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科学教案【最新10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通过观察身边微小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激发对自然的好奇心,如何引导他们发现更多?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科学教案”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科学教案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案 篇1

单元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

从正面、侧面上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难点:

感知对称现象,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题: 观察物体(一)

内容:教材P67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确定正面、侧面、背面的观察位置。

3.在观察的过程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有两只蚂蚁,有一天他们打算去看看牛是什么样的,于是啊,他们就出发了,一只蚂蚁爬到了牛蹄上,说:“牛长得和碗差不多大小。”另一只蚂蚁爬到了牛角上,说:“不对,牛是弯弯的,和黄瓜差不多长。”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学生回答:他们看得不全面,他们只看到牛的一部分。

师:是啊,这两只小蚂蚁只看到牛的一部分,所以都说不出牛的全貌。

二.观察物体,探索新知。

1.要了解一样物体,需要全面地去观察,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全面地怎样观察物体。

2.小组合作观察。

四人小组拿出一个玩具,固定在桌面上不移动,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熊(最常见的动物玩具),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熊的什么部位。

3.汇报:

你看到的是哪个部分?你是坐在什么位置观察到的?其他小组和他看到一样的小朋友请起立。谁看到和他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4.课件出示:

小朋友真仔细观察得真仔细。这有几个小朋友看到的场景,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吗?

5.通过观察小恐龙,你发现了什么?

站在不同的位置,我们看到的都可能不一样的。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观察书本。

请同学们把书四本合放。一会根据老师出示的画片,想一想应该是从那个角度看到的画面,就到走那个方向。

2.猜物体。

(1)课件出示玩具汽车的一面,这是什么,这是从那个角度去观察的车?变换图形,再问。

(2)出示圆点。这是什么?有很多可能。看来单从一面判断是不行,我们要更全面些。出示铅笔正面图。再左右。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都在做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要了解一个物体,我们必须全面地进行观察。

五.作业:

回家选择一样物体,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画下简易图。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观察多种生物体细胞,学生能说出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各异,同种生物的细胞也不同。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能用画图和文字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的外形特点。

【科学态度】

认识到细致观察和详尽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说出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各异,同种生物的细胞也不同。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细胞,学生能说出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各异,同种生物的细胞也不同。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教学过程

1分钟

15分钟

2分钟

教学环节

一、回顾

复习上节课洋葱表皮细胞的外形特点。

二、观察更多的生物装片,并用图画记录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种植物和洋葱表皮一样,有小房间,小房间里有小点点。只是它们形状不同,排列不同。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四种动物和洋葱表皮一样,有小房间,小房间里有小点点。只是它们形状不同,排列不同,并发现血液没有小点点。

3.通过老师讲解,了解人血红细胞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4.观察比较发现的动植物都像洋葱表皮一样由细胞组成。

三、观察西红柿果皮和果肉细胞

1、发现同一种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2、感知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案 篇3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对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有所了解,但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自观察过这些物体的微小结构,相信他们对自主探究的活动充满兴趣。

本堂课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昆虫的同一部位;第二部分是用手持式显微镜观察更多的身边微小的物体;第三部分是研讨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观察工具对观察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2. 了解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入一:

师:小小的蚂蚁在地上爬来爬去,辛勤工作,我们该怎样更好地观察它们?(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展示放大镜。

导入二:

观看视频:草丛中的微小世界。

师:草丛中有一个微小而又奇妙的昆虫世界,我们可以怎样观察这个世界呢?

