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精编5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资料,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想象。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光:三课时。
五、教学方法:阅读法、想象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导读”资料,引人新课
1、指名读第三组的“导读”。
2、这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组的第1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状况
1、《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你对安徒生有哪些了解?
2、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段。读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阅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在书上找出有关的部分,做上记号。
3、讨论交流。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第五到第十一自然段)
(2)把课文分成三段,能够怎样分?”(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五至第十自然段是第二段,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是第三段。)
3、这三段,每一段的主要资料是什么?认真看看课文,再用自我的话回答。
(第一段讲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第二段讲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第三段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四、学习第一段
1、提出自学要求:阅读第一段,想一想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就应怎样回答。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还在街上卖火柴?
(抓住两点:一是“她不敢回家”;二是回家同样要挨冻。)
从那里,你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怎样样?让我们把体会到的,透过朗读表达出来,要读出这个小女孩的可怜。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先学生自练,再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人新课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小女孩在房子的墙角坐下来,之后又怎样样了呢?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段。
二、自学第二段
1、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2、请五位同学把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部分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3、五位同学读课文后讨论: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个大火炉,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烤鹅,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圣诞树,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奶奶,第五次小女孩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奶奶把她抱起来,搂在怀里,带她飞走了。
4、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火柴?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看看书,同座讨论讨论,然后我们再一齐研究。
(1)小女孩是在什么状况下擦第一根火柴的?(是在冻得实在受不了的状况下才擦第一根火柴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我的小手吗?她最后抽出了一根。”从这两句话中你们明白了些什么?
(2)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经过很长时光的思想斗争,第一根火柴灭了,她为什么紧之后又擦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呢?
(3)小女孩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5、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同学们想一想,她怎样会看到这些东西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五、学生自学第三段
1、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六、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这个小女孩之后怎样样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离开这个世界了。)
3、“她以前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齐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第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的时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体会到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摆脱痛苦。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不满。
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第三课时
一、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1、这篇课文是童话,童话的资料来之于生活。但具体情节往往是根据想象虚构的。这篇童话的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想象的?(是根据他平时见到的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和穷苦孩子冻死街头的情景来想象的。)
二、《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想象性作文
教学要求
一、透过想象性作文,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和关怀,进一步显示社会主义新中国儿童的幸福。
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要求想象合理。
三、继续练习写事,要求围绕中心,记叙具体,并初步学习借事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先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导语。明确中心。开拓思路,进行片段训练,提出写作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发写作欲望。
师:上一堂课,我们认真学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这一节作文课,我想先向小朋友介绍一首诗,题目是《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刘倩倩,九岁)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必须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晚上,我把他们放在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明白她是谁?
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假如说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没有死,有一天,她来到了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来到我们中间,来到你的身边,我们大家怎样关心她呢?你又准备怎样给她温暖和幸福?
二、带给导语,明确中心。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能够是“她来了”,也能够不用这个开头。接下去,你们要介绍些什么?
交代她是谁?还要交代她什么时候来,为什么来?她来到哪里?她来了以后,我准备干些什么?
板书:中心大家关心她……我们真幸福
三、开拓思路,进行片段训练。
中心明确了,我们想象起来就有了目标。在你们想象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中间的?她来了以后,你准备怎样办呢?
你们还打算给她做哪些幸福的事呢?
四、提出写作要求。
我们写想象性作文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点,因为是想象性的作文,想象要合理。(板书:想象要合理)
那里有两段话,你们看哪一段合理。
1、这天,我对小丽莎说:“我带你到少年之家去玩,好吗?”小丽莎高兴地说:“好。”一路上小丽莎像小鸟一样,又是唱,又是跳,快活极了。
(小丽莎是给卖火柴的小女孩取的名字。)
2、这天,我对小丽莎说:“我带你到少年之家去玩,好吗?”小丽莎睁大着那双蓝眼睛问:“少年之家,那是什么地方?我能去吗?”“怎样不能?这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家吗!每个小朋友都能去。”小丽莎显得有些胆怯:“真的吗?那些少爷小姐会欺负我吗?”“什么少爷小姐,在我们国家里,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你放心去吧!”
