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精彩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介绍二十四节气的起源、特点及其在农业、生活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节气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如何更好地传承这些文化呢?下面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

《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夏天的气温、天气、动植物的生活、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变化。

2、有细致地观察与比较能力,会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夏季用品进行分类。

3、知道夏季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并体验夏天给人们特有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夏天调查表:请幼儿画出自己找到的夏天。

2、请幼儿收集各种夏天使用的物品或图片。

3、请幼儿连续做一个月的气温观察记录,并画出曲线图。

4、幼儿用书:《夏天的秘密》、《夏季的.星空》。

活动过程:

1、幼儿寻找夏天的变化。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请你出去找一找,看看哪里能找到夏天?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的变化来发现夏天的特点。教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发夏天到了的?你还知道夏季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夏天嘛?说说理由。

2、展示幼儿收集的夏季用品,学习分类的方法。教师:我们夏季都会用到一些什么特别的东西呢?请幼儿介绍并展示幼儿收集的物品。教师:夏季有这么多特别的东西,我们将它们这样分类呢?

3、结合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看气象记录,讨论夏季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这是小朋友做的气象记录,你发现最近的气温又什么变化?教师:气温越来越高,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教师提醒幼儿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少在室外活动,少吃冷饮,注意饮食卫生等。

幼儿园小朋友多有的吃有的喝还有的玩呢!

(记者张伟)-年6月21日是今年的夏至日,夏至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开始,也是白昼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的一天,从夏至开始,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夜晚时间变长。夏至即将来临,为了让幼儿感受夏至,了解夏至的风俗习惯,6月18日,惠济区古荥幼儿园开展“夏天的味道”节气系列主题活动。

夏至时节,瓜熟蒂落,幼儿园准备了创意水果拼盘、臊子酸汤面和绿豆汤,和小朋友一起品尝美味的食物吧!结合“夏至”的节气特征,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运用生动形象的课件、视频动画,让幼儿了解到“什么是夏至”“夏至吃什么”“夏至人们做什么”等风俗习惯,进一步认识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时间滴答滴答奔跑向前,欢笑快乐在心头流连,夏至节气如流星闪过在刹那间,通过一天的夏至活动,小朋友们了解了夏至的来历和风俗习惯,更重要的是在传递爱,表达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顾香阴亚男)

《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寒露的含义及现象,寒露节气中的三候及特点。

2.了解寒露节气中,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及重阳节的习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授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寒的含义和现象和三候。

2.通过对重阳节的学习,了解重阳节习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重阳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们培养学生关注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国敬爱老人的传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寒露的意思及寒露的三候。

难点: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及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知

一、导入师:昨天下了一场雨,同学们是不是感觉到气温明显的下降了,十一放假的时候天气还很温暖,近几天的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那其实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二十四个节气中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有没有同学知道的进入到了那个节气了?同学:知道回答

(不知道:老师来告诉大家,其实是进入到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

师: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想要了解寒露,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节气。

二、节气

师: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古人用来指导农事,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是二十四个节气,但其实早在商朝时期只有四个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周朝时期发展到了八个节气,直到秦朝完善到了二十四个节气。到了汉朝,制订了《太初历》,并一直沿用至今。

师:说到二十节气,有没有同学知道二十四节气都有什么?或者知道其中的几个?同学:回答。

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出示PPT,二十四节气歌)齐读

对照左侧的时间表,我们今天是几月几日,那进入到什么节气?寒露。寒露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第几个节气?通常是几月几日?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寒露节气。

三、寒露

师:首先来看,寒字,谁能用语文里组词的方法,用寒字组个词。

同学:寒冷寒冬寒气寒衣寒冽寒战

师:有很多,有寒冷寒冬寒气等等,这些词听起来就给人一种很冷感觉。有没有?

师:再来看露字,有露水、白露、露珠等,露是什么意思呢?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同学们看下面的两幅图片,是不是很好的`体现了露这个字。

师:寒露到底代表什么意思?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同学们带着一下几个问题来观看视频,在视频中寻找答案。

1.寒露的是什么意思?

2.寒露分为几候?每一候有什么特点?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在寒露的三候时,中国人就迎来一个传统节日,有谁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四、重阳节

1.重阳节神话传说

2.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茱萸、菊花、敬老

希望同学们在重阳节这一天,可以跟家中的老人说一句感谢的话,谢谢家中的老人付出的辛苦。

3.有关重阳节的古诗

五、小结

有二十四节气我们了解到了现在寒露的节气,了解寒露以及重阳节。我们做小的知识问答。看看同学们。

六、古人如何划分二十四节气的呢?

