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质量教案(精选17篇)
通过实验和实例,讲解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初中物理质量教案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篇1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可以与常规教学相得益彰,共同为学生的教学服务。微课这一形式打破了时空限制,有着不能替代的高效性、便捷性的特点。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微课可以完成很多的教学目标。在师生关系促进,班级教学氛围打造方面,微课也有互动性强,交流沟通顺畅等优点。
关键词:微课;物理教学;教学流程。
一、注重教学设计,将微课的教学流程融入整门课程的教学中。
教学需要提前的教学设计,通过设计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的布局,使得时间和内容可以优化,做到高效化。将微课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整体上明确微课会在哪个环节或知识点的学习中应用,做到重点突出,特点鲜明。从学习流程上来看,微课的环节并不是教师就让学生自己学,自己练习,老师就没事干了。在微课录制好投入应用后,教师还要将微课教学融入自己的教学体系,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结合微课进行自主的学习,对知识点进行初次认识,在对知识点进行理解的基础之上进入下一个阶段,那就是与老师进行交流探讨的阶段。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阶段,学生可以将自主学习阶段中的难点或者不理解的知识与老师在课堂上一起讨论研究。老师也应该通过一些测试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教师特别要注重教学反思,因为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微课教学还是新生事物,并不会感觉到非常熟悉,所以教学反思中要不断对已有的教学加以调整,使之更加科学高效人性化。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借助微课进行新知识导入,效果显著。
一个好的开头会让学生接下来更加专注,兴趣高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新课导入常常采用“语言式导入”和“演示实验”导入。语言式导入,如介绍相关科学家或物理学史,讲述相关的小故事,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等。演示实验导入,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借助物理实验适时导入新课。这是较为常见的两种导入方式,常用而且效果较好,可是如果用的太多了,学生们会感觉单调,甚至会有学生感到太浪费时间却做了一些好像没有多大用处的安排。为了解决这些弊端,教师可以考虑用微课的方式来进行新课的导入。
例如,教师可以用微课来代替语言式导入,也就是将本来教师口头叙述的故事通过微课呈现出来。这比较容易实现,而且很受学生的欢迎,声音、画面再加上音乐,讲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物理学故事用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当然需要老师在课前进行视频的制作和剪辑工作,看起来非常耗时耗力,但微课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因此,教师们要在这个环节多下一些功夫,争取多出精品。好的微课还可以跟其他老师分享,这是一件惠及更多学生的行为。所以,很多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都表明,微课这种教学形式,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使用,可以更直观、准确、生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的。“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吸引学生的最好时机,就在一堂课刚刚开始的时候。教师要转换思维,用更加灵活的思维去看待教学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成为教师教学中耗费心力和时间较多的环节,方法运用不当还可能效果甚微。教学具有过程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反馈,使得教学过程不断优化。如果将微课巧妙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拓宽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渠道。微课的录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教师要充分估计学情,做好预设,并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新授课是教师指导下的课程,因此必然存在着问题的预设。
这要求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前充分调研,通过作业、同步训练、随机访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过,如今新的教学理念也提醒各位教师,课堂教学并不完全是教师提前预演的实现,伴随着师生的互动,课堂教学具有了生成性的特点。这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的思想碰撞中实现的。教师面对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要认识到其在培养创造力和持久的物理兴趣方面的长远意义,不可以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目标放弃或者忽视这些问题的解决。所以,教师要加强课堂的应变能力,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问或出现的状况,尽可能在课堂之上加以解决,如果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耗时较多,那就需要放在课下,总之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可以有更多自主的感觉,学习的效果提升。总之,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发挥自身很多的功能,然而这些功能更多需要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教学经验来进行实现。微课将会与传统教学一起为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篇2
1.知道利用内能的两种重要方式:加热和做功。
2.知道热机中能的转化。
铁架台,试管,试管夹,试管塞,水等。
1.复习
什么是内能?如何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答略)
叙述能量守恒定律(略)。
2.引入新课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看出,转移、转化是能量运动的普遍形式。人类在利用能量方面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正是广泛地寻找其来源,有效地控制其去处,以达到驾驭它,利用它,让它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内能的呢?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3.进行新课
板书:(第二节内能的利用)
(1)利用内能来加热
学生:是通过加热,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内能使米变熟。
教师:类似的例子还有哪些?
