会。
2、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检查预习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纠错。
2、说说毛主席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四、再读课文,抓住中心。
1、自读课文,用“~~~~~”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学习第一节
3、自读第二节,思考:
(1)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2)仔细读读,这几句话中哪句最重要,为什么?
(3)指导理解: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必有的人比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要轻)
(4)归纳段意,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
(5)归纳学法,找中心句,归纳段意
4、想想,还有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江姐、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雷锋等,英雄人物。说说他们是怎样对待生死,对待困难,对待同志的。)
《为人民服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够读准“剥削、追悼”等10个词语,学习“鼎”字的书写和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了解文章是演讲词,属于议论性文章,能够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及围绕观点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并尝试运用。
4、抓住重点词,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理解死的不同意义,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是演讲词,属于议论性文章,能够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知道围绕观点从哪几方面写的。学习引用、对比、举例子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论证方法完成练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1篇演讲词。1944年,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针对这一情况,做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
“为人民服务”这一信念从20世纪40年代一直到今天,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但它依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请同学们有力而响亮地再读课题——为人民服务。
二、检查预习
文中有些不太容易读准的词语你能读正确吗?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强调“剥削”等难读的词语。
2、指导“鼎”的笔顺。
“李鼎铭”的“鼎”是能代表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字。(出示鼎的图片及字形演变)同学们你们看,象形字的“鼎”就像一幅画记录着这个字的本意。他是古代烹煮用的器物。或者放在宗庙作铭记功绩的礼器。后来“鼎”字又引申出多种意义(出示ppt),学生组词。
这个字笔画较多,笔顺易错,仔细看老师怎么写。
师范写,生书空,写一个带“鼎”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同学们,既然这篇课文是演讲词,那么演讲是有目的的,演讲者在演讲中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让听众形成共识。请几位同学读读这篇课文
(哪里直接提出并解释了这个观点?引出第一自然段)
1、出示句子: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去掉“完全、彻底”再读,体会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出示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自读2——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试着概括小标题。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关键词。
过渡语: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通过找关键句,提炼关键词的方法,原来那么长的1篇文章,现在只剩下这几个关键词了,简单明了,一看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哪些方面,这就是把厚厚的书读薄了。
提出观点以后,要想让别人认同你的观点,还要以理服人,证明自己的观点。主席围绕观点怎么展开说、深入说,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重点。
四、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
我们先来看第二自然段,“死的意义”这部分,主席在表达这一观点时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1、引用
课件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为什么要引用司马迁的话?(更有说服力)
(2)你还积累了哪些关于生死的名言?(学生交流)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像主席一样引用名言,这样可以增强说服力。
2、对比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1)这句其实就讲一个字——死。为人民利益而死,这个“死”能换个词解释它吗?(牺牲、献身、捐躯、就义)同样是死,这些解释能用在“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中的“死”吗?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明白死的不同意义。
同样一个字,却写出了不同的死法。一个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崇敬、爱戴、敬佩,一个表达了对法西斯的'愤恨。
(2)男女生对比读出这种情感。
(3)你还知道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轻于鸿毛?
3、举例
“张思德的死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为什么说张思德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结合课后资料袋去理解。
小结:运用引用、对比、举例的方法对“死的意义”做出解释。在这一自然段中,围绕中心观点发表了他的看法,我们来一起整体读一读这一段。
4、尝试背诵。
五、小练笔
我们来看这一自然段,围绕自己的观点,先引用名言,再用对比,最后用举例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你们学会这个方法了吗?让我们试着用一用。
这个单元的习作是《我的理想》,习作的开头,我们可以先谈一谈。请同学们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写自己对于理想的观点。可以选择一种方法,也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写完以后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小提示:
1、提出自己对理想的观点
例如:理想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
2、引用名言警句(出示一些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供学生参考)
3、对比有无理想的区别
4、举名人为理想奋斗走向成功的事例。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屠格涅夫
如果不献身给一个伟大的理想,生命就是毫无意义的。
——何塞·黎萨尔
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为《人民服务》演讲词属于议论性文章,议论性文章有三要素,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也来揭晓议论文三要素的秘密。
《为人民服务》教案 篇3:
教师准备:
1.制作重点词句的相关课件。
2.《为人民服务》原稿。
3.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制作微视频。
学生准备:
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渗透背景
1.导入:同学们,当我们漫步于北京新华门时,你们会看到在巨大影壁上有一行金色大字。(课件出示影壁上的“为人民服务”。)你们知道这五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吗?(板书课题)
2.知作者: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你们对他又了解多少呢?(课件出示毛泽东人物图片。)
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资料,加深对写作背景的理解。
3.析课题:这篇演讲稿是毛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作的演讲?(学生自由阅读“背景资料”后回答。)
4.识人物:据你们了解,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令毛主席如此敬重?(播放专题影片《张思德》片段,学生汇报感受,教师随机引导并补充。)
5.明背景:(播放微视频)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1944年9月,他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山中烧炭,密洞突然塌方,他奋力将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光荣牺牲。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这篇演讲稿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许多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演讲稿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知作者→析课题→识人物→明背景”四个教学环节层层剥笋、环环紧扣,一则展示预习情况,增加课堂信息量;二则链接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前就对这篇看似“平铺”的文章有一个立体的认识,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是整合处理教材的一个基本环节。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练读课文:自由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通课文:指定5位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订正。要求:达到演讲的第一步——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有一定的语气变化。
3.识字学词:可以让学生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上讲台带领大家学习。
