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打电话》教案【精选29篇】
通过情境模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理解电话费用计算,激发学习兴趣,是否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打电话》教案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生活中的数字 篇1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教学内容是在幼儿学习两种物体的不同排序方法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对教材要求的了解,我拟定了这节课的活动目标为:尝试用两种物体按一定规律排序,初步掌握两种物品的不同排序规律和方法。在情境中感受多种有趣的排序现象,在游戏中体验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根据本次活动的教学任务,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掌握两种物品的不同排序方法。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两种物体按一定规律排序,初步掌握两种物品的不同排序规律和方法。
2、在情境中感受多种有趣的排序现象,在游戏中体验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课件;树叶、花生、豆子等;展示版块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1,寻找“abab”的规律。
1、“今天森林体育馆里要举行动物运动会,邀请小朋友们去当小观众,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了。”
师:“运动场布置的真热闹,你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是怎么排队的?”
2、幼儿观察并进行表述,如运动器械皮球(同色)是按照“大的、小的、大的、小的……”规律排列的;气球是按照“红的、紫的、红的、紫的……”彩旗是按照“三角形、长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规律排队的等。
3、教师进行小结。
二、观看PPT2,探索运动员进场的各种排队规律。
1、运动会要开始了,小动物们个个精神抖擞地进入场地了,瞧,首先进场的是跑步运动员,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有精神地向我们走来。都是什么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如果再来一些小兔小羊,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2、接下来进场的是爬树运动员,“松鼠 松鼠 猴” “ 松鼠 松鼠 猴 ” 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排队的?如果再来一些松鼠 松鼠猴,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3、最后进场的是举重运动员,这些大力士是怎么排队的?如果再来一些象 熊 河马,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三、制作奖品,再现物体的序列。
1、小朋友们真会观察,发现了藏在小动物们队伍里的规律。真棒!现在动物运动员们正在紧张的比赛,马上要到发奖的时间了,大老虎给我们传来了一个紧急消息,奖品还没准备好,要请我们来帮忙,你们愿意吗?不过,他有一个要求,要将指定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来制作奖品,你们可以吗?
2、引导幼儿在五组操作材料中自选一种材料,自定序列或根据序列指示制作奖品。a、用两种豆子制作奖牌;b、用树叶制作花环;c、用花生制作项链。
3、请幼儿展示自制的奖品。并向大家说说奖品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四、知识迁移:
1、孩子们真棒!帮助大老虎解决了大难题,还学习了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排序的方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多注意多观察,还有很多很多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排序的。
2、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说说生活中的规律美。
五、活动结束:按男女规律排队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六、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的一些规律,如排队时、做动作游戏时进行。
2、在结构游戏和美术活动中迁移经验,自创一些简单的规律拼搭物体和装饰画面,体验规律的美感。
执教老师反思:本次活动教学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境为主线、游戏为形式”的原则,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以“小动物召开运动会”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运动会布置的会场和动物排队进场的规律,让孩子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又以制作奖品项链进行操作活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发现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利用课件与情境的设置和层层递进的环节有关系,而且孩子们在操作这个环节发现都是他们平时自己收集的树叶、豆子、花生等材料时非常兴奋,操作时特别认真、投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打电话数学教学设计 篇2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1)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3)交流: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1)找一个小伙伴分角色练习对话,并互相评价。
(2)擂台赛:各小组推荐两人,竞赛读。(教师、他生当评委)
二、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2)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2、归纳: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小组练习: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4、集体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_______小时
小结板书:啰嗦、耗时、误事。
5、畅所欲言: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6、小结: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三、学生选读,了解相声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学生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3、教师小结: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4、欣赏表演,进一步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播放事先录制的该相声表演录像,一边欣赏一边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5、小结: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四、自选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创设情境,尝试创作
(1)语言情境一:甲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而又喜欢夸夸其谈显示自已有知识,仅就“海马”一词,就出入意料地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
(2)语言情境二: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
(3)语言情境三:有两个小朋友常常在一块比吹牛,谁也不服谁,这不,他们又吹上啦。
(4)语言情境四: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和同桌一起创作几句。
2、熟读《打电话》,想象当时的情景,用叙述的方式写下来,并表达自己对此种现象的看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打电话》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卡片、主题图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
(板书课题)(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打电话,你会打电话吗?那我看看你们到底会不会?李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教学预设:这时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逐个通知;
2、帮忙转告)这个帮忙转告,怎么个转告法?你想让几个人去转告?没有别的方法了吗?(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想想都有哪些通知的方法。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说出两大种方法: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从平均分组到不平均分组有一个思维跨度,有时学生是不敢想或不会去想。在教学中很有必要锻炼学生的这种发散思维,这也是为等一下的优化方案做铺垫。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在想办法时,要大胆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从众多的方法中选出最好的方法。)
猜一猜:哪种方法快?比如平均分成3组和平均分成5组比,哪种快。是不是分的组数越多就越快?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快?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设计意图:猜想一是为了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心中有个疑团,提高探索的欲望。二是要让学生体会验证的必要性。)
二、探索比较
1、每个同学独立思考,把你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反馈。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摆出磁铁。并追问,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过程)
方案1要15分钟。这样肯定太慢了。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
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如果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怎样?
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
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
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每个组长都不会闲了)
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
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每分钟通知的人数用不同颜色的笔表示。并让学生讲解。
(设计意图:第二种方案的帮忙转告。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列举并比较了哪几种方案,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比较才能体会到优化的过程,切身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组长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再到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空闲。)
三、探究规律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太棒了!这个同学的发现很了不起。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
第几分钟: 1、2、3、4 …
接到通知人数: 1、2、4、8 …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人数的2倍。)
按照这个规律,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2分钟一共通知( 3 )人
3分钟一共通知( 7 )人
4分钟一共通知( 15 )人
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2分钟通知的人数=2个2相乘-1;3分钟通知的人数=3个2相乘-1;4分钟通知的人数=4个2相乘-1;……)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 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
四、优化方案
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列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学生说后)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好?
板书设计:
打电话
方案1:逐个通知
方案2:帮忙转告
(1) 平均分成3组(5,5,5)——7分钟
(2) 平均分成5组(3,3,3,3,3)——7分钟
(3) 分成4组(4,4,4,3)——6分钟
(4) 分成3组(6,5,4)——6分钟
(5) 分成5组(5,4,3,2,1)——5分钟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打电话”(综合应用)的探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打电话中隐含的“倍增”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倍增”规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刚接到学校通知,有一个紧急演出,让我们学校的合唱队去参加,离演出时间很少了,合唱队共有15人,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一个人,几分钟能通知完,请大家帮助设计一个“通知方案”。
二、探究方法,逐步优化
(1)引导画图的方法。
(2)独立思考,画图表示。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打电话”的更优方案,并用图表示出来。
(3)展示汇报,介绍方案。
1.教师在巡视中了解学生设计的情况,让学生上展台展示方案。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点评指导。
提问:你设计的方案需要几分钟?(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展示。)
(预设)方案一:分组方案
方案二:最优方案
(4)启发引导,优化方案。
思考:为什么“方案二”比“方案一”节省时间?比较步骤:
1.让展示的学生先比较这两个方案有什么不同。
2.师生共同将局部优化方案完善成最优方案。
3.电脑演示最优方案的结构图。
小结:只有每个接到通知的人员都继续往后通知,直到全部通�
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1)发现规律。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个最省时的通知方案到底有什么规律呢?(电脑演示)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活动二:探索规律
1.填表思考: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发现的规律。
3.各小组汇报交流。
4.小结:后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是前一分钟知道消息人数的2倍,即知道消息的人数是成倍增加的。接到通知的总人数比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少1人。
(2)运用规律,快速抢答:
1.那么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队员呢?
2.老师要通知50位学生,也用打电话的方式,最少要多少分钟?
四、提醒学生,做到省时的打电话,要注意什么?
