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教案(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免疫调节教案(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免疫调节教案【第一篇】

为更好地促进我县免疫规划工作,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0%的目标,完成我县“十一五”期间免疫规划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对免疫规划的重视和支持,逐步缩小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少数民族人口和流动人口获得免疫服务差异,我县于2008年12月13日启动了由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的加强常规免疫合作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将免疫规划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各级政府对免疫规划的政策、经费、人员和后勤保障,提高县、乡、村级提供免疫规划服务的能力。开发和制定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的传播策略,增强目标人群预防接种知识和主动接受免疫规划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基层免疫规划服务的质量。同时通过项目各种培训,完善免疫规划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业务能力。鉴于此,为顺利、有序推动该项目的组织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

(一)年2月—3月,完成加强常规免疫合作项目基线调查。

(二)到2010年底,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乙肝疫苗、含麻疹成份疫苗基础免疫单苗调查接种率≥95%;乙肝疫苗首针调查及时接种率≥85%;全面实行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接种;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内;无脊髓灰质炎疫苗引起循环病例;乡村医生免疫规划基础知识知晓率≥90%;儿童监护人对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知晓率≥80%;儿童预防接种证调查建证率≥98%;入托、入学接种证报告查验实施率达到100%;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建成规范化免疫接种门诊。

三、项目目标人群和期限

(一)目标人群

1、免疫对象:0—7岁儿童

2、服务提供者:乡镇卫生院、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服务人员和村医。

3、相关者和相关部门: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各级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社区教师、妇联、干部及计生人员。

(二)项目期限

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四、项目领导机构及成员单位职责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各相关部门项目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向领导小组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卫生局:负责制定免疫规划的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同时加强监督、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疫苗和冷链的管理、免疫监测、异常反应处理、预防接种效果考核和相应传染病的调查处理等工作。会同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落实《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和《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手册》精神,制定工作指导原则,全面落实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与教育局共同做好接种证查验工作,对未按免疫规划接种儿童,应督促监护人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教育局:负责建立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接种证制度,完善工作程序和年度考核内容,指导托幼机构和学校建立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做到查验与管理相结合,责任到人,查验结果及时报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在新生办理入学手续时,开展接种证查验工作,将查验情况如实登记造册。对没有预防接种证或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接种的新生,学校应当在30日内向学校所在地的接种单位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通知家长或其监护人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负责对疫苗质量和流通进行监督管理,对疫苗的储存、运输、供应、销售、分发和使用等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公安局: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边远贫困地区人口、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人口的预防接种工作,保证所有儿童获得公平的免疫服务机会。

县疾控中心:负责制定全县项目计划和各项活动的组织实施方案,撰写年度项目进展报告。报告项目活动和进展情况。完成对各部门、各乡镇及经济开发区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技术指导。负责做好各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接种证工作人员的培训。

县卫生执法监督所:负责对预防接种和疫苗的使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的冷链运转和预防接种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五、项目主要活动

项目启动后,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完成资料收集和基线调查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如下工作:

(一)本底资料的收集

1、接种率:合作项目基线调查在年2—3月开始进行,并按时完成年常规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上报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收集2005—2008年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并上报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免疫服务状况调查:按照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调查方案和小组访谈提纲,对免疫规划面对的服务问题开展定性和定量调查,调查工作与基线调查同步完成。

4、免疫规划知识的知信行调查:按照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调查方案、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结合项目基线调查和免疫服务状况调查,共同完成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知识的知信行调查。

(二)项目传播

1、需求评估: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对偏远山区、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开展免疫规划知识需求评估调查,探讨影响免疫规划信息传播的障碍和行为问题。根据需求评估的结果,制定不同目标人群的传播策略。

2、传播材料制作:根据传播策略,开发制作相应的传播材料。

3、实施传播策略: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学校利用宣传版报宣传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在各行政村利用村委会公告栏由村支书带领村民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张贴宣传画、专门讲解开展宣传;妇联、妇幼工作人员入户发放宣传材料。

4、评价和改进传播效果:每年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一次评估。评估指标包括:家长对免疫规划知识的知晓率、主动需求服务率、乡村医生参与免疫规划信息传播率、村医召集村民宣讲免疫规划知识次数、与前一年同期上卡率比较、及时上卡率比较、乙肝及时接种率比较。

六、项目要求

(一)要将项目活动和免疫规划其它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避免造成资金浪费,不得将项目的目标、活动和经费与常规活动相混淆。

(二)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及《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严格项目程序。

(三)利用各级免疫规划的工作体系和监测系统,将项目的监测、督导、评价和报告结合起来。

(四)加强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村级免疫服务人员的待遇,提高村级接种点服务能力,规范接种行为和免疫规划管理工作。