第二点,叙述要具体。(板书:叙述要具体)要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想得周到,想得周到就容易写具体。五、你们还有其他困难吗?
[板书设计]
中心:大家关心她……我们真幸福
要求:
1、想象要合理。
2、叙述要具体
[附文]
欢迎你,亲爱的小丽莎
她来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小丽莎来到了我们学校。她赤着脚,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裳,又黄又瘦的脸上流露出畏惧的神情。我连忙迎上去,仔细地端详着小丽莎,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这就是安徒生爷爷笔下的小女孩啊,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啊!她能来到我们国家,必须会感到欢乐的。我要告诉她,我们这儿没有饥饿、寒冷和痛苦。
“小丽莎,这是我最漂亮的绒线衣,给你穿吧!”“这是妈妈给我买的大布娃娃,送给你玩吧!”“……”一阵阵说话声打断了我的沉思,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伸向小丽莎,一件件东西摆在小丽莎的面前。我满以为小丽莎会高兴得跳起来,但是,恰恰相反,她连连摆手,吓得直往后退:“不,不不,小姐,少爷,我不要,我没钱,我没有钱,等我卖完火柴,攒了钱再来买吧!”“小丽莎妹妹,这是我们送给你的!”我又说。她双手捧着这些礼物,手在不停地颤动着。我给她穿上了绒线衣,她显得更加美丽了。我和她搂在一齐,“喀嚓”照相机摄下了这完美的镜头。
我忽然想起了一首歌,高兴地对小丽莎说:“小丽莎,我来教你唱歌好吗?”小丽莎新中一喜:“自从奶奶死后,我就没唱过歌,此刻我能够唱歌了!”但是立刻又悲伤起来了:“不,不,你们会笑我的。”“不,我来教你唱《国际歌》,是唤起穷人起来斗争的歌。”我说着,就一字一句地教她唱起来。她学得个性认真,不一会儿,她就学会了。她认真地唱着:“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她捏紧了拳头,眼睛里充满了期望。
小丽莎快活地住在我家里,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叮铃铃”一阵自行车铃声传来,邮递员叔叔来了。我一看,啊,我写的1篇文章在作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小学生报》还寄来稿费。我凝视着汇款单,对,我用这钱给小丽莎买文具,让她也和我们一样读书、楔子,那她会高兴得直蹦的!
我买了一支钢笔和一本崭新的日记本,悄悄地来到了小丽莎的身旁,把笔和日记本放在身后,神秘地说:“小丽莎,你猜,姐姐给你买了什么?”小丽莎好奇地望着我,摇了摇头。我很快地拿出了礼物,“笔!”小丽莎高兴地叫起来,“我也能去上学去?”“能!”我见到小丽莎高兴了,也十分高兴。
我欢天喜地地从书包里拿出课本,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页,笑着对她说:“小丽莎,小丽莎,这上方写着你的故事。”她听了,腼腆地笑了。“焰儿姐姐,焰儿姐姐,你教我写字吧!”小丽莎向我请求着。“写什么?”我惊奇地问,“恩——”小丽莎歪着头想了想,“写社会主义国家好。你们这么幸福,又待我这么好。这儿没有寒冷,没有痛苦,没有饥饿,我要写,我要写。”说着,就要我教她写字,我一笔一笔地教着……
她忽然对我说:“焰儿姐姐,安徒生爷爷与世长辞了,我也不再是安徒生爷爷笔下的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了。此刻,我冷了,有衣服穿;饿了,有东西吃。我要告诉全世界的人们,我在中国生活地很好!你来帮我再写个童话,写个快乐的童话!”我一听,欣然拿起笔,写了篇快乐的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资料,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谢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想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的合理想象。
教学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
3、学习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透过学文,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和作者的合理想象。
教学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爱读童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那些童话故事呢?