五、总结
六、欣赏“倍增”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打电话》教学反思
一、三个重要
(1)生活经验很重要。
如果本课由教师整齐划一的要求学生按教材不同方案的顺序依次教学,显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活动过程过于机械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很重要,为了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启迪学生的思维,我特意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研究氛围,鼓励学生毫无顾虑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启发他们设计各种各样打电话的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经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并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也不是知识的呈现者,而是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最后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在第二种方案的。过程中,就已经初步感悟到当教师在通知其他同学时,已得到通知的学生也应投入到打电话的行列之中,设计方法的热情很高,他们积极思维。各种方案中,既有生活经验的迁移,又有学生的创造性设计,这样既扩大了知识的信息量,又开拓了他们的思路。
(2)逻辑推理很重要。
在发现规律的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图示引导学生有序思维。第一分钟时,有几人打电话?打完电话后共有多少人(这里包括教师)知道这个消息?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通过“层层剥笋”,规律一步步明晰,道理不说自明。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发生了“飞跃”或“质变”,这一阶段正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而学生在思考打电话的时间与通知到的学生人数问题时,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不能抓住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即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是一个等比数列。为了克服思维的表面性与不求甚解的毛病,我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充分暴露,使思维深刻。
(3)符号化思想很重要。
打电话方案的记录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用文字完整描述,可以用数字1-15分别代替15名学生逐条简单记录,还可以用画图示的方式形象记录。在课堂上,
我提示学生“用图示的方法”来记录。虽然学生展示的结果各不相同,但无论哪一种图示都体现出数学的简约美。
数学发展到今天, 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数学用的语言与通常的语言有重大区别,它将自然语言变为一种简明的符号语言。我在本课打电话方案的记录上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符号化的思想。首先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将日常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其次, 我还请部分同学板书,引导学生将看懂抽象的符号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把符号化思维渗透于教学的始终, 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两个充分
(1)充分相信学生
充分相信学生,首先要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交流,有时间动手,有时间讨论。提出问题之后,我为学生留出了较为充裕的思考与实践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多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在互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
(2)充分挖掘学生们的潜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只“潜力股”。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多次尝试,并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优化。要让学生理解“只有老师和接到通知的学生都参与到打电话中,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实践证明学生有很大的潜力。在比较、交流中,学生们的思维活跃了,方法优化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成功的钥匙。
幼儿园中班数学打电话活动教案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打电话的方法,学会打电话。
2能用普通话进行交谈,能把话听清楚,说明白。
3渗透讲文明,懂礼貌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打电话,练习了打电话。
三、教法和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话兴趣。学生通过说,演,练的学习了过程,在情境中各抒己见,做到会说,会用。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话机2部。
五、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传话”。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为打电话的教学作一个铺垫,也是为了让学习了气氛放松放松。
(一)直观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玩了一个“传话”的游戏,老师这有一个传话的工具,你们认识吗?(导出电话机)师:啊,都认识啊!那么你们会打电话吗?(学生兴致高昂地回答:“会。”)
(二)创设情境,激发说话兴趣。师:都有经验啊,那你能用你的经验帮助一个小伙伴吗?(渗透互帮互助思想,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识图说。)师:小明生病了,不能上学,他该怎么向班主任李老师请假呢?(大家出谋划策,练习了说话。)师: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方便快捷?(打电话)
(三)指导练习了,培养良好习了惯。师:假如你就是小明,请假时该怎么说?打电话请假要注意什么?下面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小组讨论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加入学生讨论,适时帮扶。)师:大家讨论得真热烈!那么假如你是小明,打电话向老师请假该怎么说?(让学生试说,多肯定少批评,引导学生总结出打电话要注意的内容,教师再小结方法。)师:大家分析得真清楚。为了帮小明把事情办得圆满,咱们再来演演打电话的过程。同桌两人先练习了,一个人当老师。一个人当小明。师:谁想给大家表演表演?(在演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评价,适时奖励。)师:你们表演得真好!现在有一个和老师直接对话的机会,谁想把握?(添加忙音,加大难度,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四)扩展练习了,丰富交际内容。师:如果现在真的给你一个打电话的机会,你最想打给谁?(引导学生说话,老师配合练习了。)
(五)布置作业,交际回归生活。今天我们学会了打电话,还帮助了小明,收获真不小!回家以后,给你最想打电话联系的人打个电话,说说你的心里话。
《打电话》说课稿 篇6
一、教材
活动天地(一)《我会打电话》是《品德与社会》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中的《活动天地》。学生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当父母不在家遇到困难时如何独自应对的方法,而且还掌握了一些正确的求助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活动天地(一)《我会打电话》,学生们就能更好地掌握一些常用应急电话号码,并懂得不随意拨打这些电话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二、学情
生活中,学生们较多的是与自己的亲朋好友打电话,了解的是父母单位、手机、家里等的电话号码,却很少涉及常用的应急电话号码。因此本课教学十分有必要
三、说目标
我在原教参的“教学目标”上作了补充,加上了“不随意拨打电话是一种文明行为”的要求,因此设定的目标为:
1、知道一些常用应急电话号码和文明打电话的方法。
2、进行模拟打常用应急电话的`练习,培养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懂得不随意拨打这些电话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四、说教法
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
1、媒体教学法:为使本课教学更具体化、形象化,并为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打好基础,我在教学中将生动形象的媒体贯穿始终。
2、实践体验法:针对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还不够强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动静交替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通过实践,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体验成功的机会。
五、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 参与学习法:我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投入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成效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声艺术形式和语言特色。
2、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落色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
所受启发: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前准备
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介绍文艺节目的种类。再介绍其中的很受大家欢迎的艺术形式:相声。
二、导学课文
1、自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听相声录音《打电话》。
3、讨论:
⑴ 说说自己听了相声后的感受。
⑵ 说说相声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1、默读课文,画出打电话的相关句子。
2、同桌交流:
连起来读打电话的句子,交流感受。
3、小组讨论:
本相声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4、汇报:
结合相关句子来概括相声的特点。
教学板书
说话绕圈子
明知故说
没话找话
东拉西扯
拓展训练
1、说说生活中说话罗嗦带来的不良后果。
2、听相声《为了孩子》。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3、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别。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讨最优化的方案。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一、谈话引入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学校组织了一个15个人的合唱队。星期天,李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2、学生汇报想法。(师引导)
3、小结入题,板书课题。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
二、探究新知 1、每个同学独立思考,把你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反馈。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过程)
方案1要15分钟。这样肯定太慢了。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如果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怎样?
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
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 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每个组长都不会闲了)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 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
方案3:相互转告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设计意图:第二种方案的帮忙转告。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列举并比较了哪几种方案,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比较才能体会到优化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组长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再到老师、组长和组员接到通知的组员都不闲。
三、发现规律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
第几分钟1、2、3、4 接到通知人数1、2、4、8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人数的2倍。)按照这个规律, 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2分钟一共通知( 3 )人
3分钟一共通知( 7)人
4分钟一共通知( 15 )人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2分钟通知的人数=2个2相乘-1;3分钟通知的人数=3个2相乘-1;4分钟通知的人数=4个2相乘-1;……) 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
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
四、优化方案。
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列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学生说后)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好?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知道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工作效率会更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各项工作中都动起手来,节时间,提效率,为建设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打电话》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与别人口语交际的兴趣,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
2、使学生了解打电话的方法,说话要简洁,明了,有礼貌。
3、能用普通话进行电话交谈,能把话听清楚,说明白。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打电话的方法,注意与别人口语交际时态度大方,有礼貌。
教学难点:
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注意把话听清楚,说明白。
教学准备:
电话2部,功放机、音箱、无线话筒一套,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吗?小马在往磨房的路上遇到什么困难?小马是怎么解决这个困难的?如果故事发生在现代,我们为小马想个办法,使它既能与妈妈商量,又不用跑那么远的路。(打电话)师:现在电话已经得到普及,人们可以瞬间与千里之外的朋友互通信息,而不用跑很多路,电话的出现真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在生活当中,你们见过哪些电话?(家用电话、IC电话、移动电话)师出示电话实物: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如何打电话,在打电话是,该注意什么?(板书课题)
二、设情境,学打电话
1、请两位会打电话的同学上讲台示范打电话内容:小雨打电话给琳琳,告诉琳琳明天不来学校上课的事。
2、问:刚才两位小朋友,给我们表演了打电话的过程,谁来说说她们是如何打电话的?
3、板书打电话过程:摘机——拨号码——通话——挂机听电话过程:听铃声——摘机——通话——挂机
4、学生练习打电话的过程。
5、指名说打电话时的注意事项。师相机板书:把话听清楚说明白注意礼貌用语
6、让学生以小马给妈妈打电话为例,进行说话练习。
7、学生练,老师相应做指导。
8、学生练习后,指名上讲台用实物进行演练,练完后,学生评比。
三、进行自主练习(实践)
今天我们学会了如何打电话,你们想不想试一下,你现在最想打电话给谁,打算跟他说些什么?老师这里有一部电话,谁想好了,就可以上讲台来试打。
五年级下册数学《打电话》教案 篇10
活动设计
电话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常见的通讯工具,幼儿不仅熟悉而且还具有拨打电话的生活经验。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打电话、过生日的情景也很常见,结合小班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我选择了“打电话”这个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情景,运用“打电话祝小动物们生日快乐”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帮助幼儿梳理与提升相关经验。
活动目标
1、体验打电话的乐趣,会用简单的祝福语来表达。
2、感知5以内的数量,正确认读数字1~5。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打电话》课件、图片及彩铃、5以内数字及字卡两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利用谈话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隆重的生日宴会,来,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有几只小动物?(出示课件图片)
我们打电话先把祝福送给他们吧!唉,打电话前首先要干什么?(拨打电话号码)对了,首先要记住它们的'电话号码奥!