(五)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实行定点、定时月免疫制度,每季度对辖区内的适龄儿童进行一次摸底查漏补种。

(六)对各接种点的接种人员,完成定期培训,完善考核制度,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同时实行奖惩制度,奖优罚劣,提高免疫服务质量和效率。

(七)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加大职能部门参与力度,将免疫规划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定期通报情况,介绍项目执行情况及发现的主要问题。

(八)加强相关培训,介绍国内外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及经验,保证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项目实施方案。

七、项目管理、督导与评估

(一)项目管理

1、经费管理

(1)项目活动经费:按照国际儿童基金会项目管理要求,每年提交项目申请表和报账表,上报国家免疫规划中心。审核后国际儿童基金会将按照年度经费预算和开展的各项活动完成情况下拨经费。

(2)经费监管:严格保证相应免疫规划配套工作经费的落实,设立项目专账,对项目资金进行专门管理,单独核算,做到专款专用。详细记录经费支出,妥善保管各项原始单据。

(3)项目经费要求

经费的下拨使用要有清晰的分配清单,列明每个单位金额和各项目的分配额度,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财政部门对项目单位的财务进行监督和审查。

2、项目信息报告管理

(1)人员培训:疾控中心认真组织实施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内容有项目管理信息的内容和填写法。

(2)信息收集、整理及上报:项目管理人员和免疫规划工作人员根据相关要求定期填写报表,并及时报告。

(二)督导与评估

由国家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组织人员制定统一督导方案,由项目旗县执行。县疾控中心每年对乡镇卫生院督导四次,每次督导不少于两个乡镇,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每两月督导一次,每次督导不少于两个村。

1、年度考核:由国家免疫规划中心提供年度报告内容的框架模板,每年12月20日前由项目小组完成对各乡镇年度项目考核和总结,上报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免疫调节教案【第二篇】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头一年,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于实现畜牧业生产目标、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意义重大。为做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集中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这次春季防疫集中行动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是: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防控重点,统筹兼顾狂犬病、鸡新城疫、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奶牛布病结核病等动物疫病防控,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46天的春防集中行动,通过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统一检查的形式,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免疫密度达到100%,其它应免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耳标佩带率、免疫证发放率、免疫建档率达到100%,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100%,全面落实消毒、监测、监管等其它防控措施,切实提高综合防控水平,确保今年防控目标的实现。

二、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3月4日至3月10日,动员部署阶段。乡(镇)、街道办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春防行动方案,部署春防工作,做好畜禽饲养摸底调查、疫苗、消毒药等所需防疫物资的采购与发放等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3月10日至4月10日,具体实施阶段。乡(镇)、街道办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免疫、消毒、监测、检疫监督等防控措施。

第三阶段:4月10日至4月20日,自查整改阶段。乡(镇)、街道办对照市政府有关要求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查漏补缺,及时强化薄弱环节,整改存在的问题。

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将于4月下旬就全市重大动物疫病春季集中防疫行动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准备迎接市、省、国家检查组对我市春季防疫工作检查。

三、具体要求

(一)全面落实国家强制免疫政策,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

按照农业部《2011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要求,继续实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强制免疫,通过健全落实免疫申请验收、每月补免周、免疫告知、免疫分类管理和飞行检查等五项制度,全力推进强制免疫工作,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人,冷链到底、疫苗到员,档案到户、标识到畜”。春防结束后,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要保持在80%以上。

(二)加大消毒灭源力度,严防病原扩散

乡(镇)、街道办要将消毒灭源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督促畜禽饲养场、屠宰加工厂、交易市场以及贩运等生产、流通环节建立健全消毒灭源制度,完善消毒设施,定期开展消毒灭源。要结合春防集中行动,对辖区养殖场、屠宰加工场、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组织开展一次全面消毒灭源活动,切实有效杀灭病原。

(三)强化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按照省2011年动物疫病监测工作计划,乡(镇)、街道办及有关部门要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次,及时分析监测结果,切实掌握疫情发生与流行态势,提高预警预报能力。要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科学、准确诊断疫情,及时、准确报告疫情。要充分发挥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作用,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和疫情举报和核查机制,及时排查各类可疑疫情。

(四)切实加强检疫监督工作力度,加强流通环节监管

要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建立健全报检制度,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开展面要达到100%。要大力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流通环节牲畜耳标佩带率达到100%。加大畜禽准调、途中检查、调入报检和隔离观察等制度的落实力度,加强跨省引进种畜禽的检查监管,严防外来疫情传入。要严格执行病死畜禽“四不一处理”规定,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五)加大应急管理工作力度,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置能力

