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教案(优质14篇)

深成 分享 时间:

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理解古代文化、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以下是阿拉小编整理的语文文言文教案相关范例,供您参考借鉴,感谢支持。

语文文言文教案

语文文言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一些重点虚实词的用法。包括文中一些特殊用法的词,一词多义,表示时间的词,数词的应用。

2、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并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应用。

3、深切感受口技这一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热情。受到艺术的熏陶。

【教学重点】

重点虚实词的落实,积累背诵。

【教学难点】

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设想】

设想为不提问课,主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CAI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交待学习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1篇课文《口技》,这里说研究而不说学习,是希望本节课同学们要以研究的态度,发现的精神来学习这节课。

二、听读课文,请你发现

1、文中有一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内容,请发现,找出来。

2、文中有一个字可以拎起全篇,请发现,找出来。

三、研究课文

1、文章是如何表现口技表演之善的?找出相关的语句,研究一下。

2、请你说话:

用口技人表演之善,从()这几句可以看出,它写出了()的句式,说说你的研究成果。

3、请你归结:

文章表现口技人表演之善,主要表现在:

⑴对()的描摹

⑵用()的'烘托

4、请你思悟:

研究了本文表现口技表演人表演之善的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写作有什么启迪?请说说看。

四、请你发现,落实字词

1、概括老师的示例,分组发现:

第一组:发现文中用法特别的字词

第二组:发现文中古今异义的字词

第三组:发现文中表示时间的字词

第四组:发现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

2、交流

3、请你做做,课堂训练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对声响的正面描摹

口技

用观众反应侧面的烘托

简单的道具

语文文言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研读现代汉语语法从而了解古代汉语语法,文言文教学:《文言文语言现象入门》教案。

教学设想:

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法知识相当薄弱,有必要详细讲述,使他们迅速理解文言文语言现象。选取初中文言课文的句子,通过学习旧知获得新知,温故知新。

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习惯,后人总结规律,便形成语法。文言中所谓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翻译成的现代汉语而言。

二、查《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概念。页码如下:

名词886 动词301 形容词141 数词1176 量词792 代词240

副词397 介词650 连词782 助词1644 叹词1225 主语1643

谓语1316 宾语87 定语298 状语1656 补语101

三、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子:

年少的我一直做着美丽的梦

明确:

1、单句成分位置关系

主 状 谓 宾

主语在谓语之前

状语在谓语之前

宾语在谓语之后

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文言文教学:《文言文语言现象入门》教案》。

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

主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

宾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状语:副词,介宾短语

四、短语:大于词,小于句。任何句子不加标点即为短语。

A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主体、中心,整体上具有名词性,语法作用大致与名词相同。可作主语宾语。

并列关系

用“和、跟、同、与、及、以及、或”连接

语文文言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认识活板的发明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及重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

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

②认识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会整理归纳文言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同义词及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教学时间】

( 第一 学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

1、由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3、释题并简介作者

(二)自学

自学内容(一)走进文本,疏通文意

自学方法1、朗读课文

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1)给下面加粗的生字注音。

昇( )炀 ( ) 砥( ) 贮( ) 燔( ) 讫( )

又为活板( ) 薄如钱唇( ) 蜡和纸灰( )

数十百千本( ) 更互用之( ) 以纸帖之( )

予群从( )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已 后 典 籍 皆为 板 本

其 上 以 松 脂、蜡和 纸 灰 之 类 冒之

则 以 一 铁 范 置 铁 板 上

以 备 一 板 内有 重 复 者

用 讫 再 火 令药 熔

其 印 为 予 群从 所 得

2、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要求: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识,解释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将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集体解决。

方法指导:留、换、增、删、调。

(三)当堂检测(归纳总结):

1、通译全文。

2、通假字

(1)活板 板通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通

(3)若止印三二本 止 通

(4)文理有疏密 文 通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A、板印书籍

B、火烧令坚

C、木格贮之

(2)名词作动词

A、则以纸帖之

B、用讫再火令药熔

4、一词多义:

(1)为

唐人尚未盛为之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又为活板

每字为一印

满铁范为一板

未为简易

每韵为一帖

不以木为之者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2)印

板印书籍

每字为一印

(3)就

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4)帖

则以纸帖之

每韵为一帖

(5)其

其法

其上以松脂……

按其面

其印自落

其印为予群从……

(6)火

火烧令坚

持就火炀之

用讫再火令药熔

(7)之

唐人尚未盛为之

之类冒之

持就火炀之

更互用之

则以纸帖之,木格贮之

旋刻之

不以木为之者

以手拂之

(四)作业:

1、归纳总结本文的重要实词、虚词。

2、翻译课文。

3、预习:

(1)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活板的制作过程吗?

