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失重精彩4篇
【导言】此例“超重和失重精彩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超重和失重【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2、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对运动的升降机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讨论了什么是超重现象、失重现象以及完全失重现象,并指出了它们的产生条件。
教法分析
1、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清“实重”和“视重”。从而建立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同时认识到物体的重力大小是不会随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
2、依据力和运动的关系明确给出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件。
3、借助实验和课件建立感性认识,辅助理解;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 :视重和实重的区别。
示例:
(一)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视频:台秤称物体视重。
问题:1、物体的实际重力变化了没有?2、台秤的视数变化了没有?怎样变的?3、物体的重力和台秤的视数反映的力从性质上说有什么不同?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引出(分析时要建立如课本所示的模型):
实重:即物体的实际重力,它不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
视重: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它的物体的拉力,它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
超重:视重大于实重的现象。
失重:视重小于实重的现象。
完全失重:视重等于零的现象。
(二)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件
分析典型例题1,总结出物体超重还是失重仅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有关,而与其运动方向无关。
超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竖直向上的加速度。设物体向上的加速度为 ,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 .
失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竖直向下的加速度。设物体向下的加速度为 ,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 .当 时, =0,出现完全失重现象。
当物体运动加速度 =0时,视重等于实重,即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为了加强感性认识,提供课件:完全失重现象。(也可作该实验)
探究活动
题目:做一个关于失重或超重的实验装置(或设计一个小实验)
(提示:用火柴盒和发光二极管演示完全失重现象)
组织:自愿结组。
方式:展示、比赛,评出优胜奖。
评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超重和失重【第二篇】
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 周运琼
教学内容
高一《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七节“超重和失重”。
学生通过“力”“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为本节内容的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创造了一些可利用的条件。
教学流程
研究提示
1.预习教材“超重和失重”内容,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①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②超重和失重是不是指物体增加和减少了重力?
③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是什么?
2.课外探究完成下列任务
①观察、体验、调查、收集生活中出现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②自行设计一个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任务,教师检查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课前按老师要求对超重和失重现象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这节课我们将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让我们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更丰富一些。
二、进行新课
1.体验交流,分析特点
师:有没有同学亲身体验过超重和失重状态?先请这些同学介绍他们的体验经历。
生1:(介绍他暑期旅游时,在香港海洋公园玩“极速之旅”游戏的经历,并讲解“极速之旅”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此运动过程中感到了失重。)
生2:(受生1的启发,介绍了他乘升降机上、下楼,在升降机开始启动和停止前一小段时间的感受,并说明了原因。)
生3:(通过向家长调查,他介绍了农民挑重担时,为了减轻对肩部的压力,让担子上下振动,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即利用了失重。)
师:前三位同学结合体验和调查,给我们分析了几例超重和失重的现象,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这两种现象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概括一下: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叫超重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叫失重
师:从定义上看,我们能不能说超重和失重就是某一物体增加了重力和减少了重力?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重力大小由物体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决定,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
2.实验展示,挖掘条件
师: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同学找到了用实验显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方法,下面由他们来为我们进行实验演示,并展示他们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通过投影反映在大屏幕上,每生演示完毕,师生及时点评。)
生4: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①在钩码静止时,按图示方向粘贴纸条ab、cd;
②当手提细绳竖直向上加速运动时,纸条ab断裂;(演示超重)
③当手提细绳竖直向下加速运动时,纸条cd断裂。(演示失重)
生5:演示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①手握木条的一端,另一端加挂钩码,悬停空中;
②增挂钩码个数,至木条折断;
③手握另一相同木条一端,另一端挂好钩码(n-1),悬停空中;
④手举木条加速上移,木条折断。
生6:演示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①饮料瓶静悬空中和匀速上下移动时,均有水从小孔流出;
②饮料瓶从高处自由落下,无水流出;
③饮料瓶竖直上抛,无水流出。
生7:演示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①手握玻璃瓶静止或匀速上下移动,看到平常所见的火焰;
②手托玻璃瓶竖直加速下落时看到火焰变成椭圆形。
生8:演示实验如图5所示。
①一只手将纸条一端紧按在桌面上,纸条另一端压在重物与吊盘间,另一只手提着盘的吊绳缓慢下降,纸条拉紧后断裂。
②一只手将另一条相同纸条紧按在桌面上,纸条另一端压在重物与吊盘间,松开吊绳,重物与吊盘自由下落,纸条完好无损。
师:我们观看了以上几位同学的演示和实验报告,令人激动与佩服,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用不同的装置、不同状态的物质为我们显示出超重和失重的各种现象,并由物体运动状态分析出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我们一起归纳一下:
当物体向下的加速度a=g时处于完全失重的状态。
3.教师演示,激发情趣
师:看了同学们的研究过程,让老师在高兴之中产生了一种表演的欲望,下面由老师来给大家演示超重和失重的现象,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教师演示。
图6
①介绍实验装置;
②当箱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左灯亮;
③当箱体向上减速或向下加速时右灯亮。
师:观看了老师的实验,同学们从中可看出超重和失重现象能被我们加以利用。实际上各种物理现象均具有它的实用性,在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中,超重与失重早已被关注和利用,尤其是失重。如修建桥梁,为了减小车辆对桥梁的压力,将桥修成拱型,使车辆过桥时,处于失重状态。在宇宙的开发中,科学家利用航天器在进入轨道后处于失重状态的条件来实现在地面上难以实现的研究。将来建立了空间工厂,我们将会拥有泡沫金属,很长很细的玻璃丝,绝对圆的滚珠等一系列高质量、高标准产品,愿同学们能在那时大显身手。
通过对超重与失重的实验探究,使我们对超重和失重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我们的研究还可进一步,因此老师最后再给大家留下一个研究问题,希望你们有兴趣继续研究:当物体有斜向上或斜向下的加速度时,是否产生超重或失重现象。
超重和失重【第三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教学难点 :
在超重和失重中有关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拉力的计算。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生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那么:什么是超重和失重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超重和失重:
(1)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组1:
a:物体的速度方向和运动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b: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2)实例分析:
a:用投影品出示例题1:
升降机以/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站在升降机里的人的质量是50kg,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多大?如果人站在升降机里的测力计上,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大?