要健全市、乡两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机构,加强应急队伍培训,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疫情,能迅速启动预案,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坚决果断扑灭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六)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增强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水平

要通过下发防治知识宣传单、免疫通知书、知识讲座、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加强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防控知识的宣传工作。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养殖户防疫意识,改善防疫条件,完善防疫制度。要结合春防行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加大防控技术进场入户力度。

四、加强领导,落实保障,确保春防行动顺利推进

免疫调节教案【第三篇】

一、目标人群、工作指标和时间安排

(一)目标人群

全县所有8月龄~14岁儿童。上述目标人群,无论其既往免疫史及麻疹患病史如何,凡无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的儿童均接种1剂次(毫升)麻疹疫苗。

(二)工作指标

以乡镇为单位,目标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分年龄组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通过开展强化免疫,短期内迅速提高适龄儿童免疫水平,巩固人群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

(三)时间安排

实施,分两个阶段进行。8月份为活动准备阶段,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实施、社会宣传动员和人员培训等;9月份为接种实施阶段,1-8日开展目标人群摸底调查,11-18日现场接种,21-30日评估总结。

二、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与相关部门职责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实施本辖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和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理方案,负责活动全过程的技术培训与指导,督导和评估。卫生部门和疾控机构要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要成立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技术指导小组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处理小组,保证接种安全和接种效果,及时有效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教育部门在卫生部门指导下,负责学校中1995年9月1日后出生学生的摸底调查、登记、报告、接种通知的发放和宣传动员工作,确保所有在校14周岁以下年龄学生全部得到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同时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临时接种点的场所安排和现场组织工作,确保接种安全,防止发生群体性心因反应。

财政部门要大力支持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切实保障强化免疫活动所需经费,包括接种补助经费和宣传、培训、冷链运转、调查摸底、督导与评估等相关经费。

药监部门负责对强化免疫所需疫苗的流通环节进行监管,保证疫苗质量。

广电部门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社会宣传和跟踪报道。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领导小组及相关组织机构要层层召开会议,广泛进行动员,部署强化免疫活动,落实工作任务和责任。各乡镇(社区)、妇联组织、村(居)委会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对辖区居民的强化免疫活动宣传动员,并负责辖区8月龄至14周岁儿童的摸底调查、接种通知发放、登记和报告工作,尤其要做好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和边远地区目标人群的主动搜索工作。

(二)人员培训、社会动员和宣传

疾控中心负责做好人员培训工作。培训人员应包括所有参与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专业人员和工作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强化免疫目标人群、时间、工作指标,宣传动员方法,目标人群摸底登记,疫苗及相关物资的分发和储存运输,接种现场的安排、人员配置、组织管理,接种禁忌证和接种技术规范,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风险沟通,督导与评估方法、总结报告的相关要求等。

各部门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和动员,与媒体密切协作,利用公众关注高的主要时间、主要节目、主要版面,在全县集中营造强化免疫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公众及时了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重要意义,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麻疹的危害与预防方法和本次活动的具体形式、标识、时间、地点、内容等相关信息,强化公众对强化免疫的理性认识和主动参与意识,配合工作人员接受摸底调查,并按照告知的时间及时到指定接种点接受麻疹疫苗接种。

(三)目标人群摸底调查

要提前做好辖区内目标人群的摸底调查工作,全面掌握目标儿童人数。摸底调查时应重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以及边远地区儿童,对发现未建卡、未完成常规免疫接种的儿童,予以补建接种卡、接种证,并纳入常规免疫管理。

摸底调查人员采取入户或通过学校、托幼机构等方式给家长发放《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通知单》(附件1),向公众面对面进行宣传动员,告知接种时间和地点、接种时应携带接种证等事项,负责填写《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附件2),对学龄前、散居校外儿童和在园儿童分自然村(居委会或街道、小区、楼群)、年龄组进行登记;在校学生分年级、班级进行登记。并报告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负责对摸底登记结果进行核查、汇总,填写《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摸底与接种情况汇总统计表》(附件3)。并将相关信息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调查摸底情况。县级督导人员要对摸底调查质量进行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地区重新开展摸底调查工作。

针对学龄前和散居校外儿童,农村地区由乡村医生会同乡村干部、村长、妇女主任逐村逐户进行摸底登记;县城区和乡镇街道由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和地段防疫医生、乡镇疾控人员会同社区(居委)干部分片挨家挨户进行摸底登记。学龄前在园儿童摸底登记由经过培训的老师会同地段防疫医生进行摸底登记。在校学生摸底登记由经过培训的老师分年级、班级登记造册进行摸底。农场、森工等系统的适龄儿童按属地化管理原则进行摸底登记。

