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案【通用10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应用,提升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是否能更好地掌握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案”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案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常规学具。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出问题。

1、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

2、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

3、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参与活动,探索交流。

(一)教学例8。

1、教师谈话:欢迎大家来到动物王国,这里有几种动物,你觉得哪种动物最高?

2、你们在现实生活中见过长颈鹿吗?在哪里见过?

3、联系实际想一想,你和长颈鹿比,谁高?长颈鹿到底有多高呢?

4、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我给大家提个问题:长颈鹿的高度是5厘米还是5米?同桌互相说说想法。

5、指名回答,说想法。

引导:方法一:排除法。

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5厘米就只有这么长,长颈鹿不可能这么矮,所以是5米。

方法二:推算法。把长颈鹿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长颈鹿的这个高度,所以长颈鹿应该是5米高。4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5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长颈鹿的高度应该是5米。

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二)探究练习,巩固新知。

1、问:学校的旗杆高是13厘米还是13米?

2、同桌交流,再全班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知。

1、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进行练习并讨论。

2、辨析题。

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猜一猜。四人小组讨论,小军的身高是多少?

四、拓展提升,自主盘点。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

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

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

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能力点: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

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拓展运用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练习一的8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开放题:

1.数线段。

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

以上是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第66页的全我3,完成第66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七的第4―8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步掌握“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板演

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

二、新授

例3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图见书本)

本题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的基础了进行教学的。

要让学生量出纸条的长度,在量之前,师要向学生说明量的主法。量时要把纸条左边的端点对准尺上标有“0”刻度线,然后再看纸条另一个端眯所对着的尺上的刻度是几厘米。提误码“这纸条是几厘米?指名学生回答。

根据师的示范,再让学生操作一遍。

师注意学生在量的过程中的.步骤和重点处。

三、巩固练习

第66页“做一做“ 、第1题的看一看这支铅笔长厘米。

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看铅笔的左端对着尺子的什么地方?右端对着哪里?铅笔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先让学生按照步骤量出长度。并指名学生板演过程。

让每个学生都实际操作一遍,师要注意学生量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三、作业

1、课堂作业:第5、7、8题。

2、课外作业:5―8题。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度,由于学生所使用的测量单位不同,量得的数就不同,从而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指导学生认识米尺,指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数学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初步掌握用米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在“想想做做”中,除了继续练习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外,重点练习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用指宽、掌宽等自己身上的“尺”进一步建立1厘米或几厘米长度的表象。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用米尺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引出课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桌子有多长吗?好,请大家动动脑筋自由选择喜欢的工具,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提问:为什么大家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谈话:看来,我们要想准确量出物体的长度,就必须有统一的单位。人们为了量得大家都承认的结果,常用什么工具来量长度?米尺上有一种长度单位叫做厘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板贴:认识厘米)

二、尝试感悟,探索新知

1、认识刻度尺。

谈话:尺子你们有吗?拿出来一起看看。哇,有这么多尺子,别看你们的尺子有这么多的花样,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地方,我随便抽出三把尺子来作比较,(把这三把尺子放在投影仪上)请你们拿自己的尺子和这些放大的尺子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在学生回答都有数字时,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读一读。

在学生回答尺子上有一条一条的线时,述:这些线在尺子上叫做刻度线,刻度线有的长有的短。引导学生看一看长刻度线之间每一大格的长度是不是一样。

谈话:现在共同点找出来了,关于这些共同点,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数字是用来表示什么的?有什么作用?

谈话:大家提的问题很好,今天我们就先来探讨这些问题。看看尺子上的数字,它们是怎样用来表示刻度的。最小的是几?刻度0,表示起点,接着是刻度几?顺次往下说一说。

2、认识厘米。

讲述:量比较短的物品,常用厘米作单位。

(1) 指一指。

1厘米有多长?你们能在尺子上指出来吗?学生尝试着在尺子上指。

提问:你能说说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吗?学生回答,教师用课件演示。

小结:在米尺上每相邻两个较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2) 数一数。

让学生自己数,从刻度0到刻度3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

提问:从刻度0到刻度7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

小结:从刻度0到刻度几,它们之间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 比一比。

谈话:拿起红色的小方块(边长1厘米),猜一猜它们每条边有多长?下面请同学们跟我做: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方块,左手慢慢抽出小方块,这时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小缝大约就是1厘米。

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头脑里。

现在不用方块,自己用手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同桌互相检查。

(4) 找一找。

①做选择题,找一下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A、拿起数学书,问:长、宽、厚,最接近1厘米的是什么?

