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精推的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范例【精彩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家长精推的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范例【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家长必备的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第一篇】
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教师出示:
164+1818+46。
693-1450-355。
先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分组计算,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二、创设情境.。
问:同学们都去过商店买东西吧,要算一算买来的东西共花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今天,我就要去商店去买两样东西,请你们帮我算一算需要用多少钱?
出示动画混合运算,问:看图谁能先说说我要买些什么,然后列个算式表示要花的钱数?
学生汇报并列式,引出例1.。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理.。
1.尝试计算:164+63。
(1)学生独立试算,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3)学生汇报,研究算法.(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64+63164+63。
=64+63=64+18。
=64+18=82。
=82。
(4)比较异同,总结算法.。
分析比较以上两种计算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2.改变例题,学习例2.。
(1)将例1164+63变为:
164-63164+63。
164+63164-63。
(2)学生独立选做,可任选一题,也可全做.。
(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3.归纳推理,总结规律.。
讨论:观察比较,例题中的4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4.初步练习,深化提高.。
计算:5887-292=?并思考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方法,强化知识.。
1.计算下面各题.。
393+486244-423。
174-124813+46。
四、质疑,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接龙游戏。
游戏目的。
家长必备的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第二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瓶)。
321812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1(元)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家长必备的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运算。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一、观察情境图,使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出示课件)。
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师提出解决问题。
1、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2、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
三、尝试与探索。
四、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学生可能有三种算法。
1、18÷3=6(元)6×9=54(元)。
2、9÷3=3(元)18×3=54(元)。
3、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
汇报的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全班共同解决。
方法三的算式有乘也有除,教师小结:有乘也有除的运算叫乘除混合运算。
引导重点。
1、让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班内反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达成共识。
连除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五、练一练。
自主练习第1题。
买6包葡萄干要42元,买10包葡萄干需要多少元?
将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
包数。
钱数。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答案!
六、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
生2:我想买9千克。
生3:苗圃里有12行番茄苗,每行有60棵。
生4:把他们全部移栽到种植区,每行栽9棵。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算法。
3、班内反馈,按小组进行。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家长必备的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第四篇】
教材分析:。
《混合运算》是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本节课是“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不带括号的两极混合运算。教材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即:饮料问题及购鞋问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分析,归纳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既锻炼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又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些学生在课外还接触了两级混合运算,并从父母或其它渠道获得了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可以说,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有一定运算基础的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同时,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促使其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教具准备:cai。
教学重点: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知识点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以后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知识的基础,因而其作用是承上启下的。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本着生活化、问题化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以“廉价超市”清点库房这一现实情境为切入点,导出“饮料问题”,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归纳,又通过解决“鞋子问题”进一步探索、归纳出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终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数学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学生交流发现的信息。)。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针对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以生活中这一生动的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学生可能提出:我想求三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我想求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解决饮料问题。
师:刚才有位同学提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瓶饮料”,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试算,全班交流)。
师:哪位同学想第一个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生1:24+24+24+8=80(瓶)。
生2:24×3=72(瓶)。
72+8=80(瓶)。
请该生说一说每步算的是什么。
生3:24×3+8=80(瓶)。
生4:8+24×3=80(瓶)。
(3、4算法如果出现,教师给予表扬。)。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样写算式的?
生:我是仿照以前学过的加减混合算式来写的。
生:我在书上看见过这样的算式。
(如果生3和生4的方法没有出现,教师可提出郎蓝灵鼠的问题:把生2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师: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4×3+8。
=72+8。
=80(瓶)。
师:说得真不错,哪位同学的算式和他的一样?(学生举手)你能不能再说说?
生:我先算的是乘法,然后算加法。第一步求的是3箱饮料有多少瓶,第二步求的是一共有多少瓶。
师:有没有和他们不一样的算式?
[鼓励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个性话的做法。]。
生:老师,我是这样列的,8+24×3。
师:啊,你的算式和他们的真不一样。那这个算式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小组讨论。
生:我也是先算的乘法,求的是3箱有多少瓶,再算加法,求的是一共有多少瓶。
师:为什么不先算8+24呢?小组讨论。
生:不可以,因为那样得数就不对了。
生:我们先算乘法,是要先求3箱一共有多少瓶,然后才能求一共有多少瓶。
师:原来是这样啊。在这两个算式里,我们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8+24×3。
=8+72。
=80(瓶)。
2、尝试应用,解决购鞋问题。
学生观察、汇报。
师: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试算,全班交流。
生1:36÷4=9(元)。
63-9=54(元)。
请该生说一说每步算的是什么。
生2:63―36÷4=54(元)。
(请该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中没有出现这个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改写)。
师:63―36÷4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然后呢?
