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教案 实用八年级精编音乐教案【通用4篇】
【导言】此例“八年级音乐教案 实用八年级精编音乐教案【通用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能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的歌舞,乐于主动了解彝族的民俗风情,并积极参与表现活动。
2、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学习“跳月”的基本舞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2、舞蹈动作与音乐的节拍相一致。
教材分析
《跳月歌》是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阿细人之中的一首舞歌。每到节日盛事或农闲的月夜,阿细人在山谷空旷的草坪上或松林中,点起一堆堆篝火,并围在旁边踏着特别的5/8拍舞步,尽情唱歌,阿细人的月光聚会就被称作“跳月”。曲调多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全曲以第一小节为主题,每个乐句只有细小的变化。旋律活泼、跳跃、生动,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提问:我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学生回答。
2、教师介绍乐曲相关内容
(1)教师:今天我们将随着音乐去走访少数民族。(出示彝族人民生活图片)你们认识这是哪个少数民族吗?
学生回答。
(2)介绍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四川等省,有十几个支系。阿细是居住在云南弥勒县西山镇可邑村的彝族支系。火把节是彝族(西南少数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传说动画)
(3)介绍“跳月”的故事:跳月是彝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他们常常聚集在空旷的草坪上和树林里举行民族传统舞会。参加舞会的大都是男女青年,手持高、低音笛,大小三弦等乐器,边演奏边跳舞、在跳到兴高采烈之时,还常常唱起跳月歌。
二、欣赏乐曲
1、初次聆听音乐《跳月歌》,边听边思考:音乐声中,你来到了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情景?
生:音乐欢快、热烈,使人联想到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跳月”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跳月”:跳月是彝族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他们常常聚集在空旷的草坪上和树林里举行民族传统舞会。参加舞会的大都是男女青年,手持高、低音笛,大小三弦等乐器,边演奏边跳舞。在跳到兴高采烈之时,还常常唱起跳月歌。据说“跳月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呢。传说在很早的时候,阿细人住的地方发生了一场山火,大火烧了九天九夜,阿细人打了九天九夜还打不灭火,地面被大火烧得滚烫,打火的就不断地换着脚,或单只跳着打,后来大火终于扑灭了。为了庆祝胜利,大家吹笛子、弹起三弦、拍着巴掌、模仿打火时的样子,换着脚跳舞。那笛子的声音,意思是“快点来啊快点来!”三弦的声音意思是:“前进!前进!”“打火!打火!”对这种舞蹈,阿细只简单地说:“跳”。“跳月歌”是汉人看了以后给起的名字,以后便慢慢流传开了。是不是挺有意思的,那就让我们再仔细听一听吧。
2、再次聆听《跳月歌》。你能哼唱出乐曲中重复最多的一句旋律吗?教师指导学生学唱主题旋律句,并拍打节奏感受乐曲特点。指导学生在主题乐句结尾处加拍手两下或加衬词呐喊声,以便为下面的舞蹈动作做准备。
3、学生拍打节奏感受乐曲特点。再次聆听全曲,教师指导学生在主题乐句结尾处加拍手两下或加衬词呐喊声,以便为下面的舞蹈动作做准备。
4、这是一首民乐合奏曲,主题旋律在不断反复,而演奏的乐器经常在变换。(播放《跳月歌》动画)你能听出乐曲都用了哪些乐器吗?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三弦。(三弦简介)
5、师:乐曲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
生:联想到不同的舞蹈场景、不同的舞姿、不同年龄的人……
6、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跳月”的基本舞步。(《跳月歌》舞蹈创编视频)
动作要领:右脚右侧一步,左脚跟到右脚,右脚再右侧一步,左脚向右脚方向空中蹬两拍,蹬脚的同时击掌两次并喊嘿嘿。左脚左侧一步,右脚跟到左脚,左脚再左侧一步,右脚向左脚方向空中蹬两拍,蹬脚的同时击掌两次并喊嘿嘿。
7、随音乐与老师一起舞蹈,或分小组表演不同场景的舞蹈。
三、拓展学习
1、欣赏《跳月歌》(吕薇演唱),了解同一音乐作品可以有不同音乐表现形式。
2、欣赏《彝族舞曲》和《北京喜讯到边寨》,了解不同内容的彝族音乐。
四、课堂小结
音乐是人们认识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跳月”是阿细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也正是随着《跳月歌》走进了彝族山寨,现在就让我们加入到他们欢快的舞蹈行列中一起跳起来吧!师生一起随着音乐“跳月”,在欢快的歌舞中结束课。
八年级音乐彩云追月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内容:
一。听: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二。唱:歌曲《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一。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二。学生能用体会歌曲情绪,并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欣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验悠扬舒展的旋律,唤起对浩瀚夜空的无限遐想。?
