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水的科学教案
【前言】这篇由网友“好学”分享的“小学水的科学教案”优秀范文,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办公学习更轻松,希望对您有所用途,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小学水的科学教案 篇1:
教学意图:
玩具是每一个小学生的最爱,并且各种各样的颜色对于他们来说也充满了好奇,这节活动课就是通过让学生在玩小汽车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对颜色的兴趣,感受和同伴一起玩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对颜色感兴趣。
2.会将小汽车车轮或其他圆形的东西蘸颜色在白纸上滚。
教学准备:为每个宝宝准备一辆玩具汽车,拉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你们猜猜是什么
2.在学生自由猜测时,教师掀掉布,给学生一个惊喜:
(师:“看,是什么”)(小汽车)
师生一起说说小汽车的种类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这么多好玩的小汽车,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啊”
(教师讲清楚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汽车玩。)
二、引发兴趣,教师进行示范演示。
1.师:小朋友们,快来看呀,老师的汽车会变魔术! 教师把汽车车轮蘸上颜色在白纸上开过,边开汽车边念儿歌“小汽车,嘀嘀嘀,真有趣。”
2.引导学生观察小汽车滚出来的画,师:厉害吧,老师的.小汽车还会画画呢,看,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回答像什么时,教师要给与肯定。)
3.师:同学们,你们的小汽车能画画,依靠的是什么力量
(推力拉力)
三、活动结束
1、每人一个方向盘,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做开小汽车的游戏。
2、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小学水的科学教案 篇2: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水和水蒸气》。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一个实验:往浅碟子里放入水然后放在阳光下,观察碟子里的水量变化。通过这个实验引出水蒸发成水蒸气的概念。第二部分先是分析水在什么情况下会蒸发得更快些。然后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蜡烛加热汤勺中的水来进行实验。第三部分是讲水蒸气又会重新凝结成水,并通过实验“把冷烧杯倒扣在热水上”进行证明。最后根据这个知识点来解决上一节课的遗留问题: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形成的原因。根据教材内容和三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环节一:动态观察,引出蒸发,环节二:实验探究,加快蒸发,环节三:静态观察,发现凝结,环节四:深入思考,解析白汽;环节五:课外延伸,回归生活。下面我进行具体的展开介绍。
一、动态观察,引出“蒸发”
为什么说是“动态观察”呢?因为在上这一堂课之前我让学生回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观察一块湿手帕上的水的变化,分时间段进行记录:5分钟、30分钟、2小时、第2天早上,让每位学生亲身体验一次水蒸发成水蒸气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观察学生收获一定很多,所以一上课,我首先请学生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许多学生说手帕慢慢变干了。然后我接着提问那么手帕里的水到哪里去了呢?我请你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有些学生说水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这时我顺势引出蒸发的概念: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蒸发。
学生对于水蒸气肯定很好奇,这时候我再请学生把这块手帕重新打湿,观察一下湿手帕上的水蒸气,可以用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可是为什么啥都没有观察到呢?这个时候我再请学生比较一下水和水蒸气,这样就可以直接地把水蒸气的特点总结出来了: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气体。这个环节是我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添加的,通过这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明确水和水蒸气的区别,深入的了解水蒸气。
然后请学生举举生活中水蒸发成水蒸气的现象,学生说湿衣服慢慢变干,下雨过后水洼里的水会慢慢变干,洗了的头发会变干等等,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二、实验探究,加快“蒸发”
水会蒸发成水蒸气,那怎样能让它蒸发得快些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
活经验会想到可以用风吹,用太阳晒,用火烧等方法,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让汤勺里的水在短时间内蒸发,我们选择用“酒精灯加热”的方法。课本中是用蜡烛进行加热,但是我觉得这个方法有三个问题:第一,点燃蜡烛会浪费很多时间;第二,蜡烛不容易固定在桌子上;第三,蜡烛加热会产出很多黑烟,影响实验效果。所以我们选择酒精灯,方便而且可以保证实验效果。实验记录单我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让学生观察的更仔细,分成三步记录:刚开始我们发现水中有很多小泡泡,水面没什么明显的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水中有很多大泡泡冒出,水变少了;最后我们发现汤勺里的水没有了,都蒸发成了水蒸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加热可以加快水蒸发成水蒸气。
并且表格最后我加入了一栏“加热中我们还发现了汤勺中的'水面上方出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亲眼目睹“白汽”现象。
三、静态观察,发现“凝结”
水会蒸发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那水蒸气会重新变成水吗?许
学生会说可以重新变成水。“那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看水蒸气变成水?我们今天就来做一个实验试试看。”然后进行小组实验:将一只冷烧杯倒扣在热水上,观察烧杯底部的变化。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可以发现烧瓶底部出现了小水珠,得出水蒸气可以重新变成水。
那水变成水蒸气的条件是什么?先不急着回答,我拿出准备好的热烧杯放在热水上,请学生观察,发现热烧杯底部没有水珠。通过这样的对比,再请学生来思考这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得到答案: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是遇冷。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也相应的突破了。
这个时候再来解决上一节课遗留的问题: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是由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外壁形成的小水滴。
四、深入思考,解析“白汽”
该环节重点分析第二个实验中汤勺水面出现的“白汽”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烧水时水壶口也会出现这种现象,那么这种“白汽”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首先,这个“白汽”是看得见的,说明它不是水蒸气,因为在前面的知识点中讲过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所以这个“白汽”应该是水。那这个水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再来分析下,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是遇冷,水壶口中的水在加热后会有很多水蒸气跑出来,这些水蒸气温度很高,遇到的外面冷的空气后变成了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汽”。这样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再加上深入的分析,这样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也突破了。
五、课外延伸,回归“生活”
本课最后我出示一个生活中的小问题:
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家里的墙壁上、地面上会有很多“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还可以请学生课后继续查资料研究,让他们意识到科学源于生活,生活展现科学!
