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案(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亡羊补牢》教案(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亡羊补牢1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用两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1篇:亡羊补牢。(板书)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 juàn ”,不要读成“ quān ”。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⑴ 读书,小组讨论。
⑵ 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羊丢了 不听劝告 羊不断的少
及时改正 为时不晚
后悔 堵窟窿 羊再没少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亡羊补牢》的内容和寓意)
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找生字的特点。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
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
(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会寓意: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表演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六、课堂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5篇《《亡羊补牢》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亡羊补牢2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学习《亡羊补牢》,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一、导入新课。
1.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想看吗?(想)一起来说说吧,都有那些礼物呀!出世图片,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坐井观天刻舟求剑
小朋友,表现得真棒!谁来说说王老师带来的礼物是什么?
生:王老师带来的礼物是寓言!
你回答得真好!对,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接触过,你们还记得,寓言是什么意思吗?(不记得没关系)寓言中的寓是包含的意思;言就是讲道理得意思,那么寓言就是包含某种深刻道理的小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寓言两则中的“则”是什么意思?谁来说?(“则”相当于“篇”)我们这节课先学习《亡羊补牢》。板书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或比较难理<>解的字吗?
指名解释。亡:丢失。牢:关牲畜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2.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小朋友表现真棒!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kūlongjiēfangdiāo
窟窿街坊叼走
quànquān
劝告圆圈后悔
结结实实
(1)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提醒注意窟窿的窿是轻声,街坊的坊是轻生,圈是多音字,另外读音是juàn)
2.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相信小朋友能更好的读通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羊丢了两次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
四、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老师想问一下课文中哪几小节是写丢羊?(第1小节~第4节)
请小朋友自由地读读第1小节~第4节,思考一下,养羊人为什么丢了第一次,还会丢第二次呢?
1.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羊圈破了个窟窿。(小朋友们,王老师太紧张了,有点糊涂了,听不懂,谁能用“因为……所以……”句式来说说。)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所以第一次养羊人会丢了一只羊!
(哦,总算听懂了)齐读:“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1)窟窿是什么意思?(洞),怎么样记住这两个字呢?
(2)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过渡:小朋友,王老师真不明白,为什么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第二次还会丢羊呢?第一次丢羊后发生什么事情!
1.街坊劝告,他不听。
a.“街坊”就是邻居
b,街坊是怎么劝这个养羊人的呢?
出示:街坊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2~3个)
街坊对养羊人这么关心,可是养羊人呢?养羊人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指名读)
1)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羊丢了就算了,修好了羊圈,丢失的羊也不会回来。)
2)你能用四字词来表示他当时的心情吗?(板书:满不在乎或毫不在意)
3)看,好心的街坊真情意切,养羊人却满不在乎,不听劝告。我们分角色来读读。
(指名一两个,男女对读)
唉,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把街坊的话当做耳边风,那我们再来看看,不听劝告的结果。
出示: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1)读,(你读得真好,特别是这个两个“又”字?这个“又”说明了什么?
————说明羊又丢了,养羊人又犯错了,说明不改正错误的结果是再次犯错)
2)齐读第4段
刚才我们学了第一段到第四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3)我一起再来读读第1小节~第4节吧。
第一次丢羊,养羊人满不在乎的样子,但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划出有关句子。
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1)自由读。说说养养人态度发生什么变化了?(后悔)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2)读出后悔之情。
(3)幸亏不晚,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晚,为什么?
(4)课文里面用了一个词语“赶快”如果把它去掉,好不好?(不好,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5)养羊人这一转变好不好(好),从哪里看出来?(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6)“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造句。
五、体会寓意
1.小朋友,想象一下,要是养羊人在修补羊圈的时候,原来那个曾经劝他的街坊刚好经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样说,养羊人又会怎么样回答。
2.如果养羊人不修补羊圈,会出现什么结果?
3.揭示寓言
出示: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太晚)。
4.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交流,再指名说。(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5.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2、其实呢!“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来学习《南辕北辙》。下面我们写几个字。
七、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窟、窿
窟:上面“穴”,下面“屈”。
窿:上面“穴”,下面“隆”。
2、教师范写,学生跟着练写。
八、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满不在乎后
亡羊补牢3
片段一:
我上课前准备了一只“羊”的图画。上课铃响了,我拿着这只“羊”走进教室,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我把“羊”贴在黑板上,问:“谁能用羊组词?”许多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说:“羊圈”,有的说“养羊”,有的说“山羊”,有的说“绵羊”,还有的说“亡羊补牢”。学生既扩充了词语,又巧妙地引导了出“亡羊补牢”这个寓言题目。
片段二:
课文中有一个词“窟窿”,“窟窿”是指什么呢?学生说是洞。我又问道:“谁能用手比画一个窟窿的样子出来?”一个平时上课就很活跃的男孩站了起来,比画了一个脑袋大小的洞,接着,其他学生就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比划出了更大的洞。我紧接着问:“大家为什么觉得洞有这么大呢?说说你的理由。”一个学生激动地站起来,说道:“他的洞太小了,狼不可能钻进去,应该是这样大的洞,因为狼得从这样大的洞里钻进去,最后才可以叼走羊啊!