B、伸出手,问:手指的宽度、手掌的宽度、一拃的长度,你选什么?

谈话:我们

要牢牢记住身上的这把厘米尺,在没有尺子的时候它可管用了。

②现在我们一起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

3、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1)谈话:该怎样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呢?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小机灵,请它为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录像演示测量的方法。

(2)展示课本第51页的例题。

提问:铅笔长几厘米?线段长几厘米?

讨论:用米尺量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

(3)发给学生几张纸条(长度都是整厘米数),让学生一起量纸条的长度,汇报答案。

(4)看“想想做做”第1题,说一说哪一种量法对,其他的量法错在哪里。

(5)完成“想想做做”第2。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述:丁丁在测量线段长度的时候遇到困难了,你想帮助他吗?

(出示第3题的题目)问:这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几厘米呢?

述: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结果不一定都是整厘米数,接近整厘米数的长度,我们可以用“大约几厘米”来表示。

4、画定长的线段。

述:刚才我们量线段、小刀的长度的时候,都是从刻度0开始的。我们除了可以量出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还可以画出长是几厘米的线段。如果我们要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应该怎样画呢?

边演示边讲述。述:在0刻度点一个点,在刻度4上点一个点,在两点间连一条直直的线,这样,我们就画出了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点课件)从尺上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4的地方,就是4厘米。

三、综合训练,巩固拓展

1、看第52页第4题,跟老师一起量手掌的宽度,把结果写在横线上。

2、谈话:如果要量桌子的宽度,又没带尺子怎么办?要量卡片的宽呢?量小积木的高呢?

你们真聪明,会用自己身上的厘米工具来解决问题了。

3、游戏:比一比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

谈话:请你们估计几样物体的长度,先不用尺子量。

估计这个物体的长是几厘米,你就举数字几站起来。

四、总结质疑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哪些知识和本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认识。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 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小棒、直尺、布尺、多媒体课件、学具袋

教学过程 :

一、用童话故事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问题

1、    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师:在桌上都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把它举起来,用桌上的工具在四人小组里量一量扶手有多长?

2、   学生汇报。

3、  师:那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为什么会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为什么?

那如果我们要得出一个具体统一的答案,可以用什么来测量?大声告诉老师。

4、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直尺。在你们抽屉里都有一把直尺,拿出来看一看,你们在直尺上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

5、    根据学生的发现出示课件。自由的读一读数字。在尺子上最左端的数字是几?0我们以前学过,那你们现在知道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吗?总结:在尺子上0对准的这条刻度线叫做起点。板书,在尺子上你还发现了什么?CM表示什么?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你还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刚才有同学发现尺子上有厘米的标志CM,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数字、CM、长短不同的线)

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

1、出示课件,蚂蚁们为了使小桥变得更漂亮,他们给小桥涂上了五彩的颜色,大家猜猜看,绿色这一段可能是多长?到底是多长呢?咱们听听小精灵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这段有多长?那你们能从自己的尺子上找出一厘米吗?行不行?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交流。那同学们在仔细看看,在尺子上还有哪段是一厘米长的呢?出示课件让学生指出。

指着课件提问: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啊?原来啊,尺子上的每一个大格啊就是一厘米。每一个小格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来认识。

2、  找一找

(1)   刚才我们认识了一厘米有多长,那在我们身边或者在我们身上有哪些物体是大约一厘米长呢?找找看。也可以比一比,都行。那大家比一比,你哪根指拇的宽度最接近一厘米呢?那你们是这样比的`吗?出示课件。那大家再观察一下,还有哪些物体长度大约是一厘米长的?那同学们能不能比画一下,一厘米大约是多长啊?比画一下。大家互相看一下。大家记住了吗?

(2)下面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一厘米有多长啊?

(3)好了,同学们,刚才咱们认识了一厘米,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有多长呢?

(4)出示课件,提问:这一段长几厘米?2厘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呢?(出示4厘米的长度),那你们能从自己的尺子上找出6厘米的长度吗?找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找的?那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比画一下,6厘米是多长呢?