二、在互动表演中,体验打电话的乐趣。
你们想先给谁打电话?小猫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把要打的电话号码读出来直接拨打。(播放铃声)
给小猫送上什么祝福的话呢?(老师扮演:“谢谢小班的小朋友,祝你们身体健康,天天快乐,学习进步!”)
依次用同样的拨号方式,给下一位小动物小狗送上祝福。
小结:小朋友祝福小动物的话有很多,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天天开心。给小动物们送上真心的祝福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三、让幼儿自己操作,亲身体验。
还有几个小动物也过生日,它们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桌子上出示两套小动物及5以内数量,五位数电话号码)
你想给谁打电话就到后面的桌子上把电话号码摆出来,摆对了才能打通。
摆好了送到前面来,我们来看一下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教师讲解:几个点子用几来表示,几个桃子用几来表示。
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都摆对了吗?一一来给小动物打电话,祝他们(生日快乐!)还有什么好听的话要对他们说?(幼儿操作并送到相应的动物家,打电话检验电话号码是否正确)。
四、分享生日礼物。
小动物们接到你们祝福的电话非常开心,它们也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生日礼物。
请小朋友选择卡片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去选相对数量的礼物,并大声说出自己选了几个礼物。
五、结束。
合唱生日快乐歌,离开活动室。
让我们一起唱生日快乐歌来祝福小动物们吧!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中,因为电话是小朋友常见的而感兴趣的,所以整个过程孩子的热情高涨,兴趣很浓。积极参与整个活动,乐意的表现自己,达到了活动目标,学具的提供满足了孩子动手的需要。整个活动是成功的。但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活动的深度可以更深一些,活动中总鼓励幼儿不断探索、体验、交流对电话的认识,较好地综合了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寓教于乐,适时地鼓励幼儿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在活动中注重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背景]:
《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应用。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之后又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教材的素材是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15名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
学情分析:本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从生活经验看,大多学生有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已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务。其次,从已有知识储备看,参与完成此任务虽涉及画图表达、计算等综合知识,但都是较简单的计算与表达。从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因此可以看出“打电话”问题适合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找出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能够运用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教学法和动手操作学习法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课件、表格、画图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猜谜语:一物长得真稀奇,耳朵嘴巴在一起,两人远隔千里外,声音传递一线牵。
师:打一生活用品。(电话)
设计意图:谜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打电话”中有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打电话)
二、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2013年柳州市春季运动会在上周六举行,我们学校五(1)班15名同学很荣幸将在李老师的带领下代表学校参加长绳比赛。周六上午,李老师要打电话确认队员到位情况。
师:如果你是李老师,你应该怎么通知这15名同学呢?(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
(1)方案一:一个一个通知。(板书:一个一个通知)
师: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一个一个通知,需要多少分钟?(15分钟)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太浪费时间了。)怎样打电话更加省时呢?独立思考。
(2)方案二:分组同时通知。
师:四人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更加省时的方案。为了更加节省时间,我们可以用□表示老师,用○表示学生,第几分钟就标上数字几。
①四人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②小组汇报成果。可能有以下几种分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
师:这两种方法与方案一“一个一个通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老师和组长都不闲着。)
(板书:分组同时通知)
师:还有没有比7分钟更省时的方案呢?
(3)方案三:全员参与通知。
引导学生用图示、列表等方法表示。
师:按照这种方案打电话,通知完15人需要多少分钟?(4分钟)这种方案的优势在哪?(每个人都不闲着)还有没有比4分钟更快的方案?为什么没有?
板书:全员参与通知
(设计意图: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比较方案一与方案二的区别,体会到优化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老师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引导学生得出只有老师、组长和接到通知的组员都不闲,才是最省时的方案。)
三、综合分析,优化方案
1.分析方案
回顾这3种方案。
师:在这3种方案中,哪些人最忙,哪些人闲着?
师:方案1和方案2中有人忙着,有人闲着。所以不是最节时方案。
师:而方案3中,老师没闲着,接到通知的队员也没闲着,即:一个也不闲着这种打电话的'方法可以为我们节省很多时间。
2、师:对比一下这三种方案,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让学生尝试着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三种方案,经历优化的过程)
四、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方案三,我们刚才用画图法知道了李老师要通知15名队员最少需要4分钟,下面我们来根据图示填写下表。
1.师生共同填表
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什么?
师:我们发现:老师和队员总人数分别是2、4、8、16
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它的特点就是每一个数×2得到下一个数列。即每增加一分钟,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前一分钟的2倍。
师:如果某一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64,下一分钟是多少?256呢?512呢?
师:我们通过这个规律知道了老师和队员总人数,如何快速得出队员总人数呢?(在相同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1=队员总人数;)
师:如果某一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64,队员总人数是多少?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128呢?512呢?
(当学生观察出这两个规律时,让学生反复重复,全班重复,指名重复。教师反复提问:这一列的规律是什么?这两列的关系是什么?)
师:按照这个规律,第5分钟时,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多少?队员总人数是多少?第6分钟呢?第9分钟呢?(要知道第九分钟的就必须先知道第八分钟的是多少)
3.对比图示法和列表法,优化方法
师:我们分别用了图示法和列表法呈现通知这些队员最短需要多长时间,这两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图示法只适合求人数比较少的情况,而对于人数比较多时,我们通常用列表法,列表法更加方便快捷。
师:很显然,列表法相对来说更加快捷,我们在实际运用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如果长绳队有32人,每人每分钟通知1人,李老师要通知到所有队员,最快需要多少分钟?6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2、蚂蚁每传递一次信息需要2秒钟,经过14秒钟,总共有多少只蚂蚁知道信息?
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亲身感受。同时,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此类规律的应用。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六、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要统筹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实际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用到类似的统筹方法呢?(生答)
师:沏茶;烙饼;校讯通;移动公司或联通公司给各手机用户发的暴雨橙色预警;4月20日上午8:02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级地震,知道这个消息后,消防官兵和各界人士通过公路、水路、铁路、空中运输等多种渠道同时为灾区人们提供各种救援物资,使灾区人们生活及时得到保障。等等。生活中还有很多方面都用到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统筹思想,可见统筹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尤为重要。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统筹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板书设计:打电话
方案1:一个一个通知 15分钟
方案2:分组同时通知 7分钟
方案3:全员参与通知 4分钟 (图示法和列表法)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部门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想知道咱班学生,谁家没有电话?
师:你家电话每月要花费多少钱你知道吗?
师:你家电话花钱多是什么情况呢?和打电话的时间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节数学课《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老师板书课题)
在学习新课前,我想大家做几道题:(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
240÷30 440÷20 4800÷400(口算)
150÷25 800÷25 20xx÷125(学生板演)
(老师总结)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师:大家来看看这样的一幅图!你说说图中给你了那些数学信息吗?
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
师:和你的同桌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先估算一下。
学生汇报,先汇报估算的情况,再列式精算!
师:今天这2个算式和以前我们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
师:现在大家小组内学生探索:
如何计算÷和238÷34的得数是否相等?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书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与应用
1试一试:其中÷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馈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2练一练:请把下列相等的两式连结起来
练习:
一。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2
÷=□÷□
÷=□÷325
161÷=□÷□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2至10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画图等方式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通过图表等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题卡、彩笔、圆形和方形磁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个星期天,学校有一些事情要通知一些老师到校完成。校长让我和刘老师每人打电话通知7位老师到学校。(板书课题:打电话)通知一位老师大约需要1分钟。我和刘老师赶紧拿出电话,正准备通知呢,刘老师却说:“我们玩个比赛吧!谁用的时间少就算谁赢。”……
设计意图:本课要教学的打电话,属于经过抽象的“理想模式”。因此情境创设要尽量避免非数学因素的干扰。这里,直接提出打电话,规避学生对通知方式(邮件、短信、广播)的讨论;借助学生对教师传递信息可靠性的信任,规避学生对信息传递中的保真度的怀疑。同时借助比赛引导学生感受节省时间的必要性。
二、探究方案。
1、整理信息。
师:你从我刚才的介绍里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A、每人通知7位老师到校。B、通知一位老师要1分钟。C、我完成通知的时间越少越好。
设计意图:将杂乱的情境进行“化简”,从中提取信息,是学生必备的能力。这里一方面对此进行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整理,让学生清晰要做什么,怎么做,为后面的探究做好准备。
2、初步感知。
A、逐一打。用图片的形式出示我自己逐一打的方案。
师:这样打电话行吗?为什么?
B、讨论。
师:要想赢过刘老师,完成通知的时间当然是越少越好。同学们帮帮我吧,有什么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话说清楚,或通过简单表演的形式让其他学生明白他们的意思。
设计意图:展开讨论,激发思考,在交流中体会节省时间的方法,减缓教学坡度,为后面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2、开放探究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我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能认识你们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那就同学们帮我设计一个方案,看一看最少需要几分钟?好吗?