(1)生字:泰、炊、葬。
①指四名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书写并组词,其他同学观察笔顺、字形是否正确。
②学生练写生字,互相评价欣赏。
(2)理解词语:鸿毛——大雁的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价值。
追悼——沉痛地怀念(死者)。
(可以采用互问互答、替换词语、举例子、造句等方式来理解。)
4.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边读边作批注。
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通过自学、互学等多种形式,以期待让每个学生扎实有效地读书、写字、积累好词。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脉
1.情景再现,帮助学生理解。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到1944年9月8日,回到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现场,让我们在毛主席的演讲中去缅怀这位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好同志。(播放《张思德》电影片段——毛主席的演讲)
2.学生交流,感情提升。
看到那张笑脸了吗?笑容很灿烂,很有朝气,只可惜太过短暂。说说你看后的感受。
3.小组讨论,用“__”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自己概括出小标题并标注在教材上。
4.这篇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毛主席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论点一层一层地展开论述的。课文是分几层意思讲的?每层意思是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5.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小标题,旨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五层意思,每一段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列提纲既符合“把厚书读薄”的理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概括能力。
四、依据标题,复述课文
1.依据概括的小标题,同桌之间复述课文。
2.师生集体复述课文。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传统但很有效的环节,放在课堂结尾,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又能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教师相机订正指导。
2.过渡: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课文是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一层一层论述的。(将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概括,并板书:党的宗旨——死的意义——是非标准——具体做法——形成制度。)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紧扣文本,既检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注意力回归,无需过多组织课堂,便使学生进入到思考状态。
二、自读全文,明确主题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全文,交流思考:本文是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论点来写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本文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来写的。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主题,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队伍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2.导学: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本文时,思路清晰,能整体把握教材。
三、整体入手,提炼重点
1.重点之一:队伍的宗旨。
课件出示: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1)自由读第1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追问:“我们这个队伍”的目的是什么?
(3)课件出示句子: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思考:从“完全”“彻底”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指导学生朗读。
2.重点之二:死的意义。
课件出示: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出示句子,给句中的“死”字换个合适的词语。(牺牲)
(2)回忆张思德同志是如何牺牲的。
(3)理解:“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比泰山重),“轻于鸿毛”(比鸿毛轻)。
启发学生从看过的影视作品中的正、反两面人物的.死去理解。
(4)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5)引导学生品读句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①这里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司马迁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要读好这句话,首先要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固:本来。或:有的人。于:比。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毫无价值、毫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引导学生联系张思德同志的事迹来谈,也可以联系革命先烈或者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英雄的事迹去谈。
②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③拓展阅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臧克家纪念鲁迅而写的《有的人》这首诗。那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虽然死了,但还活在人们的心里。
(6)体会句子写法:这里通过鲜明的对比,充分显示了两种“死”的不同意义,增强了说服力。
(7)小结: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为人民服务与珍惜自己的生命并不矛盾。为人民利益而死是光荣的,有价值的。这样的死是死得其所的。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和对比,能让学生感受课文围绕一个论点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初步认识议论文的写法。在理解句子含义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的所见所闻来交流感受。课堂上适当补充一些阅读资料,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也使文中的思想内容对学生更有教育意义。
四、理解感悟,突破难点
1.出示句子: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照你的办。
(1)指名读,理解句子的意思。
(2)“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可能会有谁提出?
(3)毛主席举了谁的例子?他的建议为什么被采纳?
2.这几句话是怎么联系起来的?找出关联词语,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五、品读感悟,理解深意
1.自由读课文第4、5自然段。
2.学生交流。
(1)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寄托”“哀思”的意思。
(2)导思: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为什么要使人民团结起来?重点强调:团结起来要干什么?过去要讲团结,现在呢?
设计意图:这两个自然段易于理解,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学,体现高年级的教学特点,有详有略,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拓展阅读,模拟演讲
1.引导学习“阅读链接”内容,并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例子?
(1)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体会人民失去周总理的心情。
(2)交流感受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周总理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2.自选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登台演讲。
(1)师生从声音、停顿、表情、动作等方面予以评价。
(2)演讲自己仿写的片段。
(3)即兴拔高演讲:用简短的语言演讲古今中外“为人民服务”的人。
设计意图:层层拔高的演讲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前两个环节可以让多数同学展示,最后一个环节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可以起个头,学生的演讲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语句通顺并把握好演讲的语气、表情即可。
教学反思
这样1篇离学生生活甚远的文章,课前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文章写作背景及相关的信息资料,便于学生理解。只有学生从枯涩的文字中得到乐趣,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堂上,通过背景意境的渲染让语文味十足。教学中从课题入手,理清脉络,抓主旨,悟道理,由理及情,使比较难理解的议论文变得易学、有趣。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将“死”的意义拓展为如何看待生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学习时,学生对“重于泰山”之死的理解由战争年代的英雄转到和平年代的人民公仆,再转到普通的劳动者。让学生认识到“比泰山还重”的生命并不在于它消失的形式,而在于它存在时的价值,给学生健康的、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为人民服务》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或课件。
2.重点句子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板书课题)
二、激发兴趣,初读感知
《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讲稿你们的爷爷奶奶曾经背过、爸爸妈妈也曾经读过,文中究竟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呢?