学生:冬季取暖利用了内能。
学生:热水袋暖胃利用了内能。
(教师还可补充一些加热的例子,如工厂的热处理、吹制玻璃工艺品等)
教师:上面的例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直接利用内能转移来加热物体的,这是利用内能的一种方式。
板书:
一、直接加热物体
教师:用内能直接加热物体,可以有多种方法。目前人们最普遍运用的还是用火直接加热。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烟囱林立,家家生火,也有它不利的一面。
首先是能源浪费大。早在100多年前,门捷列夫就曾说过:“烧煤等于烧卢布”。因为煤、石油、天然气等本身都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其产品遍及医药、化工、纺织、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将它们付之一炬,就失去了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机会。再加上直接燃烧效率较低,势必造成很大的浪费。
其次是对环境的污染。燃烧后的废渣、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这就造成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为了趋弊兴利,人们做出了种种努力。例如在冬季取暖问题上,把各家生火取暖改为分片供热(暖气)。用效率高的锅炉替代简易炉灶。有些地区还采用了大型工业锅炉的余热实行集中供热的方式。在家庭用火上,推广了以(煤)气代煤,从而提高了内能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2)利用内能来做功
学生:是发电机发出来的。
教师:不错,是发电机发出来的。那么发电机利用的又是什么能量?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演示:书中图3―5所示的实验。
教师:谁来说一下该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
学生:燃烧酒精放出的内能,传递给水蒸气,水蒸气内能增加,增大到一定程度就能推动塞子做功,水蒸气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塞子的动能。(机械能)
(以上回答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教师:这是利用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板书:
二、对物体做功
教师:发电厂发电就利用了上述实验原理。发电厂,首先要用煤加热锅炉中的水,水蒸气获得内能后,带动发电机工作,水蒸气的一部分内能先转化为发电机的机械能。接着发电机又在运转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后一转化将在电学中学习)
利用上面实验的原理,人们还制造出了汽油机、柴油机、喷气发动机等。这些机器的共同之处都是利用内能来工作的。我们称之为热机板书:
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发明,是在17世纪末期。近300年来,经过人们的不断研制和改进,它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动力机器。热机做为工业化生产飞速发展的催化剂,必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热机的种类很多,我们将在后面几节介绍它们中的几种。
4.小结(略)
5.布置作业
(1)知道内能利用的两种方式。知道什么是热机
(2)阅读:热机的发展。
(李瑞海陈海鸿)(人教版教材)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篇3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
2.知道质量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具:铁钉、铁锤、木桌、木凳、托盘天平、彩色挂图等。
ii.导入激趣。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思考、回答。
iii.合作学习。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换算关系: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3)天平的使用。
a.托盘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
梁恢复平衡。
c.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教师强调: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结:(在板书中小结)。
观察实物。
回顾小学学的重量单位。
查看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观察天平构造,对照书本,指出每一组成部分。
三、思考与作业如何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iv.板书。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篇4
b.知道可以用做功来度量内能的变化。
c.能用做功和内能的改变关系解释摩擦生热等与内能有关的常见物理现象。
d.知道内能与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做功和内能的改变”教材分析。
“做功和内能的改变”教法建议。
做功和内能的改变。
重点。
难点。
方法。
压缩空气点火装置、广口瓶、两用抽气打气筒。
活动。
一般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实验:压缩空气点燃棉花。
做实验2。
甲对乙做功,甲的内能增加,乙的内能减少.。
在只有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条件下,内能改变量等于做功多少。
内能和做功的单位都是焦耳。
p-18页1、2。
引导。
做实验。
引导。
引导学生:做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能不能使物体内能减少?使谁的内能减少?
做书本上的实验2。
分析、讲解。
回忆、复习。
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
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如摩擦生热;锤子锤铁钉,铁钉温度升高)。
类比思考问题。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探究活动。
调查在生活实际中有哪些事例是利用做功改变内能的?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篇5
(1)知道热机中能量的转化。
(2)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
通过分析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个工作过程的异同,学习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
了解这些内燃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技术进步在工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利用图例说明了汽油机的结构,并用四个参考图详细分析了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指出汽油机实际工作时,是靠外力使曲轴和飞轮先转动起来,带动活塞运动后汽油机才自己工作。
柴油机教学比较简单,知识说明了其工作过程,并分析了和汽油机的区别,指出了柴油机的应用、教材最后还提出了问题,思考汽油机和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节利用挂图分析,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所以在教法上有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比较、联系实际这些环节。
“汽油机”利用挂图和实验仪器演示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使学生在理解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联系、体会到汽油机的发明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在技术应用领域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柴油机”要注意比较教学,学生自主分析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甄别、判断、比较能力,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内燃机的资料,学生阅读,增强信息处理能力。
内燃机
【课题】内燃机
【重难点】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和联系。
一、汽油机
方法
1、教师简介汽油机,指出汽油在汽油机汽缸中燃烧,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运用挂图表现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分析每个过程和四个冲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思考下面的问题:
a、汽油机的结构主要有哪些;每部分的用途是什么。
b、运动四个冲程,说明汽油机的曲轴能带动活塞连续转动。
c、四个冲程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理解了四个冲程后,教师可以讲解汽油机的.应用,可以提供关于汽油机的资料,学生阅读,提高利用信息学习的能力。
方法2、对于基础和设备条件较好的班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辅助学习,例如可以用电话展示,学生利用课件的交互功能,自主的学习汽油机的结构、作用、各个冲程的工作情况等、对于汽油机的应用,仍可以向学生提供资料,学生利用信息学习,提高采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柴油机
方法1、利用媒体资料辅助学生学习,可以有:柴油机的剖面图、柴油机四个冲程的挂图、柴油机的应用举例、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对比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冲程,找出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柴油机的应用可以 提供资料,学生阅读,自己从信息中学习。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参考课题可以是:发动机的原理和作用,学生组织成小组,自行制订计划和实施方案,主要了解蒸气机、内燃机、气轮机、喷气发动机的简单原理和这些发动机对生产力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第三节内燃机
一、汽油机
1、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2、汽油机的应用
二、柴油机
1、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区别
2、柴油机的应用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篇6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
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
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2、让学生自己归纳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4)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
5、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四)课堂小结:
1、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五)巩固练习:
1、乒乓球掉在地上马上会弹起来,使乒乓球自下而上运动的力是,它是由于乒乓球发生了而产生的。
2、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它有一个前提条件,该条件是,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作的。
3、关于弹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这类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
b、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弹力不可能无限大。
d、弹力的大小只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4、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b、万有引力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d、人对墙的推力。
5、两个同学同时用的力,向两边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提纽,此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是。
(六)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1、成功的地方:
2、不足的地方:
3、改进措施: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篇7
2.天平的主要结构。
(三)练习用天平测同学们自己的学具橡皮擦、铅笔等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协同品质、科学态度)。
1.学生结合教材p11阅读和讨论老师编制的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
a.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也有自己的“分度值”,即标尺上每个小格所代表的值。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b.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c.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b.托盘天平正确的使用方法:
a.放:把天平水平放置。
b.调: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左边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其次,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c.称:物体放在左盘,根据事先估计的物体质量,用镊子向右盘从大到小加减砝码,还可适当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d.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e.复原:测量结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整理器材,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2.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老师巡视,适时引导。
3.组间交流,直觉靠得住吗?