师: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昆虫的身体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导入一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引入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方法。导入二通过视频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最后一个提问可供导入一和导入二兼用,承接后续的课程。

(二)新知初探

教师展示并讲解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观看视频: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①放置显微镜;②转动转换器;③调节反光镜;④放置玻片标本;⑤调节准焦螺旋;⑥观察标本;⑦进行微调。

显微镜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①持镜须右手握臂、左手托座,不可单手提取。

②轻拿轻放,不可放在实验台边缘部位。

③显微镜镜片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机械部分用布擦拭。

④放置玻片标本的时候要对准通光孔中央。

⑤两眼同时睁开观察,以左眼观察视野,右眼用以绘图。

实验一: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标本。

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蝴蝶的触角、翅、足或其他的某一个部分。

师:对比观察蝴蝶的足,说说你的发现。(学生自由回答)

师:把我们的发现画成图并用文字标注。

师:对比观察蝴蝶的翅膀,说说你的发现。(学生自由回答)

师:把我们的发现画成图并用文字标注。

实验二:用手持式显微镜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物体的微小结构,并用示意图画下来。

学生进行实验。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为后续的观察活动打好基础。学生使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某一个部分,比较体会观察工具的重要性。

(三)知识内化

教师图片展示显微镜下的植物:

教师图片展示显微镜下的晶体:

观看视频:显微镜下的动物。

师:大家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观察同一物体,图像放大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生:肉眼观察,图像没有放大;放大镜观察,图像放大了;显微镜观察,图像放得很大。

师:观察同一物体,视野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回答)

师:肉眼观察,视野最大;放大镜观察,视野较小;显微镜观察,视野最小。

师: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范围越小。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首先为教师提供了许多可供使用的素材,补充实际教学中的观察限制。研讨部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通过交流,知道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越小。

(四)课堂延伸

观看视频:动物与仿生。

师:科学家们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师:苍蝇的复眼由4000多个六角形的小眼组成,能看清几乎360°范围内的物体,及时帮助苍蝇躲避危险。

教师展示其他具有复眼的昆虫:

师:蜻蜓是拥有眼睛数量最多的昆虫,它的复眼由10000~28000只小眼构成。

师:科学家研究昆虫的复眼,发明了复眼照相机、相控阵雷达等。

音频:人类模仿苍蝇的触角,研制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将它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密封舱里,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而且在有空气泄漏时能立即发出警报。同样,这种仪器也可以安装在煤矿的矿井里,当瓦斯的浓度超标时,它就会报警,以便及时排除险情。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通过图片展示和科普视频介绍了有关动物与仿生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带学生了解研究微小世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2. 了解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利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

【学习难点】

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三、知识构建

【自主学习】

我们可以用________更好地观察小蚂蚁。

【合作探究】

学习使用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从上至下的结构依次是:________、调节旋钮、转换器、________、载物台、________。

放置显微镜时不能________提取,要_____拿_____放。

放置玻片标本的时候要对准_________中央。

可以通过调节_________来调节视野的明暗。

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标本。

请在图片下填写相应的观察工具(选填:肉眼、放大镜、显微镜)。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请在图片下填写相应的观察工具(选填:肉眼、放大镜、显微镜)。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请在序号后面填写手持式显微镜对应的结构名称。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研讨:不同观察工具的放大效果对比。

对比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放大效果,按图像放大倍数由小到大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______,视野范围越______。

拓展:生物与仿生。

人类模仿苍蝇的_______,研制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四、层级练习

【新知巩固】

(一)判断题。

1. 观察昆虫的身体时,用放大镜和用肉眼观察没有太大区别。( )

2. 蝴蝶的翅膀上覆盖着密密的鳞片。 ( )

3.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我们要将双眼睁开,左眼观察视野,右眼用以绘图。 ( )

4. 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放大镜观察到的图像更小,视野范围也更小。 ( )

(二)选择题。

1. 下列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上片 ②调焦 ③拿放 ④观察 ⑤对光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①⑤②④

C. ③⑤①②④

2. 粒粒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蝴蝶翅膀,( )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

A.

B.

C.