1.通过课前阅读“资料袋”和预习课文,你知道《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
2.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3.交流初读收获
⑴认读生字词
⑵指读课文,校正读音
⑶交流讨论: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三、品析词句,理解感悟
围绕“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层层深入,进行具体表述的?细读课文,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会感受到毛泽东主席语言表达的魅力。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开头明确提出谁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为人民服务?
⑴出示句子:“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去掉“完全”、“彻底”两个词,比较读,体会两个词语中包含的意思。
说说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为解放人民而不惜流血牺牲的事例。
⑵再读开头,感悟写法。(直接点题,亮明观点)
⑶根据提示背诵: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的,是彻底地()的。张思德同志就是()。
2.读2—5自然段,理解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⑴默读,思考:课文从几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⑵再读,动笔划出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⑶根据学生发言,顺势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先理解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句意思,然后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可联系刚学过的课文里的李大钊、郝副营长等战争时期的.人物,也可联系和平时期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人物。)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围绕怎样对待批评讲了哪几层意思?是怎样一层一层讲下来的?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联系过去的或现在的事例,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也可以是身边默默无闻的,说说怎样对待别人才是为人民服务。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战争时期,聆听着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成立;建国以后,人们背诵着《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换来了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今天,你们──21世纪的少年朗读着《为人民服务》,收获到了什么?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读写字词,加强积累
(重点指导“鼎”的笔顺,读写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二、品析片段,感悟写法
1.品读课文自然段,说说毛泽东主席在论述“人死的不同意义”和“正确对待批评”两方面内容时,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增强说服力的?(引用名言、举例子)
2.这两段都围绕中心意思进行了分层表述。再次朗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三、读背摘抄,积累内化
1.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2.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
《为人民服务》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概述《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容,掌握文章中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核心要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服务人民的崇高精神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核心思想,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难点:将文章中的理论联系到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思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讲述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引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标注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学生尝试概括文章大意,教师补充完善。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分段精读,每段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文章中提到的‘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分享观点,全班交流。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或身边的实例,教师点评并引导。
组织“我为班级/社区服务”的小计划,鼓励学生将想法付诸实践。
总结归纳,情感升华(5分钟)
总结本课所学,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反思自身,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以一段鼓舞人心的结语结束课程,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业布置:
写1篇短文,谈谈自己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思想。
《为人民服务》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一文的思想内容,掌握其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学会分析文章结构,理解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细读、小组讨论、批判性思维训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掌握其论证方法。
难点:将文章中的理论观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为人民服务》一文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预习检查:
检查学生对课文预习情况,包括字词掌握、段落划分等。
文本细读:
分段细读,引导学生分析每段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和逻辑链条。
重点讲解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谈谈你对“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的理解。
讨论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批判性思维训练:
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某些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验证或反驳文章中的某些论点,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思考如何运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解决现实问题。
布置作业:撰写1篇小论文或研究报告,探讨“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课学习要点,强调“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价值和实践意义。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为人民服务》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的敬仰,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
难点: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或展示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例(如雷锋故事、抗疫英雄事迹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背后的共同精神,引出课题《为人民服务》。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不认识的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教师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精读理解:
分段精读,引导学生概括每段大意,理解文章结构。
小组讨论:文中提到的哪些具体行为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些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角色扮演:
选取课文中的某个场景或人物,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计划。
布置作业:写1篇短文,描述自己未来想为社会做的一件小事,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强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人民服务》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同第1篇,但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特色:
情境教学: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为人民服务的过程。
项目式学习:以“设计一项社区服务项目”为项目,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10分钟)
通过视频或舞台剧形式,展现一个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场景,如志愿者帮助孤寡老人、医生救死扶伤等,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理论探讨(15分钟)
快速回顾《为人民服务》的核心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小组讨论:如何在不同领域(如教育、医疗、环保等)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情境模拟(20分钟)
分组进行情境模拟,每组选择一个服务场景(如图书馆志愿者、社区环保宣传等),进行角色扮演。
表演后,全班评价,讨论如何在模拟中更好地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项目式学习(30分钟)
引入“设计一项社区服务项目”的`任务,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确定项目主题、目标、实施步骤等。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创新性的服务方案。
每组派代表展示项目方案,全班交流反馈。
反思与规划(10分钟)
引导学生反思本次学习经历,思考自己在服务人民方面的成长与不足。
制定个人或小组的服务计划,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完成的服务项目或目标。
作业布置:
继续完善社区服务项目方案,准备实施;同时,撰写1篇学习心得,记录自己在本次学习中的收获与感悟。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精选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