片段三:
课文最后一段有一个词 “从此”.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从现在开始。我又进一步问 “从什么时候开始?” 学生又答到 “从养羊人修好羊圈开始”.
解读:
无论在什么时候, 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
一、形象直观, 激发兴趣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内容比较简单,如何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于是我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引入课题时出示了羊的图形,粘贴在黑板上,学生很感兴趣。再用羊组词,学生非常感兴趣,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了
“亡羊补牢”这个词,也就切入了我们的主题。
二、联系生活, 自感自悟
我经常提醒自己每天的学习还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主动感悟自主选择的机会,促成他们的个性发展才行。 学习
“窟窿”一词时,我想如果由老师直接讲出意思来,学生的印象就不会太深刻。于是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先让孩子了解
“窟窿”就是洞,再让孩子联系生活,联系课文情节进行理解。然后用手势表示。 孩子们互相讨论着,都在比划着。整个过程,
孩子们非常认真和执著。 通过他们的自感自悟,得出: 本课的 “窟窿”是能钻得过一只狼和一只羊的大洞。
当他们得到我的肯定后,脸上都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多可爱的孩子! 我想:
学生获得的绝不仅仅是“窟窿”一词的意思,而是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啊!
三。、感悟体验,理解字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这一蓝本,让学生感悟到课文中内容的丰富。例如:在理解“从此”一词时,我先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得到“从此”是指从现在开始。为了使学生感悟“从此”一词在文中丰富的含义,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充分理解:“在这一课中,从此是指什么意思?”学生们纷纷说道:“从此在这里是指羊圈修好以后。”
在这个环节中,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教学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体验、情境、语言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对文本抽象的语言有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感悟。
四、教学模式
1.利用鲜活、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课文的内涵,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开发学生的潜在智力,让他们通过积极参与活动,提高识字的能力。
3.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想,使教学变成有吸引力、有趣味、有哲理、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模式还在探索形成阶段,我们还将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完善、研究出现的新问题,使这一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形成特色。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透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资料,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就应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齐来读一遍。(学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此刻你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4、从这个课题,你明白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选取正确的读音
窟窿(kū lóng;kū long)废窿(lóng long)
街坊(fāng fang)坊本(fāng fang)
圆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
钻研(zuān zàun)钻石(zuān zuàn)
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透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资料
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此刻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能够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样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习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友情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他的话就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街坊的话就应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明白的(从“赶快”明白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
指名尝试读
分主角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情绪。
B、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明白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就应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羊。
这两个“又”就应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情绪。尝试读出当时的情绪。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明白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立刻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此刻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小结: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明白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之后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此刻的情绪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我们要虚心理解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应怎样去做呢?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校组织的“双优课”评选活动中,展示给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我亲切、谦和的教态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同时对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致关的重要。我十分满意的是学生们的表现,学习兴致高涨,参与意识强烈,发散思维活跃、学习效果良好。一节课的教学安排,老师能够精心准备,但课上的突发事件(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或是无关的),确实往往让老师始料未及的,怎样巧妙的处理好,就要看老师的应变潜力,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继而就本课书的教学,发表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一)目标明确,方法落实。
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关键问题为切入
点,引导理解故事资料,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资料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
(二)循环反复,螺旋深化,
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
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用心的;
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三)结合教材特点,选取学法,但切入点的问题缺少讨论的价值。
这节课环节清楚紧凑,老师以“问题: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组里交流。还有就是老师对养羊人有一种评价,不知对不对,待你们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告诉你们,帮我分析一下。”为切入点,引导孩子读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学习和师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读懂了故事,体会了寓意。这种探究合作学习在此运用得如此自然与高效。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但是我觉得作为切入点的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小组讨论的好处不大。
(四)教学无小事,更应关注细节
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则”时,发音不准,我没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习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出现了纰漏,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指出。
亡羊补牢5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ù yán yánɡ juàn kū lonɡ diāo zǒu
( ) ( ) ( ) ( )
jiē fɑnɡ hòu huǐ pán chɑn quàn ɡào
( ) ( ) ( ) ( )
wánɡ yánɡ bǔ láo nán yuán běi zhé
( ) (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寓( ) 叼( ) 悔( )
遇( ) 习( ) 诲( )
狼( ) 则( ) 劝( )
娘( ) 测( ) 助( )
三、查字典,试着做一做。
1.请写出下面两个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①亡羊补牢
②南辕北辙
2.请写出下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①劝告:
②后悔:
③盘缠:
四、照样子写词语。
例:结结实实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探究题)读了这两则寓言,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吗?试着写下来吧。
①《亡羊补牢》告诉我们:
②《南辕北辙》告诉我们:
2.(开放题)如果你是《南辕北辙》故事中那个要去楚国的人的
朋友,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我想对他说:“ ”。
部分参考答案:
基础部分:
三、1、①逃亡,丢失。 关牲口的圈
②古代车马前面的车杠 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2、①拿道理劝人。
②事后懊悔。
③费用。
四、安安稳稳 扎扎实实 浩浩荡荡 冷冷清清 堂堂正正 风风火火
拓展部分:
1、①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②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