(5)举起桌子上的兰色纸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根蓝纸条大约有几厘米那么长呢?注意,先估计一下,现在不动尺子。究竟是几厘米那么长呢?大家用尺子验证一下。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量的?请一名量得最快的学生介绍经验。大家说他量的好不好?那好在哪儿呢?大家既然都认可他量的好,那我们是不是应该用掌声鼓励鼓励他?

(6)那课本上是怎么说的呢?请翻开课本,看完之后,把小纸条的长度填在括号里

,你们都会量了吗?那咱们赶快帮小蚂蚁量出扶手的长度怎么样?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好呢,同学们大声告诉小蚂蚁,扶手到底有几厘米?

(7)蚂蚁们知道了扶手的长度,一定能很快的做出一个新扶手来,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呀?咱们出发吧。出示课件

三、巩固

1、出示课件,学生判断,对的举对牌,错的举错牌。(看仔细了,请评委亮牌。,请人说为什么正确)

2、刚才蚂蚁王国的测量比赛结束了,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举行一个测量比赛呀?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还学会了用厘米量。(板书)同学们的表现啊都非常出色,那老师还想请你们帮一个忙,行不行啊?钱几天老师做衣服的时候啊,想知道手腕有多长。那我这样量可以吗?这样量呢?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啊?刚才同学们都大胆的展开了想象,正是有了这种想象啊,人们不仅发明了直尺,还发明了各种卷尺,那我们平时在生活当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尺子来进行测量。那今天下去后,请同学们量出自己的一柞和一步有多长,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0刻度线:起点

厘米:CM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实践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厘米的认识,

【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

课件、尺子,测量用的信封。

【教学关键】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讲的是一个叫阿福的人在做衣服的时候闹笑话了,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笑话吗?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二、动脑思考、质疑讨论

(学生看完动画)

师: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小组先讨论一下,一会儿发言。(小组讨论)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师傅和徒弟两人的拃不一样长

师:我们想个什么方法才能不再闹这样的笑话了呢?

生:应该用同一个人的手去量,应该用尺子去量。

师:对,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只有用同样的标准去量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三、动手操作,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认识一下;请大家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数。(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师:对,有数。你们按顺序自由地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你们看,尺子上最左端的数是几?尺子上最小的数是几?

生:是0

师:0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课件闪烁“0”)

生: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板书)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

生: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线叫刻度线,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一般用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吧。(板书: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四、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师:把小手放到0刻度线上,从0刻度慢慢滑到1刻度,它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同学们用手从0摸到1,感觉一下,每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指给同桌看自己尺子上的一厘米。(同桌之间相互验证)你还能找出尺子上哪一段也是一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那从2到3,从3到4,从6到7,从9到10是几厘米?

师: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

师: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认识。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以及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呢?(学生们找,测量)师: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拿尺子,将手指一个个的放在尺子了,看一下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用你的手势来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学生比划大姆指的宽度为1厘米)

师:同学们知道1厘米的长度了,那你知道尺子上0刻度到4刻度之间有多长吗?(生试着回答)

师:谁的方法跟他不一样了,如果从0刻度开始的右边对着几就读出几厘米。

从0——7;从0——10;那么从2——8是几厘米?为什么是6厘米?

生:有6个大格

师:你能从你的尺子上找出哪一段是5厘米吗?(学生找,师巡视)师:(强调从数字几——数字几)数一下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课件出示)我们来看看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呢?一拃的长度是指从大姆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这段距离。生:(生先估再答)12厘米。

师:徒弟一拃长12厘米,大家来估计一下师傅的一拃可能有多长?

(生估计并回答:20厘米)

师:这样我们也就知道了阿福的上衣之所以做小的原因了是不是?现在我们知道了师傅和徒弟一拃的长度,你想不想知道你的一拃有多长?自己量一下,同位之间交流。(生测量并汇报)

师:(总结一边示范一边介绍)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右边对着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师:请同学们拿出纸条先估计一下黄纸条有多长,生答再测量(白纸条、红纸条)

五、拓展

师:如果要量桌子的宽,又没带尺子,怎么办呢?(生想办法并发言,用拃、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可以了。生:也可用绳子先量手腕一圈,再来量绳子的长度。

生:可用软尺。

师:对呀!大家真聪明,其实测量物体的长度还有很多工具,以后我们慢慢学习。

六、练习测量

刚才同学们已经学会看尺子了,现在我们分组利用尺子来量一量

(1)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2)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纽扣的宽度、水彩笔的宽度、正方体的长度、柳叶的宽度??)