(四)探究: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跟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温度有关吗?(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完成教材p11想想做做得出结论。其中第1个称塑料瓶改为橡皮泥,分9组,第2个分6组进行实验,每小组3人。(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分别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和将白糖溶于水中再称它们的质量,比较两次称量的结果。)。
四、达标检测(独立完成)。
1.下列物体中,质量可能是的是()。
a.一头大象b.一个苹果c.一台电视机d.一只蚂蚁。
2.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接近你身体质量的是()。
×。
3.下列几种情况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一块冰块熔化成了水b.航天员从地球到月球。
c.将泥团捏成小动物d.一支铅笔用去了一半。
4.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当左盘中放入待测物体,右盘中加入35g砝码时,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这时()。
a.向右盘中加砝码b.减少右盘中的砝码。
c.将游码向右移动d.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五、总结提炼: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起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六、课外作业:
必做题。
1.如何测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说出你的测量办法。
2.猜想p11想想做做的结论,说出你的理由。
选作题:自制一架天平交给老师。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篇8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的国际单位,的单位换算。
2。知道实验室测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天平的构造,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游码在标尺上任一位置所对应的数。
2。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会调节天平,学会使用天平测物体的。知道使用天平时应注意的问题。
3。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培养思维能力。
利用实物的对比,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的概念。
德育目标。
我国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有了称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统一的称量物体的单位,在教学中应通过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天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平衡美、对称美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的概念,的单位和用天平测。
教材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铁锤和铁钉、木船和木椅,通过比较组成这些物质的物质的多少,引出的概念。接着介绍了的单位——千克、克、毫克、吨,列举了一些物体的大小,目的是让学生对千克形成较具体的观念。
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又能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高中物理中学习。在初中对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简单地使学生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但这并不是的定义,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对于物体的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变,也是让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中可利用挂图或幻灯片让学生对照着实物认识天平的各主要部分和它们的作用。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教法建议。
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法学习,的测量这部分内容可通过示范、讲授、实验法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知识点阐述。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的概念,的单位和用天平测。的概念只作粗浅介绍,重点讲的单位和用天平测。
(一)的概念。
通过列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对物体和物质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各具体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建立起的概念。在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才能比较的`大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二)是物体的属性。
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物体的属性,但是,教材内容中已涉及到这一点,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应明确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通过实践予以说明,这样有利于后面密度的教学。
(三)的单位。
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的单位吨、千克、克等,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接触的单位。教学中可先复习学生原有知识,使学生知道吨、千克、毫克之间的关系。然后说明千克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1kg的有多大,使学生对千克形成具体观念。接着介绍吨、克、毫克,这些单位常用在什么情况下。利用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可进一步使学生对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讲过的单位后,可以告诉学生,在生活和贸易中,人们习惯上把叫做重量,但是物理学中都统一叫。
(四)用天平测物体的。
测的工具有很多,可先向学生介绍几种秤,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用来称的。然后重点讲实验室里用的天平。教师可根据本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择重点讲述的对象。如果本校实验室里托盘天平较多,学生实验中主要用托盘天平,则可重点讲托盘天平。
天平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教师应从1。认识天平2。调节天平3。使用天平三个方面入手。为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为下几节课打基础,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分层次讲授。
二、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组织学生举例、分析、讨论弄清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
(二)组织学生分析、比较同一材料组成的不同物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而引出的概念。
(三)组织学生观察天平,观察应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局部的层次进行。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以下为本教学示例所需的教具和学具,教师可参考本示例和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篇9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换算。
2、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天平的构造,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游码在标尺上任一位置所对应的质量数。
2、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会调节天平,学会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道使用天平时应注意的问题。
3、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培养思维能力。
利用实物的对比,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质量的概念。
德育目标。