教学重点:能掌握切分音节奏,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处理、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学生在《彩云追月》声中走进教室。
2.师: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和温馨、团圆,看见月亮会使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
3.师:“那你知道关于月亮的歌曲和乐曲吗?”(如:月亮之上、弯弯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五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等)。
? ?师:今天我们就要共同来学习一首也是有关月的歌曲《彩云追月》,浩瀚的夜空,景色迷人。月亮时儿牵引着云朵,时儿破云而出,高高悬挂。彩云前追后赶,上下翻滚……”(放月亮图片)听:
? 二、学习歌曲,深入感受
1、 播放歌曲《彩云追月》,学生带着思考听歌曲
(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歌曲的情绪怎么样,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
2、播放音乐,请学生用“lU”哼唱旋律
八年级音乐教案:摇篮曲【第三篇】
一、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古今摇篮曲中颇负成名的歌曲 。是为法柏夫人创作的。是送给法柏夫人第二个孩子的礼物,因法柏夫人喜欢圆舞曲风格的歌曲,所以作曲家把圆舞曲稍作变化,将伴奏部分放在右手,产生了一首甜蜜的旋律,就是流传至今的这首三拍子的《摇篮曲》。乐曲原为F调,教材改为D调。简朴的主题充满了温和、安详的情绪,表现了母亲深挚的怜爱。伴奏声部的切分效果,形成了摇篮摇晃的动感,烘托了乐曲平稳的宁静的气氛。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后级的学生,学生通过七年级的音乐学习,学生在歌曲演唱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等因素,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把握不到位,因些,在歌曲教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并带着感情地去演唱歌曲;通过七年级的竖笛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竖笛的演奏方法、F调的指法,并能吹奏一些音乐教材上的歌曲。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歌曲的情绪,体验摇篮曲所表现的意境:歌曲结构短小,旋律轻柔甜美,歌曲伴奏型常带摇篮的动荡感。
2、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过程与方法
1、从听入手,引导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歌曲的情绪、情感,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演唱速度、力度,带着感情去演唱《摇篮曲》。
2、让学生用竖笛演唱《摇篮曲》
(三)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演唱《摇篮曲》,并从演唱过程中感受摇篮曲音乐的风格
2、用竖笛吹吹奏《摇篮曲》,同时让部分学生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作、表演、合作能力。
3、掌握《摇篮曲》的歌曲创作背景知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感受音乐情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用竖笛吹奏《摇篮曲》。
(二)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摇篮曲》。
2、准确用竖笛吹奏《摇篮曲》。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张咱们班某位同学百日时的照片,大家想不想看一看、猜猜他(她)是谁啊?
生:想!(教师出示照片,学生猜测)
师:照片上这个可爱的宝宝就在我们中间,老师给大家三次机会。好,谁能告诉老师,照片上这个宝宝是谁啊?
生:(略)
师:下面就请照片上这个可爱的宝宝站起来,让大家见一见你的庐山真面目吧!(照片中的学生起立,其他同学验证自己的想法)
师:啊,原来的你啊!其他同学,你们都猜对了吗?不知道这样的一张照片,有没有让你回忆起儿时的往事?其实当我们都是小婴儿是时候,最幸福的莫过于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妈妈哼唱的小曲儿、甜甜地入睡了。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地引导下一步一步地回忆起小时侯,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更好地导入新课。
师:现在大家回忆一下,在你的印象中,你都听过或是学过哪些“摇篮曲”,能不能给大家唱一唱?
生:(略)
师:大家唱得都非常好,还有一些“摇篮曲”了,连老师都没有听过,你们真棒!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摇篮曲”,它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在1868年创作的。
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知的摇篮曲入手,逐步过度到新课的学习,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也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歌曲教唱
1、新歌欣赏
师:在学唱这新歌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在欣赏的过程中大家注意思考这样两个问题:第一,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二,为了更好地表达这样的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演唱这首歌?
