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的加减法教学教案优推14篇
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增强实践操作,促进思维发展。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4年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的加减法教学教案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1
3、玩具。
教学内容:
玩具。
教材第6、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儿童喜欢的玩具,使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把2、3、5写的整齐、匀称。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老师出示图片,问学生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学生可抢答。教师并及时鼓励。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六页上面的图。让学生自己数一数,跟同桌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你是怎样数的?(有1个布娃娃、2个小朋友、3个花瓶、4辆汽车、5块积木。)。
全班反馈。
2、写数。
师:这些数你会写吗?你喜欢些哪个?它们像什么?
(1)学生自己写喜欢的数。www.
师:你认为自己哪个写的最好?板演。
(2)学生板演后比较.
比较过程中要讲出写数的方法。
师小结:写数时,1个数占半个田字格,可以占右半格,也可以占左半格。1、2、3、都是一笔写成,从上到下。4、5是两笔写成。
三、实践练习。
课本第7页,练一练。
(1)写数,让学生先描红,然后自己写,同桌并说说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2)看数划线,学生弄清题意后自练。
(3)数一数,填一填,知道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圈出四把太阳伞,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圈法?
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2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往往在组织教学时,会感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我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超市”、“购买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6、泡沫垫20块。
7、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如何运算5的加法,并能灵活的掌握5的加法。在活动中,幼儿跟老师不够配合,课堂不够活跃,可能是后面的设计有点抽象,难度大点,没有针对这里的幼儿的认知水平设这课。下次我再上,我改用让小朋友动手摆物体,然后把式子写写出来,这样他们就学会了、动手、眼、脑,也达到了就这结课的目的。
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3
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难点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角=()元1分米=()米2角=()元。
1厘米=()米1分=()元1毫米=()米。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橡皮的单价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元是4角8分或48分。
2、教学小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读作:零点零五读作:零点四八。
总结读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的方法:
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元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
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提问:为什么:思路: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元是5分,是5个,也就是1元的。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元是1元的。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1元的。
观察板书: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和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三、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1、出示例2:
2、1毫米表示多少米?7毫米呢?15毫米呢?
4、试一试:
5、练一练:1、2。
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五的1-5题。
练习时让学生自主练习,指名回答时要培养学生完整回答并应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阐明观点的习惯与能力。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呢学会了什么?
教学得与失:
课题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课时2。
目标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认识小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教学重点:数位顺序表、记数单位及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计数单位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卡片0、0、1、2和小数点。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导入。
1、写出下面的小数,并说出各是几位小数。
四点三九点五七零点零八三点零二零六点零四。
2、读出下面的小数,并说出各表示几分之几。
。
3、从右边起按顺序说说整数的数位。并说说每一位的计数单位,再说说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师相机板书)。
4、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并会读会写这些小数,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有关小数的知识。
二、师生探究。
(一)、学习例3。
1、你能先涂色表示上面的小数吗?
提问:你是怎样涂色的?为什么这样涂?
(1)1里面有几个?里面有几个?
(2)出示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问:从图中你能看出1和的关系吗?
明确:10个是1,1里面有10个。
3、你知道和有什么关系吗?和呢?
同桌互相举例说说。全班交流。
的进率是多少?
(二)、学习例4。
1、学生读题。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2、把这个小数写出来。
3、说一说每一位上的数各是几?各表示什么?
4、独立填写数位顺序表。
5、试一试。
同桌说说:是由()个一、()个十分之一和()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6、完成p31/练一练。
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校对。说说每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各是多少,合起来又是多少。
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反思:完成练习五/6--10。
1、练习五/6独立完成,集体校对,说说怎么想的。
2、练习五/7。
(1)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并读一读图下面的文字。
(2)师简单介绍发射“神州”五号飞船及刘翔获得“110米栏”金牌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写出相应的数。
说明:“十二秒九一”就是“十二点九一秒”
3、练习五/8组织学生将课前了解到的进行交流。
4、练习五/9让学生看清要求后想想每个小数在哪两个数之间,再分别在直线上标出来。
学生试标、、后说说是怎么想的。
重点指导和怎么标,可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5、练习五/10。
学生看清要求后,分小组开展活动。
要求:边想边摆,摆好后读一读。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摆法。鼓励学生摆出符合要求的不同的小数。
四、看书质疑。
五、介绍“你知道吗?”
