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样例【最新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实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样例【最新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一篇】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播放新闻。

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二、利用信息,学习有亿以内数的写法。

1.继续播放新闻:

据统计,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3.即时练习: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2.数学游戏:

由新闻发布官发布自己在课前分享的“实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样例【最新8篇】”,各位小记者负责将信息中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统一核对,考察小记者工作是否合格。

如:三年内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三千万。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课题。

五、课堂独立作业。

课本第10-11页7、9、12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

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24÷6=想:()六二十四。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做适当提示或引导。)。

(1)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示例1。

课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让学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个7,接着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个7,问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个7是多少?这个可以用乘法解决7×8=56(面)。然后同桌讨论:看图编应用题,引导学生说出“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1)谈话:求“平均每行挂几面?”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展示课件例1图。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并板书(想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根大家说一说,师板书。

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

(5)刚才我们计算56÷7和56÷8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发现: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

3.小结:算除法想乘法,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1.小小接力赛。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2.填方框。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说说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均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吹泡泡游戏。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4.分一分。

课件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第2题。

(三道题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最后一题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本节课大家的表现很不错,在解决装扮教室的时候学会了知识,走出教室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观察,多思考,其实许多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面)56÷7=8(面)。

口诀:七八五十六口诀: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挂7面。答:平均每行挂8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三篇】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教师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14025。

=705。

=350(千米)。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1)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

千米.

=

2

=1405。

=350。

答: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

(二)教学例2(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7054。

=3504。

=(千米)。

2.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出示)。

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__比例.

所以两次行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设每小时需要行驶。

千米,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4

=705。

=。

答:每小时需要行驶千米.

4.变式练习。

三、课堂小结.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四、课堂练习.(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用比例知识解答)。

(三)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

2.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_______?

五、课后作业.

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地公顷,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通过对正、反比例意义的全面应用,使学生加深了正、反比例意义的认识。

在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理解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理性认识返回到实践中去,从而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减少了学生的陌生感、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感到正、反比例关系就在自己的身边。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四篇】

教学内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力。

数学思考方面。

1.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让学生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进一步增强空间。

观念;在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验证和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继续表达的能力,不断增强空间观念。

5.让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6.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同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统计观念。

7.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加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主动用百分数、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尺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解决有关百分数、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飞多样性。

3.让学生能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让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用扇形统计图和相关统计量解释数据信息、解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5.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能力。

6、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全册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72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30课时的总复习。

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这个单元里,初步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用百分数描述部分与整体或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相互改写,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编排,通过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的广泛应用。

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经常应用百分数,如用百分数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的关系,又如利息与纳税的计算、折扣的设计与计算等。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多,编排6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全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

例1、练习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这一段是接着六年级(上册)求简单的百分率编排的。

例2、例3、练习二,根据国家规定的税率和利率,计算应纳税金额和可得利息金额。这一段应用百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4、练习三,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包括设计折扣和根据折扣求现价或原价的问题。这一段里有列方程解题,也有列算式解题,列方程求原价是重点。

例5、例6练习四,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或分数问题。在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只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安排在本单元,由百分数问题带出。

“整理与练习”综合全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2.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向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迁移。

3.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百分数的应用11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2课时。

纳税问题1课时。

利息问题1课时。

打折问题2课时。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3课时。

整理与练习2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五篇】

1、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理解算理。

2、初步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珠子。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珠子。

师:这里有几种颜色的珠子?

生:两种,红色和黄色。

师:猜,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学生猜。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到底是谁多?

生:数一数。

生:摆一摆。

师:怎么摆?

(指名演示)——“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12个红的,8个黄的。

师:现在呢?(红的多)。

那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

生:多4个。

师:你怎么知道?

生:用一小棒分开(指名演示)。

师:现在能一眼看出来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吗?

生:能。

师:怎么看出来的?生说。

师:你看,这个时候红色的分成了几部分?

哪两部分?

(和黄色一样多的这部分及多出来的这部分)。

师:谁听明白了?

