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节选 教案精选27篇

史莱克 分享 时间:

《三字经》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递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倡导仁义礼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三字经》节选 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三字经》节选

《三字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么?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三字经”?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段“三字经”。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件: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解决生字。

4、全班交流:注意“粱”与“梁”的区别。

注意“豕”的'读音。

5、你能试着了解那句话?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可借助各种资料。

6、全班交流。“黍”为谷物名,指黍米,性黏,可供食用或酿酒。《管子》:“黍者,谷之美者也。”甲骨文的“黍”字像禾上结着累累果实而下垂的样子,有的禾下加水,表示可用黍米酿酒的意思。黍即黄米。

“菽”豆类的总称。

“咸”字从戌从口。从甲骨文、金文看,戌是一种长柄大斧,口为人口,在这里表示人头。大斧砍人头,所以咸的本义为杀戮。《说文解字》:“咸,皆也,悉也。”把“咸”字释作皆、都、悉、尽之义,这其实也是咸字本义“杀尽”的引申。

7、读一读这些句子。可以试着拍手读。

三、练习

1、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试着背诵《三字经》。

2、活动:猜一猜,讲一讲。

图中的汉字分别是:井、炙、猎、射、涉。

四、总结,布置作业:练习写字

板书设计:

三字经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课文。背诵《三字经》节选。

2、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懂得勤奋好学、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会认至少十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课文。背诵《三字经》节选。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懂得一些道理。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音。古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一本书的节选。

(二)通读古文:

教师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通读这组文章。要求:正确、流利。

(三)交流整体感受:

读了这组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四)品析赏读: 你最喜欢那1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3 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为人者,如果终日不学,待到年迈体衰时,会因终身无为而羞愧。人如果慵懒度日,不思进取,岂不是连动物都不如了。)

(五)总结体会,整合感悟:

学生带着各自对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读本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朗读背古诗

指名读、全班读、小组读 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字形的记忆与书写指导:

1、在读背理解的同时,学生对字形有了一定的无意识记。

2、学生对生字字形的分析与记忆。

教给孩子们一些规律性的识记方法,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把字写美观。

3、在这组文章中,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4、出示本课的六个生字,让学生分析字形,然后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如:非字,学生可能会说:非字像个梯子,把梯子一分为二,再反过来拼装而成。

三、总结与延伸:

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蒙学读本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今天只是读了其中的几个片段,同学们课下有时间的话,可以继续诵读。

《三字经》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背《三字经》节选

2、围绕“善”,让学生在读中知善、懂善,课后能积极行善。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从读中“悟善”、听中“知善”、课后“行善”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三字经》简介导入,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板书“熟读《三字经》,能知天下事。”

二、新授

1、以听促读(通读)

①师出示教学内容:“人之初……老何为”

学生看拼音,自由习文。(师巡视指导读音,教{jiaojiao}处{chuchu}

②师播放多媒体中的范读,学生边听边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③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注意读音)

2、以读促学(熟读)

①围绕这66个字,展开朗读(注意方式指导,读出韵味)

如:

a、摇头晃脑读

b、拍手读

c、同桌击掌读

②教师示读或是师生赛读

3、以促听思

①引导学生听《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做个好孩子的条件

4、以背促悟

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学习、背诵《三字经》节选

②学生表演背

5、以写促行

①围绕“善”字的演变过程,让孩子们明白做个“善良”人的基本条件

②围绕“善”,布置作业

a、回家后将今天所学内容向父母汇报

b、每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好事),结合课外实践本。

三、总结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字经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中这四句。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成为六谷)。

学习准备:

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复习朗诵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可用个别表演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齐读的方法

二、新授感悟

1、出示《三字经》中“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菽黍稷”

3、老师配乐朗读《三字经》。

4、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称为六谷,它们是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

6、教师讲故事:六谷的对话。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1)六谷在我们生活中重要吗?为什么?

(2)以后我们该怎样做?教育学生爱护粮食。

9、配乐集体齐读

10、指导学生背诵

三、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

《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或者讲其中故事也可以。

字经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三字经》中“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两句,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初步理解三字经内容,让幼儿从小就懂得讲诚信,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故事《狼来了》的图片。《三字经》文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复习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1、师:“小朋友,上次我们学了一个《黄香暖席》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黄香小朋友孝敬父母。)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香九岭,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两句。)

2、师:我们还学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孔融小朋友尊敬哥哥、爱护弟弟。)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两句。)

3、师:今天,老师再给小朋友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听听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图片老师讲故事。)

二、学习新的内容“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1、提问:故事里有谁?他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狼真的来了人们都不来救他呢?

2、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从小就要讲真话,不能骗人,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3、师:在《三字经》里是这样说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出示《三字经》文字)

三、幼儿学习诵读。

1、教师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读。

2、教师请个别幼儿上面来朗读,教师鼓励幼儿。

3、教师弹琴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并鼓励幼儿用手拍节奏。

4、幼儿完整地诵读三字经“人之初……此五常,不容紊。”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6

(一)“三个字”游戏导入

1、开始部分

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三个字”,大家还记得怎么玩吗?(教师引导第一轮)

2、结束部分

导语:刚才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叫三个字,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你们在游戏时都说出了那些三个字的词语呢?

总结:我们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说出了这么多三个字的词语。让我们鼓励一下自己吧。今天老师给我们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也是一个三个字的词语,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出示《三字经》图书)这本书就是老师带来的新朋友,大家来念一念它的名字,它叫三——字——经。

(二)认识《三字经》

导语:《三字经》的作者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王应麟,全书一共只有一千多个字,别看字少它的内容可不少,里面有语文、数学、历史故事、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等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因为内容的每句话都是三个字的所以叫做《三字经》,它是我国古代小朋友读书用的课本。

(三)诵读《三字经》

导语:(出示挂图)大家看,老师把《三字经》的前四句话写在了大字卡上,下面老师来给大家读一读,小朋友们仔细听,一会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四)解读《三字经》

导语:现在我们小朋友们都能完整的念出《三字经》的前四句话了,可是谁知道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讲这四句话说得到底是什么!