(2)在说明活板制作技术时,采用的顺序是什么?(结合文中句子归纳)

(3)活板有什么显著特点?体现在哪里?

语文文言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特点;感悟作者用语言营造的声音世界;文言实词积累。

教学设计

解难回顾

组织学生将上课时留下的问题的讨论结果公布出来;学生互相评价。

教师点拨重点实词的理解。

会宾客大宴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当是时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不能名其一处也几欲先走。

研读欣赏

1.请学生表演朗读全文,特别让学生感知能否从其朗读中感受故事情节发展及每一个场景的特点。

朗读完后,请学生点评,重点引导学生分小组品味、发言,教师归纳小结:

表演前的肃静而紧张的气氛,紧抓“满”“无”二字,体会宾客对这位名噪京城的口技表演艺术家的向往之情。

第一幕场景: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犬吠”使一家人由睡而醒,“欠伸”“呓语”之声都能听见,更显其静。后由睡到醒,形成了一个高潮。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疏而密、由少而多。

第二幕场景:再次营造深夜寂静气氛,声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第三幕场景:紧张慌乱及表演以假乱真造成的紧急气氛。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品味课文结尾一段的作用:

再写道具,与第一段呼应,侧面反衬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让人恍然醒悟,原来一场出神入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口,而非借用他物。

问题探究

由学生分组表演善口技者表演前及每一幕场景的观众反应,教师引导学生从每一幕场景的关键神态描写词语来评析。

归纳提高

让学生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及其不同作用,辨别文中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并举《陌上桑》加以体会。

正面描写:精彩的内容。

侧面烘托:a.简单的道具。b.观众的反应。

拓展延伸

屏幕展示教师对文章的概括,由学生填空。□教学设计

一张______,两三件______,四方______,听得五______,六______,心里七______八______,好似九______,真乃十______。

(答案:口,道具,宾客,五体投地,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死一生,十全十美)

作业

模仿文章写法,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刻画一个人物或描写一幕场景。

板书设计

口技

林嗣环

1.表演内容梦中惊醒

渐入梦乡

火场百象

2.表演道具 一桌

一椅

一抚尺

3.观众反应伸颈、侧面、微笑、默叹

意少舒、稍稍正坐

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语文文言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本学期学习的文言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领悟其中的道理,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外收集喜欢的文言文,准备交流。

2、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激趣

1、师谈话: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用之于政治,可以治国安邦;用之于军事,可以百战百胜;用之于艺术,可以美轮美奂;用之于个人,可以修身养性……我们从小就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屏幕显示:诗词等)这个学期,我们在语文课上学到了哪些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呢?

二、温故知新,复习课内文言文

1、谈谈对文言文的认识:

师小结:文言文,言简意赅,琅琅上口,便于传诵,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回顾本学期学习了哪些文言文。

4、小组合作,复习文言文。师提示:朗读,释义,明理,背诵

5、小组汇报。注意生生互动,读得充分,入情,有韵味。形式多样

三、归纳学习方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

四、拓展延伸,交流课外文言文。

1、文言文充满哲理,饱含人生经验的语言,能使我们陶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不少文言文,我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各小组交流课外收集的文言文。)

2、各小组上台,幻灯展示收集的文言文,汇报自学收获。

小结:同学们收集到的文言文真是美轮美奂。因为时间关系,还有很多妙文我们来不及看,同学们可以下课后继续交流。

五、总结。

板书设计:(略)

语文文言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语文文言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品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

2.从故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侧面挖掘做人的智慧。

3.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教学方法

自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

略。

二、导入新课

由成语“毛遂自荐”导入课文。

三、播放“毛遂自荐”相关视频。

四、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读课文

1.毛遂为什么能勇于自荐?