在摸底调查的同时,对6岁及以下儿童登记常规免疫接种情况,填写《全省0~6岁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调查摸底登记表》(附件5),并对摸底登记结果进行汇总,填写《全省0~6岁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调查汇总表》(附件6)。

(四)接种准备与组织实施

各部门要做好强化免疫所需人员、物资(疫苗、注射器、急救药品和器材等)和经费保障。

1、疫苗准备。要在8月底前将强化免疫所需疫苗、注射器准备到位。疫苗的储存、运输要严格执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疾控中心根据疫苗需求计划逐级下发,相关单位要做好麻疹疫苗等相关物资的收发登记工作,保证麻疹疫苗、注射器和相关物资的合理分发,避免浪费。

3、人员准备。原则上常规免疫接种点地点及人员配置不变。为了满足强化免疫需求,可适当增配医务人员,增配医务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安排足够人员,保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顺利实施。在接种工作开展前确定好参与的人员、负责人等,并建立联系手册,便于沟通与联络。在农村或社区,根据人口数量设立巡回搜索组,在强化免疫集中接种的后期,分片包干负责搜索所辖区域的适龄儿童,并通知儿童到指定地点接种。对于在规定时间内未到接种点接种的儿童,要进行再通知,再动员,尽量让应种儿童及早到指定接种地点接种。

4、接种实施。每个强化免疫现场接种点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组织、预检登记、接种和异常反应监测处置等各环节,并根据目标人群多少适当增减工作人员数量。现场工作人员要做到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规范接种和登记。现场接种流程、操作技术及接种后剩余疫苗处理等,要严格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执行。学校等集体单位临时设置的接种点,更要严密组织、严格实施,防止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发生。预防接种要严格掌握麻疹疫苗接种禁忌症及其他暂缓接种的原则,强化免疫接种与最后一次注射的减毒活疫苗间隔应在1个月以上。无证或未带接种证者,应做好记录,强化免疫结束后及时给予补证或补登;对于暂缓接种的儿童,应在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后的条件适宜时机及时予以补种;对于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程序漏种的儿童,如本次强化免疫接种麻疹疫苗符合常规接种相应程序的,可作为麻疹疫苗第1剂次或复种的剂次,登记入常规接种。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与处置

疾控部门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在强化免疫期间,建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双日报告”制度,所有接种单位每两日进行异常反应报告,无异常反应的进行零报告,报告从强化免疫开始时执行,至活动结束15天后停止。

结合强化免疫特点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方案,及时做好强化免疫活动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置工作。对严重疑似异常接种反应遵照“先临床救治、后调查诊断”的原则,做到早期、正规、系统的治疗。麻疹疫苗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治原则参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当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沟通解释工作。按照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统一相关信息。

四、督导检查和评估

(一)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强化免疫活动的督导。县级应保证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名县级人员进行督导。同时,各级还应成立巡回督导组,对工作薄弱地区加强督导。要做好督导人员的培训,统一督导内容、督导方法和评价表格,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督导工作在强化免疫的准备、实施及评估阶段均应开展。督导内容要覆盖当地强化免疫活动的组织实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摸底调查以及现场接种质量等。强化免疫准备阶段重点督导经费保障、宣传、培训、摸底登记、物资和接种现场的准备情况;现场实施阶段重点督导现场接种工作组织情况、安全注射情况、接种人员资质、知晓率等情况;后期督导接种及资料整理、汇总和报告质量等情况。具体督导内容与方法参见《黑龙江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督导方案》。

(二)按照《黑龙江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评估方案》,强化免疫接种前和接种后的评估工作。免疫现场接种前,督导员应对前期宣传动员、摸底登记、家长知晓率等进行调查评估。强化免疫接种完成后,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开展强化免疫接种率快速或系统评估,评估的重点应是麻疹发病高危地区或容易漏种的人群和区域。