1、人之初,性本善。

(1)观察图片(出示“小宝宝”图片)

导语:小朋友们,这张图上画的是什么呀?(刚出生的小宝宝)

(2)贴字卡游戏(将字卡散放在地上)

导语:刚刚花仙子送来了许多字卡,上面写着送给小宝宝的美好祝福,可是被坏心的巫婆知道了,于是她也偷偷送来了写着邪恶咒语的字卡。老师一不小心把它们混在一起了,哪位小朋友能帮老师找出花仙子送来的祝福卡片,贴到小宝宝身边,把坏心巫婆送来的咒语扔到这边的垃圾袋里。(先出示字卡让幼儿读字卡内容再贴)

总结:我们来看看花仙子送给小宝宝的祝福有: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她希望小宝宝长大 我们大家以后也要做善良、勇敢、懂礼貌的好孩子,这样别人才喜欢我们、愿意和我们交朋友。

(3)总结

“人之初,性本善。”是说我们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喜爱,也愿意和有良好品德的人交朋友。

2、性相近,习相远。

(1)观察“人猿泰山”图片

导语:小朋友们看他是谁呀?(泰山)。泰山刚出生的时候和上面画里的小宝宝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他从小在森林里和大猩猩一起长大,所以他吃饭用手抓着吃,走路也像大猩猩一样(让幼儿模仿)。如果泰山从小在爸爸妈妈的爱护下长大,和小朋友们一样上幼儿园、上小学,那他长大了以后可能会做什么呢?(科学家、老师等)

(2)观察“教师医生”图片

导语:图上画的是什么?(医生、老师)如果泰山从小在爸爸妈妈的照顾下和小朋友们一样上幼儿园、上小学,那他长大了是不是可能会当医生当老师呢?

(3)总结

“性相近,习相远”告诉我们,人的天性本来差不多,

3、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1)提问引导

导语:那如果这个小宝宝(看“小宝宝”图片)的'爸爸妈妈每天在家吵架,还总打骂小宝宝,小宝宝上学以后不听老师的话、不认真听讲,上课睡大觉,那小宝宝长大了还能当老师当医生吗?

只有爸爸妈妈、老师都给小宝宝做好的榜样,好好的照顾他、教育他,再加上小宝宝自己认真努力学习,他才能越来越好,长大了当老师、当医生对吗?

(2)总结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没有好的教育,那么他善良的天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的、专心的教育他。

4、总结

小朋友们老师刚刚把《三字经》前四句话的意思告诉了你们,小朋友们学习了这四句话以后明白了些什么道理呢?(好好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五)听儿歌

导语:老师用《三字经》的前四句话编了一个好听的儿歌,小朋友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听一听吗?(放音乐)。

小朋友们这首儿歌好听吗?那让我们再听一遍,这一遍小朋友们可以试着跟着唱一唱。

教学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字经》的前四句,那我们回家以后教给其他的小朋友好吗?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3、了解一些古代星象知识, 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浩瀚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第一个数字讲”“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二、诵读新句子: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读2遍: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

三才者,天地人:“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

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把“天,地,人”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板书:“天人合一”),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光者,日月星: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提问: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光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三纲”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

《三字经》教案 篇8

一、 教材分析

三字经第十三页通过讲述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告诉了大家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本课,对学习的态度更加积极。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读国学书p13内容

2、理解p13文章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诵读p13三字经的内容。

2、通过故事深刻体会古人勤奋学习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中体会幸福来之不易,增强学习积极性。

二、 设计理念

环环相扣。读文背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以故事创设情境,读文明意,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环节。分层推进,促进知行合一。借助案例,在案例中诠释本文的重点。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含义。

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师:孩子们,刚才咱们听了一段好听的歌谣,你们能听出来歌谣念的是什么吗?

生:三字经。

师:是的,是咱们最近每天都在学的《三字经》,那么你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怎么样呢?老师来检测一下,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集体诵读三字经节选)

(二)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充满韵味的诵读,又把我们带入了遥远的年代。

虽然时间已经久远,但许多做人的道理却是一样的。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这个人是我们国家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就是孔子,孔子在当时很有名望,也有非常多学生,孔子在60多岁的时候周游列国,却在燕国请一名七岁少年做他的老师,这在当时可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但是孔子并不以为耻,反而对他的小老师非常尊重,这说明就算像孔子这样的大教育家,也还是要勤奋学习,就更不用说咱们小朋友啦!还有一名宋朝的大官叫做赵普,他的地位虽然已经很高了,但是在平时闲暇的时候他仍然喜欢坐在桌子边读《论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一段,看一看这两位古代的名人是怎样用功学习的。首先老师先给大家读一次,老师读的时候,你左按书,右指字,看哪个字不认识,听听老师怎么读。

洪亮,读音最标准!(儿歌)师:“左按书,右指字”生:“脚放平,身坐正” 下面老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自己借助拼音来读一读,看看你自己会读了吗?

刚才同学们声音真洪亮!现在老师想找几位同学站起来试着读一读,如果读得声音洪亮并且字音准确,有节奏。你就能成为这堂课的诵读之星,并得到一颗小星星 刚才这几位同学读的各有优点,那么现在咱们全班同学分组读一下这一段,比一比哪一组同学读的最好。 分组比赛完了,咱们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看看是咱们班的小男子汉更有气魄还是小美女们更胜一筹呢?咱们先男后女,一起读一读。

2、 孩子们,古代的时候人们学习的条件非常艰苦,他们没

有书看,所以只能把草编成席子,或者把竹子削成竹片,在上面抄写书的内容。有的人为了看书的时候不打瞌睡,就把头发用一根绳子系起来,吊在房梁上面,或者在自己打瞌睡的时候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来让自己清醒,孩子们,他们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那么,带着对古人的敬佩,咱们一起来听老师为大家读一读,还是一样的要求,在老师读的时候,你用手指着字,看看哪个字音不会读。洪亮,读音最标准!赢得诵读之星的机会又来了!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读一读呢?咱们先女后男,一起读一读。

3、 从前有一个小朋友叫做车胤,他家里很穷,因为晚上看书的时候没有灯,所以他捉了很多萤火虫,放在一个小袋子中,用萤火虫的光亮来照着书上的字看书。还有一个小朋友和车胤是一样的情况,那么他想出来什么好办法在晚上读书呢?我们一起看一个小动画片(放映雪动画片)孩子们,动画片上的的这个小朋友叫做孙康,他利用雪反光来看清书上面的字。古代的这些小朋友,和我们不一样,既要帮家里干活,还要抓紧时间读书,一位小朋友一边砍柴一边读书,另一位小朋友一边放牛一边读书,这些古代的小朋友虽然距离我们今天很遥远,但是他们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钦佩,你们想不想学习他们的精神呢?这一小节跟着老师一起读。

