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混合运算教案实用3篇
【导言】此例“数学混合运算教案实用3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计算同级运算、两级运算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使学生养成规范解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小括号的作用,能准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式题。
教学难点
学生能规范地脱式计算。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软件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刚刚结束了+-黄金周,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度过的,你们想知道小动物去了什么地方吗?
[多媒体软件伴随录音:清晨数学王国的闩口站满了游客,不一会儿却传来吵闹声。鸭姐姐得意地说:我的票上有+、-号我该排在队伍最前面。猫头鹰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票上有、号,我该排在第一个。两人吵闹得面红耳赤,大黄狗跑过来大声嚷到:别吵了,我的票上有( ),你们都该排在我的后面去。师:同学们,你们当小裁判,判断下谁该排第一?跟随学生回答揭示课题。
二、探究尝试,总结规律。
1.以旧带新
3+4x8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试给它加上我们的新朋友小括号,使它变成
另外一道题。学生试做例题(3+4)x8
2.合作探究
3+4x8 (3+4)X8=3+32 =7x8=35 =56
师:请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观察、比较去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3.反馈练习
42(17-11) 100-(60-10)
(35+14)7 12(2x3)
(让学生先读题,自选两道独立完成。)
4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呢?
一看(看清题里是否有小括号,有哪些运算);
二想(想一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运算);
四查(要有步步检查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小动物们在我们公平的裁判下来到了数学电影院,观看了电影《符号妈妈》。
同学们谈一谈看完电影的收获。(通过一场电影,把学习的几种运算顺序融为体,既实现了知识的整合,又便于学生掌握和区分。)
2.小动物参观了数学迷宫,闯关练习。
第一关:先读题,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
顺序。
20+7x6 (82)X9
4x68 72-99
36(43-39)100-15+5
第二关:判断下面各题,结果相等的画,不相等的画,请同学们自己读题,认真思考一下。
10+155=(10+15)5
5X(3-2)=5x8-2
2x4x3=3x2x4
60-(30-20)=60-30+20
3.小动物来到了数学游艺厅。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数字2、5、6和运算符号组成两步式题,结果要比14大。
四、小结
师:小动物们快快乐乐地玩了一天,同学们猜猜它们会有什么收获?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上面的3篇数学混合运算教案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混合运算教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2
教学内容:《混合运算》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混合运算》是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本节课是“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不带括号的两极混合运算。教材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即:饮料问题及购鞋问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分析,归纳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既锻炼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又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些学生在课外还接触了两级混合运算,并从父母或其它渠道获得了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可以说,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有一定运算基础的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同时,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促使其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教具准备:CAI
教学重点: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知识点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以后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知识的基础,因而其作用是承上启下的。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本着生活化、问题化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以“廉价超市”清点库房这一现实情境为切入点,导出“饮料问题”,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归纳,又通过解决“鞋子问题”进一步探索、归纳出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终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数学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大家喜欢喝饮料吗?“廉价超市”清点库房,发现还有这么多瓶饮料,请看大屏幕。(出示56页主题图)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发现的信息。)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针对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以生活中这一生动的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学生可能提出:我想求三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我想求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教师要有选择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浅显问题即时解决,重点问题集中解决,较难问题课下解决。对于本课有关的问题教师要板书,有待于集中解决。]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解决饮料问题
师:刚才有位同学提的问题是 “一共有多少瓶饮料”,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试算,全班交流)
师:哪位同学想第一个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生1:24+24+24+8=80(瓶)
生2:24×3=72(瓶)
72+8=80(瓶)
请该生说一说每步算的是什么。
生3:24×3+8=80(瓶)
生4:8+24×3=80(瓶)
(3、4算法如果出现,教师给予表扬。)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样写算式的?
生:我是仿照以前学过的加减混合算式来写的。
生:我在书上看见过这样的算式。
(如果生3和生4的方法没有出现,教师可提出郎蓝灵鼠的问题:把生2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师: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4×3+8
=72+8
=80(瓶)
师:说得真不错,哪位同学的算式和他的一样?(学生举手)你能不能再说说?
生:我先算的是乘法,然后算加法。第一步求的是3箱饮料有多少瓶,第二步求的是一共有多少瓶。
师:有没有和他们不一样的算式?
[鼓励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个性话的做法。]
生:老师,我是这样列的,8+24×3。
师:啊,你的算式和他们的真不一样。那这个算式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小组讨论。
生:我也是先算的乘法,求的是3箱有多少瓶,再算加法,求的是一共有多少瓶。
师:为什么不先算8+24呢?小组讨论。
生:不可以,因为那样得数就不对了。
生:我们先算乘法,是要先求3箱一共有多少瓶,然后才能求一共有多少瓶。
师:原来是这样啊。在这两个算式里,我们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8+24×3
=8+72
=80(瓶)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这一生活中生动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新知识有机结合。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尝试应用,解决购鞋问题
师:刚才我们顺利地解决了饮料问题,再来看一看“廉价超市”两款漂亮的鞋子。(出示57页主题图)谁把有关鞋子的信息和问题说一说?