3. 下列观察工具中,看到的视野范围最小的是( )。

A. 放大镜

B. 光学显微镜

C. 电子显微镜

四、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 放大镜

【合作探究】

(一)1. 目镜;物镜;反光镜 2. 单手;轻;轻

3. 通光孔 4. 反光镜

(二)1. 肉眼;放大镜;显微镜 2. 肉眼;放大镜;显微镜 3. 目镜;调节旋钮;物镜

(三)1. 肉眼;放大镜;显微镜 2. 大;小

(四)1. 触角

【层级练习】

【随堂练习 新知巩固】

(一)×√√×

CAC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3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作业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第3课时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课后作业

班级:____ 姓名:_____ 难易度:★★☆

填空题。

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被观察物体的图像也被放得越__________,但观察的范围就越__________。

2.对比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的观察视野,按视野由小到大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们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动物的某些_______和_______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4.科学家利用昆虫的_______发明了复眼照相机、相控阵雷达。

判断题。

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 )

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 )

蝴蝶翅膀上的鳞片用肉眼都能看清楚。 ( )

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蚕蛾的触角和蝴蝶的触角一样。( )

选择题。

下列观察工具中,视野范围最大的是( )。

A.肉眼

B.放大镜

C.显微镜

下列是蝴蝶的足,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是( )。

A.

B.

C.

“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是人类模仿( )研制的。

A.苍蝇的触角

B.苍蝇的鼻子

C.苍蝇的复眼

4. 下列是科学家受昆虫不同结构启发的发明创造,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苍蝇复眼——蝇眼雷达

B. 苍蝇触角——蝇眼探测系统

C. 蝴蝶翅膀——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

5.下列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上片 ②调焦 ③拿放 ④观察 ⑤对光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①⑤②④

C. ③⑤①②④

四、填图题。

将下列显微镜的结构序号填写在图中对应的位置。

A.载物台

B.物镜

C.目镜

D.反光镜

E.调节旋钮

【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

1. 大;小 2.显微镜;放大镜;肉眼 3.结构;功能 4. 复眼

√√××

A B A B C

四、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

2.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3.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

4.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

5.对探索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6.了解当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

1.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2.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

1.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2.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1.一个放大镜和两个放大镜组合观察物体的特点。

2.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台式显微镜使用方法

2.手持显微镜使用方法。

3.利用显微镜观察身边昆虫身体的某一部分。

4.利用手持显微镜观察一棵小草。

5.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人类从动物身上受到的启发

1.介绍:通过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带给人类的启发。

2.课下搜集相关资料。

四、拓展

观看显微镜下的动物。(视频)

五、第四课课前准备

布置课前准备材料。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三、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个玩具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1、出示一个六个面颜色都不同的正方形,让学生在某一位置观察这个正方形,问学生最都能看到几个面的颜色,要看到其他几个面的颜色,怎么办?

2、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为什么每个人得到的结果不同呢?”

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师:那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你同意谁的结论?

生:他们四人都不对,因为只摸到了一部分,不全面。

师:对呀!这四个人得到的结论都不是全面的。为什么呀?

生:他们四个人都是从各自的角度上摸的?

师:要全面的了解一个物体的特征,必须要全面的去观察这个物体,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综合无分析把握这个物体的形状和特点。我们本节课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

探索新知:

1、观察物体

(1)出示闹钟,(放在学生中间)分组进行。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

(2)学生活动,观察物体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看到的物体形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1:因为我在闹钟的前面。

生2:因为我在闹钟的后面。

生3:因为我在闹钟的左边。

生4:因为我在闹钟的右边。

师:我们每一个人只看到一种结果,你相信别人的结果吗?真是这样吗?

学生交换位置观察,再交流一下(注意自己的观察位置)

(3)师:通过刚才的不同观察,你有什么想法?

生:没一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

生: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都不一样。

生:没一个物体都不一样,有好多形状。

师:是这个物体不一样吗?