2、学生自由说自我读过的童话故事。
3、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丹麦著名的作家安徒生的1篇名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 由孩子们自我熟悉的童话故事引入课题,使学生产生知识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自学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读后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样的句子来评价小女孩的命运?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3、读后汇报。
(1)检查自读状况:读一读你觉得最难读的句子,然后选一两句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想用什么样的句子来评价小女孩的命运?
4、师提炼:小女孩处境可怜,命运悲惨。
[ 以读为主线,提纲挈领,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为分组探究设下伏笔。]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自我的观点。
(2)画出句子后,试着把这些句子读好。
2、学生自由研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分组合作,汇报交流。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在此环节中,不硬性规定资料,学生畅所欲言。如:“小女孩的命运很悲惨”,“小女孩很可怜”“小女孩也期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等等都能够。只要学生能够结合文中的语句,比较准确的表达出自我的见解就能够。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2)全班交流: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小女孩命运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并说明理由。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部分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读读——议议的方式,培养孩子们阅读的独特性和思维的求异性。]
四、引发矛盾,深入探究。
1、大家都说小女孩的命运悲惨,但是课文中最后三节却写到了她的快乐和幸福,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把课文最后三节默读一遍,想一想这个问题。
2、学生自读,思考。
3、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
4、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 “矛盾处见真知”,利用矛盾性问题,以疑促读,读中解惑,使学生在读、悟、议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
五、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这个感人的故事。(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录像片段)
[ 用播放录像的方式回顾全文,给学生以想象、回味的空间,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六、质疑问难。
1、刚才大家欣赏了这篇精彩的童话,此刻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的吗?
2、学生自由提问,全班合作解决。(有价值的且无法立刻解决的,师予以归纳,留待下一节课讨论)
[ 让学生的共同合作来解决剩余的疑难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潜力和合作精神]
七、布置课外作业。
1、从文中摘抄你喜欢的好词好句。
2、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 促进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潜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讨论上一节课留下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潜力和语言表达潜力。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3、引导学生发挥合理想象,以现代社会为背景改写课文结尾。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释疑解难。
1、出示上一节课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3、小组派代表汇报,进行全班交流。
[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研读课文,体会写法。
1、布置学习任务
(1)请你把你认为文中写的最精彩的部分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2)自我读完后,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并说说你为什么认为这个部分写得好。
2、学生按要求学习,师巡回指导朗读。
3、指名读课文精彩部分。
4、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那么多完美的东西?
5、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6、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7、齐读课文五次划燃火柴的部分。
8、师小结:想象源于现实,只有源于现实的想象才是合理的。
[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中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三、拓展延伸。
1、我们也来想象一下,如果小女孩此刻来到我们身边你会怎样帮忙她呢?
