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案例(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数学教学案例(实用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数学教学案例1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累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渗透有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及车溪风景区美景视频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大家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或者有什么非常想去的地方呢?

课件:春天来了

同学们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气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到民俗风景区宜昌车溪去看看。我们要到车溪旅游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生:租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或向往,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出示宜昌风景区春天美景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参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

(一)活动一:租车

1、(课件完整出示情境信息)生独立阅读信息后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1)我们班的同学有31名,为了安全学校还派了9名老师。

(2)大车每辆限乘18人;小车每辆限乘12人。(大车、小车图)

2、我们怎样租车呢?(对话框出示问题)

3、研究租车方案

温馨提示:

(1)请独立设计租车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里。看谁的办法多!

(2)四人小组交流,并对组内租车方案进行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3)看哪组合作,能把组内的想法有条理的进行描述。

A、学生活动

B、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

教师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表格,你认为那种整理得?为什么?(学生比较租车方案统计表)(板书:有序思考) 4、这么多种方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请看(课件添加信息):大车每辆160元,小车每辆120元。

5、猜一猜:哪种方案最省钱?

(板书:空位最少最省钱)

5、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分组计算各种方案需要多少钱。

比较得出租1辆大车2辆小车最合理,花了400元,空座位也最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不同的租车方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优越,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活动二:购门票

1、出示信息:同学们,我们坐上汽车很快就来到了车溪风景区的大门口,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信息),购买门票就可以进去啦!

成人票每张80元,学生票每张40元。

团体票40元/人(45人起订)

2、提出问题:怎样买门票最合算?

3、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设计方案。

(2)集体交流

(三)游车溪:课件出示:车溪美景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游览车溪。(看图片及介绍)

师:我们徜徉于车溪的青山绿水时,无尽的乡土气息如清泉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仿佛回到了“梦里老家”。

设计意图解决了租车问题后,学生已经略显疲惫。欣赏车溪风景区美景,调节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得到短时的放松,还能起到过渡的作用。

(四)活动四:用餐

师:醉人的景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肚子饿了。同学们我们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多媒体出示37页快餐店图片

1、合理点菜

(1)师:假如你们一组人到本店吃饭,你们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请大家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整理方案。

(3)汇报。

(4)仔细看看,哪种订餐方案好,为什么?引导得出点菜时注意营养,荤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时注意养成节俭的习惯。(板书:荤素搭配,注意营养,节约不浪费)

2、合理配菜

(1)师:同学们,现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四菜一汤并赠米饭的活动,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样配菜?怎样配菜才合理呢?请大家想一想,在小组内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点菜设计中,再与组内成员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的优越;对别人点的菜进行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增强了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反思交流、感受快乐

师:同学们,今天的旅游活动很顺利愉快,你们开心吗?在旅游中知道了什么?(生谈收获)

师补充: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约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四、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共同解决了旅游中许多问题,你们真棒!旅游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要考虑,如时间,住宿等等,课后为班级制定一份旅游计划。下节课再全班交流。

作业:

设计旅游计划

这次旅游,同学们非常高兴,还有很多收获,你们想去哪儿游玩?

布置学生设计旅游计划,填写旅游计划书。

一、创设情景,生产问题。

播放时钟滴答声,学生倾听。

师:这是什么声音?

生:这是钟表行走的声音。

师:你真聪明,人们把这种声音比作时间的脚步声,同学们说像吗?(像)

师:这匆匆忙忙的时间的脚步声,是谁发出的呢?

生:秒针

师:对啦,老师这里有一个钟表,钟面上有我们的两个老朋友。一个是时针爷爷,一个是分针哥哥,现在这个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吗?生:不能,因为它只有时针和分针,不完整。

师:钟面上应该还有什么呢?生:秒针

师:我们可以给秒针起个名字,叫什么呢?

生:秒针妹妹(秒针弟弟)

师:除了秒针妹妹(弟弟),钟面上还有什么呢?

