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通用10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新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通用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篇】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老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形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1课时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二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不信你瞧(出示小华家到学校的场景图)
1、小华家去体育馆,每分钟走46米,走了2分钟,走了多少米?
(1)先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刚才看到的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2)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的什么计算?(两位数乘以一位数)
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要注意些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几十就要向十位进几)
2、谈话:可是小华走着走着发现时间来不及了,比赛就快开始了,于是他就开始跑了起来。
出示应用题:小华跑步到体育馆用了4分钟,他每分钟跑152米,小华跑了多少米?
谈话:这道题你会算吗?列出算式,不要计算。
152×4=
师:观察这道题,和我们以前学的笔算乘法一样吗?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1)列竖式计算时,哪些是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的问题?在解决新的问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
(2)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在学生回答后,指名板演。
3、教学"试一试"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学生讲解计算过程。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提问:这一题的计算和上一题比起来,复杂之处在哪里?什么地方不一样?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让学生在书上将竖式补充完整,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
2、算一算,看看积各是几位数。
(1)261×3 (2)8×123
621×3 8×312
提问:为什么积的位数不一样?根据刚才的观察和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列竖式计算。
131×7 612×8
3×493 4×541
4、动脑筋
1□3 □1□
× 4 × 6
4 9 2 1 9 1 4
四、总结提高,质疑反思。
提问: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三篇】
《捐书活动》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课。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笔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运算顺序,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捐书活动》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算理。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天天练。
35+25=24+36=100+210=250+250=。
300+400=460+240=270+320=430+540=。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不是感到很幸福呢?可是,你们知不知道我国还有很多的儿童因为贫困而面临辍学,请看图片(贫困山区的图片),这些年龄和你们差不多的孩子,因为贫困,只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但他们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功读书,你们说他们这种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你们愿意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引出课题),老师吧他们捐书的情况做了个统计,一起来看看吧!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表。
师说:我给大家十秒的时间仔细观察两张表,看看你能从中找出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说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预设:
生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生2: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个年级捐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
生1:每个年级都有三个班,可以一个班一个班的对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来的书,比后比后两个班少的书的数量多,所以三年级多。
生2:估算一下每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生3:三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7,四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0,所以三年级多。
学生尝试列算式,交流后汇报。
三年级:118+104+95。
四年级:103+109+98。
3.解决问题。
师: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三位数连加),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知识。(引出课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算式:118+104+95.
估算。
师: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设计图意:让学生经历&ldqu估&rdqu的过程,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
(2)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师: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师:有同学已经算完了一种方法,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学生总共想到了四种方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很据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3)四人小组交流。
师: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你能看懂他们的算法吗?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并在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4)全班汇报。
(将计算的方法按计算的方式进行分类,口算、脱式的方法请板演的同学介绍。)。
师: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竖式计算,他用了几个竖式?(2个)他是怎样计算的?(先把前连个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这位同学的竖式有些不一样,他只用了(1个)竖式,这个竖式以前可没有学过,对比一下,这个竖式和前面竖式有什么不同?(三个数写成一块儿,直接三个数相加)。
教师板书:
师:三个数相加,怎么计算?思考一下。
师:以各位为例,有没有同学为我们讲解一下到底该怎么计算?
(个位上8加4等于12,12加5等于17,满十进一……)。
师:虽然是三个数在相加,其实计算方法是一样的。看来新的知识同样难不倒我们。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板演的算式,听、说计算的过程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深刻体会计算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和我们的估算比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来我们的估算是准确的。
(设计意图: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也体会估算可以验证计算的结果。)。
师:到现在,这道题我们解决完了吗?对了,还应该写答语,把问题回答完整。
四、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师: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连加的竖式计算。)。
师:大家现在能确定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吗?
五、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学会了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四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与圆的位置的种类;。
(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两圆的连心线长;。
(3)会用连心线长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设两圆的连心线长为,则判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当时,圆与圆相离;。
(2)当时,圆与圆外切;。
(3)当时,圆与圆相交;。
(4)当时,圆与圆内切;。
(5)当时,圆与圆内含;。
3、情态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与难点:用坐标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问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1.初中学过的平面几何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类?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以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并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学生回顾知识点时,可互相交流.
2.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明确两圆的位置关系,并发现判断和解决两圆的位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解题的方法.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五篇】
教学内容:复习(一)(p12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比较熟地进行。
计算。
2、进一步掌握连除、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比较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要复习这部分内容。通过复习,要使同学们更好地熟练地进行解答。
二、复习运算顺序。
1、提问:有哪几种计算?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2、请学生归纳:(运算顺序及小括号)。
3、练习复习(一)第2、3、4题。
(1)各自独立完成。
(2)校对,讲评2、3题,校对后讲评第4题。
三、复习应用题。
1、各自分析,解答第5、6题。
2、完成后,说说分析思路解题步骤。
3、引导归纳: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四、小结:(混合运算顺序,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五、作业《作业本》。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六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星期六,小红和妈妈一块去商店,商店里正在播放商品优惠信息:
钢笔元。
铅笔盒12元。
橡皮元。
书桌208元。
毛笔3元。
剪刀元。
如果让你把这几种商品按价格分分类,你怎样分?