学生观察、汇报。
师: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试算,全班交流。
[在解决完“饮料问题”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购鞋问题”,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落实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关注了学习的“亲历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品格。]
生1:36÷4=9(元)
63-9=54(元)
请该生说一说每步算的是什么。
生2:63—36÷4=54(元)
(请该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中没有出现这个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改写)
师:63—36÷4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然后呢?
3、知识归纳、内化
师:我们再来回顾这两个算式(24×3+8和63—36÷4),看它们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
(集体回顾这两种算式的运算过程)
师:那向这种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减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应该怎么说呢,让我们小组共同讨论一下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归纳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三、走进生活,体验成功
师:今天,我们总结了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你愿意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做一些练习吗?(愿意!)
(教师组织学生解决课后“练一练”习题)
[设计意图:1题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最后交流;2、3题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做法,鼓励学生用一个算式解答,并说出每一步的解题思路。]
四、畅谈收获,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过得愉快吗?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今后,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你准备怎么做?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强调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打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
[在本节课结束之前引导学生畅谈收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带来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2~103页第5~10题。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
师:在正式进入课堂前,我们先来做几道口答题热热身,好让我们的脑筋灵活起来。请抢答。
1、口算下列各题。
2、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问:你是根据什么来改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调动学生的思维灵活度,通过分数改写小数练习,为下面小数的混合运算埋下伏笔。]
一、导入
同学们,在智慧国里有一颗智慧树,这是它的树桩。今天就让我们用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帮它吸收能量,从而长出叶子、结出果实,你们有信心吗?(板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巩固练习
师:树桩上的每根树枝,都含有一个问题,同学们只有解决了每这些问题,智慧树才能获得能量,长出叶子和果实。
1、锦囊袋一: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教材P103第9题)
问:你能把每道算式里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吗?(学生口答)
问:你能口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吗?(学生汇报)
过度:通过这个练习,我们知道,有时把分数改写成小数,计算起来会更
简便。第一枝丫的叶子获得能量长出来了。还有其它的枝丫等着我们的帮助呢,我们要赶快去看长二个锦囊。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意识到有时把分数改写成小数,计算起来会更简便。从而提醒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2、锦囊袋二:我会算
①+②+
③40(+)④()
师:课前让同学们回去做了预习,谁来说说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完成这些题。
过渡: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算;有括
号的先算括号内的,再算括号外的。它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在你们的努力下,这枝丫也长出叶子来了。我们要加油,看最后一个锦囊。
[设计意图:新课程最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计算教学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迁移、变化、综合而成。通过本题练习,使学生发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3、锦囊袋三:我能解(书本P102第8题)
问:从图里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怎样计算现在储蓄罐里有多少钱?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过渡:同学们,当我们熟练的掌握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后,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大家请看,最后一根枝丫的叶子也长出来啦,现在智慧树充满着朝气。那我们再一起帮它结出果实,好不好?
[设计意图:小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学生也有与价钱打交道的经验。通过这道题设计,让学生回忆并体验到小数加减法实用性。]
三、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书本P102第7题)
师:从图里,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同学们提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真不错。老师也提了些问题,你们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智慧树才能获得果实能量,有信心吗?
问题一:买一副乒乓球拍用去元,买2个乒乓球用去元。应找回多少元?
问题二:怎样买最便宜?应找回多少元?
过度: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帮助智慧树获得了果实能量。接下来是一道富含大能量题目,同学们可要努力啦。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且通过本题,提高学生的处事能力。]
2、思考题
一个物体从高空下落,经过4秒落地。已知第一秒下落的距离是米,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都比前一秒多米。这个物体在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
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介绍相关知识)
师:要求物体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我们可以先列表整理一下数据。(师生共同列表整理)
师:通过列表整理,我们可以知道第一秒下落多少米?第二、三、四秒呢?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该怎么列式计算?(总)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过渡:一个物体从米高的地方下落只要4秒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人是很难作出及时反应的,为人为己,我们要极力杜绝高空砸物行为。
[设计意思:科学是神秘,是学生极为好奇而又极为迷惑的领域。这一道题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一方面是为激起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增长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思维,要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策略,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满树的智慧果吗?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智慧树长出了叶子,结出了果实,你们真棒。也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看着这棵满是果实的智慧树,你能根据刚才由树桩,到长出叶子,再到结出果实的整个过程,结合自身来说说你的想法吗?
上一篇:幼儿园教案样例屈老师(4篇)
下一篇:教案封面格式(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