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彩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彩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篇】

教学内容:

86~87页练习十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

2、熟练计算9加几

3、联系生活应用

教学重难点

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卡片、红旗

一、基本练习

9+5=9+8=9+2=9+7=9+4=

看卡片,读算式,说得数

二、巩固练习

1、第5题夺红旗

指名两个学生夺红旗,其余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颁发红旗。

引导比较两边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第7题小动物回家

游戏

森林里修了许多新房子,每种动物都有,请你帮小动物找自己的家

方法:出示标有141311121718的楼房,指名扮演小动物各自算卡片找自己的家。

3、第8题

让学生弄清楚每种商品的价格

你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你喜欢那两种玩具,买这两种玩具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填空集体讲评。

4、第9题

指导弄清题意

数一数大树前有几只小兔?树后有8只,一共有多少只兔?

学生独立列式,师巡视辅导。

指名汇报讲评

5、思考题

出示珠子图

指导看懂图意

依次数出每颗黑色珠子前面的红色珠子有多少颗?

看一看,红色珠子的颗数有什么规律?

猜一猜,手里有多少颗?

小组讨论

指名汇报。

板书设计

9加几的练习课

8+9=179+8=17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篇】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1.注重认数与生活相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教学中进行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尝试,从农家小院中抽象出1~5各数,通过培养学生建立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就在自己的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2.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和合作交流。

通过“找一找”“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等活动,使学生把数物体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初步建立数感,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1~5的数字卡片 点子图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 学具盒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双休日,小明来到了乡下的奶奶家,看,奶奶家的小院多热闹啊!(课件出示教材14~15页的主题图)

观察图画,你能把图画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吗?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新颖的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数一数。

1.观察教材14~15页的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每种事物分别有几个。

2.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将卡片1~5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人和物与同伴说一说,既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看到的东西,也能使学生从交流中获得新的信息,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

(二)认真观察,自主学习。

1.认识1。

(1)你看到图中哪些事物是用1表示的?(学生自由回答)

凡是像这样,1个人、1只小狗等都可以用数1表示。

(2)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1表示?

(3)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1)图中哪些事物是用数2表示的?(学生自由回答)

像这样,2盆米、2只鹅都可以用数2表示。

(2)图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2表示?

(3)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2根小棒。

3.认识3。

(1)你从图中看到了3个什么?

(2)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3表示?

(3)请你拿出3根小棒,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试着摆一摆。

4.认识4、5。

(1)你会用上面的方法来认识4和5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2)举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3)动手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把事物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同时明确事物的个数相同,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使学生初步感知抽象出数的过程。然后,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篇】

设计说明

本课时学习的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生用“凑十法”进行口算的开始,为了学好本课时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我在教案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

1.重视新课前的铺垫孕伏。

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复习数的组成和10加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使新旧知识间的过渡更加顺畅。

2.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实践出真知,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小棒,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凑十法”的计算过程,从而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正确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好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若干根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复习题。

1.填一填。

2.在( )里填入适当的数。

( )+10=13 10+5=( )

10+( )=12 11=1+( )

14=10+( ) 17=10+( )

3.9和几能凑成10呢?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复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胜利小学在开运动会,学校为了让同学们增加能量,补充体力,让后勤部给全校的同学每人发一盒饮料。

(1)提问:箱子里面有几盒饮料?箱子外面有几盒饮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要求一共有多少盒饮料,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4)

(3)你会计算这道题吗?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很快算出答案。(板书:9加几)

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1.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4,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用小棒摆出来。

2.组织学生班内交流,说说自己的算法。

预设 生1:我先摆9根小棒,再摆4根小棒,然后1根1根地数,一共是13根,即9加4等于13。

生2:我先摆9根小棒,然后接着往后数,数一个数摆1根小棒,数到13时正好摆了4根小棒,所以9加4等于13。

生3:我先摆9根小棒,再摆4根小棒,然后从4根小棒里拿出1根,与前面的9根小棒凑成10根,再加上其余3根是13根,所以9加4等于13。

生4:从9数到13。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呢?为什么?

3.小结:同学们的算法很多,都得出了正确答案,其中生3的算法更快捷、简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凑十法”。

4.课件演示“凑十法”,学生仔细观看。

5.动手摆小棒,亲身体会“凑十”的过程,然后填写下面的思维图。

6.总结“凑十法”。

(1)计算加法时,把其中的一个较小的加数分成两部分,用其中的一部分与另一个加数相加凑成“十”,再与另一部分相加,这种方法就是“凑十法”。

(2)顺口溜总结: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7.反馈练习:完成教材89页“做一做”1题。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加深了学生对“凑十法”的直观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实践应用

完成教材90页2、5题。

全课总结

在计算9加几时,用“凑十法”可使计算变得简便、快捷,希望同学们多加练习,把“凑十法”熟练地运用到计算当中。

布置作业

教材90页1、3、4题。

板书设计

9加几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篇】

课题:

背土豆(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棋子,课件。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你瞧!(出示课件:教材第36页情景图)

师: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啊!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故事。

师: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个土豆,它高兴极了,急忙装在口袋里背上就跑,结果还丢了1个土豆。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呢。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背土豆)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景图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探究新知

1.“背土豆”中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该怎么解决呢?

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篇】

教学内容:

15减几

教学目标:

1、掌握15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15减几的计算题。

2、经历探究15减几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3、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口算。

12-4=11-6=13-5=12-7=11-3=14-8=

学生口算出结果后,抽学生说一说13-5和12-8的具体计算过程。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11减几,13减几的基础上,这节课继续学习15减几。板书课题:15减几。

二、进行新课

校园一角有一块空地,学校决定给空地披上绿荫,因此全校同学响应号召,都去植树,瞧,这边有4个小朋友正在植树。(出示课件例2)

4个小朋友有植15棵树的任务,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完成任务没有啊?学生观察图后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还要植多少棵?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列出算式:15-9=

教师:同学们,开始我们学习了14减几,那么你们能不能用相同的方法来计算15-9?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将交流的结果告诉大学,教师选取3种,板书:

因为6+9=15,所以15-9=6。

10-9=1,5+1=6

15-5=10,10-4=6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这多么的方法来计算15-9,非常好。请你们用上面的方法完成15-7、15-8中的1道题,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题,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每组出1名代表将本组的算法讲给全班同学听。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道题的联系:两道题都能想一个加法算式来计算,由7+8=15,可以计算两道减法算式:15-7=8,15-8=7。

教师让同桌的一个同学说一道加法算式,另一个同学说两道能用这个加法算式计算的减法算式。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里,一是借鉴前面的计算方法来计算15减几的题目。二是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两道题的联系,从中强化想一道加法算式两道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按课堂活动的方式写出15减几的算式,完成课堂活动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发现?

20 15634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