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案(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爬山虎的脚教案(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爬山虎的脚》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1、2段。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二、教学重点

学习1、2段。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不易懂的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爬山虎吗?爬山虎是动物还是植物呢?学习这篇课文后,你就明白了。

大家看投影:

爬山虎是什么样儿?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茎能附着在岩石或墙壁上,它怎么会长脚呢?有什么特点呢?

(二)自学课文。

1.读生字表,划出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个别学生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句;

2.检查生字认读及部分词语理解情况。

萎:干枯,衰落的意思。

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3~5)

2.第1、2两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五)讲读第1段。

1.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段写什么?

写作者在哪两处地方看到爬山虎。

2.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都在墙上。

3.你如果看到这两处景象你会怎么想?

爬山虎大概是长在墙上吧,爬山虎大概是靠墙生长吧?……

4.教师小结:

作者这样写,也正是以这两处的爬山虎生长的情况,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

5.齐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这两处的爬山虎的。同时思考:这两句话除了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外,你还能从句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从满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2.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这一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写叶子颜色的变化;第二句写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讲叶子颜色美,排列整齐、均匀;第四句讲风吹过时的景象。

3.叶子颜色美表现在哪里?

红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理解新鲜、舒服的词义。说爬山虎的叶子绿的醒目,叶子生长旺盛,充满生机,所以看上去让人觉得非常舒服。

4.叶子的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

整齐:“叶尖一顺儿朝下”。

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5.导读。

爬山虎叶子的颜色是这样变化的:

――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颜色很美。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爬山虎的叶子长得很整齐。

――叶尖一顺儿朝下。

爬山虎叶子长得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当风吹过时,满墙的叶子也很美丽。

――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6.边读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拂:轻轻擦过

漾:原指水面微微动荡,这里指墙上的爬山虎叶子轻轻波动。

7.齐读课文,个别读。

8.归纳段意:

第二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七)布置作业。

抄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3、4、5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二、教学重点

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写清楚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上节课我们知道爬山虎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

(二)讲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

2.导读: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呢?(齐读)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呢?(齐读)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

生长位置,边看图边说;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脚的样子:枝状的――指六七根细丝构成的样子,像蜗牛的触角――指每根细丝的样子,脚的颜色――嫩红的。

4.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说的呢?

再读课文。

5.教师指图,引导学生按课文叙述顺序独立练说。

6.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7.导读: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呢?(齐读)

8.写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中,作者通过观察,写出了爬山虎向上爬的哪几个动作?(触、巴、拉、贴)

9.导读:

“触着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齐读)

是什么东西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齐读)

细丝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以后,使什么紧贴在墙上呢?(齐读)

10.教师边指图演示,边让学生用课文中语句练说。

11.左右练说: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一脚一脚地向上爬的。

12.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讲什么?

13.齐读第4自然段。

14.默读第5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意思?三句话围绕哪一点写的?

15.齐读第5自然段。

16.归纳第3段段意:

讲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总结全文。

1.作者是怎样具体清楚地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先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再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写爬山虎脚的特点,写爬山虎脚的特点时,先写脚的样子,再写怎样爬,然后写脚的变

爬山虎的脚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占均匀拂漾茎柄蜗触蛟”;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满、拂、萎”的意思,运用各种方式随文理解词语“均匀、舒服、触角、蛟龙、蜗牛”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

3、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作用,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知道只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人才能写出好文章。

4、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了解叶圣陶的生平。(机动)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

2、默读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作用,并能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

教学准备:教学媒体ppt、教棒、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谜语引入:

师:给你们猜个谜语?不是动物却有“虎”,定是植物却会“爬”,打一植物。

生:这种植物是“爬山虎”。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1篇和植物“爬山虎”有关的课文,一起读课题:35、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质疑

师: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呢?

师小结问题: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提了那么多的问题,老师将你们的问题进行了归纳,(边板书边述说)实际上,同学们的问题主要就是想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是怎样的?爬山虎是怎么攀爬的?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默读课文,找找课文那几小节写了爬山虎的脚?在读之前,老师先来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生字的情况,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新词,读正确的请跟读。

ppt出示词语:占领均匀吹拂荡漾块茎叶柄蜗牛触角蛟龙

2、学生初读课文:

1)师:生字掌握得非常好!表扬自己!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将课文也读好!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书姿势。默读要求---静心默读,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想:课文那几节写了爬山虎的脚。

2)学生默读课文。

3)学生反馈:课文345小节写了爬山虎的脚。

4)师:老师请三位同学分别来读一读课文的三--五小节,同学们边听边想他们将文章读正确了吗?听了他们的朗读,你知道了爬山虎的脚有哪些特点?

5)三名学生朗读,学生评价。

三、深入学习课文,了解文章内涵

根据学生回答分节完成课文内容

1、第三小节:

2、第四小节:

1)师过渡:同学们读得真是太好了!爬山虎爬山虎,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会“爬”,它又是怎么爬的呢?我们一同看一段录像。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出现了哪些变化?

2)学生观看录像

3)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爬山虎的爬得呢?(学生回答)

4)文中是怎么描写的呢?谁能读读文中的句子?(媒体出示段落)

5)请大家轻声地读读这一部分,想象一下爬山虎往上爬的每一个动作是怎样的?(生轻声读)

3、第五小节:

1)师:你们读得棒极了!刚刚在读得时候,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爬山虎在攀爬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哪一步?(触)

2)你为什么认为“触”最重要?(因为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没办法爬了,所以最重要的一步是“触”。)

3)文中哪句话说明这一点:(出示句子: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4)师:“触“这个动词是关键,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只要爬山虎触着墙,就怎样了!(出示视频)

5)学生回答---突出牢固。

6)出示文中句子。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7)文中红字的词语,你能运用学过的词语解释方法来选一个说说他们的意思吗?(近义词:牢固—坚固、瞧不起---看不起、费---花、用、休想---不要想)

8)师:你们说的太好了,让我们合作一起读读这段话,注意抓住关键词把它读好!