我国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有了称量质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统一的称量物体质量的单位,在教学中应通过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天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平衡美、对称美的教育。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教材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铁锤和铁钉、木船和木椅,通过比较组成这些物质的物质的多少,引出质量的概念。接着介绍了质量的单位——千克、克、毫克、吨,列举了一些物体质量的大小,目的是让学生对千克形成较具体的观念。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能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高中物理中学习。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简单地使学生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但这并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对于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变,也是让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中可利用挂图或幻灯片让学生对照着实物认识天平的各主要部分和它们的作用。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质量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法学习,质量的测量这部分内容可通过示范、讲授、实验法学习。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质量的概念只作粗浅介绍,重点讲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一)质量的概念。
通过列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对物体和物质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各具体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建立起质量的'概念。在质量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质量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才能比较质量的大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物体的属性,但是,教材内容中已涉及到这一点,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应明确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通过实践予以说明,这样有利于后面密度的教学。
(三)质量的单位。
学生在小学学习过质量的单位吨、千克、克等,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接触质量的单位。教学中可先复习学生原有知识,使学生知道吨、千克、毫克之间的关系。然后说明千克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1kg的质量有多大,使学生对千克形成具体观念。接着介绍吨、克、毫克,这些单位常用在什么情况下。利用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质量”,可进一步使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讲过质量的单位后,可以告诉学生,在生活和贸易中,人们习惯上把质量叫做重量,但是物理学中都统一叫质量。
(四)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测质量的工具有很多,可先向学生介绍几种秤,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用来称质量的然后重点讲实验室里用的天平。教师可根据本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择重点讲述的对象。如果本校实验室里托盘天平较多,学生实验中主要用托盘天平,则可重点讲托盘天平。
天平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教师应从1。认识天平2。调节天平3。使用天平三个方面入手。为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为下几节课打基础,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分层次讲授。
(一)组织学生举例、分析、讨论弄清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
(二)组织学生分析、比较同一材料组成的不同物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三)组织学生观察天平,观察应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局部的层次进行。
1课时。
以下为本教学示例所需的教具和学具,教师可参考本示例和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需要的教具与学具:教室内的各种装备、行星与恒星的幻灯片、讲桌和木椅实物、铝锅和铝勺实物、铁锤和铁钉实物。
方案二:列举生活中熟悉的几种物体,指出它们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例如,指出讲桌和木椅由木材构成;铝锅和铝勺由铝构成;铁锤和铁钉由铁构成。接着向学生提问:讲桌和木椅;铝锅和铝勺;铁锤和铁钉除形状和用途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东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一张课桌比一把木椅所含的木材多;一个铝锅比一把铝勺所含的铝多;一把铁锤比一个铁钉含的铁多。引出“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课桌和木椅虽然都是由木材构成,但是它们的质量不同。
注意事项:在质量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质量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才能比较质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1、质量的概念教学。
为了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量的不同,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质量。
2、质量的单位。
本处教学建议使用幻灯片投影或视频形式的教学手段。
教学中可先复习学生的原有知识,使学生知道吨、千克、克、毫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千克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1kg的质量有多大,使学生对千克形成具体观念。接着介绍吨、克、毫克,这些单位常用在什么情况下,例如汽车、火车的装载量,粮食、钢铁、煤的产量等常用吨,药房和实验室常用克或毫克做质量的单位。利用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质量”,可进一步使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此处可用幻灯片投影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物体的质量。使学生知道大象的质量是人的近百倍,鲸的质量可达大象的二十多倍,地球的质量是月球质量的八十多倍,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三十多万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由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温度的测量引出质量的测量。
实验演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而变化”,幻灯片放映辅助实验教学。
一个铁钉,它的质量是100g,把它弄弯,它含有100g铁这种物质。100g的冰化成水,质量仍是100g。将一个200g的大苹果从地球拿到月球上去,质量仍然是200g。
4、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识点的引入。
19xx年,在西安出土了一只秦代生铁秤砣,它说明远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了秤。我国传统称量质量的工具是杆秤,今天还常用台秤、磅秤、电子秤。在实验室,称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由此引入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识点的学习。
5、天平的构造。
认真观察自己桌上的天平,认识它的构造。认真观察砝码盒内的砝码,观察盒内每个砝码的质量数,提示学生注意不能用手接触砝码,应当用镊子夹取。
学生观察一段时间,教师可用投影仪把天平的实物图打在幕布上,请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说出天平各部分构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说出自己所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最小称量。
6、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关于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教师可采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讲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分组让学生边看教师演示,边自己动手练习。最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搞清楚使用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看书后,请同学合上书。并请同学口述天平使用方法,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投影把教材相关内容打在幕布上。
在天平使用方法中,要特别注意横梁平衡问题的教学。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横梁平衡,当指针指在横梁中点时,我们就说这时横梁平衡(用投影将所示图形打在幕布上)。第二是如何调节横梁成平衡(投影片是活动片,横梁可绕中心轴转动,螺母可以左右移动,用投影片显示,当横梁失去平衡,指针向左或者向右偏转时应如何移动螺母使横梁平衡。)第三,左盘放入物体后,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平衡,这时不能再移动螺母。
教师可用投影仪将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打在幕布上,边演示,边讲解如果不遵守这些注意事项会产生的后果。
7、学生分组实验。
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天平,称出课桌上小金属块的质量。
不能正确读出游码指示的质量是学生常发生的问题,因此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注意教给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游码。提醒学生注意标尺上的刻度,弄清每个刻度线表示的质量数。