3、知识归纳、内化。
师:我们再来回顾这两个算式(24×3+8和63―36÷4),看它们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
(集体回顾这两种算式的运算过程)。
师:那向这种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减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应该怎么说呢,让我们小组共同讨论一下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归纳运算顺序)。
三、走进生活,体验成功。
师:今天,我们总结了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你愿意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做一些练习吗?(愿意!)。
(教师组织学生解决课后“练一练”习题)。
四、畅谈收获,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过得愉快吗?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今后,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你准备怎么做?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强调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打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
家长必备的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第五篇】
教学内容:
p35、3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理解三步计算运算顺序;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题。
1、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看看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演示例题,指名说说图上的信息。
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象棋的单价是12元,围棋的单价是15元。
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个基本数量关系式?
复习: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尝试列式,并交流。
(1)分步列式: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
(2)综合:123+154。
(可能还有):(12+15)(3+4)。
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下面的算式为什么是错的?它这样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3、运算顺序。
123+154123+154。
=36+154=36+60。
=36+60=96(元)。
=96(元)。
比较这两种运算顺序,它们都对吗?哪个更好?为什么?
指出:这是一个三步混合运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别先算象棋和围棋的钱。
4、学生完成试一试:150+12065。
做完后交流,可能会有个别学生先算乘,如果有可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运算顺序,乘除在一起的时候,谁在前谁先算。
5、结合两题引导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做在自备本上。
802+764。
2406-217。
45-2034。
51-363+25。
指名板演再结合具体问题交流。
2、下面的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题略)。
建议:做混合运算,要先观察该题的运算符号,可把先算的步骤划线表示,然后再算。
3、比一比,你能说出原因吗?
2530+2520。
84040-40040。
25(30+20)。
(840-400)40。
第一组题可引导学生结合乘法意义来说,或是结合具体问题来举例说明。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4题)读题后让学生解释人均居住面积的含义和求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3、(第6题)比较两小题,说说两题的联系。
4、把这3道联系实际问题做在作业本上。
家长必备的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第六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如果有小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并按照顺序正确计算。
2、在辨析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省和思辨,从而自觉意识到要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3、在对比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能正确运用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一、 思考交流,梳理知识。
1、创设情境。
谈话: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前一天,同学们到超市购买食品
一盒德芙巧克力40元 一盒牛奶9元 两袋可比克薯片6元。
提出要求:根据下面问题直接列综合式,并说说运算顺序和得数。
(1)1盒巧克力、1盒牛奶和2袋薯片共多少元?(出示:40+9+6)
(2)1盒巧克力比1袋薯片贵多少元?(出示:40-62)
(3)1盒牛奶的价钱是1带薯片价钱的几倍?(出示:9(62))
(4)2盒牛奶和2袋薯片共多少元?(出示:29+6)
(5)2盒牛奶的价钱是2袋薯片价钱的多少倍?(出示:296)
2、自主整理。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按运算的顺序把它们分类整理吗?同桌交流想法,把算式分类整理在作业本上。
全班交流。
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以下两种:
(1)从左往右算为一类;先算后面再算前面为一类。
第一类:40+9+6 296 29+6
第二类:40-63 9(62)
(2)只有加减法的为一类;只有乘除法的为一类;加或减与乘或除混合的为一类;有小括号的为一类。
第一类:40+9+6
第二类:296
第三类:40-63 29+6
家长必备的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第七篇】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单元教学重点: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单元教学难点:
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1)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3、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教师出示情境图,教师板书课题:小熊购物。
二、自主探究新知。
1、解决第。
(1)个问题胖胖应付多少钱?
1)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教师总结重要数学信息。
2)大家看小熊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小熊应付多少钱?这个问题。
3)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出现的不同做法。
4)展示学生作业,并引导其他学生质疑第二个算式是什么意思?若学生中不出现第二个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
5)脱式计算: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教师结合算式指导学生进行脱式计算,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6)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总结。
2、解决第。
(2)个问题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1)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2)集体反馈时,(重点让学生结合情境,理解为什么用上20减34)。
家长必备的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第八篇】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
备注。
一、复习旧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三、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口算练习九第1题。
问:分数除法要怎样算?
2、引入新课。
这节课,就用学过的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习分数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1、教学例5。
出示例5。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出:按照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分数连除,要转化成分数连乘来计算。改写成连乘后,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相乘。
2、教学例6。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结。
根据例5、例6的学习,你能说一说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吗?
指出:在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里,凡是遇到除以一个数,都可以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转化成分数连乘来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行。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
练习九第2题第一、二行,第3题第二行。
这节课的例题对学生而言很简单,但是练习九的第3题解方程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解方程上比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