师总结:是啊,可别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真是由于这些细小的脚牢牢地巴在墙上,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地向上高攀,才会有那一墙醉人的绿色!(媒体:满墙绿叶。)

4、总结3-5小节:

5、说得真好,我们每个人说得都与众不同,角度都不一样!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爬山虎有了更多的了解。

四、总结全文

爬山虎用它那一只只有力的脚不停地往高处攀登,虽然没有坚强的枝干,看似柔弱的身体里,显露着坚强的毅力和无限的生机,让人望之油然而生敬意。我们要感谢本文的作者----著名的作家叶圣陶爷爷,正因为有了他的细致入微的观察,生动准确的描写,我们才能领略到爬山虎那独特的魅力。

五、推荐阅读

1、这就是叶圣陶爷爷,他是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发表出版了我国优秀童话集《稻草人》等。课余的时候,大家可以到图书馆借阅一下,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

2、作业:课后你也去观察一种植物,然后学着叶圣陶爷爷先仔细观察,再学他的方法练练笔。

板书:

位置:茎---叶柄—反面

特点:形状:枝状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35爬山虎的脚颜色:嫩红

攀爬:触、巴、拉、贴

《爬山虎的脚》教案3

一、教师导入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本课是围绕哪一个意思写的呢?(围绕爬山虎的脚写的)从哪儿看出来的?(题目)默读课文,想一想哪几段是围绕爬山虎的脚的。(3~5自然段。)

二、总结“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1、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呢?作者首先确定了“要写的是什么”。(板书)爬山虎这种植物在我国各地都有,为绿化祖国,美化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一般看到的只是那满墙碧绿的叶子,从小到大,从红到绿,又从绿到红,最后掉光。有人也曾感到奇怪,不知它们为什么能那样牢固地铺在垂直的墙壁上,不管多大的暴风雨也不会把它们打落下来。但却很少有人扒开那密密的叶子仔细观察研究一下。本文的作者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写出了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要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不光要想好自己要写的是什么,还要根据要写的意思选择好内容。(板书:选择好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要写爬山虎的脚,选择了哪些内容呢?

请三个同学分别读3、4、5自然段,大家想:每段主要说了什么?

⑴ 分小组讨论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⑵ 请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

第3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什么样;第4自然段写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第5自然段写了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⑶ 作者选择好了要写的内容,还要安排好写的顺序,这样才能表达得更清楚,更有条理。本文的作者是怎样安排顺序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6句)

2、这6句话分别说了哪几个意思?

(一、二句写了作者发现爬山虎有脚;三、四句写了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和形状;第五句写了爬山虎脚的颜色。)

3、指导朗读:

当作者发现爬山虎是有脚的,知道了爬山虎之所以能在墙上爬的秘密后,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非常惊喜。)

⑴ 学生小声练习读出惊喜的语气。

⑵ 教师范读:

第一句中“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要读出疑惑的语气。第二句中“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尤其是“有脚的”三个字语气更要强烈。

4、在书上画出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注意要画准确。(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要通过看图或投影让学生清楚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什么地方。弄清“茎”、“叶柄”、“反面”这几个关键词语的意思。要给学生直观印象。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加上手势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5、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在书上画下来。(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学生看图加深理解,产生直观印象。作者在这里还用了一个比喻:“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换句话说:爬山虎的脚就像六七根蜗牛的触角;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的脚什么样。

6、爬山虎的脚是什么颜色的?

(像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7、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8、再请两个同学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语气。

(第二句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后面几句要读得像解说员一样,介绍要清楚。)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请一个同学读第4自然段,然后请其他同学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爬山虎的脚是怎么往墙上爬的。)

2、读这段中的第三句话:“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句中的“这样”指的是怎样爬?从上文找答案,划在书上。(前面的两句话。)全班一齐读一读。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请两个同学用动作演示:

面向黑板站好,用手巴住黑板,然后十指弯曲,手臂和身子慢慢贴到黑板上。再用同样的动作一下一下往上爬。全班同学齐读(或背诵)这一部分。说说“手指、臂、身子、黑板”在演示中好比是什么。

5、每个同学都要边背边演示动作。

6、齐读最后一句话,说说为什么看到那些细小的脚就会使人想起蛟龙的爪子?(太像了。)当两种事物很相像的时候,就可以用比喻句来形容。请同学们把这句话改成比喻句。(爬山虎那细小的脚就像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把比喻句中的“就像”换一个词,句子内容不能变,可以换成哪些词?学生练习说句子。(“好像”、“像”、“犹如”、“如同”、“像……似的”)

五、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一人读,其它同学说说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和没触着墙的结果不同。)

2、看投影:

⑴ 填空。

⑵ 回答问题:

① “灰色的脚”指什么?原来是什么颜色?

② 从哪儿能看出爬山虎的脚扒在墙上相当牢固?

(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六、再读课文三、四、五段,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爬山虎的脚的

七、从全文来看,作者是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来写的,但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爬山虎的叶子(分小组讨论)

原因有三:

1、因为平时人们看到的都是爬山虎的叶子,课文就从人们的认识规律入手,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熟悉。

2、爬山虎这种植物最吸引人的地方和对人类最有贡献的部分就是叶子。

3、用叶子来衬托爬山虎脚的重要,如果没有爬山虎的脚,就不会有绿得那样新鲜,看着那样舒服,铺得那样均匀,荡漾得那样好看的绿叶。

20 764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