总结概括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以及天平的使用几个知识点的内容和在知识结构中的地位。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扩展学生知识面的知识。
扩展资料一:质量的单位“千克”起源于法国,并于1799年制造了“千克原器”,又叫“档案千克”,18xx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批准了仿制法国“档案千克”作为质量标准计量的“国际千克原器”,以国际标准原器作为质量计量的标准一直沿用至今,但为了更精确,各国研究机构致力于探索质量自然基准的方案和途径。
国际千克原器是铂铱合金制成的圆柱体,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内。1立方分米纯水的质量大约是1kg。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篇10
我省初中物理学科进入课程改革至今已历时六年,为了深入掌握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改环境下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展,以便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和对即将到来的高中物理新课改提供经验,特对成绩分析如下,以期探讨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教学观念是教师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新课改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调查表明34%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物理挂图,或通过讲物理故事等方式来营造教学情境。而54%的学生则认为教师只是偶尔为之。3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能经常列举生活中的物理实例,并要求同学们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61%的学生则认为教师仅仅是有时能做此项工作。26%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关注差生,经常进行个别辅导。71%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施教。也有76%的学生认为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的优良,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91%的学生认为物理难就在于老师挖掘太深,在新授课中直接按照中考的目标教学,而实际的中考题比老师平常不止的习题要容易得多。由些可见,虽然很多教师对初中物理新课改理念呈认同态度,并能在教学实践中予以体现,但由于受到中考的制约,他们仍然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有所忽视。
教学行为正确与否是能否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调查表明,有46%的教师完全按教材组织教学,有52%的教师能对教材作适当调整后组织教学,这表明仍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不能正确处理“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问题。有91%的学生认为当课堂上学生答不出问题时,教师会给予鼓励和耐心的解答,而其余学生则认为教师会批评学生。71%的学生认为物理课生动有趣,其余学生则认为物理课较为平淡。7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而其他学生认为只是有时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在习题课教学中,60%以上的老师还在按照复习旧知识—例题讲解—学生大量的练习的模式教学,只有25%的老师并不满足于巩固和检测的目的,而是根据所讲的知识内容的发展脉络和三维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编选习题,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从九月份以来,我校实行双休日,学生的假期增多,家庭作业成为重点。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待作业认真的有50%,其中能够及时完成平时作业,又能主动学习的有31%。69%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完成三分之二的作业,还有部分不会的。学校还应该加强作业检查工作,并采取措施。
班级
人数
平均
优秀
良好
合格
名 次
1
39
8
23
35
5
2
42
9
28
39
1
3
41
7
26
37
2
(一)体现公平,促进和-谐
在材料的选择和试题的编制时注重政治性、公平性、学科性和规范性,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信息渠道的宽度,注重设问的有效度,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努力渗透“两纲教育”。
(二)执行课标,凸现规范
(三)突出重点,注意覆盖
命题时努力体现物理学科特点,突出重点,注意覆盖面。着眼于学科三维课程目标的考核,进一步渗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以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落实二期课改的要求。
注重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同时由于与历年来上海市物理中考试卷的对应与呼应,试题必须有一定的坡度。试卷总体难度力求与考试的`性质、学生的实际相符,以对复习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功能。
(五)细化规则,合理评分
在计算题、填空题、实验题评分规则的细化上,进一步明确了要求,如在评分标准上计算题按步骤标明分数,明确“分步给分”的原则。这样既便于阅卷教师的操作,又尽可能对学生答题的不同层次给予合理的分值。
1、要多渠道的培养和提高教师
要通过 “以校本培训为主,以集中培训为辅;以实践操作为主,以理论指导为辅;以业余学习为主,以脱产培训为辅”的培训形式,:采用个人研修、校本培训、专业引领相结合的培训方法,采取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现场提问、答疑、点评等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的方式,提高培训的实效。
2、教师要养成学习和反思的习惯
教学反思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广大初中物理教师要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反思教学理念与反思教学行为。
反思教学理念包括反思教学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关注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是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与学生平等交流等。
反思教学行为的作法包括写教学后记、写再教教案、写教学案例、观摩公开课并与自己对照,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等。
3、要通过多种途径完善教学资源建设
4、要努力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
要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积极的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在完整的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探究过程比探究结果更重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加强指导,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自主学习的策略与方法,要给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脚手架,增加自主学习的实效。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师生合作与学生合作,使学生体会到个人之间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篇11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质量的概念只作粗浅介绍,重点讲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一)质量的概念。
通过列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对物体和物质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各具体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建立起质量的概念.在质量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质量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才能比较质量的大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物体的属性,但是,教材内容中已涉及到这一点,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应明确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通过实践予以说明,这样有利于后面密度的教学.
(三)质量的单位。
学生在小学学习过质量的单位吨、千克、克等,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接触质量的单位.教学中可先复习学生原有知识,使学生知道吨、千克、毫克之间的关系.然后说明千克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1kg的质量有多大,使学生对千克形成具体观念.接着介绍吨、克、毫克,这些单位常用在什么情况下.利用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质量”,可进一步使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讲过质量的单位后,可以告诉学生,在生活和贸易中,人们习惯上把质量叫做重量,但是物理学中都统一叫质量.
测质量的工具有很多,可先向学生介绍几种秤,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用来称质量的.然后重点讲实验室里用的天平.教师可根据本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择重点讲述的对象.如果本校实验室里托盘天平较多,学生实验中主要用托盘天平,则可重点讲托盘天平.