呈现合作要求:
(1)同桌合作,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
(2)将设计的方案记录在作业纸上。
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听取学生对方案的解说,并发现典型设计。
设计意图:删繁为简,尽量减少对学生合作的要求(要求也是束缚)。因为还缺乏对打电话的理性认识,在设计方案时,学生的意见分歧会比较多,所以采用人数较少的同桌合作来开展。
3、对比分析
A、展示部分方案,带领学生读一读。
学生设计的方案按照表达形式来分,可能有如下几种:一是纯文字表达的;二是图文结合记录的;三是借助符号来表示的。
教师展示若干份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采用不同形式表达的方案。
师:你喜欢哪个方案,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优化方案,选取用借助符号来表达的方案,实现数学化。
设计意图:在展示与评价方案中,引导学生体会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还要追求表达的简洁,感知数学的简洁美。
B、选取一个方案解析,优化形成最优方案。
师:请这个方案的设计师上前来解释一下。符号分别代表什么?你能将这个方案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吗?
师:这位同学的方案你看懂了吗?我一个一个通知需要7分钟,可是他的方案只要×分钟,时间怎么变少了?
设计意图:时间怎么变少了?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节省时间的方法,从而发现“同时打能节省时间”。
师:那就用这个方案和刘老师进行比赛,好吗?
师: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怎样修改?
引导学生优化形成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整理,将每一分钟所通知的人放在一起(如上图)。
师:还有用的时间更少的方案吗?
设计意图:“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同时打”进一步优化方案。对最优方案进行整理,将同一分钟通知的人放在一起,清晰表象,梳理思路。“还有用时更少的方案吗?”引导学生反思最优方案,并用“不空闲”的标准对方案进行评价。
C、反思“不空闲”,形成全面认识。
师:想一想,如果要通知8人,需要几分钟?
师:第1分钟通知了一人,第二分钟通知了2人,第三分钟通知了4人。要通知第8位老师,明明只多了一人,为什么就要一分钟呢?
设计意图:这里意图有二: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在最后一分钟,即使“有空闲”,也是最省时间的方案,形成对“不空闲”这一标准的全面认识;二是初步体会在一个时间段内,能通知的人数是一个“区间数”。
4、整理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打电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在这些不同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用时最省的方案。现在让我们一边回顾,一边填写表格。
师: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包括我自己吗?
师:第4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会是多少呢?猜一猜吧!为什么是16人?
师:那第5分钟呢?第6分钟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一想第9分钟已经知道消息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第20分钟呢?第n分钟呢?
师:已经通知的人数是什么意思,不包括谁?怎样计算?
师:第n分钟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按照最优方案打电话过程的回顾与猜想,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总结“人数倍增”的规律。
三、应用规律。
1、结合填写的表格,师生一起讨论解答如下的问题。
A、照这样,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几个人?
B、照这样,要通知50人至少需要几分钟?
C、照这样,通知33个人与通知多少个人所用的最少时间是一样的?
2、师:找到了这个最优方案,现在我可以通知了吧?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梯度安排,逐步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规律的能力。“会出现什么情况”的追问,让学生感受到,按照最优方案进行通知,还需要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清楚自己要通知的对象,感受“预案”的必要性。
四、总结全课。
1、回顾优化过程,感悟优化思想。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了多种方案。通过对方案的思考,我们知道需要“同时打,不空闲”才能实现“最节省时间”的目标。后来我们通过修改方案,找到了最优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追问自己,还有更省时间的方案吗?从而实现了方案的优化……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体验。
师: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想和大家说说吗?
五、数学欣赏。
师:在这里,我们看到打电话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成倍地增长。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成倍增长的事情还有很多。
课件播放:你知道吗:拉面、阿米巴原虫、纸的折叠。
设计意图:在优美的音乐播放中,补充介绍生活中的倍增现象,丰富学生的认知,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美好情感。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2-133页。
教学目标:
1、利用校园生活的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现其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和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具体事例,进一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难点:
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具、学具: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创境导入
师:上周末晚上八点,老师接到一个紧急通知,要求15名舞蹈队员(出示照片)第二天早上演出,�
师:刚才有同学说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打电话)
2、设疑思考
师:如果每1分钟通知1名队员,通知完15名队员共需要多少分钟?(板书:15分)师:是怎样打的?
生:一个一个的打?
师:一个一个的打,叫逐个打可以吗?
生:可以。
师:(板书:逐个)
师:情况有点紧急,如果你是老师你会这样打吗?(不会)为什么不会?
生:因为还有更快的方法。
师:也就是说你们能想出比这更快的方法,已经想出方案的举手。好,都想出来了,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面交流交流。
师:好了吗?好了。请看大屏幕。刚才我们是一个一个的打,谁来说说这图表示的意思?
生:用□代表老师,用○代表学生,用---表示老师与学生通了电话。
师:你们同意吗?(同意)真不错,同学们,这叫图示法,在数学里面我们用图示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那么打给两个同学需要多少分钟呢?(2分钟)打给十五个同学就需要?(十五分钟)
师:刚才学生们说过了这种方法怎么样了?(太麻烦)好那刚才同学们交流过了都有想法了,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大屏幕,让我们行动吧,请同学们合作设计一个更省时的打电话的方案。可在草稿纸上画。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好!开始。(播放背景音乐)
4、巡视指导
有目的找到学生不同的设计方案。
师:好了吗?(好了)好了就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准备好了。
5、汇报交流
师:好,我们来看看这个小组的,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想的。
生:展示汇报三或五组打电话的方案。
师:刚才这个同学是把要通知的15名同学分成了三组。我们把这种通知的方法叫做分组通知(板书:分组),用时7分钟(板书:7分)。
师:有不是分三组的吗?
生:有,我分五组。
师:用时多少分钟?
生:7分钟。
师:分3组用7分钟,分5组也是用7分钟,把组分得越多用的时间越少吗?
生:不是。
师:但是,分组通知后确实比逐个通知省时,这是为什么呢?
生:同学帮着老师打电话。
师:老师通知完3个同学后,3个同学同时一起往下打,也就是说在一分钟内参与的人数越多,可能就用时越少。
师:那么我们一起操作看看,这是谁?(老师)老师第一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几个人?(一个)第二分钟呢?()如果老师和同学都一起不闲着地打,会不会更省时间呢?画一画摆摆看?
6、再次探究
师:巡视找到用时更少的方案(4分钟),拿到台前展示。
生:汇报自己方案。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小组的方案进行一下整理好不好。
师:(操作课件)第一分钟老师最多可以通知几名同学?
生:1名。
师:第二分钟这个队员谁可以通知?为什么可以通知?
生:老师和第一分钟通知的同学都可以通�
师:第二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几人?
生:2人。
师:第三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生:4人。
师:说说第四分钟怎样通知?
生:老师和前3分钟知道消息的人同时通知,可以通知8人。
师:通知完了吗?
生:通知完了。
师:用了多少分钟?
生:4分钟。
师:(板书:4分)太棒了,只用了4分钟就通知完了。老师祝贺你,思考出这么好的方案。
7、比较方案
师:在这三个方案中你喜欢哪一种方案?
生:第3个。
师:为什么喜欢?
生:省时(节约时间)。
师:为什么省时?
生:老师和学生都不闲着(一起打)。
8、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每个接到通知的队员立即和老师一起通知其他的队员,每个人都不闲着,直到通知完全部队员为止,所需的时间最少。
师:那第三个方案可以叫怎么打呢?讨论一下。
生:不闲着、一起打、同时打?
师:不闲着、一起打、同时打,也就是没有人闲着,我们叫它不空闲可以吗?
生:可以。
师:(板书:不空闲)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我们研究的内容,设计的这种方案,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提出的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板书:优化)
二、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师生合作对应板书填表
师:在这个用时最少的方案里,还隐藏着一些数学规律,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师:第一分钟刚接到电话的有几人?
生:1人。
师:第二分钟呢?
师:第3分钟?第4分钟呢?
师:第1分钟接到通知的总人数是几人?
生:1人。
师:第二分钟呢?
生:3人。
师:第3分钟呢?第4分钟呢?
生:7人、15人。
2、总结规律
师:通过刚才填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成倍数增加。
师:说得再完整些好吗?
生:后一分钟刚接到电话的人数是前一分钟的2倍。
师:好样的。
师:第二行又有什么规律呢?
生:后一分钟接到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的2倍加1
师:你善于观察,更善于思考,又发现了规律。
3、练习
师:根据我们发现的规律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生:31人。
师:6分钟,7分钟会算吗?
生:会。
师:我们知道通知7名同学最少要3分钟的时间,那通知8名同学呢?
生:4分钟。
师:那9名呢?
生:还是4分。
师:用一句话来说一说通知几名到几名同学至少要4分钟?
生:8---15名都要4分钟。
三、拓展运用,巩固升华
师: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几名同学?
生:31名。
师:如果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你是怎么想的?