4、 孩子们,咱们分小节读完了这一页,学习了古人是怎样勤奋读书的,现在咱们试着把整页连起来读一读,在读之前老师有个要求,不要拖长声,而且要读得有节奏。(齐读)下面咱们一起拍手读,全体同学手背后读

四、 总结

孩子们,今天咱们通过学习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你觉得你可以怎样像古人学习呢?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学习?老师希望你们以后也向这些古人学习,做一个学习上的有心人,好吗?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9

设计理念: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浓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学情分析:《三字经》一课,体现了文化的浸润,这是纯样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苟不学”“易为人”“鸡司晨”这些词句,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了基础。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音。古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字经》的节选。

板书课题:《三字经》

二、学习课文

1、通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交流整体感受: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四)品析赏读:

你最喜欢那1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在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五)总结体会,整合感悟:

学生带着各自对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读本组文章。

(六)字形的`记忆与书写指导: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把字写美观。

1、在这组文章中,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2、出示本课的六个生字,让学生分析字形,然后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非”:非字像个梯子,把梯子一分为二,再反过来拼装而成。

(设计说明: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字形,都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不管是不是巧妙的方法,只要孩子去思考了,得出来的就一定是具有个性化的结论。)

(七)总结与延伸:

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蒙学读本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今天只是读了其中的几个片段,同学们课下有时间的话,可以继续诵读。

字经教案 篇10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儿童的必背读物。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我们要好好的珍惜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

1、让幼儿初步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

2、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并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通过学习《三字经》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三字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

1、游戏“三个字”

规则:由一个人抓其他人跑。只要被抓之前说一个三个字的词语,别人就不可以抓你了,而你必须站在原地不动,然后再由一个人碰你一下你才可以继续玩,如果被抓,被抓的人就去抓别人。”

2、鼓励语:very very good, very very 耶!

物质准备:

《三字经》图书一本;《三字经》前八句话挂图一份;图片三张(小宝宝、泰山、教师医生);字卡七张(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胆小、不讲卫生、说脏话);塑料袋一个;《三字经》儿歌音乐。

4 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教学过程

(一)“三个字”游戏导入

1、开始部分

导语: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三个字”,大家还记得怎么玩吗?(教师引导第一轮)

2、结束部分

导语:刚才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叫三个字,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你们在游戏时都说出了那些三个字的词语呢?

总结:我们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说出了这么多三个字的词语。让我们鼓励一下自己吧。今天老师给我们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也是一个三个字的词语,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出示《三字经》图书)这本书就是老师带来的新朋友,大家来念一念它的名字,它叫三——字——经。

(二)认识《三字经》

导语:《三字经》的作者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王应麟,全书一共只有一千多个字,别看字少它的内容可不少,里面有语文、数学、历史故事、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等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因为内容的每句话都是三个字的所以叫做《三字经》,它是我国古代小朋友读书用的课本。

(三)诵读《三字经》

导语:(出示挂图)大家看,老师把《三字经》的前四句话写在了大字卡上,下面老师来给大家读一读,小朋友们仔细听,一会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四)解读《三字经》

导语:现在我们小朋友们都能完整的念出《三字经》的前四句话了,可是谁知道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讲这四句话说得到底是什么!

1、人之初,性本善。

(1)观察图片(出示“小宝宝”图片)

导语:小朋友们,这张图上画的是什么呀?(刚出生的小宝宝)

(2)贴字卡游戏(将字卡散放在地上)

导语:刚刚花仙子送来了许多字卡,上面写着送给小宝宝的美好祝福,可是被坏心的巫婆知道了,于是她也偷偷送来了写着邪恶咒语的字卡。老师一不小心把它们混在一起了,哪位小朋友能帮老师找出花仙子送来的祝福卡片,贴到小宝宝身边,把坏心巫婆送来的咒语扔到这边的垃圾袋里。(先出示字卡让幼儿读字卡内容再贴)

总结:我们来看看花仙子送给小宝宝的祝福有: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她希望小宝宝长大 我们大家以后也要做善良、勇敢、懂礼貌的好孩子,这样别人才喜欢我们、愿意和我们交朋友。

(3)总结

“人之初,性本善。”是说我们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喜爱,也愿意和有良好品德的人交朋友。

2、性相近,习相远。

(1)观察“人猿泰山”图片

导语:小朋友们看他是谁呀?(泰山)。泰山刚出生的时候和上面画里的小宝宝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他从小在森林里和大猩猩一起长大,所以他吃饭用手抓着吃,走路也像大猩猩一样(让幼儿模仿)。如果泰山从小在爸爸妈妈的爱护下长大,和小朋友们一样上幼儿园、上小学,那他长大了以后可能会做什么呢?(科学家、老师等)

(2)观察“教师医生”图片

导语:图上画的是什么?(医生、老师)如果泰山从小在爸爸妈妈的照顾下和小朋友们一样上幼儿园、上小学,那他长大了是不是可能会当医生当老师呢?

(3)总结

“性相近,习相远”告诉我们,人的天性本来差不多,

3、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1)提问引导

导语:那如果这个小宝宝(看“小宝宝”图片)的爸爸妈妈每天在家吵架,还总打骂小宝宝,小宝宝上学以后不听老师的话、不认真听讲,上课睡大觉,那小宝宝长大了还能当老师当医生吗?

只有爸爸妈妈、老师都给小宝宝做好的榜样,好好的照顾他、教育他,再加上小宝宝自己认真努力学习,他才能越来越好,长大了当老师、当医生对吗?

(2)总结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没有好的教育,那么他善良的`天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的、专心的教育他。

4、总结

小朋友们老师刚刚把《三字经》前四句话的意思告诉了你们,小朋友们学习了这四句话以后明白了些什么道理呢?(好好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五)听儿歌

导语:老师用《三字经》的前四句话编了一个好听的儿歌,小朋友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听一听吗?(放音乐)。

小朋友们这首儿歌好听吗?那让我们再听一遍,这一遍小朋友们可以试着跟着唱一唱。

教学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字经》的前四句,那我们回家以后教给其他的小朋友好吗?