生:(数字、大格、小格)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钟表,这是什么钟表呢?(电子钟、电子表)师:谁会看电子表呢?生:XX时XX分XX秒。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时分秒(板书:时分秒)

师:出示问题:

1、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2、时针走一大格是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1时=60分

师:原来啊,分针哥哥走60分,时针爷爷就走1时,同学们想不想去认识秒针妹妹呢?那就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秒的认识

课件展示秒针走一小格。师:这是多长时间?生:这是1秒钟

课件展示秒针继续走动。师:这是多长时间?生:这是10秒、30秒……

小结:秒针走1小格是1秒钟。

2、教学秒和分的关系

分组活动: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运动。

课件展示,分针走以小格,秒针走一圈(60小格)小结:1分=60秒

师:原来啊,原来啊,分针哥哥走1分,秒针弟弟就走60秒。有谁知道时针爷爷走1时,秒针弟弟走多少呢。生:时针爷爷走1时,秒针弟弟走3600秒。师:为什么呢,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生:……

出示:1时=3600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那么多的时间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些练习好么?

出示课堂练习:

1、做一做

3时=()分

4分=()秒120秒=()分

60秒=()分

2、比较大小

9分○90秒

4时○24分5时○500分

140秒○2分

3、在()里填上时、分、秒。

(1)一个小学生每天午睡1()。

(2)小芳吃饭大约用了25()。

(3)脉搏跳10次大约用了8()。

(4)一节课的时间是40()。

师:看来这些练习对同学们来说太容易了,你们愿意接受更艰巨的挑战吗?

练习:帮助小猫调钟表

体验1秒的价值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那么多的时间知识,并且用这些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那么,有谁知道有关时间的名言呢?生:……

配乐,课件出示时间名言,先让学生默读、感悟。再指名让学生配乐朗诵这些时间名言。

师:听了同学们这么精彩的朗读时间名言,让老师心里产生了很多的感受。时间不会因为我们做任何事停下它的脚步,当我们听到“滴答“一声的时候,又1秒钟过去了,再也回不来了,同学们说,时间走的快不快啊?(快)时间走的真快呀,当人们说起时间的时候,总会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它,这些词语你们认识吗?

出示“光阴似箭”“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学生朗读。

师:这些词语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一秒,因为我们的生命就是由这一分一秒组成的,这样才有了一天、一个月、一年……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1秒钟能做些什么吗?(想)老师也很想知道,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活动:1秒钟能做什么

教师读秒,学生选做一些有意义的小活动

1、60秒能做什么?

2、10秒能做什么?师:1秒能做什么?

生:……

师:其实啊,1秒钟还能做很多很多事情,1秒钟也可能发生很多很多事情。

课件展示1秒钟能做什么事情,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师:日常生活中,1秒钟的价值是巨大的,希望同学们珍惜每一秒钟、用好每一秒钟。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呢?生:……

“比较分数大小”案例分析

师: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大家能分别举一个例子吗?

生1: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生2:同分子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生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师:请大家分别说出这三种类型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生4: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较大的分数大。如>。

生5: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较小的分数大。如>。

生6: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要先通分,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如和,=,=,因为

师:那么,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些方法的呢?

生7: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包含分数单位的个数多,所以分子大的分数大。

生8: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少,那么其中一份表示的分数就大。

(有部分学生呈似懂非懂态)

生8: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有同样多的一袋糖,平均分给5个人吃和平均分给6个人吃,当然是分给5个人时每人得到的糖多。

(先前似懂非懂的学生也点头微笑了)

师:(表扬了生8,并准备进行小结)

生9:我觉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再比较,有时也可以先约分,再比较。如和,=,因为>,所以>。

生10:我觉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或约分再比较。如和,因为比单位“1”少,而比单位“1”少,因为>,

所以>。

(师和生共同为他鼓掌。)

生11:分母和分子不相同的数,还可以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如和,=,=,因为

(学生们不约而同地为之鼓掌)

师:刚才三位同学提出了比较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的独特方法,你们觉得这些方法,哪种最简便?

生12:能约分的,先约分再比较,显得简便。

生13:有些分数不能先约分再比较。我认为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显得简便。如和,化成和,比通分成和,数目显得小,因此来得简便。

生14:既然先化成同分子的显得简便,那么为什么课本上都讲先通分,再比较呢?