天平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教师应从1.认识天平2.调节天平3.使用天平三个方面入手.为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为下几节课打基础,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分层次讲授.
二、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组织学生举例、分析、讨论弄清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
(二)组织学生分析、比较同一材料组成的不同物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三)组织学生观察天平,观察应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局部的层次进行.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以下为本教学示例所需的教具和学具,教师可参考本示例和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五、教学设计示例。
(一)新课导入。
需要的教具与学具:教室内的各种装备、行星与恒星的幻灯片、讲桌和木椅实物、铝锅和铝勺实物、铁锤和铁钉实物.
方案一:观察教室中的桌椅、黑板、粉笔、黑板擦,教室外的树木、房屋、汽车、飞机,放映幻灯片“行星、恒星”,向学生介绍物体是由铁、木头、水等各种材料组成的,人们叫这些材料为物质,也就是说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方案二:列举生活中熟悉的几种物体,指出它们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例如,指出讲桌和木椅由木材构成;铝锅和铝勺由铝构成;铁锤和铁钉由铁构成.接着向学生提问:讲桌和木椅;铝锅和铝勺;铁锤和铁钉除形状和用途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东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一张课桌比一把木椅所含的木材多;一个铝锅比一把铝勺所含的铝多;一把铁锤比一个铁钉含的铁多.引出“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课桌和木椅虽然都是由木材构成,但是它们的质量不同.
注意事项:在质量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质量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才能比较质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二)新课教学。
1.质量的概念教学。
为了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量的不同,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质量.
2.质量的单位。
本处教学建议使用幻灯片投影或视频形式的教学手段.
教学中可先复习学生的原有知识,使学生知道吨、千克、克、毫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千克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1kg的质量有多大,使学生对千克形成具体观念.接着介绍吨、克、毫克,这些单位常用在什么情况下,例如汽车、火车的装载量,粮食、钢铁、煤的产量等常用吨,药房和实验室常用克或毫克做质量的单位.利用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质量”,可进一步使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此处可用幻灯片投影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物体的质量.使学生知道大象的质量是人的近百倍,鲸的质量可达大象的二十多倍,地球的质量是月球质量的八十多倍,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三十多万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由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温度的测量引出质量的测量。
实验演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而变化”,幻灯片放映辅助实验教学.
一个铁钉,它的质量是100g,把它弄弯,它含有100g铁这种物质.100g的冰化成水,质量仍是100g.将一个200g的大苹果从地球拿到月球上去,质量仍然是200g.
4.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识点的引入。
1964年,在西安出土了一只秦代生铁秤砣,它说明远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了秤.我国传统称量质量的工具是杆秤,今天还常用台秤、磅秤、电子秤.在实验室,称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由此引入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识点的学习.
5.天平的构造。
认真观察自己桌上的天平,认识它的构造.认真观察砝码盒内的砝码,观察盒内每个砝码的质量数,提示学生注意不能用手接触砝码,应当用镊子夹取.
学生观察一段时间,教师可用投影仪把天平的实物图打在幕布上,请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说出天平各部分构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说出自己所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最小称量.
6.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关于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教师可采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讲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分组让学生边看教师演示,边自己动手练习.最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搞清楚使用的步骤和方法.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篇12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质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并且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改变。
(3)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点和难点。
质量知识是今后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生活中不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的概念和属性,托盘天平的使用。
2、教学难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三、教法分析。
为突出重点,本课以引导性提问发现法为主线,以提问拓展学生思维,用引导让学生逐渐靠近问题实质,结合比较法,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为突破难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以生动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用实验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用反馈练习法检验所学知识及巩固所学内容。
四、学法分析。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和开拓型的人才,所以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我的上课,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分类比较导入新课讨论交流激发兴趣小组合作突破难点。
巧记妙学掌握重点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分类比较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学生活动,将上出示的图片:铁锤,小木块,铁钉,桌子等物体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从而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比较铁钉和铁锤、小木块和桌子同类物质所含的物质多少不一样,引出质量的概念。
2、讨论交流激发兴趣。
小组讨论说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阅读书本109页的小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大象质量是成人质量的多少倍?”