生:6分钟。因为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31名同学,6分钟通知的。同学已经比50人多了。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接下来一起来听个“宰相与国王”的故事。(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第64格里会是多少麦粒呢?一起来看看。(课件演示)
师:宰相聪明吗?
生:聪明。
师:他运用了我们今天学的什么知识?
生:宰相就是利用了我们今天发现的“后一个数总是前一个数的2倍”规律巧妙的获得了国王的粮食,救济了很多灾民。
师:这就是被爱因斯坦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市场倍增学的来历。
师:生活中的细胞分裂,核裂变都是倍增的现象,这次日本核电危机就是核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结果。关于倍增问题,同学们课后可以上网学习。
四、回顾总结,反思策略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生:
师:同学们,生活中许多事情,利用数学知识去合理安排,就能节省宝贵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有计划,讲效率的好学生。
附板书设计:
打电话(优化)
逐个(15分)→分组(7分)→不空闲(4分)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优秀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沟通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时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2、如果你给你的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儿童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3、这么简单的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3课《打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儿?
2、找几组同学读,听完之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文中这个人叫什么名字?你觉得这个名字对他来说怎么样?
2、从哪看出他很啰唆?从文中找到,读一读。
3、看来真不愧叫啰唆!你想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
4、假如你是旁边等着要打电话的人,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5、读完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6、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成功的讽刺了那些说话啰嗦、缺乏公共道德的人。
四、表演、欣赏
1、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推荐两个人表演。
2、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简介相声及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老先生),老师也废话少说,快来看一下老艺术家的表演吧!(播放相声)
[板书设计]
13打电话
啰唆、耗时、误事
简练、得体、明白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生活中的数字 篇16
活动目标:
1、学习并掌握7的分解和组成。
2、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一套。
2、操作单每人一张。
3、画笔(自备)。
活动过程:
1、课前复习。
教师:小朋友你们已经学习了数字0-7,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它们数一遍?
教师:哪位小朋友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再数一遍?
教师:小朋友们回答的真棒!那么从0-7这些数中任意抽出两个数比较大小你们会吗?
教师出示卡片,小朋友回答。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老师问问小朋友:学习的6的分解和组成还记得吗?
教师:6的分解和组成有几种?谁能告诉老师是哪几种?(6的分解和组成有5种,它们是: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5和1、4和2)
2、涂一涂。
教师:6的分解和组成小朋友们掌握的真好,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学习魔幻的数字7的分解和组成。
教师: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张操作单,这张操作单上有点子图,每排有7个圆点。
教师:老师把第一排中的6个圆点涂成了红色,剩下的一个圆点没有涂色。实际上是把第一排的7个圆点分成了两份,也就是把7分成了6和1。
教师:剩下的每一排还可以怎样分?请你把剩下的每一排都分成两份,并涂上颜色。(教师要求每一排分的不一样,把分成的两份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教师:哪位小朋友能说一说你分的不同分法?(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幼儿说出与其他幼儿不同的分法)
教师根据小朋友说出的不同分法把7的分解与组成贴在黑板上:
教师:7的分解和组成有几种?记不住这么多分法怎么办?用什么办法归纳一下可以记得又快又准确?(引导小朋友观察黑板上7的分解与组成的特点,用多种方法记忆,如,看到1和6,就会想起6和1……)
3、对口令。
教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对口令游戏,小朋友进行抢答,比比谁的反应快。
教师:1和几组成7?7可以分成几和4?
教师:5和2组成几?7可以分成6和几?
教师:几和3组成7?7可以分成2和几?
有效提问:
1、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它们数一遍?
的分解和组成有几种?谁能告诉老师是哪几种?
3、哪位小朋友能说一说你分的不同分法?
的分解和组成有几种?记不住这么多分法怎么办?用什么办法归纳一下可以记得又快又准确?
有用词汇:分解 组成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数字7的正确书写。
幼儿园中班数学打电话活动教案设计 篇17
活动目标:
1、了解打电话的过程。
2、学会0-9的数字。
3、学会点数对应,并体会打电话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电话1部、号码记录卡、笔。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活动内容。
(1)老师口袋里放着一部手机。
师:小朋友们,家里是不是只有你一个孩子呢?
幼:是/不是
师:大多数小朋友家里就他一个孩子。那么,要是在家里的时候想找小伙伴玩了,会怎么做?
幼:打电话/到他家里去玩/叫他来自己家里
师:嗯,说的对。可是,要怎么才能叫他来自己家里呢?或者我们要去他家里,也要先告诉他一声吧?
幼:对的。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幼:打电话。
师:真聪明。打电话多方便呀?现在呀,老师就要打一个电话
拨号,老师拨打,通话,挂上。
师:"老师刚才在跟谁打电话?听得出来吗?"展示拨打的`电话号码
(2)师:这里有两张电话号码卡,一张是小男孩的,一张是小女孩的。可是,卡上没有数字,只有点。你们来告诉我是几个点好吗?
幼:好
按点认读。
师:现在我们都知道数字了,那么号码记录卡上小男孩家里电话是多少呢?把它们都写下来吧。
幼儿看点数写数字
(3)小女孩家里电话是多少?
看点数写数字
(4)师:那你们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呀?能告诉我吗?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
画点数,并对照点数写数字
2、幼儿交流经验:号码是多少?
(1)小朋友交流自己家电话是多少?
(2)请小朋友做打电话的游戏,拨打正确号码(用手做打电话状)。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平时是怎样打电话的,现在小朋友们来试试吧。"
3、幼儿体验打电话的心情和乐趣。
全体幼儿一起复习了一遍。
4、幼儿观察和记录。
师:我们知道了家里的电话,那么爷爷奶奶家还有外公外婆家的电话号码你们都知道吗?我们回家再去记下来吧。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因为电话是小朋友常见的而感兴趣的,所以整个过程孩子的热情高涨,兴趣很浓。积极参与整个活动,乐意的表现自己,达到了活动目标。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生活中的数字 篇18
教材分析:
生活中离不开数字,车牌号、街道号、手机号码、红绿灯的时间、服装的号码等都是数字。数字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产生好奇与探究的欲望。本活动以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带领幼儿观察、对比,发现数字在生活中传递给人们的不同信息,探究数字的不同作用,感知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数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2.能说出自己知道的数字在生活中代表的不同意思。
3.感受、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引导幼儿找一找、画一画生活中带有数字的物品,将实物或绘画作品带到幼儿园。
2.在教室中投放含有数字的物品,如食品袋、钱币、时钟、温度计、遥控器、台秤、大小不一的鞋和衣服等。
3.《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27,“幼儿学习材料《快乐总动员》。活动建议:
一、组织谈话活动,请幼儿说一说自已发现的数字以及它们代表的意义。
1、提问:你在哪里发现了什么数字?
小结:小朋友们在门牌、衣服、手机、钱币、遥控器、挂历、钟表、电话等物品上都找到了数字。
2、引导幼儿讨论,了解数字的不同意义。
提问:你找到的这些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原来我们找到的数字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有的表示电话号码,有的表示时间,有的表示尺寸,有的表示住址。
二、引导幼儿找一找班级中物品上的数字,进一步了解数字的不同作用。
1、提间:我们班里有没有数字?在哪里?什么物品上有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根据幼儿的交流随机引导幼儿进行对比、讨论。
例如:幼儿说到鞋子上有数字,教师随机提问:鞋子上的数字有什么不同?哪个数字的鞋子大、哪个数字的鞋子小?还有哪些服饰上有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不同?
小结:鞋子、衣服上的数字越大,说明鞋子、衣服也越大。
3、提到过小的数字时,教师可用投影仪显示,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讨论数字
例如:食品袋上有什么数字?“保质期:20xx年12月22日”代表什么意思?温度计上的数字表示什么?硬币和纸币上的数字有什么不同?
小结:数字可以表示温度高低、服饰大小、钱币面值、保质期、物品重量、营养品。三、请幼儿阅读《快乐总动员》第22-23页,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字。
提问:书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120”表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特殊的号码?四、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提问:生活中可以没有数字吗?为什么?
小结:数字的作用可真大!它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地点、车牌号、服饰大小、食物的保质期、货物的价格、物体的长短和重量以及特殊的号码等,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字朋友。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19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画图等方式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通过图表等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彩笔、圆形和方形磁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个星期天,学校有一些事情要通知一些老师到校完成。校长让我和刘老师每人打电话通知7位老师到学校。(板书课题:打电话)通知一位老师大约需要1分钟。我和刘老师赶紧拿出电话,正准备通知呢,刘老师却说:“我们玩个比赛吧!谁用的时间少就算谁赢。”
设计意图:本课要教学的打电话,属于经过抽象的“理想模式”。因此情境创设要尽量避免非数学因素的干扰。这里,直接提出打电话,规避学生对通知方式(邮件、短信、广播)的讨论;借助学生对教师传递信息可靠性的信任,规避学生对信息传递中的保真度的怀疑。同时借助比赛引导学生感受节省时间的必要性。
二、探究方案。
1、整理信息。
师:你从我刚才的介绍里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A、每人通知7位老师到校。
B、通知一位老师要1分钟。
C、我完成通知的时间越少越好。
设计意图:将杂乱的情境进行“化简”,从中提取信息,是学生必备的能力。这里一方面对此进行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整理,让学生清晰要做什么,怎么做,为后面的探究做好准备。
2、初步感知。
A、逐一打。用图片的形式出示我自己逐一打的方案。
师:这样打电话行吗?为什么?