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同学们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表现非常出色。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案 篇8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5-77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在测量的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难点

测量方法的掌握。

五、教具、学具的准备

学生尺、小方块、学具表、学具小棒、1厘米宽的双面胶、橡皮、透明胶、1厘米宽的小盒。

六、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境导入。

1.导入: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今天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部,想看吗?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片里有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

2.多媒体播放:阿福做新衣。

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能不能帮小徒弟解答一下这个疑问呢?小组讨论,充分交流。(师傅和徒弟的手不一样)

3.师生表演。(从大拇指的指尖到中指的指尖的一段就是一扎。)

4.师:怎样才能避免师傅和徒弟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呢?

(用尺子、用同一个人的手去量……)

5.小结:测量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标准,人们通常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样既准确,又便于交流。

(二)认识刻度尺,感知1厘米。

1.认识刻度尺子。

小朋友的尺子是什么样的?请你赶快把它拿出来,我们重新认识一下它,好吗?

师: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和自己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课件展示尺子。)组内交流。看屏幕汇报。重点指导:

(1)数字

这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从几开始的?

师:这个“0”的作用可真不小,测量的时候,人们一般从0开始测量。

(2)小竖线。

师:这些小竖线叫做刻度线。

刻度线的长短一样吗?对着数的刻度线长度是怎样的?

(3)CM

CM表示什么?

板书:CM   厘米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厘米的认识”(出示课题:厘米的认识),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2.感知1厘米。

(1)直尺感知。

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你在小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从0到1。)请你拿出尺子,用小手指尖从0划到1。

师:这就是1厘米。

还有谁能找到1厘米?

小结:每相邻两个数字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一段距离都是1厘米。

(2)实物感知:

分小组活动,把你的小学具盒里学具在尺子比一比,找出1厘米的长度。用你的拇指和食指捏一捏1厘米的长度,互相看一看。你能用自己的身体的某一个部位记住1厘米的长度吗?(食指宽、甲宽……)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可以先在每组的大学具箱里找一找。

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课下小朋友再去找一找,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三)估测、测量。

1.在刻度尺上找几厘米。你能在小尺子上找到2厘米从哪儿到哪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5厘米呢?从几开始找5厘米最快?

2.你们想不想知道动画片中师傅的1扎有多少厘米?师指屏幕:师傅的1扎有多长,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徒弟的一扎呢?师:师傅的一扎比徒弟的一扎长一些,怪不得把阿福的衣服做小了呢!

小结:测量的时候,物体的一端对着0刻度线,另一端指向几就是几厘米。

3.你的一扎有多长?想不想测量一下?和你身边的小朋友互相看一看,交流一下。

你的一扎有多长?和小徒弟的手差不多。

(四)实践、拓展。

1.测量长方形纸片。

(1)看到小朋友们在测量,有一位神通广大、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的卡通朋友也来了,猜猜它是谁?跟它打个招呼吧。孙悟空来凑什么热闹啊?

课件:孙悟空吹口气,说声“变”!哈哈我的金箍棒藏进了你的学具盒里,赶快找找看。

(2)不用尺子量,请你估计一下孙悟空的小金箍棒有多长。

(3)谁估计得对呢?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我们挑选一位勇敢的小勇士到前面来量,其他同学做老师,一会给他评一下好吗?

小结:测量的时候,物体的一端对着0刻度线,另一端指向几就是几厘米。

2.昆虫跳远比赛。

蟋蟀、蝈蝈要举行一个小小的跳远比赛,请同学们当小裁判,你们同意吗?

(1)  蟋蟀跳了多远,你是怎么知道的?

(2)  轮到蝈蝈了,尺子断了,可比赛还要继续进行啊。

聪明的小裁判们,你知道蝈蝈跳了多远吗?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得?

(3)今天的冠军是——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蛐蛐表示祝贺。

(五)全课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简要小结。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教案设计

 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

 多媒体、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刻度线

②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

(2) 用厘米量。

① 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③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④ 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 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 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 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1) 认识厘米

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认识几厘米

(2) 用厘米量

20 4119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