随后小组交流:1、一张邮票的质量为50。
2、一枚硬币的质量为10。
3、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
4、一头大象的质量约5。
使学生对质量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从而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
3、小组合作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为了攻破这一难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观察天平,说出天平的结构名称及作用;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学习天平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讨论天平的使用方法;
(讨论天平使用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3)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教师总结天平使用的步骤:放、拨、调、测、读、收。
(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身边一些小物体的质量,并通过讨论、交流和协作,使学生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教学重点。)。
4、巧记妙学掌握重点。
通过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先把天平放水平,后将游码左移“0”
再调螺母反指针,左放物体右放砝。
读准质量收完备,三点注意要记清。
5、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例1:(1)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进行调节;先将游码放在标尺的刻度线处。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铜块的质量是。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铜块的质量:把铜块放在天平的盘内。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篇1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电压》。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在工作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案这样的问题。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因此,面对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案我们应该有努力探索的精神。承认自己的恐惧毫不可耻,可耻的是你因害怕而裹足不前。对于这个问题也是一样的。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对于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案我们一定要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办法。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过渡句: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电压”一节是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电流和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压和电压表。电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不易理解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电学概念和电学规律的重要的基础知识。电压表是电学实验中的重要仪表之一,学生通过用电压表测电路中的电压,不仅锻炼了使用电学仪表的技能,而且可以加深对运用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的认识。
(过渡句: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电流和电路”这一章内容,已经具有了学习电压这一节的前提基础。而电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压”一词听起来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其潜能,老师仅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学生们可以自主探索电压的作用及测量方法,帮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学会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过渡句: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压的作用,电压的单位及换算,会正确使用电压表,会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养成自学的能力,通过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尝试探究活动的乐趣从而激发探究的欲望。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知道电压表正确的使用方法。
【难点】。
能够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大小。
(过渡句: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在初中物理的电学知识体系中,电压的概念是深入学习电学基本规律的必备知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电流表的使用,通过实验现象对比电流表、电压表使用的异同点加深掌握电压表使用的方法。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实验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实验探究学习。
(过渡句: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新课导入。
播放关于各种用电器电源铭牌的图片,播放城市夜景,闪电图片。电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电压”这个词。用电器要在一定的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大约是伏;电视机供电的电压是220伏;输电用的高压电线的电压可达几万伏甚至更高;它们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呢?引出课题电压。
环节二:新课讲授。
组织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通过讨论和师生共同总结可以得出,电压是电源提供的,电源有正负两个极,两极间有一定的电压。把用电器的两端分别于电源的正负极链接,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教师讲解电压通常用字母u表示,它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有千伏(kv)、毫伏(mv)。
在讲解完电压的相关概念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常见的电压(教材中小资料中常见的电压表格)。
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电压的作用、提供装置、单位及单位换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桌同学面前都有一个电压表,让同学们拿起来并观察,
教师讲解电压的高低可以用电压表测量,并说明学生面前的是学生用的电压表。
让学生独立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阅读完以后提问学生一下问题。
1、电压表应该跟被测用电器串联还是并联?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改正并总结。
教师讲解电压表的使用步骤:
1、调:调节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处。
2、认: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3、连:连接电压表。
4、读:读数。
实验结果表明,电压表两次的示数是相等的,即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相等。
紧接着让学生回忆电流表的读书方法,说出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的异同点。
学生通过实验室电压表测量电路电压,体会应用物理知识带来的快感,学以致用。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完本节课的新内容之后,给出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应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解题,以进一步加强对电压及电压表相关知识的掌握。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过渡句: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篇14
1、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
2、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3、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
1、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
2、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3、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
4、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节约能源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了天然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是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延续,是机械能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学习本节可以使学生对机械能形成比较具体的概念和全面的认识,在教材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教法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建筑拦河坝提高上游的水位,到水流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三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可以采用让学生阅读,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提供的资料是:我国水能的使用情况;我国风能的使用情况;关于水能和风能使用的照片。
做好调查的准备,课本后面有两个调查题目,分别是是否有利用水能和风能的可能,及是否有水电站,对于水电站做一些调查。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课题】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重点难点分析】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对于水轮机的构造和发电厂的组成不要详细分析,从联系实践来学习,并扩展对机械能的认识视野。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内容建议用阅读的方法学习
1,用课前诊测引入新课
提出思考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河水从高处落下,说明水的能量转化情况。
2,阅读水能的利用
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组织成小组讨论,并提交思考答案,由全班同学审查。此种方法适合于班级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并组织的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
方法2,提出思考问题:我国古代利用水能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水能发电的情况;拦河坝提高水位的意义;利用水能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和意义及其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阅读风能的利用
教学方法同上,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提供关于风能的利用的资料(这是在上一节课应当布置的课题),学生提供的资料可以由班级共享。对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可以提出思考问题:风能的利用状况;风能的特点(优点和发展特点)等。
4,布置学生实践题目
调查本地域中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状况;是否还有可以利用的水能和风能资源;实际的水电站的使用情况等。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篇15
《质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并且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们实验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们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改变。
(3)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们的认知规律。
(三)重点和难点。
质量知识是今后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生活中不为学生们所熟悉,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的概念和属性,托盘天平的使用。
2、教学难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们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们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三、教法分析。
为突出重点,本课以引导性提问发现法为主线,以提问拓展学生们思维,用引导让学生们逐渐靠近问题实质,结合比较法,最终让学生们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为突破难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以生动的感观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用实验探究法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用反馈练习法检验所学知识及巩固所学内容。
四、学法分析。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和开拓型的人才,所以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能让学生们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们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们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我的上课,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分类比较导入新课讨论交流激发兴趣小组合作突破难点。
巧记妙学掌握重点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分类比较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学生们活动,将课件上出示的图片:铁锤,小木块,铁钉,桌子等物体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从而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们比较铁钉和铁锤、小木块和桌子同类物质所含的物质多少不一样,引出质量的概念。
2、讨论交流激发兴趣。
小组讨论说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阅读书本109页的小资料,让学生们观察分析“大象质量是成人质量的多少倍?”