生:不对,是我们人看的饿位置不一样。

师生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结果是不同。

(4)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

师:谁能说一说图中恐龙的三个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分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应用拓展:

1、多媒体课件出示图:桌上放着一个茶壶,四位同学从各自的角度观察。

(出示茶壶四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请指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2、小组活动进行观察

67页“做一做”中的活动。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数学课本直接进行操作,每个小组成员先从某一角度看这摞书,然后交换位置看一看。最后,在教科书上进行连线。

巩固新知:

1、每个学生从各自的方向观察自己的玩具,说一说看到的玩具有什么不同。请几个学生说给全班同学听。注意:“我在它的(位置),我看到了(形状)”

2、小组活动巩固知识:任选小组成员中的一个玩具,放在桌子中间,说一说从自己的位置看到的玩具的样子。

A: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

B: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

应用总结:

师:那么“盲人摸象”故事中的四个人的说法对吗?他们四个人怎样说,才是正确的?

生1:应该说:“大象的腿像一根柱子。”

生2:应该说:“大象的耳朵像一把扇子。‘

生3:应该说:“大象的尾巴像一条蛇。”……

师:你们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大象的鼻子像水管。

生:大象的身子像小山。

师:他们如果这样说,你还笑他们吗?

生:不笑了,他们只是从一个角度来说的。

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同学们好吗?

2、如果让你去观察一个物体你用怎样的方法观察呢/

通过小结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对的,对一个物体应全面的观察。

反思: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3课。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微小的动物,了解人肉眼看不清的物体结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用放大镜观察蚱蜢的图片,提示学生可以以昆虫为例来进行观察研究。第二部分探索,在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三种不同方式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用示意图和文字记录自己的发现,通过对三者的比较来体会观察工具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研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通过交流,知道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越小。第四部分拓展,通过资料阅读,让学生明白人类的很多发明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从而建立起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联。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对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有所了解,但大多学生没有亲自观察过这些物体的微小结构,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的机会就更少了。他们对物体微小结构的探索充满兴趣,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份求知欲,引导他们自主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同时,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同时,提供更多的独立探究的机会,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2. 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

3. 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

科学态度目标

1. 对探索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了解当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2. 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

难点: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蝴蝶标本、红色卡纸、放大镜、手持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记录表。

教师准备: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问题

1. 图片导入。

(1)出示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的图片:沙子、浮萍、苔藓、花蕊、蜜蜂、蚜虫、瓢虫、蟋蟀、蝴蝶。

(2)学生欣赏图片后,组内讨论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之处。(板书:微小的物体)

(3)揭示课题: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板书补充课题)

2. 提问:要看清楚这些微小物体,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板书:肉眼、放大镜、显微镜)

3. 聚焦问题:这些微小物体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以身边各种微小的物体图片导入,引出本课的研究对象——微小物体。

二、探索

(一)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引言: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为五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板书: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光学显微镜。

1. 出示光学显微镜及其操作步骤图文,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操作。

(1)安放: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略偏左,镜座离桌子边缘大约7厘米。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白亮的视野。

(3)上片:将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正对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4)调焦:眼睛看着物镜,转动调节旋钮(或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反方向转动调节旋钮(或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再略微转动调节旋钮(或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

(5)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用左眼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一边观察一边将观察到的图像画在学习单上。

2. 学生亲手操作,学习使用光学显微镜,教师巡视指导。

手持式显微镜。

1. 谈话:实验室还有一种简易的显微镜——手持式显微镜。(板书:手持式显微镜)

2. 出示手持式显微镜及其操作步骤,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操作。

(1)掰开镜筒,打开灯泡。

(2)透明罩对准、紧贴被观察物体。

(3)眼睛对准目镜观察。

(4)转动调焦旋钮进行调焦,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

(5)观察并将图像画在学习表上。

3. 出示红色卡纸和显微镜下的卡纸图像,学生使用手持式显微镜观察红色卡纸,直到观察到目标图像,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边讲解边演示的方法教学显微镜的使用,这样更为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两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别为本课和后续学习观察、研究做铺垫。红色卡纸的观察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手持式显微镜,为本课后面的观察做好准备。