2.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让楚王定盟约的?

3.毛遂是个怎样的人?

4.平原君是个怎样的人?

5.作者是如何来塑造毛遂这个人物形象的?

五、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以上问题。

六、教师提问点拨

1.毛遂为什么能勇于自荐?

提示:

首先他确有真才实学,这是他勇于自荐的基础。从他到楚国后的表现和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其次,对自己充满信心。他认为自己不为人所知,只是因为没有遇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并不是自己平庸。再次,他对入选的19人有深刻的了解,认为他们是一群庸碌之辈,自己不在他们之下。

2.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让楚王定盟约的?

提示:

按剑而前……今十步以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示之以力)

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示之以利)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示之以信)

3.毛遂是个怎样的人?

提示:

有义勇精神、慷慨纾难、智勇双全、有礼有节的门客形象。

言之成理即可。

4.平原君是个怎样的人?

提示:

喜士养客,但闭塞视听,对人才不能亲自考察,唯左右毁誉是从。可是他能引咎自责,勇于致歉,重视人才,是一诸侯国里有权势、有见识的开明政治家形象。

言之成理即可。

5.作者是如何塑造毛遂这个人物形象的?

提示:

把人物放在矛盾斗争的.冲突中来表现;

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个性化的语言。

6.课文中的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言之成理即可。

7.文言常识

⑴通假字

合从于楚“从”,通“纵”

其末立见“见”,通“现”

使遂蚤得处囊中“蚤”,通“早”

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奉”,通“捧”;“槃”,同“盘”

公等录录“录录”,通“碌碌”

⑵古今异义

今楚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

⑶特殊句式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定语后置)

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状语后置)

七、课后作业

1.笔译全文。

2.结合课文,写1篇文章,谈谈你对“毛遂自荐”这一行为的看法。

语文文言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语文文言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翻译常见误区

2、学习文言文翻译要求和翻译方法。

学习重点:

1、2

教学时数: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能理解并翻译浅易的文言文中的句子。

这是文言文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点。尽管我们平时很重视文言文翻译的训练,但同学们翻译的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与“信、达、雅”的标准相对照尚有很大差距。从句意理解上看,或者整个句子理解错误,或者个别词语认识有误,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整篇旨意的准确把握。从翻译方法上看,许多学生不能坚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致使译文只反映原文大意却破坏了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如何实现“信、达、雅”的目标?除了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之外,还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考点阐释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首先,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全文中理解句子。要整体把握全文,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充分利用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来理解句意。

③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点句子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理枝叶;或抓住关联词语,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④调动已有的教材知识,进行比较推断,帮助理解。

★文言文翻译要求:信、达、雅

1、“信”是指译文的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即译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2.“达”是指译文的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畅,没有语病。

3.“雅”是指译文的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优美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在具体翻译时,对文言文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达,还应该用意译作为辅助方法,使句意尽量达到畅达、完美。

三、翻译常见误区

错译。主要表现在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运用方面。

译错词义。混淆实词的古今意义和词类活用规律,忽视多义词的义项选择,不熟悉词的通假现象,缺乏古代文化常识,都会导致错译实词。例如:沛公军霸上 译成:沛公刘邦的军队在霸上

语文文言文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语文文言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联系现实对《学生铭》谈看法并仿写教学重点、

难点

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3、提供一些画面让学生们匹配相应的课文语句

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先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

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全班交流提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四、联系现实,发表见解出示仿写篇《学生铭》,提要求有学生学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1篇《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学生交流谈看法。

五、学生仿作看了刚才的学生铭,了解了刘禹锡借陋室以言志,表达自己不贪恋富贵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你能否借鉴他们的写法写1篇仿作?

提出要求

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语文文言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掌握文言实词,正确翻译全文,理解类比、对比、反问在说理中的作用。

准确把握文中楚王和晏子的人物形象,感受晏子有利有礼有节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正确翻译全文,理解类比、对比、反问在说理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文中楚王和晏子的人物形象,感受晏子有利有礼有节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时代背景介绍:齐景公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攻打齐国几乎兵临城下。通过这次教训,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外交才干的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

此时楚国由楚灵王执政,他目空天下,狂妄自傲,因此打算羞辱一下齐国的使节“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晏子,于是便有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

2、楚王想出了一个怎样的阴谋?晏子又是如何化解阴谋的.?