老师总结: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总结:这首歌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所以应该用徐缓的速度和较弱的力度来演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歌曲,自己感悟歌曲的内涵,并依据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选择合适的速度、力度、声音来演唱这首歌。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歌曲的能力。
2、新歌学唱
(1)1、介绍《摇篮曲》创作背景及作者及体裁特征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由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曲调平静、徐缓优美,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充满了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古今中外,摇篮曲有很多种,如:中国东北民歌摇篮曲、莫扎特摇篮曲、舒伯特摇篮曲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勃拉姆斯《摇篮曲》。
⑴学唱歌谱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跟老师学唱歌谱。
设计意图让学生跟老师学唱歌谱,可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同时学生完整地视唱歌谱,保持了歌曲的完整性,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歌曲、感受歌曲;同时为后面的器乐教学做好准备。
(2)歌曲分析
拍号:含义-弱起小节-作用 休止与换气
装饰音:唱法——作用(不解决)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演唱歌谱,学习效果较好。
师:老师已经指导大家如何演唱歌谱了,现在请同学们再和老师一起来演唱一遍歌谱,在演唱过程中,大家要注意老师刚刚强调的地方。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再完整演唱歌谱)
3、演唱歌词
师:经过刚才歌谱的演唱,大家对这首歌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它。首先老师把这首歌演唱一遍,同学们欣赏迅速熟悉两段歌词。
(教师钢琴伴奏、范唱歌曲,学生欣赏并熟悉歌词。)
设计意图教师范唱歌曲,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熟悉歌词,为下一步学生自己演唱歌词做了准备。
师:听了老师的范唱,大家也熟悉了歌词,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演唱这首歌。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发现并改正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完整演唱,感受歌曲内涵,解决装饰音作用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逐步学会演唱《摇篮曲》,并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自然地理解装饰音的作用。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摇篮曲〉〉,采用适当的力度和速度去演唱。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能独立演唱〈〈摇篮曲〉〉的基础上,重点是引导学生采用“摇篮曲”的速度、力度,以及带着情感去演唱。
4、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师:很好,老师发现,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学会这首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了,相信很多同学都想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现在老师就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老师再把这首歌播放一遍,大家可以随音乐一起唱一唱,检查一下自己哪里还唱得不够好,把它改正过来,另外,利用这段时间,大家准备一下,可以自己来唱,也可以几个人一起来唱。
(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学生欣赏并准备)
师:老师看到,大家刚才都在认真地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老师可以给给你伴奏。
(学生到前面展示,教师伴奏)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之美,既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又为为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进行展示争取了时间。
5、学生完整演唱《摇篮曲》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精彩,老师都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演唱这首歌!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三)器乐教学
设计意图:将唱歌教学与器乐教学结合起来,使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1)复习C调音阶。
设计意图:结合前面所学竖笛演奏知识,指导学生熟习音阶,为后面的吹奏《摇篮曲》做好准备。
(2)指导学生用竖笛吹奏《摇篮曲》。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音乐表演活动来体验《摇篮曲》的歌曲内涵。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乐器演奏水平。
(3)器乐合奏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安排部分没有带竖笛上课的学生演奏打击乐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音乐课,大家学到什么东西?(采访式回答)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对摇篮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不但能有感情地地演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而且大部分同学能用竖笛吹奏《摇篮曲》。总而言之,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爱是真挚而无私的,懂得回报爱才能使我们更幸福,因此希望同学们学好技能,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来报答母亲的爱。让我们用真挚的情感、柔美的声音再演唱一遍勃拉姆斯的《摇蓝曲》。
设计意图:知识技能是为表现音乐情感服务的,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对爱有更深的感悟,培养学生良好品格,激发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
技能: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情绪等)听赏音乐,进一步培养其音乐感受、欣赏能力。
通过课前、课堂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课型:本课是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难点: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重点:了解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
教法: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欣赏《爱我中华》
问: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有多少个成员,你都知道哪些?
听乐曲片段(瑶族舞曲)问:这么美妙的音乐来自哪个民族?导入新课。
二、进入新课
(一)人文介绍。瑶族风情、文化艺术铺垫(学生结合屏幕简介“盘王节”由来,介绍“长鼓舞”等极具“瑶族”特点的“瑶族文化”),教师补充。
1、瑶寨简介(屏幕出现瑶寨风情并配以文字介绍)。
(盘王节和长鼓舞)
2、《瑶族舞曲》(作品背景介绍略)
(二)初听全曲,了解全貌
1、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
全曲可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全曲描绘了瑶寨人在节日的夜晚,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热烈场景。结构为:A+B+A‘三大部分
(三)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思考: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构成音乐的主要音符为?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
2)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教师结合欣赏简单介绍羽调式
2、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思考:主题二与主题一比较有何异同点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主题二由主题衍化而来,在速度、力度方面同第一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第二部分主题
1)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提问:与第一部分比较,音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令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
2)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四)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三总结:
引导学生讨论: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