《三字经》教案 篇11

一、课题:五伦十义

二、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其中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扬民族文化。

3、树立学生团队意识,纪律意识、合作意识、互助意识。

4、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领会文中所要求的道德礼义。

5、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了解社会。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重点:

本节课以将人与人相处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十各优良品德教授给学生为宗旨,力图使其在得到教育后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此优良传统发扬。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懂得十义,学会十义,发扬十义。

六、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深刻地记住十义的概念以及发扬十义的重大意义。

七、教学过程:

课前发放教学资料给学生。

团队机制

建立“我的团长我的团” 师生关系。以民主选举形式任命其中一名同学为“副官” ,帮助教师(团长)管理学生纪律。整体课程贯穿军队制度(包括战友互助、先举手再发言、合作精神、奖励制度等)。将“十义”与军纪相融合,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

引入新课

上一堂课讲了“五常”,提问学生:是哪“五常”?(仁义礼智信)由此引入“义”的概念。今天的课程是对“仁义礼智信” 中“义”的一个分解教授。本节里古人提出的“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进入新课

让学生熟悉课件内容,确认不熟悉的字词,由教师更正。确认学生完全掌握生字词后进入跟读阶段。

跟读完毕,学生已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及发音。进入讲义阶段。

引入课题——五伦十义

五伦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古代,现代是团长与兵的关系),五种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前面三种是家庭关系,后面两种是社会关系,这是人与人之间不能脱离的最基本的关系。五伦之中每一伦都是一体两面,五对十面就是十义,也就是十条义理的意思。(太极的渊源)先从第一句讲起。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

“父子”字面意思理解为父亲和儿子,延伸的意思即是父母子女,也就是家庭关系,父子一体为一太极,占一个恩字,父要念子之恩,子女是祖先的遗德,是自己的分身,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同样,子女要感父母之恩,父母有养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的再造。父子双方都能知恩报恩,果报就是父慈子孝,这是自然的。(插入母亲救婴儿的故事,震撼学生;插入动物界爱子女、子女反哺的小故事,丰富学生自然知识。)

提问学生:为什么先讲父母子女的关系?

教授孝为先的道理。

提问学生:你是如何孝顺父母的?

夫妇即是夫妻,夫妇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占一个从字,两人不背逆谓之从,也就是《论语》里面说的“夫唱妇随,妇唱夫随”。如果夫妻之间没有原则性分歧,丈夫倡导的妻子一定要拥护,妻子倡导的丈夫也同样要拥护,特别是当着第三者(当着孩子或外人,不是插足的第三者),夫妻一定要一致对外,有分歧、有意见回去再讨论。但当着外人夫妻之间不能拆台,这是夫妻和合的基本原则。夫妻本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着外人贬低自己的配偶,别人一定看不起你。相反如果你能处处维护自己配偶的荣誉,别人一定尊敬你。

提问:你的父母相处和谐吗?(考虑到会有否定答案则适当引导。)

兄弟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原则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可以举学生中的例子)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能兄友弟恭,长惠幼序,兄弟之间自然就会和睦友爱,父母看到必然欣慰欢喜。法昭禅师有诗:“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少,能得几时为弟兄”?汉朝田真兄弟三人因分家生隙,财产遂均分三份,堂前一株紫荆树也要锯成三段。当日天晚决定次日动手,哪知当天夜里紫荆树就死了。次日三兄弟见之大惊,痛悔人不如物,决定不分家了,那棵树又活了。(还可以引入双胞胎的心电感应等故事)

提问:请学生讲一个与兄弟姐妹和谐友爱的故事。

课间休息

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朋友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原则是“朋谊友信”,朋友之道讲究信与谊二字,彼此推心置腹,诚信有义,才是真朋友。但是朋友相处切记要知止,要恰到好处,要保持距离。距离才能产生美,所以孔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朋友之间是一体,是指理体而言,不是在事项上两个人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物极必反,这就快臭了。现代社会是工商时代,凡事都是利字当头,无利不早起。这是交易之道,与交友之道有天壤之别。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你交的朋友讲直话、能原谅人、知识渊博,就是益友;反之,你的朋友性格怪异、个性软弱、专门说你爱听的话,就是损友。

讲述一个半朋友的故事。一个父亲教育自己的儿子如何交朋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会懂得。”

儿子先去了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容不得思索,赶忙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了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让自己的儿子穿上“朝廷要犯”的衣服。

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候,那个能与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的亲生骨肉来搭救你的人,可以称做你的一个朋友。

儿子又去了他父亲说的“半个朋友”那里,抱拳相求把同样的'话说了一遍。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说:“孩子,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这里给你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我保证不会告发你……”

儿子明白了:在你患难时刻,那个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可称做你的半个朋友。

那个父亲的临终告诫,不仅仅让他儿子,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交友的真理:你可以广交朋友,也不妨对朋友用心善待,但绝不可以苛求朋友给你同样的回报。善待朋友是一件纯粹的快乐的事,其意义也常在此。如果苛求回报,快乐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时隐伏。毕竟你待他人好和他人待你好是两码事,就像给予和被给予是两码事一样。你的善只能感染或者淡化别人的恶,但不要奢望根治。当然,偶尔你也会遇到像你一样善待你的人,你该庆幸那是你的福气,但绝不要认定这是一个常理。因为人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做游戏:请两位关系要好的同学上台,一名同学闭上眼睛,另一名同学引导其穿过过道。让学生体会培养之间信任的感觉。

提问:学生认为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君臣之间是一体也为一太极,原则是“君敬臣忠”,做领导的要尊重你的部下,做属下的要忠于自己的本位,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敬在内心,忠在行为,二者都不在嘴上,花言巧语没用。你假装为老板干活儿,老板就假装给你发薪水,反过来也一样。孟子在《离娄篇》中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天理本就是一报环一报的。

讲述纪晓岚与乾隆的有趣之事。

讲述军队里的服从命令的道理。

五伦十义,就是做人的十条大道,也是支撑一个人命运的十根柱子。明道才能行道,行道才能立命,命轮竖立起来了才能运转。不明道、不行道,一辈子演了十个角色全部都演砸了,十根命柱都倒了,你的命运会是什么结局,就不言而喻了。

本课程讲义结束,带领学生朗读数遍。

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

八、作业布置

现场写出假如你做老师会怎么教学生。(了解学生意愿)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12

一、活动目标

1、熟读《三字经》第一课》:“人之初,师之惰”;

2、识字:山、远、近;