二、初读翻译

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自读课文,圈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3、互助翻译,疏通课文

三、理解课文

1、楚王要“辱”谁?(真的是为了辱晏子吗?)

“齐之习辞者”VS“习辞者”

2、楚王为了“辱”成功,做了哪些准备?

与左右大臣合谋

安排演员

选择时机:酒酣

3、在宴席上正式“演出”时有没有破绽呢?

4、“王视左右曰”,此时的楚王可能有怎样的语气神情?

5、面对楚王的别有用心的刁难,面对国家尊严受到威胁,晏子是如何应对的?晏子运用了哪些方法技巧进行反击?

对比 淮南为橘VS淮北为枳

类比

对比 在齐不盗VS入楚则盗

弊在楚

5、“王笑曰”,楚王此时是一种怎样的笑?

6、从全文来看,体现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晏子为什么要“避席”?

7、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8、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

1、通过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复习文言文知识

语文文言文教案 篇13

【课题】

伤仲永

【创意说明】

文言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独立完成作业,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教学步骤】

1、导课:

俗话说先天不足后天补,也就是说在后天的教育中得到弥补。如果先天条件好,天资聪慧,后天得不到正确的教育,那结果又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柳宗元的《伤仲永》。

2、整体感知:

⑴ 朗读理解课文:

对照书下注释,自己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字、词,理解疑难,自行解决。

① 给加粗的字注音:

世隶耕( )

伤仲永( )

泯然众人矣(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

称前世之闻( )

② 理解加粗词的意思:

未尝识书具

自为其名

稍稍宾客其父(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仲永之通悟

不能称前世之闻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或以钱币乞之

③ 朗读要求:

注意停顿,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⑵ 理解课文内容:

讨论并归纳: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年幼时,具有作诗的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又过7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3、拓展延伸:

⑴ 方仲永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从方仲永个人情况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⑵ 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作者认为,人的天资与后天的教育,二者之间后者更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材是至关重要的。

⑶ 伤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① 因仲永的悲剧而伤,幼时天资过人,最终却泯然众人;

② 伤社会上如仲永之父贪财短视的.可悲之辈;

③ 伤邑人闻听盛名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

这也正是文中感慨受于人者不至也的深远意味。

⑷ 交流自己学习这篇文章的体会。

⑸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资料整合平台】

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临川先生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作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主张,既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语文文言文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积累“夺、伐、疾、间”等实词,“与、而”等虚词

2、熟读全文,背诵重点段落,准确翻译全文。

教学流程: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12分)

1、竟死于秦而归葬(终于)20、被发行吟泽畔(通“披”)

2、争宠而心害其能(妒忌)

3、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4、“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

5、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6、可谓穷矣(处境困难)

7、其文约其辞微(简约)(含蓄)

8、惠王患之(担忧)

9、大兴师伐秦(发动)(军队)

10、臣请往如楚(到,往)

11、奈何绝秦欢(断绝)

12、屈平既嫉之(恨)

13、人君无愚、智(无论)

14、顷襄王怒而迁之(放逐,流放)

15、楚有宋玉、景差之徒,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类)(效仿)(说话得体,善于应酬)

16、然亡国破家相随属(接连)

17、短屈原于顷襄王(诋毁)

18、怀瑾握瑜(保持)

二、一词多义(43分)

1、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抢夺)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失,耽误)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改变)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夸耀)

2、近者奉辞伐罪(讨伐)

3、其后秦欲伐齐(攻打)

4、此五霸之伐也(功劳)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痛苦)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迅猛)

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锐利)

5、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

6、君有疾在腠理(病)

1、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2、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3、侯生乃屏人间语曰(秘密地、悄悄地)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表时间有时、偶然)

6、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形容鸟声宛转)

7、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顷刻)

8、安得广厦千万间(指房屋的`间数)

9、间不容发(空隙)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

2、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相信)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言语真实)

4、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

5、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随便)

6、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

7、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

8、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人)

9、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真诚的誓言)

20 3760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