教学得与失:
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4
1、出示3幅图(图片)。
2、生观察图,同桌互相说图意。
3、独立列式计算。
4、同桌讨论:找出3幅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5、生汇报。
1、一图三式(出示图片)。
独立看图列式。
汇报。
4+2、6-4、6-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每组任选一个算式展开讨论。
汇报。
2、找规律再计算。
6+12+43+43+3。
(1)找规律。
(2)计算。
(3)体会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p62t1、4。
7-3=47-4=3。
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5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往往在组织教学时,会感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我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超市”、“购买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6、泡沫垫20块。
7、幼儿每5人为一组,"屈,老师、教,案,网"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如何运算5的加法,并能灵活的掌握5的加法。在活动中,幼儿跟老师不够配合,课堂不够活跃,可能是后面的设计有点抽象,难度大点,没有针对这里的幼儿的认知水平来设这课。下次我再上,我改用让小朋友动手摆物体,然后把式子写写出来,这样他们就学会了、动手、眼、脑,也达到了就这结课的目的。
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会算。(完成p97页第3题)。
(1)课前测量自己的身高。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身高,并写下来。
(3)独立完成第3小题。
(4)指名汇报交流。余生帮助评价订正。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完成p97页第4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
(2)指名提出问题,师板书。
(3)生独立完成板书出来的问题。
(4)全班汇报交流、讲解订正。
2、完成p98页第5题。
(1)生读题后指名复述题意。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3)全班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方法。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p98页第6题。
(1)指名看条形统计图说数学信息。
(2)生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反馈、汇报交流。
2、学有余力学生完成p98页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7
活动目标:
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能分别用三句话讲述出一幅图的图意,注意用词正确。
活动准备:
教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出示图一。
“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哪位小朋友能用一句最简单的话将图上的事说清楚。”(山坡上有两只乌龟)教师移动磁性乌龟:“这件事还有谁也能用一句简单的话说清楚。”(又爬来了一只乌龟)请小朋友把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教师指图:“最后一句话应该怎么说呢?谁会用三句话把图上的事说清楚:幼儿个别、集体讲述三句话。
列算式理解其含义。
“谁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图上的表情?”
“这道算式什么意思?我们一起说说看。”
“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小组活动第一组:玩玩讲讲水果列算式。
第二组:玩玩讲讲动物列算式。
教后感:这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以内的加法。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出结果,尝试到了成功了,所以记得很牢。
活动反思:
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而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小丑左手拿着3个气球,右手拿着1个气球)。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气球?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1=4。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1=4”中“3”、“1”、“4”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1=4”意义精简为“3和1合起来是4”。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能够自己看着图说出算式的意思。
摆一摆、填一填。学生看着梨图,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填空。将摆、写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同时,又是对数形的结合。
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1=3”和“1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学生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图可以用同一个算式来解答。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8
折纸。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独立探索中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
1.复习导入。
(学生开始进行折纸、涂色的活动,教师进行巡视。)。
师:现在,哪个小朋友来介绍你和折纸与涂色情况。
生: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在其中一个小正方形上涂颜色,这个涂色的部分叫1/4。
生: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在其中的3个部分涂上颜色,涂色的部分叫3/4。
一会儿时间,学生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计算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合起是多少,你可列出哪些算式?
生:我可以列出:1/4+3/4。
生:我可以列出:3/4+1/2。
生:我可以列出:1/8+5/8。
生:我可以列出:5/8+1/4。
(教师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
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的,一类是分母不同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了整理。)。
师:这个同学说得正好,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就要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2.自主探索。
(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我选择了“1/4+1/2”的这一道题,它的计算过程是:1/4+1/2=2/6。
生:我也选择了“1/4+1/2”的这一道题,但计算的过程与他不一样。计算过程是:1/4+1/2=1/4+2/4=3/4。
生:我选择了“1/8+1/4”的这一道题,它的计算过程是:1/8+1/4=1/8+2/8=3/8。
生:我认为他的计算太复杂,我的计算过程是:1/8+1/4=2/12。
师:我听了很多同学的不同意见,但现在谁也说服不了谁,那该怎么办呢?能不能观察刚才所折的纸,从折纸的涂色部分中,思考、验证哪一种计算方法正确。
3.图像验证。
生:老师,我发现“1/4+1/2”在图上可以看到,它的结果应该是3/4。
生:我也发现了“1/8+1/4”在图上的结果是3/8。
师:那么这个3/4与3/8是怎样得出的呢?