B、讨论。
师:要想赢过刘老师,完成通知的时间当然是越少越好。同学们帮帮我吧,有什么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话说清楚,或通过简单表演的形式让其他学生明白他们的意思。
设计意图:展开讨论,激发思考,在交流中体会节省时间的方法,减缓教学坡度,为后面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2、开放探究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我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能认识你们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那就同学们帮我设计一个方案,看一看最少需要几分钟?好吗?
呈现合作要求:
(1)同桌合作,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
(2)将设计的方案记录在作业纸上。
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听取学生对方案的解说,并发现典型设计。
设计意图:删繁为简,尽量减少对学生合作的要求(要求也是束缚)。因为还缺乏对打电话的理性认识,在设计方案时,学生的意见分歧会比较多,所以采用人数较少的同桌合作来开展。
3、对比分析
A、展示部分方案,带领学生读一读。
学生设计的方案按照表达形式来分,可能有如下几种:一是纯文字表达的;二是图文结合记录的;三是借助符号来表示的。
教师展示若干份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采用不同形式表达的方案。
师:你喜欢哪个方案,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优化方案,选取用借助符号来表达的方案,实现数学化。
设计意图:在展示与评价方案中,引导学生体会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还要追求表达的简洁,感知数学的简洁美。
B、选取一个方案解析,优化形成最优方案。
师:请这个方案的设计师上前来解释一下。符号分别代表什么?你能将这个方案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吗?
师:这位同学的方案你看懂了吗?我一个一个通知需要7分钟,可是他的方案只要×分钟,时间怎么变少了?
设计意图:时间怎么变少了?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节省时间的方法,从而发现“同时打能节省时间”。
师:那就用这个方案和刘老师进行比赛,好吗?
师: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怎样修改?
引导学生优化形成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整理,将每一分钟所通知的人放在一起(如上图)。
师:还有用的时间更少的方案吗?
设计意图:“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同时打”进一步优化方案。对最优方案进行整理,将同一分钟通知的人放在一起,清晰表象,梳理思路。“还有用时更少的方案吗?”引导学生反思最优方案,并用“不空闲”的标准对方案进行评价。
C、反思“不空闲”,形成全面认识。
师:想一想,如果要通知8人,需要几分钟?
师:第1分钟通知了一人,第二分钟通知了2人,第三分钟通知了4人。要通知第8位老师,明明只多了一人,为什么就要一分钟呢?
设计意图:这里意图有二: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在最后一分钟,即使“有空闲”,也是最省时间的方案,形成对“不空闲”这一标准的全面认识;二是初步体会在一个时间段内,能通知的人数是一个“区间数”。
4、整理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打电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在这些不同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用时最省的方案。现在让我们一边回顾,一边填写表格。
师: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包括我自己吗?
师:第4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会是多少呢?猜一猜吧!为什么是16人?
师:那第5分钟呢?第6分钟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一想第9分钟已经知道消息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第20分钟呢?第n分钟呢?
师:已经通知的人数是什么意思,不包括谁?怎样计算?
师:第n分钟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按照最优方案打电话过程的回顾与猜想,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总结“人数倍增”的规律。
三、应用规律。
1、结合填写的表格,师生一起讨论解答如下的问题。
A、照这样,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几个人?
B、照这样,要通知50人至少需要几分钟?
C、照这样,通知33个人与通知多少个人所用的最少时间是一样的?
2、师:找到了这个最优方案,现在我可以通知了吧?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梯度安排,逐步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规律的能力。“会出现什么情况”的追问,让学生感受到,按照最优方案进行通知,还需要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清楚自己要通知的对象,感受“预案”的必要性。
四、总结全课。
1、回顾优化过程,感悟优化思想。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了多种方案。通过对方案的思考,我们知道需要“同时打,不空闲”才能实现“最节省时间”的目标。后来我们通过修改方案,找到了最优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追问自己,还有更省时间的方案吗?从而实现了方案的优化。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体验。
师: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想和大家说说吗?
五、数学欣赏。
师:在这里,我们看到打电话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成倍地增长。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成倍增长的事情还有很多。
课件播放:你知道吗:拉面、阿米巴原虫、纸的折叠。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20
学习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揭示课题
1、观看马季的相声《打电话》,说说感受。
2、揭题:打电话。
3、谈打电话:
⑴ 导语: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
⑵ 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⑶ 模拟计时表演。
(两个学生上台模拟表演,教师计时。)
小结板书:简练、得体、明白。
⑷ 这么一点儿事,如果有人打了4个半小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打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⑴ 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⑵ 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⑶ 交流:
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讨论: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打电话此人“啰唆”?作者给他的名字去成“啰唆”有什么用意?
自由畅谈。
2、归纳:
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板书:
啰嗦、耗时、误事。
3、畅所欲言:
如果你是听电话的对方你会有什么感受?
4、这相声讽刺了那些人?
5、从中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小结: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学生选读,了解相声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学生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3、教师小结:
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4、欣赏表演,进一步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播放事先录制的该相声表演录像,一边欣赏一边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5、小结:
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打电话》教案 篇21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
2、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
例如:
(1)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2)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3)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4)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3、学习表演
(1)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2)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
(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3)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五、拓展阅读
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再次感受相声的语言魅力。 《打电话》教案3
教材内容
《打电话》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需一课时)。
教材分析
《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
学情分析
对于相声学生并不陌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调动起学生读相声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人无语言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理念
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重难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电话》。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求或希望。
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
1、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
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教师都要充分的肯定。
3、边看课文边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
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括,比如:相声是两个人说的。
(其实还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要唱……
三、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
1、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找出“打电话”的句子。
2、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有什么感受,举例说明? ⑴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
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
──说话绕圈子。
⑵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他是女的呀。──明知故说。
⑶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没话找话。
⑷ ……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我三块四。──东拉西扯。
……
3、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思考如果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后果。
四、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
1、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练习朗读。
2、自由组合,学说相声。
3、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22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2、合作探究,使学生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3、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别。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猜谜语(课件出示谜语:一物生得真稀奇,耳朵嘴巴在一起,两人远隔千里外,声音传递一线牵)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一)提出问题
(板课题)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自由猜测)
(二)探究比较
1、4人一组合作学习,把你们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并尝试将方案用示意图的形式画出来。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反馈。小组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
方案1要15分钟。这样肯定太慢了。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如果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怎样?
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
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
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每个组长都不会闲了)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方案3:相互转告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三、发现规律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表一:)
第几分钟1、2、3、4
接到通知人数1、2、4、8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人数的2倍。)按照这个规律,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2分钟一共通知(3)人
3分钟一共通知(7)人
4分钟一共通知(15)人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2分钟通知的人数=2个2相乘-1;3分钟通知的人数=3个2相乘-1;4分钟通知的人数=4个2相乘-1;)
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情。
学生汇报,选择图例上黑板。
分析方案
各组分别汇报有哪些方案。
1、分析4分钟方案。分析典型图例它的优势在哪里呢?谁最忙?师:请你具体说说打电话的过程,并由你们小组另7名组员配合。各组员要听清自己是在第几分钟知道的?你接到消息后做了什么?(学生具体解说方案)
师:这个方案中有没有人闲着的,请举手。
师:可见,这个方案中有人忙着,有人闲着。所以不是最节时方案。
师:可以怎样调整方案?
2、分析3分钟方案。
师:组长没闲着,组员没闲着,值班领导也没闲着,即:人人都没闲着,这种打电话方法大家认为好吗?好在哪里?
