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推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最新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篇】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1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⑴谁学下棋?
⑵怎么学下棋?
⑶学得结果怎么样?
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篇】
教学设想:
1、这是1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倾泻而出欲止不能。所以教学分为四个活动板块:字词擂台赛;走进录音棚;我是评论家;文化小使者。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合作,突出教师的点拨与小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比喻、排比、反复修辞的作用。
3、通过学习感受生命与力量的美,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做优秀的文化传承者。
学习重点: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理解各种修辞的作用,熟读成诵重点句。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安塞腰鼓的图片,)请同学们去看一幅图片,这是(腰鼓),它属于哪个地区(陕北),这是静态的安塞腰鼓,那么动起来的安塞腰鼓是何其壮观、何其豪放啊!(放舞动的安塞腰鼓的视频,放完后)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师说,然后学生读“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黑色字屏幕出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风采,它的魅力。 (板书课题)
二、字词擂台赛(会读、会写生字词)
1、老师手中拿着本课的生字卡,如果你认识,你就勇敢地站起来读,如果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两遍。(利用生字卡检查字词)
2、我们学习字词要做到温故而知新,请看屏幕,齐读两遍。(看屏幕齐读两遍)
三、走进录音棚
1、谈谈安塞腰鼓: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请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形容你读完本文的感受。 (根据本文学生的理解把几个关键词板书到黑板上,)文中的哪些句子或段落能体现这些感受?预设;
(1)如果第一个学生读的很好,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好在哪里?点拨:他完全可以是一名播音员了,注意了读音、节奏、重音情感。
(2)如果第一个同学读的不好,例如情感不到位,(上面两种情况不管出现哪一种,顺势而推)我们来感受一下名家对于安塞腰鼓的朗诵。(播放视频)
2、我是小小播音员:预设几个段落,指导学生朗读;
(1)第7段,从一路高昂和先缓慢后高昂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指导,来理解安塞腰鼓带给我们的感受。
(2)文章反复出现的核心句子朗诵示范,不同的重音停顿,效果不同。
(3)29、30段舒缓的语气去读,读出静中的动感想象。
四、我是小小评论家
过度:好一个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壮阔场面的安塞腰鼓!正源于此,安塞腰鼓被选入16届亚运会的开幕式,(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世博会、建国50年大庆等重大活动会演,知名度大增,红遍神州,成为安塞对外宣传的象征。)我们能不能说好1篇《安塞腰鼓》?请用“这篇文章好在——”结合具体的句子谈出自己的理解。(多媒体出示)预设:如果学生说的方面很多,教师此时可以出示幻灯片这篇文章好在;
1、用词。如:动词、叠词??
2、修辞。如:排比、比喻、反复??
3、句式。利用短句的形式
4、动静映衬。
学生有自己的见解,然后多读,通过读体现自己的理解。
最后教师点拨:比喻使语言更形象,排比使语言更增强语势,形象与气势并存。正是因为短句,才使文章的语言变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文字多么值得玩味呀,趣从文生。文章最后为什么又归于静寂,这是符合我们学习的规律,由动到静,让我们在静中去想,在静中闪动,以静衬动,动印痕于心!教师根据学生的补充适当点拨;
1、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2、从句式上说
“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从修辞上说
(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2)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本文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l)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4、从写法上说;
(1)能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例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2)动静结合。例如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静态描写
5、文章的情感:本文通过一系列对安塞腰鼓赞美的语词,来表现对安塞腰鼓的赞美,同时赞美安塞腰鼓给人的激情和力量,赞美黄土高原,赞美强健有力充满希望的黄土地人民。
五、主题探究,做文化的小使者
文章仅仅是在写安塞腰鼓吗?他为什么要写?让我们走进刘成章,(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他的第1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一等奖。散文集《羊想云彩》和散文《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 “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作者是陕北人,在他的生活中安塞腰鼓不陌生,我们从其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他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无限神往和倾心爱恋。唯有如此,他才写的酣畅淋漓,曲尽其妙。老师写了一首小诗,与大家分享。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生命和力量的渲泄;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人情和自由的挥洒;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明和文化的传承;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慷概激昂和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和魂魄!
我们一起读起来,希望每一个同学都做一名文明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好句,领会句子的表达方法。
2、积累成语故事和古诗。
3、充分发挥想象,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
习作。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制作课件。
五、教学时数。
4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激发兴趣,准备复习会认、会写词。
2、多种方式认读第一组词语。
3、认读、练写第二组词语。可以听写检查,也可以做选词写话练习。
(二)金钥匙。
1、用课件出示句子:“他们像麻雀一样蹦蹦跳跳,一会儿用这只脚,一会儿用那只脚。”
师:读一读,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生交流:体会到孩子们兴奋的心情,生活的无忧无虑。
3、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小结:描写人物要细致、生动。
4、从课文《张潇洒》和《暑假》中,找出这类句子,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5、说话练习:给大家描述一个你熟悉的人。学生互相评价。
(三)成语故事。
1、默读短文。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说说你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个成语的理解。
3、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四)古诗诵读。
1、你知道刘禹锡的哪些诗?