2、学生自由表达自我的见解。
3、师引导:是啊,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能来到现代,她就不再痛苦、孤独,因为有一大群爱她的小伙伴。让我们想象一下,她来到我们身边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大家自我动笔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4、学生试编故事。
[ 创设新的学习情境,表达学生自我的内心感受,使语言积累和运用得到有机结合。]
四、布置作业。
1、继续编写小故事。
2、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
[ 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教学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依据“以读为本”“尊重个性”“自主合作”的理念,摆脱了“剩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让“读”贯穿教学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透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根本上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3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和故事中人物的对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培养幼儿思维的跨跃性和发散性。
2、要求幼儿按故事情节发展分角色表演,培养幼儿思维的严谨性、兼容性、灵活性和敏锐性。
(二)情感目标
通过看动画,听录音,学习表演人物的表情变化,培养幼儿情感的丰富性。
(三)人格目标
鼓励幼儿在表演中大胆探索,互相合作,培养其合作性、高自控性、独创性和自主性。
二、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故事,并熟悉和掌握故事的内容,且有一定的表演基础。
2、物质准备 配本童话故事VCD、录音、角色图片,汉字(对白)条、头饰、挂牌、表情娃娃、表演服装、道具等。
3、环境的准备 活动室内布置圣诞节、新年气氛。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1、引出故事名称,出示字条“卖火柴的小女孩”。
2、看故事VCD,提出要求。
师:请小朋友边看边回忆可怜的小女孩是怎样度过圣诞夜的。
(二)引导幼儿回忆人物对白,抓住各角色的`特征。
1、出示各角色对白的汉字条,幼儿点读。
2、讲述和分析各角色特征,并在旁白和对话前贴上表情娃娃,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如:小女孩:有谁来买我的火柴?(哀求的语气)
3、有表情地表现人物对话,再次练习。
(三)学习表演故事
1、准备阶段。
幼儿自由交谈,议论怎样演,教师可适时参加幼儿的交谈,确定角色的分配人选。
2、预演阶段。
①根据幼儿自己选定的角色,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和角色的感受,先自己尝试表演。
②教师以集体(小组)或个别辅导形式教幼儿用表情、动作来表演各角色。
重点表现小女孩饥寒交迫的感觉以及她划亮火柴,对美好事物的憧憬。
(四)观看表演
1、创设情境 布置舞台,根据演出需要,穿好服装,拿好道具。
2、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参加表演的人员。观众可边观看表演,边跟着演员做动作和表情。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表演服装和道具的制作。
社会:开展“爱心捐款”活动。
五、生活中渗透 利用户外活动或下午游戏时间,让幼儿多次实践,使幼儿有机会参加表演,有机会进行观后的讲述或表演后的讲述,并尝试表演不同的角色。
六、环境中渗透
1、组织表演服装和自制道具的作品展览。
2、布置爱心捐款“鸣谢栏”。
七、家庭中渗透
1、建议家长多向幼儿讲述以“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献爱心”等为主题的新闻报道或事件。
2、建议家长选择儿童表演方面的电视节目,陪同幼儿观看。
八、活动评价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4
案例:
师:是啊,这么寒冷,这么饥饿,这么痛苦,这么孤独,谁不盼望温暖,盼望食物,盼望快乐,盼望得到人的疼爱呢!小女孩孤零零地在雪地里走着,最后坐在了墙角里,这样冷的天在雪地里,那该多冷啊!于是,她擦燃火柴来取暖,借着微弱的火柴的光亮,她展开美妙的幻想。
1、 学生自学课文
现在我们看,小女孩前后一共几次擦燃了火柴?(5次)
2、 下面请大家按下列步骤自学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一是默读课文搞清楚
小女孩是怎样擦火柴的?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二是轻声读课文,想一想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擦?擦火柴后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三是朗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感情体会表达出来。
3、 交流
(1) 师:谁能告诉我,这一段写了什么?
(2) 师:小女孩是如何擦燃第一根火柴的呢?谁把有关句子读一读
(3) 师:读了这一段话,你知道“敢”是什么意思?你感到奇怪吗?
生:“敢”实际是说不敢,说明小女孩不敢擦火柴。真是奇怪,小女孩是出来卖火柴的,手上抓着成把的火柴,为什么一根也不敢擦呢?
(4) 师:是啊!手上成把的火柴,这是自己的,为什么擦一根也不敢呢?如果你就是小女孩,能联系课文卖火柴部分告诉我原因吗?
生1:因为我一整天没卖掉一根火柴,一个钱也没有挣到,爸爸就要打我。再擦火柴的话,爸爸更要打我了。
生2:家里等着钱用来给妈妈看病,等我回去还债,等着钱回去买粮…。。
(5) 师:既然这样,小女孩就不要擦火柴了,为什么她又终于抽了一根呢?如果你就是小女孩能告诉我为什么呢?
