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案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爬山虎的脚教案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爬山虎的脚教案【第一篇】
爬山虎的脚(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均、柄”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等13个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重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资料导入。
教师口述: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奇妙无穷!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或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
(1)
大家初步了解了爬山虎,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细致的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板书
《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图片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二、相关资料介绍
作者简介:
叶圣陶,名绍钧。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稻草人》《小青石》《记金华的双龙洞》等。
爬山虎简介:
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均匀
叶柄
蜗牛
弯曲
操场
嫩红
重叠
空隙
茎上
瞧不起
牢固
(重点指导生字:均: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yún”;
柄:不要读成一声,应读“bǐnɡ”;
蜗:不能读成“guō”,应读“wō”;萎:不要读成一声,应读“wěi”。
)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曲(qū
qǔ)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②读一读:他用弯曲(qū)的乐器,吹出了优美的乐曲(qǔ)。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均匀
结实;坚固。
(2)
(3)
(4)
(5)
(6)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痕迹
物体留下的印儿。
牢固
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会写字”
虎
操
占
嫩
顺
均
叠
隙
茎
柄
萎
瞧
固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
“操、隙、均、柄、瞧”,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茎、萎、叠”它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叠、占”是上下均匀。“固”,全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笔顺;
“嫩”,左中右结构,左右匀称。)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叠、萎”
和左右结构的字“瞧”,学生练写。
“叠”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又”比下面的“又”要大一些,中间的宝盖要宽一些;
“萎”是上下结构的字,下面的“女”一横要长一些;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部分占三分之一。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2)梳理课文思路。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
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
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
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7)
(8)
(9)
(10)
(11)
(12)
(13)
练填空:
课文先写了(爬山虎长得很茂盛),接着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然后重点写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怎样用脚来爬墙),最后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5.自主探究,理解第1、2自然段 。
(1)读第1、2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嫩红到嫩绿,一顺儿,铺得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
(2)思考: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爬山虎长得茂盛和它叶子的美丽这两个特点?
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置“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重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难点)
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导入方式:设问导入。
教师口述:爬山虎不是动物,可它有脚,而且会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爬山虎会爬的秘密(板书
《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轻声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墙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观察叶子的时候,作者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预设: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2.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①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
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
②
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
3.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朗读指导: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
这句话写了爬山虎的叶子怎样的美?(动态美)
有没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呢?
预设:“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4.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1)
(2)
(3)
(4)
(5)
(6)
(7)
(8)
(9)
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预设:茎上。
5.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课文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
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很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6作者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
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等方面。
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
(
板书
茎上
如新叶
细丝
像触角)
过渡:来,我们一边跟着画面一边读这段话。
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处是什么吗?
7.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这样”是指什么?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可以吗?
“这样”是指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表示爬山虎爬墙过程的词语有:触、变、巴、拉、贴,这些动词准确、清楚地描述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一脚一脚”不可以换成“一步一步”,
“一脚一脚”更加贴切说明爬的动作。
想看到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课件出示爬山虎生长的视频
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
板书
触、变成、巴住、拉、贴)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
生齐读。
(10)
(11)
(12)
指导朗读: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
8.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说明爬山虎的脚巴住墙很牢固。爬山虎的脚具有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
四、引导发现,总结课文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学完这一课,你知道如何进行观察了吗?
(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4)连续观察。
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让我们到校园的东墙边,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好吗?
四、课堂小结
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们学习叶了圣陶爷爷是怎样细致观察事物的。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学着去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
五、当堂检测(选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
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要注意连续观察。)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抓住事物特征,把意思写清楚的写作方法。
六、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有关植物,完成《点拨》1+x阅读攻略的练习。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13)
(14)
(15)
板书设计
10
爬山虎的脚
位置
颜色
样子
叶
墙上
嫩红
嫩绿
朝下
均匀
不留一点空隙
茎上
如新叶
细丝
像触角
脚
爬