预设分法:
钢笔元。
毛笔3元。
剪刀元。
铅笔盒12元。
橡皮元。
书桌208元。
右边这列数我们已经学过,那左边这列数呢?
你们知道这列数叫什么?
板书: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小红和妈妈转了一圈后,决定买这一张书桌(出示例1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5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
说明:5分米是5/10米,还可以写成米。
反过来,米表示什么?
4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米表示什么?
板书:5分米5/10米米。
4分米4/10米米。
2.比较:
这两组数量,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竖着看又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竖看时,第二列有什么共同点,第三列呢?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
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3、一位小数的读写。
谁来把写成的小数读一读?
板书:读作零点五。
读作零点四。
同学们都会读了,写的时候,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预设:小圆点的位置及写法)。
拿出你的小手指在桌上写一写。
4、练一练:
p101/1、这把1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你会照样子填一填吗?
独立填写,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p101/3、先独立填写,再交流。注意指出不同填法。
5、游戏:对口令(老师和学生对答十分之几和零点几)。
(设计意图:探索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买完了书桌,小红又去选了两样学习用品。
出示:圆珠笔笔记本。
1元2角3元5角。
1、能不能像刚才那样,把几元几角写成以元作单位的数?(四人一组讨论)。
为什么1元2角是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谁来读一读这两个小数?
板书:1元2角元读作一点二。
3元5角元读作三点五。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3、转了一圈,小红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买点食品吧!p101/2独立完成,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4、老师这里也有些食品优惠券,想要吗?想要先得过关。
谁能读出优惠券上的小数,并说出它的价格是几元几角,这张优惠券就送给谁。
(设计意图:肯德基优惠券是学生经常见到和使用的,学生喜闻乐见,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出示:下面各数哪些是小数?
85//。
提问:你们为什么找得这么快?
2、那么这行数中除了小数、分数还有些什么数?小数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呢?请同学们自学p100最后一段,并思考黑板上的问题。
出示自学问题: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数是自然数?
小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小数各部分名称。
3、题一中,哪些数是自然数?他们都是什么数?
的整数部分是多少,小数部分呢?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小数的组成,培养自学能力)。
刚才,我们学了这么多有关小数的知识,老师有个问题:你觉得使用小数有什么好处呢(自由发言)。
实际上,小数在咱们的生活、生产中处处可以用到,同学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想一想从下面几幅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出示:江苏电视塔东方明珠电视塔多伦多电视塔中央电视塔。
318米468米米米。
介绍: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的电视塔。多伦多电视塔是世界第一高的电视塔。
2、最近南京的交通有了一个重要的变革,谁知道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听记下老师所读的小数。
出示:图略。
南京地铁1号线全程千米,其中千米是地下线,千米是地上线,全程总造价亿元,创造了全国地铁建设的三最。
谁来汇报一下你记的小数。
介绍:你知道南京地铁创造了哪三最吗?出示:(一是票价最低、二是地铁造价全国最低、三是运营用工人数最少。)不久的将来南京还会有2号线、3号线等,那时,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3、介绍数学家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刘徽就开始应用十进分数也就是小数。而欧洲直到十四、十五世纪才出现十进小数,小数点直至十七世纪才开始使用。刘徽的发现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设计意图: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关注生存性资源,拓展知识面,并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七篇】
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挂图。
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邮局去寄书,请同学们算算她的邮费是多少?
玩中学。
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学生独立观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结合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学生估算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在多少元和多少元之间?
同伴一起讨论刚才自己思考的结果,解释估算的过程。
以往学生的估计没有太多的'限制,这次让学生说出估计的结果在多少元至多少元之间,也可以说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有个别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要注重方法的指导。
(3)全班交流估算的结果。
探究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学生自主选择算法,独立计算元+元。
比一比计算与估算的结果。
议一议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完成“试一试”第1题,再说一说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试一试”第2题。
学中做。
完成“练一练”第1题。
鼓励学生先用心算写出结果,再用竖式进行验算。
森林医生。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关注有多少学生自觉选择估算来解决问题。
将问题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让学生进行计算。
做中得。
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解题思路。
完成“练一练”第5题。
学生提问时,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包含了更多的信息,也许。
提出的问题暂时解决不了,但解决问题的愿望会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
总结。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八篇】
1、通过“猜测——试验——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2、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描述,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可能性的大小。
3、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生通过试验操作、分析推理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转盘、盒子、布袋、乒乓球等。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摸球游戏。(板书:课题)
二、体验“不可能”
师:老师这里有个盒子,看看盒子(空盒子),猜一猜老师会摸出什么东西?(学生猜想)
师:请认真看(倒转空盒子)老师有可能从盒子里摸出东西吗?为什么?