(二)观察蝴蝶

1. 谈话:今天,我们用手持式显微镜来观察一种我们比较熟悉的昆虫——蝴蝶。

2. 出示蝴蝶标本图片。

(1)布置观察任务: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选择蝴蝶身体上的一个部位进行观察,把我们观察到的图像画下来,并用文字记录我们的发现。

(2)出示学习表1,介绍学习表及记录方法,可以参考教科书第7页上方的内容。

3. 蝴蝶标本观察结束后,再任选两样微小物体,用手持式显微镜进行观察,并画出示意图,记录在学习表2中。

4.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以及观察内容的描述。

设计意图:蝴蝶标本的各部分结构基本上是不透光的,所以选择手持式显微镜来观察比较合适。使用观察工具来观察物体时,安排了两人一组,轮流观察。

三、研讨交流

1. 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汇报观察结果。

2. 重点研讨问题。

(1)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蝴蝶的某个部位,各发现了什么?

(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蝴蝶这个部位时,图像大小和视野大小有什么不同?

(3)你用手持式显微镜观察到了什么微小物体?有什么新发现?图像大小和视野大小与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4)观察中,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

3. 出示肉眼、放大镜、高倍显微镜下的植物叶片照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结果,说一说使用不同观察工具,图像大小和视野大小各有什么特点。

4. 小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板书:图像越大,视野越小)

设计意图:利用重点问题来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发现同一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是不同的,认识到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

四、拓展

1. 资料学习:昆虫给人类发明的启发。

(1)谈话: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的应用使得人类对微小物体的研究更加深入、透彻,人类还从一些昆虫的身体结构上得到启发,发明了先进的产品,让我们来看一看。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页《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找一找,资料中人类是受到昆虫身体结构的哪些启发,发明了有益于人类的探测仪器?

2. 集体交流。

3. 说一说,人类还有哪些发明也是受到自然界生物的启发的?

(例如,鱼鳔——潜水艇、蝙蝠——雷达、萤火虫——人工冷光、电鱼——伏特电池、蛙眼——电子蛙眼、鱼鳍——船桨、锯齿草——锯子、苍耳——尼龙搭扣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资料找重点的学习方式,来了解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培养学生阅读科学资料的能力。

以上就是《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优秀科学教案的相关范文内容了,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如果这期教案模板能够帮助到大家,也请多关注本站,以便后续在站内搜索到更多关于教案范文的内容。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是《微小世界》的第 3 节,教材背景图片是一张瓢虫,隐含着本课的观察以微小的昆虫 为主要对象。从低年级用肉眼直接观察小动物到现在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昆虫的身体器官,观 察尺度在缩小,观察要求在提升。这节课将以熟悉的昆虫为代表,了解放大镜和显微镜下奇妙的 昆虫世界。 教材共分 4 个部分。

1.聚焦:我们周围有许多微小的物体,如有些昆虫极小,有些昆虫的身体器官用人的肉眼都 看不清。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昆虫的身体是怎样的呢?教科书出示了本课的科学词汇:鳞片和 复眼,这是一些昆虫身体上用肉眼无法看清的两个器官,意在引导学生在后续的观察中多加关注 这些微小的器官。

2.探索:这部分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 翅、脚或其他的某一个部分,把我们的发现画成图并用文字标注。”在这一活动中我们需要注意两 个方面,其一,要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观察的内容是昆虫身体的某一部分,例如 昆虫的触角、翅、脚等,而不是整体结构;其二,观察时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方法对昆虫器官的独 立观察,而要采取对比观察的方法,对同一个昆虫的某一部分在不同工具下的图像进行比较,通 过比较发现用不同工具观察时我们看到的图像大小和视野范围是有差异的。在对比中逐渐体会到 观察工具的改进使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和深入,技术将改变我们的认知。教科书呈现的“蝴蝶 足的观察记录”和“蝴蝶翅的观察记录”图片,为学生提供一种了描述和记录观察结果的范例。 第二个活动是“利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物体的微小结构,并用示意图画下来。”在观察 完昆虫器官后,还可以利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其他物体的微小结构,例如花粉、灰尘等。