触、变成、巴住、拉、贴(牢固)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讲之前,我要求学生收集爬山虎的资料。学生对爬山虎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有了感性认识。
2.在教学中我把课堂和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读书和说话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坏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小练笔,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再现过程,突破难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找准时机恰当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爬山虎的脚教案【第二篇】
一、适时精辟点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者自身的思维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注意抓住每一个有利的契机,适时点拨,一步一步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阅读教学最优化,教师可以抓住题眼,或者是提纲挈领的关键字词、句子入手。
教学《观潮》一课,为了让学生自主地探究了解到钱塘江大潮的成因,在讲到“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关下笼罩着一层薄雾”一句时,笔者首先通过比较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越往东越宽”。然后要学生根据这个语句来试着画钱塘江的形状。最后,再抛出这样的问题:联系图和你所查找的资料,你知道了什么·(外宽内窄的地形是钱塘江大潮的重要成因。)就这样,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学生一点一滴地挖掘到了文章的关键所在。简单而有层次的“三步曲”,一步一步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潜在的思维,又为学生独立突破课文的重难点给出一种思维的示范。而精讲善问大大精简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学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不但获取了知识,更是尝到了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引导大胆思维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问可以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纵观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可以说都是以提出问题为出发点又以解决问题为归宿的,而自主地质疑、解疑更是一堂体现训练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课中重要的教学环节。质疑是发现,有发现就是主动思维成功的一半。此外,还得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教学《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生围绕着爬山虎的脚进行了质疑:“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儿·”“爬山虎的脚怎么爬·”老师觉得学生提到的问题都切合了文章的重点,具有价值。而当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积极地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于是,教师鼓励学生就解决问题的办法展开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多数人认为可以从文中找出重点的语句,这是最简单的解决方式;有的认为要通过观察实物(课前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截爬山虎),最终通过汇报、评议获得了答案。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学生大胆的思维,去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见,对问题的解决绝不能满足得到的“结果”,还要把工夫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让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三、张开想象翅膀
如果说思维是一对翅膀,那么想象就是羽翼下的清风。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同时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往往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学完《新型玻璃》一课,学生深深地被高科技所带来的新事物吸引住了,于是教师趁热打铁,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练习: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学生模仿课文,联系了生活中的许多不便之处,写出了许多有创意的答案,如为解决灰尘污染而设想的“吸尘玻璃”,能愉悦身心的“音乐玻璃”,高层建筑中能应急逃生的“楼梯玻璃”……一个个富有新意的设想,令教师也深为叹服。学生思维能力的广阔有时是教师无法估量的,关键的是教师必须找到适时的,有利的引导契机,巧妙设点,这样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今的阅读教学已不再是对文本意义的生搬硬套,而应该将重心转移到研究读者如何以自己的方式领会、充实以及重构文本意义上。
四、拓展延伸课外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10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师应当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这个例子发挥出最大的引领作用。
爬山虎的脚范文【第三篇】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利用脚爬行的,启发人们细致观察周围事物。教学本课要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语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爬行方法是本课的难点。下面是我的教学片段。
[片段一]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电脑屏幕显示:爬山虎碧绿的叶子
师:大家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用打比方的方法描述你看到的景象。
生1:我看到爬山虎的叶子象绿色的瀑布一样垂下来。
生2:我看到爬山虎的叶子象碧绿的湖水在荡漾。
生3:爬山虎的叶子象绿色的地毯。
师:大家的想象丰富,描述非常生动。我们去看看作者怎样描写叶子的特点的?请你找出有关的语句。大家自由读课文。
师:爬山虎的叶子有那些特点?
生1:叶子新鲜,碧绿。
生2:叶子铺的均匀、不留一点缝隙。
生3:叶尖一顺儿朝下,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师:爬山虎的叶子给你什么印象和感受?
生1:很美。
生2:很有生命力。
生3:十分惹人喜爱。
师:那么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这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反思]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观察和思维能力,教师呈现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叶子的颜色、形状,从而感知叶子的茂盛、新鲜。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片段二]
师:爬山虎的脚是细丝还是圆片?
生1:细丝!
生2:(吵起来)圆片!
师:(笑)我们大家先来读读课文再说吧。(生马上打开书,边读书边若有所思,而后纷纷举手)。
生1:是细丝,因为书上第三段说:“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支状的六七根细丝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说明细丝就是爬山虎的脚。
生2:(不服气地)哪有脚象细丝的呀!
师:是不太象。
生3:(肯定地)是细丝!我还可以在第四段找出证据:“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其根细丝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这说明小圆片是爬山虎的脚挨着墙以后才变出来的,爬山虎的脚其实就是细丝。
师:(故意惊奇地)你竟敢挑大文学家的毛病,了不起!大家觉得呢?(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有的困惑不语)
师:看来,大家刚才读书都非常认真,也都说出了自己的道理。其实,爬山虎爬墙,全靠它茎上长出的那――
生:(齐答)六七根细丝!
师:如果没有那六七根细丝,爬山虎就根本没有机会去触墙,也就不能往上爬了。爬山虎的“脚”,科学的称呼应该叫茎,属于攀援茎一类,大家看呢?(生满意地点头)。
[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宽容、等待,为学生思维的飞跃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又促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发言,一个学生精彩的发言激起了更多学生思维的火花。老师的评价既肯定了学生,又提醒了学生注意文学的形象性与科学的严谨性之间的区别。由此可见,探究时,要在时间上等待,花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要在评价上等待,等待学生的众说纷纭,对学生要暂缓评价,让有疑问的学生无所顾忌地发言。这样,学生在互相探讨、争论的互动中,激活了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片段三]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呢?
师:爬山虎是怎样利用自己的脚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呢?读课文第四段,找出写爬山虎爬墙动作的词语。(学生读课文,圈画词语,四人学习小组互相交流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电脑屏幕显示――主界面上包括:动画展示区,播放爬山虎用脚爬墙的动画;文本出示区,内容为本段文字;移动文本的交互操作区,将相应动词拖入其中并点击观看动画。
学生从文中找出六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触、变、巴、拉、弯、贴,并用鼠标按顺序拖至交互操作区。在教师的提示下,分步点击交互区文本中的单个动词,观察分解动作,也可以完整观察连续动画。
爬山虎的脚范文【第四篇】
洛阳洞小学 许曾荣
课件的制作工具:PPT
运行环境:希沃软件、班班通或多媒体等
课件的内容:
一、课件封面、教材来源,执教者信息。
二、作者信息卡。
三、观察课文插图,寻找爬山虎的脚在哪里。
解决问题:爬山虎的脚在哪里、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课文朗读。
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持续性。
四、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在朗读中去抓动词,带学生赏析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五、观看爬山虎生长全过程视频,感受爬山虎顽强的毅力和无限的生机。
六、课堂小练笔
从课文中体验出写作技巧,写观察日记。
特点:
上一篇:《年月日》教案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