3、知行合一:通过故事《妈妈生病了》引导幼儿学会做一些关心父母的事,孝敬父母。

4、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能获得其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礼物盒子一个,里面放有一本《三字经》

2、字卡:山、远、近

3、卡通小贴纸

4、教师用碟:《三字经》第一课内容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

2、“小朋友跳的真棒,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出示盒子,“我的宝盒里会藏着什么呢,我们用‘爱的鼓励’把它请出来。”将盒子打开,取出书本《三字经》。“哦,是一本可爱的书宝宝。大家看看书宝宝的封面上都有谁呀?〔小兔、小猪、小乌龟、公鸡,还有多多。〕上面的字你们认识吗?”让小朋友来认上面的字,然后把它念出来。

“对了,书宝宝的名字叫《三字经》,读了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可爱。”

(二)、诵读《三字经》

1、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看《三字经》里写着什么宝贝呢,请多多来给大家读《三字经》第一课。”播放VCD,请小朋友听一遍。

2、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三字经》,小朋友,赶快找找,给你们准备的《三字经》在哪里?”〔事先在每一组孩子桌子的中间放一个小篮子,将《三字经》放在篮子里,用一张手帕将其盖住,保持一些神秘感,也是为了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请小朋友去找书,必要可以提醒幼儿。〔提醒:到第二次取书的时候,就是播放音乐,然后将书放在第一个小朋友的桌子右上角,一个一个往后传。

3、找到书以后,请每个孩子拿一本。“请小朋友双手轻轻的将《三字经》拿出来,放到自己面前的桌子上。”引导孩子:一手扶着书,一手捏书角,一页一页往后翻,把书翻到第一页。请小朋友将右手举起来,伸出右手的'小食指,将小食指落到第一页的第一个字上,然后‘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开口读’老师读一遍,小朋友跟着读一遍。读完后,请小朋友轻轻地将书合上,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

4、游戏‘身体上的字’。“小朋友,你们会唱头发肩膀膝盖脚的儿歌吗?”和小朋友一起来唱儿歌并加上动作。

完了以后,问他们喜欢自己身体的那个部位。选三个,如头发、肩膀、膝盖。然后用刚才唱儿歌的节奏,加上排头发、肩膀、膝盖的动作来读《三字经》第一课。一个字拍一个部位。

5、比赛读。将小朋友分成两组,比如香蕉组和苹果组,看哪组的小朋友表现更棒。

(三)、识字

1、“今天还有三个字宝宝也想来和我们做游戏。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三个字宝宝必须在我们今天学的三字经里找到和它长得一样的好朋友。小朋友,快来帮帮字宝宝吧。”出示写有三字经的黑板和三张字卡:近、远、山。请三位小朋友分别上来,在黑板的文章里找到和它一样的字。找对了,老师奖励一颗“多闻之星”。如:找到‘近’以后,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看‘近’应该怎么念,从第一句读起:“人之初,性相近”,这个字念‘近’。这样在读文中让小朋友识字,一举两得。其它两个字也是这样。

2、说文解字。“小朋友,你们知道‘窦燕山’的‘山’是怎么来的吗,让我们一起去听听汉字老爷爷怎么说的吧。”播放VCD,看说文解字。

3、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4、知行合一。

5、“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生过〕“生病的时候是谁在照顾你呢?”〔爸爸妈妈〕“如果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自己说〕“好,我们来看看妈妈生病了,爸爸出差了,多多是怎样做的。

播放VCD知行合一。看完后,请小朋友说说,老师总结。

四、活动结束播放VCD,学生跟读,老师给每个孩子发“卡通小贴纸”。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感受到语言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要求:

1、熟读《三字经》中的8句话,理解并背诵,积累运用三。

2、阅读短文,理解文中的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3、让学生当众发言,引导学生发言时,声音洪亮,中心明确。

4、围绕写人进行习作训练。

教学重、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当众繁衍,作到中心明确,习作训练。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读背的部分。

1、导语:中华五千年历史,流传着许多文化精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字经》,就是古人推崇倍至的。

2、自由读句子,仔细体会句子的意思。

3、小组讨论,理解意思。

4、全班汇报交流。

5、比一比,谁背得快。

6、指名背诵。

二、进行阅读短文训练,

1、学生自由阅读短文和课后题,明白要求。

2、指名说说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出示句子: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1)读句子:为什么说选择是艰难的?

4、出示句子“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读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在身处绝境的时候,要把生死置之度外,只有不把生死名利太防在心上,才能重新看到希望,得到幸福。)

5、从短文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启发?

《三字经》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介绍《三字经》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二、小结: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

《三字经》教案 篇15

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

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小结: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教学内容: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小结。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教师讲故事)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二、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三、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跟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3)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教师范读《三字经》)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

(3)拍手打节奏,齐声诵读。

四、小结

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

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授课目标

1、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重点)

2、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3句三字经。

3、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诵读《三字经》吗?为什么喜欢?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肯定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了解《三字经》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语句举例验证。)

二、揭题、新授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一)学文释义、学文晓理:

1、故事东汉时,有个九岁的小孩——黄香。他非常的孝顺父亲,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所有的家务事都是由自己动手做的。夏天时,他会用扇子把席子给扇凉了,再请父亲上床睡觉。天气变冷了,黄香总会在父亲睡觉前,把被窝躺暖之后,才让父亲入睡。黄香这种孝行,没有多久便传遍了整个县城,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这种孝顺的行为,的确很令人钦佩。

和黄香同一个时代,有个叫孔融的小孩。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篓子的梨子,父亲要孔融拿一个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里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很讶异地对他说:“孩子,你怎么不挑大的,反而挑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爹,我的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孔融这种友爱兄长的行为,的确很值得我们效法。

讲解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提问:

⑴图中谁是孔融?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爸爸会怎样夸奖孔融?⑺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吗?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孔融

(二)诵读句子

1、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

2、出示新授语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3、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三、总结

(1)朗读今日所学。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师。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 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字经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六组经文。逐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2.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诵读《三字经》原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并了解其语言特点。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将《三字经》部分原文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读经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三字经》视频资料、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三字经》,会唱的可以跟着唱。通过跟唱也对前六组经文进行了复习。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三字经》了,还记得咱们学习经典的口号吗?(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二、学习经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学生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一人读一行,纠正字音。

3.练习读,把金文读熟。同桌对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4.指出节奏韵律。拍手诵读,争取会背。

5.思考:通过这六组经文,你知道了什么?2 多媒体相机出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学生认真听,再谈想法。

6.边读边品再读经文。

三、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经文对你的指导,如:怎样孝敬父母、兄弟友爱。

2、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四、

同学们,老师告诉过大家要“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就是要用的,所以今天我们说到就要做到。要到什么呀?(学生答:孝顺,友爱,谦让等)对,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吧!