3.研讨:有 2 个研讨问题。

第 1 个问题是“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 通过问题可以了解学生对显微镜使用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记录、描述观察结果的方 法是否恰当。

第 2 个问题是“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 的范围)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是在收集整理大量观察信息的基础上做出的提炼概括,学生通 过对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 图像就越大,视野却越小。教科书还呈现了植物的叶分别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 同形态,清楚地显示了在不同放大倍数的观察工具下,物体的图像大小和视野大小的变化,从植 物的角度再一次证实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与图像大小及视野范围的关系。

4.研讨:本部分安排了一则“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阅读资料,列举了人类从苍蝇的复眼、 苍蝇的触角和蝴蝶的翅膀这两种昆虫的身体结构特征中得到启发,分别发明了“蝇式气味分析监 视仪”“蝇眼照相机”“蝇眼雷达”“蝇眼探测系统”“百叶窗样式的人造卫星控温系统”的例子。 这些事例正是人类仔细观察身边微小物体,从中受到启发创新的体现。拓展阅读是科学学习的方 式之一,在广泛阅读中,学生明白了人类的很多发明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从而建立起人 类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观念,体会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 来了诸多便利。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有所耳闻,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利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过这 些物体的微小结构。他们对身边微小物体的探索充满着浓厚的兴趣,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 来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自主参与到微小物体的探索中。学生通过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 察微小物体,知道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和深入,初步感知科学技术的 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本课的观察以微小昆虫为主要对象,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 趣,观察昆虫的身体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 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 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 [科学态度目标] 对探索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当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 [难点]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 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

【材料准备】 学生:放大镜、台式光学显微镜、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周 围物体(如花瓣、纤维等)、实验记录单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师: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生物,比如种类、数量繁多的昆虫家族。(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 每一种昆虫都有其特殊的身体构造及特有的生活习性,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 家法布尔,他就用一生的时间对昆虫进行了观察,发现了许多关于昆虫的趣事,继而写出了著名 的《昆虫记》。 师:你有认真观察过昆虫吗?有些昆虫极小,它们的身体器官用人的肉眼都看不清。鳞片和 复眼,这是一些昆虫身体上用肉眼无法看清的两个器官,思考一下有什么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清 楚吗? 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 [设计意图]揭示本课观察的微小物体是昆虫。

二、探索

1.学习使用显微镜 师:不错的,工具的改进使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和深入。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 了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方法、认识了显微镜的基本结构(看图回顾),接下来,一起学习如何使用显 微镜吧! (视频指导显微镜使用方法:可以概括为 5 个步骤。

1.安放: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略 偏左,离桌子边缘大约 7 厘米;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 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3.上片: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 中央;

4.调焦:眼睛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 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

5 观察:慢慢移动玻片标本,用左眼观察 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一边观察一边将观察到的图 像画在学习单上。 学生活动:学习并练习使用显微镜。 师:实验室常用的光学显微镜一般可分为台式光学显微镜和手持式简易显微镜两种,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吧。 步骤:掰开镜筒,即打开开关,将物镜垂直对准观察物体,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调节调焦旋钮,找到物体清晰的图像,进行观察并记录。

2.学习记录方法 本节课,我们要采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三种方式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足或其他的某一部分,描述与记录的要求参照课本第 7 页“蝴蝶足的观察记录”和“蝴蝶翅的观察记录”。

3.完成观察任务

任务 1:请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足或其他的某一部分,把你们的发现画成图并用文字标注,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活动: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投影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事先可以准 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任务 2:利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物体的微小结构,并用示意图画下来。 学生活动:练习使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可以观察叶片、花瓣、头发、纤维、灰 尘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对比观察中逐渐体会到观察工具的改进使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和深 入,技术将改变我们的认知。