五、资料收集、总结和报告

免疫调节教案【第四篇】

1 把握全局,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医学免疫学第一章的内容为绪论,在整个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讲好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整个免疫学的学习情绪。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人们只要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因此,笔者在首次授课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事先准备数个分别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需要接种疫苗,通过多次接种后为什么可以预防相应病原体的感染?同学们在以往的体检中“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代表的是什么含义,其阴阳性有何意义?再有为什么个别同学在食堂打饭时不买虾或螃蟹等我们大家均喜好的美味?通过以上数个例子使得同学们对免疫学在临床实践的实用性产生浓厚的兴趣,迫切通过在往后各章节的学习找寻答案。在接下来的免疫学课程教学中除要坚持系统性和完整性之外,在首次授课时注意把握全局,进行免疫学的概要介绍,使同学掌握免疫学知识体系的总体框架,在初步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同时,认识到免疫应答可分为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两大类,这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适应性免疫又根据参与的细胞类型和效应机制的不同分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两种类型,通过树枝状总体框架结构的介绍,让同学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把握这一全局观,进行扩展和深入,起到提纲挈领,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普及,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成为常态,如何充分利用好该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确是一个需花费大量精力思考的过程。多媒体课件是将动画、图像、声音等形式结合在一起,以清晰、生动的画面将抽象的问题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抽象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这一手段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减少信息在大脑中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表达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免疫学中较多内容前后联系紧密,其机制复杂而抽象,如果仅是通过简单的线条图进行口述讲解,学生往往会感到抽象,理不出头绪。笔者在制作免疫学多媒体课件时,通过多种手段把这些过程制成动画,或采用英文原版书配套的flas以及在互联网上下载一些形象生动的机制图,将这些元素重新整合,力求使讲授内容更生动活泼,更形象具体化,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例如:在讲解到淋巴结的功能时,如果只是根据教材从头到尾将功能叙述一遍,学生常难以理清其发生部位及相互关系,甚至感到茫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能够清楚地显示T、B淋巴细胞如何以淋巴结作为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进行应答:即抗原通过什么途径进人淋巴结,APC在何处捕获、处理抗原,并提呈给Th细胞,效应性T细胞到何处发挥效应,以及效应性Th细胞如何协助B细胞活化,进而产生抗体。该动画从时间与空间等几个方面描绘了T、B细胞应答的过程,提醒同学们通过动态的观点去理解问题,并使复杂的过程变得一目了然,能有效地将前后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的兴趣,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记忆深刻,对学生掌握淋巴结的功能来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教学

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困难之处是其理论深奥,机理复杂,专业知识横向面广、纵向面深,相互交叉形成复杂的网络知识结构。长期以来“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初次接触者难以掌握其基本知识和理论。要想让学生理解这些错综复杂的免疫学知识,把握住根本,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着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情,引导学生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本来的科学思维活动,使由单纯讲授知识本身转向同时启发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前后多联系、多引导,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而不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答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超敏反应”前,先对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知其机理的现象进行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吃海鲜后会腹痛、腹泻?为什么给不同血型的患者输全血后会发生输血反应?为什么右眼贯通伤后需及时摘除,否则左眼也会发炎?应该如何进行防治?这些启发性提问方式会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带着问题进入新内容的学习,迫切地探知这些现象背后的奥秘。同时也引导学生整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阐明现象的本质,从而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讨论式教学则可以增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由于医学免疫学抽象深奥而且逻辑性强,较难理解,为此笔者在每次课结束前预留部分时间,对已学知识提出问题,在课堂内进行针对性讨论,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例如在学习完“免疫应答”后,布置一道综合讨论题,“细菌感染人体后如何引起细胞免疫应答,详述其过程?”由于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同学们去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在基础免疫学所学的内容去思考、分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讨论。针对同学们的答案,教师逐一分析讲解,指出答案的立论依据,分析其优缺点。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去思考、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灵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设计、思维引导、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基础性知识展开联想,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质疑批评和发表独立见解,教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渐将学生引入“会

学习”的境界,对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紧密联系临床,构建通往临床的桥梁

医学免疫学虽然是一门医学基础课,但其内容与临床各学科联系尤为紧密,归根结底还是要为临床课程服务,要与临床相结合。在教学中,应注重在讲授免疫学各章节时适时与临床实践、与自身机体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免疫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意义,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为以后走上临床岗位打下基础。例如,讲到“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时,可以结合临床上异型输血所导致的溶血现象进行讲授;当讲到“异嗜性抗原”这一知识点时,可联系临床上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机体所导致的肾小球肾炎或心肌炎;针对“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这一知识点,提问为什么血清中检出IgM提示新近发生感染,并且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而对于“细胞因子各论”的教学,提出为什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用于肿瘤化疗后的辅助治疗,其机制是什么等与临床联系紧密的例子。由此,使教学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通过联系以往所学知识给出相应答案,也许有些想法过于简单或机械,但是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同学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热情,不仅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启发研学生用理论知识去解决临床问题。医学免疫学其内容相对枯燥抽象,其知识环环相扣、难以理解,通过联系临床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同时相关临床内容本身又是对教材的说明和补充,临床实例具有鲜活的真实性,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临床实例分析,会对学生产生强化和巩固基本知识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5 精选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20 5900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