日晷

七、本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教学反思

每个环节在时间上的把握不是很好,在一开始讲解节气的起源时语速过快,本节课学生的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应该明确要求纪律,及时制止。在教学内容上,讲解重阳节时应该再充实一些。应该在添加一些内容,比如描写重阳节时的古诗词,可以拓展一些。在讲二十四节气歌时,可以先问同学是否会背诵或者都知道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

《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二十四节气人们的生活习俗和饮食习惯。

2、知道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传承华夏民族特有的社会风俗和饮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二、学习新课

1、什么是节气

二十四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2、节气与习俗

立春,俗称“打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

立夏,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馈送。用彩线编织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孩子们一般玩吃蛋斗蛋游戏,以拄立夏蛋作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立夏绳”。

立秋,一般在公历8月7日或8日。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

立冬,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故或饿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3、节气与饮食

立春之春卷

春日春盘食色浓,春机春计卷其中。咬春希望春长在,入腹安知腹不空。

雨水之龙须面

冰破随流去,龙头顺水抬。毛须皆有道,直送面香来。

惊蛰之炒豆

一雷惊梦起,遍地炒虫声。启蛰知春暖,复苏万象更。

春分之春菜

昼夜阴阳寒暑平,踏青采摘好心情。春汤春菜春分灌,新貌新容新气生。

清明之寒食

清明时节总含悲,多少离人唤不回。一日寒食聊表祭,相思泪化纸烟飞。

谷雨之新茶

新茗品来明耳目,往来君子皆如故。安然岁月一壶茶,坎坷人生万里路。

立夏之食蛋

节交立夏佐佳餐,戏蛋儿童颠倒欢。把盏团圆应乐道,太平天下太平年!

小满之苦菜

小满满盈盈,万家欢乐声。先迎苦菜秀,再候农田丰。

芒种之梅子

忙种忙收芒种忙,此时梅子正当黄。青梅煮酒邀知己,话罢英雄话小康。

夏至之凉面

吃过夏至凉面,一天又短一线。光阴周转不停,美食翻新不断。

小暑之新米

喜盼丰登五谷新,烹蒸世味乐余津。风中微带丝丝热,心里拥填暖暖温。

大暑之仙草

盛传大暑吃仙草,活似神仙永不老。快意人生快意求,一年更比一年好。

立秋之啃秋

西瓜玉米山芋头,啃下伏天好入秋。应谢天公来送爽,金风一帚扫闲愁。

处暑之食鸭

处暑吃吃鸭,安康进我家。分明兴象里,旺氛赚心佳。

白露之米酒

秋光眼底凝霜,好酒慷慨灌肠。最爱诗经白露,伊人在水一方。

秋分之秋饼

溯源祭月在秋分,月满中秋情满人。月饼尝新秋味道,金秋八月最多吟。

寒露之芝麻

秋水生寒露,重阳兴菊花。养心大气候,润肺小芝麻。

霜降之柿子

气肃始凝阴,凌霜侯挂金。布衣明太祖,传俗到如今。

立冬之饺子

黄花零落知秋老,四立轮回岁月中。交子之时吃饺子,补冬补嘴不空空。

小雪之腌腊肉

雪韵御冬寒,庖厨不等闲。腌香传满岁,腊味品流年。

大雪之养生汤

先扬瑞雪兆丰年,再把养生作美谈。已使冰心生彩韵,何愁瑶境降人间。

冬至之馄饨

今来数九钓冬情,百味馄饨百味生。浑沌尘寰浑沌看,象中自有象中形。

小寒之腊八粥

品过流寒余味长,一勺更比一勺香。年年粥里添新意,试问君心尝未尝?

大寒之年糕

步步高升步步新,年糕乐度有缘人。壶中日月壶中现,阅尽严冬又见春。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二十四节气已成为华夏民族特有的社会风俗。让二十四节气在我们学习、生活中继续传承。

四、活动效果反馈——问卷调查、写活动心得体会

五、活动总结:

我校四年级学生通过开展以“探寻二十四节气奥秘,品味非物质文化魅力”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消除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积极参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事活动。让学生在农事活动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快乐,感受收获劳动成果的幸福、喜悦,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情感、激励他们乐于从事农事活动,以积极参加劳动为荣。让我们的孩子更加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己生活的的故乡和故乡勤劳的人们。

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1、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多数的孩子对常用农具:锄头、耙头、镰刀等,有了较为生动、直观的了解;并初步的学习了它们的使用方法,有了切身的体验。让孩子们懂得要好好使用这些工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样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才能做到“熟能生巧”。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更是如此,没有持之以恒的恒心、毅力,是不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的,是不可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本领的。

2、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许多事物,如:各种常见的蔬菜,了解它们的外形特点,能够正确区分它们;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了解它们的生长、栽培过程。通过和家人一起种菜、收菜、吃菜,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感受收获的喜悦。

3、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孩子们动手收集各种资料的能力,了解了各种农事活动与“节气”的必然联系,感受“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长期劳动经验的总结,是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更深的热爱中华民族,以“我是中国人”为骄傲。

4、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合作交流、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明白了:哪怕是做一个农民,也同样的需要各种各样的知识,如:各种果实最佳的采摘时机;各种果实的不同保鲜方法等等。懂得努力学好知识的重要性,下定决心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今后的生活、工作夯实的基础,为将来更好的建设祖国,做好充分的准备。

5.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了农村生活的质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懂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更加地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生活的的故乡和故乡勤劳的父老乡亲。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

1、没有完全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个别学生成了“旁观者”。

2、活动的组织还要加强等等。

我相信只要努力,以后我们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20 4276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