三、发现规律
1、填表、发现规律。(完成表二)
师:3分钟方案是不是最短的呢?有人质疑了。请同学们亲自动手演绎一下,看是否还能调动“闲置资源”。
(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用磁扣摆一摆,小组合作,填表,思考规律)
时间 1 2 3 4 5 6 7 8
比前一分钟多几人知道
知道通知的总人数(含首数1)
与2有缘
师:请小组来汇报分析,每一分钟的人数变化。
生:(边演示边说)第一分钟后总共有几个人知道通知?(2,首发1,新接1);第二分钟后总共有几个人知道通知?(4,首发1,新接3);第三分钟后总共有几个人知道通知?(8,首发1,新接7);师:猜一猜第四分钟又有多少人新接到电话呢?这8人分别是谁通知的,请你在刚才画的图上补画出来。
师:同学汇报从第二行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第三行数据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接下来,我们来探究这种打电话的方法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
四、优化方案。
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列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学生说后)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好?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
六、总结反思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23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画图等方式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通过图表等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彩笔、圆形和方形磁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个星期天,学校有一些事情要通知一些老师到校完成。校长让我和刘老师每人打电话通知7位老师到学校。(板书课题:打电话)通知一位老师大约需要1分钟。我和刘老师赶紧拿出电话,正准备通知呢,刘老师却说:“我们玩个比赛吧!谁用的时间少就算谁赢。”
设计意图:本课要教学的打电话,属于经过抽象的“理想模式”。因此情境创设要尽量避免非数学因素的干扰。这里,直接提出打电话,规避学生对通知方式(邮件、短信、广播)的讨论;借助学生对教师传递信息可靠性的信任,规避学生对信息传递中的保真度的怀疑。同时借助比赛引导学生感受节省时间的必要性。
二、探究方案。
1、整理信息。
师:你从我刚才的介绍里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A、每人通知7位老师到校。
B、通知一位老师要1分钟。
C、我完成通知的时间越少越好。
设计意图:将杂乱的情境进行“化简”,从中提取信息,是学生必备的能力。这里一方面对此进行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整理,让学生清晰要做什么,怎么做,为后面的探究做好准备。
2、初步感知。
A、逐一打。用图片的形式出示我自己逐一打的方案。
师:这样打电话行吗?为什么?
B、讨论。
师:要想赢过刘老师,完成通知的时间当然是越少越好。同学们帮帮我吧,有什么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话说清楚,或通过简单表演的形式让其他学生明白他们的意思。
设计意图:展开讨论,激发思考,在交流中体会节省时间的方法,减缓教学坡度,为后面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2、开放探究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我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能认识你们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那就同学们帮我设计一个方案,看一看最少需要几分钟?好吗?
呈现合作要求:
(1)同桌合作,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
(2)将设计的方案记录在作业纸上。
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听取学生对方案的`解说,并发现典型设计。
设计意图:删繁为简,尽量减少对学生合作的要求(要求也是束缚)。因为还缺乏对打电话的理性认识,在设计方案时,学生的意见分歧会比较多,所以采用人数较少的同桌合作来开展。
3、对比分析
A、展示部分方案,带领学生读一读。
学生设计的方案按照表达形式来分,可能有如下几种:一是纯文字表达的;二是图文结合记录的;三是借助符号来表示的。
教师展示若干份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采用不同形式表达的方案。
师:你喜欢哪个方案,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优化方案,选取用借助符号来表达的方案,实现数学化。
设计意图:在展示与评价方案中,引导学生体会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还要追求表达的简洁,感知数学的简洁美。
B、选取一个方案解析,优化形成最优方案。
师:请这个方案的设计师上前来解释一下。符号分别代表什么?你能将这个方案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吗?
师:这位同学的方案你看懂了吗?我一个一个通知需要7分钟,可是他的方案只要×分钟,时间怎么变少了?
设计意图:时间怎么变少了?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节省时间的方法,从而发现“同时打能节省时间”。
师:那就用这个方案和刘老师进行比赛,好吗?
师: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怎样修改?
引导学生优化形成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整理,将每一分钟所通知的人放在一起(如上图)。
师:还有用的时间更少的方案吗?
设计意图:“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同时打”进一步优化方案。对最优方案进行整理,将同一分钟通知的人放在一起,清晰表象,梳理思路。“还有用时更少的方案吗?”引导学生反思最优方案,并用“不空闲”的标准对方案进行评价。
C、反思“不空闲”,形成全面认识。
师:想一想,如果要通知8人,需要几分钟?
师:第1分钟通知了一人,第二分钟通知了2人,第三分钟通知了4人。要通知第8位老师,明明只多了一人,为什么就要一分钟呢?
设计意图:这里意图有二: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在最后一分钟,即使“有空闲”,也是最省时间的方案,形成对“不空闲”这一标准的全面认识;二是初步体会在一个时间段内,能通知的人数是一个“区间数”。
4、整理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打电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在这些不同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用时最省的方案。现在让我们一边回顾,一边填写表格。
师: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包括我自己吗?
师:第4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会是多少呢?猜一猜吧!为什么是16人?
师:那第5分钟呢?第6分钟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一想第9分钟已经知道消息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第20分钟呢?第n分钟呢?
师:已经通知的人数是什么意思,不包括谁?怎样计算?
师:第n分钟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按照最优方案打电话过程的回顾与猜想,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总结“人数倍增”的规律。
三、应用规律。
1、结合填写的表格,师生一起讨论解答如下的问题。
A、照这样,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几个人?
B、照这样,要通知50人至少需要几分钟?
C、照这样,通知33个人与通知多少个人所用的最少时间是一样的?
2、师:找到了这个最优方案,现在我可以通知了吧?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梯度安排,逐步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规律的能力。“会出现什么情况”的追问,让学生感受到,按照最优方案进行通知,还需要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清楚自己要通知的对象,感受“预案”的必要性。
四、总结全课。
1、回顾优化过程,感悟优化思想。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了多种方案。通过对方案的思考,我们知道需要“同时打,不空闲”才能实现“最节省时间”的目标。后来我们通过修改方案,找到了最优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追问自己,还有更省时间的方案吗?从而实现了方案的优化。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体验。
师: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想和大家说说吗?
五、数学欣赏。
师:在这里,我们看到打电话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成倍地增长。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成倍增长的事情还有很多。
课件播放:你知道吗:拉面、阿米巴原虫、纸的折叠。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优秀教学设计 篇24
教学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并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或啰嗦的特点,名班简洁明快说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体会说话不仅要让人明白,还要简洁明快。
教学重点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材说明
阅读课文。
课前准备
1、一个钟、一只手机。
2、课件。
3、相声的片断。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手机)现在老师让一位同学打一个电话给他的好朋友,约他今天去看电影,我们看看他要多长时间。
(拿出钟,让全班同学一起计算打电话的时间。)
同学们,这位同学打电话用xx时间,但是老师却认识一个打电话约朋友看电影用了3小时的人,他为什么要用那么长时间呢?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相声《打电话》。
(简介相声知识。)
二、正式授课
1、初步整体感受文章:
⑴ 跟着录音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相声的语言艺术特色。
⑵ 解释、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⑶ 自由讨论,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三位同学回答)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⑴ 讨论:
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⑵ 归纳:
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观看相声《打电话》:
让学生在观看中再一次体验相声的语言艺术特色,同时了解课文。
4、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小组内练习,然后推荐两位同学上台表演� )
5、畅所欲言:
⑴ 通过观看和表演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小结: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⑵ 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小结: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板书设计
同学xx分钟 对比 打电话的人xx 小时 啰嗦
作业布置
1、在家里观看一段相声,并将感受写下来。
2、与同学合作,表演一段相声。
《打电话》说课稿 篇25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课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这是一首充满童趣和幻想的对答式的歌曲,通过小朋友与星星对话,描绘了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太空宇宙的神往。要求开头的四小节要唱得活泼、跳跃,表现出小朋友与星星通话的喜悦心情;第二段歌词从第五小节开始是星星说的话,它鼓励小朋友认真学习,要唱得恳切。最后两句则要唱得热情些,表现出星星对小朋友的欢迎。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想象太空的奥妙,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并且能够准确地掌握领唱、齐唱这种歌唱形式。我把这一节课设计为一次综合音乐活动课,但教学仍以音乐教育为主。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难点是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创编出较好的动作,。
二、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我是紧紧围绕着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进行设计的。主要的教学方法以情境教学法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讲述法、听唱法、示范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群体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音乐教学以听为基础,以唱为中心,以表现为手段,结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为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随着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做律动。因为这首歌曲是学生一年级学过的,歌词中有“金星金星照大地”这句话,为新授歌曲的导入奠定了基础。
2、导入新课。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遵循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征。我决定在教学前创设一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星星的神话故事,请看大屏幕。
很久很久以前,在月亮上住着一位嫦娥姐姐,有一天晚上,嫦娥姐姐出来散步,她发现夜晚的天空中只有一个月亮,孤零零的,很冷清,于是,嫦娥姐姐向海龙王要来了许多海珍珠,她把这些亮晶晶的海珍珠撒在夜空中,从此,天上就有了无数一闪一闪的星星。
这时,画面上是美丽的星空图。对学生说:星空多美丽啊!你们猜星星上有些什么呢?因为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星空接触的还是比较少的,这时学生可能会思考片刻,有的回答出来也是很天真的。于是我直接导入新课说:我们打个电话问下星星好不好?