生:因为盒子里什么东西也没有,所以不可能摸出东西。(板书:不可能)
三、体验“一定”
师:现在老师把1个黄球放到盒子里,猜一猜老师会摸出什么东西?
生:黄球。
师:一定是黄球吗?
生:一定,因为盒子里只有黄球。(板书:一定)
四、体验“可能”
师:如果再多放1个白球到盒子里。然后继续摸球,你想一想老师会摸出的球会是什么颜色,猜一猜。
生:可能是白球,可能是黄球。
师:也就是说,这次摸球出现两种可能。可能是……(生齐答),也可能是……(生齐答)。(板书:可能)
老师这里有9个黄色乒乓球和一个白色乒乓球。
1、猜想
2、实验
就采用大家的办法,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板书:实验]一下我们的猜想是不是成立?
学生小组内摸球,教师巡视指导。
3、验证
(生讨论交流)
4、推测
我们用验证的结果来推测一下,要想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变大一些,可以怎么办?
(学生各抒己见)
5、总结规律
通过这个活动,验证了我们的猜想。黄球的数量比白球多,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大。白球数量比黄球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小。也可以说我们很可能摸到黄球,偶尔能摸到白球。
板书:在一定的条件下:
数量黄球多大(很可能)
可能性
白球少小(偶尔)
巩固新知,应用拓展。
(1)出示:袋子里有2红、4黄、8白三种颜色的球,一共有14个球,任意摸出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呢?(学生猜测)
(2)实验验证:(学生现场摸球,教师及时记录)
(3)深化结论:通过这次摸球,你有什么新的的发现?
(可能性大小与物体数量多少是密切相关的。)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九篇】
教学目标。
1.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
积木、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搭积木游戏。
(一)搭积木。
1.教师:你们玩过积木吗?
这是老师用积木搭的物体,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你能搭出同样的物体吗?(老师挡住所搭物体)。
2.教师叙述所搭物体的位置,学生动手搭.
3.比一比谁搭得最象?
(二)自由活动。
1.前后两人一组,后面的同学搭好后,说给前面同学听,比一比谁搭得好.
2.说和摆的同学交换.
二、活动二:练一练.
(一)出示图片:练一练。
1.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
(二)出示图片:机器人。
1.数一数,机器人身上有哪些物体组成的?
2.每种物体有几个?
(三)出示图片:猜猜看。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用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摆正方体呢?
教案点评:。
本节课,通过学生喜欢的搭积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从而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在教学中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探究活动。
搭积木。
游戏目的。
1.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游戏过程。
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3.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4.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拼一拼,摆一摆。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1.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摆的玩具.
2.每个学生准备与教师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
游戏过程。
1.教师分步描述自己的玩具.(玩具不要让学生看见)。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逐步拼摆.
3.教师将自己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全班同学一起评选与教师玩具相似的作品.
4.谁的作品与教师的玩具最相似,哪个学生就获得“小小设计师”的称号.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十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上的例1~例5,练习二十七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和学生都准备长方形纸条若干张,圆形纸片1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梨。
提问:把12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3)。
2.分绳子。
提问: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可用几表示?(板书2)。
3.分铅笔。
提问:把3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枝?可用几表示?(板书1)。
二、新课。
1.教学例1。
(1)教师提问: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用几表示?教师演示:把一个饼(实物图)平均分成两块,把分后的两块重合起来,让学生看到它们的大小完全一样。告诉学生这样就把饼平均分成了两块。
平均分的这半个饼可不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
教师讲解:过去我们学过的0、1、2、3都是整数。遇到不够1个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表示,比如这半个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用分数表示就是(板书)。
(3)指导学生读。
(4)指导学生写。
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在横线下面写。
2,表示其中的1块,在横线上面写1,写作。(教师在两块半个饼上分别写上。)。
(5)涂色练习。
让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试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写上。
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条,试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标出。
(6)指导练习。
教师拿出画有下面几个图形的挂图,让学生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2.教学例2。
(1)先出示一个整圆,再把它平均分成三份。
提问:这个圆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
想一想:是不是只要把一个圆分成三份,每份都是它的三分之一?
(2)指导学生写出。
(3)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并标上。
3.教学例3。
学生自己拿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
提问: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把这个分数写出来。(一人板书,全班齐练。)。
数一数这张长方形纸上有几个。
4.教学例4。
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再填空: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分之(),写作。
5.教学例5。
(1)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
提问: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
(2)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图上标出。
(3)数一数这条线段一上有几个。
6.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指出上面我们学习的、、、、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结合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回答:
分母表示什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分子表示什么?(其中的1份。)。
三、课堂练习。
1.做一做中的第1题。
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可以让一些先折出来的同学示范怎么折。分数的折法很多,只要学生能折出最常见的几种折法就行了。
2.做一做中的第2题。
这道题是判断题,学生判断后要说一说为什么。
3.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5题。(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
四、课外作业。
用正方形纸片分别折出它的、。
下一篇:动物过冬科学活动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