2、用课件出示《乌衣巷》及注释。
3、生熟读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4、交流,提出不懂的地方,老师加以点拨。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乌衣巷今非昔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人对此发出无限感慨。
6、有感情地读一读,背诵。
(五)布置作业。
搜集成语故事,准备开“成语故事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不少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举办一个“成语故事会”,看看谁读的成语故事多,讲得好。
(二)讲故事。
1、提出评比要求:
(1)表达清楚流利。
(2)讲得生动,有感情。
(3)理解成语的意思。
2、学生讲自己读过的成语故事。
3、组织学生评委打分。
4、评出优胜者。
第三、四课时
(一)导入。
读了《张潇洒》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张潇洒是个脑子里充满奇思妙想、敢于尝试的人。“小狗乐园”计划失败了,但说不定,不久他又开始了新的“工程”呢。你们说说,他可能又开始什么新的“工程”呢?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
学生畅所欲言。
那好吧,今天就让我们也来当一回作家,写一写张潇洒的故事。现在你就是文中的“我”,张潇洒就是你的同学,请你写一个小故事,讲讲张潇洒实施一个新计划的事。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大胆想象,故事要有新意。
2、可以将自己或同学做过的事挪到张潇洒的身上。
3、写的时候注意要把人物写生动,把事情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三)写作文。
1、学生自己构思。
2、写作文草稿,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四)讲评作文。
1、再次明确习作要求。
2、分小组,学生互评。
①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小组内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让同学来评价,指出优缺点。
②教师巡视,收集一些习作修改的情况。
(五)全班点评。
1、教师挑选一好一差两篇作文,让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
2、发现优点与缺点,讨论如何修改。
3、修改自己的作文并誊写。
(六)将班上优秀的习作展示出来。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篇】
《夜晚的实验》讲述了科学家从蝙蝠飞行的现象上发现了超声波,进而用这个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的事实。在教学中,我抓住“好奇”“奇怪”“猜想”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飞行现象上发现超声波的,并从中学习科学家留心观察,勤于思考,潜心研究,孜孜以求造福人类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引入文本
1、播放运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超声波治病,超声波勘探的几组CAI课件,让学生体会超声波的广泛用途。
2、你们知道超声波是怎样被发现的吗?它缘于一位科学家的夜间实验。
3、出示课题《夜晚的实验》
二、扣题生疑,走近文本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2、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要善于从这眼里发现问题,再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才是有目的的读,才会提高读的效率。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
三、扫除障碍,走进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检查认读,读准后再描一描。
3、轮读课文,检查自读。
4、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的问题。
5、交流:你读懂了哪些问题?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依据读一读。
(通过交流,让学生解决“谁做实验”“做了什么实验”“为何在夜间实验”等几个浅显的问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读中探疑,深入文本
(一)还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再读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1、快速浏览课文,将写斯帕拉捷实验过程的几段标出来。
2、指名读2---3节,看看斯帕拉捷的第一次实验。
(1)找一找斯帕拉捷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2)抓住“总认为”“完全”“不由得惊叫”等词语理解斯帕拉捷的感情变化。
(3)抓住“敏捷”、“敏锐”、“灵巧”、“灵活”来体会蝙蝠不是依靠眼睛来探路的。
(4)小结:斯帕拉捷蒙住了蝙蝠的眼睛,可蝙蝠仍能自由飞行,证明蝙蝠不是靠眼睛来探路的。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4-6节,完成表格。
4、比较4次实验,讨论:斯帕拉捷为何对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感到如此惊讶。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斯帕拉捷先蒙住蝙蝠的眼睛,是因为在我们的思维定势里总是认为眼睛是来看清东西,辨别方向的,只有多细心观察,多动脑分析,勤于实验,才能发现真正的秘密。
5、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启发?
(二)“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夜空,‘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让我们读读第7-8节,细细探明究竟。
指名读第8节,用手电筒配合一面镜子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如何用超声波探路的。
(三)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人们也因此发现了超声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超声波的巨大作用。齐读第9节。
五、设疑生疑,感悟文本。
1、是呀,“超声波”的作用真不小,超声波是斯帕拉捷发现的吗?为什么课文末尾写道“斯帕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恩惠呢?”
(再次让学生潜心会文,理解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无限意蕴,真正领悟文本的精髓,整合三维目标。)
2、再读课文,说不定你会找到更多的疑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你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又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文本。)
六、自选作业,拓展文本。
1、将自己的疑问列出来,与同学讨论交流解决。
2、查阅并收集有关发现或实验的小故事,办一期手抄小报。
3、你在生活中有没有有趣的实验或发现?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2个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思品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艰难困苦如同一个筛子,筛掉弱者,留下了强者。
教学重点:
想象女友不畏艰难在狂风暴雨中前行。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看门老人的话。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文字
一、导入,质疑。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筛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暴雨筛?)
二、读课文,理请文章脉络。
1.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随文纠正读音)
教师重点指导如下字词的读音
牛仔 鼓胀如帆 裹挟 渺无人迹 沮丧 撑开
2.同桌互读
3.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给课文分部分?说一说,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三、抓住主旨,自学课文。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的女友是怎样做的?读了课文你从中受到哪些启迪?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动笔画一画、做批注。
(2)生独立读—画—批
(3)集体交流。
A.教师点拨的重点: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1) 课文中多处描写了暴雨肆虐的情景,请你画出来,结合我的“女友”的做法谈一谈你的理解?
(2)展开丰富的想象,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再读一读这些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更加体会到女友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当我知道除了我,没有一个来时,我有些失魂落魄,而看门老人的话却使我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成功。老人到底说了什么呢?
B.理解老人说的话
(1) 出示投影
暴雨是一个筛子。胆小的、思前想后,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量和最不怕吃苦的人。
(2) 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3) 联系上下文内容谈一谈你的理解。
(4) 再读一读这句话,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生活中的实际谈。
(5) 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6) 将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和我的`做法结合起来读,感受理解。
(7) 此时你们明白了题目“暴雨筛”的意思了吗?
四、总结全文,谈感受。
1.读了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迪?(可以对题目、环境描写、女友在暴风雨中的情景、老人的话)
2.将自己最深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6 暴雨筛
筛掉:胆小的、思前想后的人
留下:最有胆量、最不怕吃苦的人。
下一篇:制作贺卡教案(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