三、研讨

研讨 1: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以观察蝴蝶翅膀为例) 学生回答预设:观察蝴蝶的翅膀时,用肉眼观察时能看到蝴蝶翅膀的整体形状和颜色等,放 大镜下能看到翅膀上的纹路,显微镜下能看到很多小点或小鳞片。

研讨 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有 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却越小。(此处可以结合教科 书呈现的植物的叶分别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形态。

 [设计意图]

研讨 1 意在达到观察信息互通有无、相互启发,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 及全面细致的观察习惯;

通过研讨 2,学生得出“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 视野却越小”的结论。

四、拓展

本部分安排了一则“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阅读资料,需要提炼加工信息,梳理出人类受 哪些昆虫的启发而发明创造了什么。(苍蝇的触角——“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苍蝇的复眼—— “蝇眼照相机”“蝇眼雷达”和“蝇眼探测系统”;蝴蝶的翅膀——“百叶窗样式的人造卫星控温 系统”)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人类的很多发明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从而建立起人类的生产、 生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观念。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案 篇9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3课,是对前一节所学的显微镜的应用,也为后面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和微生物做铺垫。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昆虫的身体是怎样的?引发学生对观察身边物体的兴趣。同时,教材提供了一张用放大镜观察蚱蜢的图,提示我们可以以昆虫为观察对象来进行研究;第二部分探索,第一个活动是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足或其他的某一个部分。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在对比观察中逐渐体会观察工具的改进使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和深入,技术将改变我们的认知。前一课学生已经认识了显微镜的结构,教材呈现了5幅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图,分别是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教师可以结合图示进行详细指导。第二个活动是利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物体的微小结构,提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周围微小物体的兴趣。第三部分研讨,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将观察所得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第二个问题是“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就越小。第四部分拓展,通过资料阅读,让学生明白人类的很多发明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从而建立起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联。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有所了解,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亲眼目睹过这些物体的微小结构。他们对微小世界充满了探究兴趣,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份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微小世界的探索中,亲身感受工具的发展使我们的认知范围越来越开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学生通过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某一部分,知道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就越小。

科学探究目标

学生通过操作光学显微镜和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初步了解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学生通过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某一部分,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真实地记录和客观地描述出来。

学生通过阅读拓展资料,知道人类的很多生产制造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大自然是相关联的。

科学态度目标

学生通过用显微镜对比观察周围物体的微小结构,对微小世界的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通过研讨观察中的发现,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学生通过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同一物体,体会到科学技术有利有弊,互相制衡。

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体会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大自然是相关联的,科学是能解决生活问题的。

【教学准备】

教师:光学显微镜、载玻片、手持式简易显微镜、教学课件

小组:蝴蝶标本、放大镜、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载玻片、学习单(建议2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光学显微镜]

1.课件出示各种昆虫的图片、放大镜和显微镜。

提问: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昆虫的身体是怎样的呢?

2.谈话:真的是这样吗?想要观察更微小的物体,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光学显微镜,那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它呢?

3.板书:光学显微镜。

二、探索:(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放大镜、光学显微镜、载玻片、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学习单、蝴蝶标本]

(一)学习使用光学显微镜

1.课件出示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1)安放: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略偏左,离桌子边缘大约7厘米。

(2)对光:使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3)上片:将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4)调焦:眼睛先看着物镜,转动调节旋钮(或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反方向转动调节旋钮(或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再略微转动调节旋钮(或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

(5)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用左眼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一边观察一边将观察到的图像画在学习单上。

2.板书: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3.每一位学生都亲手操作学习使用光学显微镜,教师巡视指导。

(二)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记录、描述昆虫的某一个部分。

1.谈话:实验室里的显微镜一般有2种,一种是光学显微镜,还有一种是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比较大,适合观察透明的物体。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虽然放大倍数比较小,但它既能观察透明的物体,也能观察不透明的物体,我们接下去要观察昆虫(蝴蝶)的身体结构,大多是不透明的,所以选择使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更合适。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吧!