b:分析题意:
1)人和升降机以共同的加速度上升,因而人的加速度是已知的,为了能够用牛顿第二定律,应该把人作为研究对象。
2)对人进行受力分析:
人在升降机中受到两个力:重力G和地板的支持里F,升降机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据牛顿第三定律,只要求出前者就可以知道后者。
3)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F支,a均取正值,G取负值,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支-G=ma
则:F支=G+ma
代入数值得F支=515N,所以,F压=F支=515N。
c:问:如果升降机是静止的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又是多大?
F压=F支=mg=500N
d:比较前边两种情况下人对地板的压力大小,得到人对地板的压力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e:总结:升降机加速上升的时候,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比人实际受到的重力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超重。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超重现象呢?
(3)用投影片出示练习题:
一个质量是40kg的物体,随升降机一起以2m/s2的加速度竖直减速下降,求物体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大小,是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
学生自己分析得到:此时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F=480N,大于人的重力400N,即也产生了超重现象。
2:总结得到:
(1)当物体也向上的加速度时,产生超重现象;
(2)产生超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增大。
3、用类比法得到:
(1)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产生失重现象(包括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此时F压或F拉小于G。
(2)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时,产生完全失重现象,此时F压=0或F拉=0;
(3)产生失重和完全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4、巩固训练:
质量为m的物体用弹簧秤悬在升降机的顶棚上,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弹簧秤读数最小:
A:升降机匀速上升;
B:升降机匀加速上升,且a=
c:升降机匀减速上升,且a=
d:升降机匀加速下降,且a=
5:解答本课上的思考与讨论:
三、小结:
1: 叫超重; 叫失重; 叫完全失重。
2、产生超重、失重及产生完全失重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3、产生超重和失重时,重力、压力、拉力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四、作业 :
课本练习六
五、板书设计 :
超重和失重【第四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现象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的实质
教学难点 :
在中有关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拉力的计算。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生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那么:什么是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
2:知道产生的条件;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
(1)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组1:
a:物体的速度方向和运动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b: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2)实例分析:
a:用投影品出示例题1:
升降机以/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站在升降机里的人的质量是50kg,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多大?如果人站在升降机里的测力计上,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大?
b:分析题意:
1)人和升降机以共同的加速度上升,因而人的加速度是已知的,为了能够用牛顿第二定律,应该把人作为研究对象。
2)对人进行受力分析:
人在升降机中受到两个力:重力G和地板的支持里F,升降机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据牛顿第三定律,只要求出前者就可以知道后者。
3)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F支,a均取正值,G取负值,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支-G=ma
则:F支=G+ma
代入数值得F支=515N,所以,F压=F支=515N。
c:问:如果升降机是静止的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又是多大?
F压=F支=mg=500N
d:比较前边两种情况下人对地板的压力大小,得到人对地板的压力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e:总结:升降机加速上升的时候,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比人实际受到的重力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超重。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超重现象呢?
(3)用投影片出示练习题:
一个质量是40kg的物体,随升降机一起以2m/s2的加速度竖直减速下降,求物体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大小,是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
学生自己分析得到:此时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F=480N,大于人的重力400N,即也产生了超重现象。
2:总结得到:
(1)当物体也向上的加速度时,产生超重现象;
(2)产生超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增大。
3、用类比法得到:
(1)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产生失重现象(包括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此时F压或F拉小于G。
(2)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时,产生完全失重现象,此时F压=0或F拉=0;
(3)产生失重和完全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4、巩固训练:
质量为m的物体用弹簧秤悬在升降机的顶棚上,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弹簧秤读数最小:
A:升降机匀速上升;
B:升降机匀加速上升,且a=
c:升降机匀减速上升,且a=
d:升降机匀加速下降,且a=
5:解答本课上的思考与讨论:
三、小结:
1: 叫超重; 叫失重; 叫完全失重。
2、产生超重、失重及产生完全失重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3、产生时,重力、压力、拉力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四、作业 :
课本练习六
五、板书设计 :
下一篇:《精卫填海》教学设计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