同学们,“雅言传承中华文明,经典浸润精彩人生”,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三字经》吧,因为我们要“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第2页/共2页<上一页

字经教案 篇18

一、教学内容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二、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

[建议]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2. 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建议]

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3. 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大器晚成的苏洵》和《韩愈苦读》(见《三字经》第108-109页)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 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 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 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 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 岂能长少年。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

(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建议]

新课标非常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一部分的教学希望通过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4. 自由创编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现在,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建议]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 总结延伸

(1)读读今天学的《三字经》,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2)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为自己创编的“新三字经”编歌、编曲,并歌唱。

[建议]

为语文学习增添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识记了学习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1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六组经文。逐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2.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诵读《三字经》原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并了解其语言特点。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将《三字经》部分原文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读经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三字经》视频资料、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三字经》,会唱的可以跟着唱。通过跟唱也对前六组经文进行了复习。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三字经》了,还记得我们学习经典的口号吗?(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二、学习经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学生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一人读一行,纠正字音。

3.练习读,把金文读熟。同桌对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4.指出节奏韵律。拍手诵读,争取会背。

5.思考:通过这六组经文,你知道了什么?2 多媒体相机出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学生认真听,再谈想法。

6.边读边品再读经文。

三、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经文对你的指导,如:怎样孝敬父母、兄弟友爱。

2、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四、

同学们,老师告诉过大家要“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就是要用的,所以今天我们说到就要做到。要到什么呀?(学生答:孝顺,友爱,谦让等)对,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吧!

同学们,“雅言传承中华文明,经典浸润精彩人生”,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三字经》吧,因为我们要“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三字经》教案 篇20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你们平时都读了哪些课外书呢?(学生自由讲)

1、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

在你读过的课外书当中,你最喜欢哪一本?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

(1)同桌交流。

(2)班级内交流。(相机进行评价)

2、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3、揭示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一)、自读

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学文释义

1、讲(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

(1)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3)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4)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5)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6)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7)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8)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6、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7、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三、扩展活动:

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好儿童,要谦让,好处、方便,我不抢,要学孔融把梨让,不抢先,能让人,先别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

《三字经》教案 篇2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六组经文。逐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2、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诵读《三字经》原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并了解其语言特点。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将《三字经》部分原文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读经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三字经》视频资料、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三字经》,会唱的可以跟着唱。通过跟唱也对前六组经文进行了复习。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三字经》了,还记得咱们学习经典的口号吗?(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二、学习经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学生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一人读一行,纠正字音。

3、练习读,把金文读熟。同桌对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4、指出节奏韵律。拍手诵读,争取会背。

5、思考:通过这六组经文,你知道了什么?多媒体相机出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学生认真听,再谈想法。

6、边读边品再读经文。

三、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经文对你的指导,如:怎样孝敬父母、兄弟友爱。

2、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四、

同学们,老师告诉过大家要“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就是要用的,所以今天我们说到就要做到。要到什么呀?(学生答:孝顺,友爱,谦让等)对,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吧!

同学们,“雅言传承中华文明,经典浸润精彩人生”,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三字经》吧,因为我们要“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第2页/共2页<上一页

字经教案 篇2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含义,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

学生会判断《三字经》中的精髓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

《三字经》是学习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伟大祖国浩瀚的文化长河中最绚丽的一朵浪花。《三字经》源于南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它三字一句的韵文非常容易记忆,内容包括传统教育,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在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它是我国古代对孩子进行论理道德教育的书籍,现在被世界儿童运用。你们自豪不?

二、初读感知

1、师出示《三字经》范读。

师:大家自己读一读这几句《三字经》,把字音读准,注意正确停顿。(生自己读)

三、学文晓理

1、才一会儿功夫,大家就读得琅琅上口了!这两句三字经虽寥寥二十个字,但背后却藏着动人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下面老师给大家讲讲《孟母教子》、和《五子登科》的故事。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着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了。”

五代时,有一位窦禹钧(又称窦燕山),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

作者仅仅用了几个字就把这连个故事写出来了,让我们读一读: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说说你自己的感受。

其实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能够成才,给你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我们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爱亲人、孝敬父母。

2、三字经中还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至于教育方法,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着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惰,才能教出好学生。严师出高徒,严是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四、配乐诵读

1、师配乐范读、朗读。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请学生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五、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三字经》

人性本善严格教育

孟母教子五子登科

不教父过不严师惰

字经教案 篇23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

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小结: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教学内容: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 小结。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教师讲故事)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二、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三、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跟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3)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教师范读《三字经》 )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 (3)拍手打节奏,齐声诵读。

四、小结

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

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三字经》教案 篇24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讲解这几句的意思。

(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

⑴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⑻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6、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7、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三)扩展活动:

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好处、方便,我不抢,要学孔融把梨让,不抢先,能让人,先别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

《三字经》教案 篇25

一、授课目标

教授三字经“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讲述上古贤王的事迹,让同学们了解禅让制,德政盛世,体会儒家对政治的理想状态。

二、授课基本内容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三、授课提纲

自我介绍

1.复习第一节课内容,并朗读本节课内容

2.让同学们选举一个班长,在选举班长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列举自己的优点,能够担当班长的理由。引出尧舜的故事和禅让制。

3.讲尧礼贤下士和考验舜并最终让位于舜的故事,以及舜在逆境中表现出的仁慈与孝义。让同学对比大家对事务的'观点对家人的态度与圣人所传达的处世之道的差距。并着重强调孝道与仁慈。

4.继续讲大禹治水,商汤伐夏和周文武王伐纣的故事,大禹因公废私、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但是大禹也是禅让制的终结,历史进入世袭制。讲述夏桀商纣的故事对比贤王的处世之道。

可以将商都洛阳郑州东周都成西安西周都城洛阳和同学们的家乡联系起来,引发同学共鸣便于记忆;

同时,有些同学可能听过封神演义,试着让同学讲述这段故事的梗概。

5.游戏:写几个简单的甲骨文,让同学们猜,劲儿引出夏商周的文化概述。

6.再回到班长的选举,改为列举他人的优点,最�

7.总结

三皇五帝;禅让制;家天下;干支纪年纪日法;甲骨文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2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三字经的片段。

2、知道《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从故事中明白“孝”与“悌”的道理。

3、在日常生活中能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学会友爱、谦让,形成美好的品德。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前播放《三字经》诵读)

1、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名称叫“动作猜猜猜”。准备好了吗?(请你跟我这样做:拍手、坐神气摆好手、认真倾听状、举手)

2、你从刚才的动作中,猜出老师想告诉你们什么?