生:我发现了,1/4与1/2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每份都相同的,才可以相加。
生:我有一个补充,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每份不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相加。
4.小结: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灵活计算。
5.练习。
67页第1、2、3题。
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教学是单调的,枯燥乏味的。再加上幼儿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为保持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注意游戏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把字形结合起来,通过游戏引导观察和教师范写。这节课重点幼儿会8的组成和加减法。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
2、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准备。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8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从1数到7。
二、新课。
1、看图启发幼儿在“7”的基础上发现“8”的形成。
给“7”添“1”是8,8里面有8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8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8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8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8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7=82+6=83+5=84+4=85+3=86+2=87+1=88+0=8。
8-1=78-2=68-3=58-4=48-5=38-6=28-7=18-0=8。
6﹑活动延伸。
7、复习总结。
教学反思。
反思:对于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标签”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材分析:
“加、减法的估算”是学生在学过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虽然“估算”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但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接触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只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学生就能比较容易掌握。教学中,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估算的算法多样化;能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和作用;并能运用估算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计算与初步估算”的知识和经验,有了一定的数感,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就对计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说学生对数与计算的感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从班级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县城,有的孩子是农村来的,但也在县城生活,对教材中的情境还是比较熟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但班里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个别学生一位数的`加、减都算不对,而且算得速度极慢,思维习惯不规范,学习方法不有效,习惯养成也不好,这都是需要关注的地方。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回到原来的教学楼上课,高兴吗?
生:高兴。
师:还有其他班的数学老师也来到了这里,请同学们起立向后转,向他们问声好。(学生问好)。
师:刚才和老师们打招呼时,觉得来了有多少位老师呀?
生:我猜有20人。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数的?
生:我蒙的。
师:那你蒙的有点多了。
生:有15人。
师:为什么猜这个数?
接着上面的环节,加深学生的认识,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
生:我大概看了一下,觉得像这个数。
师:眼力还不错!就差一点,还是少了那么一点点!
生:有16人。
师:恩?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老师刚才说15猜的少了一点点嘛,所以我就想,或许是16。
师:你很会收集有用的信息,帮助你分析!祝贺你,你说对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给老师们介绍一下,我们二(6)班有多少人呢?
生:43人。
师:还能怎么说呢?
生1:43人大约是40人。
生2:43人大约是50人。
生3:43人大约是45人。
生:16人大约是20人。
师:为什么要说成20呢?
生:因为16接近20这个整十数。
师:今天这个教室里大约有多少人?
生:电教室大约有60人。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们学生大约是40人,老师们大约是20人,合起来不就是60人嘛。
师:在数学计算中,有时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只要估计出粗略的数据就可以了,这叫做估算。(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2、探究估算。
师:星期天,妈妈带100元钱去买下列生活用品。(课件出示主题图。板书:100元)。
师:妈妈要买28元的热水瓶,43元的烧水壶,24元的水杯。
学生再次复述题意。
生:不需要。
师:请你帮妈妈估算一下,带100元钱够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你是怎样估算的?把你的方法给小伙伴们说一说。(学生互相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估算方法跟大家说说。
生1:我是这样想的:热水瓶28元,就是大约30元,烧水壶43元看成大约是40元,水杯24元大约是20元,30+40+20=90,所以100元钱够了。
师:他的这个方法好吗?大家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2:28+43+24=95,100元肯定够。
师:你这是直接口算出了准确答案,计算能力真高!
生2:我就是这个方法,我是从100元中减去28元等于72元,72元减去43元等于29元,29元减去24元等于5元,所以带100元够了。
师:你们用的是连减的方法。还有吗?
师:和小伙伴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想出其它办法。(教师巡视,及时捕捉学生中的先加后减的念头,予以启发。)。
师:通过商量,和小伙伴想到新方法了吗?
生3:先算热水瓶、烧水壶一共要花掉大约70元,还剩30元,水杯卖24元,钱是够的。
生4:也能先算烧水壶和水杯大约要用60元,剩下的40元买热水瓶足够了……。
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要求:
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苹果。
1、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
先自己分,再小组交流。
2、分组发言,整理板书。
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3、完成书上10的组成练习。
二、练一练。
1、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
先指导读懂题意,再连一连,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口算。生独立练习。
3、爬台阶。
(1)(1)出示小狗爬台阶的图,谈话引入。
(3)(3)移动小狗的位置,它现在又爬到了第几级,还有几级?……。
9、说一说,填一填。
(1)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把算式与图结合起来说一说。如10-8=2表示有10条鱼小猫钓上8条,河里剩2条,也可以表示河里还有8条鱼钓上来2条鱼。
三、数学游戏。
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12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老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老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要求:
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
1、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尝试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这一问题。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
3、学习解决书中其它的几个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思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巩固练习。
1、摆一摆,填一填。先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再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2、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看图,说一说“都坐下的,还有()把椅子空着。”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实践活动“小调查”
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
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14
活动目标: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老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老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活动反思:
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上一篇:加减法数学教案优质12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