生重复说。

师:那你看,把这些一样多的拿走,剩下来就是比黄色的多的几个。

生2:也可以算一算12-8=4(老师板书算式)。

通过刚才的摆一摆,我们知道了:从红色珠子里拿走和黄色一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色多的部分,就可以用减法计算。

2、下面我们来摆一摆,小朋友袋子里的珠子,哪种颜色的多。

学生操作。

展示反馈:你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多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哪种颜色的珠子少?少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3、比较。

求……比……多几与求……比……少几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只是问的角度不同,意思一样。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计算。

4、揭题。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三、巩固深化。

1、松鼠弟弟说我有20个松果,松鼠哥哥说我有25个,松鼠哥哥的松果比弟弟多几个呢?谁能把式子列一列。

2、小女孩有34本连环画,小男孩有30本,小男孩比小女孩少几本?

还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3、p74t1。

4、这是一个班里4个小朋友的作业情况,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身边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例子?想一想,说一说。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六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的意识与判断、选择的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七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可爱的小狗贝贝给大家请来了几个图形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图形朋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演示课件)。

2、认识这几个图形朋友吗?谁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呢?

(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

谁知道第四个图形朋友叫什么名字呢?(三角形)还有不同的看法吗?(三角体)。

其实这个图形朋友叫三棱柱,谁能把老师的话重复一遍?谁还能再说说?

3、这几个图形朋友真调皮,一个个跳到了地上,地上湿湿的,弄得到处都是脚印。你能猜猜他们会留下什么形状的脚印吗?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玩中认图形。

用刚才的方法,在你喜欢的物体的面上找一找,看看你还能找到什么图形朋友呢?

生汇报:我在圆柱体上找到圆,我在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

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说说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自由汇报说方法。

师多媒体展示方法。

第一种方法:印一印,第二种方法:画一画。谁能说说用第二种方法要注意什么呢?(按住不能移动)。

第三种方法剪一剪。

接下来请大家选择你喜欢的物体,用你喜欢的方法,让他在你的纸上留下漂亮的脚印吧!(生动手操作)。

谁愿意展示一下作品呢?

(下面我们仔细看看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几个图形,我说图形的名字,你举起手在空中画一画好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板书:认识图形。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

三、猜中辨图形。

接下来请大家睁开眼睛,老师这里有个魔术袋里面住着老师的图形朋友和今天认识的新的图形朋友,谁能只用手摸,不用眼睛看就说出他们的名字呢?(谁来试试?)。

谁能把这些图形朋友分成两类呢?

你为什么这样分?

“体”和“形”有什么不同呢?

四、忆中说图形。

同学们真棒,能够区分各种图形,下面我们一起做一道有趣的练习好吗?

1、指着其中一个安全标志问:这个标志告诉我们什么呢?(行人走天桥、残疾人专用设施、学校路口注意行人、停车场)。

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安全标志的面是什么图形呢?

2、你还能说一说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形吗?四个人一个小组,先在小组中说说吧。

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窗户、黑板、文具盒、书……)。

2、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魔方、正方形盒子……)。

3、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三角板、三角形的红旗……)。

4、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可乐瓶的面,铅笔上下的面……)。

五、活动五:动中摆图形。

1、课件展示图案。

这些图案漂亮吧!想不想也拼一拼呢?可以用图形拼一拼,也可以用彩色笔画一画。先自己动手试试,然后四人一小组合作拼一拼,比比看哪组作品最精彩。

2、生动手拼组图案。

3、哪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呢?

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八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答(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二、新授教学。

(一)导入新课。

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

(二)教学例1.(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2.出示下表,并根据上述内容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时)。

……。

路程(千米)。

……。

3.思考:在填表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1)表中有时间和路程两种量.

(2)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则是90千米,

时间是2小时,路程是180千米……。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教师说明:像这样,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

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3)请每位同学先取一组相对应的数据,然后计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的比值.

教师板书:

(4)教师提问: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都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教师板书:相对应的两上数的比值一定。

4.教师小结。

教师板书:

(三)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成正比例的量)。

例2.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鞋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

路程(千米)。

……。

1.观察上表。

(1)表中有数量(米数)和总价这两种量,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总价随米数的变化情况是:

米数扩大,总价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

(3)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教师板书:

2.师生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知道总价和米数也是两种什么样的量?为什么?

怎样变化?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一定).

(四)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

(2)例1中时间变化,路程就随着变化;例2中米数变化,总价也随着变化.

教师板书: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教师板书: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2.小结。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3.字母关系式。

教师板书:(一定)。

(五)教学例3(继续演示课件:成正比例的量)。

例3.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

1.根据正比例的意义,由学生讨论解答.

2.汇报判断结果,并说明判断的根据.

(六)反馈练习.

出示图片:做一做1。

20 3076157
");