生1:我是怕打,但我的小手几乎冻僵了,不管怎样,挨打比冻死好。
生2:现在连生命都保不住了,顾不上挨不挨打了。
(6) 师:上面这段话会读吗?谁读一下(先指名读,再指导朗读指导读:想一想听了小女孩刚才的叙述,你自己朗读这几句话该把什么感情表达出来?该抓住哪些词语?各自试试看(学生读体会,再指名说,指名读,评议后齐读)
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五单元的1篇讲读课文。教学本组课文,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读进去之后,要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因而,在我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教学生朗读上面,我设计的教学过程首先由学生自学体会朗读,接着请同学朗读,然后给出朗读的指导,请一位同学来读。事实上,经过指导后,再朗读的那位同学,读出了感情,说明朗读指导是有效的。
但在这一教学环节也有不足的地方,给学生读的时间不多,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做好朗读准备,原因是课刚开始在复习部分时间用得太多,导致在整堂课上朗读的时间上用得不足。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5
一、复习引入,回忆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大段,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深入品读,反思幸福,感悟不幸
(一)体会幸福
浏览课文第二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现了什么幻象?
展示多媒体图片和描写小女孩幸福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的幸福感受。
(二)领悟不幸
这些幻象是不是很美好?暖烘烘的火炉、香喷喷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都是真实的吗?
小组讨论,为什么幻象中会出现“大火炉”、“烤鹅”、“圣诞树”、“疼爱她的奶奶”而不出现其他事物呢?作者的这些想象合理吗?这些事物的出现说明了小女孩怎样的渴望?
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第一次 大火炉 温暖
第二次 烤鹅 渴望 食物
幸福? 第三次 圣诞树 欢乐 不幸!
第四次 奶奶 疼爱
第五次 和奶奶一起飞走 幸福
(三)解读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课文第五自然段中“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一句说明了什么?表现了小女孩怎样的心情?
2、小女孩一共擦燃了五次火柴,她从一开始不敢擦一根火柴到一根又一根地擦燃,最后竟一下子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3、课文第六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你是怎样理解”厚”和“冷”这两个字的?
4、第8自然中小女孩说:“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这句话预示着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5、如何理解: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四、揭示主题,情感升华
(一)揭示主题
小女孩死了,她还没能看到新年的太阳就死了。第二天当人们发现小女孩的尸体时,他们的反应是怎样?面对如此惨剧,为什么人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呢?
小女孩死了,但是她的表情怎样?课文最后一句话:“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中的两个“幸福”含义一样吗?它们分别指代什么?
2、理解思想内涵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二)情感升华
全班齐读最后两段,读出对小女孩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控诉的强烈感情。
课件播放《火柴天堂》音乐,使学生在凄美动人的音乐中产生共鸣。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习本课后的体会。
2、思维拓展:假如小女孩来到了我们面前,你最想跟她说些什么?
3、知识延伸:走近安徒生,介绍安徒生作品及影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五、作业设置
1、把你想跟小女孩说的话写下来。
2、你还看过安徒生的哪些童话?把你看过的一个童话的主要内容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振效应,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紧扣“由怜生爱,由爱生愤“的情感脉络,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情感。从大年夜小女孩冻死街头还会面带微笑凄美的画面,感悟小女孩生不如死的痛苦,体会沙皇统治下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安徒生给予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联系实际,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心存感恩,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
在读悟的过程中,我抓住文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出现的幻景和章最后一句话:“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让学生联系上文对句中的两个“幸福”谈谈自己的理解,再从整篇文章想开去,小女孩一次次点燃火柴,其实是在点燃心中的希望,点燃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体会她面对寒冷、饥饿、痛苦时,还要让学生想想小女孩心里是怎么想的?从而明白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的。我们更应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有一颗爱心,关心和同情一些贫困者与弱势群体等。
上一篇:体育教育游戏教案实用5篇
下一篇:《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