〖评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情境中被交流。从上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在自身的数学学习实践中都已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合作与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把自己对分数大小比较时积累的感性经验表述出来,使同伴们具体、清晰地区分比较分数大小的不同类型和多种方法,尤其是有几位学生还提出了与书本上介绍的方法不相同,却也十分科学、有效的方法。如课本中对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一般采用通分的方法,而学生们经过讨论与交流,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分别提出了先约分再比较,先把分子化相同再比较以及联系分数意义逆向思考来比较等等富有创造性的方法。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与大组汇报,把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进行了有序的梳理,通过分类、举例、转化、联系、深究……等活动,将课本中结构严谨的规则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相适应的,便于学生长久储存和随时提取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学生对分数大小比较的各种类型、方法及其来源,不是堆砌而成的“知识山”,而是形成井然有序的“知识链”。

数学教学案例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三角形的面积》

案例背景前几天上了一节“三角形的面积”感触颇深。“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学期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资料,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从猜想、操作、验证到得出结论,再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描述

1、假设猜想: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说出前三种图形的面积的求法,观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该怎样转化推导。

2、操作验证:根据你的猜想,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根据学生描述得出结论:把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原先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3、继续引导:这个办法怎样样谁还有不同想法,做法

生: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样样

生:也很合理。(表扬,祝贺)

师:你还有其他做法吗

生:选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先三角形底的2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

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样样看来同学们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想出的办法还真不少,那么,你感觉哪种办法最好最有创意

师: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就是。。

生: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4、共同把这个结论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师:谁愿意到黑板面前写一下

生:书写。群众订正。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你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师巡视指导反馈,自由到板前书写。群众订正。

5、公式的运用:要想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需要明白哪些条件

生: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那么,我们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题好吗

生:独立完成课本中试一试题目

6、小结: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能够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求出,让我们共同走进生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师:(课件展示题目)

生:独立或与同伴合作研究完成。

总结: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常规性的课,关于这节课的教案不少,课我也听了不少,如何体现“观念更新,基础要实,思维要活”,我觉得以往老师们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对课堂的设计以及处理都很不错,而这节课让我感触很深: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思路独特新颖。

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以前的教学改革,大多停留在数学学科层面上,往往比较注重将教科书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和怎样教,学生却不明白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很难得到发挥。因此,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2、让探究式学习具有必须的开放度。

探究式学习要不受任何人的约束,要有必须的开放度。在上面这一环节中,教师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让学生有自主选取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教师带给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学生透过猜想、操作、验证等一系列的活动,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展现了自我,方法多样且独特,是以往教学所没有的,实在是妙不可言。既渗透了集合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也让学生看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悟了生活中的数学。也为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和合作精神。

3.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案例3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务必的数学。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统计》一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统计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

师:过几天我们要迎来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准备召开一个联欢会,老师想为大家买一些水果。但是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买什么好呢

生1:能够用举手的方法来决定买什么水果。

生2:能够投票,大家喜欢什么水果,就买什么水果。

师:你喜欢什么水果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大家喜欢的水果有这么多,怎样办请小组讨论

生汇报:用统计的方法,看同学们喜欢第一、第二多的水果是哪两种,就买那两种。

师:好,就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下面大家依次上来,用准备好的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学生上台用星星贴在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师:你们看哪两种水果最多人喜欢这下你们明白买什么水果吗(生齐声说)

师:那我们就买这2种水果。生活中用统计的方法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买水果”的问题。今后你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分析:

这个案例能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中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案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搞笑的“庆六一”开联欢会买水果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发。由于学生喜欢的水果很多,但是只能买2种水果,产生进行统计活动的需要,务必从同学们喜欢的水果中选取最多人喜欢的2种水果。只有透过统计才能确定买哪2种水果。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境中,学生用心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

体会与反思: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料应当是现实的、有好处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资料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出发,灵活选取素材。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搞笑的“庆六一”开联欢会买水果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发进行统计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如:先要明白哪2种水果是最多人喜欢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用“贴星星”的方法,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只有让学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才能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见解。课学教学要有师生平等、开放的良好学习氛围,为学生带给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案例中,教师本着同学生商量的语气“买什么好呢”、“怎样办”,让学生在这种简单、自由的氛围中交流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学习氛围浓厚,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料是现实的、有好处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案例中,教师提出“开联欢会,由于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水果,买什么好呢”那里遇到了困难,产生了分歧,有了争执。教师把握机会组织学生讨论,这个讨论是必要的,也是适时和有价值的。那里融入了小朋友的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方式,大胆地进行探索、创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统计的整个过程中真心体会到统计的好处和价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案例4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

(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

4.游戏

(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20 2292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