小学水的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点
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
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教学准备
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
全班: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
教学过程
一、测量水温的方法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板书:测量水的温度
2、师:书p45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
3、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
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5、师: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p45的插图和方法。(学生阅读)
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介绍完了之后,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
(归纳:
(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
(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
(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
(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二、测量水的温度
1、师:清楚了测量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来实际操作一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快。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自来水,2号杯内装的是温水、3号杯内装的'是烫手的热水,4号杯内装的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我们来比一下哪个小组测量的温度既快又方法准确,及时记录在p46的表格中,同时要小心热水烫手。开始吧。
水温的测量记录
自来水的温度
温水的温度
烫手的热水的温度
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
2、学生测量后汇报。
(预设:通过交流能发现个小组测量同一种水的温度有差异。)
讨论: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引起的,教师再做适当讲解。)
小学水的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读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盲童安静神奇的灵性,激发她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4、涵咏品味课文语言,感受课文的美。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春天,把这个词读一读,读了这个词,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2、再看老师板书:在春天前面加上触摸一词。
什么叫触摸,就是碰一碰,摸一摸。把课题读一读,读得美一点。
3、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谁触摸春天怎样触摸春天用什么触摸春天)
二、初读
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你们刚才提的问题来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大家读得很用心,很投入,下面老师就请同学起来读课文,要读得字字响亮,句句通顺。
3、指名读课文。
4、相机出示文中一词流畅,比较体会它的含义。
三、研读
1、课文中是谁触摸春天呢(板书:安静)
2、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用什么来触摸春天的呢现在请你们拿出笔来,把课文中描写安静触摸春天的句子找出来,划下来,然后轻声地读一读。
3、交流:
⑴ 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流连什么意思整天流连说明触摸春天的时间长。
⑵ 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读一读,看看安静用什么来触摸春天(板书:用手 用鼻) 再读一读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她的触觉很敏锐,对这些花很熟悉。)
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读读句子,我看到了一个什么奇迹哪个词也充分表示这是一个奇迹(竟然)竟然是表示什么意思呢(指意料之外。)这在安静的生命历程中也是一个奇迹,你从哪里体会到呢(脸上充满了惊讶。)她惊讶什么(全新的体验,全新的经历。)
⑷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
张望是什么意思请一位同学表演一下,安静是盲童,她看得见吗她是用什么来张望呢(板书:用心)
请大家用心地来把这节课文读一读。
看到这样感人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想对安静说些什么呢作者也被这感人的.情景感动了,她有想到了什么呢
示课文最后一节。读了这句话,你又明白了什么呢
生命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四、作业
课文用优美的语言述说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课文学完了,你准备给自己布置一些怎样的作业呢
小学水的科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比较水的方法有很多,认识量筒和毫升。
过程与方法:能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进一步学会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学会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及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利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较出水多了多少。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师生交流法、对比观察法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为学生准备三瓶水。三个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还是一样多?先让学生观察一下,然后找几个学生简单说说并说出理由。
2、新课教学
1、讨论比较水的方法并比较
(1)讨论比较水多少的方法。
先提问:要比较这两个瓶子中哪个瓶子里的水多,直接用肉眼观察行不行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办法呢?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不要只局限于一种方法。并进行学生讨论交流。再汇报:你们决定用什么方法来比较?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方法:倒入同样的`杯子、瓶子比高低;倒入小杯比杯数;用秤比重量……)
(2)学生比较水的多少。
刚才师生一起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办法,这些办法都可以来比较水的多少,下面就请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办法来比较两个瓶子中水的多少。同时,老师要提醒大家在倒水的过程中不要将水倒出来,保证比较的准确度,把学生的比较结果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使用量筒比较水的多少。
(1)引出量筒。
新课教学中已经比较出来两个瓶子里水的多少了,那么其中一个瓶子里的水比另一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怎样来描述呢?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为了精确地测量水的多少,需要借助专用测量水的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
(2)认识和使用量筒。
问学生一些问题:观察量筒,比一比谁的发现多?注意量筒是玻璃做的,我们在观察使用时要注意什么?(轻拿轻放)
老师总结:量筒壁上有刻度,这刻的单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来表示液体的单位。在我们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升?一次最多可以测量多少毫升的水?
提问:你们认为在读数据时,视线应怎样?出示:(读数示意图)视线应与量筒上的刻度与液面相平。
3、巩固提高
很多学生一定想马上使用量筒来测量水的多少了,接着就请各小组用量筒分别测出三个瓶子里各有多少水?相差多少水?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探究记录纸上。各组汇报测量结果。
4、小结延伸。
师生总结本课内容。就怎样比较水的多少进行了研究,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新的问题吗?在生活中,大多数液体的包装材料上都标有具体多少毫升的数据,请大家注意观察。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