3、发声练习。由于低年级学生对枯燥的练声曲目不感兴趣,所以我把电话这个环节设计为发声练习,分别用按键声“嘀”,电话通了“嘟”,小星星的电话铃响了“铃”、小星星接电话了“喂”,用练声曲 56 54 | 34 5 | 3 2 | 1- || 做C、D、E、F四个大调的发声练习。当然,在这里是灵活操作的,如果小朋友们说出其它的声音和打电话声相似的`话可以随时加入或更改。这样既为学习本课歌曲作了适当的铺垫,也达到了保护儿童嗓音的目的。
4、教唱歌曲。发声练习完成后,老师说:有一位小朋友打通了星星的电话,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和星星说了什么啊?快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时让学生欣赏录音,初听歌曲。然后,学生很容易地回答出歌曲的名称《我和星星打电话》,自然地进入了歌曲教学。
在歌词教学中,我制作了各种形式的第一段歌词的板书卡片,请小朋友们听第一段有哪几句歌词,这样使学生主动的关注到歌词中。第一段歌词全部出示后按节奏朗读歌词并讲解领唱和齐唱的形式进行练,使学生对这种演唱形式有个初步的了解。
在教唱第一段歌曲时,我首先让学生跟琴用“啦”音跟唱歌曲,以熟悉歌曲的旋律。再分句教唱。边唱边和学生分析出1至4小节时要唱得活泼、跳跃,表现出小朋友和星星通话的喜悦心情。在基本会唱时,我请几位演唱较好的孩子上台领唱,其他孩子齐唱,我来担任指挥,这个环节,学生都觉得很新奇,非常的喜欢,很踊跃的争当领唱,不但巩固了领唱和齐唱这的演唱形式,而且歌曲会很快练习得很好。学会第一段后,我设计为歌词的创编活动。这时,我与学生交流:如果你和小星星打电话的时候,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告诉你身边的同学。然后,及时的导入第二段歌曲的教学: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星星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在学唱第二段歌曲时,我让学生自己听辨第二段与第一段的不同之处,让学生自学歌曲后进行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情绪,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的原则。当然,老师也要在适当的地方进行提示。
5、表现歌曲。歌曲学会后,我请小朋友们分角色表演唱,启发学生自己创编相应的动作,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短短的时间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创编出比较好的动作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于是我采取了几个方法:
(1)、在之前的示范读歌词、教读歌词,范唱歌曲时,教师有意识的加入一些身体动作及表情,这样学生就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一部分的动作素材;
(2)、群体合作法。鼓励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启迪;
(3)、在没编好动作的地方可以拍拍手,以便动作有连贯性。
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我还设计了创作作品表现歌曲这样一个环节,请学生把歌曲里唱的和你所想到的内容画一画,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能飞到星星上去的飞船。我相信,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一定会创作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作品。
五、评价方式: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主人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是否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地发言;
2、能否主动、积极地参加音乐活动;
3、在音乐表现时的动作与音乐的协调程度,用作品表现音乐的成果。
以上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教 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我们教师开启了一片教育新天地。我最大的愿望是想使我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让孩子每一个美好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的愉快学习,使演唱和表演歌曲变成一个愉快的体验。作为一名专职音乐教师,我将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我的说课至上结束,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和同行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打电话》教案 篇26
活动目标:
练习对话主动表达并与成人交谈,学说完整句。
活动准备:
幼儿自制的电话
活动过程:
1、学习打电话(集体教育)。
(1)观察模仿教师打电话。
“喂,您好!我是胡老师,请您帮我找×××接电话好吗?”“×××接电话(教师替代)。”“您好!您是×××吗?我是胡老师,今天下班后您能来我家吗?”“好的,欢迎您。”“再见。”
(2)教师给幼儿打电话,让幼儿学习如何接电话。
“您好!我是×××,您有什么事吗?”幼儿在实践中学习一问一答的语言,练习使用简单句。
(3)幼儿二人一组练习打电话。
教师帮助幼儿学习一问一答的`对话。练习主动与人交谈,主动发问,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2、游戏区内自由"打电话"。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生活中的数字 篇27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对称的概念,引导幼儿利用数学插板进行简单对称的操作。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数学插板幼儿人手一套,ppt,电子白板。
活动过程:
一、利用电子白板帮助幼儿巩固认识行和列。
1、复习行、列的意思。
"在数学插板上横着摆放棋子的叫行,竖着摆放棋子的叫列。"
2、老师在数学插板上摆放行或列的棋子,让幼儿说说那是第几行或第几列。
二、利用ppt进行学习对称的教学活动。
1、观看ppt演示,认识对称轴。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条直线,这是一条很神奇的直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①这是一个三角形,一条直线把三角形从中间分成两半,这两半我们把它对折后发现大小一样,完全重合在一起。
②这是一只蝴蝶,一条直线把蝴蝶从中间分成两半,我们把它对折一下,发现大小一样,完全重合在一起。这条直线真厉害!
小结:从图形或图案中间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变成两个大小一样的图形或图案,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③一个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对折的两部分大小一样,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④一个图案沿着对称轴对折,对折的两部分大小一样,这样的图案叫轴对称图案。
三、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简单的对称。
"这条对称轴这么厉害,今天让我们在插板也做一条对称轴。请你在第5列插上10课黑色的棋子。"
1、在数学插板第五列插上10颗黑色的棋子,当作对称轴。
2、老师在对称轴左边第4行摆放2颗红色的棋子,幼儿在自己的插板上插上对称的两颗棋子。
3、老师在对称轴左边第8行摆放4颗绿色的棋子,幼儿在自己的插板上插上对称的4颗棋子。
4、老师在对称轴左边用红色的棋子摆放半个三角形,幼儿也在自己的插板上摆出同样的`图形,然后再摆出其对称另一半。
5、用同样的方法,用黄色的棋子进行简单对称图形的摆放。
6、幼儿自由在数学插板上摆放出一个简单的周对称图形。
"我们利用这条对称轴可以摆出各种对称的图形或图案,现在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做一个对称的图形或图案。"
四、游戏巩固对称的认识。
1、帮紫色的花找对称的另一半。(按颜色找)
2、帮猴子找另一半脸。(用排除法,逐一排除)
3、给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按对称,不对称进行分类。
打电话数学教学设计 篇28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沟通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时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2、如果你给你的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儿童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3、这么简单的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3课《打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儿?
2、找几组同学读,听完之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文中这个人叫什么名字?你觉得这个名字对他来说怎么样?
2、从哪看出他很啰唆?从文中找到,读一读。
3、看来真不愧叫啰唆!你想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
4、假如你是旁边等着要打电话的人,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5、读完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6、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成功的讽刺了那些说话啰嗦、缺乏公共道德的人。
四、表演、欣赏
1、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推荐两个人表演。
2、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简介相声及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老先生),老师也废话少说,快来看一下老艺术家的表演吧!(播放相声)
[板书设计]
13打电话
啰唆、耗时、误事
简练、得体、明白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29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学习打电话,你们会打电话吗?那我看看你们到底会不会?某校老师在假期中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1、逐个通知。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最少要几分钟?(15分钟)
2、分组通知。你准备分几组?怎么分?是不是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越少?)
3、人人参与。除此之外,� 看看每种方法到底需要多少时间
二、分组研究,发现规律。
1、分配任务,各组研究,可参照教材画出示意图。(1)分3组。(2)、分4组。(3)、分5组。(4)(5)人人参与,接到通知后再通知另外的人。
2、展示结果。优化方案。
(1)-(3)组得出结论:并非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越少。
师:列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好?第三组方法最快。()(板书:费时、节时、最优)
3、根据学生展示,引导完成表格。
4、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每次新接到通知队员数都是前一分钟接到通知队员数的2倍。
师:照这样看来,第6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是多少?(32)
(2)引导观察: 2分钟一共通知( 3 )人
3分钟一共通知( 7 )人
4分钟一共通知( 15 )人
你又现了什么规律?(预设:2分钟通知的人数=2个2相乘-1;3分钟通知的人数=3个2相乘-1;4分钟通知的人数=4个2相乘-1;……
三、应用
1、测评:写7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写出8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 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5分钟)如果由一位老师一个一个地通知,那要多少分钟呢?我们可能看到采用最优通知方式,整整节省了 45分钟。
2、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这样的规律吗?
在我们身边,细菌繁衍的速度非常快,一个细菌可以分裂成两个一模一样的同类。所以它能从1个变成2个,2个变成4个,4个变成8个这样高效率的繁衍,这样导致流感等一些疾病传播的速度非常快。春天正是流感传染的高峰时期,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疾病的传染。
四、小结: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避免重复通知,事先约定好传达对象,还要说清楚事情)
生活中许多看似很复杂、很费时间的事情,利用数学知识去合理地安排,不仅会使事情进行的有条不紊,更重要的是,能够节省出宝贵的时间。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做一个有计划、讲效率的人。
拓展:有人说“将一张足够大的纸连续对折二十五次,这摞纸的高度将超过南岳衡山的海拔高度”,他说的是真的吗?下去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尝试解决一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