2.板书:手持式简易显微镜

3.教师出示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学生手握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同时结合PPT介绍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和作用。

4.通过微课介绍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5.观察蝴蝶标本。

(1)布置观察任务: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选择蝴蝶身体上的一个部分(例如触角、翅、足等)进行观察,把我们观察到的图像画下来,并用文字记录我们的发现。

(2)出示学习单,介绍学习单,强调对比观察、真实记录和客观描述。

(3)学生两人一组,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显微镜的使用以及观察内容的记录。

6.板书:肉眼、放大镜、显微镜。

三、研讨(预设:12分钟)

1.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2.研讨一: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

(预设①:我们观察了蝴蝶翅,发现用肉眼观察的蝴蝶翅看不清细节,用放大镜观察的蝴蝶翅有发光,而且上面有翅脉,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蝴蝶翅表面有很多鳞片。预设②:我观察了蝴蝶的足,发现用肉眼观察蝴蝶的足很小,只能看清轮廓,使用放大镜后,看到蝴蝶的足明显放大了,但还是看不清细节,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足放得很大,很清楚,足上有很多毛。预设③:我观察了蝴蝶的触角,发现触角一端比较细,另外一端比较粗,使用放大镜后,发现蝴蝶的触角上面有一条一条的条纹,在显微镜下,发现蝴蝶的触角像竹子一样是一节一节的,越粗的一端条纹越密集。)

(预设:我最惊奇的是蝴蝶的翅上竟然有那么多鳞片,蝴蝶的足上有那么多毛,蝴蝶的触角竟然是一节一节的)

3.研讨二: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有什么不同?

(预设:用肉眼观察到的图像很小,但视野(看到的范围)很大,能看清整个物体;用放大镜观察是图像变大了,但是视野(看到的范围)也小了点;用显微镜观察是能看到很大的图像,但视野(看到的范围)很小,只能看到一小部分。)

4.小结:原来我们使用的观察工具放大的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但是视野(看到的范围)却越小了,所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要合适的选择工具。

5.板书: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小。

四、拓展(预设:6分钟)

1.谈话: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使得人类对微小物体的研究更加深入、透彻,人类还从一些昆虫的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先进的产品,让我们来看一看。

2.资料学习: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

3.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发明也是受自然界中生物的启发的?从中你又有什么感悟?

(预设:蝙蝠——雷达、萤火虫——人工冷光、电鱼——伏特电池、蛙眼——电子蛙眼、鱼鳍——船桨、锯齿草——锯子、苍耳——尼龙搭扣。我们生产生活中用的很多工具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原型,不断利用科学知识创造新的工具,能开拓更多未知的领域。)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能从几方面有条理、比较具体地介绍一件小物品

2、懂得对反映事物特点的材料要写得具体一些。

3、培养喜爱小物品的情趣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明确要求

1、揭题

2、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是什么?

※课文要求从哪几方面来写小物品?

※应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小物品?

3、反馈、订正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安排好介绍顺序”就是“有条理”“反映小物品的特点部分写具体一些”就是落实“比较具体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件小物品”的要求。

二、学习教材中的例文——我的小花鹿

1、指名读例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一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2、重点读议例文第二自然段

※通过引读法理清第二自然段的层次

教师读第一句和圆圆的脑袋上

学生接着读一对粉红……像要跟我说话

教师读小花鹿的身体是桔黄色的

学生接着读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斑纹

※讨论: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小花鹿”的特点的?(要求学生用“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句式说,教师用板书引导)

3、齐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中的“小花鹿”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三、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以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

第二课时

一、观察小物品

上课时请学生把小物品放在课桌上,老师可从中挑选几件放在讲台上作为教具,进行习作指导。

二、说说作文构思

1、准备介绍一件什么小物品

2、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

3、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小物品。

4、你准备怎样把小物品的特点部分介绍具体

三、师生共同评议。

四、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习作交流。(抽取有代表性的习作)

1、指名读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有否基本达到本次习作的要求)

六、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20 3903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