A、上课要坐神气。(评:瞧,XX就坐的很神气,老师喜欢)

B、认真听。(评:是呀,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回答)

C、积极举手。(评:老师就喜欢你两眼放光,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认真样。)

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看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来,听仔细了——你知道,古时候的小朋友上学学的是哪本书?

4、对了,就是《三字经》(课件图片),读过《三字经》的小朋友请举手。

评价:你们可真爱读书呢!

《三字经》中藏着许多小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听听《三字经》中的故事,学学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本教学环节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不仅是对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上课要认真倾听、积极动脑举手发言等的提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

1、出示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2、听范读录音。

3、想学吗?老师读一句,小朋友们跟读一句。

4、下面借助拼音,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看谁能把它读熟了。

指名读2位(评:你把每一个字音都读准了;你读的很有节奏感。)

5、在这几句中,藏着两个小朋友呢,你能找出来吗?

香九龄中的“香”就是黄香;融四岁中的“融”就是孔融。

设计意图:毕竟孩子才一年级,对文本的把握还在起始阶段。本段学习内容,第一个字是人名,第一句话中藏着故事,第二句话则是道理。因此,从全局把握,让孩子有个整体的了解。

三、学习“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过渡:让我们先来听听黄香的故事,小朋友可要听仔细喽,待会老师会提问题来考考你们的。

1、视频《黄香温席》

2、故事中的黄香做了什么事情呀?冬天给爸爸暖床——温席,夏天给爸爸扇凉席子

3、黄香帮爸爸温席,这时他多大?他九岁时帮爸爸冬天暖被窝,原来这故事就藏在“香九龄,能温席”这句中。出示,谁来读好这句?(评:听出来了,他才9岁;这句告诉我们他做的事情)齐读

4、从故事中,我们知道,黄香母亲生病了,他就照顾他母亲。母亲死后,冬天他为父亲暖被窝,夏天为父亲扇凉席子,对父亲十分体贴。这就是孝顺父母的表现。

(1)出示“孝于亲,所当执”,在这句中,“孝”就是孝顺、孝敬的意思。跟老师读“孝”,孝敬、孝顺。

(2)那你知道“孝于亲”是什么意思吗?(孝顺父母亲)

(3)从孩子出生起,爸爸妈妈就为了孩子操劳,那作为子女孝顺父母,就是理所应当要做到的。“执”就是做到的意思。

(4)亲爱的孩子们,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孝顺父母的吗?

评:会做家务,你是个能干的孩子;知道父母上班辛苦,你是个体贴的孩子;学学习上让父母少操心,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请你读好这句。

5、看来,在我们班有一群孝顺的好孩子,你们像黄香一样,处处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父母们的关爱、关心和孝敬。把掌声送给自己。

6、喜欢小黄香吗?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把黄香的品质牢牢记在心里。

(1)男女比赛读

(2)四小组合作读

设计意图:本节教学环节以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入手,视频播放了故事,听故事前还提出了“听”的要求,目的明确。结合故事,讲解本句三字经中何为“孝“,继而拓展到生活中。在明理的基础上熟读而成诵。

四、学习“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过渡:《黄香温席》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孝顺父母的黄香,懂得了“孝”的道理。孔融身上也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1、竖起小耳朵,让我们听一听《孔融让梨》的故事。(生上台讲故事)故事讲的真好,掌声送给她。

2、看图

(1)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评价:刚才的故事你听的真仔细!

(2)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师:他把大梨让给哥哥。这时的他才多大?这就是“融四岁,能让梨”出示告诉我们的故事。谁来读?

(3)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爸爸看到了是什么表情?他会怎样夸奖孔融?谁能学学爸爸来夸夸孔融?

(4)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要把大梨让给哥哥,这是对哥哥的敬爱,出示悌于长,宜先知。“悌”,在古代就是尊敬、敬爱得意思。跟老师读“悌”。“长”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哥哥,“悌于长”的意思懂了吗?(敬爱哥哥),跟老师读:悌于长。

孔融4岁就懂得把大梨让给哥哥们,这个道理他知道,我们也应该从小就要明白这道理。跟我读:悌于长,宜先知。(男女生读)

(5)指导读好整句:我们一起四小组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3、孔融在4岁时就敬爱大哥,把梨让给哥哥们,这种敬爱表现在谦让上。在生活中,你做过哪些事情,表达对哥哥姐姐的敬爱?

评:你也懂得了《孔融让梨》中的道理,奖励你读好这句。

扩大“悌”的内涵:班级里排队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坐公交车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4、一(4)班的小朋友多懂事,让我们齐读这段文字。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加入了,我们一起合作吧。我读前面的,你们接后面的。交换过来读。拍起手儿一起读。

5、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我们班的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经做到了,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把这首《谦让歌》送给你们。全体起立,跟着老师读一读。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6、小结:孔融四岁能让梨,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 齐读,把孔融的品质记在心中。

设计意图:《孔融让梨》的故事,让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孩子们听的可认真了。再结合图片讲解“悌”的道理,继而将“悌”的内涵扩展,引进社会生活中,让孩子们明白道理。

五、熟读成诵

1、我们从故事中认识了孔融和黄香两位小朋友,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孝顺,友爱,谦让等)

2、聪明的小朋友一定不会放过任何学习道理和知识的机会。自己练练,看谁能背得又快又好。指名背、比赛背、齐背。

3、听了你们的背诵,老师也想加入你们,和你们一起背。不过,老师想找个搭档一起来,谁来?(对拍手读)

4、这样既有趣,记起来又容易,和同桌一起练练吧。

5、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古时候的人是这样读书的,咱们也来学一学古人的读法。(评:还真是有点古韵呢!)