随后小组交流:
1、一张邮票的质量为502、一枚硬币的质量为103、一个中学生们的质量大约是。
4、一头大象的质量约。
5使学生们对质量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从而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
3、小组合作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为了攻破这一难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观察天平,说出天平的结构名称及作用;
(通过学生们观察讨论学习天平的结构,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2)学生们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讨论天平的使用方法;
(讨论天平使用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们,体现学生们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3)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教师。
总结。
天平使用的步骤:放、拨、调、测、读、收。
(引领学生们进行实验操作测量身边一些小物体的质量,并通过讨论、交流和协作,使学生们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教学重点。)。
4、巧记妙学掌握重点。
通过顺口溜,帮助学生们记忆。
先把天平放水平,后将游码左移“0”
再调螺母反指针,左放物体右放砝。
读准质量收完备,三点注意要记清。
5、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例1:(1)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进行调节;先将游码放在标尺的刻度线处。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铜块的质量是。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铜块的质量:把铜块放在天平的盘内。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篇16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和开拓型的人才,所以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站小编整理了初二上册物理《质量》说课稿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质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说这堂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质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并且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改变。
(3)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点和难点。
质量知识是今后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生活中不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的概念和属性,托盘天平的使用。
2、教学难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三、教法分析。
为突出重点,本课以引导性提问发现法为主线,以提问拓展学生思维,用引导让学生逐渐靠近问题实质,结合比较法,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为突破难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以生动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用实验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用反馈练习法检验所学知识及巩固所学内容。
四、学法分析。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和开拓型的人才,所以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我的上课,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分类比较导入新课讨论交流激发兴趣小组合作突破难点。
巧记妙学掌握重点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分类比较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学生活动,将课件上出示的图片:铁锤,小木块,铁钉,桌子等物体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从而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比较铁钉和铁锤、小木块和桌子同类物质所含的物质多少不一样,引出质量的概念。
2、讨论交流激发兴趣。
小组讨论说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阅读书本109页的小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大象质量是成人质量的多少倍?”
随后小组交流:1、一张邮票的质量为50。
2、一枚硬币的质量为10。
3、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
4、一头大象的质量约5。
使学生对质量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从而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
3、小组合作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为了攻破这一难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观察天平,说出天平的结构名称及作用;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学习天平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讨论天平的使用方法;
(讨论天平使用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3)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教师总结天平使用的步骤:放、拨、调、测、读、收。
(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身边一些小物体的质量,并通过讨论、交流和协作,使学生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教学重点。)。
4、巧记妙学掌握重点。
通过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先把天平放水平,后将游码左移“0”
再调螺母反指针,左放物体右放砝。
读准质量收完备,三点注意要记清。
5、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例1:(1)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进行调节;先将游码放在标尺的刻度线处。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铜块的质量是。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铜块的质量:把铜块放在天平的盘内。
例2: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_________盘,测得盛有水的烧杯的质量如图所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篇17
1、简介:本节为初三物理第一章第二节,教材通过滚摆和单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通过木球与弹簧片碰撞实验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也可以相互转化。最后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情况。本节是“机械能”这一章的重点,也是学习其它形式能的起点。
2、目的和要求:(1)知道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2)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重点:课本第4页实验1、2、3。
4、难点:由实验现象分析概括出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二、器材准备。
滚摆、单摆、cai软件、计算机设备。
三、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为了增加实验的`可风度,配合演示实验采用cai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可把实验1、2、3及人造卫星的运动由动变静、由小变大、由快变慢,使知识的传授具有鲜明的表现性,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更有利于分析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四、教学程序。
1、新课引入。
手持粉笔头举高,问:粉笔头具有什么能?为什么?(重力势能,被举高了)放手,下落过程中问:粉笔头又具有什么能?(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问: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指出: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这就是本节所要研究的内容。启动计算机投影本节cai课件封面: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新课教学。
实验1:滚摆实验。出示滚摆,并介绍构造及使用方法。告诉学生可通过观察摆轮上的红色标志来判断摆轮的快慢。
做此实验时,同步放映cai课件中的滚摆动画,引导学生对照动画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使学生总结出:下降时,滚摆位置变低,速度变大,则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说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上升时,位置变高,速度减小,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说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学生总结正确后,点按鼠标显示实验结论:滚摆实验证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相互转化。
实验2:单摆实验。展示单摆把小球拉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放开,观察小球运动情况。放映cai课件中单摆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出最高点a、c两处速度为零,则球从a—b—c的速度变化很容易观察出来,学生也好得出a-b-c和c-b-a的能量转化。点按鼠标显示实验结论:单摆实验证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相互转化。
实验3:此实验改为cai模拟实验,并把弹片改为弹簧来增大可见度。放映本实验动画,学生很容易观察弹簧被压缩后再恢复的动作,不难得出能量的转化。点按鼠标显示实验结论:撞弹簧的实验证明:动能和弹性势能可相互转化。
点按鼠标显示结论: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
3、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事例分析。
布置学生阅读课本p5面卫星和“想想议议”。学生讨论卫星和皮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放映东方红1号卫星绕地球运行动画。介绍卫星知识,告诉学生这是我国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讨论其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放映皮球动画,学生一目了然的就可完成“想想议议”的内容。
4、小结精练。
(1)放映cai中练习题,学生解答;
(2)讨论回答课本p9面习题4,讲评习题3、5两题;
(3)布置作业:p9面习题5、6、7三题。
五、时间安排。
1、新课引入3分钟,2、新课教学20分钟,3、举例分析10分钟,4、小结练习12分钟。
上一篇:小狮子活动教案【精编2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