总结:

小小的《三字经》节选中,藏着许多的道理。难怪这么多人喜欢诵读《三字经》节选呢。让我们再次用朗读表达我们对经典文化的热爱。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2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三字经的片段。

2、知道《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从故事中明白“孝”与“悌”的道理。

3、在日常生活中能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学会友爱、谦让,形成美好的品德。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前播放《三字经》诵读)

1、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名称叫“动作猜猜猜”。准备好了吗?(请你跟我这样做:拍手、坐神气摆好手、认真倾听状、举手)

2、你从刚才的动作中,猜出老师想告诉你们什么?

A、上课要坐神气。(评:瞧,XX就坐的很神气,老师喜欢)

B、认真听。(评:是呀,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回答)

C、积极举手。(评:老师就喜欢你两眼放光,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认真样。)

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看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来,听仔细了——你知道,古时候的小朋友上学学的是哪本书?

4、对了,就是《三字经》(课件图片),读过《三字经》的小朋友请举手。

评价:你们可真爱读书呢!

《三字经》中藏着许多小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听听《三字经》中的故事,学学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本教学环节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不仅是对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上课要认真倾听、积极动脑举手发言等的提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

1、出示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2、听范读录音。

3、想学吗?老师读一句,小朋友们跟读一句。

4、下面借助拼音,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看谁能把它读熟了。

指名读2位(评:你把每一个字音都读准了;你读的很有节奏感。)

5、在这几句中,藏着两个小朋友呢,你能找出来吗?

香九龄中的“香”就是黄香;融四岁中的“融”就是孔融。

设计意图:毕竟孩子才一年级,对文本的把握还在起始阶段。本段学习内容,第一个字是人名,第一句话中藏着故事,第二句话则是道理。因此,从全局把握,让孩子有个整体的了解。

三、学习“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过渡:让我们先来听听黄香的故事,小朋友可要听仔细喽,待会老师会提问题来考考你们的。

1、视频《黄香温席》

2、故事中的黄香做了什么事情呀?冬天给爸爸暖床——温席,夏天给爸爸扇凉席子

3、黄香帮爸爸温席,这时他多大?他九岁时帮爸爸冬天暖被窝,原来这故事就藏在“香九龄,能温席”这句中。出示,谁来读好这句?(评:听出来了,他才9岁;这句告诉我们他做的事情)齐读

4、从故事中,我们知道,黄香母亲生病了,他就照顾他母亲。母亲死后,冬天他为父亲暖被窝,夏天为父亲扇凉席子,对父亲十分体贴。这就是孝顺父母的表现。

(1)出示“孝于亲,所当执”,在这句中,“孝”就是孝顺、孝敬的意思。跟老师读“孝”,孝敬、孝顺。

(2)那你知道“孝于亲”是什么意思吗?(孝顺父母亲)

(3)从孩子出生起,爸爸妈妈就为了孩子操劳,那作为子女孝顺父母,就是理所应当要做到的。“执”就是做到的意思。

(4)亲爱的孩子们,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孝顺父母的吗?

评:会做家务,你是个能干的孩子;知道父母上班辛苦,你是个体贴的孩子;学学习上让父母少操心,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请你读好这句。

5、看来,在我们班有一群孝顺的好孩子,你们像黄香一样,处处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父母们的关爱、关心和孝敬。把掌声送给自己。

6、喜欢小黄香吗?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把黄香的品质牢牢记在心里。

(1)男女比赛读

(2)四小组合作读

设计意图:本节教学环节以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入手,视频播放了故事,听故事前还提出了“听”的要求,目的明确。结合故事,讲解本句三字经中何为“孝“,继而拓展到生活中。在明理的基础上熟读而成诵。

四、学习“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过渡:《黄香温席》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孝顺父母的黄香,懂得了“孝”的道理。孔融身上也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1、竖起小耳朵,让我们听一听《孔融让梨》的故事。(生上台讲故事)故事讲的真好,掌声送给她。

2、看图

(1)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评价:刚才的故事你听的真仔细!

(2)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师:他把大梨让给哥哥。这时的他才多大?这就是“融四岁,能让梨”出示告诉我们的故事。谁来读?

(3)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爸爸看到了是什么表情?他会怎样夸奖孔融?谁能学学爸爸来夸夸孔融?

(4)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要把大梨让给哥哥,这是对哥哥的敬爱,出示悌于长,宜先知。“悌”,在古代就是尊敬、敬爱得意思。跟老师读“悌”。“长”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哥哥,“悌于长”的意思懂了吗?(敬爱哥哥),跟老师读:悌于长。

孔融4岁就懂得把大梨让给哥哥们,这个道理他知道,我们也应该从小就要明白这道理。跟我读:悌于长,宜先知。(男女生读)

(5)指导读好整句:我们一起四小组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3、孔融在4岁时就敬爱大哥,把梨让给哥哥们,这种敬爱表现在谦让上。在生活中,你做过哪些事情,表达对哥哥姐姐的敬爱?

评:你也懂得了《孔融让梨》中的道理,奖励你读好这句。

扩大“悌”的内涵:班级里排队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坐公交车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4、一(4)班的小朋友多懂事,让我们齐读这段文字。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加入了,我们一起合作吧。我读前面的,你们接后面的。交换过来读。拍起手儿一起读。

5、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我们班的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经做到了,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把这首《谦让歌》送给你们。全体起立,跟着老师读一读。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6、小结:孔融四岁能让梨,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 齐读,把孔融的品质记在心中。

设计意图:《孔融让梨》的故事,让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孩子们听的可认真了。再结合图片讲解“悌”的道理,继而将“悌”的内涵扩展,引进社会生活中,让孩子们明白道理。

五、熟读成诵

1、我们从故事中认识了孔融和黄香两位小朋友,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孝顺,友爱,谦让等)

2、聪明的小朋友一定不会放过任何学习道理和知识的机会。自己练练,看谁能背得又快又好。指名背、比赛背、齐背。

3、听了你们的背诵,老师也想加入你们,和你们一起背。不过,老师想找个搭档一起来,谁来?(对拍手读)

4、这样既有趣,记起来又容易,和同桌一起练练吧。

5、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古时候的人是这样读书的,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的读法。(评:还真是有点古韵呢!)

总结:

小小的《三字经》节选中,藏着许多的道理。难怪这么多人喜欢诵读《三字经》节选呢。让我们再次用朗读表达我们对经典文化的热爱。

20 3912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